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阅读练习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2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素质测评卷六年级语文(试题总分95分,卷面分5分,共100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 在语境中看拼音,写词语。
当夜色如nóng chóu()的墨汁般的夜色降临时,yǐn cáng()于草际间的虫子们便开始了快乐的歌吟。
yòu zhì()的孩童,有的róu cuo()着小手,pái huái()在蜿蜒的小路上;有的伴着点点萤火,用树枝bō nòng()着蚁穴;有的yī wēi()在老人身边,听他们讲gé mìng()故事……2. 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句中的括号内。
严峻严格严厉严肃王老师对同学们的要求非常()。
每次上课,他都会()地对我们说:“课堂笔记是对大家是否掌握好课堂知识的一次()的考验,希望大家能认真对待。
同时,如果你没有很好地吸收课堂知识,我也会对你进行()的批评!”3. 将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万象()()()()天日翻箱()()()()冲冲()()其所五()四()(1)上面画线的词语是描写人物神态的,这样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
(2)考古专家的发现,使这件珍贵的青铜器能够______________。
(选词填空)选择题。
4. 下面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A. 小贩(bǎn)栗子(lì)B. 无聊(liáo)惆怅(chóu)C. 剔除(tì)挪移(nuó)D. 坚劲(jìng)炊事员(cuī)5. 下面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鞭炮骆鸵搅和万不得已B. 妨御理智游丝焉知非福C. 念叨避免寄托心平气和D. 惊皇匪徒肿涨一声不吭6. 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在2023年德班世乒赛中,中国队包揽五金,获奖选手都露出了阳光般灿烂的笑容。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二十岁的父亲蔡怡①“爸爸,您几岁啦?”我问。
听到我喊他一声爸爸,他面有难色地望了我一眼,好像对我这叫了他五十多年的称呼无法接受。
但一向温文、有修养的他犹豫了好一会儿,用疏远又客气的态度回答:“二十岁吧!”【甲】②他说的时候,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
不,我应该说他脸上露出天真无邪的笑容。
那是三岁小娃娃那样的纯净的笑。
③“您是做爸爸的哟,怎么才二十岁?”我一面提醒他,一面拿镜子给他,要他看清楚镜中的老人。
④“瞧,您一头闪着银光的白发,不是二十岁吧?”我给他第二个提示,再次试探他的记忆。
⑤趁着父亲专心地望着镜子,我也在一旁细细地打量他。
他穿件浅绿色短袖衬衫,洗得泛白了。
本来我想帮他换上丈夫出差回来为他刚买的新衣,他却一直拒绝,直说没钱也不能穿别人的衣服。
⑥他总担心没钱,不知这是老年人的通病,还是失智老人独有的忧愁。
向他出示写着他大名的存折,并大声念出折子里的存款数额,是我每天的功课,但都无济于事。
每隔十分钟,他就要出门找教书的工作赚钱。
他一面说,还一面摸上衣口袋,于是我赶紧在他的口袋里放上几百块钱,然而这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⑦父亲的焦躁让我心疼,不停地解说也很累人。
雇用的外籍看护担心我不在家的时候,中文不流利的她无法应付父亲,更担心父亲因急着找工作而趁人不备溜出大门。
他曾经很神奇地打开四道不同的锁,搭电梯下到一楼,所幸被已经打过招呼的警卫拦了下来。
⑧后来我为解决父亲的“工作狂”心态想出一条妙计。
我用他的口吻在一个纸板上大大地写着:“我,蔡某某,已经教了四十多年的书,现在领退休金在家养老,还有儿女奉养,生活无忧无虑,不需要再去工作赚钱了。
”⑨没事时,我就请他翻来覆去地大声朗读这些话。
每读一遍,他紧绷的神经就会松弛一些,脸上浮现出笑容。
但读完立刻忘记,所幸,他会自动重读一遍纸板上的好消息,每天读成千上万遍也不厌倦。
2024年小学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必考题部编版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得分一、看拼音写词语。
fán máng tíng bóyóu zhōng duàn liàn lòu xiànzòng héng cù yōng dǎo gào chuāng lián yāo he二、比一比,再组词。
访(_______)筒(_______)恃(_______)宫(_______)纱(_______)妨(_______)简(_______)侍(_______)官(_______)抄(_______)三、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神(____)妙(____)半夜(____)(____)天造(____)(____)(____)手(____)脚抓(____)挠(____)(____)(____)挈女1.这道计算题我算了好几遍都不对,急得我_________________。
2.事情的发展果然如你所料,你可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啊!四、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薄.弱(bóbáo)内行.(xíng háng)露.馅(lòu lù)扎.眼(zhāzā)模.样(mómú)调.换(tiáo diào)五、选词填空。
虚假虚伪1.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不能有半点(______)。
2.我们对同学的态度应该真诚,不能(______)。
好奇惊奇3.我怀着(______)的心情游览了巴黎的凯旋门。
4.夏夜,孩子们(______)地发现天空中有一颗特别明亮的星星。
第三单元各课课内外阅读专项练习一、《阿长与山海经》课内文段阅读阅读《阿长与山海经》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①大概是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我高兴地说道: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⑦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
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
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
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⑧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1、当阿长问《山海经》时,表现了她对“我”的关心,而“我”却认为“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这种想法表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理?2、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说说它们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3、文段⑤中画线句子所采用的表达方式是:;“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中的“这”指代是:4、文段最后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二、《阿长与山海经》课外类文阅读外婆的世界李娟①外婆大部分时候跟着我生活,有时也送到乡下由我妈照顾。
我妈家大业大,又是鸡又是狗又是牛,整天忙得团团转。
能专心照顾外婆的,只有我。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不落别处①在盛夏的信义路上,常常会看到一位流浪的老人。
他土头土脸,相貌丑陋,怪怪地穿一件很厚的褪了色的中山装,中山装里还有一件破旧的毛衣。
平常他就蹲坐在街角,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也不说话,只是轻轻地摇动手里的奖券。
②他很少会站起来走动。
