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评价
- 格式:doc
- 大小:89.50 KB
- 文档页数:11
工程施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一、项目背景(一)项目基本概况本项目是位于XX市某地区的一座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工程,总建筑面积约为30万平方米,包括商业建筑、停车场、办公楼等多个功能区域。
该项目旨在提升当地商业环境,满足市民对于购物娱乐的需求,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二)施工范围本项目的施工范围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基础设施建设、建筑物结构施工、室内装修等工程。
(三)施工规模本项目为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工程,总投资约为5亿人民币。
二、环境影响评价(一)环境影响评价目的通过对项目施工过程中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障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本次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噪音影响:施工期间可能产生的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2. 空气质量影响:施工期间可能产生的粉尘、废气对空气质量的影响;3. 土地利用影响:施工期间对周边土地利用情况的影响;4. 水体污染影响:施工期间对周边水体的污染风险。
(三)环境影响评价方法通过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和专家评估等方法,对项目施工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提出相应的环境管理措施。
三、环境影响评价结果(一)噪音影响在项目施工期间,各种机械设备的作业声音可能对周边居民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减少噪音对居民的干扰,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 对施工现场进行封闭处理,减少噪音扩散;2. 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减少噪音产生;3. 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避免在夜间或居民休息时间进行施工。
(二)空气质量影响在项目施工期间,施工过程产生的粉尘和废气可能对空气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保障周边空气质量,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 在施工现场设置喷水装置,减少粉尘产生;2. 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进行有效处理,减少排放;3. 定期开展空气质量监测,及时调整施工作业方式。
(三)土地利用影响在项目施工期间,可能对周边土地利用情况产生一定影响。
环境工程行业环境影响评价规范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有效解决环境问题,环境影响评价成为环境工程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就环境工程行业环境影响评价规范展开论述,从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和评价程序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评价内容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包括环境基础调查、环境影响预测、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环境保护措施等。
其中,环境基础调查是评价的基础,要求对项目的地理环境、生态环境、资源情况等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
环境影响预测是对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合理预测和评估。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则是根据不同项目和不同环境要素,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进行分析和考量。
环境保护措施则是针对预测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确保项目在环境影响可控范围内进行。
二、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衡量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
在制定评价标准时,应充分考虑国家、地方以及相关行业的法律法规、环保标准等因素,并结合具体项目的特点进行制定。
评价标准应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并体现环境保护的整体要求。
同时,评价标准应与国际接轨,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的环境保护标准和经验,以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三、评价程序评价程序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操作过程,包括项目申报、评价编制、评价审批和实施监督等环节。
项目申报是评价的前期准备工作,项目申报者应提供详尽的项目资料,包括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和保护方案。
评价编制是根据申报资料进行评价文件的编制和撰写,其中包括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登记表等。
评价审批是评价结果的审核和批复过程,由环保主管部门对评价文件进行审查,并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作出批复。
实施监督是对评价结果的跟踪和监测,确保项目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处理。
总之,环境工程行业环境影响评价规范在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未来,我们还需不断完善和提高环境影响评价规范,加强与国际接轨,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以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工程施工环境影响评价一、引言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各种工程施工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需求。
