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破坏地球荒漠化图片
- 格式:ppt
- 大小:7.42 MB
- 文档页数:39
一、全球10大环境问题1、气候变暖2、臭氧层破坏3、生物多样性减少4、酸雨蔓延5、森林锐减6、土地荒漠化7、大气污染8、水体污染9、海洋污染10、固体废物污染二、我国环境状况1、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危害最大,污染程度在加剧。
2、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
华中地区酸雨污染最重。
3、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部分内陆河流和大型水库外,污染成加重趋势,工业发达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尤为突出。
4、七大水系(珠江、长江、黄河、淮河、海滦河、辽河、松花江)中,黄河流域、松花江、辽河流域水污染严重。
5、大淡水湖泊总磷、总氮污染面广,富营养化严重。
6、四大海区以渤海和东海污染较重,南海较轻。
7、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并呈加重趋势。
8、城市环境污染呈加重趋势。
9、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严重,呈恶化趋势。
绝大多数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10、全国2/3的河流和1000多万公顷农田被污染。
三、历年环境日主题1974年:只有一个地球1975年:人类居住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资源1977年: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1979年:为了儿童和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1980年:新的10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1981年:保护地下水和人类和人类食物链;防止有毒化学品污染1982年: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0年,提高环境意识1983年:管理和处理有害废弃物,防止酸雨1996年:我们的地球、家园、居住地1997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环境污染概述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
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
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环境自净。
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
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3.3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1.运用图文资料,说明不同区域生态退化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及其对国家生态安全的危害。
2.通过实地调查或观看影像,了解生态修复、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方法和效果。
3.结合实例说明,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措施对国家生态安全的意义。
1.生态退化的主要表现。
2.生态退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3.减缓生态退化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威胁的措施。
4.中国土壤侵蚀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范围。
5.生态修复的概念及分类。
6.自然修复的主要措施。
7.人工修复的主要措施。
8.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及其保护对象。
9.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分。
10.中国自然保护区的类型。
11.建立自然保护区对国家生态安全的意义。
知识点01 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生态退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如森林破坏、__________、土地荒漠化、__________等。
生态退化通常是长期渐进的,不同区域表现各异。
2.生态退化的区域差异 (1)乌干达的__________ (2)贵州的__________ (3)印尼加里曼丹岛__________ (4)美国亚利桑那州鲍威尔湖萎缩 3.生态退化对国家生态安全的影响 (1)导致自然环境__________。
(2)会动摇国家安全的__________演变为威胁人民福祉、__________的区域乃至国家安全问题。
目标导航知识精讲4.应对措施需要根据各区域生态系统的自然条件、受人类影响与破坏程度的差异,设定不同的生态功能、环境质量及资源利用保护目标,并相应地采取__________、建立__________等措施。
限时思考下表为我国某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类型无明显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重度侵蚀总计耕地hm2104526653901454林地hm22282401145362864草地hm212042370199建设用地hm2945372156其他用地hm23772147总计hm2357876924412947201.该地最可能位于()A.东南丘陵B.成都平原C.内蒙古高原D.横断山区2.该地土壤侵蚀主要类型为()A.冻融侵蚀B.风力侵蚀C.重力侵蚀D.流水侵蚀3.该地林地存在较明显的侵蚀现象,推测原因为A.林地树木以幼树为主B.人工林林下草灌退化C.乱砍滥伐现象多发D.山地坡度较大思考探究:分析我国的土壤侵蚀问题1.说出我国土壤侵蚀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范围。
第5课“地球的癌症”-----土地荒漠化教学目的: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教学难点: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教具准备:电脑多媒体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过程:一、教师引入:1.通过音乐《我和你》(播放时间根据实际情况控制)2.和几幅图画(罗布泊、楼兰、敕勒川今昔)的比较,引出本课课题“地球的癌症”-----土地荒漠化二、新授1.了解土地荒漠化的主要现象,诠释什么是土地荒漠化。
(1)出示土地荒漠化过程的图片,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有什么现象?(2)学生汇报并归纳土地荒漠化有哪些主要现象。
