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 格式:ppt
- 大小:3.94 MB
- 文档页数:31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阅读古诗词《竹里馆》,完成下面小题。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一个“独”字贯穿全诗,刻画了一个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
B.全是用字造句、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就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达到了“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C.“明月来相照”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作心心相印的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D.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弹琴、长啸之状,表达了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无限惆怅之情。
2.这首诗具体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案】1.D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雅致、悠然自得的月夜独坐图:诗人独自坐在茂密而幽深的竹林里,优雅的弹着琴,自在的长啸,周围静无一人,唯有月光心有领会的照耀着、陪伴着诗人。
【详解】1.D.“表达了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无限惆怅之情”有误,这首诗描写了清幽宁静的美景,高雅绝俗的雅趣,抒发了诗人宁静、淡泊、闲适的情怀,而不是落寞、无限惆怅之情。
故选D。
2.考查对诗歌画面意境的分析理解。
诗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生活的画面: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会弹着琴弦,一会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
表现了一种清幽宁静、高雅绝俗、悠然自得的境界。
(二)比较阅读《竹里馆》和《书事》,完成下列各题。
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书事唐·王维轻阴阁①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注释】①阁:同“搁”,阻止,延滞,停下来。
3.下列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从体裁上看,两首诗都是五言绝句,从题材上看,两首诗都是写幽居之情趣。
B.《竹里馆》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初一语文下册诗歌鉴赏模拟质量检测试卷附解析1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课外古诗词诵读。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花草树木像是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争芳斗艳。
杨花榆荚不像别的花那样“百般红紫”,如同人之“无才思”,只知道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在天空中尽情飞舞。
【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河阳(今河南孟州)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卒谥文,世称韩文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
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有《昌黎先生集》。
【主题思想】诗人通过“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了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1)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晚春景色?(2)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有何妙处?(3)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烟笼寒水月笼沙”所展现的场景。
(2)“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请对此字做简要赏析。
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3)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政治抱负?4.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①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②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注释】①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
②赚得:骗得。
(1)本诗除借助景物描写说明道理外, 还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找出一种简要分析。
(2)诗人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深刻道理,请简要说出给你的启发。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8首阅读鉴赏题背诵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课外古诗词诵读(一)目录《竹里馆》王维《春夜洛城闻笛》李白《逢入京使》岑参《晚春》韩愈课外古诗词诵读(二)目录《泊秦淮》杜牧《贾生》李商隐《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约客》赵师秀一、《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1.解释词语幽篁:幽深的竹林啸:长常的口哨2.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答: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3.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答:优美、高雅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词语:独坐、弹琴、长啸。
4.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一句。
(2分)运用了拟人修辞,把“来相照”的明月当成知己,展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5.《竹里馆》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本诗描绘了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刻画了一个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6.请说明“竹”这一艺术形象在诗中的作用。
(2分)答:竹与夜色、明月一起,形成幽深静谧的氛围,烘托诗中抚琴者特立独行、自在放旷的形象,表现诗人醉心美好自然、厌弃纷杂俗世的志趣。
7.“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是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独立人格,说说“独”字好在哪里?(2分)答:“独”是“独自”的意思。
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了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品质,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8.请赏析一下“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艺术特色。
第四讲课外古诗词诵读1一、考点思想内容作者基础常识二、知识点讲(一)《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译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2.诗词鉴赏(1)“入”,“流”:“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寓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在固定位置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入妙。
