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法
- 格式:doc
- 大小:97.00 KB
- 文档页数:5
混凝法原理
混凝法是一种使水合物和污染物聚结在一起,方便收集和清除的治理技术。
它是以几个功能性组分组成的合成wood,砜,重金属,有机物等化工合成添加剂或混凝剂。
能把悬浮物颗粒混凝物收集在一起。
这种技术可以滤出悬浮物、沉淀物、微粒物等污染物,以减少废水中的颗粒污染物含量。
混凝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向污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有机和无机分散剂或混凝剂,使悬浮颗粒以合理的速度缓慢凝聚成大容量聚结;然后快速沉淀凝结形成的团块,使团块不能悬浮于水面上,最后通过定期启动污泥取污泵抽取混凝出物,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混凝剂有来源丰富,如纤维素、桐油酰胺、聚合氯化铝、聚氨脂钠、翻转剂、聚甲基硅氧烷等,这里的关键是混凝剂的类型和添加量,不同的混凝剂在应用时有各自的优势,要看情况选择合适的混凝剂去添加的量,以实现最佳净化效果。
纤维素混凝剂的功能主要是形成大量的纤维素聚结,增加凝聚力,分散于水中形成结构稳定的胶体聚结,从而使悬浮颗粒附着在聚结表面,有效地减少悬浮物的溶解度;
桐油酰胺混凝剂通过在水中侧链氢键结合作用形成聚合物,对痕量重金属及有机颗粒物质有良好的颗粒凝聚作用,能有效处理低浓度悬浮物;
聚合氯化铝混凝剂通过构建应力缔合-离解构建的结构,完成pH及电荷的控制,有效地吸附悬浮物;
聚氨脂钠混凝剂体系基于中和-离解反应,当电极离子逐渐平衡时,悬浮物被有效禁锢而不能溶解,从而大大提高了凝聚效率。
混凝法原理是污水处理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主要原理是向污水中注入混凝剂,这种混凝剂吸收污染物,促使污染物形成一个附着物,这样污染物就不会溶解,形成的附着物容 1易进行沉淀,最终把污染物沉淀,从而实现污水的净化。
混凝法原理
混凝法是一种用于处理水体或废水的方法,通过添加混凝剂来去除悬浮物和溶解物。
混凝剂一般是一种带有正电荷的化学物质,如聚合铝盐或聚合铁盐。
混凝法的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解释。
首先,混凝剂与水中的悬浮物和溶解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较大的凝聚体或絮凝物。
这些凝聚体比原来的悬浮物更大、更重,从而更容易沉降或被过滤。
其次,混凝剂的正电荷与水中的负电荷颗粒相互吸引,形成絮凝物。
这种吸引力是静电吸引力,有助于使悬浮物聚集在一起。
当形成的絮凝物足够大时,它们被引力牵引到液体中心或底部,并与其他絮凝物结合形成较大的沉降物。
最后,凝聚物沉降到底部形成混凝沉淀池,或通过过滤等分离方法进行分离。
沉淀物的处理方式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可以是通过机械操作将其从底部移除,或者使用离心机等设备进行离心分离。
综上所述,混凝法的原理是通过混凝剂与水中的悬浮物和溶解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较大的凝聚物或絮凝物,然后通过静电吸引力和引力使它们聚集在一起,最终通过沉降或分离处理方法进行去除。
混凝法名词解释【混凝法名词解释】混凝法是利用水泥净浆或砂浆与一些混合材料拌合后形成具有粘结力的浆体(也称水泥砂浆)和砂浆而进行的一种密实性、防渗性及抗裂性处理的方法。
在进行操作时,需要做好浆液配制工作和配制过程中各环节的控制工作,同时要注意各部位之间的搭接。
由于浆液凝固过程中会收缩,所以一定要特别注意养护。
本法适用于工程质量缺陷的堵漏修补及防渗工程,特别是迎水面防水层的施工,以及顶板下浇筑混凝土的防水层。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和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剂等。
该类防水材料主要是水泥和各种无机物组成的多组分复合材料,一般以预聚物形式出现。
这种复合材料,在水中凝胶后,能将混凝土、砖石、钢筋混凝土的毛细孔封闭,达到对其内部起到长久性的防水、防渗、防潮和加固等效果。
本法属于渗透结晶型防水堵漏方法,适用于工程质量缺陷的堵漏修补及防渗工程,特别是迎水面防水层的施工。
