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运营调度系统教材
- 格式:ppt
- 大小:2.18 MB
- 文档页数:36
第四章高速铁路运输调度指挥管理系统(DMIS)DMIS(铁路运输调度指挥管理系统)工程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落后的铁路调度方式,建立起融信号、通信、计算机、数据传输和多媒体技术为一体的开放、集中、透明的运输调度指挥系统,以提高行车指挥水平。
DMIS工程的实施将带动整个铁路信号系统向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从根本上改变我国铁路信号在调度指挥手段、行车控制技术和信号技术设备功能的落后面貌。
DMIS为调度人员和有关领导及时提供丰富、可靠的信息和决策依据,为调度人员提供先进的调度指挥和处理手段,提高其应变和处理能力,减少调度人员通话和手工制表,充分发挥现有铁路运输设备的能力,并改善调度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满足改善铁路运输服务质量、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
第一节 DMIS网络结构我国铁路调度指挥管理是以行车调度为核心、站段为基础,实行铁路分局、铁路局和铁道部三级调度管理的体制。
故DMIS设计为四级网络结构,其总体结构如图6—4—1所示。
DMIS是一个覆盖全国铁路的大型网络,由铁道部调度中心局域网、各铁路局调度中心局域网以及各分局调度中心构成。
局域网间通过铁路分组交换数据网(X.25)和专用线远程连接,进行远程信息交换。
铁路分局调度中心通过通信服务器对基层调度监督设备进行信息采集和处理。
一、铁道部调度中心运输调度管理系统它是DMIS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部调度中心是现代化铁路运输调度指挥的核心,位于整个DMIS系统的最高层。
部调度中心运输调度管理系统以铁道部调度中心大楼为主体,包括直属通信处、部办公大楼相关业务局设施,构成一个为调度指挥服务的局域网。
通过铁路分组数据交换网(X.25)或专用线路与各铁路局调度中心远程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并建立全路各专业技术资料库。
部调度中心能获得全路各局间分界口、重要铁路枢纽、主要干线、关键港口口岸、煤炭装卸点及大企业站等的运输状况和调度监督的实时信息。
同时还与TMIS(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及其他系统网络互联,获取大量的运输管理信息。
高速铁路运营管理教材
高速铁路运营管理是一门涉及到高速铁路运输组织、安全保障、服务质量、经济效益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性学科。
以下是可能包含在高速铁路运营管理教材中的主要内容:
1.高速铁路概述:高速铁路的定义、历史、技术特点、运营模式等。
2.高速铁路运输组织:高速铁路列车运行组织、车站运输组织、线路运输组织等。
3.高速铁路安全管理:高速铁路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制度、安全风险管理等。
4.高速铁路服务质量管理:高速铁路服务标准、服务流程、服务质量评估等。
5.高速铁路经济效益管理:高速铁路经济效益分析、成本控制、收入管理等。
6.高速铁路信息化管理:高速铁路信息化建设、信息系统管理、数据分析等。
7.高速铁路人力资源管理:高速铁路员工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
8.高速铁路法律法规:高速铁路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
9.高速铁路国际合作:高速铁路国际合作、技术引进、对外交流等。
以上内容只是可能包含在高速铁路运营管理教材中的一些主要内容,具体内容还需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进行调整和补充。
5.6高铁运营调度5.6.1高速铁路运营调度系统高速铁路运营调度系统是高速铁路运输管理和列车运行控制的中枢,是高速铁路高新技术的集中体现,是高速铁路运营管理现代化、自动化、安全高效的标志,是提供乘客便捷、优质服务的窗口。
它根据机车车辆配备和动力特性、车站配备及作业、沿线线路和设备状态、人员的配备、相邻线路列车运行的状态等,统筹编制列车运行计划、集中指挥列车运行和协调铁路运输各部门的工作,因此,只有建立一个高效率的、现代化的运营调度信息管理系统,才能充分发挥高速铁路本身所具有的运输能力,确保高速铁路的运行安全和优质服务。
高速铁路运营调度指挥具有如下特点:1.高计划性、行车集中控制高速铁路开行的主要是高速的旅客列车,旅客列车运行的规律性很强,计划变化较小,其业务要比客货混跑的既有铁路简单,有利于集中控制;为了在有效处理风险的基础上,提高运营效率,有效运用运力资源,高速铁路全线实行相对集中的管理方式,凡与行车有关的设备设施(高速列车、供电、通信信号、固定设备维修等)的运用,旅客运输等均由综合调度中心统一调度,以确保旅客舒适、列车安全、正点运行;全线车站进路全部由计算机统一控制。
2.高安全、高速度高速铁路列车运行速度高,一旦发生行车事故都将是毁灭性的,因而对安全的要求特别严格。
高速铁路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意外的灾情(火灾等)设计了报警设施,行车指挥应具有相协调的功能。
