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838.00 KB
- 文档页数:6
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教学目标1、了解上海优越的地理位置。
自然环境,发达的交通条件等因素,并分析它们对上海经济繁荣所起的作用。
2、学会描述上海发展的历史轨迹,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浦东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3、通过案例剖析,学会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初步树立因地制宜观念。
教学重难点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中心的各方面表现是本课时重点。
上海为什么会成为中国经济中心是难点。
课前自学与课内交流一、课前预习1、上海地处之滨,以富庶的为依托.。
这里地势,河湖气候与相连成片,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2、如今,浦东已是万商云集,发展成为中心和中心。
3、上海经济的繁荣产生了,辐射效应,促进了的成长,带动的发展。
二、课堂互学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上海成为我国经济中心的原因。
(自然条件历史背景工业基础政策支持)(一)上海的地理位置结合中国政区图和图6-50描述上海的地理位置(二)上海的自然条件1、地形:河流:气候:自然条件:2、完成教材第54页问题探究设想一下,重庆的货物如果通过航运出口到东南亚,可经过怎样的路线?3、找找看,上海是哪几条铁路线的起点?4、综合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交通运输等因素,分析它们对上海经济繁荣所起的作用。
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交通运输:(三)历史背景早在800多年前已经是“海舶辐奏,番商云集”之地,以至近代上海被称为“东方的巴黎”。
结合位于上海外滩的银行大楼的图片和P54页阅读卡《曾经的“华尔街”》探究,上海是历史上的亚洲东部地区的国际金融中心。
(四)工业基础形成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五)政策支持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建设,特别是1990年国家实施,使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的地位更加突出。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六)走进上海:说一说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表现有哪些?(七)今日上海:。
《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教学设计【课题】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教学方法】讨论法问答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上海是我国最大经济中心及其表现,理解它成为我国最大经济中心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收集信息,分析上海成为我国经济中心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城市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上海成为我国最大经济中心的原因教学难点:上海成为我国最大经济中心的原因【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展示第41届世界博览会图片,同学们知道这是在哪里召开吗?上海。
请同学们谈谈对上海的印象?(播放上海城市照片)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重要的工业基地和港口城市。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上海,看一看这个经济大城。
二、新课教学1. 同学们都知道上海经济发达,但是它凭什么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快速浏览课本53,55页,说说上海成为中国最大经济中心的表现。
①以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为代表可见上海的金融业发达②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为例,可见上海高科技产业发达。
其中上海浦东的金融业和高科技产业是上海的经济增长点,集中体现了上海的竞争力。
③宝钢集团、上海汽车工业集团以及飞机制造为例可见上海工业发达④上海港是中国大陆集装箱航线最多,覆盖面最广的港口,可见上海航运业发达。
三、巩固提升为什么上海可以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呢?请同学4人一小组,结合学习单上的材料,分角度回答问题。
5分钟后,小组代表来回答问题,一个小组回答一个角度。
1. 地理位置:上海地处东海之滨,以富庶的长江三角洲为依托。
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接长江入海口,陆地、水运交通便利。
2. 自然条件:①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势低平②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③河湖众多,与太湖流域相连成片3. 历史背景:200多年前,上海曾被成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后来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上海被辟为商埠,如上海南京路,上海外滩,辟租界,设银行,办工厂,此后不到100年,一跃成为东部地区的国际金融中心4. 工业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依靠良好的工业基础,大批掌握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的人才,形成了一个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经济发展一直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第六单元第二课《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教学设计 林埭中学 唐燕红 叶 隽 2013、3、30一、【课标解读】:课标:1-2-6 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课标解读:“不同地区”:在第五单元基础上,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为基本格局,在四大地理区域内,选择既能体现区域总体格局又能反映各自独特自然与人文特色的地区。
既要展示各区域丰富多彩的人文特色,又要分析自然环境与人文特色之间的联系。
二、【教材简析】: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在第五单元基础上,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为基本格局,在四大地理区域内,选择既能体现区域总体格局又能反映各自独特自然与人文特色的地区。
