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三弄-
- 格式:docx
- 大小:13.98 KB
- 文档页数:1
《梅花三弄》——此曲系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赞颂具有高尚
情操的人,曲中泛奇曲调在不同的徵位上重复了三次,所以称为“三弄”。
乐曲介绍:
梅花三弄:古琴曲。
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
《神
奇秘谱》记载此曲最早是东晋桓伊为王羲之所奏的笛曲。
后由后人移植为琴曲。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第二十四刘宋鲍照《梅花落》解题称,“《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
其声犹有存者”。
今存唐诗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说明南朝至唐间,笛曲《梅花落》较为流行。
关于《梅花三弄》的乐曲内容,历代琴谱都有所介绍,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现
怨愁离绪的情感。
明清琴曲《梅花三弄》多以梅花凌霜傲寒,高洁不屈的节操与气质为表现内容,“桓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调,高妙绝伦,后人入于琴。
”“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
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三弄之意,则取泛音三段,同弦异徵云尔。
”(明《伯牙心法》)从这里可看出,它首先是一首笛曲,后来才改编成古筝曲(作者究竟何人,难以定论)。
今演奏用谱有虞山派《琴谱谐声》(清周显祖编,1820年刻本)的琴箫合谱,其节奏较为规整,宜于合奏;广陵派晚期的《蕉庵琴谱》(清秦淮瀚辑,1868年刊本),其节奏较自由,
曲终前的转调令人耳目一新。
此曲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称为《三弄》。
乐曲通过歌颂梅花不畏寒霜、迎风斗雪的顽强性格,来赞誉具有高尚情操之人。
1972年王建中改编成钢琴曲,音调取自此曲,表现的主题则是毛泽东词《咏梅》。
钢琴曲《梅花三弄》对中国传统音乐风格的继承和发展《梅花三弄》是中国著名古琴曲,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作之一。
作品于唐代产生,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一直被音乐艺术家们广泛传唱演奏。
作品的名字“梅花三弄”是由三个字组成的,分别是“梅”、“花”、“弄”。
其中“梅”代表“节操、坚定、高洁”等品质,象征了玄妙高绝的艺术境界;“花”则象征了浪漫和多姿多彩的朦胧美;“弄”则是指演奏,娴熟的技巧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作品的演奏技巧含蓄而细腻,以流畅的旋律和优美的节奏感动着人们的心灵。
作品的旋律主要依托于三个著名的乐章,分别是“梅花落”、“梅花三弄-相思”、和“奏鸣梅花”。
在这三个乐章中,不仅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还融合了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三种元素。
作品所典型的表现形式是以一种唯美的手法将梅花的形态和气质表现出来,达到了人、物、艺术完美结合的境界。
其中,“梅花落”描绘梅花的“凋零”和“活力”的矛盾,反映了人生的轮回和物态的无常;“梅花三弄-相思”则是以梅花作为境界,在冷冽的冬日里,以“相思”这一情感为内在动力,表现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共生;“奏鸣梅花”则是将梅花的气质与中国古典音乐的演奏技巧相融合,形成新颖唯美的艺术表现形式。
从作品的形式和内涵上来看,《梅花三弄》承传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同时也发挥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
在表现形式上,作品将梅花的“美丽”、“洁白”、“坚韧”、“活力”等气质进行了刻画,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
同时,在音乐艺术手法上,《梅花三弄》融入了古韵、新意、华丽的风格特点,呈现了中国古典音乐独特的魅力。
总之,《梅花三弄》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作之一,其承传与发展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作品以其深刻的艺术内涵和优美动人的旋律感动着人们的心灵,彰显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和音乐艺术之美。
