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液压制动系统概述
- 格式:pptx
- 大小:477.69 KB
- 文档页数:13
汽车刹车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
汽车刹车液压系统是现代汽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的作用是将驾驶员的刹车踏板的力量转化为液压压力,从而使车辆减速或停止。
本文将详细介绍汽车刹车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
汽车刹车液压系统由主缸、制动器、制动管路和刹车液组成。
主缸是刹车液压系统的核心部件,它位于车辆引擎舱内,由一个活塞和一个液压油箱组成。
当驾驶员踩下刹车踏板时,主缸内的活塞会向前移动,将刹车液推入制动管路中。
制动器是刹车液压系统的另一个重要部分,它位于车轮附近。
制动器由制动片、制动盘和制动缸组成。
当刹车液进入制动器时,制动器内的制动片会夹住制动盘,从而使车轮减速或停止。
制动管路是连接主缸和制动器的管道,它由金属管和橡胶软管组成。
金属管用于连接主缸和制动器,而橡胶软管则用于连接车轮和车身。
橡胶软管可以使车轮在转动时不受到管道的限制,从而保证刹车系统的灵活性。
刹车液是刹车液压系统的液体介质,它的主要成分是乙二醇和水。
刹车液的主要作用是传递刹车踏板的力量,并在制动器中产生压力。
刹车液的沸点和冻点都很重要,因为它们直接影响到刹车液的性能。
如果刹车液的沸点太低,它会在高温下蒸发,从而导致刹车失灵。
如果刹车液的冻点太高,它会在低温下凝固,从而导致刹车失灵。
汽车刹车液压系统是现代汽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它的工作原理是将驾驶员的刹车踏板的力量转化为液压压力,从而使车辆减速或停止。
了解刹车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帮助驾驶员更好地理解汽车的刹车系统,并在日常驾驶中更加安全。
汽车电子液压制动系统自汽车诞生以来,车辆制动系统在汽车的安全方面就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传统汽车制动系统主要由制动踏板、真空助力器、总泵(主缸) 、分泵(轮缸) 、制动鼓(或制动盘) 及管路等构成。
随着机电技术的发展,目前出现了称为“电子液压制动系统”的新技术,已经应用在中高级轿车上EHB系统主要由制动踏板单元、电子控制单元(ECU)、液压控制单元(HCU)以及一系列的传感器组成。
1.制动踏板单元包括踏板感觉模拟器、踏板力传感器或/和踏板行程传感器以及制动踏板。
踏板感觉模拟器是EHB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驾驶员提供与传统制动系统相似的踏板感觉(踏板反力和踏板行程),使其能够按照自己的习惯和经验进行制动操作。
踏板传感器用于监测驾驶员的操纵意图,一般采用踏板行程传感器,采用踏板力传感器的较少,也有二者同时应用,以提供冗余传感器且可用于故障诊断。
图3为大陆特威斯生产电子制动踏板单元。
2.液压控制单元(HCU)制动压力调节装置用于实现车轮增减压操作,图4为大陆特威斯带ECU的EHB的液压控制单元(HCU)。
HCU中一般包括如下几个部分:独立于制动踏板的液压控制系统一该系统带有由电机、泵和高压蓄能器组成的供能系统,经制动管路和方向控制阀与制动轮缸相连,控制制动液流入/流出制动轮缸,从而实现制动压力控制。
人力驱动的应急制动系统一当伺服系统出现严重故障时,制动液由人力驱动的主缸进入制动轮缸,保证最基本的制动力使车辆减速停车。
平衡阀一同轴的两个制动轮缸之间设置有平衡阀,除需对车轮进行独立制动控制的工况之外,平衡阀均处于断电开启状态,以保证同轴两侧车轮制动力的平衡。
3.传感器包括轮速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车轮运动状态、轮缸压力的反馈控制以及不同温度范围的修正控制等。
图5所示为博世公司发布的一种关于EHB系统的专利,系统带有踏板感觉模拟装置,一套采用液压伺服控制的行车制动系统和一套人力操纵的应急制动系统,其中,液压伺服系统控制四个车轮的压力,而人力应急制动系统只能控制两个前轮。
汽车液压控制系统汽车液压控制系统是现代汽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它起着控制和传输动力的作用。
本文将对汽车液压控制系统的原理、组成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汽车液压控制系统的原理汽车液压控制系统通过利用液体在密闭容器中传递压力来实现动力的控制和传输。
该系统由液压泵、液压油箱、液压阀和液压缸等组成。
其中,液压泵将液压油从油箱中抽取,并通过液压阀调节压力和流量,最终传输到液压缸中。