在第六单元中南方地区选择了太湖流域、四川盆地、珠江三角洲和上海。
它们作为南方地区富有特色的区域,在地形上主要是盆地和平原,都是南方较为发达的地区,在区域的选择和内容选择上分别体现了自然条件、区位条件、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学生理解时空因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有积极意义。
本课以上海为例剖析了城市作为经济中心所具有的特征,以及形成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因素,从多个方面展示了上海的成就。
2.教材结构体系: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利用地图,说出上海在中国的位置。
2.从地形图、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上海自然环境的特点。
3.分析本区域的自然景观、历史条件、人们生产生活方面的特色,理解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4.通过案例剖析,学会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初步树立因地制宜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1. 经历观察、体验、感悟的过程,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2.采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分析现象,探究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
3.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区域的发展变化。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逐步引导学生形成资源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六单元第二课南方地区04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编写者:杨银飞审核者:胡巧钺包科领导:杨宏斌【学习目标】1.掌握上海成为我国经济中心的原因。
2.了解上海作为我国经济中心的表现。
【预学指导】带着下列问题阅读课本P45—47,准备下列问题的相关解答,标注自己的理解,提出你的疑惑?1.掌握上海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说说它们与上海经济发展间的联系?2.概括上海发展成为我国经济中心的历史进程?3.找出上海作为我国经济中心的主要表现?4.探讨上海成为我国经济中心的原因?我的问题:。
【尝试回答】1.结合课本图6-50及课本内容,说说上海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分析它们对上海经济繁荣所起的作用?2.结合课本知识和所学知识,概括上海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3.找出上海作为我国经济中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举例说说各个产业的代表?4.说说上海作为我国经济中心的影响?【合作互议】探讨上海成为我国经济中心的原因?(从自然条件、历史背景、工业基础、政策扶持等方面考虑)拓展:思考上海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不利因素?为此国家正在建设什么工程进行解决?【星级挑战】1.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是___,它还是重要的___基地和世界著名的___城市。
2.___的金融业和高科技产业是上海的经济增长点,集中体现了上海的竞争力。
3.___集团是中国最大、最现代的钢铁联合企业。
4.上海经济发展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①地势坦荡地平②河湖众多③气候温润④与珠江三角洲相连成片A.①②③B.①③④C. ①②④D.②③④5.对上海经济繁荣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有()①地理位置②自然环境③交通运输④矿产丰富A.①②③B.①③④C. ①②④D.②③④6.读“我国南方地区局部示意图”,回答问题。
⑴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城市:A___B___水域:M___N___C___D___⑵写出两条起点在B城的铁路线名称。
⑶B城是我国大型的钢铁基地,其发展钢铁基地的有利条件是()A.靠近水电站,能源丰富B.靠近煤矿C.靠近铁矿D.濒临海洋,便于进口铁矿石7.读图,回答问题。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6-2-4 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第四部分,即“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上海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等方面的情况。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知识,对省级行政单位有一定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掌握其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也与学生在其他学科中学习的上海相关知识相联系,如地理、历史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从地理学的角度,深入理解上海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运用地图和图表等工具,分析上海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提高空间分析能力。
2. 了解上海的历史背景,包括其作为通商口岸的兴起和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培养历史意识。
3. 掌握上海的经济发展情况,理解其作为我国经济中心的地位和作用,提高经济理解能力。
4. 认识上海的对外开放政策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国际视野。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 上海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 上海的历史背景及其经济发展3. 上海的对外开放政策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难点:1. 如何理解上海作为我国经济中心的地位和作用2. 如何理解上海的对外开放政策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解决办法:1. 对于重点内容,可以通过地图和图表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上海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上海的历史背景及其经济发展。