(2)表达情感:表达对故友深深的怀念和真挚情谊。
3、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二)《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2.诗词鉴赏(1)中心: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注:开元时期为713年——741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部编人教版古诗、词、文背诵篇目七年级(上)册一、课古诗词诵读:1.观沧海(东汉末·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白)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边。
4.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课外古诗词诵读:5.峨眉山月歌(唐·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6.江南逢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7.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lián故园菊,应傍bàng战场开。
8.夜上受降城闻笛(唐·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9.秋词(唐•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0.夜雨寄北(唐·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南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2.潼关(清·谭嗣同)中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三、课古文背诵1.《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含答案)------------------------------------------作者xxxx------------------------------------------日期xxxx一、学习《泊秦淮》杜牧1、作者作品杜牧,唐代文学家,字牧之。
以济世之才自负。
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
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有《樊川文集》。
《泊秦淮》是杜牧游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
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的七绝,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3、诗歌欣赏烟笼寒水月笼沙写景——夜景夜泊秦淮近酒家交代时间、地点“近酒家”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诗歌欣赏写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岸沙。
这是秦淮河美丽的夜景,着墨不多而风情毕现,意境非常淡雅。
连用两个“笼”字,用字妥帖而有韵味。
烟、寒水、月、沙,都是最能反映秦淮河风貌的特有景致。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抒发了作者的忧愤之情诗人在此用了曲笔。
试想一下,歌女所唱,还不是为取悦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吗?可见“不知亡国恨”的是那些听歌的家伙。
“不知”二字,凸现出诗人的感慨之深;一个“犹”字,凸现出诗人的忧愤之切。
在杜牧看来,晚唐政局已经危机四伏,达官贵人不以国事为重,仍然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今日听亡国之音取乐,明日有可能自己就要上演亡国的悲剧。
4、本诗主题作者借古讽今,抨击了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二、学习《贾生》李商隐1、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
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篇一」教学目标:1、完成对本诗的创造性解读。
2、布置下一课《丑小鸭》的阅读要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问题导入:你们是怎样独处的呢?学生自由交流一下自己的经历,由此话题引入对此诗的解读:同学们,诗人王维是怎样独处的。
1、读。
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
古典诗歌的学习第一步是读,按照古诗节奏教师范读一次,学生齐读。
2、品。
你感觉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怎样?为什么?学生自己揣摩,回答自己的感觉。
有清冷、寂寞、空灵、淡泊、宁静、优美、平白、忧郁、伤感等等。
言之有理即可。
3、析。
教师展开联想,拓展诗中的内容(程度高的班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口头拓展,教师补充):这是夜深人静之时,竹里馆里寂静幽深,明月皎洁,王维一个人一时睡不着觉,于是起来弹琴,抒发自己的情感。
你们品一品,王维究竟是抒发宁静致远的淡泊心境呢,还是抒发个人抑郁不得志的情怀?学生讨论,这个话题其实也是对课文注释提出的质疑,让学生懂得“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道理,让思辨的习惯常常在学习中养成。
4、悟。
学生在讨论自己的看法时,常常会悟到一点什么,让他们多讲出来已形成思想交流的氛围。
5、诵。
学生有了自己的阐释后一起诵读,或者用自己的体会和感情把这首诗昂扬顿挫地朗读给大家听,以加深认识的目的。
二、布置明天要学习的新课文《丑小鸭》,思考三个问题:1、找出课文中若干形象,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
(如仁爱的农夫,可鄙的、可笑的、猫绅士、鸡太太等等)2、你知道丑小鸭变成天鹅的原因是什么?3、丑小鸭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三、下课。
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篇二」一、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又重新确定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诗歌一般片言只语,要想充分感受其中深厚的情感与丰富的旨意,需要反复的诵读。
当然这样的诵读不仅仅是一遍遍对诗歌内容的重复上,最重要是从情感、节奏等多层面拿捏作者创作时的体验,这样,文字与读者有了一种心理上的亲近。
改写《约客》一黄梅时节到了,随之也理所当然地有了震彻山谷的雷响和斗大的雨点。
花草再次扬起了头,沐浴着风雨;桑树再次跳起了舞,吸收着甘霖。
鸟儿放声歌唱,鱼儿翩翩起舞。
在雨幕中一朵朵千娇百媚的花朵再次竞相开放。
我和好友就是相约在这个梅雨时节互相挑战棋艺,夜幕降临了。
不知疲倦的大雨依然顽固地下着,家家户户都被这蒙蒙的烟雨笼罩着。
乡村远处的青草丛中、池塘里,青蛙的鸣叫声此起彼伏,悠扬悦耳。
现在早已超过了我和好友先前约定的时间,但他,仍旧没有出现……我静静地等待着……久候多时,仍未曾听见好友的叩门声。
此时,我感到异常的寂寞,想到:已经这个时候了,好友怕是不会来了吧。
我怅惘极了,百无聊赖地听着屋外那绵绵不绝的雨声和蛙声互相应和的节奏。
不由自主地拾起一枚棋子独自推敲,棋子不停地被我在棋盘上敲来敲去,灯芯也因燃的时间太久而落下……“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唉,好友今日是不会来了……《约客》改写二千里江南,立夏以后,正是黄梅成熟时节,此时,雨也来凑热闹,而且赖着不走,阴雨连绵。
家家户户的屋檐都挂着道道雨帘,烟雾迷蒙。
连月雨水的滋润,青草早已穿上一层新衣,青而锃亮。
有的草尖上仍留有淫雨的馈赠,留存一滴或两滴滚圆的雨珠,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水晶球。
放眼望去,低洼的地方都成了新的池塘,原先的池塘更是溢满了雨水,碧波荡漾,水波在微风的轻拂下,皱了一池。
池塘成了青蛙的乐园,然不清楚它们身处池塘的何处。
但可以知道它们配合得很默契,不信,请听,朋友,它们正齐心协力而又用心地奏着它们的乐曲。
地面还没有阴干,雨有一次来临了,滴答的雨声搅得人心难安。
泥泞的道路,阻挠了人们实施原先的计划。
只能约友人来弈棋,以此来打发时光了。
请外出劳作的老农捎个口信,约好友人晚饭后一起弈棋。
夜已深,朋友怎么还没有到来呢?口信没带到,还是朋友有要事呢?回想起往日,与朋友一起弈棋时的快乐时光,胜固可喜,怡然自得;败亦欣然接受,悠然而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