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梯疏散计算(新消规)
- 格式:xls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4
疏散宽度指标知识解读(1)(教材P62)一、规范条文(一)百人宽度指标百人宽度指标是每百人在允许疏散时间内,以单股人流形式疏散所需的疏散宽度。
单股人流宽度*100百人宽度指标=疏散时间*每分钟每股人流通过人数(二)厂房的疏散宽度1、《建规》3.7.5:厂房内疏散楼梯、走道、门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2-6-2的规定计算确定。
表 2-6-2 厂房疏散楼梯、走道和门的净宽度指标(单位:m/百人)2、《建规》3.7.5:厂房内疏散楼梯、走道、门的最小净宽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表 2-6- 厂房疏散楼梯、疏散门和疏散走道最小净宽度(单位:m)3、《建规》3.7.5:当每层疏散人数不相等时,疏散楼梯的总净宽度应分层计算,下层楼梯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上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疏散人数计算。
(三)民用建筑的疏散宽度1、除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外的其他民用建筑(1)《建规》5.5.21:除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外的其他公共建筑,其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每层的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2-6-6的规定计算确定。
表2-6-6 每层的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和疏散走道、楼梯每100人最小疏散净宽度(m/百人)②地下或半地下人员密集的厅、室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其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确定。
③当每层疏散人数不等时,疏散楼梯的总净宽度可分层计算,地上建筑内下层楼梯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上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地下建筑内上层楼梯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下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
④首层外门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建筑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确定,不供其他楼层人员疏散的外门,可按本层的疏散人数计算确定。
规范详解:公共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在消防规范上是怎么规定的?视频介绍了国家防火规范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5.17条中对于公共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的强制性条文的要求,并结合图示讲解”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疏散门”和“位于袋形走道两侧的疏散门”、”位于袋形走道尽端的疏散门“这三种疏散门的区别,介绍了在某些情况下,需要根据规范的注释来增加或减少疏散距离。
视频中特别强调了对于T型走道其不适用的场所范围,请特别注意重点观看。
本视频由合肥消防阮晶晶工程师制作。
注:本视频并非对规范的解读。
仅仅提供了一种学习的方法。
规范详解系列:(点击标题查看)消防视频:商业服务网点概念-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点击标题查看)视频介绍了2014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2.1.4条商业服务网点的术语名词及5.4.11条中商业服务网点的设计要求,结合了规范正文、规范条文解释、规范图示来更好的介绍商业服务网点的概念。
适用于对于防火规范不清楚,需要了解的人员。
设计人员在遇到具体项目设计时,如存在疑问,不属于本视频介绍的内容。
消防视频:消防规范中疏散门的要求是怎样的?(点击标题查看)视频介绍了2014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6.4.11条关于建筑中疏散门的强制性条文的内容,并结合规范条文解释、规范图示以及工作经验,详细的介绍了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推拉门、卷帘门、专门、门禁等在大家平日的理解中和实际防火规范中的差别。
适合消防现役、设计人员等观看。
消防视频:消防规范上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点击标题查看)视频介绍了2014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3.1节火灾危险性分类的内容,将生产、储存中的火灾危险性从高到低依次分为甲乙丙丁戊五个类别,并针对每个类别的具体对应的生产、储存的类别进行了举例说明,并提供了日常常见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消防视频:丁戊类厂房的钢结构要进行防火保护处理(点击标题查看)视频录制的初衷,是为了解决消防监督检查同事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2006版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未强制要求丁戊类厂房的钢结构必须进行防火保护处理,在2014版的规范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视频结合新老规范的不同内容,进行了一一的说明。
