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刻舟求剑》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刻舟求剑》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原文]楚①人有涉②江③者,其剑自④舟中坠于⑤水,遽⑥契⑦其⑧舟,曰:“是⑨吾剑之⑩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11)。
舟已行矣,而(12)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3)?[注释]①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②涉:蹚水过河,也泛指渡水。
③江:古代专指长江。
④自:从。
⑤于:到。
⑥遽(jù):立即。
⑦契(qiè):通“锲”,刻。
⑧其:那。
⑨是:代词,这。
⑩之:的。
(11)之:它,指楚人的剑。
(12)而:可是。
(13)不亦惑乎:“不亦……乎”,古代常用的表示反问的句式,相当于“岂不是……吗”,不能译为“不也……吗”。
惑,糊涂。
[译文]有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佩剑从船上掉到了水里,(他)赶紧在那船帮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就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靠岸后,那人便从他刻有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去找剑。
船已经航行了(一段路程),可是剑却不能(跟着)走,这样找剑,岂不是胡涂吗?[鉴赏] 这个小故事记述了楚人渡江坠剑、求剑的经过,文字很简洁,道理却很深刻。
它本来是在《察今》中作为一个例子来批判不与时俱进、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的。
在议论文中运用例证,一要文字精练,二要切中要害。
这段文字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作者及作品简介]这则寓言是《吕氏春秋•察今》中的一个小故事。
《吕氏春秋》也叫《吕览》,是战国时秦国的相国吕不韦(?—前235)让门客集诸子百家的学说编写的一部杂家的著作。
全书分为26卷(八览、六论、十二纪),共160篇,20余万言。
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涉及名、法、墨、农、阴阳诸家言论。
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理论性散文专集。
成书约在公元前239年左右.。
刻舟求剑课文话说有那么个楚国人,咱们姑且叫他阿楚吧。
阿楚啊,是个挺有意思的人,他特别喜欢游山玩水,那日子过得,比那河里的鱼儿还自在。
有一天,阿楚又背上了他的小包裹,里面装着几块干粮,还有他那把心爱的宝剑,就踏上了去远方探险的路。
这宝剑啊,对他来说可不一般,据说是祖上传下来的,锋利无比,还刻着龙凤呈祥的图案,看着就让人心生敬畏。
阿楚走着走着,就来到了一条大河边。
河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两岸的柳树随风轻摆,好像在向他招手。
阿楚一看,嘿,这景色真不错,得坐船过去好好欣赏一番。
于是,他就找了条小船,划着桨,悠哉悠哉地往河中心漂去。
船儿在水面上轻轻摇曳,阿楚坐在船头,手里把玩着那把宝剑,心里头别提多美了。
可是,乐极生悲啊,阿楚一不小心,手滑了一下,宝剑“噗通”一声,就掉进了水里。
这一下可把阿楚急坏了,他连忙在船上站起来,伸长了脖子往水里看,可那河水太深了,啥也看不见。
旁边船夫一看,赶紧说:“大兄弟,你这剑掉水里了,得赶紧捞啊,晚了可就找不回来了。
”阿楚一听,眼珠子一转,心想:“我乃聪明绝顶之人,岂能没有对策?”于是,他不慌不忙地从船上拿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然后对船夫说:“你别急,看我的。
我在这儿刻了个记号,等船靠了岸,我再按这个记号下水去找剑,保准能找回来。
”船夫一听,愣了愣,心想:“这大兄弟是不是脑子进水了?剑都掉水里了,还在这船上刻记号,这能顶啥用啊?”不过,他也没多说什么,只是摇了摇头,继续划船。
船很快就到了对岸,阿楚迫不及待地跳下船,按照他在船上刻的记号,跳进水里去找剑。
可是,他左捞右捞,捞了半天,除了捞上来一把水草和几块石头,连剑的影子都没见着。
阿楚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最后只好无奈地爬上了岸。
这时候,船夫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大兄弟啊,你这刻舟求剑的法子,可真够新奇的。
不过,你得知道,这船是动的,河水也是流的,你在这船上刻个记号,有啥用呢?剑早就不知道被冲到哪里去了。
《刻舟求剑》原文赏析刻舟求剑 / 楚人涉江先秦:佚名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及注释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剑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注释涉:过,渡。
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其:他的,代词。
自:从。
坠:落。
于:在,到。
遽:急忙,立刻。
契:用刀雕刻,刻。
是:指示代词,这,这个,这儿,这样。
吾:我的。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故事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
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国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国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
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
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
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都含有“拘泥不知变通;做根本做不到的事”的意思。
但“刻舟求剑”重于“刻”和“求”;强调虽然主观上努力;但不注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不能相应地采取适当的措施;“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强调主观上不努力;仅想坐守等待。
赏析刻舟求剑是一则寓言故事,其寓意是办事不能只凭主观意愿,要学会观察事物本质,否则会徒劳无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