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三弄》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幼儿园梅花三弄的教案教案标题:幼儿园梅花三弄的教案教案目标:1. 培养幼儿对传统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幼儿的音乐表演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记忆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梅花三弄这首传统音乐的曲调和节奏。
2. 学习梅花三弄的表演技巧和动作配合。
教学准备:1. 梅花三弄的音乐录音或视频。
2. 幼儿园音乐教室或活动场地。
3. 音乐乐器,如小型木琴或手鼓。
4. 图片或实物梅花的道具。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幼儿介绍传统音乐梅花三弄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幼儿的兴趣。
2. 播放梅花三弄的音乐,让幼儿先听一遍,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情感。
音乐学习:1. 分段学习梅花三弄的曲调,老师可以用乐器示范,引导幼儿模仿。
2. 教授梅花三弄的歌词,帮助幼儿理解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3. 引导幼儿一起合唱梅花三弄,注意节奏和音准的掌握。
表演训练:1.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梅花三弄进行表演。
2. 指导幼儿在表演中运用手势、动作和面部表情来传达音乐的情感。
3. 引导小组之间的合作,协调动作和节奏的统一。
巩固练习:1. 练习整首梅花三弄的合唱和表演,加强幼儿对音乐的记忆和理解。
2. 鼓励幼儿自由发挥,创造属于自己的表演方式和动作。
总结活动:1.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让幼儿分享他们对梅花三弄的感受和体会。
2. 播放梅花三弄的音乐,让幼儿再次欣赏和感受音乐的美妙。
教学延伸:1. 鼓励幼儿尝试其他传统音乐的学习和表演,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多元理解和欣赏能力。
2. 组织音乐表演活动,让幼儿有机会展示他们的音乐才艺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以上教案,幼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欣赏传统音乐梅花三弄。
同时,通过合唱和表演的训练,他们可以培养音乐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还可以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
小学语文教案诗歌之梅花三弄梅花三弄—小学语文教案教学内容:梅花三弄教学目标:1. 读懂并理解《梅花三弄》这首诗歌的意义和内涵。
2. 能够感受诗歌中描述的梅花的生命力和美丽。
3. 培养学生欣赏和表达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义和内涵,培养欣赏和表达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梅花形象的描写并进行感受和表达。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音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梅花开放的音频,然后展示一幅梅花的图片,向学生提问:“你们喜欢梅花吗?为什么?”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引导他们表达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二、诗词全文欣赏(10分钟)教师向学生大声朗读《梅花三弄》这首诗歌,并放映诗歌内容的课件。
然后,教师再次朗读诗歌,让学生跟读,以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三、诗歌解读与讲解(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解读、分析诗歌的语言、意象和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例如:“诗中有哪些描写梅花的词句?”、“作者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梅花的情感?”等。
四、学习诗歌的朗读与模仿(1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朗读《梅花三弄》,让学生模仿教师的语音、停顿和情感的表达。
通过反复朗读和模仿,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五、创意表达:梅花的画作(20分钟)教师让学生用画笔和颜料,创作一幅描绘梅花的画作。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示范,如梅花的形状特点、花瓣的纹理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对梅花的理解和感受。
六、学习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总结学习的收获。
并鼓励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自主思考和表达。
七、课堂延伸活动(10分钟)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与梅花有关的音乐或音频,引领学生感受梅花的美丽和生命力。
学生还可以互相欣赏和分享自己创作的梅花画作,以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八、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进行本节课的总结,再次强调诗歌《梅花三弄》的重要性和美丽,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关注梅花,用心感受和表达自然之美。
梅花三弄教案教案标题:梅花三弄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梅花三弄》,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理解。
2. 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音乐表达能力。
3. 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增强他们的表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了解《梅花三弄》的背景和故事。