消防楼梯安全疏散距离要求在建筑物设计和规划中,消防楼梯的安全疏散距离是至关重要的。
消防楼梯被设计为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人们可以快速、安全地从建筑物内部疏散出来的通道。
因此,确保消防楼梯的安全疏散距离符合要求至关重要。
消防楼梯的安全疏散距离是指人们从建筑物内部到达最近的安全区域所需的距离。
这个距离应该足够短,以确保人们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逃离建筑物。
根据不同的建筑物类型和用途,消防楼梯的安全疏散距离要求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大型商业建筑、住宅楼和公共场所的消防楼梯安全疏散距离要求较高。
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这些建筑物的消防楼梯应该布置在建筑物的不同位置,以确保人们在不同区域都能够迅速疏散。
此外,这些楼梯通道还应该足够宽敞,以容纳大量的人群同时疏散。
消防楼梯的安全疏散距离要求还包括楼梯的长度和坡度。
一般来说,消防楼梯的长度不应超过一定的限制,以确保人们能够在疏散过程中不感到疲劳。
此外,楼梯的坡度也应该符合相关标准,以确保人们能够轻松地上下楼梯。
除了长度和坡度,消防楼梯的宽度也是安全疏散距离要求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宽敞的楼梯通道可以容纳更多的人群,从而提高疏散的效率。
根据建筑物的规模和使用人数,消防楼梯的宽度应该符合相应的标准,以确保人们能够顺利地通过楼梯通道。
为了提高消防楼梯的安全性,还需要安装适当的照明和标识。
在紧急情况下,照明和标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容易地找到并使用消防楼梯。
建筑物的设计师和规划者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并确保消防楼梯的安全疏散距离要求得到满足。
消防楼梯的安全疏散距离要求是确保人们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安全疏散的关键因素之一。
合理布置消防楼梯、控制长度和坡度、保证宽度和安装适当的照明和标识都是确保消防楼梯安全疏散距离要求的重要措施。
建筑物的设计师和规划者应该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消防楼梯能够满足人们的疏散需求,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1、先来看两个问题问题1某商业建筑,地上4层、地下2层,耐火等级为一级,建筑高度为20.6m ,地上各层为百货、小商品和餐饮,地下1层为超市,地下2层为汽车库。
地下1层设计疏散人数为1500人,地上1层至3层每层设计疏散人数为2000人,4层设计疏散人数为1800人。
地上1至3层疏散楼梯的最小总净宽度应是()m o(A ) 13 ( B ) 15(C ) 20 ( D ) 18解答1 : 3层疏散宽度指标0.75 m/百人,则其最小总净宽度为15m ; 4层疏散宽度指标为1 m/百人,则其最小总净宽度为18 m ; 1至3层疏散楼梯的最小总净宽度取18 m;解答2 :该建筑层数为4层,根据规范,该建筑的疏散宽度指标为1 m/百人,3层与4层相比,3层疏散人数更多,取3层的疏散人数来计算厕1至3层疏散楼梯的最小总净宽度为20 m o两个解答,孰对孰错呢?问题2某购物中心地下2层,地上4层,建筑高度24 m ,耐火等级二级,地下2层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为11.5 m o地下每层建筑面积15 200 m2 ,地下2层设置汽车库和变配电房、消防水泵房等设备用房及建筑面积5 820 rτf的建材商场(经营五金、洁具、瓷砖,桶装油漆、香蕉水等);地下1层为家具、灯饰商场,设有多部自动扶梯与建材商场联通,自动扶梯上下层和联通的开口部位设置防火卷帘。
回答问题:分别列式计算购物中心地下1,2层安全出口的最小总净宽度,地下一层安全出口最小总净宽度应为多少?(以m为单位,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解答1 :地下一层地面与室外出入口高差小于10m ,端散宽度取0.75m∕百人;地下二层地面与室外出入口高差大于Iom ,疏散宽度取1m∕百人(这里仅确定疏散指标,因疏散人数的计算涉及过多,本文不过多展开,故省略)。
解答2 :地下建筑最低地面标高与室外出入口高差大于10m , 则地下建筑的任何楼层的疏散指标均取1m∕百人。
消防疏散计算取值方法●高层建筑裙房(与主楼用防火墙完全分隔开的)、多层建筑消防疏散人数和疏散楼梯宽度、疏散走道、安全出口、房门宽度计算原则:一、各层疏散人数计算:1、除商店游艺场所外,各层按实际功能分别计算疏散人数,相加得每个防火分区的疏散总人数。
(1)餐厅:大餐厅按1.3m2~1.5 m2/人;包间:按大小,分别取10~14人/包间。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89年版。
(2)厨房及服务人员:视规模,分别取20或50、80人/层。
(3)中小会议室(中约60 m2,小约30 m2):有会议桌的,按1.8~3m2/人;无会议桌的,按1m2/人。
大会议厅,根据桌椅布置情况计算人数。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2006年版。
(4)大宴会厅,根据桌椅布置情况计算人数。
(5)综合排练室:6m2/人。
《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87年版。
(6)游泳训练设施:4m2水面/人。
参《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第7.4.4条。
2、商店及商业营业厅,先按该防火分区面积的0.5~0.7折算为商店营业厅面积,再按低规P54页表5.3.17-2换算系数计算疏散人数。