梅花三弄含义
梅花三弄,指的是梅花的开放、衰败、重生,也代表了一种生命的轮回,每个人都会经历开放的喜悦、衰败的悲伤、重生的希望。
因此,梅花三弄就成为了一种哲学思想,让人们懂得珍惜和感恩,更好地去面对生活,而不是被生活所支配。
无论是喜悦、悲伤还是希望,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生命的一部分。
开放的喜悦,像梅花一样绽放在夏天的阳光下,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它,让它的美丽更加完美,也让人们受到温暖的启发,珍惜眼前的每一天。
而悲伤,像梅花一样在雨中凋零,也带给人们一种深刻的反思,让人们懂得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份幸福,而不是放任自己的情绪在痛苦当中沉沦。
最后,希望,像梅花一样在春天重新绽放,也让人们懂得希望永远不会绝望,生活总有新的开始,只要我们愿意,就能够重新出发,再次面对人生。
梅花三弄,让我们懂得接受生活,也懂得感恩和珍惜,接受生活的种种变故,从容面对,不再受到生活的压力所支配。
让我们学会像梅花一样,走过喜悦、悲伤和希望,活出精彩的人生,活得更加精彩、快乐。
梅花三弄一弄二弄三弄的意思梅花三弄是指:梅花,弄梅,雪月,梅雪之间的关系。
梅花,弄梅,雪月,梅雪之间的关系。
一弄:红梅弄影。
古诗有云:“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早晨起来看到床前的枕头和窗户上的玻璃都积满了白白的冰霜,夜里知道雪下得很大了。
这就是所谓的“红梅弄影”。
二弄:疏影暗香。
北宋词人林逋隐居杭州孤山,种梅养鹤,悠然自得。
忽然有一天,朋友马怀素从远方寄来梅花,分外欣喜,便与好友分享这份喜悦,即兴作《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此为林逋所咏之《山园小梅》,后来即成为咏梅绝唱。
三弄:冰雪情操。
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一位老翁在漫天大雪中垂钓,显得更加孤独。
唐末五代词人毛文锡,曾以“寒”、“孤”、“独”三字入词,却因而使之名留千古。
第一弄,红梅弄影;第二弄,疏影暗香;第三弄,冰雪情操。
“独立寒塘,望穿秋水,只为那人。
梅花弄影,斜横水际,只盼伊人。
楼台映照,遥映银河,只愿君心似我心。
”梅花多么渴望拥有春天般温暖的爱啊!假如它能够开放,世界就会展现在面前。
然而,它却一直含苞待放,没有勇气迎接春天的到来。
寒冬,那么漫长,又那么短暂。
我们每个人都像梅花一样,在自己的季节绽放光彩。
第二弄,疏影暗香。
雪花翩然飞舞,梅花也缓缓绽开笑脸,雪白的梅花,散发出阵阵幽香,沁人心脾。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清冷的月光,柔和的梅影,梅花一朵一朵竞相开放,真美呀!有的像黄莺展翅飞翔,有的像蜜蜂采蜜,还有的像兔子蹦蹦跳跳……梅花树的枝条上缀满了粉嘟嘟的花骨朵儿,真让人赏心悦目。
她的枝干瘦弱、光滑,仿佛经过了人工精雕细刻一般,我猜想它肯定是经历了无数个风雨寒暑才变成今天这副模样吧?你瞧,那些调皮的孩子爬上去摘花呢!他们把花瓣扔进溪流,溪水溅起了晶莹剔透的珍珠,煞是好看!这景象,简直令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李清照的梅花三弄诗词
李清照的《梅花三弄》诗词全文如下:
红尘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
若非一番寒澈骨,那得梅花扑鼻香。
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
看人间多少故事,最消魂梅花三弄。
梅花一弄断人肠,梅花二弄费思量。
梅花三弄风波起,云烟深处水茫茫。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深深喜爱和敬仰之情,同时也通过梅花的形象,展示了人生的苦难和坎坷,以及追求爱情的执着和坚韧。
请注意,此诗在不同版本中的表述可能略有差异,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梅花三弄原文与译文:
梅花三弄原文:
《梅花》本笛曲,淡淡入我弦。
冻云残雪春乍破,一枝两枝篱边落。
喧啾野雀噪深竹,溪水无波照空渌。
阳和暗觉指下来,遥峰泼翠岚阴开,五色凤子双徘徊。
小弦急,大弦缓,冷香拂袖东风软。
袅袅冰魂吹不断,忽然鹤叫三四声。
罗浮美人梦里惊,霜天欲晓寒更清。
平生茅屋心,珠玉空自惜。
山家闭户悄无人,绿缛青苔落英积,瑶琴愔愔醉横膝。
一片孤月当窗白。
梅花三弄译文:
在这天涯之地,回忆江南的梅花,心中充满了对它的渴望。
梅花是否已经开放了几枝,能否带来江南春天的消息,让它在寒冷的北方也能感受到一丝温暖。
然而,尽管有所期盼,但最终可能只是一场空欢喜。
心中的思念如同断线的风筝,无法回到那个曾经熟悉的地方。
孤独之中,唯有抚琴弹奏《梅花三弄》,似乎能够暂时忘却这份乡愁。
突然间,远处传来的胡笳声,让人清醒过来,原来自己仍然身处于金人的统治之下,内心的哀怨再次涌上心头,眼泪湿润了衣衫。
