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瀑布 3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5
瀑布教学设计(S版三年级下册)2、瀑布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会认“叠、喻、屏”3个生字,会写“瀑、滩”等7个生字,掌握“瀑布、重叠、涌上、岸滩、衬着”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背诵课文;理解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体会比喻写法的好处;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3、引导学生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获得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体会瀑布的壮丽、奇异,增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所描写的意境。
三、教学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是瀑布?你们在哪儿见过瀑布,是什么样的?2、书中描写的瀑布又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1、检查自学情况。
叠(提醒学生:中间是秃宝盖,要写在横中线上)(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2)提出自己认为难读、难写的字。
(3)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分析结构复杂的字的字形,同桌交流识记方法。
2、自读诗歌,画出新词并把新词带到句子中去读一读。
3、小结: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牢固地掌握新字,理解新词,并把好词语记下来在写作时加以运用。
三、读文质疑,理清顺序。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瀑布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了解主要内容。
(先写声音,后写样子)2、练习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诗。
(3)、小结:把诗读熟,试着背一背。
四、指导写字。
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把新词放入词语花篮中。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试着背诵。
3、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抄在《我的采集本》上。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一、检查旧知,引入新课:1、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交流抄写的语句。
二、自学思考:1、出示要求:(1)默读全诗,思考:哪些诗句是写瀑布声音的?哪些诗句是描写瀑布样子的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去欣赏瀑布的?(2)提出不懂的问题。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瀑布一、教师基本信息•学校:XXX小学•班级:三年级一班•教师:XXX•课程:语文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瀑布的起源和形态,提高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掌握小学三年级课程中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如形容词、句子成分、文章结构等2.过程与方法目标–提供学习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崇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实践创新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自然景观的欣赏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瀑布的起源和形态,形容词的使用,文章结构的体验和理解2.教学难点:句子成分的掌握和分析,对文章结构的理解和运用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伸手指向教室窗外,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过瀑布吗?它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瀑布是指水流自然落差,形成下落、喷发、冲击、沉淀的自然景观。
”2.学习(2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看课程中的材料,听取瀑布的音乐和声音,感受瀑布的美丽和磅礴。
运用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地区、不同形态、不同季节的瀑布,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形容词的使用,运用形容词表述瀑布的特点和风貌,如“澎湃的流水、壮阔的气势、水花飞溅的声响等。
”让学生领悟形容词对语言的丰富性和感染力。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一篇生动描写瀑布的短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同时,教师解释文章结构、句子成分等困难点的概念和语法知识,让学生了解其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自主或群体探究一个瀑布的信息,让学生了解其亲身感受和实践的重要性。
3.练习(10分钟)教师提供相关练习题目,如形容词或句子成分的填空、文章结构的分析、短文的写作等。
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同时,教师辅导个别或小组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解答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语言学习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年级语文《瀑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词。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瀑布的壮观景象,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瀑布的壮观景象。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句。
2.体会作者对瀑布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展示瀑布的壮观景象,引导学生说出瀑布的特点。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对课文的理解。
3.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掌握字词。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瀑布的特点。
4.朗读课文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语调等问题。
5.研讨交流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对瀑布的喜爱之情。
6.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7.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学生在朗读课文时,能够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表现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学生在研讨交流环节,积极参与讨论,对课文中的比喻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六、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
4.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教学,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共同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在学习生字词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互动游戏,如“找朋友”、“猜谜语”等,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记住生字词。
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如:“如果你站在瀑布前,你会怎样描述它?”对话示例: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瀑布是什么样子的吗?生1:瀑布是一条很大的水流,从很高的地方流下来。
三年级下册语文《瀑布瀑布》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瀑布瀑布》这篇课文,使学生了解瀑布的形态特点和形成原因,提高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对瀑布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使学生学会欣赏自然之美,增强学生的生态观念。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瀑布瀑布》的内容简介:本文以作者观赏瀑布的亲身经历为线索,描述了瀑布的壮丽景象,介绍了瀑布的形成原因和各种形态。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瀑布的形态特点和形成原因。
难点:瀑布的形态变化和形成过程的讲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直观展示瀑布的景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瀑布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4.3 课堂讲解:讲解瀑布的形态特点和形成原因,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子。
4.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瀑布的形态变化和形成过程,分享学习心得。