(3)全班归纳土地荒漠化的主要现象。
(4)诠释土地荒漠化2.探究土地荒漠化类型。
(1)学生分小组查阅资料,并在小组内对所查阅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2)全班汇报:土地荒漠化类型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冰融荒漠化、土壤盐渍荒漠化3.你知道我国哪些区域有荒漠化发生吗?探究一、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与植被景观的变化有何关系?探究二:哪些自然因素促成本区形成土地荒漠化?探究三:干旱与荒漠化有何关系?4. 荒漠化的成因(1). 自然因素:干旱的自然特征包含着荒漠化的威胁气候异常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2). 人为因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方式荒漠化原因总结5.探究荒漠化对人类人危害。
(影像---荒漠化对我国的危害)荒漠化是全球性的头号环境问题,你能列举它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吗?(1)学生查阅课本资料,了解荒漠化对了类有哪些危害?教师也可为学生提供一些荒漠化发生时的资料片,让学生充分了解荒漠化对人类的危害。
(2)了解近几十年来我国发生沙尘暴天气的情况: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模式介绍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把真实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展现在学生面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具有启发性、实践性,学生在设身处地的思考、讨论分析、归纳总结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决策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案例教学法实施的三个步骤:整理案例——分析案例、解决问题——回顾和总结设计思路说明荒漠化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学中收集了大量图片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荒漠化的认识和理解,荒漠化是全球比较普遍的生态问题,但在不同地区荒漠化的表现、成因和治理措施不同,教学中多采用关联图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治理措施和方法,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抓住地理事物内在联系的分析问题的方法,以便在分析其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问题时能够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课标分析本节的课标要求是:“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其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如荒漠化发生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从课标要求来看,就是要从特殊到一般,学会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并了解该问题的危害和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荒漠化的含义、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的防治。
通过讲述荒漠化的含义,分析了荒漠化的类型和成因,归纳了荒漠化的实质就是土地退化,特别是从人地关系角度分析了我国目前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灾难。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是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
关于荒漠化的防治,教材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全面介绍了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重点强调了有效措施是恢复自然植被。
通过“三北”防护林体系的建设等工程,荒漠化防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恢复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还任重道远,目前的努力还远远不够。
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曲美华【教学实录】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图片:1、九寨沟2、奥运会鸟巢3、城市建筑教师:"同学们,你们看着这些图片,有什么感想?"学生:"哇!真美,真令人心驰神往!"教师:"的确,美丽的景色总是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而我们大家也都希望生活在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中,享受现代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所带给我们的一切美好事物。
但人类的进步所带给环境的影响都是好的吗?接下来,请大家观看一则短片!"电视屏幕上显示出一则公益广告:在灰蒙蒙的天空中,一只小鸟在四处盘旋,眼前高楼林立,车辆拥挤,人群簇拥,小鸟飞过一排排整齐的电线杆,一片片空旷的田野却不知停落在何处…教师:"大家看到了这则短片后又有什么疑惑呢?"学生甲质疑:"小鸟能飞很远,为什么找不到一个适合的家呢?"学生乙质疑:"小鸟的家呢?后来这只小鸟怎么样了呢?"学生丙回答:"小鸟的家可能被人类破坏了,人类的乱砍滥伐使小鸟连一个住的地方都没有了。
没有家的小鸟大概会死去吧!学生丁感叹道:"小鸟是人类的好朋友,可我们却把朋友赶出了家园,使它们无家可归,惨死街头。
"教师引题:"大家说得都很好,没错,人类的智慧在创造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他们的无知与贪婪却留下了一系列恶果。
"展示课题: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实例教学过程:一、学生分组汇报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实例及图片资料。
第一组汇报:人类活动造成水质污染的实例组长交流:这是我们在牟平区鱼鸟河拍摄到的。
听奶奶说:以前这条河很宽,水质清澈,一年四季水长流。
夏天,人们去河里洗澡,水中一群群鱼儿欢快的游荡,许多鸟类来这里捕食,河中一些地方生长着茂盛的芦苇,人们进去看不见。
而现在鱼鸟河周围有许多的工厂,工厂排放的污水直接流入河里,河滩四周遍布垃圾,一些人甚至把垃圾直接丢到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