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活动调查过程记录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2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研究性学习报告活动过程篇一:研究性学习活动调查过程记录研究性学习活动调查过程记录第一周:小组成员共同商讨决定了:活动的目的、调查方式、需要的时间、经费、以及对活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等问题进行了整体的计划。
并设计出了活动调查表。
第二周:姜洋、徐筱林首先对人流集中路段进行观察记录。
统计同一时间内过往行人的人数和扔垃圾人数,并记录扔垃圾人的年龄情况。
最后求出平均值和扔垃圾的人数的百分率以及年龄分布情况。
张榕、孔垂畅在台东步行街对一次性塑料袋污染的情况进行拍照了记录。
郭怡生病请假未到。
第三周:成员们分为两组,于上午9:00——12:00分别在网络和图书馆查阅了相关资料。
A组:姜洋、徐筱林、孔垂畅活动地点:山东路青岛市图书馆。
b组:郭怡、张榕活动地点:学校网络室下午2:00——3:30,五位成员对所搜集来的资料进行了认真的研读,初步完善了组员的思想意识和知识技能。
第四周:因临近期末考试,同学学业紧张,被迫停止活动一周。
第五周:姜洋、徐筱林、孔垂畅对台东利群、当代商城的收银台的塑料袋使用状况进行了调查统计。
郭怡、张榕在台东步行街各个体私营店铺中观察一次性塑料袋使用情况,并拍照记录。
第六周:5为成员分头在李村附近人流较大的地区进行调查,上午9:00——11:30。
共收回调查表187张。
第七周:向组成员在学校集合,对前期调查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总结调查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八周:撰写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篇二:研究性学习活动报告(4)研究性学习活动报告----“校园·生活”现状调查一、课题的来源和确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
中学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是贯彻这种教育目标的一种重要方式。
上个世纪以来,许多学校都对此作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探索,在新课改的教材中,各科也安排了有关探究性学习的课程。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软硬件都相对落后,学生基本都来自于农村,他们不如城里的同龄人见多识广,独生子女或者留守少年的家庭教育环境,使他们缺乏自信,也缺乏对周围人事的关心。
偏科研究性学习活动情况记录由于社会不断发展的原因,使得偏科的现象日益严重,这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发展,而且对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社会和谐发展都产生着不利的影响。
其中以下三种原因:(一)教师问题:学生偏科学习,受教师影响较大。
学生偏爱某一学科,能提高该科学习成绩,而好的学习成绩又强化了对该科的喜爱,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学生不喜欢某个老师,也往往不喜欢某个老师所教的学科,久之,学习成绩下降,丧失对这一科学好的信心,导致恶性循环。
(二)家庭影响:家庭特殊文化氛围和家长的某些爱好,以及家长职业差异,也会诱发学生偏科。
(三)学生原因:1、学生偏重什么学科学习,跟不同智力发展有一定关系。
2、学生偏科往往也是由“兴趣差异”造成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重视感兴趣的学科,轻视或不学讨厌的学科,学生对某门学科兴趣较强,就产生了学习动力,便能主动积极的专学这门课,反之,对某门学科兴趣弱或没兴趣,学生自然不愿把工夫下在这门课上。
3、中考和高考的指挥棒对学习科目的导向作用,对很多同学造成有意偏科,或是主动偏科。
二、目的和意义:为此,我们给予高度的关注,希望通过我们的深入调查研究,能够引起社会对人文科学的重视,并为高中生的选科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促使个人及社会能够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内容:为了使课题研究更有意义,我们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一、偏科的含义是什么?二、高中生为什么大多数偏科?三、高中生偏科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什么影响?(社会、家长、教师、……)四、高中生如何正确科学的选科?五、应该从那些方面来扭转偏科的局面?四、过程:随着素质教育思想的提出,随着高考模式在全国的实施,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了一个新课题,但是,高中生学习过程中长期存在着偏科现象,为了准备而又全面的了解清楚偏科现象的成因,时间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和评价,为了从人才成长过程中探索中纠正偏科的办法和措施,以有效的指导高中生的学习生活,我们高二(3)班研究性学习小组,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记录