2. 学习各个乐器在《梅花三弄》中的角色和演奏技巧。
3. 分析乐曲的结构和演奏特点。
4. 学习演奏《梅花三弄》的基本技巧。
5. 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合奏。
教学步骤:1. 引入:- 向学生展示《梅花三弄》的音乐片段或视频,引发学生对传统音乐的兴趣。
- 介绍《梅花三弄》的背景、故事和作曲家,让学生了解它的文化内涵。
2. 理解:- 同学们一起听完整首《梅花三弄》,观察乐队的演奏形式和乐器的使用情况。
- 分析乐曲的结构,包括主题、旋律、节奏和变化等要素。
3. 乐器学习:- 分别介绍乐队中的不同乐器:二胡、琵琶、古筝、笛子等。
讲解其音域、发音方法和演奏技巧。
-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乐器进行深入学习,或者作为乐队中的一员。
4. 基本技巧:- 学习《梅花三弄》中的常见技巧,如滑奏、颤音、转奏等,并进行示范和练习。
- 针对不同乐器,提供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技巧和表现方式。
5. 合奏练习:- 将学生分为不同乐器组,安排时间进行合奏练习。
- 引导学生注意合奏的和谐与统一,提高他们的表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6. 总结与表演:-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挑选合并演奏的部分,进行小规模表演。
- 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分享对《梅花三弄》的感悟与体验。
课堂评价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价和反思:1.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收获。
2. 观察学生的合奏表现,评价他们的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3. 搜集学生的学习笔记和自我评价,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兴趣程度。
4. 回顾教学过程,总结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改进的空间,并为后续教学提供指导。
幼儿园童谣教案《梅花三弄》教学目标:1. 学习童谣《梅花三弄》的歌词,了解歌曲大意;2. 通过歌曲演唱,感受梅花含义,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热爱;3. 练习口语表达、听力和节奏感。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引导幼儿听童谣《梅花三弄》(语音材料如下):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二、了解歌曲1. 介绍“梅花”在中国文化中的含义,帮助幼儿对歌词的理解。
2. 请幼儿看图片,感受梅花的美丽。
(图片可以是教室里的花朵,在教室里播放有关图片也可)3. 给幼儿看歌词图片,并教唱歌词。
4. 分小组演唱《梅花三弄》并让幼儿跟唱(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三、练习口语表达1. 引导幼儿分角色练习表演《梅花三弄》,并让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梅花的美丽。
2. 教师和幼儿一起合唱《梅花三弄》并指导幼儿发音。
四、节奏感训练1. 引导幼儿对每一句歌词进行节奏敲打。
2. 分成小组,通过演唱《梅花三弄》练习协作能力。
五、其他活动1. DIY梅花装饰品让幼儿利用纸张和贴纸,制作梅花装饰品,鼓励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2. 画画请幼儿拿起画笔,在纸上画出自己心中最美的梅花。
教学评估1. 告诉幼儿梅花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并要求幼儿描述自己对梅花的认识和理解。
2. 听取幼儿演唱《梅花三弄》和表演的作品,评价幼儿的口语表达和协作能力。
3. 观察幼儿制作的梅花装饰品,评价幼儿的创造性和审美能力。
4. 感性评估:观察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情感表达,并评价幼儿绘画作品的表现力和色彩搭配。
《梅花三弄》教案教学内容:1、欣赏《梅花三弄》,要求学生了解古曲创作背景,感受其中包含的感情。
2、通过欣赏古曲《梅花三弄》,让学生了解古琴及古琴音乐的风格。
3、教材希望通过欣赏,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古曲的创作背景,感受音乐表现的情绪。
2、通过欣赏古琴曲《梅花三弄》,掌握音乐知识:“三弄”3.结合歌颂梅花的诗词,理解音乐所塑造的梅花的坚强性格教学重点:掌握“三弄”的含义,认识民族乐器”箫“教学难点:通过分段欣赏,体会每一段乐曲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1、图片中的是什么花?梅花“遥知不是雪,味有暗香来”2、让学生说有关“梅”的诗歌?王安石《梅》3、梅花以其高洁、端庄、典雅的形象,不畏严寒、凌霜傲雪气质,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常为人们用以隐喻具有高尚节操的人。
梅花历来是文人墨客及艺术家们所咏叹的对象。
二、讲授新课1、完整聆听《梅花三弄》梅花三弄》是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
明朱权编辑的《神奇秘谱》记载此曲最早是东晋时桓伊所奏的笛曲。
后由笛曲改编为古琴曲。
体现了梅花洁白,凌霜傲雪的高尚品性。
2、介绍《梅花三弄》《梅花三弄》乐曲主题表现梅花,“三弄”实际是三个变奏,古代有:高声弄,低声弄,游弄之说。
全曲共分十段,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前六段,采用循环再现手法,后四段为第二部分,描写梅花静与动两种形象。
段落一、溪山夜月;二、二、一弄叫月,声入太霞;三、二弄穿云,声入云中;四、青鸟啼魂;五、三弄横江,隔江长叹声;六、玉箫声;七、凌云戛玉;八、铁笛声;九、风荡梅花;十、欲罢不能。
前六段为第一部分,後四段为第二部份。
"梅花一弄断人肠" "梅花二弄费思量" "梅花三弄风波起"。
此曲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称为“三弄”。
幼儿园唐诗教育梅花三弄教案教案主题:幼儿园唐诗教育梅花三弄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孩子们能认识梅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文化符号。
2. 让孩子们通过欣赏唐诗《梅花三弄》体验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