二、汽车液压控制系统的组成1. 液压泵:液压泵是汽车液压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它负责将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并输出给液压油路。
2. 液压阀:液压阀用于控制液压系统的压力、流量和方向等参数,常见的液压阀有溢流阀、安全阀和换向阀等。
3. 液压缸:液压缸是汽车液压控制系统中的执行机构,它通过液压能驱动活塞运动,实现一定的机械工作。
4. 液压油箱:液压油箱用于储存液压油,并通过滤油器和冷却器等设备来保证油液的清洁和温度的稳定。
三、汽车液压控制系统的应用汽车液压控制系统在汽车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制动系统:汽车的制动系统是液压控制系统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通过控制液压缸的压力和流量,实现车辆的制动功能。
2. 悬挂系统:汽车的悬挂系统是液压控制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通过控制液压缸的工作状态,调节车辆的悬挂高度和硬度,提高行驶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3. 动力转向系统:汽车的动力转向系统也采用液压控制技术。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通过控制液压缸的工作状态,降低驾驶员转向的力度,提高操纵的灵活性。
4. 变速器系统:汽车的自动变速器系统中也应用了液压控制技术。
通过控制液压阀的开闭,实现换挡的快捷和平稳。
总结:汽车液压控制系统是现代汽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通过利用液体传递压力,实现动力的控制和传输。
液压泵、液压阀、液压缸和液压油箱等组成了汽车液压控制系统的主要部件。
通过对液压控制技术的应用,汽车在制动、悬挂、转向和变速器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ehb液压式线控制动系统工作原理ehb液压式线控制动系统是一种利用液压传动力来实现车辆制动的技术。
它通过控制液压线路中的液压力来实现刹车的动作,具有快速响应、精确控制、高效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动系统中。
ehb液压式线控制动系统由液压控制单元、制动器件、传感器和电子控制单元等组成。
其中液压控制单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件,它负责控制液压力的大小和分配。
系统工作时,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传感器会将制动信号传递给电子控制单元。
电子控制单元根据传感器信号和车辆当前的工况,计算出需要的制动力大小,并通过控制液压控制单元来实现。
液压控制单元由高压油泵、液压阀和液压缸等组成。
当电子控制单元发出制动指令后,高压油泵会被激活,将液压油从油箱中抽取,并通过液压阀调整液压力的大小和分配。
液压力通过液压线路传递到制动器件上。
制动器件包括制动盘和制动钳。
当液压力传递到制动钳时,制动钳会夹紧制动盘,产生摩擦力,从而实现车辆的制动。
通过控制液压力的大小和分配,可以调节制动器件的制动力大小,实现制动的精确控制。
ehb液压式线控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1. 传感器感知驾驶员的制动操作,并将制动信号传递给电子控制单元。
2. 电子控制单元根据传感器信号和车辆工况计算制动力的大小。
3. 电子控制单元控制液压控制单元,调节液压力的大小和分配。
4. 液压控制单元将液压力传递到制动器件上,实现车辆的制动。
ehb液压式线控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实现快速响应和精确控制,使得制动过程更加平稳和安全。
同时,由于液压传动力的优点,系统具有高效能和可靠性,能够适应各种工况下的制动需求。
ehb液压式线控制动系统通过控制液压力的大小和分配来实现车辆的制动。
它具有快速响应、精确控制、高效能等优点,是现代汽车制动系统中的重要技术。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优化,ehb液压式线控制动系统将为汽车制动安全提供更加可靠和高效的解决方案。
液压制动系统的组成液压制动系统是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将司机的踩刹车的力量转化为车轮的制动力,从而实现汽车的停止。
液压制动系统由多个组成部分构成,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功能。
下面将详细介绍液压制动系统的组成。
