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预防食物中毒的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幼儿园预防食物中毒的制度引言概述: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地方,保障幼儿的食品安全是幼儿园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预防食物中毒的制度在幼儿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有效保障幼儿的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幼儿园预防食物中毒的制度。
一、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1.1 制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幼儿园应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规范食品采购、储存、加工和供应等环节。
1.2 设立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幼儿园应设立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监督和检查食品安全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1.3 定期开展食品安全培训:幼儿园应定期组织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确保操作规范。
二、严格食品采购和供应管理2.1 选择正规供应商:幼儿园应选择有资质的正规供应商,确保食品来源合法合规。
2.2 定期检查食品质量:幼儿园应定期对食品进行检查,确保食品质量符合标准,避免食品变质或者受污染。
2.3 建立食品采购档案:幼儿园应建立食品采购档案,记录采购信息和检查结果,做到有据可查。
三、加强食品储存和加工管理3.1 分区存放食品:幼儿园应根据食品特性分区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3.2 严格控制食品加工环境:幼儿园食堂应保持清洁,加强卫生管理,确保食品加工环境卫生安全。
3.3 设立食品留样制度:幼儿园应建立食品留样制度,留存食品样品,以备查验。
四、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和应急处理4.1 定期开展食品检测:幼儿园应定期开展食品检测,确保食品安全。
4.2 建立食品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幼儿园应建立食品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及时报告和处理食品安全事件。
4.3 制定应急预案:幼儿园应制定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做好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准备。
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5.1 定期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幼儿园应定期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提高家长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重视。
5.2 建立家长食品反馈机制:幼儿园应建立家长食品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家长对食品安全的意见和建议。
一、概述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而幼儿园食物安全一直备受家长和社会的关注。
食物中毒是一种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的事件,因此幼儿园食物中毒预防成为了重要的课题。
如何有效地预防幼儿园食物中毒,保障儿童的食品安全,成为了幼儿园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二、监管措施1.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幼儿园应当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食品采购、储存、加工、供应等环节中的责任人员和具体操作流程,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2.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幼儿园应当加强对幼儿和家长的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让他们了解食品中毒的危害和预防方法,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3.加强食品安全监督检查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幼儿园的食品供应商和餐饮单位的监督检查,确保其符合食品安全卫生要求,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
三、食品采购管理1.选择正规供应商幼儿园在采购食品时应选择有资质、信誉良好的正规供应商,对供应商的资质和食品质量进行审核,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2.严格食品检验幼儿园应在收到食品后进行严格的检验,包括货品的标签、包装、保质期等,发现问题及时退货或报警处理。
3.建立进货记录幼儿园应当建立食品进货记录,并对食品的来源、数量、批号等信息进行登记备案,留存食品采购相关证明文件。
四、食品储存管理1.分区存储幼儿园应根据食品的性质和储存要求,对不同种类的食品进行分区存储,分类放置,避免食品交叉污染。
2.严格保质期管理幼儿园应对食品的保质期进行严格管理,定期清查过期食品并及时淘汰,杜绝过期食品进入餐桌。
3.保持卫生环境幼儿园的食品储存场所应保持干燥、通风、清洁,定期消毒和清洁工作,确保食品储存环境卫生。
