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危机介入模式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6
面对死神的挑战——老年人危机干预个案叶华蝶发布时间:2023-06-01T06:49:21.74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3年6期作者:叶华蝶[导读]广州市天河区嘉禧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一、案例背景(一)基本资料案主梁四婆(化名),女,年龄80岁,主动向居委求助,由居委转介社工站介入处理。
(二)个案背景资料1.引发/重要事件:服务对象小儿子突然病重入院急救。
服务对象曾育有四个儿子。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服务对象的前三个儿子及丈夫相继因病去世。
小儿子80年代末因车祸双腿残疾,服务对象用自己微薄的退休金与小儿子相依为命20余年。
儿子虽然残疾、需要借助轮椅行动,但生活可以自理还曾做过饮食生意。
近几年服务对象身体比较衰弱,日常生活由儿子照料。
如今,小儿子病重入院,情况不明朗,服务对象一下陷入崩溃边缘。
2.行为表现:比较慌张、手脚发软无力。
3.情绪状况:焦虑、恐惧、处于崩溃边缘。
4.疾病记录: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白内障。
5.健康状况:较差。
6.经济状况:目前每月退休金2300元。
7.人际关系及支援网络:服务对象由于年纪大、身体不好行动不便,身边亲人朋友较少,故此人际关系一般,支援网络也比较薄弱。
其中,服务对象与共同生活的小儿子关系最为亲密,有一个旧时工友(也已经80岁左右)和两位朋友(是服务对象儿子前女友的父母,服务对象儿子前女友已出嫁香港)与服务对象来往。
服务对象单位退管办偶尔会看望和关怀服务对象。
二、分析预估根据需要理论,每个人都有基本的物质需要、情感需要和社会需要。
服务对象的一生命途多舛,小儿子是她生活的支柱。
高龄及体弱多病的服务对象,需要儿子的协助才能满足衣食住行等生存需要、安全感需要。
多年来,也只有和小儿子相依为命,服务对象才能感觉到真正的爱与归属感。
如今,小儿子突然病重且生命垂危,导致服务对象身处危机,面临崩溃。
一方面,服务对象担心再次失去至亲、失去最后的依靠,面对极有可能再度出现骨肉分离的境况,服务对象陷入极度恐慌和不安当中。
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学校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危机介入一、服务案例背景介绍:案主张三(化名),女,14岁,就读某初中。
案主比较瘦弱,给人一种纤弱无力感。
案主情绪不稳定,害怕与人交往,在生活中没有好朋友,时常无故哭泣,失眠已经是常态,妄想去伤害给自己带来烦恼的人。
案主父母虽然还是法律意义上的夫妻,但是其父亲已离家两年,不再和案主家庭有所联系。
案主母亲患职业性耳聋,思维略显迟钝。
案主的生活起居由其母亲和奶奶共同照顾,其母亲每天工作要到晚上十点,案主奶奶思想传统保守,对案主一味谴责甚至是谩骂。
案主曾有过自我伤害经历,导致身体受伤,在家休养一年。
案主爷爷常常用语言攻击案主,如你怎么还不去死,活着丢人之类的话打击案主。
二、分析预估:(一)服务问题:1.案主家庭成员错误认知。
案主一年前晚上,在自家二楼发生高坠后,案主的监护人以及家人对此事采取保密隐瞒的措施,只是对案主的外伤进行了治疗,并没有采取心理上介入。
案家认为该事件丢人,特别是其爷爷,更是直接对其言语攻击,案家不能正视案主心理健康问题,导致案主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心理治疗,从而形成了较大的潜在危机。
2.案主发展性需要受到限制。
开学后,严重的心理问题导致案主长期失眠、焦虑,自我效能感低,而且不能很好融入新环境,学习和朋辈关系交往都受到了阻碍,一系列连锁反应影响了案主的发展。