电热化学加固法电热化学加固法的原理是通过将电极埋入待修补部位,使电极与混凝土构件表面的水分发生电化学反应,从而在水泥表面进行“加热”处理,当“热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在被修补的部位便产生了高温。
在“加热”的过程中,其本身便在不断的失水,而外界的水分也在不断的向电极迁移。
但两者迁移的速度存在差异,当其距离达到某一值时,电极与被修补部位之间的介面阻抗达到平衡状态。
这时,只要撤除外加电源,便可使介面阻抗重新变大,使“加热”又开始继续进行。
高温热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固体的加热体;另一种是液体的加热体。
高温热源对混凝土内部进行加热时,需要考虑水的蒸发、混凝土结构对电流的阻碍和混凝土自身的散热,以及混凝土导电体的热膨胀等问题。
为保证施工质量,电热化学加固法通常采用两种方法: 1)把电极直接埋入待修补部位; 2)在混凝土内部预留若干个电极槽,用来接纳电流。
由于其作业环境特殊,且修补部位多为在潮湿环境下,因此,电热化学加固法多用于建筑物的屋面防水、地下室堵漏等方面。
化学混凝法的原理是:
(1)压缩双电层作用:投加电解质消除或胶粒的电位,使微粒碰撞聚结,失去稳定性;
(2)吸附架桥作用:三价铝盐、铁盐以及其它高分子絮凝剂溶于水后,经水解和缩聚反应形成高分子聚合物,具有线性结构。
因线性长度较大,当它的一端吸附某一胶粒后,另一端又吸附另一胶粒,在相距较远的两胶粒间进行吸附架桥,使颗粒逐渐结大,形成肉眼可见的粗大絮凝体。
(3)网捕作用:三价铝盐或铁盐等水解而生成沉淀物,这些沉淀物在自身的沉降过程中,能集卷、网捕水中的胶体等颗粒,使胶体粘结。
城市污水的处理不宜用化学混凝法,因为城市污水成分复杂,废水量大,需投加大量的混凝剂,处理费用昂贵。
简述混凝法在水处理中的适用范围混凝法是一种常见的水处理技术,通过添加混凝剂使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凝聚成较大的团块,从而使其易于沉降或过滤。
混凝法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工业用水、污水处理等领域,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混凝法的适用范围。
一、适用于不同水质混凝法适用于不同水质的处理,包括地表水、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等。
不同水质中悬浮物和胶体物质的种类和浓度不同,需要选用不同的混凝剂和工艺条件。
例如,对于含有较高浊度的水,应选用高效的混凝剂和加药方式,以提高混凝效果。
二、适用于不同污染物混凝法可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重金属离子、微生物等污染物,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其中,有机物和微生物的去除需要与其他处理工艺配合使用,如生物处理或消毒。
三、适用于预处理和后处理混凝法可作为水处理工艺的预处理和后处理环节。
在预处理环节,混凝法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减少后续处理工艺的负荷,提高处理效果。
在后处理环节,混凝法可用于去除后处理工艺中产生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以达到更高的出水质量要求。
四、适用于不同处理规模混凝法适用于不同规模的水处理厂,包括小型自来水厂、中型城市供水厂和大型工业水处理厂等。
不同规模的处理厂需要选用不同的混凝剂和工艺参数,以满足不同的处理要求和经济效益。
五、适用于不同的处理目标混凝法可用于不同的处理目标,包括去除浊度、COD、BOD、色度、异味、微生物等。
不同的处理目标需要选用不同的混凝剂和工艺条件,以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
混凝法在水处理中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包括不同的水质、污染物、处理规模、处理目标等方面。
然而,混凝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对于某些难处理的污染物效果不佳,且混凝剂的投加量和副产物的处理也需要考虑。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选用合适的工艺组合,以达到最佳的水处理效果。