只能在梦中想象梅花盛开的景象,而在现实中,只有等待那一天的到来。
胎教音乐中国名曲《梅花三弄》赏析其实中国古曲多之又多,但能称上中国十大名曲的却是不容易的,像梅花三弄这样的古曲就更难能可贵了,准妈妈可以尝试一下给宝宝听听,作为胎教音乐也未曾不可哦,让宝宝体验下中国古典文化啊,那么今天小编就来赏析下中国名曲《梅花三弄》《梅花三弄》是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
关于《梅花三弄》的乐曲内容,历代琴谱都有所介绍,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现怨愁离绪的情感。
今演奏用谱有虞山派《琴谱谐声》(清周显祖编,1820年刻本)的琴箫合谱,其节奏较为规整,宜于合奏;广陵派晚期的《蕉庵琴谱》(清秦淮瀚辑,1868年刊本),其节奏较自由,曲终前的转调令人耳目一新。
梅花一弄戏风高,薄袄轻罗自在飘。
半点含羞遮绿叶,三分暗喜映红袍。
梅花二弄迎春曲,瑞雪溶成冰玉肌。
错把落英当有意,红尘一梦笑谁痴。
梅花三弄唤群仙,雾绕云蒸百鸟喧。
蝶舞蜂飞腾异彩,丹心谱写九重天。
《梅花三弄》与衡阳“元气之融结为山川,山川之秀丽称衡湘,其蒸为云霓,其生为杞梓。
”泛水清湘,坐看云起,潇潇碧水,岳云如飞,钟磬轻叩,仙乐飘绕。
衡阳自回雁峰起,绵绵群山往北延伸到衡山,自东洲岛顺湘江而下,到衡山北隅清凉寺外的“烟寺晚钟”,多少青山秀水,尽显灵逸气质。
秀美的山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总能唤起才子们的灵感,成就佳才妙作。
衡阳自古多音律之事,中国三大古典名曲《梅花三弄》、《潇湘水云》、《平沙落雁》都跟衡阳密切相关。
聆听婉转、悠扬的《梅花三弄》,很容易让人沉浸在梅花的高洁与清逸中,陶醉于梅花的婀娜和傲气里。
馨鼓声声,梅花点点,潺音串串,优雅的旋律将你融入“漫弹绿绮,引三弄,不觉魂飞”的意境。
然而,这馥郁幽香、清丽绝伦的梅的原型就在衡阳的伊山,这绕梁三日、流传千古的名曲的灵感就源于衡阳伊山的梅。
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的岣嵝峰,蜿蜒延伸,在衡阳县杉桥镇生出座云锦峰来。
云锦峰不高,却也重峦叠嶂,山上茂林修竹,山涧泉水潺潺,山下阡陌纵横。
《梅花三弄》及“三弄”的意思后由笛曲改编为古琴曲,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
此曲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
此曲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称为《三弄》。
体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
《梅花三弄》又称《三弄梅花》小说《金瓶梅》中三次提到《三弄梅花》。
坊尚推官家送殡。
叫小厮马也备下两匹,等伯爵白不见到,一面李铭来了。
西门庆就在大厅上围炉坐的,教春梅、玉箫、兰香、迎春一般儿四个,都打扮出来,看着李铭指拨、教演他弹唱。
女婿陈敬济,在旁陪着说话。
正唱《三弄梅花》,还未了,只见伯爵来,应保夹着毡包进门。
”《金瓶梅》第六十八回:“安下乐器,吴银儿也上来。
三个粉头一般儿坐在席上,[足丽]着火盆,合着声儿唱了套《中吕?粉蝶儿》“三弄梅花”,端的有裂石流云之响。
第七十三回:只听月娘问道:“你今日怎的叫恁两个新小王八子?唱又不会唱,只一味‘三弄梅花’。
”《梅花三弄》乐曲主题表现梅花,三弄实际是三个变奏,古代有:高声弄,低声弄,游弄之说。
全曲共分十段,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前六段,采用循环再现手法,后四段为第二部分,描写梅花静与动两种形象。
段落一、溪山夜月;二、一弄叫月,声入太霞;三、二弄穿云,声入云中;四、青鸟啼魂;五、三弄横江,隔江长叹声;六、玉箫声;七、凌云戛玉;八、铁笛声;九、风荡梅花;十、欲罢不能。
前六段为第一部分,後四段为第二部份。
"梅花一弄断人肠" "梅花二弄费思量" "梅花三弄风波起"历史版本解题称,“《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声犹有存者”。
今存唐诗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说明南朝至唐间,笛曲《梅花落》较为流行。
关于《梅花三弄》的乐曲内容,历代琴谱都有所介绍,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现怨愁离绪的情感。
明清琴曲《梅花三弄》多以梅花凌霜傲寒,高洁不屈的节操与气质为表现内容,“桓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调,高妙绝伦,后人入于琴。
《梅花三弄》及“三弄”的意思明朱权编辑的《神奇秘谱》记载此曲最早是东晋时桓伊所奏的笛曲。
后由笛曲改编为古琴曲,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
