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5.第五章烹饪图案形式美法则
- 格式:ppt
- 大小:20.58 MB
- 文档页数:30
河南省南阳市高级技工学校教案任课教师朱连华授课类型讲授审批课程《烹饪美学》授课班级17面点与烹饪 18面点与烹饪班授课时间课题四、烹饪图案形式美法则(一)节数2节教学目的了解烹饪图案的类别和图案的基本形式,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道理;同时通过分组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协作能力。
重点难点烹饪图案的形式美法则烹饪图案的基本形式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案教材教学过程内容时间分配Ⅰ组织教学维持秩序,清点人数3分钟Ⅱ复习提问1、经典诵读2、菜品欣赏,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作品,并说明摆盘的共同点。
5分钟Ⅲ讲授新课(详见续页)75分钟Ⅳ小结在烹饪图案设计中充分地运用形式美法则,可以使菜肴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吸引人们达到雅俗共赏的美学效果。
5分钟Ⅴ布置作业1、画一些基本图案2、练习彩色摆设构图2分钟课后记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1一、烹饪图案变化1.图案变化的涵义运用构图的各种元素,组成各类图案称为图案变化。
图案变化可分为象形图案、几何形图案、组合形图案和堆叠、松散形图案等四类。
(1)象形图案象形图是模仿物像的自然形态,通过艺术加1:所形成的图形。
这种图案是采用抽象手法突出物像的代表性,使其更加典型化。
象形图案常用于拼盘摆砌景色、11水、建筑物、车船、扇子、花、鸟、鱼、昆虫、树木、瓜果等等,使菜肴体现艺术性。
(2)几何图案几何图案主要有圆形、椭圆形、半圆形、三角形、菱形、正六边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几何图案根据菜肴的成菜特点而构思设计,以菜肴原料结构和热处理后原料变形为基础,以意构图。
构图先要起好轮廓。
起轮廓主要是确定大小比例、结构比例、位置、形态、色彩、特点。
(3)组合图案组合图案既有图案元素的组合又有色块的组合。
组合图案是富于变化的。
烹饪原料有多种色彩,可加工成块、片、丝、条、丁等多种形状,利用烹饪原料的这些特性可组合成无数的图案,为菜肴图案组合开辟了广阔天地。
组合图案大多是象形图案,如雄鸡图案、麒麟鱼图案等。
烹饪图案形式美法则—对称与均衡、重复与渐次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教案课程名烹饪工教研组烹饪授课教师称艺美术章节名称单元五—烹饪图案形式美法则—对称与均衡、重复与渐次本教案1 授课时课时授课班级间上课时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间 10 周1、知识与技能了解烹饪图案形式美得基本法则运用这些原理和法则进行烹饪图案的设计 2、过程与方法教学三维目标提高图案的综合运用努力达到美的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对烹饪图案的对称与均衡内容变化的认知教学难点如何将烹饪图案重复与渐次运用到烹饪工艺中学情分析通过前期学习对烹饪图案写生与创作激发学生形式美的法则艺术灵感。
教材处理与资利用网络资源,使理论性的概念易于让学生吸收源整合主要学法与教教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互动法法学法:小组探究法、观察法课前准备 PPT、视频搜集教学实施过程(含评价)一:导入罗丹说:“美是到处存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这说明美是存在一切事物中的,艺术大师们的作品之所以吸引观赏者的眼睛,就在于他们在作品中充分运用了形式美法则,使人们能感受到美的目的二:新授一、对称与均衡均衡的形态设计让人产生视觉与心理上的完美、宁静、和谐之感。
静态平衡的格局大致是由对称与平衡的形式构成。
对称又称"均齐",是在统一中求变化;平衡则侧重在变化中求统一。
两者综合应用,就产生的平衡的三种形式:对称平衡、散射平衡和非对称平衡。
对称的图形具有单纯、简洁、的美感,以及静态的安定感,对称本身具有平衡感,对称是平衡的最好体现。
平面构成中的平衡是指视觉上的平衡,但平衡的构图不一定就必须用到平衡,视觉平衡是指通过重新组构图形中的构成要素,使力量相互保持平等对称的意思,即达到视觉上的平衡感受。
关于平衡呢,平衡是更为丰富的形态了,平衡不是对称,平衡是运用大小、色彩、位置等差别来形成视觉上的均等。
烹饪教案5——形式美法则二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烹饪教案5——形式美法则二)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烹饪教案5——形式美法则二的全部内容。
河南省南阳市高级技工学校教案
授课内容
一、多样与统一
多样统一又称“寓变化于整齐”,是形式美基本法则。
烹饪中的多样是指烹饪图案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多样性:一是原料的多样,二是形象的多样。
烹饪中的统一是指烹饪图案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一盘完美的拼盘应该是丰富、有规律和有组织的,而不是单调、杂乱无章的。
纹样、排列,结构、色彩等组成部分,从整体到局部均应取得多样、统一的效果。
变化与统一主要表现在造型、构图、色彩以及处理手法等方面. 1、造型
2、构图
3、色彩。
《烹饪工艺美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版烹饪工艺美术
【适用专业】计烹饪业
一、前言
