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梯疏散宽度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23.43 KB
- 文档页数:4
疏散楼梯的一般尺寸楼梯是连接建筑物不同楼层的重要通道,疏散楼梯的尺寸设计关系到人员疏散的安全和效率。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疏散楼梯的一般尺寸,希望对大家有所指导。
首先,疏散楼梯的宽度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在建筑物的公共区域设置的疏散楼梯的宽度一般不小于1.1米,而在高层建筑和人员密集场所,宽度要求更高,一般不小于1.5米。
这是为了确保大量的人员能够安全、顺利、迅速地疏散出建筑物。
同时,疏散楼梯的宽度也要考虑到紧急情况下需要使用的安全设备,如灭火器、灭火栓等。
其次,疏散楼梯的踏步高度和踏步宽度也需要按照规定进行设计。
踏步高度是指楼梯每个踏步的高度,一般不超过20厘米,过高的踏步高度会增加人员跌倒的风险,过低的踏步高度则会使人员疲劳增加,影响疏散效率。
踏步宽度是指楼梯每个踏步的宽度,一般不小于30厘米,踏步宽度过小会使人员行走不稳,过宽则会浪费空间。
合理的踏步高度和踏步宽度能够提供舒适、稳定的行走体验,减少人员在疏散过程中的意外风险。
此外,疏散楼梯的扶手也是必不可少的设计要素。
扶手的设置能够提供额外的支撑和稳定,帮助人员保持平衡,在疏散时有效地减少人员的跌倒风险。
根据规定,疏散楼梯的扶手高度一般不低于90厘米,扶手的材质要求坚固耐用,易于抓握,并且要保证顺滑的表面,避免划伤人员。
最后,疏散楼梯的安全标识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楼梯的两侧、距离地面不超过1.2米高度处应设置疏散指示标志,以指示人员正确疏散的方向。
同时,在楼梯入口处和出口处应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如灯具和标识牌等,以便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找到楼梯并安全疏散。
总之,疏散楼梯的尺寸设计是确保人员疏散安全和效率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楼梯宽度、踏步高度和踏步宽度,稳固的扶手设计,以及明确的安全标识设置,都能够有效提升疏散楼梯的使用体验和疏散效果。
建筑物的业主和设计师在规划和设计疏散楼梯时,务必要遵循相关规定,确保楼梯的尺寸能够满足疏散需求,从而为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6.3.1 楼梯梯段净宽系指墙面装饰面至扶手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
梯段最小净宽是根据使用要求、模数标准、防火规范的规定等综合因素加以确定的。
这里需要说明,将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梯段最小净宽定为1.00m的原因是:①为满足防火规范规定的楼梯段最小宽度为1.10m,一般采用2.70m或2.60m(不符合23 模)开间楼梯间,楼梯面积较大。
如采用2.40m开间楼梯间,每套可增加1.00m 左右使用面积,但楼梯宽度只能做到1m左右;②2.40m开间符合 3 模,与3 模其他参数能协调成系列,在平面布置中不出现半模数,与3.60m等参数可组成扩大模数系列,有利于减少构件,也有利于工业化制作,平面布置也比较适用、灵活;③据分析,只要保证楼梯平台宽度能搬运家具,2.40m是能符合使用要求的;④参照国内外有关规范,1999年经与公安部协调,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中规定了“不超过六层的单元式住宅中,一边设有栏杆的疏散楼梯,其最小净宽可不小于1m”。
但其他的住宅楼梯梯段最小净宽仍为1.10m。
4.1.6 商店建筑的公用楼梯、台阶、坡道、栏杆应符合下列规定:1 楼梯梯段最小净宽、踏步最小宽度和最大高度应符合表4.1.6 的规定;表4.1.6 楼梯梯段最小净宽、踏步最小宽度和最大高度楼梯类别梯段最小净宽(m)踏步最小宽度(m)踏步最大高度(m)营业区的公用楼1.40 0.28 0.16梯专用疏散楼梯 1.20 0.26 0.17室外楼梯 1.40 0.30 0.152 室内外台阶的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5m且不宜小于0.10m,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30m;当高差不足两级踏步时,应按坡道设置,其坡度不应大于1:12;6.7.2 楼梯梯段宽度在防火规范中是以每股人流为0.55m 计,并规定按两股人流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10m ,这对疏散楼梯是适用的,而对平时用作交通的楼梯不完全适用,尤其是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如商场、剧场、体育馆等)主要楼梯应考虑多股人流通行,使垂直交通不造成拥挤和阻塞现象。