此曲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歌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
此曲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称为《三弄》。
体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
《梅花三弄》又称《三弄梅花》《梅花三弄》乐曲主题表现梅花,三弄实际是三个变奏,古代有:高声弄,低声弄,游弄之说。
全曲共分十段,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前六段,采用循环再现手法,后四段为第二部分,描写梅花静与动两种形象。
段落一、溪山夜月;二、一弄叫月,声入太霞;三、二弄穿云,声入云中;四、青鸟啼魂;五、三弄横江,隔江长叹声;六、玉箫声;七、凌云戛玉;八、铁笛声;九、风荡梅花;十、欲罢不能。
前六段为第一部分,後四段为第二部份。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梅花一弄断人肠" "梅花二弄费思量" "梅花三弄风波起"。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梅花三弄b1h古文
《梅花三弄》是一首古文诗,它描绘了梅花的美丽和坚韧精神。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从美学角度来看,《梅花三弄》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展现了梅
花的高雅、清雅和坚韧。
梅花是寒冷季节中独自绽放的花朵,它不
畏严寒,不怕风雪,反而在寒冷的冬天中绽放出美丽的花朵,给人
以希望和力量。
诗中描述了梅花的傲雪凌霜和坚贞不屈的品质,让
人感受到梅花的高尚和坚毅。
从文化角度来看,《梅花三弄》是中国文化中对梅花的赞美和
崇尚。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被视为高洁、坚强和不
屈的象征。
梅花的花期正值寒冬,而它却能在严寒的环境中绽放,
象征着中国人民的坚韧和不屈精神。
梅花也常被用来比喻文人士人
的高洁和坚守,因为梅花在冬天中开放,正如文人在逆境中仍然能
保持高尚的品格。
从情感角度来看,《梅花三弄》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作
者对梅花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梅花的美丽和
坚韧,表达了自己对梅花的钦佩之情。
这首诗也反映了作者自身的
情感和心境,通过赞美梅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总之,《梅花三弄》这首古文诗从美学、文化和情感角度都展
现了梅花的美丽和坚韧精神。
它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的
作品,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让人们感受到梅花的高雅与坚韧,同时
也反映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这首诗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广泛传颂和赞美。
分享:中国十大古曲之一-----------梅花三弄一、乐曲介绍1.古琴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也有叫《三弄梅花》的。
是中国古典乐曲中表现梅花的佳作,早在唐代就在民间广为流传。
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芳香、凌霜傲雪的高尚品性,是一首充满中国古代士大夫情趣的琴曲,也是一首抒情述志的作品。
2.作者是东晋“淝水之战”名将桓伊所作。
后经唐代琴家颜师古改编为琴曲,流传至今。
3.由来:,<梅花三弄>是一首最古老的古琴曲,最早为笛曲或箫曲,梅花傲霜高洁的品格,是古今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常为人们用以隐喻具有高尚节操的人。
明杨抡《伯牙心法》记载:“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
三弄之意,则取泛音三段,同弦异徽云尔。
”琴曲中采用完整重复三段泛音写法不多见,“故有处处三叠阳关,夜夜梅花三弄之诮。
”(《律话》)。
二、梅花三弄的解释:1.“弄”是“演奏”的意思。
“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调在不同的徽位演奏三次.2.像征着梅花花开三度。
"梅花三弄"也有人把之比做像征着梅花花开三度,每度都含有不同的韵味。
一度开花稀少,欲露还藏;二度开花大片绽放,满树飘白;三度开花稀落,有绿芽相伴,象征着冬去春来。
而在梅花的花期内,一天赏梅花又分早、午、晚三个时间段。
早上的梅花含苞欲放,晶莹洁白,幽香阵阵;午时的梅花繁华盛开,灿烂芬芳,笑脸迎人;而傍晚的梅花伴着西斜的夕阳,落英缤纷,景致非常迷人3.后来有琼瑶的小说“梅花三弄”代表三个故事。