3.案主自伤意念较强。
案主自述自己觉得自己特别没用,活着太累,妈妈偷看自己手机,不尊重自己,爷爷喝完酒总是骂自己,奶奶也总是唠叨……案主在社工面前反复吐露想结束生命。
(二)案主的需求:1.对案主进行危机干预,进行紧急心理疏导,降低案主自我伤害的风险。
4.改变案主监护人的错误认知,正视案主心理存在的问题。
5.需要通过适当的心理治疗来改善其严重心理困境,重新获得正向积极的人生观念。
三、计划目标:(一)理论基础:危机介入模式就是针对服务对象的危急状态而开展调适和治疗的工作方法。
因生活情境的突变而引发的危机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阶段一:危机,指事件发生的最初阶段,在这个阶段随着危机事件的出现,开始运用习惯的问题解决机制解决面临的生活困难。
危机介入模式在戒毒个案中的应用社工案例计划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作者 | 周俊文1996年,海叔(化名)家庭事业正蒸蒸日上,但逐渐在众人一声声“海记”中迷失了自我,注意力不再是自己引以为荣的事业上,而是一条歧路--吸毒。
就这样,一次再一次的“最后一口”,换来了妻离子散和十几年的强制戒毒生活,甚至连见父亲最后一面都成了奢望。
2019年2月4日,禁毒社工针对海叔的情况:协助申请了公租房政策--解决居住问题;协助调解父亲遗产问题--保证出所后的生活开销;安排身体检查,了解“自我”--顺利再就业,维护身体状况。
但对于戒毒康复人员不都是一帆风顺的,2019年9月20日,海叔因自控能力较差,独自生活无依无靠,所以受毒友圈的影响,再一次复吸被抓。
2021年8月27日,海叔这一次出所,之前申请的公租房已经不复存在,也取消了相应的申请政策。
2019年的遗产问题,过于极端的思想把关系谈崩,造成众叛亲离,无人再愿意向海叔伸出援手,临近花甲之年的海叔,在就业市场里谁也不愿意接收,回到小榄镇根本不能满足海叔的日常生活需求,形成社会一个维稳的难题。
因此禁毒社工提前跟三水康福苑和横栏镇爱同在工作坊对接海叔的情况,对海叔进行无缝对接。
海叔出所的第一件事情就立即致电他的堂弟“喂?堂弟,你那边是不是有工作可以介绍给我?我现在特别困难,吃饭也没钱了..”“哦哦,我先看看,先忙了,随后再打电话给你”挂了这一通电话,海叔的堂弟再也没有打电话过来,海叔在接送车上沉默了许久,禁毒社工跟海叔一起分析现时状况和相应的做法:回到小榄后,无住处,无经济来源来支持自己的生活,并且短时间内很难寻找匹配的工作,这种情况很容易会重新联系到毒友圈的人,为避免重蹈覆辙,可以借助工作坊重新融入社会和建立健康的社交圈,解决目前的衣食住行。
海叔放下了心中的疑虑无缝前往横栏镇爱同在工作坊就业。
社工经过多次与工作坊负责人对接情况,并及时调整与海叔的沟通方式,运用直接对质海叔老江湖处事方式和居高临下的职业观在现今根本不受用,必须调整心态认真对待每一份工作,使得海叔从一开始的“指指点点”指挥式做事变成将爱心付诸于行动,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并且对“大宝宝”细心照顾,每一次的进步都被社工和负责人看在眼里,并及时给予鼓励以巩固海叔的进步,海叔渐渐融入到工作坊的大家庭中:“你们放心,我铁下心在这里好好工作了,大家都对我很照顾”。
最新社会个案介入离婚妇女案例最新社会个案介入离婚妇女案例个案涉及个人的危机情况、心理疏导、经济问题、法律问题及以后单亲家庭的生活等。
那么店铺是店铺为大家分享关于离婚妇女案例,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案例背景阿兰(化名),独生女,32岁,已婚9年,育有一子4岁,婚后一家三口与阿兰父母同住,一直以来家庭关系较好。
2016年4月28日,阿兰突然接到公司的通知,其丈夫因为挪用公款(金额超过10万元)现单位已报警,其丈夫已被送到派出所。
由于2人均在公司工作了10年,单位考虑2人在公司的贡献,愿意私下解决,只要阿兰夫妇还清其丈夫拿走的公款。