然而,工程施工所带来的环境影响也在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对施工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有利于科学合理地规划和管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环境问题,最大程度地减少其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福祉和健康。
二、工程施工环境影响的类型1. 噪音污染工程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运转、爆破、挖掘等作业都会产生大量噪音,对施工周边的居民、学校、医院等建筑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引发一些健康问题。
2. 空气污染工程施工产生大量的粉尘、废气等污染物,严重影响空气质量,使周边环境变得混浊不堪。
尤其是对于需要进行爆破的土石方工程,产生的颗粒物更会影响空气质量。
3. 建筑垃圾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不合理的处理办法会影响周边环境的美观和卫生。
4. 水质污染工程施工中可能引起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尤其是在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工程等施工中,化学物质和废水的排放对水质造成不良的影响。
5. 土壤污染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会破坏土壤的结构和质地,导致土壤污染和土地沙化。
6. 生态系统破坏工程施工往往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施工过程中可能会破坏周边的植被和生态环境,对生态系统造成永久性的破坏。
三、方法与指标1. 方法(1)数据收集:收集施工现场的环境数据,包括噪音、空气质量、水质数据等;(2)现场调查:调查施工现场周边的环境情况,包括居民、学校、医院等建筑的情况;(3)模拟预测:利用专业的模拟软件,对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进行模拟预测,包括噪音扩散、空气污染扩散等;(4)评价分析:利用评价模型和指标对施工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分析,包括综合评价、噪音评价、水质评价等。
2. 指标(1)综合评价指标:包括环境容量、环境适宜性、环境质量等;(2)噪音指标:包括噪声频率、噪声强度、噪声可接受水平等;(3)空气质量指标:包括PM10、SO2、NO2等大气污染物浓度;(4)水质指标:包括COD、BOD、PH值、重金属浓度等;(5)生态系统指标:包括生物多样性、植被覆盖率、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等。
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1. 评价背景及目的1.1 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增加,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1.2 目的该报告书的目的是对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制定相关环境保护措施,并促进项目可持续发展。
2. 项目概况2.1 项目名称在这里填入项目的名称。
2.2 项目背景在这里填入项目的背景介绍,包括项目的规模、地理位置、建设目的等。
2.3 建设内容在这里填入项目的具体建设内容,包括建设规模、施工工艺等。
3. 评价方法本次环境影响评价采用了方法:•实地调研:我们对项目所在地进行了实地勘察,了解了周边环境的特点和现状。
•文献资料搜集:我们收集了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相关法规、环境监测数据、项目预案等。
•专家论证:我们组织了专家对评价结果进行论证,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 环境评价结果根据我们的评价,建筑工程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方面:4.1 大气环境影响在建设过程中,项目将产生一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包括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
同时,施工期间的粉尘扬尘也会对周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4.2 水环境影响项目在施工期间会产生大量废水排放,经过处理后才能排入水体。
此外,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施工活动对水体质量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4.3 生物多样性影响建设项目可能破坏周边自然生态环境,导致物种的栖息地丧失、动植物的迁移和数量的减少等。
对于敏感物种和生态脆弱区域,这种影响可能更加显著。
5. 环境保护措施为减少建筑工程建设项目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我们提出了环境保护措施:•大气环境保护:采用先进的排放控制技术,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粉尘控制,减少扬尘污染。
•水环境保护:强化废水处理措施,保证废水排放达标;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水土流失。
•生物多样性保护:设立生态保护区,采取合理采矿、森林保护等措施,保护周边生物多样性。
环境工程中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环境工程是一门涉及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工程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利用科学技术手段解决环境问题,确保人类的生存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工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环境工程中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旨在评估特定项目或活动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的过程。