高层民用建筑安全疏散空间的宽度设计要求
为避免火灾时人员混乱堵塞,保证疏散畅通,GB50045-95(2005年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
1.对建筑物内通道的长度、宽度及疏散门的宽度都做了规
定。
一般情况下,高层民用建筑内走道的净宽应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首层疏散外门的总宽度,应按人数最多的一层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
《高规》对首层疏散外门和走道的最小净宽做了规定。
2.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门的净宽应按其通过人数每100
人不小于1.00m,并不应小于0.90m。
每层疏散楼梯的总宽度也应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
当各层人数不同时,疏散楼梯的总宽度可分段计算,应按上层人数最多的一层计算,并应满足最小净宽的要求。
疏散楼梯的最小宽度不宜小于疏散楼梯的最小宽度不宜小于1600字在大型公共场所、商场、办公楼、酒店等建筑物中,楼梯通道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疏散楼梯的最小宽度直接关系到人员疏散的效率和安全性。
本文将探讨疏散楼梯的最小宽度应该如何确定,并阐述其重要性。
1. 定义疏散楼梯的最小宽度疏散楼梯的最小宽度是指楼梯通道所需要的最小宽度,以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安全地从楼梯疏散。
它包括楼梯台阶的宽度、楼梯间距、楼梯扶手的高度以及楼梯通道两侧的空间。
2. 确定疏散楼梯的最小宽度的因素疏散楼梯的最小宽度的确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人员疏散能力:根据建筑物的使用人数和类型,需要考虑楼梯通道的负荷。
根据不同的安全标准和建筑规范,可以计算出每个楼梯通道所需的最小宽度,以确保能够容纳足够多的人员疏散。
- 紧急情况类型:不同的紧急情况需要不同的疏散效率。
例如,火灾、地震等紧急情况需要更快速、高效的疏散,因此楼梯通道的最小宽度需要相应增加。
- 建筑物类型:根据建筑物类型和功能的不同,需考虑特定的人员疏散需求。
例如,医院、学校、体育馆等公共场所,人员密度较高,楼梯通道的最小宽度应大于一般建筑物。
3. 疏散楼梯的最小宽度的重要性- 提高人员疏散速度:疏散楼梯的最小宽度直接影响人员疏散的速度。
足够宽的楼梯通道可以提高人员疏散的效率,避免拥堵和阻塞的情况发生。
在紧急情况下,每一秒都至关重要,因此确定适当的楼梯宽度对保障人员生命安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 减少人员伤亡风险:在紧急情况下,人员疏散的速度和顺利程度与人员的安全直接相关。
当楼梯通道的宽度不足时,人员容易发生拥堵、踩踏等危险情况,导致伤亡风险增加。
合理设置疏散楼梯的最小宽度,可以减少人员伤亡的风险。
- 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关的建筑规范和安全标准,规定了疏散楼梯的最小宽度等要求。
遵守这些规定和标准,不仅可以保证建筑物的合法性和合规性,还可以避免因不符合规定而造成的法律风险。
疏散楼梯距离设置要求
疏散楼梯距离设置的要求可以根据相关的建筑安全法规和标准进行确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要求:
1. 楼梯宽度:楼梯的宽度应根据建筑人员疏散需求来确定,并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通常情况下,公共楼梯的宽度应不小于1.10米,而疏散楼梯的宽度可能需要更宽。
2. 楼梯踏步长度:楼梯踏步的长度也需要根据相关要求来设置。
通常情况下,踏步长度应足够供人放置全脚,并且不应过大或过小。
3. 楼梯间距:楼梯间距是指两个相邻楼梯之间的水平距离。
楼梯间距的设置需要考虑到人员疏散的需要,通常情况下,间距应保持一定距离,防止人员之间的相互干扰和拥挤。
4. 楼梯扶手:楼梯应设置扶手,以提高人员的安全性。
扶手应符合相关规定的高度和材料要求,以便人们在紧急情况下能够稳定地下楼。
5. 紧急出口标识:疏散楼梯还应配备明显的紧急出口标识,指引人们迅速找到安全出口。
除了以上要求外,疏散楼梯的建设还需要考虑人们的疏散时间、建筑高度、使用人数等因素,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快速、安全地疏散。
因此,具体的疏散楼梯距离设置要求可能会
因场所和使用情况而有所不同,请参考当地的法规和标准进行具体设计。
