《八声甘州》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203.00 KB
- 文档页数:24
柳永八声甘州详细解析【原创版】目录1.柳永八声甘州的背景和意义2.八声甘州的词牌特点3.柳永的写作风格和成就4.柳永八声甘州的艺术价值5.八声甘州的影响和传承正文柳永八声甘州详细解析柳永,北宋著名词人,被誉为“词坛破格的奇才”。
他的词作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善于运用俚词俗语,表现出真挚的感情。
柳永的词作中,以《八声甘州》最为著名,被誉为“绝艳之作”。
一、柳永八声甘州的背景和意义《八声甘州》是柳永创作的一首抒情长词,词牌名为“八声甘州”,取自唐代甘州边塞曲。
该词以潇潇暮雨洒江天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清秋景象。
词中表达了柳永对故乡的思念、对佳人的牵挂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寄托了词人无尽的离愁别绪。
二、八声甘州的词牌特点八声甘州词牌来源于唐代,原为边塞曲,具有豪放、激昂的特点。
后经过柳永等人的创作,逐渐演变为以描写离愁别绪、表现婉约柔情的词牌。
柳永的《八声甘州》以优美的词句、细腻的情感,使该词牌更具婉约柔美的风格。
三、柳永的写作风格和成就柳永的词作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善于运用俚词俗语,表现出真挚的感情。
他的词风优美、细腻、含蓄,以描写自然风光和表现人物感情见长。
柳永的词作,既有豪放激昂的边塞曲风,又有柔美婉约的江南水乡意蕴。
其中,《八声甘州》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绝艳之作”。
四、柳永八声甘州的艺术价值《八声甘州》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该词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象描绘,如“潇潇暮雨洒江天”、“长江水无语东流”等,形象生动,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其次,词中表现了词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对佳人的牵挂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情感价值。
最后,柳永的词句优美、细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五、八声甘州的影响和传承柳永的《八声甘州》对后世影响深远,许多文人墨客对这首词赞誉有加。
同时,《八声甘州》也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被广泛传颂和传承。
《八声甘州》阅读答案附赏析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1)“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句,有人以为当做“无声”更好,试谈你的看法。
(2分)(2)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抒发什么感情?试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4分)答案:(1)“无声”是自然的状态,“无语”是把江水人格化,(1分)写江流之无语东流,其实是写出人的沉默隐忧。
(1分)(2)词描写一幅雨后的清秋图景,(1分)江天清澈,关河楼头,凄风残照,花木凋残,江流无声。
(1分)营造大气磅礴、绮丽悲壮的意境。
(1分)抒发游子思归的愁情,于壮丽的景色中含有无限柔情。
(1分)二(1)简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意境。
答:遥想佳人在妆楼上天天盼我回家,看到多少次天边驶回的船帆,还以为是我的归舟呢。
从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境落笔,进一步深化了自己的盼归之情。
(2)此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
三:3.这首词塑造了一位形象,深刻地抒写了词人思乡怀人、异乡飘零以及之情。
(2分)4.上片“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笔墨平淡,却极有表现力,连一向鄙视柳词的苏轼也称赞“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
请简要赏析。
(5分)5.下列各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A.融写景、抒情为一体,使用了细节描写,语言雄健绮丽。
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语浅而情深。
B.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
“渐霜风”三句写风紧日斜之境,凄寂可伤,在深秋萧瑟廖廓的景象中表现游子情怀。
C.“是处”两句,词意苍莽悲壮、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景象。
“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