于是阿兰问父母及亲戚借了6.7万元将丈夫保释回来,还有一部分的钱,公司承诺可以迟点还。
逐渐地,阿兰发现丈夫因赌而欠下了大量的赌债(预计超过40万),除了挪用单位的钱外,还有很多笔贷款(含高额利息贷款和银行的),甚至其未经阿兰同意用阿兰的身份证开了4张信用卡,现欠款接近9万。
阿兰完全不知丈夫赌欠下那么多钱,问及他还在哪里借款,其一直避而不答。
直到5月4日,阿兰收到几个陌生电话都是关于丈夫欠钱还债的通知,而且受到对方的恐吓。
自那之后,阿兰几乎天天收到陌生电话,阿兰担心会影响到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儿子,同时阿兰无法理解丈夫的行为,丈夫也不作任何解析,自此阿兰每天晚上无法入眠,担心不知何时有人会上门叫他们还钱;而夫妻双方因此事争吵不断,经过几日的冷战后,两人于5月12日正式办了离婚手续。
但阿兰仍每天收到来自不同地方的陌生电话,阿兰每天生活在恐慌当中,不知如何应对。
再加上虽已离婚,但前夫由于没钱,现暂时还住在家里,阿兰见到前夫这样对待自己心里非常难受,同时,因前夫问题导致自己失业在家,阿兰想不明白,睡在自己枕边9年的人,怎么可以这样对待她。
一想到这些种种的不顺,阿兰多次有轻生的念头,但想到自己可爱的儿子和年老的父母,她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二、分析预估(一)主要问题通过进一步的资料收集,社工对阿兰的状况做出如下分析预估:1、情景危机。
个案活动计划书案例描述马xx,女,68岁,家住周口扶沟县,家中有老伴和一儿一女,儿女均已成家。
早年战乱时期,她的两个哥哥均是甘肃兰州某工厂职工。
经政府同意,她与母亲一块投奔哥哥,但这加重了哥哥的负担,后来嫂嫂又失去了工作,家庭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哥嫂离婚。
她的两个哥哥一个在甘肃去世,另一个回到老家三年后也去世了。
马xx62年下放到农村,后由母亲做主嫁给了无父无母的王加栋,母亲跟他们一起生活。
王加栋的父亲曾经跟随毛泽东一块打仗,后来被俘,幸运的是他父亲逃脱回到了家乡,但又不幸的是最终被发现并被打死,那一年,王加栋才十岁。
马xx老人体弱多病,看病开销比较大,儿子儿媳不孝敬她,,无奈之下,她想到了国家关于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方案。
她觉得她的情况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政府应该给予救助。
申请未果,她开始了上访之路。
这条路她已经走了两年,至今没有结果。
这两年她都是靠乞讨和捡垃圾卖钱生活下来。
今年12月份,她又一次来到甘肃省兰州上访,被工作人员以种种理由推搡,后来被甘肃救助站遣送至郑州救助站,站中工作人员准备把她护送回家。
个案记录一、基本资料马xx,女,68岁,家住周口市扶沟县。
二、背景资料1、家庭背景:家中有老伴和一儿一女,儿女均已成家。
她身体状况不佳,有心脏病、胆结石等多种疾病,一只胳膊和一只腿曾经骨折导致手和腿脚行动不便。
老伴也身患疾病,看病花销较大。
她把孙子孙女带大后,儿子儿媳嫌弃她已成为负担,不愿再赡养她。
2、个人经历:早年战乱时期,她的两个哥哥均是甘肃兰州某工厂职工。
经政府同意,她与母亲一块投奔哥哥,但这加重了哥哥的负担,最终导致哥嫂离婚。
马xx62年下放到农村,后由母亲做主嫁给了无父无母的王加栋,母亲跟他们一起生活。
近两年,儿子儿媳不愿再赡养她,无奈之下,她想到了国家关于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方案。
她认为她的情况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政府应该给予救助。
申请未果,她开始了上访之路。
这条路她已经走了两年,至今没有结果。
心理干预案例刘XX,女,汉族,1984年8月出生,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学院06级学生。