它通常在项目实施前进行,通过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评估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从而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环境影响评价通常包括项目的环境基准调查、环境影响评估、环境风险评估和环境管理计划等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自然环境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保护自然环境。
现代工业和城市化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大量的工业废水、废气和垃圾排放给水、土壤和空气造成了严重污染,严重影响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我们可以及时了解到项目对自然环境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调整和限制,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 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影响评价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项目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充分考虑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环境负面影响,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环境影响评价也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数据和信息,为项目的选择和实施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实现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的协调统一。
3. 保护人类健康环境影响评价还有助于保护人类健康。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健康是一个直接的威胁。
如果项目的实施会对周围的居民产生不良的健康影响,那么这个项目就是不可取的。
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我们可以及时了解到项目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的不良影响,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调整和限制,保护人类健康。
环境工程中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是指在进行项目开发前,对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进行科学、全面、系统的评估和预测的一项环境管理工具。
在环境工程中,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
通过在项目开发之前进行评价,能够对项目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进行预测和评估,从而在项目实施之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发生。
这不仅可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还可以减少环境修复和治理的成本,提高环境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性。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公众参与的机制。
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公众的利益和意见,开展公众参与,让公众了解项目的环境影响和风险,参与到决策过程中。
这样可以增加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
通过公众的参与和监督,可以减少或避免项目可能带来的社会矛盾和环境纠纷。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规范化的手段。
环境影响评价以其科学性、可操作性和规范性而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技术标准不仅规范了评价的程序和内容,还规定了评价的参与主体、时间节点、方法步骤等。
这使得环境影响评价具有一定的技术可比性、参考性和可追溯性,可以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环境影响评价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环境影响评价的核心思想是在项目开发中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追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通过对项目环境影响的评价和预测,可以找到更加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工艺、材料和管理方式,并为环境工程的绿色发展提供支持。
环境工程中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环境工程是对环境质量进行预测、评估、改善和控制的一门学科,其核心任务之一就是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规划、设计和实施项目过程中,对该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种种影响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和预测,旨在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环境工程中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1. 提供科学依据: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估,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确保项目的实施能够在环境保护的前提下进行。
2. 保护生态环境:环境影响评价能够全面、系统地评估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土壤、水体、大气等方面,有助于避免或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保护人类健康:环境工程项目可能会对周围居民和从业人员的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环境影响评价能够系统地评估项目对健康的潜在风险,制定出相应的防护措施,从而保护人类健康。
4. 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紧密关联的,环境影响评价能够评估项目在环保、资源利用等方面的表现,从而促进项目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进行。