混凝法名词解释
混凝法是指将粗细骨料同水泥、石灰等材料分别制成混凝土和砂浆,再经搅拌而成的混凝土或砂浆。
混凝土按其性质可分为:素混凝土(不加外加剂和掺合料)和钢筋混凝土;按照使用功能要求又可分为:普通混凝土(只含水泥和石子的混凝土);特种混凝土(含有某些特殊
材料,如气硬性胶凝材料、活性骨料等);按照组成材料划分: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
根据现场条件可以掺入外加剂和掺合料,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强度,降低水化热,减少收缩,防止温度裂缝。
混凝土的技术要求应满足强度、耐久性、变形、抗渗、抗冻、抗碳化、抗腐蚀和耐火等性能的要求。
2.适用范围(1)水工混凝土(2)水利工程(3)铁路桥涵和高速公路的涵洞。
3.一般规定(1)粗骨料最大粒径一般不大于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当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3;(2)细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3)粗骨料应具有足够的坚固性,但在受力条件下不应成为结构的承重部位;(4)细骨料的颗粒形状、大小对混凝土强度无不利影响;(5)用作粗骨料的卵石不应受到机械损伤;在用作细骨料时,其粒径应小于2.5 mm,且至少应有50%的粒径小于2.5 mm;(6)中间粒径不应大于结构截面尺寸的0.25倍; (7)卵石应采用胶结料胶结;(8)胶结料应与粗骨料有良好的粘结;必须严格控制用水量; (9)粗骨料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10)细骨料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应符合表2的规定。
(注:“表1”与“表
2”可合并,含泥量与泥块含量不包括在“表1”内。
化学混凝法化学混凝法,是指在溶液中,经过一定条件,将有机物、无机物或其它物质,经过沉淀,离子、分子或原子捕获形成混合物,使其凝结成固体的技术程序。
这一技术的发展始于16 世纪,近年来,它已经广泛应用于化学、物理、医学、环境保护及生物学等多个领域,是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
一、化学混凝法的历史早在16世纪,意大利的化学家莱斯利斯(Lazzaro Spallanzani)就首先采用化学混凝法进行实验,实验中,他用硫酸钠溶液把水里的悬浮物沉淀出来,然后进行分离和测定,从而完成了一次混凝实验。
1802年,英国化学家利奥贝尔(J. Louis C. Berzelius)发现,将溶液加入足够量的沉淀剂,可使离子沉淀出来,他用这一技术来研究和分析酸溶液中的活性部分,并发现了氧酸钠及盐酸的沉淀性,从而奠定了混凝法的基础。
二、化学混凝法的原理一般而言,使用混凝法对溶液进行分离和测定,需要将溶液加入沉淀剂(混凝剂),混凝剂的选择取决于溶液中的活性离子,每种活性离子都有其特定的混凝剂,如氯离子主要是硫酸钠,硝酸根离子是碳酸钠,而磷酸根离子则是氢氧化钠。
混凝剂作用后,离子、分子及原子形成混合物,因混合物沉积,故溶液中便可分离出多种物质。
三、化学混凝法的应用1、化学混凝法在化学领域的应用。
化学混凝法在化学实验室中广泛应用,酸碱测定、金属元素及有机物分离等实验都常使用此法,如:溶液中的某些有机物、无机物或其它物质,以及金属元素、离子或原子,可以经过混凝结晶后分离出来。
2、化学混凝法在物理领域的应用化学混凝法还可应用于物理实验,如:探测元素或化合物的原子数、质量、极性等,以及滤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微生物的活性污染物等,都可以采用混凝法。
3、化学混凝法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化学混凝,可用于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如,用来处理垃圾污水,有机物和无机物都可以利用混凝技术进行处理,以除去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同时,也可用于处理一些化学污染物,如石油、金属、核电站废液等的固体污染物。
混凝法名词解释混凝法是指在化工生产中用于使水泥净浆增强结构的紧密性和稳定性、并且达到强度要求的一种方法。
这是为改善水泥的力学性质,防止灰浆体系开裂而设置的措施。