3. 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4. 训练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的语文水平。
二、教学准备:唐诗《梅花三弄》视频、梅花图片、布置教室为寿桃树下,吊装红灯笼营造中国年味儿。
三、教学内容:1. 导入环节老师向孩子们介绍梅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并说梅花是中国的国花,梅花有“傲雪凌霜”的意思。
2. 唐诗欣赏老师播放唐诗《梅花三弄》的视频,让孩子们聆听古典的音乐,欣赏美丽的诗句,感受梅花的娇艳和坚韧。
3. 课文学习老师以诗词导读和故事讲解的方式,帮助孩子们理解唐诗《梅花三弄》的内容和含义。
4. 认识梅花老师给孩子们展示梅花的图片,并与孩子们一起观察梅花的花瓣、花蕊、花茎等结构特征,让孩子们认识梅花的样貌及其寓意。
5. 歌曲教唱老师为孩子们带来梅花歌曲,让孩子们跟随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唱出对梅花歌曲的喜爱和祝福。
6. 折纸活动老师组织孩子们进行折纸活动,让孩子们亲手体验和制作出美丽的梅花。
7. 课堂游戏老师设计梅花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和交流,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四、教学效果及评估:1. 可以通过孩子们的互动表现,评判出他们对于梅花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水平。
2. 可以通过孩子们的口语表达和诗词朗诵,评估出孩子们掌握的程度。
3. 可以通过课后练习或小测验,了解孩子们的学习成果,评估教学效果。
五、总结与反馈:通过本课的学习,孩子们不仅加深了对于梅花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观赏了优美的唐诗,感受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够增进孩子们的文化素养,同时还能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和语文水平提高。
幼儿园诗歌朗诵活动《梅花三弄》教案教案主题:幼儿园诗歌朗诵活动《梅花三弄》教案教案难度级别:低教学目标:1.了解《梅花三弄》的背景和故事2.学习和掌握《梅花三弄》诗歌的朗诵方法3.发挥想象力,感受诗歌给人带来的美好情感教学内容:1.模块1:介绍《梅花三弄》的背景和故事2.模块2:讲解《梅花三弄》的朗诵方法3.模块3:通过互动游戏来巩固诗歌的内容以及朗诵方法教学重难点:1. 《梅花三弄》的背景和故事2. 朗读技巧,如声调、抑扬顿挫等教学方式:1.听讲、边演示边学习2.幼儿反馈、互动、示范朗诵教学准备:1.黑板或白板、笔2.PPT课件或实物图片3.绘本或插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1:引入1.学习目标:了解《梅花三弄》的背景和故事2.教学内容:介绍《梅花三弄》的背景和故事3.教学过程: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歌,《梅花三弄》,这首诗歌具体讲了些啥呢?”。
(展示《梅花三弄》诗歌配图)教师:“你们看到这张图片了吗?这是一首写梅花的诗歌,讲的是诗人-王之涣,为了梅,传说中在雪地里弹琴,这首诗歌也叫《梅花忆》。
”教师:“那么,我们大家了解一下《梅花三弄》的背景和故事。
”(展示相关图片)教师:“在古代,写诗是很高贵的一件事,只有学得好的人才能写好,写诗也是送礼的一种方式。
所以,王之涣在送给朋友的诗集中写下了这首《梅花三弄》。
”教师:“《梅花三弄》是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讲的是南方的梅花千里送京,为主人送来慰问,而作者自己却只能呆在北方,心中怀念故土,梅花所带来的不仅是季节和朝代的变化,更是南国的希望和祝福。
”教学环节2:讲解朗诵方法1.学习目标:讲解《梅花三弄》的朗诵方法2.教学过程:教师:“我们了解了《梅花三弄》的背景和故事,接下来我们要掌握《梅花三弄》的朗诵方法,虽然我们还是幼儿,但是我们也可以尝试着朗诵一下,让大家都了解它给我们带来的情感。
”教师:“我来示范一下怎么朗读。
”(老师诵读《梅花三弄》)教师:“诗歌的抑扬顿挫非常明显,需要我们把握好声调,标点和语气,这样才能更好的表达出诗歌中的情感。
五年级音乐梅花三弄优质教案教案标题:五年级音乐《梅花三弄》优质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梅花三弄》的背景和特点。
2. 能够正确演奏《梅花三弄》的曲调和节奏。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1. 《梅花三弄》的音乐录音或视频资源。
2. 乐器:二胡、琵琶等,以及其他打击乐器如小鼓、木鱼等。
3. 幻灯片或图片展示相关的中国传统乐器和梅花的图片。
4. 学生练习乐器的时间安排。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幻灯片或图片展示中国传统乐器和梅花的图片,引起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
2. 播放《梅花三弄》的音乐录音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美感。
探究:1. 学生分组观察不同乐器的图片,了解其名称和特点。
2. 教师介绍二胡和琵琶这两种乐器的基本结构和演奏方法。
3. 学生自愿选择一种乐器进行学习,并利用练习时间熟悉乐器的演奏技巧。
实践:1. 教师演示《梅花三弄》的曲调和节奏,引导学生跟随节奏拍手。
2. 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乐器,分组进行乐器合奏练习,尝试演奏《梅花三弄》的部分乐曲。
3.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合奏中的困难和进步,互相帮助和鼓励。
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包括《梅花三弄》的背景、乐器的名称和特点,以及乐器合奏的练习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表达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喜爱和欣赏。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中国传统乐曲进行学习和演奏,拓展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了解和兴趣。
2. 学生可以组织小型音乐会,展示自己在乐器演奏方面的进步和成果,增强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合奏练习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其乐器演奏的技巧和准确性。
