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 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8
常识积累|故宫600周年相关知识点汇总紫禁城宫殿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
2020年,紫禁城建成已整整600年。
在600年的传承中,汇集了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智慧。
有关故宫的文化常识,一起来看看!01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
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紫禁城宫殿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和宫殿营造思想的集中体现,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共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
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
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
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02故宫又称紫禁城。
中国古代讲究“天人合一”的规划理念,用天上的星辰与都城规划相对应,以突出政权的合法性和皇权的至高性。
天帝居住在紫微宫,而人间皇帝自诩为受命于天的“天子”,其居所应象征紫微宫以与天帝对应,《后汉书》载“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
王者立宫,象而为之”。
紫微、紫垣、紫宫等便成了帝王宫殿的代称。
由于封建皇宫在古代属于禁地,常人不能进入,故称为“紫禁”。
明朝初期同外禁垣一起统称“皇城”,大约明朝中晚期,与外禁垣区分开来,即宫城叫“紫禁城”,外禁垣为“皇城”。
031、故宫四门故宫有四个大门,正门名为午门,其平面为凹形。
午门后有五座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
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玄武为古代四神兽之一,从方位上讲,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宫殿的北宫门多取名“玄武”。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 3 单元第12 课《故宫博物院》重要知识点归纳一、引言小学六年级的同学们,在语文上册部编版的学习进程中,《故宫博物院》如同一位神秘的向导,引领我们走进古老而宏伟的紫禁城。
让我们一同探寻这篇课文中的重要知识点吧。
二、课文基本信息1.主题:本文通过对故宫博物院建筑群的介绍,展示了故宫的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2.文学体裁:说明文。
3.作者信息:作者黄传惕。
4.主要内容:课文按照空间顺序,由南向北依次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能。
从天安门出发,依次介绍了端门、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等建筑,最后从神武门离开。
5.中心思想:表达了对故宫这一伟大建筑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三、重点字词1.生字读音与写法:1.矗(chù):上下结构,由三个“直” 组成。
组词:矗立。
2.鳌(áo):上下结构,上面是“敖”,下面是“鱼”。
组词:鳌头。
3.湛(zhàn):左右结构,左边是“氵”,右边是“甚”。
组词:湛蓝。
4.琉(liú):左右结构,左边是“王”,右边是“流” 的右半部分。
组词:琉璃。
5.蟠(pán):左右结构,左边是“虫”,右边是“番”。
组词:蟠龙。
6.磬(qìng):上下结构,上面是“声”,下面是“石”。
组词:磬石。
7.藻(zǎo):上下结构,上面是“艹”,下面是“澡” 的右半部分。
组词:海藻、辞藻。
2.多音字:1.模:mó(模范)、mú(模样)。
2.难:nán(困难)、nàn(灾难)。
3.近义词:1.矗立—耸立2.精美—精致3.绚丽—绚烂4.反义词:1.完整—残缺2.精美—粗糙3.宽阔—狭窄四、修辞手法1.比喻:“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故宫博物院知识点
1.《故宫博物院》围绕故宫博物院介绍了四个材料,材料一依次介绍了(故宫的位置、历史和地位,故宫各宫殿的位置及作用,回望故宫全貌。
材料二简单介绍了重建太和殿的过程。
材料三是摘自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上,简单介绍故宫及参观故宫的相关事宜;材料四是故宫博物院平面示意图。
2、故官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这句话筑精美洋溢着作者对故宫的自豪、热爱和赞美之情。
3、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这个句子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金水河比作一条玉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金水河的美丽。
4、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
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
来到这里,仿佛进入苏州园林。
这个句子是对故宫景物的描写,生动细致的描述,把故宫美景展现在读者面前,表达了作者对故宫美景的喜爱之情。
— 1 —。
故宫知识点归纳总结导论故宫,又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
作为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典范,故宫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建筑宏伟庄严、宫殿布局精致,珍藏着大量文物和艺术品。