一弄,梅花烙;二弄,鬼丈夫;三弄,水云间。
三弄,水云间。
梅花一弄断人肠梅花二弄费思量梅花三弄风波起.4.桓伊横笛做三弄――《梅花三弄》梅花,志高洁,冰肌玉骨,凌寒留香,历来是文人墨客咏叹的对象。
《梅花三弄》是笛曲或箫曲,后被改编为琴曲5.“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调反复演奏三次。
这种反复的处理旨在喻梅花在寒风中次第绽放的英姿、不曲不屈的个性和节节向上的气概。
《梅花三弄》的历史典故《梅花三弄》的历史典故汉语如同满园的鲜花,五彩纷呈,香气各异,只要精心选用,恰当布局,就能充分表达思想感情,使文章生辉。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梅花三弄》的历史典故,希望有所帮助!《梅花三弄》的历史典故是东晋大将桓伊为狂士王徽之演奏梅花《三调》的故事。
《晋书·列传五十一》和《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里都曾记载了这段典故。
王徽之应召赴东晋的都城建康,所乘的船停泊在青溪码头。
恰巧桓伊在岸上过,桓伊与王徽之原本并不相识。
这时船上一位客人道,“这是桓野王(桓伊字野王)。
”王徽之便命人对桓伊说:“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
”桓伊此时已是高官贵胄,但他也久闻王徽之的大名,便下车上船。
桓伊坐在胡床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调,高妙绝伦。
吹奏完毕,桓伊立即上车走了。
宾主双方没有交谈一句话。
晋人之旷达不拘礼节、磊落不着形迹,由此事可见一斑。
根据《晋书》的介绍,桓伊是武将,被封为右军将军,都督豫州诸军事。
也许是音乐陶冶了他的心性,桓伊为人谦虚朴素,个性不张扬,曾立大功而从未招忌。
正是由于这样的性格,他才能静的下心来精研音乐。
《晋书》称赞了他这方面的突出才能,“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
有邕柯亭笛,常自吹之。
”东晋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后秦苻坚摔大军进攻东晋,时任中郎将的桓伊与冠军将军谢玄,辅国将军谢琰共破苻坚于淝水(即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
而丞相谢安也因立下存晋之功而进官至太保。
后来晋孝武帝之弟司马道子与谢安发生权争,屡进谗言,对谢安极尽诽谤。
晋孝武帝对谢安有了猜疑之心,渐渐开始冷落谢安。
桓伊为此很是不平。
在一次宴会上,桓伊为晋孝武帝演奏一曲悲歌《怨诗》,诗中唱道:“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
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
周旦佐文武,《金縢》功不刊。
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
”其“声节慷慨,俯仰可观”。
使晋孝武帝甚有愧色。
谢安也为之动容。
梅花三弄典故里的另一位主角王徽之,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曾任黄门侍郎。
梅花三弄诗词
梅花三弄全诗如下:
花一弄愁,映月忧,朝霞秀。
啜玉露香幽,欲藏还露,脉脉含羞。
梅花二弄泪秋,祥云游、青鸟探看留。
月来弄影香满楼,粉霞白雪润眸。
梅花三弄惜芳流。
落红碧水悠悠。
淡烟暮霭残收,谁又能够,挽夕阳醉休?梅落忽现芽透,盼冬走、迎春芬芳奏。
梅花三弄知否,红尘幸与君厮守。
梅花三弄来源:
梅花三弄:中国古曲。
又名《梅花引》、《玉妃引》。
曲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
谱中解题称晋代桓伊曾为王徽在笛上“为梅花三弄之调。
后人以琴为三弄焉”。
此说源于《晋书。
列传第五十一》,但未写明是以梅花为题材。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第二十四南朝宋鲍照(约414~466)《梅花落》解题称,“《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声犹有存者”。
今存唐诗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说明南朝至唐间,笛曲《梅花落》较为流行。
关于笛曲《梅花落》改编,移植为琴曲《梅花三弄》,有托于唐人颜师所作《江梅引。
忆红梅》中“漫弹绿绮,引三弄,不觉魂飞”句,说明此曲宁代尚流传。
琴曲《梅花三弄》以泛声演奏主调,并以同样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3次,故称为《三弄》。
《乐府诗集》卷三十平调曲与卷三十三清调曲中各有1解题,提到相和三调器乐演奏中,以笛作“下声弄、高弄、游弄”的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