通用规范疏散门宽度最新规定
疏散门宽度是指用于疏散逃生的门的宽度,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疏散门的宽度直接影响着人员的疏散速度和安全性。
为了确保人员能够迅速、有序地疏散,各国都制定了相关的疏散门宽度规定。
在中国,疏散门宽度的最新规定是根据不同的场所以及人员数量来确定的。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
的相关规定,以下是通用的疏散门宽度最新规定:
1. 住宅建筑:住宅建筑的疏散门宽度应根据建筑的总人口数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每个单元设置一扇宽度不小于1.2米的疏
散门;每层楼设置不少于2扇疏散门,每扇门宽不小于1.2米,其中至少一扇应设置在楼梯口附近。
2. 商场、办公楼等公共建筑:公共建筑的疏散门宽度应根据总建筑面积和总人员容量来确定。
根据规范的相关表格,可以得出每层楼所需的疏散门数量和宽度。
一般来说,每层楼设立的门数量不应少于规定数量,每扇门的宽度应为1.2米以上。
3. 高层建筑:对于高层建筑,疏散门宽度的规定相对更为严格。
根据规范的相关要求,每个楼层设置的疏散门数量和宽度应根据建筑的总高度、总人口数以及安全出口的安排来确定。
其中,疏散门的宽度一般不应小于1.5米。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规定仅是通用规范,对于特殊建筑如医院、地铁、影剧院等,可能存在不同的规定。
总之,疏散门宽度的规定是为了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有序地疏散,减少火灾等事故对人员安全造成的损害。
在设计建造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最新规定进行设计,以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楼梯疏散宽度规范
商店建筑的公用楼梯、台阶、坡道、栏杆应符合下列规定:1 楼梯梯段最小净宽、踏步最小宽度和最大高度应符合表4.1.6
的规定;表4.1.6 楼梯梯段最小净宽、踏步最小宽度和最大高度楼梯类别梯段最小净宽(m)踏步最小宽度(m)踏步最大高度(m)营业区的公用楼梯1、400、2
80、16专用疏散楼梯1、200、2
60、17室外楼梯1、400、300、152 室内外台阶的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5m且不宜小于0.10m,踏步宽度不应小于
0.30m;当高差不足两级踏步时,应按坡道设置,其坡度不应大于1:12;6.7.2 楼梯梯段宽度在防火规范中是以每股人流为0.55m计,并规定按两股人流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10m,这对疏散楼梯是适用的,而对平时用作交通的楼梯不完全适用,尤其是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如商场、剧场、体育馆等)主要楼梯应考虑多股人流通行,使垂直交通不造成拥挤和阻塞现象。
此外,人流宽度按0.55m计算是最小值,实际上人体在行进中有一定摆幅和相互间空隙,因此本条规定每股人流为0.55m+(0~0.15)m,0~0.15m即为人流众多时的附加值,单人行走楼梯梯段宽度还需要适当加大6.7.3 梯段改变方向时,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1.20m,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适量加宽,以保持疏散宽度的一致,并能使家具等大型
物件通过,民用设计通则6、4、5室外疏散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1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1、10m,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0m。
室外疏散楼梯安全要求规范1. 建筑设计1.1 楼梯宽度和坡度室外疏散楼梯的宽度应符合消防安全标准。
楼梯宽度应根据人流量及楼层高度来计算,一般不应小于1.5m,且应采用对称式设计,即两侧的步距相等。
楼梯坡度应不超过30度,一般设计为25度左右。
1.2 楼梯高度和踏步深度楼梯高度和踏步深度要合理。
楼梯高度一般不大于15步,即3.6m,踏步深度一般不小于0.28m,不大于0.38m。
1.3 楼梯扶手和栏杆楼梯扶手和栏杆是重要的安全设施之一。
楼梯扶手应该与人的手掌相平,材料应具有一定的承载力和抗腐蚀性质。
栏杆按照要求设置,栏杆高度一般不低于1.05m,杆顶至楼板的距离一般不小于0.05m。
1.4 楼梯照明和标识室外疏散楼梯要设置照明和标识。
照明设备应按照国家标准及消防部门要求设置,以便疏散人员在黑暗中敏捷和安全地逃生。
疏散标识应在楼梯上下口和有异人转角处设置明显的指示标识。