五、餐饮加工管理1.加强人员培训幼儿园的厨师和餐饮人员应接受食品安全和卫生培训,了解食品加工的操作规程和卫生要求,做到严格遵守,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2.加强食品加工控制幼儿园餐饮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食品加工的各个环节,包括食品原料的洗净消毒、烹饪加工的时间和温度、食品的放置和摆盘等,确保食品安全。
幼儿园防食物中毒制度幼儿园防食物中毒制度1食物中毒危及生命健康与安全。
为便于在食物中毒事故发生时对中毒师生采取及时有效救治和对食物中毒事故进行妥善处理,特制定食物中毒疫情报告制度。
一.报告纪律1.幼儿园一旦发生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必须及时报告。
2.任何人不得干涉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的报告,不得迟报、瞒报、漏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3.对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的按有关规定严格追究责任。
二.报告程序1.餐厅服务人员一旦发现因食堂就餐而引发的师生群体性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时,必须立即报告食物中毒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
2.食物中毒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长立即报告县教育主管部门、卫生防疫及其行政部门,必要时向公安、工商、保险部门报告。
三.报告内容1.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源性疾患的人数、症状及第一例发生的时间。
2.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源性疾患的幼儿园名称、地址、负责人、联系电话。
3.造成食物中毒或疑似食源性疾患的可疑食物或原因。
4.目前状况和紧急处理措施。
5.报告人与报告时间,并填写报告记录。
四.处置措施1.立即启动幼儿园食物中毒应急处理预案,全力实施救治中毒人员,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
2.立即停止饭菜食品供应并保留封存造成或导致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3.主动配合卫生行政及有关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如反应情况,提供有关材料及样品。
幼儿园防食物中毒制度2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维护学生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做好学校卫生安全工作,减少学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传染病事件的发生,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学校卫生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牢固树立学校教育“健康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指导思想,切实承担起教育、管理和保护学生的职责。
幼儿园食物中毒应急预防方案:三篇详细讨论讨论一:食品安全管理措施- 在幼儿园食堂实施全面的食品安全管理措施,包括制定并执行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操作规程。
- 建立并培训专门的食品安全管理团队,负责监督食品采购、储存、加工、烹饪和配送环节的安全性。
- 定期进行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 加强对供应商的监管,确保所采购的食材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 规范食品储存和加工环境,保持食材和食品的新鲜度和卫生安全。
讨论二:食品中毒应急预案1. 应急预案制定- 制定食品中毒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处置流程。
- 指定专人负责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确保员工熟悉应急流程和操作。
- 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和药品,如急救箱、抗生素等。
2. 食品中毒病例处理- 发现食品中毒病例后,立即隔离患者并提供必要的急救。
- 向相关部门报告,协助进行病源追踪和调查。
- 对可能受到感染的食品进行封存和送检,确保食品安全。
3. 通知家长和社会公众- 及时通知家长,告知食品中毒事件的情况和处理措施。
- 向社会公众发布相关信息,以便其他幼儿园和相关机构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讨论三:食品安全宣传教育- 进行定期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家长和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
- 向家长和员工传达正确的食品储存、加工和烹饪方法,以减少食品中毒的风险。
- 制作食品安全宣传材料,如海报、宣传册等,提供给家长和员工参考。
以上是幼儿园食物中毒应急预防方案的三篇详细讨论,通过全面的食品安全管理措施、应急预案和宣传教育活动,可以有效减少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并保障幼儿园师生的健康与安全。
幼儿园食物中毒的防控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1.生熟交叉污染。
如熟食品被生的食品原料,或与生的食品原料接触过的表面(如容器、手、操作台等)或接触熟食品的容器、手、操作台等被生的食品原料污染。
2.食品贮存不当。
如熟食品被长时间存放在10℃至60℃之间的温度条件下(在此温度下的存放时间应小于2小时),或易腐原料、半成品食品在不适合温度下长时间贮存。
3.食品未烧熟煮透。
如食品烧制时间不足、烹调前未彻底解冻等原因使食品加工时中心温度未达到70℃。
4.厨房人员带菌污染食品。