深入研究性学习(DEEPL)是一种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任务中取得更好成绩的方法。
以下是我接受该课程培训后实施深入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记录:
第一步:针对特定学习任务建立目标。
针对该任务,我第一步设置的目标是理解学习内容的主要概念,并能够背诵该内容重要的知识点。
第二步:收集所需要的资料。
我先翻阅课本,认真查找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再调研网上提供的一些有趣的知识介绍;最后查看领域专家的文章以作深入研究。
第三步:识别重点。
接着,我对收集到的学习资料进行筛选,通过大纲或知识点清单等把握重点,把每一个比较关键的知识点进行重点提示。
第四步:深入分析。
在识别出重点的基础上,我开始深入研究相关内容,并用自己的理解解释一下其中含义或效果,这样可以增加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第五步:实践证明。
当我仔细研究学习内容后,我还会根据内容进行实际操作,看看理解的上述知识点的效果是否与预期的效果一致,如果有不一致的地方,再回去查找学习内容,重新查看相关细节,以解决一些问题。
第六步:总结归纳。
最后,我会总结前面所学的内容,把比较关键的知识点归纳成精简的重点表格,学习内容更加清楚、明了,形成一份完备的学习指南。
以上就是我接受深入研究性学习培训后实施该课程的大致过程,期间也会根据个人情况或团队任务作出dotdot乐盒家庭乐园相应的调整,以求取更好的学习效果。
小学英语学科研究性学习学生探究活动过程记录(2009.9—2010.7)一、探究性学习准备1、心理准备T:“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看一组关于Zoom和Zip的图片,你们想知道这次他们又遇见了什么吗?来,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逐一出示图片,连成一个本课的小故事。
)2、新知学习准备(1)在黑板上粘贴整个故事的图片,并播放录音,让学生热身,进入角色。
(伴音为歌曲“How do you go to school”)T:在这个故事中Zoom和Zip怎么啦?Ss:要出门。
T:为什么他们还没走呢?Ss:他们在讨论怎么去。
T:他们决定用什么交通方式出发,有哪位同学听清楚啦?Ss:步行。
T:“步行”这个单词怎么拼?Ss:on foot ,o—n on ,f-o-o-t foot .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出示by bus 的卡片T:谁能告诉我,坐公交车该怎么说?Ss:By bus .T:你们能用这个词改唱刚才的歌曲吗?学生改唱歌曲,将on foot替换成by bus 。
出示by bike 的卡片,重复上述步骤。
(2)将全班同学分为三组,跟随伴奏音乐哼唱歌曲。
二、探究性学习的展开让学生再听录音,辨别对话中的人物分别用什么方式出行,学习新短语。
探究问题(一)T:请同学们仔细听对话,听听他们用什么方式出门?学生听后讨论汇报:Ss:有“呼呼”的飞机声,应该是乘飞机吧。
Ss:飞机是plane,按前面学过的短语规律应该是by plane 。
Ss:那么我们刚才听到的对话可以概括成We go to Canada by plane .T:你们可以根据“Canada ”这个发音拼出单词吗?学生小组合作,根据教师所给的字母拼成单词,然后展示,师生点评,认读Canada这个新单词。
小结:歌词中包含了所要学习的新短语和单词,通过听音读单词拓展到认识单词的音、形、义。
探究问题二T:认真听下面这段对话,你能找出其中所包含的交通方式吗?S1:By bus, on foot , by Taxi .T:Taxi如何拼读?(出示单词卡,学生认读)Ss:t—a –x –I , taxi .T:将by taxi 放到歌里去套唱练习。
高中生研究性活动记录【6篇】研究性活动记录一:生态环保项目活动名称:垃圾分类与可回收资源利用研究研究目标:通过调查分析,提高学生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实践能力,促进环保意识的形成。
研究过程:1. 调查:学生访问社区居民,了解他们对垃圾分类的认知情况,并统计结果。
2. 垃圾分类:学生组织垃圾分类活动,对学校内的垃圾进行分类,并制作分类标识牌。
3. 垃圾处理:学生参观当地垃圾处理厂,了解垃圾如何被处理和回收利用。
4. 资源利用:学生研究可回收资源的利用方法,制作小手工品,展示可回收资源的新用途。
5. 教育宣传:学生撰写环保宣传文章,制作海报、小册子等,向校内外进行环保教育宣传。
6. 结果与总结:总结活动成果,分析活动效果,并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研究性活动记录二:科学实验项目活动名称:光线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研究目标:通过比较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生长情况,探究光线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研究过程:1. 设计实验:学生设计不同的光照条件,如全光、半阴影、全阴影等,分别放置不同的植物。