物流工程学院XX班体育委员。
现供职于广东XX有限公司。
初入校园沉默孤僻刚上大学时,XX同学即表现出不合群、孤僻等特点。
刚入多彩的大学校园,与同学们的好奇兴奋、乐观开朗不同。
XX同学却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沉默寡言,拒绝与其他人交往,尤其抵触与男同学有任何接触。
甚至是辅导员谈话也是如此。
同时,也拒绝参加体育运动、班级等集体活动。
在其他同学的欢声笑语中,XX同学总是一个人孤独地坐在角落里,不与任何人交往。
在沉默寡言的同时,XX同学对周围的环境也十分敏感。
同学不经意间的一句话,都可以引起她的无端猜想,总是认为周围的人和事是在针对自己。
幻想别人总是在讨论自己,在背后议论自己、对自己指指点点。
从而时刻保持着一种自我防备状态,精神高度紧张。
精神紧张学习下降因为如此性格,她总是精神萎靡不振,无法专心学习。
上课总是坐在人群的最后面,座位的最后一排,教室的角落里。
一个人独自学习。
学习成绩也并不好,在全班总是倒数。
因为成绩的原因,她总是感觉很自卑。
据其室友反应,她经常一个人躲在厕所哭泣。
在宿舍中,她也总是沉默寡言,很少与室友交流。
问她有什么心事,也许我们可以帮助她,但是她也同样不给我们说,其室友如此说道。
这就是属于显型的心理危机,是不良情绪积累到超过心理防御临界点而发生的。
理性的压力和非理性内驱力(潜意识状态)经常出现相互倾轧。
即使理性获胜,个体也将产生抑郁或焦虑,如果能及时恰当地释放这种不良情绪或冲动,将很好地减轻心理压力。
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中的大学生以性格内向者为主,往往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不喜欢与人交往,适应困难,情绪不稳定,多愁善感,致使来自内部的欲望冲动和外部刺激形成的不良情绪日积月累,遇到生活事件的刺激时更易出现心理危机。
发现问题老师介入在此之前,物流学院辅导员曾经要求各班班委设立心理委员一职。
以便辅导员能通过各班心理委员了解到各位同学的思想状况。
“自残青少年”个案跟进服务(案例)一、案例背景小L(化名)是SL小学六年级学生,有一天其主动向学校老师求救,其表示最近精神压力很大,已经严重影响到学习和生活,其向欧老师展示其手臂内测用小刀划出的程度不一的伤痕,欧老师意识事态的严重性,因学校没有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遂向我们桂圩镇社工站求助。
在了解其基本情况信息后,社工开始个案跟进。
二、问题分析青少年自残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触及学生的基本生命安全,容易触动大家神经底线,由此需要社工紧急介入。
在危机介入的情况下,社工发现案主自残的表象之下,有以下三个深层次的原因:1.个人层面生理:案主晚上沉迷手机,凌晨后入睡,睡眠质量较差,情绪受到影响,同时不利于身体健康;心理:案主在遭受人际关系压力和家庭期望压力后未能外化宣泄,其选择自我攻击(割手自残)的行为;又由于其父母外出打工,家庭教育尤其是青春期教育相对缺失,无法关注到内心的成长变化,缺乏正向的引导和关心关怀,案主较为自卑,内心相对敏感。
2.家庭层面案主有多个兄弟姐妹,其家长承担着较大的生存压力,其家庭的教育功能缺席,家长对待案主青春期出现的问题简单粗暴;家长对案主的自残行为关注度较低,对案主缺乏足够的关心关怀,缺乏正向引导的方式方法。
3.学校层面在学校层面,案主受到部分拉帮结派同学的孤立,案主受到此方面的困扰;学校教学任务重,学生多,老师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去关怀每一个学生,学生没有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案主不懂如何正确宣泄压力。