4.5 课堂小结:第五章:课后作业与评价5.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写一篇短文,描述其特点和美丽之处。
5.2 评价方法: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延伸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有关瀑布的科普书籍和文章,扩大知识面。
6.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实地观赏瀑布,增强对瀑布的认识和感受。
第七章:教学评估7.1 评估内容:对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估。
7.2 评估方法: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年级语文《瀑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瀑布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增长自然科学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感受瀑布的壮观景象。
(2)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
(3)学会通过描绘事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赞美瀑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3)学会与同学合作、分享,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3)了解瀑布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通过描绘事物,培养学生想象力与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件:瀑布图片、生字词动画等。
2. 教学道具:瀑布模型、相关科普资料。
3. 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瀑布的了解程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瀑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瀑布的景象。
(2)讨论交流:邀请学生分享对瀑布的认识和印象。
(3)教师总结:引出本课课题《瀑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合作学习,交流生字词学习心得。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解答学生疑问。
(2)重点讲解瀑布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加强语感。
(2)学生模仿课文,进行描绘瀑布的练习。
5. 拓展延伸(1)学生展示自己的描绘作品,互相评价。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尝试描绘一幅画。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瀑布的科普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2)以“我眼中的瀑布”为主题,进行作文创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交流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三下语文《瀑布瀑布》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瀑布瀑布》,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所描述的瀑布的景象及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瀑布的景象。
(2)采用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能进行运用。
2. 教学难点:(1)描述瀑布景象的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与运用。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赞美。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瀑布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瀑布景观。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瀑布的了解和印象。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瀑布瀑布》。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讨论生字词,教师解答疑惑。
3. 理解课文:(1)教师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实践运用:(1)学生尝试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描述其他自然景观。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创作一篇以瀑布为主题的短文。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瀑布的特点和描绘方法。
(2)鼓励学生课后观察其他自然景观,尝试进行文学创作。
四、作业布置:1. 抄写课文中的优美句子。
2. 观察一种自然景观,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描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瀑布的景象。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实践环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创作,进一步巩固了对瀑布的理解和描绘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内容:(1)学习课文《瀑布瀑布》中的生字词和重要句子。
三年级语文《瀑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瀑布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增长自然科学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运用想象、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体会瀑布的壮观和美丽。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瀑布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瀑布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音频播放等方式,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身临其境。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比较法:引导学生比较瀑布与其他自然景观的异同,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小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相关瀑布图片或视频。
3. 生字词卡片。
4. 课后小研究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瀑布音频,引导学生猜测是什么声音。
(2)展示瀑布图片,引发学生对瀑布的好奇心。
(3)板书课题《瀑布》,导入新课。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瀑布的壮观和美丽。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生字词卡片游戏,巩固学习效果。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瀑布的形成原因。
(2)教师补充讲解,引导学生了解瀑布的形成过程。
《瀑布瀑布》三下语文s教案《瀑布》是一首活泼生动、文情兼美的自由体写景诗。
这首诗分三小节。
第一小节写瀑布的声音,后两节写瀑布的形态。
用一连串的比方赞叹瀑布声势的浩大,形象的雄伟,色泽的和谐,深情地抒发了对祖国河山的无比热爱之情。
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瀑布瀑布》三下语文s教案,供大家参考。
《瀑布瀑布》三下语文s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领悟多层次、多角度、多种修辞手法的生动细腻的描写。
2.学习领悟蕴含在描写叙述中的情感和感悟到的人生哲理。
3.从与第一课的比较中领悟本文对比联想,托物喻理的写法。
【教学设想】1.目标1为重点,目标2为难点。
2.拟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简介和写作背景,范读课文,理清结构,讲读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讲读第二、三部分,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练习指导。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联系第一课引入课文,简介和写作背景1.导入我们通过第一课的《短文两篇》的学习,认识了生命的美妙本质和对待生命的正确态度。
今天学习的散文《紫藤萝瀑布》仍是赞美生命的顽强和美妙的,但文章的特点与第一课有所不同。
2.和背景简介宗璞,当代女作家。
宗璞一家,在“_”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心头。
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的小弟身患绝症,非常悲痛(1982年10月的小弟病逝),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妙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二、范读课文。
三、正音释词。
(让学生课内作在作业簿上,让两个学生在黑板上做,以便评讲。
)解释词语并为加点字注音:迸溅:繁密:稀落:伶仃:忍俊不禁:仙露琼浆:盘虬卧龙:酒酿:四、理清文章结构。
(指导学生按写作内容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6段)看花(1花瀑2花穗3花朵)第二部分:(7—9段)忆花(1赏花的感受2忆花的劫难3颂花的生机)第三部分:(10—11段)悟花──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五、赏析第一部分。
1.叫学生先读第一部分,注意体会文中的写作顺序、角度、方法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