当他站起,我才发现他的椅子绑在皮带上,走的时候,椅子摇过来,又摇过去。
他脚上穿着一双老式的大皮鞋,摇摇晃晃像陆上的河马。
③如果是中午,他就走到卖自助餐摊子的面前,想买一些东西来吃,摊贩看到他,通常会盛一盒便当送给他。
他就把吊在臀部的椅子对准臀部,然后坐下去。
吃完饭,他就地睡午觉,仍是歪着脖子,嘴巴微张。
④到夜晚,他会找一块干净挡风的走廊睡觉,把椅子解下来当枕头,和衣而睡。
⑤我观察流浪汉很久了,他全部的家当都带在身上,几乎终日不说一句话,可能他整年都不洗澡的。
从他的相貌看来,应该是北方人,流落到这南方的街头,连最炽热的夏天都穿着家乡的厚衣。
⑥对于街头的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与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
⑦我每次经过那里,总会向老人买两张奖券,虽然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奖券,对他也不能有什么帮助,但奖券使我感到心安(A)。
⑧记得第一次向他买奖券那一幕,他的手、他的奖券和他的衣服同样的油腻污秽,他缓缓地把奖券撕下,然后在衣袋中摸索着,摸索半天掏出一个小小的红红塑料套。
这套子竟是崭新的,和他并不相配。
⑨老人小心地把奖券装进红色塑料套,由于手的笨拙,做这个简单的动作也十分艰难。
⑩“不用装套子了。
”我说。
⑪“不行的,讨个喜气,祝你中奖!”老人终于笑了,露出有空缺的几颗牙,说出充满乡音的话。
⑫他终于装好了,慎重地把红套子交给我,红套子上写着八个字“一券在手,希望无穷”。
⑬后来我才知道,不管是谁买奖券,他总会努力地把奖券装进红套子里。
慢慢我理解了,小红套原来是老人对买他奖券的人一种感激的表达。
《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阅读答案及解析记叙文阅读是中考阅读的重点,如何帮助学生突破记叙文阅读的"瓶颈",是需要同学的努力。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阅读答案,希望通能帮助同学们提高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
《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阅读答案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徐德新二十年前,我到县城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
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和学杂费。
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父亲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
这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测试费,父亲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去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
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和我上路了。
“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
”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叨咕,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我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
一阵阵轻微的凉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
有白而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倏忽就不见了。
①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甩手一模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
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
这时,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声,山路静谧而空淳。
不知不觉,县城到了。
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
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地找买主。
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
最后终于在一条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
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
父亲说:“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
…‘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父亲一眼。
“昨天是昨天。
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厚实得多吗?”父亲小心翼翼地说。
“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让你搞这么厚实。
”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
“今天下雪了,道远路滑,您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
②我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钱,然后把那沓毛票从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钱往地上一扔。
心不在马的阅读答案【篇一: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xt>(一)范元琰为人善良范元琰,字伯蛙,吴郡钱唐人也。
及长好学,博通经史,兼精佛义。
然性谦故,不以所长骄人。
家贫,唯以园蔬为业。
尝出行,见人盗共菘①,元琰遽退走。
母问其故,具以实答。
母问盗者为谁,答曰:“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
”于是母子秘之。
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窃。
选自《南史?隐逸下》【注释】①菘:白菜。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元琰遽退走().(2)母问其故,具以实答().(3)向所以退,畏其愧耻().(4)自是盗者大惭().2.翻译下面句子。
走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3.范元琰“待盗者”“遽退走”“伐木为桥以度之”的做法你是否赞同?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每一篇到,欧阳公①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一日与.棐②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④间,海外诗⑤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
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⑥,而人或谓之不韵⑦。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父亲的期望阅读练习及答案《父亲的期望》阅读材料父亲是个修车的,饱经风霜的脸上,被风风雨雨刻上了深深的皱纹。
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便开始忙碌在修车铺里,一天到晚,靠着他那仅有的手艺,维持着一家六口的生计。
但修车毕竟是个累人工作,每天总有干不完的活。
晚上,父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还不太懂事的我一见到他,便兴奋地扑到他的怀里。
记得我上中学的前几天,,父亲带我上街。
当路过一家卖鞋的商店时,父亲看我脚上的鞋,说:“这双鞋太旧了,到镇上去上学哪能没有新鞋?爸给你买双新的”我说:“爹,不要,我脚下的还能穿。