一、主缸主缸是液压制动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
它负责将司机踩刹车时产生的力量传递到制动器上,从而使车轮停止旋转。
主缸内部有一个活塞和一个密封圈。
当司机踩下刹车踏板时,活塞会向前移动,并将压缩后的刹车油推入到制动线路中。
二、助力器助力器是一种辅助主缸工作的装置。
它通过增加主缸内部压力来增强刹车效果。
助力器通常由真空或液压驱动,并与主缸相连。
当司机踩下刹车时,助力器会自动启动,并提供额外的刹车力量。
三、制动管路制动管路是连接主缸和制动器之间的管道系统。
它由硬质金属管和软质橡胶管组成。
硬质金属管通常用于连接主缸和制动器,而软质橡胶管则用于连接车轮和制动器。
制动管路的作用是将主缸内的刹车油传输到制动器中,从而使车轮停止旋转。
四、制动器制动器是将刹车油转化为车轮制动力的装置。
它通常由刹车片、刹车盘和活塞组成。
当司机踩下刹车时,主缸内的刹车油会进入到制动器中,推动活塞向外移动,并使刹车片与刹车盘接触,从而产生摩擦力,使车轮停止旋转。
五、ABS系统ABS系统是一种电子控制系统,它能够提高汽车在紧急情况下的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
ABS系统通过检测每个轮子的转速来控制每个轮子上的制动力分配。
当某个轮子开始打滑时,ABS系统会自动减少该轮子上的制动力,从而避免汽车失去控制。
六、手刹手刹是一种备用的停车装置。
它通常由一个手柄和一个拉线组成。
当司机拉起手刹时,拉线会将制动器锁定,从而使车轮停止旋转。
手刹通常用于停车、停放在坡上或进行紧急制动。
七、刹车油箱刹车油箱是储存刹车油的容器。
它通常位于发动机舱内,并与主缸相连。
刹车油箱内部有一个滤网和一个液位计,可以防止杂质进入到制动系统中,并确保主缸内始终有足够的刹车油。
总结:液压制动系统是汽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多个部件构成。
esc液压原理
ESC(Electronic Stability Control)是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的缩写,它利用车辆的传感器和控制单元来监测车辆的动态状态,并根据需要自动调整车辆的制动力和动力分配,以实现提高车辆稳定性和操控性能。
液压原理是ESC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通过液压力来实
现对车辆制动系统的调节。
液压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液压控制单元:ESC系统通过液压控制单元来控制制动系
统的工作,包括制动压力的调节和制动力的分配。
控制单元接收车辆传感器的信号,根据车辆的动态状态计算出需要调整的制动力,然后通过液压系统来实现调节。
2. 液压泵:液压泵是ESC系统中的动力源,它通过驱动车辆
的动力系统来产生液压能,为液压系统提供所需的能量。
3. 液压阀:液压阀是将液压能转换成力的装置,通过控制液压流量和压力来实现对制动系统的调节。
液压阀根据液压控制单元的信号,控制制动器的动作,使制动力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4. 制动器:制动器是通过受到液压力作用而产生制动力的装置,它可以分为电子控制制动器和液压控制制动器。
电子控制制动器通过对制动盘、刹车片等部件施加电磁力来实现制动,而液压控制制动器则通过液压力来传递制动力。
通过以上液压原理的应用,ESC系统可以实时感知车辆的姿态和行驶状况,并根据需要调整制动力,从而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能,有效防止车辆在紧急制动、高速转弯等情况下失控或侧翻的风险。
汽车液压制动系统的组成以下是汽车液压制动系统的组成的相关介绍:液压制动系统主要由制动踏板、真空助力泵、制动总泵(也称为制动主缸)、制动液(也称为刹车油)、制动油管、ABS泵总成、制动分泵(也称为制动轮缸)和车轮制动器组成。
液压制动系统的结构一般家庭轿车的液压制动系统主要由制动踏板、真空助力泵、制动总泵(也称为制动主缸)、制动液(也称为刹车油)、制动油管、ABS泵总成、制动分泵(也称为制动轮缸)和车轮制动器组成。
制动系统的制动管路布置有三种型式,轿车常用交叉布置式,这样当一条管路发生泄漏时,另一条管路仍起制动作用,并且制动力也较为均衡,可有效避免制动跑偏。
液压制动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制动总泵、制动液、分泵和连接油管内充满制动液(也称为刹车油),他们组成一个封闭的压力传递系统。
当踩下制动踏板时,推动总泵的活塞向前移,总泵内制动液的压力升高,通过油管进入各车轮的分泵,推动分泵的活塞外涨,实现脚踩制动的力向车轮制动器的传递,推动车轮制动器实施制动。
当松开制动踏板时,总泵活塞在油压和回位弹簧作用下回位,分泵活塞和车轮制动动器回位,解除对车轮的制动。