本文将从故宫的历史、建筑特色、收藏文物等方面进行详细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历史沿革1. 宫殿的兴建故宫的兴建始于明朝永乐年间(公元1406年)明成祖朱棣在位时,经过14年的筹建,于公元1420年建成。
之后,故宫成为明清两代的皇宫,先后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
2. 故宫的转变1912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朝灭亡,故宫成为博物院,对外开放。
这标志着故宫从封建王朝的皇宫变成了具有文化遗产保护和展示功能的博物馆。
3. 故宫的保护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故宫博物院成立。
1961年,故宫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二、建筑特色1. 整体布局故宫建筑以紫禁城为中心,东西宫、内外城三大部分组成。
整体呈南北走向,占地约72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宫廷建筑群之一。
2. 建筑风格故宫建筑取大成王府的风格,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
其特色包括九龙壁、太和殿、乾清宫等。
3. 艺术装饰故宫的艺术装饰讲究色彩斑斓、线条优美的特点。
宫殿内外壁绘画、雕刻、篆刻等艺术形式应用广泛,色彩鲜艳且富有变化,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三、文物收藏1. 丰富的藏品故宫收藏了大量的文物和艺术品,包括绘画、书法、陶瓷、玉器、金银器、铜器、贵重木器等,其中也包括故宫收藏的文物。
2. 文物特色故宫的文物以其精美、瑰丽、珍稀、完整而著称于世。
收藏文物中包括了全国乃至全世界无法复制的珍贵玉器、瓷器等。
结语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宏伟的建筑风格、丰富的文物收藏而备受瞩目。
故宫的保护与保存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责任,同时也是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贡献。
故宫知识点总结故宫,位于中国北京市中心,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宫殿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
故宫占地面积7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0000平方米。
故宫主要由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以及乾清宫、交泰殿等组成,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
外朝是皇帝处理政务和举行重大仪式的地方,内廷则是皇帝及其后妃、子女的居住之地。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故宫的主要知识点:1. 故宫的建筑风格故宫的建筑以黄琉璃瓦、碧绿琉璃瓦和红墙为主要特色,依山就势,平面布局对称,建筑风格典雅庄严。
故宫建筑多采用木结构,斗拱、歇山顶、挑檐等中国传统建筑技巧精湛。
2. 故宫的历史故宫原名紫禁城,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历经明、清两代共有24位皇帝居住。
清朝咸丰年间,北洋水师部也设在故宫一带。
1912年辛亥革命后,故宫改名为故宫,成为国家博物馆,对外开放。
3. 故宫的文物收藏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文物博物馆之一,收藏有大量珍贵文物。
其中包括中国古代的绘画、书法、金石、陶瓷、名人手札、印章、玉器、古籍、文房四宝、古代玺印等。
故宫的文物珍贵丰富,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故宫的文化意义故宫是中国古代宫廷文化的典型代表,它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意义。
故宫不仅是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艺术的中心,也是中国传统礼仪文明的重要载体。
其建筑、陈设、装饰等方面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5. 故宫的保护和管理故宫经历了数百年的时间,其建筑和文物保护工作至关重要。
故宫的保护和管理工作由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政府和故宫博物院共同负责。
他们积极开展文物保护、修缮、研究、宣传等工作,努力维护故宫的原貌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
6. 故宫的开放与交流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观故宫,故宫博物院在近年来积极推进开放和交流工作,特别是国际交流。
故宫博物馆与国内外众多博物馆及文化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博物馆学术交流、展览互借和文化古迹保护合作。
故宫博物院知识点
1. 故宫博物院那可真是宝藏满满啊!你想想,里面有无数的珍贵文物,就像一个超级大的历史宝库。
比如说那些精美的瓷器,不就像时间老人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吗?
2. 故宫的建筑简直太壮观啦!红墙黄瓦,雕梁画栋,那气魄,就如同巨人屹立在那里。
你看那太和殿,难道不令人惊叹吗?
3. 故宫里的故事多得数都数不过来呀!每一个宫殿都有它独特的故事。
像延禧宫,不就承载了很多传奇色彩吗?
4. 走进故宫博物院,就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那氛围,难道不像有一双无形的手把你拉回到过去吗?看看那些古老的宫殿,不就是历史的见证者吗?
5. 故宫的中轴线那可是相当重要哟!它就像一条主动脉,贯穿了整个故宫。
站在中轴线上,你不觉得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吗?