6. 社会认可度:环境影响评价能够评估项目对环境和社会的潜在负面影响,及时纠正不合理之处,提出改进措施,树立项目的良好形象和社会认可度。
7. 法律依据: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要求环境影响评价作为项目实施的前置程序,环境影响评价是项目合法性的重要法律依据之一。
8. 指导工程设计:环境影响评价能够在项目早期发现可能的环境问题和风险,为工程设计和决策提供指导,促使工程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减少环境风险。
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工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促进可持续发展,提高决策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具有重要的科学、经济、法律和社会意义。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工程项目环评报告范本1. 概述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是对工程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其对环境的影响的一份重要文档。
该报告涉及到项目规划、建设、运营以及拆除等不同阶段,旨在确保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与环境之间达到可持续发展的平衡。
2. 报告结构为了使报告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在编写时需要遵循以下结构:2.1 引言在引言部分,需要明确说明编写此次环评报告的目的、背景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
此外,还应列出相关术语和缩略词,并提供定义,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阅读报告。
2.2 项目概况这一部分主要介绍工程项目的基本信息,包括项目名称、地理位置、规模、建设单位等。
同时还需要描述项目所属行业背景和发展趋势,以便对比分析其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
2.3 环境基线调查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前,必须对受影响区域的环境基线进行详细研究和调查。
该部分需要包括土壤、水体、空气质量、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相关数据和评估结果。
2.4 环境影响预测在这一部分,应根据项目类型和规模,对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
如噪音、污染物排放、生态破坏等,必须做出科学合理的量化评估,并提出相应控制措施和改善建议。
2.5 环境保护与管理计划为了减轻项目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需要在此部分提出可行的环境保护与管理计划。
该计划应包括监测方案、应急预案以及后期治理和修复工作等内容。
2.6 参与者意见征询与反馈为了确保报告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在报告编写过程中要广泛征求各参与者(包括居民、利益相关者等)的意见,并进行充分沟通与交流。
2.7 结论与建议最后一部分是对整个报告的总结和结论,包括针对可能的环境风险提出的建议和改进建议。
同时,还要明确强调项目对环境保护的责任,以及从合规性角度对该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估。
3. 结语在编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时,必须严谨、客观地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并提出合理有效的措施来减轻工程项目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此外,积极参与各相关方的意见征询和沟通是确保报告质量和公正性的关键步骤。
环境工程中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制定和实施某项活动(如工程、项目、政策等)前,针对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预测、评价、预警和管理的过程。
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
首先,环境影响评价对环境保护非常重要。
环境影响评价能够明确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并且指出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
在活动未开始前,就能够分析已知的环境风险及其潜在的后果,预测未知的环境风险趋向及其潜在的后果,并且提出环境保护措施和环境管理要求,从而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减轻环境污染及其对环境和人类带来的損害。
其次,环境影响评价有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不仅考虑了环境问题,而且也将社会、经济等方面纳入考虑范围,因此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对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评价结果能够在活动前说明其对环境、社会和经济造成的贡献或损失,能够促进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解决社会和经济问题,达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此外,环境影响评价在投资决策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经过环境影响评价后,可以全面评估投资活动的环境和社会效益、成本、风险和回报,有助于企业和投资者更全面地分析企业的各种成本,从而在投资决策中充分考虑环境和社会影响。
总之,环境影响评价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它能够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活动产生的影响,同时提出有效的环境保护方案和管理要求,保障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平衡和协调发展。
建筑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一、引言建筑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估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