下面分别说说这些部件的作用及结构制动踏板制动踏板是司机最常接触的一个部件,它把驾驶员踩踏板的力转化为推动制动总泵活塞的力。
制动踏板的行程调整是制动系统调整的重要内容。
制动踏板行程的三个主要评价指标:制动踏板的自由行程、常规制动的踏板行程及紧急制动的踏板行程。
制动踏板行程过长,驾驶员会明显感觉制动性能差,对整车制动能力没有信心,同时会增加驾驶员的疲劳感且不符合人机工程的设计要求;制动踏板行程过短,整车制动粗暴,制动时乘客的前倾感严重,舒适感下降。
制动总泵制动总泵的作用是产生高压油液通过油管传到各个轮缸,使轮缸张开推动制动蹄片产生制动力。
真空助力器真空助力器是真空助力伺服制动系统的核心部件,是利用发动机进气管的真空和大气之间的压差起助力作用。
制动液制动液是液压制动系统中传递制动压力的液态介质,有合成型和矿物油型,分为DOT3、DOT4、DOT5、DOT5.1四个级别。
电子制动系统(EBS)市场发展现状1. 简介电子制动系统(Electronic Brake System,简称EBS)是一种基于电子技术的先进制动系统,它通过电子控制单元(ECU)实现了对车辆制动力的精确控制,提高了制动效率和安全性。
EBS与传统液压制动系统相比,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更稳定的制动性能和更低的能量消耗,因此在汽车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市场规模与前景根据市场研究数据显示,EBS市场在过去几年持续增长,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目前,EBS市场的规模已经达到数十亿美元,并且预计到2025年将以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的速度增长。
3. 市场驱动因素3.1 安全性要求的提升随着全球车辆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和道路交通事故的频发,对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EBS作为一种先进的制动系统,其快速响应和准确控制的能力可以显著提升车辆的制动安全性。
3.2 节能减排政策推动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问题,各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节能减排政策。
EBS作为一种高效的制动系统,能够降低制动能量的消耗,减少车辆燃油的使用,从而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
3.3 新能源汽车的兴起随着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车型的兴起,对电子制动系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新能源汽车的高速电动驱动特性对制动系统的要求更高,EBS在此领域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4. 市场挑战与限制4.1 技术成本较高与传统液压制动系统相比,EBS的成本相对较高。
尽管其在安全性能和能效方面的优势明显,但高成本限制了其在中低端汽车市场的推广,仍然存在一定的市场挑战。
4.2 技术标准尚未统一由于EBS是一种较新的技术,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
不同厂商的EBS系统在硬件、软件和控制算法等方面存在差异,这给市场竞争和产品认证带来了一定的复杂性。
5.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全球EBS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主要的参与企业包括博世、大陆集团、日本电装等国际知名汽车零部件制造商。
汽车液压防抱死制动系统简介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Anti-lock Braling System,简称ABS)是在传统的制动系统的基础上采用电子控制技术,在制动时防止车轮抱死的一种机电一体化系统。
它是由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简称ECU)、电磁阀或称压力调节器和轮速传感器三部分组成。
在车辆紧急制动时,驾驶员脚踩制动踏板的制动压力过大时,轮速传感器及电子控制单元ECU可以检测到车轮有抱死的倾向,此时电子控制单元ECU控制电磁阀动作以减小制动压力。
当车轮轮速恢复并且轮胎与地面摩擦力有减小趋势时,电控单元控制电磁阀增加控制压力。
这样能够使车轮一直处于最佳的制动状态,最有效地利用地面附着力,得到最佳的制动距离和制动稳定性。
