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 格式:ppt
- 大小:3.74 MB
- 文档页数:30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课标要求】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原因和条件,了解《四月提纲》和武装起义,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理解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讨社会主义在俄国胜利的原因,使学生学会认识历史必然性;引导学生结合世界大事分析十月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关心时政,认识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进程的讲述,使学生认识: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通过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历史意义的讲述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学重点】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和历史意义。
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发生在俄国不是偶然的,认识它发生的历史条件,对理解十月革命的重大意义,由此认识中国革命的发生、胜利都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难点】难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
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发生在俄国不是偶然的,认识它发生的历史条件,理解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对于学生理解十月革命首先在俄国取得胜利很有帮助。
【导入新课】教学导言:1991年,飘扬了74年的苏联红旗在莫斯科悄然降落,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宣告终结。
然而,任凭时光流逝、沧海桑田,人们总会想起苏联曾有的荣光。
每当十月革命纪念日到来之际,前苏联境内的各共和国都会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怀念那段如火的岁月。
历史与现实的反差是如此巨大,让人不禁感慨万千。
现在就让我们把目光投向80多年前的俄国大地,追寻历史的足迹吧。
【讲授新课】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背景在1861年俄国发生了农奴制改革,这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它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政治上沙皇专制,贵族特权依然没有废除,经济上贵族地主占有大量土地,获得自由的农民依然一贫如洗,所以俄国国内市场依然十分狭窄,这些成为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正是俄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处于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环节的原因。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 学号______【学习目标】了解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习重难点】重点:十月革命的准备,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原因,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活动过程】活动一【预习展示】(一)俄国十月革命(1)背景(原因):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②二月革命后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局面,_______________掌握着主要权力。
(2)经过:①时间:____;②地点及总指挥部:____________;③领导人:_________;(3)结果:______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__个_________________政府————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当选为主席。
(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1)它是人类历史上第____次获得胜利的________。
世界上第__个____________由此诞生。
(2)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______________,推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鼓舞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解放。
活动二【课堂反馈】1、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革命是( )A、二月革命B、七月革命C、雾月革命D、十月革命2、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并立的政权是( )①沙皇政府②人民委员会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④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3、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地在( )A.彼得格勒B.莫斯科C.斯莫尔尼宫D.冬宫4、俄国十月革命( )A.发生于公元1917年10月17日B.首先取得莫斯科起义胜利C.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D.领导人是列宁5、苏维埃俄国采取的措施中加速一战结束的是( )A.大工业企业国有化B.颁布《土地法令》C.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D.迁都莫斯科6、小张在学习了十月革命后对其进行了评价,其中错误的评价是( )A.这是人类第一次获胜的社会主义革命B.革命胜利后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D.这是一次农民阶级领导的伟大革命活动三【巩固旧知】1、今天,有的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这一政体的最早出现与哪部历史文献有关?()。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教材解读(一)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
十月革命的主要任务——推翻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二)十月革命开始的标志——1917.11.7.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依据: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揭开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苏维埃政权在各地纷纷建立起来。
(三)十月革命的结果——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依据:1917.11.7.全俄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
列宁当选为主席。
定都彼得格勒,1918.3.迁都莫斯科。
(四)十月革命成果的巩固——1.经济上:(1)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实行国有,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①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等收归国有,实行工人对企业的监督,使国民经济的主要命脉掌握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②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从而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铲除了封建制度的社会基础。
(2)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了全国物力财力,为战胜敌人提供了保障。
2.外交上:摆脱帝国主义战争,赢得了调整经济、建立红军、巩固政权的时机。
1918.苏俄同德、奥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3.政治上:迁都,便于政府组织人民抗战。
1918.3.苏维埃俄国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4.军事上:组建红军,粉碎了国内外敌人对苏维埃政权的进攻。
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的号召。
工人们响应号召发起了“星期六义务劳动”,被列宁称为“伟大的创举”。
试题链接一、单项选择题1.2006年11月份,俄罗斯电视台第一次放映了改编自前苏联著名作家肖洛霍夫经典之作《静静的顿河》的史诗电视剧。
电视剧里包括了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等这些纷繁复杂的重大历史事件。
其中,“二月革命”的成果是()A.击退了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B.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D.平定了国内反革命叛乱2.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曾被祖国放逐海外长达20年的俄罗斯作家索尔仁尼琴的《关于二月革命的思考》一文以单行本形式在俄罗斯发行,并被收入地方行政官员必读书目。
九年级(下)世界历史复习提纲姓名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课:俄国十月革命1、俄国十月革命的时间:1917年11月。
领导者:列宁。