混凝法的适用范围: 1、对水泥净浆具有良好的可塑性、流动性和保水性; 2、有足够的细度(每立方米不得少于325孔); 3、能够在空气或其它介质中硬化并应达到规定的抗压强度。
混凝法根据水泥与水混合形成的固体物质,在水泥颗粒之间以及与水泥净浆或水泥砂浆之间的连续网状结构所需的时间不同,分为快速混凝法(湿法)和慢速混凝法(干法)。
按照混凝法生产的水泥净浆或水泥砂浆的强度等级可以分为强度等级高的水泥混凝土,以及强度等级低的水泥混凝土和水泥砂浆。
湿法工艺是最古老的生产方法,但也是成本最高的方法。
干法是采用干燥机将各种原材料干燥,然后进行搅拌、浇筑成型的工艺过程。
其优点是能源消耗低、减少了环境污染;设备简单、投资小;劳动条件好;产品质量稳定。
其他参数主要包括用水量、骨料粒径、加热温度及加热时间、拌和次数、运转时间等。
1、用水量的确定用水量包括新拌混凝土的总用水量和旧混凝土的回用水量。
用水量大时影响混凝土质量,因此在满足混凝土配合比技术要求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地降低用水量。
如采用级配较好的石子代替碎石时,水灰比可以大些。
例如采用325孔以上的筛分试验筛时,用水量可降低30%。
混凝法的适用范围: 1、对水泥净浆具有良好的可塑性、流动性和保水性; 2、有足够的细度(每立方米不得少于325孔);3、能够在空气或其它介质中硬化并应达到规定的抗压强度。
混凝法根据水泥与水混合形成的固体物质,在水泥颗粒之间以及与水泥净浆或水泥砂浆之间的连续网状结构所需的时间不同,分为快速混凝法(湿法)和慢速混凝法(干法)。
按照混凝法生产的水泥净浆或水泥砂浆的强度等级可以分为强度等级高的水泥混凝土,以及强度等级低的水泥混凝土和水泥砂浆。
湿法工艺是最古老的生产方法,但也是成本最高的方法。
化学混凝法
化学混凝法是一种典型的应用到工业中的有机化学与非有机化
学结合的技术。
它可以有效地将溶液中的水不可溶物沉淀下来,应用到水处理过程中,可以使水质达到更好的指标。
化学混凝法在空气湿度和蒸发量变化时,可以把空气中的盐份和悬浮物沉淀到溶液中,减少空气中悬浮物及其他污染物的影响,从而改善空气质量。
其原理是将溶解物与一定的化学聚合物结合在一起,形成大分子团聚物,使不溶物落到溶液中,从而使溶液清澈。
另外,混凝法也可以在水处理过程中使物质聚集在一起,形成较大的颗粒,从而使这些物质容易沉淀,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混凝法是一种技术,可以有效地消除污染物,使清澈度升高,从而提高水处理效率。
它不仅可以通过有机混凝剂,如聚合物,把悬浮物沉淀下来,还可以通过预处理技术,如除絮、过滤、活性炭吸附等,去除污染物,从而进一步提高水质。
化学混凝法在工业领域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许多不同的工艺,如钢铁、冶金、建筑等,可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从而改善环境质量。
比如,在冶金工艺中,化学混凝法可以将溶液中的痕量元素沉淀出来,从而使熔炼过程更加稳定;在建筑材料制造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消除水中的痕量元素,使材料能更好地抵抗腐蚀和老化。
综上所述,化学混凝法是一种有效的应用于工业中的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改善环境质量,同时提高工业领域的生产效
率。
此外,它的有效性也能得到在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的佐证,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使水质更加清澈。
化学混凝法
化学混凝法是一项常见的净化和分离技术,也被称为化学凝胶净化。
它可以用来净化液体中的悬浮物和粒子,以及可溶性的离子,比如阴离子和阳离子,化合物等。
化学混凝法在液体净化中起着重要作用,通常用于去除水中有毒或有害的有机物。
比如化学混凝剂可以将污染物精确地凝结在细致的凝胶中,从而将污染物有效地分离出来。
常用的化学混凝剂包括:锰酸、铵酸、聚乙烯醇、聚氯乙烯、磷酸盐等。
除了用于净化水外,化学混凝法还常被用于工业废气净化、噪声控制等领域。
有些工业废气中含有有毒和有害的气体,比如硫氧化物、氨气等,这些物质不仅污染空气,还有可能影响到人们的健康,使用化学混凝剂可以将这些有毒物质净化,使排放出来的废气满足环保要求。