厨房人员患有传染病或是带菌者,操作时通过手部接触等方式污染食品。
5.经长时间贮存的食品食用前未彻底再加热至中心温度70℃以上。
进食未经加热处理的生食品。
二、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原因1.作为食品原料的食用农产品在种植养殖过程或生长环境中,受到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
如蔬菜中农药、猪肝中瘦肉精等。
2.食品中含有天然有毒物质,食品加工过程未去除。
如豆浆未煮透,使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未彻底去除;四季豆加工时加热时间不够,使其中的皂素等未完全破坏。
3.食品在加工过程受到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
如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使用。
三、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应根据防止食品受到细菌污染、控制细菌的繁殖和杀灭病原菌三项基本原则采取措施,其关键点主要有:1.避免污染。
✧即避免熟食品受到各种致病菌的污染。
如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经常性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还应消毒手部、保持食品加工操作间清洁、避免昆虫或鼠类等动物接触食品。
2.控制温度。
✧即控制适当的温度以保证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或防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如加热食品应使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
贮存熟食品,要及时热藏,使食品温度保持在60℃以上,或者及时冷藏,把温度控制在10℃以下。
3.控制时间。
✧即尽量缩短食品存放时间,不给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机会。
熟食品应尽快吃掉;食品原料应尽快使用完。
4.清洗和消毒,这是防止食品污染的主要措施。
幼儿园预防食物中毒的制度引言概述:食物中毒在幼儿园中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预防食物中毒的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食材采购、食物加工、食品储存、食品分发以及食品消费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幼儿园预防食物中毒的制度。
一、食材采购:1.1 与合格供应商合作:幼儿园应与可靠的食品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确保所采购的食材符合卫生标准。
1.2 严格把关食材质量:幼儿园应定期对供应商提供的食材进行抽检,确保食材无农药残留、无重金属污染等。
1.3 建立食材追溯制度:幼儿园应建立食材追溯制度,追踪食材的来源和流向,以便在发生食物中毒事件时能够及时追责。
二、食物加工:2.1 建立严格的加工卫生标准:幼儿园应制定并执行严格的食物加工卫生标准,包括食物加工区域的清洁、工作人员的个人卫生等。
2.2 严格控制食物加工时间和温度:幼儿园应确保食物加工时间和温度符合卫生标准,防止食物因加工不当而滋生细菌。
2.3 加强食物加工人员培训:幼儿园应定期对食物加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和加工技能,确保食物加工的安全性。
三、食品储存:3.1 分区储存食物:幼儿园应将食物按照不同种类进行分区储存,避免食物交叉污染。
3.2 控制食品储存温度:幼儿园应确保食品储存温度符合标准,避免食物因储存温度不当而滋生细菌。
3.3 定期检查食品储存环境:幼儿园应定期检查食品储存环境,包括储存设备的清洁、密封情况等,确保食品储存环境的安全性。
四、食品分发:4.1 采用个人分餐制度:幼儿园应采用个人分餐制度,避免食物交叉污染。
4.2 建立食品分发记录:幼儿园应建立食品分发记录,记录每个幼儿所分发的食物种类和数量,以便在发生食物中毒事件时进行追溯。
4.3 定期检查食品分发环节:幼儿园应定期检查食品分发环节,包括分餐工具的清洁、分餐人员的个人卫生等,确保食品分发的安全性。
五、食品消费:5.1 规范幼儿就餐行为:幼儿园应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就餐行为,包括用餐前洗手、不乱扔食物等,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
方案1. 概述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地方,而食物中毒是幼儿园常见的安全隐患之一。
为了保障幼儿园孩子们的健康和安全,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食物中毒预防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2. 食物存储管理2.1. 食材采购管理在购物食材时,幼儿园应选择有合法资质的供应商,并严格把关食材的新鲜度和质量。
2.2. 食物存储将食物存放在通风干燥、温度适宜的环境中,并根据食物的特性进行分类存放,避免相互污染。
3. 食物加工与烹饪3.1. 厨房卫生厨房是食物中毒的高发区域,因此需要保持厨房的整洁和卫生,定期对厨房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3.2. 食物加工在食物加工时,厨师们必须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操作规程,包括洗手、穿戴手套等。
4. 食物供餐4.1. 食物加热进行食物加热时需保证温度达到杀菌标准,杜绝未经充分加热的食物。
4.2. 餐具清洁餐具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污染。
5. 食物送餐与分发5.1. 送餐环节送餐员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确保食物在送达幼儿手中时的安全与卫生。
5.2. 分发环节在幼儿园内部的分发过程中,教师需要对食物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分发的食物符合卫生标准。
6. 物资监管6.1. 食品检测定期进行食品安全检测,确保食品符合相关卫生标准。