D.“惟有”两句写的是短暂与永恒、变与不变这令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乃“无情”,蕴含了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柳永八声甘州详细解析此词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
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
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
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
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
“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
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
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
一“紧”字,又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
再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
而“凄紧”“冷落”,又皆双声叠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境界全出。
这一句精彩处“当楼”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
“红衰翠减”,乃用玉溪诗人之语,倍觉风流蕴藉。
“苒苒”,正与“渐”字相为呼应。
一“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的是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直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
“无语”二字乃“无情”之意,此句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不忍”句点明背景是登高临远,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
至此,词以写景为主,情寓景中。
但下片妙处于词人善于推己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
“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
结句篇末点题。
“倚阑干”,与“对”,与“当楼”,与“登高临远”,与“望”,与“叹”,与“想”,都相关联、相辉映。
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闺”时所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
这首词章法结构细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
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展衍尽致。
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课堂内容整理《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一)释词(1)八声甘州:词牌名,原为唐边塞曲。
简称“甘州”,又名“潇潇雨”“宴瑶池”。
全词共八韵,所以叫“八声”。
词分上下两片,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脉络十分清晰(2)潇潇:风雨之声。
(3)一番洗清秋:一番风雨,洗出一个凄清的秋天。
(4)霜风凄紧:秋风凄凉紧迫。
霜风,秋风。
凄紧,一作“凄惨”。
(5)是处红衰翠减:到处花草凋零。
是处,到处。
红,翠,指代花草树木。
语出李商隐《赠荷花》诗:“翠减红衰愁杀人。
”(6)苒(rǎn)苒:渐渐。
(7)渺邈(miǎo):遥远。
(8)淹留:久留。
(9)颙(yóng)望:抬头远望。
颙,一作“长”(10)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
语出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天际识归舟,云中辩江树。
”(11)争:怎。
(12)恁(nèn):如此。
凝愁:忧愁凝结不解。
(13)归思(sì):渴望回家团聚的心思。
(二)写作背景柳永出身士族家庭,从小接受儒家思想文化熏陶,有求仕用世之志。
因其天性浪漫,极具音乐天赋,适逢北宋安定统一,城市繁华,开封歌楼妓馆林林总总,被流行歌曲吸引,乐与伶工、歌妓为伍。
初入仕,竟因谱写俗曲歌词,遭致当权者挫辱,因此不得伸其志。
他于是浪迹天涯,用词抒写羁旅之志和怀才不遇的痛苦愤懑。
《八声甘州》即此类词的代表作。
其具体创作时间未得确证,可能作于柳永游宦江浙之时。
(三)诗词故事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原名三变。
少年时去汴京应试,经常跟歌妓们一道生活,狂放不羁,以擅长写“淫冶讴歌之曲”闻名,他写了一首《鹤冲天》,末句是“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八声甘州详细解析
一、柳永简介及八声甘州的背景
柳永,原名永,字耆卿,北宋著名词人。