3、歌舞娱乐游艺场所按0.5人/m2,录像、放映厅按1人/m2。
低规2006年版,第5.3.17条第4小条。
二、各层疏散宽度计算:1、人员密集的厅室、歌舞娱乐游艺场所,在地下或半地下,按1m2/100人。
低规2006年版,第5.3.17条第2小条。
2、地下其它各层,按低规P53页表5.3.17-1计算。
3、地上各层,按上层人数最多一层计算,并按低规表5.3.17-1计算。
●高层建筑消防疏散人数和疏散楼梯宽度、疏散走道、安全出口、房门宽度计算原则:一、各层疏散人数计算:1、歌舞厅、卡拉OK厅(含具有卡拉OK功能的餐厅)、夜总会、桑拿浴室(洗浴除外)、游艺厅(含电子游艺厅)、网吧,按0.5人/m2。
高规第4.1.5A条。
2、录像、放映厅按1人/m2。
高规第4.1.5A条。
3、大会议室、宴会厅、大餐厅、健身房、展览厅室,无固定座位时,可参考高规第4.1.5A的条文解释P95页的美国《生命安全规范》的规定,人员密度按该场所净面积取0.71人/m2来计算。
安全疏散规范及计算式火灾案例1、1977年2月18日,新疆建设兵团61团农场俱乐部发生火灾,死亡699人,是建国后死亡人数最多一次。
2、1994年11月27日(周日),辽宁阜新XX发生火灾,死亡233人。
(87cm出口)第一节安全疏散设计的基本原则及程序一、安全疏散设计的基本原则1、了解人在火灾下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点:(1)习惯性心理(2)趋光心理(3)恐惧心理(4)从众心理(5)产生意想不到的力量跳楼2、任一房间、部位,最好同时有两个疏散方向。
3、疏散路线要简洁、明暸、敞通、步步安全,疏散路线的端部必须是安全区域。
4、疏散路线结合平时流线靠外墙布置,自然通风,天然采光,设一些暂时避难用的室外楼梯、阳台、屋顶平台等。
5、疏散走道上的防火门,在发生火灾时必须保持自动状态,疏散门向疏散方向开启。
二、安全疏散设计程序1、估计各个房间应疏散人数;2、确定假定“起火点”;(1)最不利疏散(2)发生火灾概率最大3、确定避难路线;4、避难计算(Dt);5、烟气流动计算(Dt、Cst);6、研究避难人员的安全程度。
第二节安全疏散时间计算(日本20__年)一、几个有关的基本概念及重要参数(一)允许疏散时间指建筑物发生火灾后,能够保证处在火灾危险区域的人全部迅速安全撤离并抵达安全区域所需要的时间。
确定允许疏散时间应考虑的因素:(1)火灾使人受到伤害的时间;(2)火灾使建筑构件倒塌破坏的时间;(3)考虑人们发现火灾的早晚,乘一个安全系数。
一般公共建筑物:一、二级6min;三、四级24min。
影剧院观众厅:一、二级2min;三级1.5min。
体育馆观众厅:34min。
高层建筑:57min。
(二)假定起火点1、找最不利疏散部位,如疏散人数多、疏散能力差的人所在的部位、疏散距离长的部位、地下室等。
2、在发生火灾概率最大的房间内确定假定起火点。
如用火用电较多的房间等。
(三)安全区域指建筑物火灾时,凡能确保避难人员安全的场所,都是发生安全区域。
消防安全疏散通道设计标准之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5.3 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5.3.1民用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
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相邻2 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
5.3.2 公共建筑内的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内的每个楼层,其安全出口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 个。
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设一个安全出口或疏散楼梯:1 除托儿所、幼儿园外,建筑面积小于等于200m2且人数不超过50 人的单层公共建筑;2 除医院、疗养院、老年人建筑及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等外,符合表5.3.2 规定的2、3 层公共建筑。
表5.3.2 公共建筑可设置1 个安全出口的条件耐火等级最多层数每层最大建筑面积(m2)人数一、二级3 层500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人数之和不超过100 人三级 3 层200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人数之和不超过50 人四级 2 层200 第二层人数不超过30 人5.3.3老年人建筑及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宜设置在独立的建筑内。
当必须设置在其它民用建筑内时,宜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并应符合本规范第5.1.7 条的规定。
5.3.4 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公共建筑,当设置不少于2 部疏散楼梯且顶层局部升高部位的层数不超过2 层、人数之和不超过50 人、每层建筑面积小于等于200m2时,该局部高出部位可设置1 部与下部主体建筑楼梯间直接连通的疏散楼梯,但至少应另外设置1 个直通主体建筑上人平屋面的安全出口,该上人屋面应符合人员安全疏散要求。
5.3.5 下列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包括首层扩大封闭楼梯间)或室外疏散楼梯:1 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2 旅馆;3 超过2 层的商店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4 设置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且建筑层数超过2 层的建筑;5 超过5 层的其它公共建筑。
5.3.6 自动扶梯和电梯不应作为安全疏散设施。
新建规GB50016最新最全解读,含新旧细则对比明源君说5月1日已经开始执行新建规。