6. 故宫的园林也别有一番风味呢!亭台楼阁,曲径通幽,这简直就是世外桃源嘛。
那些假山和流水,不就像是大自然在和我们捉迷藏吗?
7. 故宫博物院的影响力那可太大啦!全世界都知道它呢。
它不就像一个超级巨星,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吗?
8. 故宫的保护工作可是非常重要的呀!我们要好好珍惜这些珍贵的遗产。
那些工作人员,不就像守护天使一样吗?
9. 总之,故宫博物院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了解和珍惜的地方。
我们要好好爱护它,让它的魅力永远传承下去啊!。
《北京故宫》课内知识点复习归纳**北京故宫**课内知识点复归纳
**1. 故宫概述**
- 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
- 以其宏伟的建筑和丰富的收藏而闻名于世。
**2. 建筑布局**
- 故宫总占地面积约为723,711平方米,建筑群共有980多间房,分为内、外两个部分。
- 内部是皇宫区,包括正门、三大殿、六大院和后三宫。
外部
是宫廷区,包括东、西六部、东、西六院和东、西六场。
**3. 故宫的历史**
- 建于1420年,建筑历经多次修缮和扩建。
- 1912年辛亥革命后,清朝被推翻,故宫改为博物院。
- 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4. 主要建筑**
- 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宫殿群的核心。
- 六大院:乾清宫、坤宁宫、保和殿、养心殿、东六宫、西六宫,供皇帝和皇后居住、办公和娱乐。
**5. 收藏和展览**
- 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大量珍贵文物,包括绘画、书法、陶瓷、玉器、钟表等。
- 主要展览有文华殿、宜昌堂和翊坤书院,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和贵族生活的精华。
**6. 参观信息**
- 参观者需提前预约门票,并按时入场。
- 参观者需遵守参观规则,不得触摸文物和连环画。
以上为《北京故宫》课内知识点的简要复习归纳,希望对您有帮助!。
故宫博物馆知识点总结故宫博物馆是中国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
故宫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文物和艺术品,包括了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珍贵文物,如唐代的瓷器、明代的玉器、清代的宝石等等。
在参观故宫博物馆时,学习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古代艺术品和文物。
1.故宫历史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文化和艺术品的建筑群之一。
它的建筑规模之大,完整保存时间之长,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独一无二的。
2.文物收藏故宫博物馆的收藏非常丰富,包括了多种多样的文物和艺术品。
其中包括了礼器、书画、文房四宝以及金银玉器等。
3.建筑风格故宫建筑风格以明清建筑为主,包括了多个大型建筑群。
它们的建筑风格典雅、大气,各具特色。
4.建筑布局故宫是根据八卦阵理而建,中轴线是分界线,整个宫殿为南北向。
在建筑布局方面,故宫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精妙之处。
5.宫廷文化在故宫,你可以了解到许多宫廷文化,如宫廷礼仪、衣着文化等等。
这些文化与古代的皇族、文人雅士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6.古代生活方式在故宫博物馆中,你可以感受到古代皇族的生活方式。
从他们的饮食、穿着、居住到他们的娱乐活动,都可以在这里体验到。
7.艺术品展览故宫博物馆的珍藏品展览包含了多种多样的艺术品。
这些艺术品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风格和优秀水平。
8.文化传承故宫博物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许多珍贵文物的保存和研究工作,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中国历史文化。
以上就是关于故宫博物馆的基础知识点总结。
通过了解这些知识点,不仅可以更好地欣赏故宫博物馆的文物和建筑,也有助于我们更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
故宫知识点
1. 历史沿革:
- 故宫原名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建于1406年至1420年。
- 共有9,999间房屋,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
- 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和收藏中国古代艺术珍品最多的博物馆。
2. 建筑布局:
- 按中轴线对称布局,由外朝到内廷,分为前朝、内廷和后三园区。
- 主要建筑有太和门、午门、太和殿、保和殿、交泰殿、乾清宫等。
- 沿中轴线设有黄砖路,两侧有神武门、景阳宫等建筑。
3. 珍贵文物:
- 收藏了大量珍贵文物,包括书画、陶瓷、、铜器、钟表等。