ABS的发展史在1920年以前,绝大部分汽车仅后轴装用制动器,一方面由于当时车速低,仅后轴装用制动器即可满足要求,另一方面可能与当时汽车结构有关,人们为防止制动时汽车侧倾,故前轴不使用制动器,当然仅后轴使用制动器也易于设计及安装,且价格要低些。
1900年人们已通过试验,证明四轮装用制动器是安全的,有利于汽车制动性能的改善,但真正在四轮上均安装制动器是1920年以后的事。
为保证车辆在山区行使时,有好的转向性能,制动力分配系数比较小(所谓制动力系数即前轴制动器周缘力与后轴制动器周缘力之比)。
这种设计思想一直持续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
这与道路差、车速低的现状有关。
防抱死制动技术属于制动力控制调节技术。
制动力的调节从汽车诞生的那一天就一直为人们所关注。
1908年,英国工程师J.E.Francis提出了“铁路车辆车轮抱死滑动控制器”理论。
随着车速的提高,制动时后轴先于前轴抱死拖滑的危险愈来愈大,为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进入七十年代,制动力分配系数向大的方向发展,ECE R13中对此有明确的规定。
ABS的运作原理看起来简单,但从无到有的过程却经历过不少挫折(中间缺乏关键技术)!1908年英国工程师J.E.Francis提出了“铁路车辆车轮抱死滑动控制器”理论,但却无法将它实用化。
EHB制动压力和制动力矩的关系引言电子液压制动系统(EHB)是现代汽车使用的一种高级制动系统,它将电子技术与液压技术相结合,提供更准确、更高效的制动控制。
在EHB系统中,制动压力和制动力矩是两个关键参数,它们直接影响着车辆的制动性能和安全性能。
本文将探讨EHB制动压力和制动力矩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分析。
EHB制动压力制动压力是EHB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表示对制动器施加的压力大小。
制动压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制动器的制动力矩和制动效果。
一般来说,制动压力越大,制动力矩也会相应增加,从而使车辆更快地停下来。
EHB系统通过电子控制单元(ECU)监测车辆的刹车踏板信号,并根据需要调整制动泵的工作压力,从而实现对制动压力的精确控制。
通过调整制动压力,EHB 系统可以实现不同汽车制动需求的满足,例如紧急制动、防抱死制动等。
制动力矩制动力矩是指制动器在制动过程中产生的扭矩。
它是制动器对车轮施加的制动力矩,也是车辆减速和停车的主要力矩来源。
制动力矩的大小取决于制动压力、制动器特性以及车轮和制动器之间的摩擦系数。
制动力矩的计算公式为:制动力矩 = 制动器有效半径 × 制动压力因此,可以看出制动力矩与制动压力成正比关系。
当制动压力增加时,制动力矩也会相应增加。
影响因素除了制动压力,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制动力矩的大小。
这些因素包括制动器参数、制动器摩擦特性、制动器与车轮之间的力矩传递方式等。
1.制动器参数:制动器的设计参数会直接影响到制动力矩的大小。
例如,制动器蹄片的有效半径、制动器摩擦片的材料和面积等都会对制动力矩产生影响。
2.制动器摩擦特性:制动器摩擦特性是制动器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
它描述了制动器在不同压力下的摩擦系数变化规律。
制动器摩擦特性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制动力矩的大小和稳定性。
3.力矩传递方式:制动器与车轮之间的力矩传递方式也会影响制动力矩的大小。
常见的力矩传递方式包括悬挂力矩传递和扭转力矩传递。
简要说明液压制动系统的工作过程液压制动系统是一种常见的制动系统,广泛应用于汽车、火车、飞机等各种交通工具中。
它通过液压力将制动力传递到制动器上,实现对车辆的制动。
下面将对液压制动系统的工作过程进行简要说明。
液压制动系统主要由制动踏板、主缸、制动管路、制动阀和制动器等组成。
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制动踏板通过杠杆机构将力传递给主缸。
主缸内装有活塞,当受到力的作用时,活塞会向前移动,压缩制动液(一般为刹车油)。
制动液被压缩后,通过制动管路传递到制动器。
制动器一般由制动鼓和制动片组成。
制动鼓固定在车轮上,而制动片则通过制动器的机构与制动鼓接触。
当制动液通过制动管路进入制动器时,会使制动器内的制动片受到液压力的作用,从而与制动鼓紧密贴合,产生摩擦力。
摩擦力的产生会使车轮减速或停止旋转,从而实现对车辆的制动。
当驾驶员松开制动踏板时,制动踏板上的力会减小,主缸内的活塞也会向后退回,此时制动液回流,制动器的压力减小,制动片与制动鼓的接触力也会减小,车轮恢复正常运转。