2. 收集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解和欣赏的反馈,评估其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自己和小组成员在合奏练习中的合作和进步情况。
教学对象:大学音乐专业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梅花三弄》的历史背景、创作手法及艺术特色。
2. 通过欣赏和演奏,培养学生对古琴音乐的理解和审美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梅花三弄》的音乐特点及演奏技巧。
2. 古琴音乐的历史文化及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1. 理解《梅花三弄》的音乐主题和结构。
2. 掌握古琴演奏技巧,如泛音、按音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梅花三弄》的背景及艺术价值。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梅花三弄》的了解和感受。
二、欣赏与分析1. 教师播放《梅花三弄》的演奏视频,引导学生注意乐曲的旋律、节奏、音色等。
2. 分析乐曲的结构、主题及演奏技巧。
3.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梅花三弄》的音乐特点。
三、古琴演奏教学1. 教师示范《梅花三弄》的演奏技巧,如泛音、按音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演奏技巧,教师个别指导。
3.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梅花三弄》的音乐特点及演奏技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 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演奏技巧,教师个别指导。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二、综合练习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演奏《梅花三弄》。
2. 教师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指导学生改进。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梅花三弄》的音乐特点及演奏技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四、课后作业1. 学生课后复习《梅花三弄》的演奏技巧,提高演奏水平。
2.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梅花三弄》的论文,分析其艺术价值。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梅花三弄》的音乐特点及演奏技巧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古琴音乐的理解和审美能力。
3. 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梅花三弄教案节奏:快、慢、快年级:初级乐器班学习目标:1. 学习《梅花三弄》的基本理论知识。
2. 掌握《梅花三弄》的尺调、调式、和弦和节奏。
3. 熟练演奏《梅花三弄》的各个乐句。
4.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
教学准备:1. 《梅花三弄》乐曲录音或视频资源。
2. 乐器教材《梅花三弄》乐谱。
3. 笔记本和铅笔。
4. 乐器:笛子/古箏等中国传统乐器。
教学步骤:引入:1. 向学生介绍《梅花三弄》是中国古代传统音乐中的经典作品,简要介绍其历史背景和作曲家。
2. 播放《梅花三弄》的录音,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和独特之处。
理论基础:1. 解释尺调和调式的概念,并给出《梅花三弄》所使用的尺调和调式。
2. 分析《梅花三弄》的曲式结构和节奏特点。
乐曲学习:1. 使用乐谱指导学生学习《梅花三弄》的曲调。
根据学生的音乐基础,可以选择学习其中的一部分或整首曲子。
2. 将乐谱分解成乐句,逐句进行教学和练习。
节奏练习:1. 通过击节、拍手等方式,教授《梅花三弄》的节奏。
2. 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节奏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乐器演奏:1. 对于有乐器基础的学生,教授如何演奏《梅花三弄》的乐器部分,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调整难度。
2. 对于没有乐器基础的学生,可以进行口型练习,通过模拟演奏动作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巩固练习:1. 分组进行小合奏,让学生在彼此配合中提升演奏能力。
2. 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创作,发挥想象力演奏《梅花三弄》的变化版。
评价和总结:1. 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2. 总结学习成果,强调学习乐理知识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坚持继续学习和创作音乐。
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展示他们的演奏成果。
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理论基础、乐曲学习、节奏练习、乐器演奏、巩固练习、评价和总结等环节,全面培养学生对《梅花三弄》的理解和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表现出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浓厚兴趣。
教案名称:《初中音乐欣赏——梅花三弄》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材:《音乐鉴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梅花三弄》的背景、创作特点及音乐风格。
2. 培养学生对古琴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通过欣赏《梅花三弄》,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1. 了解《梅花三弄》的背景和创作特点。
2. 分析《梅花三弄》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古琴音乐的表现技巧。
2. 感受《梅花三弄》的音乐意境。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古琴曲《梅花三弄》的音频资料。