2. 维护和管理2.1 检查周期性检查疏散楼梯的安全状况,有问题及时处理。
检查内容应包括:楼梯防滑、平整度、扶手、栏杆、照明设备、标识等。
2.2 清洁和维护将疏散楼梯清洁干净,及时消除楼梯上出现的积水、杂物、雪、冰等。
维护疏散楼梯的设施如扶手,栏杆等,确保其能够承受正常使用的荷载。
2.3 疏散演习定期进行疏散演练。
在演习中模拟各种不同的状况,让员工掌握疏散的方法,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提高员工的疏散能力。
3. 注意事项3.1 外部环境室外疏散楼梯的安全状况也与周围环境有关。
如:车辆、人流、建筑等。
在周围环境不利时,应加强管理和监控,保证楼梯的通道畅通和用户安全。
3.2 疏散人员在使用疏散楼梯时,民众应按照标识走楼梯,不得携带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物品。
疏散中不得抓住栏杆上下跳跃,轻踩楼梯,不得奔跑、拥挤,以免发生危险。
综上所述,室外疏散楼梯的规范设施和管理措施对于疏散人员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相信在相关部门的规范下,更为安全的疏散楼梯将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疏散楼梯最小宽度
答:疏散楼梯最小宽度不宜小于1.1m,高层建筑疏散楼梯的最小宽度不宜小于1.3m,其他的不小于1.2m。
疏散楼梯分为哪些形式
1、敞开楼梯间
敞开式疏散楼梯和大楼的走廊或着是大厅连接,这种类型的疏散楼梯无法阻止因火灾产生的大量有害气体进入楼层主体,而且还有可能向其他楼层蔓延。
2、封闭楼梯间
封闭式的疏散楼梯一般都设置了可以阻止火灾引起的烟气的弹簧门,比敞开式的楼梯多了一到烟气危害的防护,但是在实际疏散的过程中还是会有部分烟气进入。
3、防烟楼梯间
防烟式的疏散楼梯是设置了两道防烟气的乙级门,还有防烟装置,当楼层发生火灾时,可作为比较安全的疏散通道,在中高楼层中常用这类疏散楼梯。
4、室外楼梯
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是直接安装在楼层外墙的室外疏散楼梯,这种类型的楼梯可以安全疏散人员,不容易受到火灾威胁,并且在防烟和经济角度来说,都相对较好。
地下空间疏散楼梯的设计应遵循以下要求:
1. 楼梯的宽度和数量:地下空间的疏散楼梯宽度和数量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人数和防火规范确定。
一般情况下,楼梯宽度不应小于1.1米,数量应根据地下空间的面积和楼层高度确定,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疏散人员。
2. 楼梯的坡度:楼梯的坡度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不宜过陡或过缓,一般以30°左右为宜。
同时,楼梯的垂直高度不应过大,以避免人员上下楼困难。
3. 楼梯的材料和防滑处理:地下空间的疏散楼梯应采用防滑材料,如石材、瓷砖等,并采取防滑处理措施,如设置防滑条、防滑槽等。
同时,楼梯的踏步面应平整,不得有突出物或凹槽。
4. 楼梯的照明:地下空间的疏散楼梯应设置照明设施,保证足够的亮度。
同时,照明设施应采用耐久性好、不易损坏的材料,以保证长期使用效果。
5. 楼梯的标识:地下空间的疏散楼梯应设置明显的安全出口标识,标识应清晰、简洁、易识别,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指引人员快速疏散。
6. 楼梯的消防设施:地下空间的疏散楼梯应设置消防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栓等,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其完好有效。
同时,在楼梯附近应设置紧急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快速疏散人员。
总之,地下空间疏散楼梯的设计应遵循安全、舒适、实用的原则,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疏散人员,降低安全风险。
消防疏散楼梯与楼梯间模版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筑业的发展,城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而安全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特别是在灾害发生时,建筑物的疏散通道的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消防疏散楼梯与楼梯间作为疏散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消防疏散楼梯与楼梯间的设计和规范,以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安全地疏散。