”但父亲还执意要买。
虽然是最便宜的,但我还是感动得泪水在眼中打转了。
父亲把鞋给了我。
我把它搂在怀里,像搂着宝贝似的。
开学那天,父亲放下手中一大堆要干的活送我上学。
一路上,我沉默不语,父亲则好像很轻松。
我们翻过一座山坡,便来到了学校的门口。
临别前,他用他那双粗糙的手,抚摸了一下我的头,语重心长地说:“儿呀,到了学校课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念书,你是爹的希望啊!”父亲走了……,望着他亲远去的身影,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生活的艰辛消磨了父亲的年轻和英俊,但永远消磨不了他对儿子的牵挂和期望!我呆呆的站着,脑海里又浮现出了父亲那张苍老而疲惫的脸。
此时此刻,我觉得背在肩上的,不仅仅是书包,还有那父亲那声叮咛和希望。
《父亲的期望》阅读题题目1、照样子,写词组苍老而疲惫牵挂与期望2、用“不仅仅……还有……”,写一句理解、感激父母或老师的话3、这是一篇回忆父亲的*。
作者回忆了在“我”很小的时候,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父亲();上中学前几天,父亲();开学那天,父亲()。
在“我”的心中,他是一位()的父亲。
4、阅读写人的*,要细细品读人物的外貌描写。
请你“——”划出描写父亲的脸和手的词语。
从这些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5、“我”在文中两次“流泪”了,请你用“~~”划出相关句子。
从两次“流泪”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6、“生活的艰辛消磨了父亲的年轻和英俊,但永远消磨不了他对儿子的牵挂与期望!”这句话深深刻在了儿子的心中。
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
①二十年前,我到县城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
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和学杂费。
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父亲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
这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测试费,父亲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去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
②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和我上路了。
③“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
”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叨咕。
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我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
一阵阵轻微的凉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
有白而软的东西从天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倏忽就不见了。
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
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
这时,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声,山路静谧而空蒙。
④不知不觉,县城到了。
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
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地找
买主。
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
....
来越大
...。
最后终于在一条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
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
父亲说:“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
”“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父亲一眼。
“昨天是昨天。
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厚实得多吗?”父亲小心翼翼地说。
“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让你搞这么厚实。
”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
“今天下雪了,道远路滑,您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
⑤我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钱,然后把那沓毛票从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钱往地上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⑥风裹着雪吹过来,5元钱落到父亲的脚边。
父亲愣愣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因为累,
他的鼻息变得忽粗忽
.......细.,等我走过去刚要捡地上的钱,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钱捡起来,揣在怀里。
父亲弯腰捡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零度角,头几乎触到地上。
父亲站起身来,对那人说了一声“多谢了!”然后拉着我默默地离开。
⑦“爹,你冷不冷?”等走远了,我问父亲。
因为要挑担,出门时父亲穿得有点少。
“你可得给我好好读书,”父亲顿了顿说,“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读书才能进城。
”
⑧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一片银白色。
⑨到了学校门口,父亲从怀里把那五元钱掏出来,塞到我的书包里,好像怕它还会飘走似的,使劲地把书包捏了又捏。
“孩子,爹还有一句话……”父亲望着我,神情与以往大不一样,
“等你将来有钱了,如果也遇到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什么,爹?”
⑩“在你面前低头弯腰。
”
28.梳理作者写作的思路,把下面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父亲摸黑砍柴、①______、②______
29.第⑤段画线句写买柴者付钱时连用了“摸”“抓”“扔”几个动词,这几个动作体现出了他人性中的哪些特点?
30.选文两次写父亲的喘息声:第④段写父亲的“喘气声越来越大”;第⑥段写父亲的“鼻息变得忽粗忽细”。
请结合语境揣摩父亲两次喘息时的心情。
31.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2.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父亲的最后一次“叮嘱”的含意。
【答案】
28.①父亲雪天卖柴②父亲的叮嘱
29.缺少同情心,不尊重贫困劳动者人格尊严。
30.①“喘气声越来越大”时,父亲的心情焦急。
②“鼻息变得忽粗忽细”时,父亲的心情复杂:伤心、屈辱、愤怒。
(意思对即可)
31.①父亲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
他靠砍柴、卖柴给孩子赚生活费和学杂费,不辞辛苦。
②父亲是一个坚忍的人。
他为给孩子挣竞赛费,恳求买柴人;面对鄙薄,仍弯腰捡起扔在地上的钱,能委曲求全。
③父亲是一个教子有方的人。
他懂得保护孩子的自尊,鼓励孩子好好读书,教育孩子尊重他人,重言传身教。
32.父亲告诉孩子,以后有能力了,要尊重像他那样勤劳、坚忍,渴望被尊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