3.高密度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密度大,传统的车站对列车的人工控制方式不能满足高速铁路高密度行车的要求,高速铁路行车控制必须采用调度中心对列车移动的集中自动控制方式,列车运行控制的自动化和现代化程度要求高。
4.高正点率高速铁路的旅客不但要求缩短旅行时间,还注重有效利用时间,因而保证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正点率是非常突出的问题。
5.人性化的旅客服务高速铁路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旅客,满足旅客的不同需求,为旅客提供快速、方便、及时、全面的信息服务是高速铁路的首要任务,也是其吸引客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自身竞争力的有力手段。
湖南课程名称:列车调度指挥教材名称:《铁路运输调度指挥》书 号:ISBN 978-7-114-16074-5 主 编:李一龙 刘功利资源名称:教案 项目二 铁路运输调度工作基础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数字资源项目二 铁路运输调度工作基础任务1 列车运行图(共12课时,每周4课时)教 学 过 程任务1 列车运行图 (共12课时,每周4课时)教 学 过 程附课堂练习:判断列车运行图所属类型任务1 列车运行图 (共12课时,每周4课时)教 学 过 程任务1 列车运行图(共12课时,每周4课时)教 学 过 程二、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1、定义:在单线区段,来自相对方向的两列车在车站交会时,从某一方向列车到达车站时起,至相对方向列车到达或通过该站时止的最小间隔时间,称为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不任务1 列车运行图(共12课时,每周4课时)教 学 过 程连发间隔时间图(1) 两列车通过前后两车站;(2) 第一列车在前方站停车,第二列车在后方站通过;(3) 第一列车在前方站通过,第二列车在后方站停车;(4) 两列车在前后两站均停车。
按照连发间隔时间组成因素的不同,可以将上述四种形式的连发间隔时间归纳为两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共同点是列车均在后方站通过,其不同点仅在于前者是前方站值班员监督列车通过,后者是监督列车到达。
这一类型的连发间隔时间由两部分组成:两列车通过前后站连发间隔时间组成图(1) 前后两站办理作业所需的时间 ;(2) 第二列车通过后方站进站距离 的时间 。
这种类型的连发间隔时间可按如下公式计算第二种类型共同点是列车均在后方站停车,其不同点仅在于前者是前方站值班员监督列车通过,后者是监督列车到达。
通过对连发间隔时间组成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第一种类型连发间隔时间的组成因素及车站办理作业的内容与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基本相同;第二种类型连发间隔时间所包括的作业内容则与会车间隔时间基本相同。
学科:交通运输大类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课程:高速铁路概论对象: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工程六高速铁路运营调度系统任务4 高速铁路调度系统一、课程导入1高速铁路运输组织有什么特点?2高速铁路调度有哪些特点?二、学习目标1高速铁路的运营调度特点2高速铁路调度与其他国家的高速铁路异同之处三、学习进程设计(一)运输方案管理编制全路客运专线根本运行图、根本动车组交路方案、根本车辆分配方案和根本乘务方案。
编制列车实施方案、动车组交路方案、车辆分配方案、车辆检修方案、供电方案、维修施工方案和乘务方案,并完成方案的下达。
(二)运行管理正常情况下,监视列车运行,对列车运行进行预测,实现对列车进路的自动排列。
在列车运行紊乱情况下,实现对运输方案的动态和智能调整,并根据运行调整方案组织列车运行,控制列车进路,并根据需要下达调度命令。
(三)动车组管理掌握客运专线及跨线动车组的配属情况及应用状态。
执行系统制定的动车组、跨线动车组运用方案及乘务组乘务方案;根据列车调度子系统的调整方案,相应调整上述方案。
同时负责监视动车组运用状态、动车段所接发车能力及动车组维修状态,及时调整动车组的运用,确保运输方案的实现。
(四)供电管理根据列车运行方案及其调整方案进行牵引供电的监控;对超过供电臂负荷的列车调整方案提出修正要求;掌握供电系统的技术状态及运行情况,控制相关设备。
(五)旅客效劳管理完成与旅客效劳相关的旅客向导、旅客查询、车载旅客信息效劳、旅客运输应急效劳等功能。
正常情况下,监视客运专线旅客运输的情况。
在特殊情况下,制定旅客列车的加开、停运、中途折返、迂回运输等方案。
(六)综合维修管理综合维修管理系统负责对供电系统、线路和通信信号系统等固定设施进行状态监视,实现维修方案的审核与批复、维修作业过程的监视与管理,对集中检测、人工监测、综合检测车或检测中心提供的设备技术状态信息进行分析,制定综合维修建议,当发生危及行车平安的故障与事故时,组织进行应急抢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