总体来说,最新版相比上一版调整的地方比较多,但总的来说,相关规范是放宽了。
下文是明源君在网上找到的对新规最全解读。
来源:消防百事通新规范整体解读一、整合后的规范标准的修订整体趋于严格。
二、整合后的规范文字更加严谨、细致。
三、整合后的规范章节设置更加合理,条理更加清晰,删除了原规范一些重复出现的条款,合并统一了一些内容相近的条款。
四、整合后的规范将一些含糊不清或容易产生歧义的内容具体化,更便于实际操作。
五、整合后的规范与其他防火设计规范联系更加紧密术语解读——变化条文对比新规原规1.0.2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筑:1、厂房2、仓库3、民用建筑4、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5、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6、可燃材料堆场7、城市交通隧道1.0.2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筑:1、9层及9层以下的居住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居住建筑)2、建筑高度小于等于24m的公共建筑3、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4、地下、半地下建筑(包括建筑附属的地下室、半地下室)5、厂房6、仓库7、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8、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9、可燃材料堆场10、城市交通隧道解读新规范将住宅、高层民用建筑、多层民用建筑、地下建筑和半地下建筑统称为民用建筑常见问题及回答问题1:在实际工程中,除适用于或者不适用以外的建筑可以套本规范吗?回答:不要套用,但可以参考。
如广播电视建筑等。
问题2:如果专业规范与本规范相互冲突以哪个为准?回答:通常以本规范为准,因为这是防火规范。
但是有些专业比较强的规范,有特殊要求时,应以专业规范为准。
新规 1.0.4同一建筑内设置多种使用功能场所时,不同使用功能场所之间应进行防火分隔,该建筑及其各功能场所的防火设计应根据本规范的相关规定。
解读 此条为新增肉容。
在建筑防火设计中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建筑物的复杂性和功能多样性日益增加,火灾等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国家不断完善安全疏散规定,以下是对最新安全疏散规定的详细解读。
一、安全疏散允许时间安全疏散允许时间是指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人员离开着火建筑物到达安全区域的时间。
这是确定安全疏散距离、安全通道宽度、安全出口数量的重要依据。
1. 高层建筑:安全疏散允许时间可按5-7分钟考虑。
2. 一般民用建筑:一、二级耐火等级应为6分钟,三、四级耐火等级可为2-4分钟。
3. 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一、二级耐火等级应为5分钟,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不应超过3分钟。
其中,疏散出观众厅的时间,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不应超过2分钟,三级耐火等级不应超过1.5分钟。
二、安全疏散距离1. 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距离指从房间门或住宅户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
2. 厂房:安全疏散距离指厂房内最远工作点到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
限制安全疏散距离的目的是缩短疏散时间,使人们尽快从火灾现场疏散到安全区域。
三、建筑物安全疏散宽度指标为尽快进行安全疏散,安全出口(包括楼梯、走道和门)的宽度必须适当。
1. 高层民用建筑:走道、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门的最小净宽,以及地下室、半地下室中人员的疏散宽度应符合规定。
2. 一般民用建筑:楼梯、走道的最小净宽应符合规定。
四、安全出口设置1. 每个楼层或基于占用率计算出的任何部分的紧急出口数量应符合最低要求。
2. 面积低于750平方英尺(70平方米)且人数低于10人的设施,可拥有一个紧急出口。
3. 500人以下至少2个出口,500至1000人至少3个出口,1000人以上至少4个出口。
五、消防设施及标识1. 消防设施所在所有楼层和建筑区域(包括楼梯间)必须有通往紧急出口的发光疏散指示标识。
2. 推荐设置外部消防逃生路线。
3. 如果需要一个以上紧急出口,则所有紧急出口必须设有使用当地语言的出口发光标志。
消防通道标准[B]6 安全疏散和消防电梯6.1 一般规定6.1.1 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安全出口:6.1.1.1 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
6.1.1.2 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且从第十层起每层相邻单元设有连通阳台或凹廊的单元式住宅。
6.1.1.3 除地下室外的相邻两个防火分区,当防火墙上有防火门连通,且两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本规范第 5.1.1条规定的一个防火分区面积的1.40倍的公共建筑。
6.1.2 塔式高层建筑,两座疏散楼梯宜独立设置,当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剪刀楼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6.1.2.1 剪刀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