液压制动系统的工作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主缸受到力的作用,压缩制动液→制动液通过制动管路传递到制动器→制动片受到液压力的作用,与制动鼓接触产生摩擦力→车轮减速或停止旋转→驾驶员松开制动踏板→主缸内的活塞退回,制动液回流→制动器的压力减小,制动片与制动鼓接触力减小→车轮恢复正常运转。
液压制动系统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具有较高的制动效果和可靠性,能够满足车辆在不同速度和路况下的制动需求。
其次,液压制动系统的响应速度快,能够迅速传递驾驶员的制动指令,提高制动的灵敏度。
此外,液压制动系统还具有较好的耐用性和稳定性,能够在长时间的使用中保持较稳定的制动效果。
液压制动系统是一种高效可靠的制动系统,通过液压力将制动力传递到制动器上,实现对车辆的制动。
它的工作过程简单明了,具有较高的制动效果和可靠性。
液压制动系统的应用范围广泛,对于保障交通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ebooster制动原理
ebooster制动原理
ebooster制动系统是一种新型的电子助力制动系统,它能够提高汽车的刹车效率和安全性。
该系统主要由控制单元、压力传感器、电子水泵、电磁阀等组成,通过控制单元对车辆刹车行程进行监测和控制,使得刹车系统的响应速度更快、更准确。
ebooster制动原理的核心在于它的压力传感器和电子水泵。
当驾驶员踩下刹车踏板时,压力传感器会将这个信号传递给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会根据当前的行车状态和驾驶员意图,计算出所需的刹车压力,并通过电磁阀控制电子水泵输出相应的液压压力。
这种方式比传统液压式刹车系统更加精准和高效。
与传统液压式刹车系统不同,ebooster制动系统中使用了一台电子水泵来提供液压能量。
这种水泵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高达180bar以上的液压输出,并且具有自身保护功能。
此外,由于该水泵不需要依赖发动机运转来提供动力,因此在启动和怠速时也能够正常工作。
这种特性使得ebooster制动系统可以更加快速地响应驾驶员的刹车操作,并且在急刹车时能够更加稳定和可靠。
总的来说,ebooster制动系统采用了一种新型的液压助力技术,通过电子水泵和压力传感器实现了对刹车压力的精准控制。
这种系统具有响应速度快、稳定性高、安全性强等优点,是未来汽车制动系统发展的一大趋势。
电子液压制动系统(EHB)发展现状当前车辆对制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制动系统由于结构和原理的限制在提高制动性能方面潜力有限,电子液压制动系统(EHB)作为一种新型的制动系统弥补了传统制动系统的不足,可以很大限度地提高车辆制动性能。
随着高等级公路的增多和汽车平均车速的提高,如何能让高速行驶的车辆在尽量短的制动时间和制动距离内,安全、稳定地进行制动减速以及停车,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制动系统作为汽车行驶安全的保证,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研究,开发出了多种多样的制动系统并投入实车使用,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但传统制动系统由于结构及原理的限制,即使附加了ABS等防抱制动控制系统,也无法实现最大限度的最佳制动力控制。
2000年12月,德国Continental集团证明,一辆以100km/h速度行驶的紧凑型轿车,在30m的距离内停下来是可能的。
而当时采用传统制动系统车辆最好的成绩是37~42m。
2001年秋,一辆概念车在接近现实的情况下获得了成功,它应用了多种当时正处于研发阶段的技术,其中就有电控液压制动系统EHB(Electro Hydraulic Brake)。
EHB是一种线控制动(brake-by-wire)系统,它以电子元件替代了部分机械元件,制动踏板不再与制动轮缸直接相连,驾驶员操作由传感器采集作为控制意图,完全由液压执行器来完成制动操作,弥补了传统制动系统设计和原理所导致的不足,使制动控制得到最大的自由度,从而充分利用路面附着,提高制动效率。
EHB系统的发展现状作为一种较为新型的制动系统,EHB发展时间较短,但发展前景广阔,各大汽车厂商和研究机构都在积极的开发这一系统。
1994年,Analogy公司用Saber仿真模拟的方法,开发出了一套EHB的控制系统。
1996年,Bosch对其开发的EHB系统进行了实车试验,得到了满意的效果,该系统后来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缩短制动距离以及保证车辆稳定性方面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