本报告针对某建筑工程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旨在确保项目在建设过程和运营期间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背景本建筑工程项目位于某市中心区域,占地面积约XX平方米,计划新建一座高层办公楼。
项目的主要用途是提供办公和商业服务空间,预计投资金额约XXX万元。
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涉及噪音、空气质量、水环境和生态保护等方面。
三、环境评价方法和数据来源在本次环境影响评价中,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和数据来源:1. 采集现场数据:对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指标进行实地调查和采样,包括噪音、空气质量、水质等参数。
2. 参考文献研究: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等。
3. 专家咨询: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和预测。
四、环境影响评价结果与分析1. 噪音影响评价:根据现场采集的数据和相关标准,对项目周边的噪音影响进行评估。
预计项目施工期间会对周边居民的噪音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我们将提出相应的降噪措施和施工限制措施。
2. 空气质量影响评价:通过空气质量监测和模拟分析,预测项目建设和运营期间可能对空气质量产生的影响。
结果显示,项目可能会造成短期和局部的空气污染,我们将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和管理办法。
3. 水环境影响评价:对项目周边水体进行取样和测试,评估项目可能对水环境产生的影响。
结果显示,项目施工和运营期间可能对附近水源造成污染风险,我们将提出相关的排放标准和水环境保护方案。
4. 生态保护评价:通过调查和研究,评估项目可能对周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结果显示,项目可能会破坏一定的生态系统和栖息地,我们将提出适当的补偿措施和生态保护方案。
五、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基于对项目环境影响的评估和分析,我们提出以下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1. 噪音控制措施:在施工期间采取隔音设施和规范施工时间,减少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苏州港太仓港区三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评估会专家组评估意见2006年8月29-30日,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在江苏省太仓市主持召开了《苏州港太仓港区三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评估会。
参加会议的有江苏省环境工程咨询中心、太仓市环保局、苏州市港口管理局、江苏太仓港口管委会、建设单位太仓港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及评价单位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代表和特邀专家共22人。
会议特邀6名专家组成专家组(名单附后)。
与会代表和专家对拟建工程厂址周围环境状况进行了现场踏勘,听取了评价单位关于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汇报,经认真讨论和评审,形成专家组评估意见如下:一、工程概况拟建太仓港区三期工程位于江苏省太仓市太仓港区浪港口至杨林口段。
分为两港区,上游港区(9#、10#泊位)与已建的苏州港太仓港区二期工程上游端接,与11#、12#泊位的下游端接;下游港区(13#、14#泊位)与已建一期工程下游端相接。
货种全部为集装箱,无有毒有害物品及危险品。
苏州港太仓港区一期、二期、三期工程均为太仓港规划建设的公用码头。
一期工程码头长930m,有4个泊位,其中1#泊位为多用途码头,2#、3#、4#泊位为集装箱码头。
二期工程码头长1100m,为专业集装箱区。
目前一期工程现已经投产运行,二期工程现处于在建状态。
拟建三期工程建设规模:三期工程码头设计年吞吐量为集装箱180万TEU。
码头水工结构按5万吨级集装箱船舶靠泊设计(兼顾7万吨级集装箱船型),拟建4个万吨级集装箱深水泊位。
9#、10#泊位与13#、14#泊位均可同时停靠1个2万吨级集装箱船型和1个5万吨级集装箱船型。
码头岸线长度1107m,其中上游港区9#、10#泊位长度550m,码头宽度50m;下游港区13#、14#泊位长度557m,码头宽度50m。
上、下游码头与新建大堤之间分别布置3座引桥。
本工程港池疏浚量为28.5万m3,采用抓扬式挖泥船作业,疏浚泥沙抛放在本工程下游港区后方陆域,用于地基堆高。
陆域总面积为107.66万m2,上游港区陆域总面积570284m2,后方陆域纵深1052.1-1125.2m。
下游港区陆域港区总面积506290m2,后方陆域纵深770.46-957.44m。
本工程陆域属于苏州港太仓港区二期围滩吹填工程,吹填工程环评报告书由江苏省环境保护厅以“苏环管[2003]203号”文批复,并已吹填完毕,陆域范围内无征地、拆迁内容。
本工程结构采用高桩板梁式结构,基桩采用PHC管桩、预应力砼空心方桩及钻孔灌注桩三种桩型,PHC管桩和预应力砼空心方桩采用水上打桩。
工程绿化总面积为18.3万m2,绿化系数为17%。
工程施工期约24个月。
本工程总投资28.3773亿元(推荐方案),环保措施总投资为1023万元,约占工程总投资的0.36%。
项目主要组成见表1。
二、工程环境影响评估1、水环境⑴现状质量和保护目标本项目环评(2006年4月)和11#、12#泊位项目环评(2006年2月)对工程所在江段长江近岸带水质监测的结果均表明,pH、DO、COD、高锰酸盐指数、BOD5、氨氮、石油类、总磷全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本评价地表水环境保护的目标分别为港区10#泊位上游约1.1公里处的太仓市二水厂取水口和下游约10.5公里处的浏河口规划取水口。
太仓市第二取水厂为太仓市的主供水水源,规划取水总规模为30万m3/d,目前已建成10万m3/d的一期工程,在岸边建有蓄咸避淡水库,设计最大库容420万m3(有效库容300万m3),取水头部距避咸蓄淡水库堤岸约50m。
本工程9#、10#泊位位于二水厂水源二级保护区内。
⑵主要环境影响施工期施工船舶产生的生活污水和油污水,按照有关规定,将其收集起来,交由有资质单位接收处理,陆域施工污水收集后用槽车拉走,送太仓港港口开发区石化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对施工江段水环境不会造成污染影响。
码头桩基施工等会导致局部水域SS增加,由于工程量不大,施工时间较短,其产生的污染影响范围较小,污染程度较轻,施工结束后影响将很快消除。
报告书对疏浚产生的SS预测结果表明,SS浓度大于10mg/L的悬浮物最大影响距离约为800m,浓度大于100mg/L的悬浮物最大影响距离约为200m,浓度大于150mg/L的悬浮物最大影响距离约为120m,由于迳流影响,落潮期各级浓度影响距离略大一些,但涨落潮相差不明显。
在涨潮期施工时,尽管在9#、10#泊位前悬浮物扩散方向趋向于第二水厂取水口,但高浓度悬浮物不会对取水口产生直接影响;随着疏浚工程完成,疏浚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也将结束。