- 馆藏精品有康熙南巡盛京图、明永乐天球仪、翠玉白菜等。
- 每年都会举办不同主题的展览,展示馆藏文物。
4. 传统活动:
- 故宫每年春节期间都会举行大型庙会和民俗文化活动。
- 还原皇家仪式,如祭天、祭祖、万寿节等。
- 定期举办传统手工艺演示和体验活动。
5. 现代发展:
- 近年来,故宫积极推广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文创衍生品。
-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保护文物,如数字化、3扫描等。
- 加强与国内外博物馆的合作与交流。
以上是一些关于故宫的基本知识点,旨在让游客对这座珍贵的文化遗产有更深入的了解。
故宫博物馆课堂笔记摘要:一、前言二、故宫博物馆简介1.历史背景2.馆内藏品三、课堂笔记内容1.青铜器1.发展历程2.著名藏品2.瓷器1.发展历程2.著名藏品3.书画1.发展历程2.著名藏品4.玉器1.发展历程2.著名藏品四、参观故宫博物馆的意义五、总结正文:故宫博物馆是我国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收藏了大量的珍贵文物。
我有幸参加了故宫博物馆的课堂学习,以下是我的课堂笔记。
首先,我们了解了故宫博物馆的历史背景。
故宫博物馆位于我国北京市,是建立在明清两代的皇宫——紫禁城的基础上的一座博物馆。
它成立于1925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博物馆之一。
馆内收藏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包括青铜器、瓷器、书画、玉器等。
接下来,我们详细学习了故宫博物馆的四大藏品种类。
首先是青铜器。
青铜器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遗产,故宫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珍贵的青铜器,包括鼎、觚、爵等。
其中,最有名的青铜器当属“大盂鼎”,它是商代晚期的青铜器,是我国青铜器的代表之一。
其次是瓷器。
我国的瓷器制作技艺源远流长,故宫博物馆收藏了许多珍贵的瓷器,包括宋代的汝窑、官窑,明代的景德镇窑等。
其中,“斗彩鸡缸杯”是明代成化年间的瓷器,是我国瓷器的瑰宝。
再就是书画。
我国的书画艺术历史悠久,故宫博物馆收藏了许多著名的书画作品,包括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等。
这些作品都是我国书画艺术的瑰宝。
最后是玉器。
我国的玉器制作技艺同样源远流长,故宫博物馆收藏了许多珍贵的玉器,包括清代的“玉白菜”,明代的“玉辟邪”等。
故宫博物院1.作者:黄传惕笔名黄羽省平江县人,表作有:《天安门颂》、《塞上绿洲右玉》、《彩色的吐鲁番》、《,我心中的城》、《绿色的希望》、《故宫博物院》等2.简介《故宫博物院》原来是一篇广播稿,曾经配上音乐,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祖国各地》节目中播出。
播出以后,不少听众要求重播,并且建议将稿件交报刊发表。
正好这时候《地理知识》杂志准备开辟“旅游地理”专栏,要去了这篇稿件,在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号上刊载了,题目就叫“古代艺术的宝库——故宫博物院”。
课文《故宫博物院》就是根据这篇文章删改的。
3.文章分析一.整体感知1.故宫的特点是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2.为了清楚地说明故宫的特征,课文按照空间顺序组织材料,由外入,沿着故宫的中轴线,从南到北,以中间带两边地说明,井然有序。
二.语段精读阅读课文5—8段,回答下列问题:1.这四段文字重点在介绍太和殿,请将这四个自然段各加上一个小标题。
5段:太和殿的布局和外观,6段:太和殿写景,7段:三大殿的位置,8段:太和殿的用途。
2、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太和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是皇帝的宝座所在地,是故宫最大的大殿堂,建筑雄伟壮丽,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
3、太和殿的主要的饰物是什么?为什么以它作主要的饰物?龙。
龙是皇帝的化身,皇帝自命“真龙天子”,龙是皇权的象征,也就是突出皇权的威严4、在介绍太和殿时,立足点是什么?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找出方位词。
立足点是朱漆方台和雕金蟠龙,是按空间顺序介绍的,方位词依次是: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
对太和殿,先写使三大殿成为统一整体的台基——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并且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这就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再写太和殿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的斗拱、额枋、梁柱,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部装饰的庄严富丽(金銮宝座、雕龙屏、金柱、藻井、额枋等上面都装饰着多姿多态的龙);最后从它的位置和功用上(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说明它在设计方面的象征意义——过去封建皇帝凭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