三、介入计划1.运用危机介入模式,全面评估案主自残程度和心理伤害程度,及时制止自残行为,输入希望,限定目标;2.与家长和校领导沟通,引导他们给予案主足够的理解支持和鼓励,引导其多关心、尊重和同理,教导家长改变亲子沟通的方法;3.共同制定自律计划,学习轻松入睡技巧,改变沉迷手机和睡眠不佳的现状;4.运用理性情绪理论,引导她们正向处理情绪问题,认识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缓解人际关系的压力和面对家庭期望的压力。
危机介入模式的案例老张在一家工厂干了十几年,一直勤勤恳恳。
他以为自己能在这个厂子里干到退休,可谁能想到,经济不景气,工厂订单锐减,开始大规模裁员,老张就这么毫无防备地被裁掉了。
这对老张来说,简直就是个超级大危机。
一、危机发生。
老张刚接到被裁通知的时候,整个人都懵了。
他就像个突然没了方向的陀螺,在工厂门口呆呆地站了半天。
回家的路上,他脑袋里乱糟糟的,满是对未来的担忧。
“我这一把年纪了,除了在厂里干活,啥也不会啊。
家里还指望着我挣钱呢,这可咋整?”老张一边走,一边嘟囔着。
二、危机应对。
1. 情绪舒缓。
老张到家后,就把自己关进了房间,饭也不吃,话也不说。
他老婆可着急了,就给他在外地工作的儿子打电话。
儿子一听这情况,赶紧请了假回家。
儿子知道老爸现在最需要的是把心里的苦水倒出来,于是就陪着老张,让他把心里的委屈、愤怒、担忧一股脑儿地全说出来。
老张一边说一边叹气,说着说着还忍不住掉了几滴眼泪。
儿子就在旁边耐心地听着,时不时拍拍老张的肩膀,表示理解。
这一通倾诉下来,老张感觉心里的大石头好像轻了一点。
2. 评估资源。
儿子开始和老张一起梳理家里的情况,看看有什么资源可以利用。
儿子说:“爸,您虽然没了工作,但是咱们家还有些积蓄呢,能撑一段时间。
而且您在厂里干了这么多年,肯定有不少人脉关系吧。
”老张听了儿子的话,眼睛亮了一下。
他想起来自己以前在厂里和一个老客户关系还不错,那个老客户自己开了个小厂,说不定能给他个机会呢。
还有,老张的老婆在社区里人缘很好,社区经常会组织一些技能培训或者就业推荐活动。
3. 制定计划。
有了思路之后,他们就开始制定计划。
老张决定给那个老客户打个电话,探探有没有工作机会。
然后,老张让老婆去社区打听一下近期的就业活动。
儿子呢,在网上帮老张搜索一些适合他这个年龄段的工作招聘信息,还帮老张修改简历。
老张自己也没闲着,他把自己以前在厂里学到的技术知识重新整理了一下,准备在找工作的时候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能力。
危机介入模式
1、祁某,女,未婚,羌族,四川理县薛城镇蒲溪人,大地震前迁往薛城镇沙金村居住,家里有父母及两个哥哥,她曾是四川九寨沟某艺术团演员( 祁某因余震致使脊椎受伤,受伤后到平武县医院做治疗,后转到绵阳市骨科医院做第一次手术,手术费共花了两万多元,除此之外,加上各种复查费和医药费花了一万元左右,家里的积蓄全部用完并负债,第二次手术的时间是手术关键时期,此次手术需要花费约七千元,目前还差五千元的缺口,才能够完成第二次手术自受伤后,祁某一直无法接受这一事实,原先活泼爱笑乐观开朗的她像变了个人似的,整日将自己锁在家里,沉默寡言,无精打采,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有时甚至无缘无故向父母大发脾气,这让她的家人束手无策,父母亲看到孩子这样,心痛不已,但不知道如何去劝慰,其父亲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他来到社工站求助社工希望得到帮助,问题的诊断根据从案主本人及其家人了解。
2、基本情况,社工对案主的问题主
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心理问题,案主因地震受到重伤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容易暴怒;感觉无法应付外界事物,很无助;情绪不稳定等#案主的情绪变化阴晴不定,难以像正常人那样控制自己的情绪。
经济问题案主经常感到生活无法继续不知如何去改变经济问题案主家庭经济收入偏低,高昂的治疗费用带给这个家庭巨大的压力,目前,家里很难凑够第二次的手术费用,导致案主难以及时进行康复和治疗身体康复问题。