2. 教师准备《梅花三弄》的相关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古琴音乐的历史地位和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古琴音乐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二、作品欣赏(15分钟)1. 教师播放《梅花三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2. 学生跟随音乐,感受《梅花三弄》的音乐节奏和旋律特点。
3.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梅花三弄》中的主题旋律及其变化。
三、作品分析(15分钟)1. 教师讲解《梅花三弄》的背景、创作特点及音乐风格。
2. 学生了解《梅花三弄》的结构布局和音乐表现手法。
3. 教师分析《梅花三弄》中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体会音乐的意境。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梅花三弄》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分享,总结大家的观点。
3. 学生尝试用古琴演奏《梅花三弄》的主题旋律。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梅花三弄》的音乐特点和价值。
2. 学生了解古琴音乐的其他代表作品,拓展音乐欣赏范围。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古琴音乐《梅花三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分析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演奏,提高了对古琴音乐的兴趣和认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古琴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仍有待提高,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引入更多古琴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梅花三弄》教案
教学内容:
1、欣赏古琴独奏《梅花三弄》。
2、认识古琴。
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优美的旋律。
2、认识古琴,感受古琴古朴、深远的音色。
3、分辨乐曲中主题的三次变化。
4、结合歌颂梅花的诗词,理解音乐所塑造的梅花的坚强性格。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遥知不是雪,味有暗香来。
”写的是什么花吗?
(学生回答)
师:那你们能说一说梅花有什么特点吗?比如它的形状,生长情况等。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
2、引入乐曲,并介绍古琴
师:在我国:“梅、兰、竹、菊”被誉为“四君子”,可见这些花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植物,它们已经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关于梅花的乐曲。
这是一首古琴曲,叫《梅花三弄》。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古琴这种中国传统乐器,它是什么样子的,音乐有什么特点。
介绍:古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到现在至少也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了。
本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
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一般宽约六寸,一般厚约二寸。
琴最早是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有颈,有肩,有腰,有尾,有足。
3、欣赏古琴独奏《梅花三弄》
1)、听赏全曲。
2)、简介:
古琴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
此曲
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
此曲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称为《三弄》。
体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
《梅花三弄》乐曲主题表现梅花,“三弄”实际是三个变奏,古代有:高声弄,低声弄,游弄之说。
3)、再次听赏,分析乐曲。
全曲共有十段,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前六段,主要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即以"三弄"为核心的部分;第二部分包括后四段,音乐的发展侧重于此。
全曲通过这样两个部分并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梅花在静与动两种状态中的优美形象。
4)、分段细听。
乐曲第一小段是全曲的引子,音调亲切优美,音色浑厚明亮,节奏平稳舒缓,与后面的跌宕起伏形成生动鲜明的对比。
一弄,静夜明月之下的梅花,一朵朵,一瓣瓣,晶莹剔透,仿佛是对梅花的赞颂。
随后,节奏的变化使旋律富于推动力,似乎梅花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动起来。
二弄,风雪鼓荡,梅花飘遥,初显傲雪身姿。
三弄,风吹雪压,梅自傲立……这段优美流畅的曲调在这部分三次循环出现,它形象地表现了梅花恬静端庄、晶莹剔透的神态,而这一主题旋律的三次出现,都是用清澈透明的泛音弹奏。
我国古琴以拥有众多的泛音而著称,十三个琴徽是泛音所在的标志,七根弦上则相应有九十一个泛音,其中包括对称重复的泛音在内。
这段曲调在不同徽位上的演奏,其泛音色彩也有着微妙的变化,有着非常细腻的音乐意境。
曲调的三次出现,类似古代诗词的反复吟咏,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乐曲的第二部分开辟了另一种境界。
它运用一系列的快节奏,表现出风雪交攻的气氛,用富于动态的画面,来衬托梅花傲然挺立的形象。
4、总结
这节课我们又欣赏和学习了一首中国传统乐曲,希望大家能从中认识到我国悠久的音乐文化,也能够用心去体会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音乐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