2. 观察记录:学生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植物的高度、枝叶的数量和颜色等变化。
3. 数据分析:学生将观察数据进行图表化处理,比较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生长的差异。
4. 论证分析:学生通过分析数据,得出光线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提出相应的解释和论证。
5. 结果验证:学生参考相关文献对比分析,验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客观性。
6. 总结与展示: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展示研究成果,并讨论植物生长与光线关系的意义和应用。
研究性活动记录三:社会问题调研活动名称:校园欺凌调查与研究研究目标: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和认识校园欺凌的情况,研究解决办法,促进校园和谐发展。
研究过程:1. 调查准备:学生组织制定调查问卷,包括受访者的基本情况和校园欺凌的实际情况等。
2. 实地调查:学生走访学校各班级,进行校园欺凌调查,访问受害者、目击者和施暴者等。
3. 数据整理:学生对收集到的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并使用图表化方式展示数据结果。
研究性学习活动调查过
程记录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研究性学习活动调查过程记录
第一周:小组成员共同商讨决定了:活动的目的、调查方式、需要的时间、经费、以及对活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等问题进行了整体的计划。
并设计出了活动调查表。
第二周:姜洋、徐筱林首先对人流集中路段进行观察记录。
统计同一时间内过往行人的人数和扔垃圾人数,并记录扔垃圾人的年龄情况。
最后求出平均值和扔垃圾的人数的百分率以及年龄分布情况。
张榕、孔垂畅在台东步行街对一次性塑料袋污染的情况进行拍照了记录。
郭怡生病请假未到。
第三周:成员们分为两组,于上午9:00——12:00分别在网络和图书馆查阅了相关资料。
A组:姜洋、徐筱林、孔垂畅
活动地点:山东路青岛市图书馆。
B组:郭怡、张榕
活动地点:学校网络室
下午2:00——3:30,五位成员对所搜集来的资料进行了认真的研读,初步完善了组员的思想意识和知识技能。
第四周:因临近期末考试,同学学业紧张,被迫停止活动一周。
第五周:姜洋、徐筱林、孔垂畅对台东利群、当代商城的收银台的塑料袋使用状况进行了调查统计。
郭怡、张榕在台东步行街各个体私营店铺中观察一次性塑料袋使用情况,并拍照记录。
第六周:5为成员分头在李村附近人流较大的地区进行调查,上午9:00——11:30。
共收回调查表187张。
第七周:向组成员在学校集合,对前期调查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总结调查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八周:撰写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表
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表是一种记录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工具,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和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成果。
以下是一份关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记录表,它包括了问题选择、研究计划、研究过程、结果分析以及反思等几个方面。
学习主题:______________
学习目的:______________
问题选择:
1.我选择了什么问题?
2.为什么选择这个问题?
3.这个问题对我的个人学习或社会有什么意义?
研究计划:
1.我制定了怎样的研究计划?
2.我的研究计划包括哪些步骤?
3.我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解决?
研究过程:
1.我如何进行调研和数据收集?
2.我参考了哪些资料和资源?
3.我进行了哪些实验或观察?
4.我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结果分析:
1.我得出了什么结论?
2.我的研究结果与我开始的假设是否一致?
3.我的研究结果对我的学习或社会有什么影响?
反思:
1.这个研究活动对我的学习有什么帮助?
2.我在这个研究活动中学到了哪些技能和知识?
3.这个研究活动中我做得好的地方有哪些?
4.这个研究活动中我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
5.我将如何将这些学到的东西应用到未来的学习或生活中?