身体康复问题第一次手术后,祁某背部脊椎受损处被植入钢板,走动出行面临着很大的困难,经常卧躺在床上或封闭在家,由于缺乏专业的康复指导,自己和家人也都不懂如何进行手术后的康复训练,祁某手术后的康复进展缓慢。
就业问题,案主由于地震致残,正处于治疗康复期,无法工作,先已被九寨沟艺术团辞退,祁某能歌善舞,之前是艺术团的文艺骨干,在舞台上为观众献上精彩表演后常常获得阵阵掌声,失去了心爱的工作,没有了自己的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无法实现自我价值,无法获得成就感
介入目标与个案工作理论模式
(一)工作者确定的工作目标经常与案主聊天,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逐步深入开展心理疏导,帮助案主减轻心理压力,稳定情绪;让案主尽快认识到自己的身体状况,逐渐开始每天进行康复训练;进行资源连接,协助案主顺利完成第二次术;整合社会资源,帮助案主重新树立自信心,实现就业。
(二)个案工作理论模式
危机介入模式
对于案主而言,她的心理和社会功能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治疗康复状况,但是由于家庭经济原因不能顺利完成第二次手术,并且案主及其家人都缺乏康复知识和技巧,导致案主难以及时得到康复治疗,而产生失落、沮丧的情绪。
这种情况就需要社工整合案主周围社会支持
网络,帮助她尽快完成手术,正确进行康复训练,协助案主尽快在短时间内处理当前的危
机,恢复社会生活功能
个案工作介入
(一)工作前期(一个月左右)
工作者陪案主聊天和散步,为案主提供一个轻松的交流环境,找一些轻松的话题介入,鼓励案主多交流,积极倾听案主的诉说,降低案主接触工作者所带来的焦虑和不安,与案主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逐渐增加交谈时间,趁机与案主多交流工作者在交流过程中收集有用的资料,了解案主内心的真实想法,给与案主支持和信心。
联系湖南援川医疗队骨科医生(驻理县人民医院),由案主的父母陪同,到理县人民医院检查,并接受康复知识和技巧的培训工作者了解到香港复康在汶川开展康复医疗服务,该机构是来自香港的.组织,大地震之后来到灾区为在地震中致残或受伤的人员开展医疗康复服务,服务项目全部免费,驻点设在汶川,工作者联系到该机构,并就祁某的情况与该机负责人进行了充分沟通交流,最后该机构决定为祁某提供全免的康复治疗服务。
(二)工作开展阶段(一个月左右)
工作者陪案主每天坚持康复锻炼,案主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比刚见到时好了许多,案主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了更清楚的认识,相信只要坚持康复锻炼,身体会慢慢好起来的。
在康复锻炼时间陪案主聊天,与案主一起探讨如何保养身体,如何与家人相处等,鼓励案主与父母多交流,协助案主学习表达感情,与家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并鼓励案主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适当活动身体。
同时,与案主父母进行交流,让他们尽量多抽时间陪伴案主,多与案主交流谈心。
工作者与案主同村的几位好友交流,这些积极乐观的女孩子也很愿意帮助案主改善目前的精神状态,在工作者和案主好友的鼓励和陪伴下参与驻村社工组织举办的各种康乐活动,通过参加此类活动,案主认识了更多的朋友,逐步扩大交际圈,也逐渐找回了自信。
做好资源连接,与香港复康会保持联系和合作,由复康会的香港康复专家来案主家进行康复训练,并商定月初安排案主前往成都接受第二次手术
(三)巩固发展阶段(两个月左右)