2. 对于难点内容,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上海作为经济中心的作用和意义。
同时,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上海的对外开放政策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上海的优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发达的交通条件2.分析上列不同因素对上海经济繁荣所起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利用中国地图,说出上海地理位置。
2.从地形图、气候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综合分析上海的自然环境特点。
3.通过对上海典型案例的剖析,理解上海经济特色是自然条件历史背景、工业基础和国家政策等方面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2.感受上海发展的速度,改革开放的优越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中心的各方面表现难点:上海经济中心特色形成的原因三、教学过程:(一)导入:点击PPT上的标题出示上海景观的视频,引入课题。
(板书1:题目)请几位同学谈谈他们对上海的认识。
上海印象:人口众多;城市环境优美,基础设施齐全;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达,机场、港口、火车站等运输繁忙;商业街繁华,商店的商品琳琅满目,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档次的商品;食品街能品尝到世界各地的美味;城市中外国人数量多,市民能够说一些外语;市中心区写字楼林立,有多家世界各国的各大银行、办事处等机构;常举办各种国际会议、大型博览会等活动……学生初步感性到: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
(二)出示主要问题:上海能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与哪些因素有关?自然条件历史背景工业基础政策支持1、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1)出示地图:上海位置图;中国政区图;长江三角洲地图①活动:面对地图请你说一说上海的地理位置预设:太平洋的西岸;亚洲大陆的东沿;东海之滨。
四至:东海;杭州湾;苏浙;长江入海口。
沿江滨海的地理位置最适合发展什么产业?(航运业和港口业。
)②演练:上海市,简称(沪);地处(长江三角洲)前沿,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北接(长江)入海口.(2) 出示地形(水文)、气候地图,看图完成填空题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坦荡低平)。
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1、地理位置1)临海:地处东海之滨,以富庶的长江三角洲为依托。
2)沿江:居于我国大陆海岸线中枢,扼长江入海口,是天然河港,具有发展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的优越条件。
2、自然条件1)地形: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势坦荡低平。
(上海境内除西南部有少数丘陵山脉外,全为坦荡低平的平原,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高度为4米左右。
陆地地势总体呈现由东向西低微倾斜。
大金山为上海境内最高点,海拔高度103.4米。
)2)河湖:河湖众多,如长江、黄浦江等(上海地区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水资源丰富,是著名的江南水乡,境内水域面积697平方公里)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雨热同期。
(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
春秋较短,冬夏较长。
)问:自然条件如何影响上海经济发展?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沿海滨江的地理位置——发展航运,建设港口(上海是天然河口港,具有发展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的优越条件。
)2)平坦的地形——建设铁路、公路和港口3)气候湿润,长江、黄浦江等河流——提供天然航道,为工农业发展提供丰富的水资源。
过渡:根据刚刚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上海是我国大陆海岸线中枢,那主要有哪几条铁路线经过上海呢?读图分析(P54)问:1、如果重庆的货物要通过航运出口到东南亚,你会怎样设计路线?(从重庆沿长江运往上海,再从上海通过海运运往东南亚。
)2、找一找,上海是哪几条铁路线的起点?(京沪线和沪杭线)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综合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交通运输等因素,分析它们对上海经济繁荣所起的作用?(上海居于我国大陆海岸线中枢,扼长江入海口,是天然河口港,具有发展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的优越条件。
)二、深厚的历史基础(1)昔日上海——曾经的“华尔街”A早在200多年前(上海就被称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B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外国商人的觊觎)C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上海被辟为商埠(通商口岸:广夏福宁上;)D辟租界、设银行、办工厂(上海成为外国“冒险家的乐园”)E此后至新中国成立前(上海成为亚洲东部地区的金融中心、最繁华的商业中心)问:根据阅读卡曾经的“华尔街”,说说原因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原因:一是地理位置特殊;二是历史特殊——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上海就被辟为通商口岸,上海成为外国“冒险家的乐园”。
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主备:熊鑫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在对外贸易、资金流动、国际会议、民间往来等方面的表现及优势;学会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各种途径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够用恰当的形式展示探究成果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能力,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看法,培养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国际大都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积极关注城市建设与发展。