6.2. 废弃物处理对厨余垃圾、过期食材等进行分类和及时处理,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7.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食物中毒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便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保护幼儿的身体健康。
8. 结语通过上述一系列科学有效的食物中毒预防方案,可以避免或减少幼儿园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保障幼儿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希望各幼儿园在日常管理中认真执行这些预防方案,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成长环境。
9. 家长教育和交流9.1 家长教育为了进一步增强食物中毒预防意识,幼儿园可以开展家长教育活动,向家长们普及食物中毒的预防知识,引导他们在家中也要注意食品安全和卫生。
9.2 交流机制幼儿园与家长之间应建立起有效的交流机制,及时将食物安全方面的信息传递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食品安全工作,并积极配合幼儿园开展相关工作。
幼儿园防食物中毒制度一、总则1.1 为确保幼儿园食品安全,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保障幼儿和教职工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幼儿园内的一切食品安全活动,包括食品采购、储存、加工、分发和食用等环节。
1.3 幼儿园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加强食品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全体教职工的食品安全意识。
二、食品采购与储存2.1 幼儿园应建立严格的食品采购制度,选择合法、合规、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并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
2.2 采购人员应具备食品安全知识,了解食品的来源、质量、保质期等信息,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2.3 食品储存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避免食品过期或变质。
食品储存应分类、分架、分层存放,确保食品的清洁和卫生。
2.4 食品储存应定期进行温度和湿度监测,确保食品储存环境的适宜性。
三、食品加工与分发3.1 幼儿园应建立严格的食品加工制度,确保食品的清洗、加工、烹调等环节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3.2 加工人员应具备食品安全知识,了解食品的加工方法和工艺,确保食品的卫生和营养。
3.3 食品加工应遵循“生熟分开”的原则,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交叉污染。
3.4 食品加工应定期进行食品安全检查,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3.5 幼儿园应建立食品分发制度,确保食品的公平、公正、及时分发给幼儿和教职工。
四、食品食用与投诉处理4.1 幼儿园应建立食品食用制度,确保幼儿和教职工的食品安全和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4.2 幼儿园应定期进行食品食用调查和评估,了解幼儿和教职工的食品安全需求和满意度,及时调整食品供应。
4.3 幼儿园应建立食品安全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幼儿和教职工对食品安全的投诉和建议。
五、食品安全培训与教育5.1 幼儿园应定期组织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全体教职工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
5.2 幼儿园应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幼儿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幼儿园食物中毒应对策略:三篇预案范文预案一:食物安全管理制度目标确保幼儿园食物供应链的安全性,预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策略1. 建立完善的食物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从采购、储存、加工到配送等环节的规范操作流程。
2. 严格筛选供应商,确保其具备合法资质和食品安全认证,并定期进行食品安全检查。
3. 对食物储存和加工场所进行定期巡检,确保卫生环境符合相关标准。
4. 建立食物追溯机制,记录每一批食物的来源和流向,以便在发生食物中毒事件时能够及时追踪。
5. 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预期成果通过建立食物安全管理制度,幼儿园能够有效预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保障幼儿的饮食安全。
预案二:食物中毒事件应急预案目标在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做出应对,最大程度减少伤害。
策略1. 制定详细的食物中毒事件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应急流程。
2. 配备专业的急救人员和设备,以便在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进行救治。
3. 广泛宣传食物中毒事件的预防知识,提高幼儿家长和教职工的食品安全意识。
4. 提前与当地医疗机构建立联系,确保能够及时得到医疗支援。
5. 定期组织食物中毒应急演练,以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预期成果通过建立食物中毒事件应急预案,幼儿园能够在事件发生时迅速应对,最大限度减少伤害,并提高应对能力的预案可行性。