报告书对吹填区溢流口排放的SS预测分析表明,浓度大于10mg/L的悬浮物最大影响距离约为350m,并且影响区域仅限于14#泊位东侧岸线与原有江堤之间的掩护区域内,对水环境保护目标不会产生直接影响;随着工程完成,溢流悬浮物对水环境的影响也将消失。
●营运期工程营运期产生的机修等含油废水,经厂区生产废水处理站处理达到接管标准后,与生活污水一并送太仓市江城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排放,由于处理量较小,水质简单,不会影响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对长江水质影响很小。
船舶舱底油污水及生活污水交有资质单位处理。
⑶拟采取的环保措施●施工期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缩短工期,最大限度地控制水下施工作业对底泥的搅动范围和强度,减少悬浮物的发生量;严格管理施工船舶和施工机械,码头水域不得排放船舶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所签订的承包合同中应有环境保护方面的条款,并附有环保要求的具体内容。
●营运期本项目禁止船舶压仓含油污水在码头附近水域排放。
船舶废水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港区机修、设备冲洗等少量含油废水通过油水分离器处理后达到接管标准后与生活污水一并进入太仓江城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专家评估认为:报告书水环境评价结论基本可信,水环境保护措施总体可行。
但还应注意如下问题:1)9#、10#泊位及后方堆场的雨水排放口不得设置在第二水厂保护区范围内,同时要求对停车场、维修场、加油站等的初期雨污水进行收集,并进入港口污水处理站处理后输送至江城污水处理厂处理。
2)由于第二水厂取水口的位置实际离10#泊位约1100米,故施工期涨潮状态下的悬浮物将对取水口产生一定的影响,故要求在太仓市第二水厂取水口没搬迁的情况下,9#、10#泊位港池疏浚作业应尽量避开大潮涨潮期。
3)核实港池疏浚排泥场溢流口位置,为避免施工期疏浚物吹填溢流对第二水厂的影响,不得在9#、10#泊位后方的吹填区设溢流口。
4)同意报告书对港区集装箱清箱、洗箱业务统一集中交专业清洁厂承担的措施,但应提供有关证明。
2、生态环境⑴现状质量和保护目标①陆域生态环境现状本工程不涉及征地拆迁和农田占补问题。
本工程是在原太仓港二期、三期吹填工程形成的陆域的基础上建设的。
该吹填工程已经江苏省环保厅批复。
由陆域生态调查可知,因吹填工程作业完成至今已近三年,该区域经历了自然的植被演替过程,但现靠近长江沿岸仍有各约15hm2的裸沙地。
调查区植物种类有20科,41余种,均为常见种,无珍贵稀有物种及古树名木等保护对象。
②水生生态环境本工程所在区域浮游植物(藻类)群主要有鱼腥藻、硅藻、蓝藻、小环藻等。
底栖动物群落主要有河蚬、日本沙蚕、剑状予蚌、方格短沟蜷、背角无齿蚌和铜锈环棱螺等。
本区长江江段干流的经济鱼类和珍稀水生动物有26种,该江段的主要鱼类多样性组成明显,洄游性鱼类、定居性鱼类及河口性鱼类都占有一定比例,且鱼类组成比较稳定。
在本工程影响江段有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鲟、白鲟、白鳍豚,II级保护野生动物江豚、胭脂鱼、松江鲈、花鳗鲡等,但近年来很少发现。
⑵主要环境影响●施工期本工程是利用已吹填工程形成的陆域进行建设的。
工程实施后,本工程占地陆生植被将被清除,生物量将有一定损失。
水上施工可能造成近岸局部水域SS浓度增加,但本工程施工面较小,施工活动对长江浮游生物的影响总体较小。
本工程对底栖动物影响不大。
该江段珍稀水生动物中华鲟、白鲟在该江段近年基本未发现,拟建工程建设对白暨豚、中华鲟、江豚等珍稀水生动物的影响较小。
本工程施工期船舶均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接收处理,不会对本江段水生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营运期本工程营运期不直接向码头水域排放任何形式的废水。
穿越太仓港江段的鱼类洄游路线主要分布在崇明岛南北两支江段,来往船只的增多会致使鱼类偏离项目区向崇明岛南侧附近靠近,或选择北支回游、产卵,工程营运期对鱼类洄游影响较小。
船舶来往会对周围水体产生扰动,但不会根本改变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也不会使生物种类、数量明显减少。
⑶拟采取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加强珍稀水生生物的保护;优化施工管理和施工工艺;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不在码头水域排放船舶废水;避开洄游鱼类的洄游期。
●营运期到港船舶不得在本码头水域内排放污水;严格执行本报告提出的事故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制定应急预案等。
考虑到保持和恢复水生生态环境,本工程拟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增殖放流进行生态补偿。
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资质单位对项目影响范围水域主要鱼种进行跟踪监测,由当地环保部门和渔业部门负责监督。
专家评估认为:报告书水生生态现状描述清楚,评价结论基本可信,所提环保措施总体可行,但还应注意如下问题:1)本工程疏浚、打桩等施工可能对鱼类产卵和洄游性鱼类的洄游产生影响,因此,水上施工应尽量避开4月~7月鱼类等水生生物的产卵与洄游高峰期,以减小施工对鱼类产卵、洄游等活动的影响。
2)同意报告书提出的增殖放流生态补偿措施。
增殖放流工作应由建设单位负责落实,增殖放流的品种和数量要进一步复核。
3)生态补偿的措施应考虑本工程码头至栈桥前沿水域的底栖生境修复,由建设单位负责落实和完成。
4)监测计划应增加生态监测的内容。
3、大气环境⑴现状质量和保护目标根据本评价2006年4月对评价区域空气环境质量的监测结果和11#、12#泊位环评的监测结果,区域大气环境中SO2、NO2、TSP、PM10均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主要保护目标为港区东南800米处的鸦江村(约70户待拆迁居民)、西南100米光明村(约70户待拆迁居民)及1.5公里处的浮桥镇。
⑵主要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施工期工程在施工期间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粉尘。
主要通过围挡和洒水进行抑尘。
●营运期本工程船舶、汽车、装卸机械等尾气对评价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影响不大,对陆域场外的保护目标影响较小。
主要采取加强车辆管理、绿化及洒水控制道路扬尘等方式减轻对环境影响。
专家评估认为:报告书大气环境评价结论可信,环保措施总体可行。
4、声环境⑴现状质量和保护目标本项目附近无声环境敏感点。
建设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较好,北厂界能达到GB3096—93标准4类标准,其余厂界能达到3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