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上海成为国际大都市的优势”,从而培养学生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的思路与能力。
2.难点:如何发挥每个学生积极地参与探究过程。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上海为什么能够成为国际性大都市或者说她的优势在哪里。
难点:学生认知,个人能力等条件的限制,如何使每个学生积极地参与探究过程是本课的。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光明牛奶》,喝过光明牛奶的同学请举手。
你有没有注意是哪个地方的品牌?教师:这从侧面说明上海的什么很发达?教师补充:如果通过这节课你还想进一步了解上海的,可以浏览网络和报纸,提供资料)(二)新课教学上海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地形P54图6—50上海的位置地图册上海的气候类型地图册上海的地形引导学生通过上海的自然条件,得出上海地处东海之滨,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引导学生通过了解上海传统与现代的建筑、各种文化娱乐方式,明确上海具有东西方文化结合的多元文化,与外界的文化交流频繁。
重点体现上海在政治、商业、金融、贸易、科技人才、物资等方面的交流。
)教师:上海正是以她的魅力成功地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能够举办如此大规模的会展正是一个城市国际影响力的体现。
结合我们看到的,谈一谈作为国际大都市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点?(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科技教育发达、对外交流频繁、人口众多、商业繁荣、自然环境整洁优美、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师总结:如果说城市是它所在地区政治、经济发展的核心,在物资、人口、资金、技术等等方面,它与外界存在着大量而频繁的交流。
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
1、地理位置
1)临海:地处东海之滨,以富庶的长江三角洲为依托。
2)沿江:居于我国大陆海岸线中枢,扼长江入海口,是天然河港,具有发展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的优越条件。
2、自然条件
1)地形: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势坦荡低平。
(上海境内除西南部有少数丘陵山脉外,全为坦荡低平的平原,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高度为4米左右。
陆地地势总体呈现由东向西低微倾斜。
大金山为上海境内最高点,海拔高度103.4米。
)
2)河湖:河湖众多,如长江、黄浦江等(上海地区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水资源丰富,是著名的江南水乡,境内水域面积697平方公里)
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雨热同期。
(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
春秋较短,冬夏较长。
)问:自然条件如何影响上海经济发展?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沿海滨江的地理位置——发展航运,建设港口(上海是天然河口港,具有发展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的优越条件。
)2)平坦的地形——建设铁路、公路和港口
3)气候湿润,长江、黄浦江等河流——提供天然航道,为工农业发展提供丰富的水资源。
过渡:根据刚刚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上海是我国大陆海岸线中枢,那主要有哪几条铁路线经过上海呢?读图分析(P54)
问:1、如果重庆的货物要通过航运出口到东南亚,你会怎样设计路线?(从重庆沿长江运往上海,再从上海通过海运运往东南亚。
)2、找一找,上海是哪几条铁路线的起点?(京沪线和沪杭线)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综合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交通运输等因素,分析它们对上海经济繁荣所起的作用?(上海居于我国大陆海岸线中枢,扼长江入海口,是天然河口港,具有发展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的优越条件。
)
二、深厚的历史基础
(1)昔日上海——曾经的“华尔街”
A早在200多年前(上海就被称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B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外国商人的觊觎)C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上海被辟为商埠(通商口岸:广夏福宁上;)D辟租界、设银行、办工厂(上海成为外国“冒险家的乐园”)
E此后至新中国成立前(上海成为亚洲东部地区的金融中心、最繁华的商业中心)
问:根据阅读卡曾经的“华尔街”,说说原因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原因:一是地理位置特殊;二是历史特殊——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上海就被辟为通商口岸,上海成为外国“冒险家的乐园”。
(2)新中国成立前的上海
上海的工业主要是纺织工业和其他轻工业。
新中国成立后,又大力发展了钢铁、石油化工、机械、电子等工业,使上海成为“综合性工业中心”“重要的工业城市”。
(以宝钢和中石化为例)
C广州、上海D连云港、南京
2.下列关于上海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上海市濒临黄海,是我国第一大港
B 上海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位居我国第三位,仅次于北京和广州
C 浦东新区的开发,不仅促进了上海的发展,还带动了整个长江
流域经济的腾飞
D 京广线和沪杭线经过上海,使得上海的海陆交通都很便利
3.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运会,2010年上海成功
举办了世界博览会。
请比较上海和北京在城市职能上有什么差
异?
【作业布置】
完成作业本的练习
板
书
设
计
教学反思(累计反思数)
通过前面“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几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上能通过各种地图和材料表描述出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学生也较容易认识到上海有关的自然和人文方面的特点。
相对农村七年级的学生而言,对经济方面的知识理解起来不容易有必要加深他们对于上海经济特色的感性认识。
为此,教师要通过展现上海有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直观感性地开展有关学习活动。
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思想,感受上海发展的强大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