该课程是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来研究烹饪,设计菜肴美食造型。
它的学习对《中式烹调》、《中式面点》、《西式面点》、《冷拼制作》和《食品雕刻》等课程有一定的指导
四、实施建议
1、钻研教材、确定目的、设计教学过程
2、课前教具、材料物质准备
3、编写课时计划:班级、人数、日期和时间、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为:提出课题→讲解演示→布置作业→巡回指导→讲评小结
1.教材编写
5.其它说明
本课程标准主要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烹饪专业。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烹饪专业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烹饪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讲授烹饪专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使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技能操作;培养运用烹调基础知识,食品营养与安全,根据《中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等国家职业标准中级要求,掌握常用烹调的工艺流程和常用烹饪原料的加工方法。
学会制作菜肴、地方名菜、创新菜和各种常用中式面点,制作中档宴席,烹调出色、香、味、形俱佳的餐饮食品。
二、专业名称烹饪专业(中餐)三、招生对象招收具有初中(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程度的城乡知识青年,复转军人以与应届初高中毕业生。
四、学习形式与学制1、学习形式:脱产。
2、学制:实行学期制3年。
第三年安排顶岗实习。
五、培养目标与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掌握中餐烹饪职业岗位群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沟通与表达能力、高度的食品安全意识、生产安全意识和良好服务意识,养成规严谨的操作习惯,能够从事中式热菜制作、冷菜制作、面点制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从业岗位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酒店、餐饮等服务业,大型企、事业单位食堂,从事烹饪岗位(红案、白案、中餐、西餐等)的工作。
(三)执业书国家职业标准《中式烹调师(四级)》证书六、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一) 知识结构1、中职生必备的德育、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等知识。
2、中式烹饪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和烹饪操作技能。
3、餐饮企业厨房的组织管理、岗位设置、工作流程等相关知识。
4、厨房设施、设备、工具的使用、保养方法与安全常识。
5、有关食品安全和卫生等法律、法规知识。
6、常用烹饪原料的相关知识;膳食营养知识;菜点成本核算的知识。
7、烹饪美学的应用知识。
(二)职业能力1、掌握烹饪原料加工处理方法和成形质量标准。
2、能够对烹饪原料进行鉴别、加工处理和妥善保管。
3、熟悉烹调各环节的操作原则与要求。
烹饪美学(第四版)国家级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目录第一章美与烹饪美学概述第二章烹饪与色彩第三章形式美与烹饪图案第四章烹饪菜点造型第五章烹饪器具造型艺术第一章美与烹饪美学概述第一节美的本质和特征第二节烹饪美学概述一、美的本质1.美是具体可感的形象第一节美的本质和特征2.美是能娱悦身心的形象3.美是反映人的智慧和力量的形象二、美的特征1.美的形象性2.美的多样性3.美的功利性三、美感与快感快感是愉快或痛快的感觉,是感觉器官的舒适感。
如饥饿后饱餐一顿的满足感,从烈日下走到树荫里的清凉感。
美感则是以生理的快感为基础,是感官、想象、情感、理智、意志等全身心共同活动的结果,是一种高级的精神、生理活动。
如人们面对蔚蓝的天空,能联想到纯洁的事物和广阔的世界,从而感到心旷神怡。
美感是一种独特、具体的心灵感受,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心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感受。
如人们在心烦意乱时,面对秀丽的湖光山色也会无动于衷,而在兴高采烈时,即使单调的声音也会觉得悦耳动听。
四、美的两种形式美的形式分为内形式和外形式两种,美的内部组织结构是它的内形式,美的形态外观是它的外形式。
形式美像一件漂亮的外衣,但只有附在一定事物上,表现一定内容时才是美的。
美的事物总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
形式美在美的观赏中具有特殊作用。
人们常常可以忽略美的内容,把形式美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这是因为美的事物往往形式胜于内容。
有些构成艺术形式的因素,如色彩、线条、形体等,本身也可以成为美的对象,成为一种形式美。
第二节烹饪美学概述一、烹饪美学的概念烹饪美学是研究人在饮食活动过程中审美活动(创作与欣赏)的特征和规律性的科学。
研究烹饪美学可以揭示烹饪活动中美的创造、人们的审美意识与烹饪文化背景的内在关系。
一、烹饪美学的概念1.烹饪美学的形成基础烹饪活动是人类最早的劳动实践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文明也起源于这种劳动实践。
因为人类的劳动,最初完全是围绕饮食而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