总结:
在这个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我选择了一个问题并进行了调研和实验,并得出了结论。
通过这个活动,我不仅学到了关于______的一些知识和技能,还提高了自己的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反思,我也发现了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计划在未来的学习中加以改进。
这个研究活动对于我个人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表(一)活动时间2011年9月末活动地点 6.5班教室活动形式小组讨论参与人员丛露等5名同学活动过程我组的5名同学因为一个共同关注的问题聚到一起,就学生上网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发现了很多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随后我们在多方查找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3个在学生上网过程中令人堪忧的问题:①学生中,上网吧的人数较多②学生上网时间长,自制力较差③学生上网容易碰到不良信息。
带着这几个问题,我们开始了对学生上网成瘾现象的一系列探究。
活动小结与反思课题的确立代表着我们这一个小团体的产生,同时也代表着我们讲演把这一问题研究到底。
我们每一个人都怀着满满的信心投入接下来的调查中。
加油!指导老师意见及评价课题的名字应是一个陈述句、而不是疑问句。
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表(二)活动时间2011年10月活动地点教室、学校电脑房活动形式小组讨论参与人员丛露等5名同学活动过程多次探讨、研究最终撰写开题报告活动小结与反思确定课题之后、还要对课题有一定的了解、才可以进一步展开调查。
指导老师意见及评价确定课题之后要认真展开调查。
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表(三)活动时间2011年10——11月活动地点教室、电脑房活动形式小组讨论走访调查参与人员丛露等5名同学活动过程共同讨论,制定一份调查问卷,针对上网成瘾的问题,精心设计了10个选择题,1个开放题,并将其发放给部分高一同学进行问卷调查。
同学们积极配合,认真作答,让我们获取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指导老师意见及评价在问卷设计等方面,需要集思广益,才能做到更好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表(四)活动时间2011.12月活动地点电脑房活动形式交流分析参与人员丛露等5名同学活动过程活动过程在问卷调查后,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在班内进行交流,我们分析了学生上网的弊与利,提出了不少建议。
活动小结与反思我们认识到,网络是把双刃剑,我们应当发挥它有利的一面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指导老师意见及评价学生上网的弊与利的有关建议要切实可行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表(五)活动时间2011.12月活动地点教室活动形式讨论、交流参与人员丛露等5名同学活动过程对这次活动进行了个人小结、互相交流了活动心得。
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研究过程记录表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研究过程记录表课题名称: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研究目的:通过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终身学习能力。
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对相关学术文献、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进行系统性的搜集和分析,了解已有研究成果和教育实践经验。
2.实地观察:选择几所高效学校进行实地观察,观察学校的教学氛围、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教师的教学方法,了解他们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
3.问卷调查:设计并发放问卷,调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了解他们对不同教学方法的反馈和评价。
4.实验研究:选择几个教学方法进行实验研究,比较它们对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影响,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研究过程:1.第一阶段:文献调研和实地观察在第一阶段,我首先进行了大量的文献调研,搜集了相关的学术文献和教育理论,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和总结。
然后,我选择了两所高效学校进行实地观察,观察了学校的教学氛围、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教师的教学方法。
通过这些观察,我发现学校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第二阶段: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在第二阶段,我设计了一份问卷,发放给学生,调查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以及对不同教学方法的反馈和评价。
通过问卷调查,我得到了大量的数据,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教学方法的效果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然后,我选择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分别是项目制学习和合作学习。
通过实验研究,我对比了这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影响,并进行了数据分析和结果总结。