他的词作以婉约派风格著称,对后世词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八声甘州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词中绝品”。
这首词的背景是柳永在离开家乡谋求仕途的过程中,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八声甘州的词牌特点
八声甘州属于长调,共有八十二字。
其词牌特点是:第一句押平声韵,其余句子押仄声韵。
词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设问等,使得词句韵律优美,富有节奏感。
三、词句解析
柳永在八声甘州一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
如:“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描绘了雨后江天的清新景象,奠定了整首词的基调。
又如:“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形象地表现了离别之情,让人感受到离别时的凄凉。
四、情感意境分析
八声甘州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柳永离别故乡、亲人时的不舍和思念。
词中通过描绘雨后江天、霜风凄紧等景象,展现了离别时的凄凉心情。
同时,词人借酒消愁,抒发了无法回到故乡的无奈和忧伤。
整首词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令人感慨万千。
五、艺术价值与应用意义
八声甘州一词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首先,它的词牌特点为后来的词人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次,词中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使得整首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最后,八声甘州表达了离别时的真挚情感,具有广泛的应用意义,可以启发人们在创作中如何更好地表达情感。
高三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及解析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田园作(唐)孟浩然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
卜邻近三径①,植果盈千树。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
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
望断金马门②,劳歌采樵路。
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③。
【注】①三径:原指庭中小路,引申为隐士居住之所。
②金马门:汉代宫门。
汉武帝时,曾命学士东方朔、主父偃等待诏金马门,以备顾问。
③扬雄:汉代学者,善作赋。
客有荐扬雄文似相如者,帝令待诏承明殿,后随帝郊祀甘泉宫,还,奏上《甘泉赋》。
(1)本诗前四句暗引________的典故,描写作者过着一种________的生活。
(2)本诗题目的《田园作》,内容却反其道而行之。
请简要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兔丝元稹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
君看兔丝蔓,依倚榛与荆。
荆榛易蒙密,百鸟撩乱鸣。
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纵横。
樵童斫将去,柔蔓与之并。
翳荟①生可耻,束缚死无名。
桂树月中出,珊瑚石上生。
俊鹘度海食,应龙升天行。
灵物本特达,不复相缠萦。
缠萦竟何者,荆棘与飞茎。
【注】①翳荟:草木茂盛可供障蔽之处。
(1)这首诗围绕“兔丝”主要设置了两方面的对比,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寄托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初出关旅亭夜坐怀王大校书①孟浩然向夕槐烟起,葱茏池馆曛。
客中无偶坐,关外惜离群。
烛至萤光灭,荷枯雨滴闻。
永怀蓬阁②友,寂寞滞扬云③。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怀才不遇被迫离开长安时。
关,潼关。
王大校书,王昌龄,排行一,中进士后任秘书省校书郎。
②蓬阁:指秘书省。
③扬云:扬雄。
字子云,终生不得志。
(1)诗歌的前三联是怎样表现自己的孤寂之情的?情作简要赏析。
(2)有人说,末句“寂寞滞”同时说了扬雄、王昌龄和孟浩然三人,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课堂内容整理《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一)释词(1)八声甘州:词牌名,原为唐边塞曲。
简称“甘州”,又名“潇潇雨”“宴瑶池”。
全词共八韵,所以叫“八声”。
词分上下两片,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脉络十分清晰(2)潇潇:风雨之声。
(3)一番洗清秋:一番风雨,洗出一个凄清的秋天。
(4)霜风凄紧:秋风凄凉紧迫。
霜风,秋风。
凄紧,一作“凄惨”。
(5)是处红衰翠减:到处花草凋零。
是处,到处。
红,翠,指代花草树木。
语出李商隐《赠荷花》诗:“翠减红衰愁杀人。
”(6)苒(rǎn)苒:渐渐。