6.1.2.2 剪刀楼梯的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实体墙分隔。
6.1.2.3 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
塔式住宅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
6.1.3 高层居住建筑的户门不应直接开向前室,当确有困难时,部分开向前室的户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
*6.1.3A 商住楼中住宅的疏散楼梯应独立设置。
6.1.4 高层公共建筑的大空间设计,必须符合双向疏散或袋形走道的规定。
6.1.5 高层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 00m。
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表 6.1.5的规定。
安全疏散距离表 6.1. 5高层建筑房间门或住宅户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m)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医院病房部分 24 12其它部分 30 15旅馆、展览楼、教学楼 30 15其它 40 206.1.6 跃廊式住宅的安全疏散距离,应从户门算起,小楼梯的一段距离按其1. 50倍水平投影计算。
6.1.7 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和阅览室等,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m;其它房间内最远一点至房门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15m。
楼梯的疏散距离限值楼梯的疏散距离限值是指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人们在楼梯上的安全疏散距离的最大范围。
这个数值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人们在紧急情况下的生命安全。
合理的疏散距离限值可以有效提高人们的疏散效率,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
在设计建筑物时,楼梯的疏散距离限值是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和使用人数的多少,楼梯的宽度和坡度都有相应的规定。
这些规定旨在保证在紧急情况下,人们能够快速、安全地从建筑物内疏散出来。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楼梯设计,有些楼梯狭窄陡峭,有些楼梯宽敞平缓。
而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楼梯的设计是否符合疏散距离限值的要求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安全。
对于大型商场、写字楼等高层建筑来说,楼梯的疏散距离限值尤为重要。
人们在紧急情况下需要迅速疏散出建筑物,如果楼梯狭窄、拥挤,将会导致人员拥堵,从而增加安全风险。
因此,设计者在规划楼梯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来确定疏散距离限值,确保人们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安全快速地离开建筑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注意楼梯的使用安全。
避免在楼梯上堆放杂物,保持楼梯的畅通。
如果发现楼梯存在安全隐患,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进行维修。
同时,我们在上下楼梯时也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不要一次性挤过多人,避免发生意外。
总的来说,楼梯的疏散距离限值是保障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建筑物的设计者在规划楼梯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来确定疏散距禿限值,确保人们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安全疏散。
同时,我们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楼梯的使用安全,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
愿我们都能够远离危险,平安健康地生活。
安全疏散距离1、非高层建筑(一、二级耐火、封闭楼梯间):双向疏散时:托幼25m,医疗、学校35m,其他40m。
袋形走道时:托幼、医疗20m。
学校、其他22m。
开敞外廊时增加5m,设自动喷淋时加25%。
非封闭楼梯间时,双向疏散减5m,袋形走道减2m。
楼梯底层应设直接对外的出口,层数不超过4层时,可将对外出口布置在离楼梯间不超过15m处。
任何情况下,房间最远点到房门的距离不应超过袋形走道时的规定最大疏散距离,即20m~22m。
2、高层和地下建筑:双向疏散时:医院病房部分24m,教学楼、旅馆、展览楼、医院其他部分30m,其他40m。
袋形走道时:医院病房部分12m,教学楼、旅馆、展览楼、医院其他部分15m,其他20m。
地上人员集中的大厅(观众厅、展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阅览室等)内任一点到最近疏散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m;其他房间不宜超过15m。
地下车库疏散距离不大干45m,自动喷淋时不大于60m;底层车库疏散距离不大于60m。
疏散宽度:1、除规范另有规定者外,建筑中的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以及房间疏散门的各自总宽度应经计算确定。