使用的说明顺序是由外到、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5、第6段“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中“约”能否去掉?为什么?不能。
因为“约”写出了“两米”是朱漆方台的大致高度,符合实际,去掉就不准确了。
6.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说明事物?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描写,使说明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对太和殿有更直观的了解。
7. 揣摩文中写“龙”的句子,探究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文中写龙的句子有:“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 写龙,大概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决定的,故宫曾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它的建筑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二是龙有象征意义,历朝历代的皇帝把自己神化为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是皇权的象征。
4、层次结构本文采用了哪一种说明顺序?本文是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故宫的,大体上按照游览参观路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介绍的。
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时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逐次介绍建筑物。
作者沿着参观路线,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
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
三大殿和文华殿、武英殿合称为“前朝”。
然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廷”建筑: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御花园。
最后出顺贞门到神武门而离开故宫,这样写井然有序,条理分明。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课文总说、分说相结合的特点。
第一部分(第1段),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交代故宫的位置及历史沿革。
第二部分(第2段),统观故宫全局,介绍故宫的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
第三部分(3~15段),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廷两部分,分别介绍。
第一层(第3段),介绍紫禁城的正门──午门,和汉白玉石桥。
第二层(4~10段),介绍三大殿,重点介绍太和殿的方位、外观、部装饰及功用。
第三层(第11段),过渡段承上启下。
第四层(12~14段),略写后三宫,突出它以凤为主的宫殿图案。
第五层(第15段),介绍御花园。
第四部分(第16段),登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再次突出故宫建筑群的宏伟壮丽、和谐统一。
课文结构1.在第一部分中找出与课文最后一句“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相照应的句子。
明确:第2自然段最后一句“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2.课文首尾照应,都是对故宫博物院的——总体描写,而中间的部分则是对故宫博物院各大建筑的具体描绘,由此可见,课文的总体结构为:总-分-总。
5、中心意思:本文大体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突出表现了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艺术风格。
6、写作特点:顺序合理,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参观顺序: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景山7.正音解词:矗立(chù)鳌头(áo)湛蓝(zhàn)琉璃(liú)蟠龙(pán)中轴线(zhóu)金銮殿(luán)击磬(qìng)檀木(tán)攒(cuán)乾清宫(qián)坤宁宫(kūn)肃穆(mù)奏极(zòn)额枋(fāng)藻井(zǎo)矫健(jiǎo)妃嫔(pín)翊坤宫(yì)迥然不同(jiǒng)词语解释玲珑:精巧细致。
湛蓝:深蓝。
布局:全面安排。
肃穆:严肃而恭敬。
幽雅:幽静而雅致。
