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力学指标监测意义张赟共34页
- 格式:ppt
- 大小:7.56 MB
- 文档页数:34
呼吸力学波形分析与临床意义概述:呼吸力学波形分析是通过监测和分析患者的呼吸波形来评估其呼吸功能和机械通气支持的效果。
该技术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在重症监护科、康复医学和呼吸科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呼吸力学波形分析的原理、临床应用意义以及相关的研究进展。
一、呼吸力学波形分析的原理呼吸力学波形是通过呼吸机、气道插管或面罩等设备采集到的呼吸相关信号,包括压力、流速和容积等参数。
这些信号可以通过传感器转化为电信号,并经过信号处理后显示为图形波形。
呼吸力学波形分析基于呼吸波形的形状和特征,来评估患者的呼吸机械特性和肺功能状况。
二、呼吸力学波形分析的临床应用意义1. 监测呼吸机械通气效果:呼吸力学波形分析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呼吸机械通气效果,帮助调整通气参数和预测治疗效果。
例如,通过观察呼气末正压波形的趋势和形态,可以判断患者肺顺应性的变化,评估肺泡塌陷的情况,并调整呼气末正压水平,以提高患者的通气效果。
2. 诊断和评估肺病变:呼吸力学波形分析可以帮助诊断患者的肺病变,并评估其严重程度。
例如,通过观察流速波形的平坦度和上升时间,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患者呼吸道阻塞,如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通过观察容积波形的形态和波峰时间,可以评估患者的肺顺应性和气道阻力,辅助判断ARDS等严重肺疾病的程度。
3. 指导机械通气策略:呼吸力学波形分析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机械通气策略的信息。
例如,通过观察呼吸系统压力波形和流速波形的相位关系和形态,可以判断患者呼吸机和患者的呼吸同步状况,辅助调整呼气末正压水平和呼吸机触发敏感度,以提高通气效果和减少不适感。
三、呼吸力学波形分析的研究进展随着对呼吸力学波形的深入研究,人们不断探索和发现其在临床上的新应用。
例如,部分研究表明,呼吸力学波形分析可以预测ARDS的发生和预后,有助于早期干预和预防。
另外,通过结合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呼吸力学波形分析还有望在未来实现自动化和个体化的呼吸支持治疗。
呼吸力学监测第六节呼吸力学监测呼吸力学监测在临床上的应用是应用呼吸生理学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环节。
呼吸力学监测的参数包括有与呼吸相关的压力、容量、流量、顺应性、阻力和呼吸做功等。
严格掌握这些参数的测定条件,结合临床分析其结果,有利于认识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指导治疗。
在进行机械通气时,密切监测这些参数,有利于发现病情变化和指导呼吸机的合理应用。
一、压力(一)呼吸相关的压力指标呼吸运动过程中必须克服压力的变化。
总的呼吸系统压力称作经呼吸系统压(Prs),包括经肺压(PL)和经胸壁压(PW)。
1.经肺压(PL) PL是指气道开口压(Pao)与胸膜腔压(Ppl)之间的差值,即PL= Pao-Ppl。
它反映在相应的肺容量时需要克服肺的阻力,也是产生相应的肺容量变化消耗于肺的驱动压力。
通常采用食道囊管法检测食道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附近的压力(Peso)来反映Ppl,即PL= Pao-Peso。
静态下PL反映肺的弹性回缩力,动态时也包括气道阻力(RAW)。
所以,检测肺的弹性回缩力时,应该在呼吸气流为零时测定PL。
2.经胸壁压(PW) PW是指胸膜腔压(Ppl或Peso)与体表压力(Pb)的差值,即PW=Ppl-Pb,它反映在相应的容量时胸廓的阻力,也是产生相应的胸廓容量变化所消耗的驱动压力。
Pb为大气压,所以,PW=Ppl。
由于呼吸肌肉直接附着并作用在胸壁上,呼吸肌肉的活动会直接导致胸廓的运动,从而影响PW的测定。
因此,只有在呼吸肌肉完全放松,气道阻断的条件下,Ppl才能反映PW。
3.经呼吸系统压(Prs)Prs是指呼吸运动过程中所需要克服的整个呼吸系统的总体压力,为经肺压(PL)和经胸壁压(PW)的总和Prs=PL+PW(1)呼吸运动过程中,这些压力不是固定的,而是动态变化的,随着肺容量和呼吸流量的改变而变化。
引起肺膨胀的动力(Pinf)来源于呼吸机的外加(Pext)和/或患者肌肉收缩产生的压力(Pmus)。
呼吸功与临床监测的意义
王聚辰
【期刊名称】《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年(卷),期】1996(016)002
【摘要】本文复习了呼吸功的生理学概念,介绍了近年来进展较快的床旁呼吸功监测的新仪器和新方法。
这对于危重患者的呼吸功能支持及帮助临床医师更合理地选择机械通气模式,避免其并发症提供有意义的指标。
【总页数】4页(P96-99)
【作者】王聚辰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3.805
【相关文献】
1.呼吸功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指导意义 [J], 顾勤;朱章华
2.测定患者呼吸功对调整压力支持通气水平的意义 [J], 邱海波;刘晓岩;杜斌
3.呼吸功的评价及临床意义 [J], 邱海波;陈德昌
4.呼吸功的监测及临床意义 [J], 洪涛;杭燕南
5.IMA和DJ-1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临床监测中的意义 [J], 张永红;陈栋;张德信;刘昀;史红阳;谢梅;霍彩芳;孙秀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