安全出口、房间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m,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m;不超过6层的单元式住宅,当疏散楼梯的一边设置栏杆时,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m。
2、剧院、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走道、疏散楼梯、疏散门、安全出口的各自总宽度,应根据其通过人数和疏散净宽度指标计算确定。
观众厅内疏散走道的净宽度应按每100人不小于0.6m的净宽度计算,且不应小于1m;供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每100人所需的各自总宽度,平坡地面的门和走道0.65m,阶梯地面的门、走道以及楼梯0.75m;体育馆供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的自总宽度,应按每100人0.32m~0.50m 计算确定;耐火等级为一二级的学校、商店、办公楼、候车(船)室、民航候机厅、展览厅、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等非高层民用建筑中的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以及房间疏散门,每100人净宽度不应小于:地上一、二层0.65m;地上三层及与地面出入口地面的高差不超过10m的地下建筑0.75m;地上四层、四层以上各层及与地面出入口地面的高差超过10m的地下建筑1m;人员密集的厅、室以及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时,其疏散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m计算确定;录像厅、放映厅的疏散人数应按该场所的建筑面积1.0人/m2计算确定;其它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疏散人数应按该场所的建筑面积0.5人/m2计算确定;商店的疏散人数应按每层营业厅建筑面积乘以面积折算值和疏散人数换算系数计算。
前室和楼梯间都送风的楼梯间共四个疏散门种类单开长度(m)1高度(m) 2.1数量1疏散门种类双开长度(m)0高度(m)0数量0700500设计风量为计算风量的1.2倍:L=1.2*Lj=6554门开启式,规定风速值下,其他门缝漏风总量:L2=170楼梯间机械加压送风量Lj=L1+L2=5462当系统负担建筑高度大于24m时,根据规范3.4.2查表所需送风量:L与L 表两者取大值:楼梯间(系统担负高度≤24米、独立前室不送风)机械加压送风量计算表L1:门开启时,达到规定风速值所需的送风量,L1=Ak×V×N1L2:门开启时,规定风速值下,其他门缝漏风总量,L2=0.827×A×△P1/n×1.25×N 2×3600疏散门缝宽度(m)0.003疏散门缝总长度(m)6.21A:每个疏散门的有效漏风面积(m2);疏散门的门缝宽度取0.002m~0.004m0.01861.25:不严密处附加系数1.25△P:计算漏风量的平均压差(Pa)6n:指数(一般取n=2)20.23加压送风口风速(m/s): 6.9加压送风口数量:1加压送风口遮挡系数:0.75各层加压送风风口尺寸(mm):各层加压送风口风量(m3/h):6554加压送风井道最小截面积(m2):N1:设计疏散门开启的楼层数量1Ak:一层内开启门的截面面积(m2)2.10.7楼梯层数(层)0楼梯高度(m)0加压送风管最大风速(m/s):8.0V:门洞断面风速(m/s)门开启时,达到规定风速值所需的送风量:L1=5292N2:漏风疏散门的数量楼梯间采用常开风口,取N2=加压楼梯间的总门数-N1楼层数上的总门数。
底层高层跃廊疏散距离比较————————————————————————————————作者:————————————————————————————————日期:跃廊式住宅的安全疏散距离;高规与建规的计算是不一样的:为了方便说明,加几个代号如下。
1.跃廊式住宅的疏散距离:用L表示。
ﻫ2.入户门至小楼梯的距离:用A表示。
ﻫ3.小楼梯的水平投影长度:用B表示。
4.户内小楼梯梯段上端到楼上的房间门的距离:用C表示。
5.户内房间内任一点到房间门的距离:用D表示。
ﻫ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6.1.6 跃廊式住宅的安全疏散距离,应从户门算起,小楼梯的一段距离按其1.50倍水平投影计算。
ﻫ高层:L=A+1.5B+Cﻫﻫ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5.3.13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3 房间内任一点到该房间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计算:ﻫ住宅应为最远房间内任一点到户门的距离,跃层式住宅内的户内楼梯的距离可按其梯段总长度的水平投影尺寸计算。
建规:L=A+B+C+D楼上的高层:L=A+1.5B+C,L≤20,ﻫ这个20米是高规6.1.5条的安全疏散距离表吧。
那个表指的是住宅户门到外部出口或楼梯的距离,与户内距离没有关系。
ﻫ我们这里审查经常按6.1.7条执行:L=A+1.5B+C,L≤15米。
依据如下:ﻫ根据高规:6.1.7 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和阅览室等,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m;其它房间内最远一点至房门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15m。
5.3.13民用建个人认为:L=A+1.5B+C+D,L≤20米。
ﻫ参照新建规以下条文的来理解:ﻫ筑的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4房间内任一点到该房间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不应大于表 5.3.13中规定的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