二、消防疏散楼梯的设计原则1. 足够宽度: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人员数量确定楼梯的宽度。
一般来说,公共建筑的消防疏散楼梯宽度要求不小于1.2米,而住宅建筑的消防疏散楼梯宽度一般不小于0.9米。
2. 合理坡度:楼梯的坡度应满足人体工程学原理,使人们在上下楼梯时感到舒适,不易疲劳。
一般来说,楼梯的坡度在30°至45°之间较为合适。
3. 良好照明:楼梯间应设置足够的照明设备,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楼梯和疏散路径。
4. 防滑设计:楼梯步面和台阶的材料应选择防滑性能良好的材料,以避免人们在上下楼梯时发生意外摔倒。
5. 火灾隔离:楼梯间应设置防火门或防火卷帘门,以阻止火势蔓延到楼梯间,保证疏散通道的安全。
三、消防疏散楼梯模版1. 宽度: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人员数量确定楼梯的宽度,一般不小于1.2米。
2. 坡度:确保楼梯的坡度在30°至45°之间,舒适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
3. 材料:选择防滑性能好的材料,避免人们在上下楼梯时发生意外摔倒。
4. 照明:设置足够的照明设备,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楼梯和疏散路径。
5. 防火措施:楼梯间应设置防火门或防火卷帘门,以阻止火势蔓延到楼梯间,保证疏散通道的安全。
四、消防疏散楼梯间的设计原则1. 防火隔离:楼梯间应设置防火门或防火卷帘门,以阻止火势蔓延到楼梯间,确保疏散通道的安全。
2. 烟雾排放:楼梯间应设计良好的通风系统,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排出烟雾,提供清新的空气供人们疏散。
一、非高层单项宽度1.各类民用建筑安全出口、房间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0.9m;2.疏散走道和楼梯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1m;不超过6层的单元式住宅中一边设栏杆的疏散楼梯最小宽度可为1.0m。
3.人员密集的观众厅内疏散走道净宽按0.6m/通过100人计算,且不应小于1m;边走道不宜小于0.8m。
4.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及观众厅疏散门净宽不应小于1.4m,门应外开,不应设门槛,门口内外1.4m范围内不设踏步。
5.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室外疏散小巷净宽不小于3m,并应直接通向宽敞地带。
6.室外疏散梯和可作为疏散的金属梯净宽不小于0.9m,室外消防梯净宽不小于0.6m。
各类总宽度7.各类民用建筑底层疏散外门、疏散走道、疏散楼梯、安全出口的各自总宽度应按规范规定的疏散宽度指标计算确定。
楼梯按每层人数计算总宽,下层楼梯宽度及首层外门(上部人员亦使用)总宽按其上层人数最多一层计算。
地下建筑中上层楼梯宽度及首层外门(上部人员亦使用)总宽应按其下层人数最多一层计算。
8.影剧院类和体育馆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总宽度应按《建规》表5.3.16-1/2的百人指标计算确定。
影剧院类观众厅每个疏散门平均通过人数不应超过250人,总人数超过2000人的部分,每个门平均通过人数不超过400人。
体育馆观众厅每个疏散门平均通过人数不超过400-700人。
9.商店等其他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各类宽度应按《建规》表5.3.17-1/2及其他条文的百人指标和人地指标计算和折算确定。
其中特别处:娱乐场所设在(半)地下室,其各类宽度不小于1.0m/通过100人。
二、高层的单项宽度和各类总宽度1.高层公共建筑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疏散门净宽不应小于0.9m,位于尽端的不应小于1.4m。
2.高层建筑内走道和楼梯净宽不小于1.0m/通过100人,首层外门总宽应按其上层人数最多一层计算。
且内走道和首层外门的净宽不小于《高规》表6.1.9的各项指标,楼梯净宽不小于《高规》表6.2.9的各项指标。
疏散楼梯最小宽度不应小于住宅小区的疏散楼梯最小宽度必须大于1.1m,而高层公共建筑必须大于1.3m。
除此之外,主要疏散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8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6m,连续踏步不超过18级,超过18级时,应加设中间休息平台,楼梯平台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1.10m。