(7)渺邈(miǎo):遥远。
(8)淹留:久留。
(9)颙(yóng)望:抬头远望。
颙,一作“长”(10)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
语出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天际识归舟,云中辩江树。
”(11)争:怎。
(12)恁(nèn):如此。
凝愁:忧愁凝结不解。
(13)归思(sì):渴望回家团聚的心思。
(二)写作背景柳永出身士族家庭,从小接受儒家思想文化熏陶,有求仕用世之志。
因其天性浪漫,极具音乐天赋,适逢北宋安定统一,城市繁华,开封歌楼妓馆林林总总,被流行歌曲吸引,乐与伶工、歌妓为伍。
初入仕,竟因谱写俗曲歌词,遭致当权者挫辱,因此不得伸其志。
他于是浪迹天涯,用词抒写羁旅之志和怀才不遇的痛苦愤懑。
《八声甘州》即此类词的代表作。
其具体创作时间未得确证,可能作于柳永游宦江浙之时。
(三)诗词故事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原名三变。
少年时去汴京应试,经常跟歌妓们一道生活,狂放不羁,以擅长写“淫冶讴歌之曲”闻名,他写了一首《鹤冲天》,末句是“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以罗贯中《三国演义》为背景,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宋代诗人王质有一首《八声甘州》词:过隆中,桑柘倚斜阳,禾黍战悲风。
世若无徐庶,更无庞统,沉了英雄。
本计东荆西益,观变取奇功。
转尽青天粟,无路能通。
他日杂耕渭上,忽一星飞堕,万事成空。
使一曹三马,云雨动蛟龙。
看璀璨、出师一表,照乾坤、牛斗气常冲。
千年后,锦城相吊,遇草堂翁。
(1)上片中划线句子“世若无徐庶,更无庞统,沉了英雄”一句提到了哪几个人物?这中间有什么故事?(2)这首词道出了“英雄”的一生。
请从词中所涉及的事件中任选一件(划线句子除外),简要概括时间的情节。
【答案】(1)三个人物:徐庶、庞统、诸葛亮。
人物之间的主要故事(示例参考)有:徐庶走马荐诸葛;诸葛亮号称卧龙,庞统号称凤雏,江湖传言“卧龙凤雏,得其一足以安天下”。
(2)示例参考:“本计东荆西益,观变取奇功”句,刘备三顾茅庐,与诸葛亮隆中对答,谋划天下大计。
向东攻取荆州,向西掠地益州以为根基,然后连吴抗曹,最后谋求夺取中原,回复汉室。
【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上片中画线句子涉及到徐庶、诸葛亮、庞统师兄弟三人。
他们三个人都是相知相识的好朋友和同学,他们三个人的才能都差不多,才能做到慧眼识英雄:徐庶举荐诸葛亮,诸葛亮推荐庞统,都说对方的才能在自己之上。
徐庶投了曹营,但是一生不出一个计谋,帮助刘皇叔打败了过几次曹军。
庞统可以说是用他的死,为刘皇叔换来攻占益州的借口和决心。
诸葛亮出山后不负众望拿下荆州,攻占益州。
刘备死后,又凭自己一己之力,保证了蜀汉延续十几年。
据此归纳作答。
(2)根据诗文内容,叙写词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作答。
如:“杂耕渭上”指的是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据武功五丈原与魏将司马懿对垒。
魏军坚壁不出,诸葛亮即分兵屯田于渭水两岸,和当地居民杂处而耕,作为久驻之计。
再如“出师一表”指诸葛亮出师伐魏之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折,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古诗词阅读理解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用一个“对”字勾画出一幅词人面对暮秋傍晚的秋江雨景图,“洗”字生动真切,使人顿觉素秋之清爽。
B.“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连用三句排比,进一步烘托凄凉、萧索的气氛,连一向鄙视柳词的苏轼也赞叹“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
C.上片以写景为主,但景中有情,词人从高到低,由远及近,层层铺叙,把大自然的浓郁秋气与内心的悲哀感慨完全融合在一起,淋漓酣畅而又意境幽远。
D.全词以铺张扬厉的手段,直抒胸臆地表现了词人登楼凭栏、望乡思亲的羁旅之情,结构严密,跌宕开阖,呼应灵活,首尾照应,很能体现柳永词的艺术特色。
2.下片描写了哪三个画面?主要采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答案】1.D2.(1)①游子登楼眺望,百般忧思;①设想对方盼望自己之景;①写自己对佳人的思念。
(2)主要采用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
先写自己望乡怀人,再从对方入手,想象佳人切盼自己回去,最后又回到自己这边。
这表达了词人对佳人的无限思念。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D.“直抒胸臆地表现了词人登楼凭栏、望乡思亲的羁旅之情”错误。
应为“曲折委婉”地表现了词人登楼凭栏、望乡思亲的羁旅之情。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表现手法的能力。
下片则用“不忍登高临远”一句,“不忍”二字领起,在文章方面是转折翻腾,在感情方面是委婉伸屈。
登高临远是为了看看故乡,故乡太远是望而不见,看到的则更是引起相思的凄凉景物,自然使人产生不忍的感情。
柳永八声甘州详细解析柳永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作以婉约清新、意境深远而著名。
