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采设计房柱法
- 格式:doc
- 大小:750.41 KB
- 文档页数:22
房柱式采矿法在井下采矿的应用房柱式采矿法是一种常用的采矿方法,应用广泛,能够有效地提高井下采矿的效率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房柱式采矿法在井下采矿中的应用,并探讨其优缺点。
1. 房柱式采矿法的原理和流程房柱式采矿法是一种支柱式采矿法,其原理是在矿井中开凿出一系列大小不等的房间,然后在房间之间留下一些柱子作为支撑,将煤炭从房间侧壁中切割出来,然后进行运输和加工。
具体流程如下:(1)开拓房间:首先需要在煤矿床的顶部和底部开掘出水平的房间。
根据矿井地质条件的不同,房间的大小和形状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
(2)布设支撑柱:在房间之间留下一些柱子,作为支撑,防止房间坍塌。
支撑柱的尺寸、种类和间距由矿井地质条件所决定。
(3)采煤:在房间侧壁中,使用切割机将煤炭切割出来,并运输到地面进行处理。
2. 房柱式采矿法的优点房柱式采矿法相比于其他采矿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适用范围广:房柱式采矿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煤炭矿床。
由于其灵活性,可以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进行调整,因此能够应对更多的采矿环境。
(2)采煤效率高:采煤时不需要移动支撑柱,便于操作,也不会损坏矿井结构,因此能够保证高效率的采煤。
(3)安全性较高:支撑柱的设置能够有效地防止矿井坍塌,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安全保障。
(4)节能环保:由于其采煤效率高,运输及加工的过程也较为简单,因此采用这种采煤方法会减少能源消耗,同时也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房柱式采矿法的缺点房柱式采矿法虽然有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1)支撑柱较多:为了保障采煤安全,采用房柱式采矿法必然需要布设支撑柱,这样就会导致采煤的空间受到限制。
(2)难以对采煤顺序进行控制:柱子的设置难以调整,因此会限制采煤的顺序,不能按需求进行控制。
(3)难以充分利用煤炭资源:由于支撑柱的设置,采煤的空间受到限制,这样会导致煤炭的利用率降低。
4. 总结房柱式采矿法是一种常用的采矿方法,具有适用范围广、采煤效率高、安全性较高和节能环保等优点。
矿山房柱釆矿法矿山房柱采矿法呀,这可是个挺有趣的采矿方法呢。
一、房柱采矿法的基本概念。
房柱采矿法简单来说呢,就是在矿山里把开采的矿区分成好多像房间一样的小块,就跟咱们住的房子似的。
然后呢,留下一些柱子来支撑矿山的顶板,防止矿山塌下来。
这些柱子就像房子里的柱子一样重要哦。
这个方法主要适用于开采矿石和围岩都比较稳固的矿体。
要是矿石和围岩不稳固,那这些柱子可就顶不住啦,就像一个瘦弱的人撑不起太重的东西一样。
二、开采过程。
1. 开拓。
先得把通往矿体的通道开拓出来呀。
就像咱们要去一个地方得先修路一样。
工人叔叔们会通过打巷道等方式,慢慢接近矿体。
这个过程可不容易呢,就像在大山里挖隧道,得小心翼翼的,不然就可能遇到危险。
2. 采准。
到了矿体附近之后,就要进行采准工作啦。
这时候要把那些以后要当“房间”的地方规划好,确定柱子的位置。
这就像设计师在设计房子的时候,要规划好房间布局和承重墙的位置一样。
3. 回采。
然后就是回采啦。
从这些规划好的“房间”里把矿石采出来。
采的时候也不能太莽撞,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
就像我们吃蛋糕,不能一下子乱挖一通,得一块一块有顺序地吃。
而且在采的过程中,还得时刻关注那些柱子的情况,如果柱子有什么问题,那可就麻烦大了,就像房子的柱子要是坏了,房子可就要倒啦。
三、房柱采矿法的优缺点。
1. 优点。
这种采矿法效率比较高呢。
因为它的开采布局比较规整,就像整齐排列的房子一样,工人叔叔们工作起来比较方便,可以比较快速地采到矿石。
成本相对比较低。
不需要太多复杂的支撑设备,那些柱子就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这就像我们盖房子,如果房子的结构本身就能起到很好的支撑,就不需要额外花很多钱去买很多支撑材料啦。
安全性相对有保障。
只要柱子稳稳当当的,在开采过程中,发生大规模坍塌的可能性就比较小。
就像有了坚强的支柱,房子就不容易倒一样让人安心。
2. 缺点。
矿石的回收率不是特别高。
因为留下了柱子,柱子所在的地方的矿石就采不了啦,就像蛋糕上有些地方因为要做造型不能吃一样,有点小可惜呢。
石灰石地下开采方法
石灰石是一种常见的岩石,广泛用于建筑材料、水泥、化工等行业。
石灰石地下开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房柱法开采:采用房柱法开采的地下石灰石矿床,首先在矿体上方留下一定的厚度,然后按照一定的方形或长方形布置房柱,利用房柱支撑矿床上层岩体,防止塌方。
房柱法开采强度大,适用于岩石稳定性较好的矿床。
2. 破碎法开采:破碎法开采是通过地下爆破或其他方式将石灰石矿体破碎,然后通过采矿设备将破碎的矿石取出。
这种方法适用于矿床比较薄、岩石质量较差的情况。
3. 柱状开采:柱状开采是将石灰石矿体分割成柱状块体,然后一块一块地开采。
这种方法适用于矿床规模较小、矿石坚硬且坚固的情况。
4. 自由弧形削岩:这是一种在地下隧道工程中常用的削岩方法,可以将石灰石矿体削成一定的形状,然后进行开采。
这种方法可根据具体工程要求进行调整,适用于不同形状和厚度的矿床。
总之,石灰石地下开采方法取决于矿床的特点、岩性、规模和开采要求等因素,不同方法的选择会因地而异。
武安市云驾岭铁矿开采方案设计报告 3.采矿3.采矿3.1 开采方法选择云驾岭铁矿由1#、3#、6#、10#、12#、14#勘探线横剖面,I—I纵剖面所控制,分Fe1、Fe2两个矿体。
Fe1矿体分布于3 #勘探线上,由CK16和CK44两钻孔控制,呈水平状,平均厚度4~5m,赋存标高+52~86m的隐伏矿体;顶底板均为灰岩。
Fe2为主矿体分布在1#~14#勘探线的灰岩与闪长岩接触带上的隐伏矿体;由ZK18等14个钻孔控制,属D级勘探程度。
矿体顶板为灰岩,底板为闪长岩或蚀变闪长岩,有时为矽卡岩。
矿体赋存标高为+50~-285之间,距地表埋藏深度平均400m左右,矿体走向S12°E,走向长1527m,宽度400m~650m,1#至10#勘探线间的矿床产状呈背斜状,东翼倾向NE,倾角25°,西翼倾向SW,倾角17°,10#勘探线至14#勘探线矿床呈向东单斜产状,倾角15°~20°。