当利用旋转楼梯作疏散梯时,必须满足踏步在距内圈扶手或简壁0.25m处,其踏面宽不应小于0.22m 的要求,这点在防火规范上有明确规定。
一、疏散楼梯1. 疏散楼梯的宽度1)厂房内疏散楼梯的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规定计算确定。
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10m。
2)住宅建筑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0m。
建筑高度不大于18m的住宅中一边设置栏杆的疏散楼梯,其净宽度不应小于1.0m。
3)汽车库、修车库的疏散楼梯的宽度不应小于1.1m。
4)室外疏散楼梯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1.10m,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0m。
5)单、多层公共建筑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m,高层医疗建筑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1.3m,其他高层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1.2m。
2. 疏散楼梯的防火分隔1)人民防空地下室的疏散楼梯间,在主体建筑地面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并应直通室外;当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
2)人民防空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应在地面首层与地下室的入口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隔墙和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
3)汽车库、修车库的疏散楼梯楼梯间和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4)除住宅建筑套内的自用楼梯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的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应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与其他部位分隔并应直通室外,确需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假设我们做一个21000平方米的商场,耐火等级一级。
地下是2000,一二层各是3500,三层为7000,四层为5000那么,它们的疏散宽度应该怎么计算呢??1.根据2006低规商店营业厅内的疏散人数换算系数(人/m2)楼层位置地下二层地下一层、地上第一、二层地上第三层地上第四层及四层以上各层换算系数0.80.85 0.77 0.602.再根据,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和房间疏散门每100 人的净宽度,一、二级地上一、二层0.65地上三层0.75地上四层及四层以上各层1.00与地面出入口地面的高差不超过10m 的地下建筑0.75与地面出入口地面的高差超过10m 的地下建筑1.003.商店的疏散人数应按每层营业厅建筑面积乘以面积折算值和疏散人数换算系数计算。
地上商店的面积折算值宜为50%~70%,地下商店的面积折算值不应小于70%答,地下的商场疏散宽度为,2000X0.7X0.85X1.0/100=11.9M 一二层商场疏散宽度为,3500X0.5X0.85X0.65/100=9.67M三层的商场疏散宽度为,7000X0.5X0.77X0.75/100=20.21M四层的商场疏散宽度为,5000X0.5X0.6X1.0/100=15M那么地下的商场>11.9M 三层以下的包括三层都要>20.21M四层的商场只要>15M就好了(注意:是大于不是大于等于!)楼主的帖有实战意义。
只是对于面积折算系数的考虑显得不够合理。
特别是地上商店的面积折算值宜为50%~70%,取50%显然过于紧张,消防从严取最小值是很难通过的。
取最大值对于消防有利,但同时也导致疏散宽度难以满足~经济效益也不甚合理。
一般情况下取中间值60%。
另外:就一层的地下室一般不会超过10m的。
地下室每100 人的净宽度指标取0.75比较合理。
当然特殊情况也有超过10米的。
由以上的推理,得出这个题目的计算:地下的商场疏散宽度应为:2000X0.7X0.85X0.75/100=8.925M;一般取整数即9.0米。
住宅楼梯疏散通道宽度要求住宅楼梯疏散通道宽度要求住宅楼梯疏散通道宽度是对于我们的住宅安全来说至关重要的一项指标。