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的《八声甘州》了。
本文将详细解析柳永的这首词作,解读其内涵、艺术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一、背景介绍柳永的《八声甘州》是宋代五代时期的一部作品,共分八个段落。
此词以柳永流徙甘州时的心情为主线,抒发了他离乡背井、远离亲人和爱情的苍凉之情。
整首词抒发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寄托了他对家乡的留恋和思念。
二、内涵解读《八声甘州》以柳永在甘州流亡的苦涩心情为表现主题,通过纵横交错的意象和绵密的描写揭示了诗人思乡情怀的深刻内涵。
在词的开头,柳永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述了自己被贬到甘州的凄凉遭遇,以及对亲人和故乡的无边思念之情。
接着,他以双关的手法借花为喻,表达了对美好往事的回忆,更突出了离别带来的痛苦。
在第三段,柳永通过描写甘州的凄凉景象,展现了他与日俱增的伤感。
他借用了甘州地理环境和气候的特点,将词的氛围推向了高潮,使人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痛楚。
接下来,柳永以婉转委婉的笔法写出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并以自然景物的比喻,表达了对亲人的祝福和盼望。
他将词意和艺术手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整个作品更具感染力。
最后,词的结尾处,柳永以充满感情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了离乡之苦以及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
通过描绘流亡生活的隐喻,他把自己对家乡的眷恋深深烙印在读者的心中。
三、艺术特点1. 婉约清新:柳永的《八声甘州》是婉约派文学的经典之作。
他用含蓄而细腻的语言,描绘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对亲情、爱情和家乡的眷恋之情。
整首词洋溢着深情苦楚之美,给人以清新的感受。
2. 意境深远:《八声甘州》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描写,以及抒情的笔触,使整个作品在展示离乡苦痛的同时,又蕴含了世间万物的生与死、离与别。
词中的甘州地理环境、气候和花鸟景物都将意境推向了极致。
3. 对后世的影响:柳永的《八声甘州》无疑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瑰宝,它被广为传诵,影响深远。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立志当早,存高远八声甘州·夜读《李广传》阅读附答案
(2016年江苏卷)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
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10.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幺表达效果?(5分)
11.下阙寄寓了作者什幺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0.第一问:霸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
第二问: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陈,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
11.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阅读答案与解析-柳永(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阅读答案与解析-柳永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张伯驹《八声甘州·三十自寿》艺术解析张伯驹的《八声甘州三十自寿》是一首发自深情、展现个人归隐之心的诗篇,描写了一股离恨愁思,并以丰富的抒情思绪表达出其内心挣扎和心灵坚守的哀痛情绪。
在此文中,张伯驹是以一种游牧文化的形象,以一首抒情豪迈之歌,表达了他对自己过去生活及其弥留生活的无限留恋,这种痛楚是伴随着对没落贵族的深刻理解,也是对个体失去梦想的无奈唱响的绝唱,从而产生了一种无可奈何的哀悼情绪。
张伯驹的《八声甘州三十自寿》主要具有三个方面的艺术特色:一是内容特色,其抒发的主要情感是一种拥有失望情态的贵族气质,以时间的车轮转过的宿命,在抒情声调中表达了对社会不公正给他带来的痛苦,以及对梦想失去的忧伤;二是诗歌性质,在此篇文章中,通过诗歌体裁抒写了张伯驹个人的情感抉择--如何在抉择中进行生
活秩序的收缩与释放,以及他的抉择如何凝固与解析;三是审美特色,文章的审美语言等细节,把一种对梦想失去的痛楚表达得淋漓尽致,如“就像月下浪子,湮灭几千年,人类操纵历史,苦悠悠游荡;千古轮回搏动,来自洪水混乱,蓦然从凡世中,登上往昔荒凉。
”在这里,张伯驹用几句诗表达了一种伤感的情绪,以深沉的诗歌语言展示了他心中对梦想失去的不甘心。
总之,张伯驹的《八声甘州三十自寿》,是一首发自贵族的深情
诗篇,他用简洁的语言抒发出对人生的不甘颓废与坚守,表达了自身的抉择及无法改变的宿命,为人们带来一种哲思意境,提供丰富的审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