另外,化学混凝法还可以用于控制噪音,比如有些机器和设备操作会产生非常嘈杂的噪声,通过使用化学混凝剂可以有效地吸收或减弱这些噪声。
将化学混凝剂放置在空气中也是一种有效的控制噪音的方法,这叫做“湿法”噪声控制。
湿法噪声控制一般分为两个步骤:先将原始的粗声音消散,然后将消散后的声音吸附在化学混凝剂上,从而达到消除噪声的效果。
此外,这种方法也有可能带来安静和安全的环境。
综上所述,化学混凝法是一项常见的处理技术,它在净化水和废气、以及控制噪声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有效地将有害的
物质和噪声精确地分离出来,从而达到防污净化的效果。
希望我们在未来能够更好地利用这种技术,从而营造出一个更美好的环境。
混凝法在造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研究发展
崔晓霞(四川理工学院材化系四川自贡643000)
摘要:随着现代化工业的高速发展,工业废水的综合利用处理显得日益重要,它严重的污染环境,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目前,在造纸废水处理技术中,清洁生产技术是造纸废水处理的根本,但由于目前缺少成熟且经济可行的清洁生产技术,短期内通过工艺设备改造来减少或者杜绝污染物排放量是不切实际的。
混凝法作为末端处理技术,在各中小型造纸厂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综述了混凝法在造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以及其发展。
关键词:混凝法造纸废水应用发展
0引言
随着造纸工业的迅速发展,造纸工业废水已经成为水环境的重要污染源之一。
在造纸过程中,除纤维素和部分半纤维素之外的大量有机物要进入废水中,并且即使经过充分的废液回收利用,也还是或多或少地会有一些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流失进入废水中。
含有大量有机物的造纸废水排入水体,对水体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同时造纸过程中通常还需要加入一些必要的化学药剂和化学助剂,这些物质流失进入水体中更是加重了水体污染。
1废水处理方法
目前用于废水处理方法很多 ,根据不同行业所排放的污水和其中所含的不同物质可选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主要有机械物理法,生物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化学法。
随着现代化工业的高速发展,工业废水的综合利用处理显得日益重要,它严重的污染环境,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在废水处理中,利用投资少,效果好的混凝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
2混凝法
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造纸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带负荷的木质素 ,细小纤维、填料等多种化学品。
使用混凝法处理造纸废水是最简便易行、高效、经济的方法。
混凝操作简便易行,效果好,设备费用低,可间歇或者连续运行。
混凝法处理是向废水中加入混凝剂,通过混合,反应凝聚,絮凝等几种综合作用,使废水中胶体或悬浮物沉淀下来,达到分离、净化的目的。
混凝法的关键是混凝剂和助凝剂种类。
混凝剂包括无机、有机和高分子三种 ,选择混凝剂和助凝剂原则是价格便宜、易得、用量少、效率高、沉淀密实、沉淀速度快、易与水分离等。
目前采用最多的是铝盐、铁盐、高分子 PAM、阳离子聚合物等。
助凝剂有酸、碱、活性硅酸、活性炭和各种粘土、氧化剂、液氯等。
3影响混凝的主要因素
3.1水温
当水温低于5摄氏度时,无机混凝剂的水解速度很慢,影响胶粒脱稳;水温低,水的黏度大,胶粒运动阻力大,颗粒不易下沉,形成的矾花细小,松散,混凝效果差。
3.2水的PH 和碱度
各种混凝剂的适用的PH值不同,比如硫酸铝的PH值为6.5~7.5,三价铁PH 值为6~8.4,硫酸亚铁PH值为8.5,常采用加氯使之变为三价铁。
PH值10~11可不加氯,高分子絮凝剂受PH值影响较小。
水中碱度应足以中和铁铝盐水解产生的酸,否则应加碱。
不同PH值时加药量不同,如PH值等于9时,铝盐明矾用量为100mg/L,PH值为8时用量为20mg/L,PH值为6时,用量仅为0.6mg/L.