它直接关系到我们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的逃生速度和安全性。
因此,建筑规范对住宅楼梯疏散通道宽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住宅楼梯疏散通道宽度的要求,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并提高安全意识。
首先,根据建筑规范要求,住宅楼梯疏散通道宽度应当满足以下要求:在建筑高度不超过24米的多户住宅楼中,楼梯疏散通道宽度应不小于1.1米;而在高度超过24米的高层建筑中,楼梯疏散通道宽度则应不小于1.2米。
这是为了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居民能够尽快、安全地从楼梯疏散通道中逃生。
其次,除了宽度要求外,建筑规范还对楼梯疏散通道的宽度保持进行了规定。
通常情况下,住宅楼梯疏散通道的宽度应保持清晰、畅通,不得存在阻碍物。
同时,还需要保持通道宽度的一致性,避免狭窄或拥挤的情况,以便居民能够顺利通过。
此外,建筑规范还对楼梯疏散通道的设置位置提出了要求。
通常情况下,楼梯疏散通道应布置在建筑物的外墙或者防火墙的位置,这样即使在火灾发生时,居民也能够通过楼梯逃生通道迅速离开建筑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保障住宅楼梯疏散通道宽度的有效使用。
首先,我们要注意不要将个人物品和杂物堆放在楼梯疏散通道上,确保通道畅通无阻。
其次,我们应当定期检查楼梯疏散通道是否有破损或存在其他安全隐患,并及时进行维修。
最后,我们还可以定期组织消防演练,提高居民的火灾逃生意识和能力。
综上所述,住宅楼梯疏散通道宽度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我们在紧急情况下的生命安全。
我们应当严格按照建筑规范的要求设置和维护住宅楼梯疏散通道的宽度,同时也要加强居民的安全意识和火灾逃生能力,以确保我们的住宅安全。
消防楼梯设计规范消防楼梯是指供疏散人员逃生并供消防人员上下楼使用的楼梯。
其设计应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并便于迅速、有序地疏散人员。
下面,将介绍消防楼梯设计的规范要求。
一、楼梯位置和尺寸1. 消防楼梯宜设置在建筑物的外墙侧或设置于建筑物内部通往安全屋顶的立体消防楼梯间。
2. 消防楼梯的安全出口应设置在人员密集区域,并且便于人员疏散。
3. 楼梯的宽度应根据楼层使用人数确定,一般应为1.5米至2.0米。
4. 楼梯踏步宜采用防滑加工,台阶高度应适宜,一般不超过0.19米。
二、楼梯的材料和结构1. 消防楼梯的支撑结构应稳固可靠,选用耐火材料或耐磨、耐腐蚀材料。
2. 楼梯扶手宜设置于两侧,并与楼梯保持一定距离,一般高度为0.9米至1.1米。
3. 楼梯间墙壁、门和门框的材料宜采用不燃材料,并应配备自动关门装置。
三、疏散和安全设施1. 楼梯间应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标识,标明楼梯的位置和方向。
2. 楼梯间应保持防火门和其他防火设施的完好性,以确保火灾时的疏散通道畅通。
3. 楼梯间应装有应急照明灯和触发火灾报警的手动按钮,以便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找到并使用楼梯。
四、楼梯间消防设施1. 楼梯间应配备消防器材,包括灭火器、泡沫灭火装置等。
2. 楼梯间应设置消防栓,栓带应标明位置和逃生通道。
五、消防楼梯的通风和疏散能力1. 楼梯间应设置合适的通风设施,以保证疏散时的通风效果。
2. 楼梯间应根据楼层使用人数设计合理的疏散能力,通常不应少于1人/秒。
六、其他要求1. 楼梯间的门应设置在走廊或过道上方,以防止火势蔓延至楼梯间。
2. 楼梯间应设置防火楼梯门,以保证楼梯间的防火封闭性能。
3. 楼梯间的照明设备应便于操作和保养,并应设置应急电源,以确保火灾发生时仍能正常使用。
综上所述,消防楼梯设计规范要求楼梯位置和尺寸合理、材料和结构稳固可靠、疏散和安全设施齐备、消防设施完善、通风和疏散能力良好,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快速、安全地疏散。
消防楼梯规范消防楼梯规范是为了保障建筑物内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的安全而制定的规范。
下面是消防楼梯规范的内容:一、消防楼梯的布置和数量:1. 建筑高度在24米以上的建筑物应当设置消防楼梯。
2. 每个消防楼梯的宽度不得小于1.1米,且每层楼的宽度不得小于1.5米。
3. 建筑物的地下室、天井和屋顶所设的消防楼梯宽度不得小于1.2米。
二、消防楼梯的设计和材料:1. 消防楼梯的斜度不得大于30度。
2. 楼梯台阶的踏步宽度应当大于或等于28厘米,踏步高度应当小于或等于19厘米。
3. 消防楼梯的扶手高度应当为0.9米至1米之间,扶手的高度差不得大于2厘米。
4. 楼梯的表面应当采用耐火材料或经过防火处理的材料。