研究结果:通过文献调研、实地观察、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我得出了以下几个研究结果:1.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因素,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项目制学习和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有效方法,它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记录表1课题研究/项目设计方案
表2活动情况记录表
活动日期:年 M 日,活动地点:,第次活动
课题/项目名称:
参与活动的人员:
活动目的:活动内容:活动步骤设计,及所需条件:活动过程记录:
活动结果记录(解决的问题、得出的结论,出现的新问题等):
活动的主耍收获、体会:
指导老师意见:
签名:年刀 H
访谈日期:年月日,访谈地点:,第次访谈
考察或调查日期:年一月日,地点:,第次考察或调查
课题/项H名称:参加考察或调查的人员:考察或调查的对象和内容:
被调查或考察单位的评价或意见:
签名(章): 年
月日
考察或调查过程和结果:
本次考察或调杳的主耍结论(若是问卷调杳,请将统计表粘上):
访谈结果与打算(是否达到忖的、解决了哪些问题、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还
有哪些没有解决的问题,下次任务等):
指导老师意见:
签名:年月口考察或调查时间:时—分至—时—分,记录人签名:,年 h B
表5实验记录表
实验日期:年月一日,实验地点:,第次实验课题/项H名称:
参加实验的人员:
实验Ⅱ的:
实验原理:
实验的具体内容:
实验仪器与器材:实验的详细步骤: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
实验结论:实验者的收获或体会:
实验指导老师意见:
签名:年月
日
表6数据处理表
数据处理日期:年月一日,数据处理地点:,第次处理
请将数据处理的方法、过程和结果粘贴于此页:。
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记录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时,进行过程记录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是一个关于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记录的例子,总字数为1512字。
活动名称:探究水的沸点变化因素活动时间:2024年4月1日至4月15日活动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对水的沸点的影响,了解沸点的概念及其变化规律。
活动过程记录:第一天:今天我开始了探究水的沸点变化因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首先阅读了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了水的沸点和其影响因素的基本知识。
第二天:今天进行了第一次实验,探究加热时间对水的沸点的影响。
我使用同样的水量(200毫升),在不同的加热时间下进行了实验,并记录下水开始沸腾的温度。
我发现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水的沸点逐渐升高。
第三天:为了更进一步地了解水的沸点变化规律,今天我决定探究不同海拔高度对水的沸点的影响。
我使用同样的水量(200毫升),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下进行了实验,并记录下水开始沸腾的温度。
我发现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水的沸点逐渐降低。
第四天:今天我进行了第二次实验,探究溶质浓度对水的沸点的影响。
我准备了不同浓度的盐水溶液,分别是10%、20%、30%和40%的浓度。
我将相同量的溶液加热,并记录下水开始沸腾的温度。
我发现随着溶质浓度的增加,水的沸点逐渐升高。
第五天:为了进一步验证溶质浓度对水的沸点的影响,今天我进行了第三次实验,使用了更多的不同浓度的盐水溶液。
我准备了5%、15%、25%、35%和45%的浓度,并进行了相同的实验步骤和记录。
结果显示,溶质浓度和水的沸点呈正相关关系。
第六天至第十天:在这几天里,我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比较,开始总结不同因素对水的沸点的影响。
观察实验结果,我发现加热时间和溶质浓度对水的沸点有直接的影响,而海拔高度则是以间接的方式影响沸点。
第十一天至第十五天:在这几天里,我进一步了解了沸点的概念和其背后的原理。
我阅读了更多的文献资料,并查找了相关的实际应用,如煮水、蒸煮食物等。
研究性学习活动调查过程记录
第一周:小组成员共同商讨决定了:活动的目的、调查方式、需要的时间、经费、以及对活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等问题进行了整体的计划。
并设计出了活动调查表。
第二周:姜洋、徐筱林首先对人流集中路段进行观察记录。
统计同一时间内过往行人的人数和扔垃圾人数,并记录扔
垃圾人的年龄情况。
最后求出平均值和扔垃圾的人数的百
分率以及年龄分布情况。
张榕、孔垂畅在台东步行街对一
次性塑料袋污染的情况进行拍照了记录。
郭怡生病请假未到。
第三周:成员们分为两组,于上午9:00——12:00分别在网络和图书馆查阅了相关资料。
A组:姜洋、徐筱林、孔垂畅
活动地点:山东路青岛市图书馆。
B组:郭怡、张榕
活动地点:学校网络室
下午2:00——3:30,五位成员对所搜集来的资料进行了认真的研读,初步完善了组员的思想意识和知识技能。
第四周:因临近期末考试,同学学业紧张,被迫停止活动
一周。
第五周:姜洋、徐筱林、孔垂畅对台东利群、当代商城的收银台的塑料袋使用状况进行了调查统计。
郭怡、张榕在台东步行街各个体私营店铺中观察一次性塑料袋使用情况,并拍照记录。
第六周:5为成员分头在李村附近人流较大的地区进行调查,上午9:00——11:30。
共收回调查表187张。
第七周:向组成员在学校集合,对前期调查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总结调查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八周:撰写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