3.3共存杂质
污水中所含的杂质,有的利于混凝,有的不利于混凝。
磷酸离子,亚硫酸离子,有机酸离子,氯,螯合物,水溶性高分子物质和表面活性物质均不利于混凝;各种无机金属盐(除磷,硫外)二价金属离子(如Ca2+,Mg2+)可促进混凝,提高混凝效果。
3.4水利条件
水中加入混凝剂后,应先充分混合,要快速和剧烈搅拌约20s,使药剂孙素扩散到全部水中,创造良好的水解和聚合条件,使胶体脱稳并靠搅拌形成紊动水流进行凝聚。
混凝阶段搅拌速度以40~80r/min为宜,不宜超过100r/min,时间不宜超过5min。
3.5高分子絮凝剂的性质和结构
线性结构的有机高分子絮凝效果好,环状结构或者支链结构的效果较差。
官能团的含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不同:官能团含量过高时,电荷密度过高,效果反而差且成本高;含量低时,絮凝效果好,成本也低;但含量过低效果也不好。
3.6混凝剂的用量
混凝剂有一个最佳剂量值(峰值),再增加用量反而效果差。
4应用发展
4.1无机絮凝剂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复合使用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一般絮凝效果比较好,但是由于其价格较昂贵(对无机絮凝剂而言),所以一般与无机絮凝剂复配使用。
聚合氯化铝(PAC),价格较便宜,效果尚可,为了提高混凝、沉淀的效果还常添加助凝剂。
较常用的助凝剂为聚丙烯酰胺(PAM)。
有机絮凝剂和无机混凝剂的配合应用,其最大的特点是可以获得最大颗粒的絮凝体,并把油滴凝集或者吸附除去。
这类方法一般都是在一定的PH值下加入无机混凝剂,然后加入一定的有机絮凝剂而取得良好效果的。
有时也可以先加入有机絮凝剂,再加入无机混凝剂。
但将这两种药剂事先混合,以一种药剂的形式加入,其效果往往不及分开的好。
有时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也可以加入两种不
同分子量的聚合物,一种分子量较小,而另一种则较大,这样可以取得较大的絮体,相应的处理效果也更好。
阴离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特别是结合无机混凝剂使用后,其处理效果非常另人满意。
4.2用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处理造纸废水
在众多天然改性高分子絮凝剂中,淀粉改性絮凝剂的研究开发尤为引人注目。
淀粉来源广,价格低廉,产物可完全生物降解,在自然界中可形成良性循环。
淀粉分子带有很多羟基,通过这些羟基的酯化、醚化、氧化、交联等反应,可改变淀粉的性质,工业上便是利用这些化学反应生产改性淀粉改性淀粉絮凝剂具有天然改性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特点,其中包括选择性大、无毒、可以完全被生物分解、在自然界形成良性循环等显著特点。
5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以及造纸企业从其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角度来讲,都需要研究和开发能耗低、成本低、处理效果好的废水处理方法,才能实现造纸工业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造纸废水成分复杂,处理难度较大,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为造纸废水的处理开辟了新的途径,但是要使新技术用于工业化处理造纸废水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相信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和复合技术应用于造纸废水处理领域中,使造纸废水处理技术得至发展,最终实现减少或者消除造纸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参考文献
[1] 马荣俊.工业废水的治理.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1
[2] 冯敏.现代水处理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3
[3] 柏景方.污水处理技术.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6
[4] 佟玉衡.废水处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5] 钱易.米样友.现代废水处理新技术[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6] 冯敏主编.工业水处理技术.北京:海洋出版社,1992
[7] 唐受印等编.废水处理工程.北京:化作工业出版社,1998
[8] 张珂.陈仁锐.丁明秀等.造纸工业污染防治技术与环境管理[M].北京:轻工业出版
社,1988.
水污染控制工程综述论文
混凝法在造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研究发展
班级:环境工程08级2班
姓名:崔晓霞
学号:08031050224
老师:袁基刚
时间:2011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