预案三:食物中毒事件后续处理目标在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后,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处理事件,恢复幼儿园的正常运行。
策略1. 第一时间通报相关部门,如食品监管部门和卫生部门,配合他们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2. 对受影响的幼儿和教职工进行及时的医疗救治,并妥善安排其后续的康复工作。
3. 对事件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4. 对受影响的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安抚,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支持。
5. 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及时发布公告,以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众传递信息。
预期成果通过及时采取措施处理食物中毒事件,幼儿园能够恢复正常运行,并通过调查和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幼儿园食物中毒应急预防方案:三篇详细讨论文章一:食物安全教育的重要性食物安全教育在幼儿园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教育,我们可以向幼儿传授正确的饮食惯和食物安全知识,以预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食物安全教育内容:1. 饮食平衡:教导幼儿应摄入均衡的营养,包括蛋白质、蔬菜、水果、谷物和乳制品。
避免过量食用油脂、糖分和盐。
2. 食物检查:教导幼儿在食用食物之前应该仔细检查其外观、气味、口感和保质期。
如果发现任何异常,应避免食用并告知老师。
3. 清洁卫生:强调幼儿应该洗手后进食,并确保食物的准备和储存环境清洁卫生,避免细菌感染。
4. 分享食物:教导幼儿不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食物,以避免传播疾病。
5. 食品过敏:了解幼儿是否有食物过敏史,并确保食物的配备符合相关的食品过敏规定。
通过食物安全教育,我们可以提高幼儿对食物安全的认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惯,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
文章二:食物储存和处理的注意事项正确的食物储存和处理是预防幼儿园食物中毒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1. 食物储存温度:确保冷藏食物的温度低于4摄氏度,冷冻食物的温度低于-18摄氏度,避免细菌滋生。
2. 分开储存:将生食和熟食分开储存,避免交叉污染。
3. 食物处理卫生:食物的处理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佩戴干净的手套,使用清洁的砧板和刀具,并确保食物彻底煮熟。
4. 食物残留物处理:及时清理食物残留物,避免它们成为细菌滋生的源头。
5. 储存时间控制:合理安排食物的储存时间,避免食物过期使用。
通过科学合理的食物储存和处理,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保障幼儿的健康与安全。
文章三: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即使在预防措施完备的情况下,食物中毒事件仍有可能发生。
以下是应急处理的关键步骤:1. 发现症状:及时观察幼儿是否出现食物中毒的症状,如腹痛、呕吐、腹泻等。
2. 隔离患者:将症状明显的患者隔离,避免疾病传播。
3. 寻求医疗帮助:立即联系医生或急救人员,向他们提供详细的情况描述和可能的食物来源。
xxxx幼儿园预防食物中毒的制度
食物中毒是由于吃了被微生物污染的食品或含细菌毒素的食品,或本来就含有毒素的食品,如:发芽土豆、四季豆、扁豆、毒蕈、鲜黄花等未给去毒处理或烹饪未熟透而食用,导致人体在短暂时间内,出现同一食群体中毒如:头昏、呕吐、腹泻、四肢麻木等中毒症状。
因此,避免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首先预防工作应做在前面,现将怎样采取预防食物中毒的措施制定如下:
1、安全购物,购物时必须按计划采购,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完所购回的食品,必须妥善保管好,预防食品潮解,霉烂变质、黄曲霉变,在采购时,更应避免霉烂变质的食品,蔬菜、瓜果,以及保质过期的产品。
以免导致急慢性食物中毒。
2、餐具避免应用铅、锌、铝制品盛装食物,烹饪食物,一面引起铅、锌、铝制品导致人体慢性中毒。
3、幼儿一律不吃剩饭剩菜,剩菜一律不留,剩饭用冰箱保存不超过24小时,且剩饭必须经高温复热后限老师食用。
4、要买经过检验后宰杀的畜肉,生肉不要在常温中放置时间过长,要及时烹制,生熟食物的容器、刀、案板必须分开。
5、做饭菜要有计划,作到按人数供应饭菜,现做现吃,放置时间不宜过长,尽可能不剩饭菜。
6、在食用海产品时,买来的生鱼、虾、要注意冷藏或冷冻,烹调前要用大量清水冲洗,因为嗜盐菌,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不要吃半生不熟的鱼、虾及蟹。
7、不吃土豆芽,一般情况下土豆现买现吃不存放。
买来的土豆保存在凉爽、干燥,不见阳光的地方,不使它发芽变绿,食用前要仔细挖掉芽和芽眼的周围部分,对
变绿和青紫的皮肉一定要完全削去。
8、吃扁豆、四季豆等一定要熟透后再吃,以免扁豆或四季豆毒素不破坏完全,引起中毒。
9、吃鲜黄花必须用开水烫后捞出沥干水分,在加烹调或先用水浸泡,然后再彻底加热。
10、炊事人员养成做饭前洗手的好习惯,若患有痢疾、伤寒、肺结核、化脓性皮肤病(生疮、长疱疹)等传染疾病时,应及时治疗,或调离炊事工作岗位。
(食堂人
员的健康,详见管理制度)
xxxx幼儿园xxxx年xx月xx日
即使生活费尽心思为难你,你也要竭尽全力熬过去;即使别人想方设法刁难你,你也要坚强勇敢挺过去。
做人当自强。
自己强,比什么都强!不求事事顺利,但求事事尽心;不求控制他人,但求掌握自己。
记住,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靠自己的人,命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