三、消防楼梯的标识和灯光:1. 消防楼梯的入口应当显著标明“消防楼梯”字样。
2. 楼梯台阶的前沿应当有防滑措施,避免人员滑倒。
3. 消防楼梯的每层楼之间应当设置明显的标识牌,标明楼层的编号和方向指示。
4. 消防楼梯应当配备足够数量的应急照明设备,保证疏散时的可见度。
四、消防楼梯的通风和防烟措施:1. 消防楼梯应当配备通风设备,保证楼梯内空气流通,避免浓烟积聚。
2. 楼梯门和楼梯间应当采用防火门和防火玻璃,保证火灾扩散的防止。
五、消防楼梯的维护和防火设施:1. 消防楼梯应当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其正常使用。
2. 楼梯间不得设置存放杂物,保证疏散时的畅通。
3. 消防楼梯间应当设置灭火器和灭火器箱,以备突发火灾时使用。
六、消防楼梯的使用和管理:1. 消防楼梯的出口应当始终保持畅通,不得堆放物品。
2. 消防楼梯的门应当随时保持开启状态,不得被锁住。
3. 建筑物管理单位应当定期组织消防演练,提高人员疏散的效率。
以上是消防楼梯规范的内容,通过遵守这些规范,可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人员能够迅速、安全地疏散。
建筑物的管理单位应当对消防楼梯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使用。
同时,通过定期组织消防演练,可以提高人员对消防楼梯的使用熟悉度,提高疏散的效果。
6.3.1 楼梯梯段净宽系指墙面装饰面至扶手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
梯段最小净宽是根据使用要求、模数标准、防火规范的规定等综合因素加以确定的。
这里需要说明,将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梯段最小净宽定为1.00m的原因是:①为满足防火规范规定的楼梯段最小宽度为1.10m,一般采用2.70m或2.60m(不符合3模)开间楼梯间,楼梯面积较大。
如采用2.40m开间楼梯间,每套可增加1.00m2左右使用面积,但楼梯宽度只能做到1m左右;②2.40m开间符合3模,与3模其他参数能协调成系列,在平面布置中不出现半模数,与3.60m 等参数可组成扩大模数系列,有利于减少构件,也有利于工业化制作,平面布置也比较适用、灵活;③据分析,只要保证楼梯平台宽度能搬运家具,2.40m是能符合使用要求的;④参照国内外有关规范,1999年经与公安部协调,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中规定了“不超过六层的单元式住宅中,一边设有栏杆的疏散楼梯,其最小净宽可不小于1m”。
但其他的住宅楼梯梯段最小净宽仍为1.10m。
4.1.6 商店建筑的公用楼梯、台阶、坡道、栏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楼梯梯段最小净宽、踏步最小宽度和最大高度应符合表4.1.6的规定;
表4.1.6 楼梯梯段最小净宽、踏步最小宽度和最大高度
楼梯类别梯段最小净宽(m)踏步最小宽度(m)踏步最大高度(m)营业区的公用楼
1.40 0.28 0.16
梯
专用疏散楼梯 1.20 0.26 0.17
室外楼梯 1.40 0.30 0.15
2 室内外台阶的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5m且不宜小于0.10m,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30m;当高差不足两级踏步时,应按坡道设置,其坡度不应大于1:12;
6.7.2 楼梯梯段宽度在防火规范中是以每股人流为0.55m计,并规定按两股人流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10m,这对疏散楼梯是适用的,而对平时用作交通的楼梯不完全适用,尤其是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如商场、剧场、体育馆等)主要楼梯应考虑多股人流通行,使垂直交通不造成拥挤和阻塞现象。
此外,人流宽度按0.55m计算是最小值,实际上人体在行进中有一定摆幅和相互间空隙,因此本条规定每股人流为0.55m+(0~0.15)m,0~0.15m 即为人流众多时的附加值,单人行走楼梯梯段宽度还需要适当加大
6.7.3 梯段改变方向时,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1.20m,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适量加宽,以保持疏散宽度的一致,并能使家具等大型物件通过,
民用设计通则
6.4.5室外疏散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1.10m,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0m。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