根据云驾岭铁矿床赋存条件,云驾岭矿体开采技术较为复杂,影响因素多,矿体埋藏较深,由北向南缓角度倾没。
故对云驾岭铁矿设计采用井下开采方法。
3.2 矿床现状及开采范围云驾岭铁矿由1#~14#勘探线横剖面和I—I纵剖面控制了Fe1、Fe2两矿体。
云驾岭村座落在6#勘探线上,村庄东西长约600m,南北宽约400m,玉石洼铁矿生活区位于3#勘探线以东延长线上,村庄与生活区下均压住10#勘探线以北绝大部分矿体;武安冶金矿山公司为开采这部分矿体,已施工了部分开拓工程,其中:主井已掘至-30米,风井掘至0米,-30米水平,0米水平,+50米水平也已做了部分工程。
现在,武安冶金矿山公司委托我院做《河北省武安市云驾岭铁矿开采方案设计》。
经与武安市冶金矿山公司商定,将云驾岭矿体分两期开采,一期工程开采范围:沿走向1#~10#勘探线间,垂直方向为-75m以上的矿体;10#勘探线以南,-75m以下的矿体作为二期工程开采。
Xxx矿区房柱法采矿工艺管理制度Xxx矿区房柱法采矿工艺管理制度原则规定第一条:为加强采矿管理,确保采矿工艺按设计进行,保障采矿生产质量和矿山作业安全,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根据矿体赋存状态,工程地质情况,经济技术条件,确定矿体的回采顺序、采矿方法、工艺流程、设备要求等。
采矿工艺应做到完整、统一、先进、符合实际,保证出矿品位达到设计要求。
第三条:开采活动在采矿许可证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第四条:采矿管理制度的贯彻采矿管理制度为公司的技术法规,相关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更改或降低要求。
严格按要求贯彻执行文件。
第五条:在一般情况下,要执行自上而下、顺序开采。
改变原定采掘顺序时,应在单体设计中予以说明,并在设计评审时论证。
大规模的改变回采顺序时,应报原采矿设计单位及矿山主管部门批准。
第六条:要密切配合回采顺序,搞好中段的探边扫盲工作,做到探矿超前,探清采完后及时结束采场并进行封闭,避免回头探矿或采矿所造成的浪费。
第二节采矿方法选择第七条:根据矿体赋存条件和地质测量部门提供的地质资料(包括矿体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文字说明和图件)进行采矿设计。
对有水害、采空区影响的地段有疑必探,探防结合。
第八条:变更主要采矿方法或采用新采矿方法,都必须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经过试验、技术鉴定及报有关批准后实施。
第九条:房柱采矿法适用条件:(1)主要适用于矿石和围岩中等稳固至稳固的矿体。
(2)矿体倾角一般为缓倾斜矿体(3)矿体厚度26米(4)价值不高或品位较低的矿石第十条:设备、设施、各工序之间之间相互匹配,并满足工序要求。
第十一条:开采(回采)顺序和方式适应开采现状,开采活动在采矿许可证划定的范围内进行。
第十二条:选择的采矿工艺必须安全高效,安全出口符合安全规程的规定,采出矿量符合设计及工艺要求,矿柱回收符合安全规程的规定,采矿工程设施满足设备安全运行的要求,凿岩、爆破、出矿能力相互匹配。
第三节采准、切割回采工艺房柱采矿法中段高度为25~30米,沿矿体走向方向布置穿脉,间距为80~100米划分矿块。
目录前言 ............................................................................................................................................. - 2 - 第一章设计题目、地质条件.................................................................................................... - 3 -1.1设计题目........................................................................................................................ - 3 -1.2矿床赋存地质条件........................................................................................................ - 3 - 第二章矿块布置和采场结构参数的确定................................................................................ - 3 -2.1浅孔房柱法结构参数.................................................................................................... - 4 -2.2中深孔房柱法结构参数................................................................................................ - 4 - 第三章采矿方法三面图绘制.................................................................................................... - 5 -3.1浅孔房柱法三面图........................................................................................................ - 5 -3.2中深孔房柱法三面图.................................................................................................... - 6 - 第四章采准和切割工作............................................................................................................ - 6 -4.1浅孔房柱法采准和切割................................................................................................ - 6 -4.2中深孔房柱法采准和切割............................................................................................ - 6 - 第五章回采工作........................................................................................................................ - 7 -5.1浅孔房柱法回采工作.................................................................................................... - 7 -5.1.1凿岩和爆破......................................................................................................... - 8 -5.1.2采拉底层............................................................................................................. - 9 -5.1.3采挑顶层............................................................................................................. - 9 -5.2中深孔的回采工作...................................................................................................... - 10 -5.2.1拉槽................................................................................................................... - 10 -5.2.2中深孔爆破工艺............................................................................................... - 10 -5.2.3矿石运搬........................................................................................................... - 11 - 第六章地压管理...................................................................................................................... - 12 -6.1浅孔房柱法地压管理.................................................................................................. - 12 -6.1.1矿柱................................................................................................................... - 12 -6.1.2顶板管理........................................................................................................... - 12 -6.2中深孔房柱法地压管理.............................................................................................. - 13 -6.2.1顶板管理........................................................................................................... - 13 -6.2.2采空区处理....................................................................................................... - 13 - 第七章技术经济指标.............................................................................................................. - 14 -7.1采矿方法工程量计算.................................................................................................. - 14 -7.1.1浅孔房柱法计算............................................................................................... - 14 -7.1.2中深孔房柱法计算........................................................................................... - 15 -7.2矿房采切工程时间计算:.......................................................................................... - 17 -7.3矿房回采工作计算:.................................................................................................. - 17 - 结束语 ....................................................................................................................................... - 21 -前言一、课程设计的目的1.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对所学国的金属矿床地下开采及其它专业课程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进一步系统地加深、巩固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