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动听。
井然有序:形容整齐的样子。
8.语法•祈使句和感叹句1.祈使句用来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句子。
要求(1)句末可以有“吧”“呀”等语气词分类(1)要求:有命令、请求、催促、劝说等不同语气(2)禁止:有命令、劝阻等语气一般都有“不要”“不准”“禁止”“严禁”“勿”“别”等表示禁止的词语。
△表示请求的祈使语句,还可采用疑问句的形式,把话说得委婉些,带有商量的语气。
2.感叹句用来表示某种感情的句子。
要求(1)书面上用感叹句(2)句末常有“啊”“啦”“了”等语气词。
感叹句是用来表示某种强烈感情的句子,感叹句有感叹语调,句末常用“啊、啦、了”等语气助词,书面上感叹语调一般用叹号来表示。
感叹句的构成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由叹词非主谓句构成感叹句。
这种感叹句只表达一种强烈的感情(喜悦、悲伤、叹息、愤怒、惊讶等),不述什么事情。
例如:1.哼!(别装蒜了!)2.嘿!(我想起来了。
)(二)由其他非主谓句构成感叹句。
例如:1.多漂亮的衣服啊!(由形容词非主谓句构成的感叹句)2.刮大风啦!(由动词非主谓句构成的感叹句)(三)由主谓句构成感叹句。
例如:1.这孩子真听话!2.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民族的优秀儿女!(四)由“好+形容词+的”作定语的名词短语构成的感叹句。
例如:1.好大的雪!2.好勇敢的人!【练习题】指出下边的感叹句是怎样构成的。
1.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是祖国的希望!()2.太棒了!3.哎呀!(我的车胎扎了!)4.好大的口气!()5.多好的天气呀!()【参考答案】1.主谓句构成2.其他非主谓句构成3.叹词非主谓句构成4.名词短语构成5.其他非主谓句构成祈使句祈使句是用来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句子。
祈使句用祈使语调,句末可以有“吧”、“呀”等语气词。
在书面上,语气强烈的祈使句用叹号来表示语调,语气较和缓的祈使句可以用句号来表示语调。
祈使句分为要求和禁止两类,每一类又有多种不同的语气。
(一)表示要求的祈使句要使别人做什么事,有命令、请求、催促、劝说等不同的语气。
例如:1.把这件事给我查清楚!(命令语气)2.先生,种田人可怜,你们行一点好心,少赚一点吧。
(请求语气)3.上课时间到了,快走!(催促语气)4.菠菜两角一斤,够便宜了,你称上几斤吧。
(劝说语气)(二)表示禁止的祈使句禁止别人做什么事,也有命令,劝阻等不同语气。
这类祈使句一般都有“不要”、“不准”、“禁止”、“严禁”、“勿”、“别”等表示禁止的词语。
例如:1.不准大声喧哗!(命令语气)2.你们别干扰他!(劝阻语气)3.此处严禁烟火!(命令语气)应当注意的是,祈使句的主语只能是“你、你们、您、咱们”,不能是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三人称代词。
例如:“你们走吧!”不能说“他们走吧。
”后者实际上是述句。
【练习题】指出下边句子各表示哪一种祈使语气。
1.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2.你赶紧离开这里吧!()3.(井冈山的翠竹啊!)去吧,去吧,快快去吧!()4.咱们还是走大路吧,大路平安。
()5.不准抄袭他人的答卷!()6.这里修路,禁止通行!()【参考答案】1.命令 2.劝说3.催促 4.请求5.禁止 6.禁止9.词语辨析盘绕环绕缠绕】三个词都为动词,都有一个共同的语素“绕”,但“绕”的方式不同,适用对象也不同。
“盘绕”指围绕在别的东西上面,“环绕”指围绕在别的东西周围,“缭绕”指不必依托某物在空中漂浮。
【壮丽绚丽】两个词都为形容词,含褒义,都有好看、美丽的意思。
它们的细微差别是:“壮丽”着重表示“雄壮而美丽”的意思,适用于描写河山、事业等,例如“壮丽的事业”。
“绚丽”着重表示“色彩鲜明”的意思,适用于描写景物、服饰,例如“绚丽的杜鹃花”。
【壮丽瑰丽】都含有“美丽”的意思。
“壮丽”指雄壮美丽,侧重于雄壮,多指事业、行为和建筑物,如“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
而“瑰丽”指异常美丽,多指事物似玉石般瑰奇绚丽,如“瑰丽的鲜花”等。
10.重点语句分析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这是本文的中心句。
全文通过介绍太和殿、中和殿与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等建筑,说明了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和它本是封建帝王的居住地,是大一统封建帝国的象征相适应的。
以太和殿为例,介绍其布局和外观,写其高度、面积、格局、色彩,都体现出它的“宏大壮丽”的特点;然后由外观转入写景,其中写到蟠龙金柱,摹写姿态各异的饰龙,突出了“建筑精美”的特点;“布局统一”的特点体现在很多地方:紫禁城东西南北各有一座城门;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角楼;三大殿规模不同,用处不同,而从外观上看属同一组建筑群……当人们在景山高处望故宫时,不由自主地对这“宏伟的建筑群”、“和谐统一的布局”发出惊叹,这些描写既呼应本文的中心句,又写出了参观者由衷的赞叹──精美的建筑文物,智慧的劳动人民,这些都使人们充满了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