案主在其母亲及工作者陪同下来到成都第二人民医院,五天后成功进行了第二次手在手术后住院的7 天中,案主受到母亲的悉心照料,工作者也陪伴了案主三天工作者每天都与案主交流聊天,一起探讨手术后的康复,以及康复后的打算,在未能陪伴案主的时间内,工作者也定期通过电话与案主进行沟通,协助案主稳定情绪,以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来面对 ( 在案主和母亲从成都回到了家中,工作者与案主的家人和亲友举办了一个小型的欢迎#每个人都表达了对案主的衷心祝福。
在欢迎会上,案主还演唱了独具特色的羌族歌曲,获得了亲友们的热烈掌声,案主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工作者坚持陪案主进行手术后的康复训练,并引导案主对未来生活的进行积极的思考与探索案主初中毕业后未继续读书,一直在艺术团从事演出工作,工作者考虑到案主以后的发展,曾联系到长沙民政学院,建议案主继续深造,但被案主回绝了,她认为自身学历低,难以跟上学习进度,并且多年的工作经历已让她对校园生
活失去兴趣; 工作者从薛城镇政府了解到,灾后重建的规划中,薛城将被打造成阿坝州乡村旅游古镇,目前正处于古镇修复与开发阶段,后期将需要一批当地导游和文艺工作者#工作者将这一消息告知案主,案主
表示出大的兴趣,在工作者的协调和帮助下,案主已在旅游管理部门报名
(四)结案阶段(一个月左右)
工作者告诉案主,由于还有其他工作,一个月后就不能每天陪案主进行康复锻炼了工作者帮助案主回顾整个个案过程,巩固案主已经取得的成果,增强结案后案主面对自己问题的信心;案主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状况好了很多,与家人能够很好的交流沟通现在他们一家人生活其乐融融空闲时间也时常与同村的朋友们一起聊天玩耍#在社工的鼓励下也还成为了一名青年志愿者,经常参与组织驻村社工举办的各种活动#评估工作者通过每次的观察以及多次的访谈归纳总结出案主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与工作者的关系,从最开始的排斥和不信任到可以敞开心扉交谈。
情绪方面,由刚介入时悲观失落情绪不稳定,时而脾气暴躁,稳定,脸上露出笑容#与父母关系方面,由刚开始时的封闭沉默,乱发脾气,到相互理解,能有效沟通交流#康复效果方面,介入前,案主不能主动自觉地坚持康复锻炼,康复速度缓慢;介入后,能每天坚持康复锻炼,康复速度加快#治疗方面,介入前,案主及家人为第二次手术费用问题发愁;介入后,工作者通过资源连接,帮助案主免费完成了手术工作方面,由刚开始时对未来感到渺茫,不知所措,到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反思
(一)工作者主要采用了危机介入模式
在危机介入时,工作者的角色是提供信息和建议,需要时可以积极主动和直接并系统化地介入#要鼓励案主面对未来,而且社会工作者在特定阶段还要做案主的榜样,让案主知道怎么样做才是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医生及专家为案主提供诊疗和康复建议,特别是工作者为案主联系到香港复康会为其提供免费康复治疗服务,极大地增进了案主对自己身体康复的自信心,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案主的悲观情绪和疑虑#这一方面说明身体康复对地震受伤人员来说非常重要。
(二)个别化原则强调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的独特性,社工应根据案主自身的特点和需求,灵活的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有针对性的开展个案工作#本案中案主积极配合,第三方也积极主动配合工作者的工作是本案成功的关键#
(三)汶川大地震导致了大量地震受伤或致残人员,这一人群的治疗康复与发展成为灾后重建工作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社会工作服务中,为需求人群提供帮助与服务。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