性质:无产阶级革命2、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十月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苏俄。
十月革命的特点是城市包围农村,武装夺取政权。
意义:见9下书5页。
3、在三年国内战争期间,列宁在经济上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代替了原来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是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积极探索。
2、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结果: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1922年底,苏联成立,全称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4、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5、苏联第一五、二五计划的时间是:1928-1937年。
重点是发展重工业。
6、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苏联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形成,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模式弊端见9下书10页。
7、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曲折,先后出现两次重大的转折: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巴黎和会: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对中国的影响: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引发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拒绝签字。
2、华盛顿会议(1919—1922年)签订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对中国的影响: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教案本次教案的主题是俄国十月革命,主要介绍了十月革命的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对学生的思考和启示。
本教案旨在使学生对十月革命有一个较为深刻的了解,启发学生从当时的历史事件中看到人类社会的变化过程,进而对自己的未来和人类的发展有所思考。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 了解十月革命的过程和原因。
3. 分析十月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4. 启发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和人类的发展有所思考。
二、教学内容1. 十月革命的背景2. 十月革命的过程和原因3. 十月革命的影响和意义4. 思考:人类社会的变化过程三、教学过程1. 介绍十月革命的背景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让他们了解在十月革命之前,俄国的政治和社会状况是怎样的。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和简单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当时俄罗斯帝国的特点和问题,如政治和经济上的腐败,工人和农民的贫穷和不满等。
2. 分析十月革命的过程和原因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十月革命的过程和原因,让他们了解在十月革命时俄国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和矛盾。
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和事件,让学生了解人民之间的矛盾和矛盾导致的社会变革。
3. 讨论十月革命的影响和意义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十月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十月革命对世界的重要性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演讲、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想法和看法,以激发他们的思维和理解能力。
4. 思考人类社会的变化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社会的变化过程,让他们了解在人类的发展史上,社会变革和政治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怎样的影响。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以提高他们的思维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课件和图片等材料,让学生先了解十月革命的基本情况和过程,为后续的思考和分析打下基础。
2. 交互式方法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交互交流,通过互相讲述或下意识的讨论等方式,使得学生不仅仅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能够主动地学习和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进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教案:追求真理,探索社会主义思想。
革命之前,俄国是一个封建社会,人民没有自由,没有权利,受到压迫和剥削。
十月革命是为了结束这种不公平和不自由的状态,实现人民自由、平等的理想。
这次革命的意义在于,它是一次引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史无前例的人间大革命,它为人们揭示出一条独特的、新的社会发展道路。
十月革命中最早提倡社会主义思想的是列宁。
他在革命前就一直倡导社会主义思想,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不公平的体制,必须通过推翻资产阶级,实现无产阶级的公有制和生产资料的公有化,才能够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
列宁的思想深刻而精辟,具有很强的理论和指导意义。
通过研究列宁的思想,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革命的意义和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革命后,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实践中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
苏联的成功,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可行性,让人们看到抛弃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
这次革命让人们明白,社会主义思想不仅仅是理论,更是一种实践,一种道路,一种生活方式。
通过学习和研究十月革命的历史和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历史,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掌握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领悟真理的力量。
作为一名学生和未来的国家建设者,我们应该多读书,多学习,积极投入到探索和研究社会主义思想中,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不断为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创造新的奇迹而努力。
十月革命是一次人类历史的重要跨越。
这次革命结束了封建制度的统治,使人民得到了自由和权力。
通过革命,社会主义思想开始被认识和接受。
通过学习和研究革命的历史和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掌握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更好地领悟真理的力量。
相信这种探索和追求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会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世界,掌握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方向。
第 1 课、俄国十月革命Ⅰ、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二月革命;掌握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
能力目标: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情感目标: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懂得无产阶级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选择,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观Ⅱ、温故知新你还记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吗?你还记得大战接近尾声的1917年,哪个国家退出了战争吗?那又是为什么呢?“战争引起了革命,革命制止了战争”那你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吗?下面的材料反映了什么呢?材料1:1861年改革后,俄国经济状况及世界地位•农业人口占全国的80%;•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
•按人均计算,俄国的钢产量仅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英国的1/6,法国的1/5 【1861年改革后,俄国依然是一个农业国家,依然是一个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
】俄国在::“一战”的状况•1914年-1917年,俄国有1500多万人应征入伍,大量的未成年人和妇女被赶进了工厂,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
•至1917年,俄国约有150万人死于战争,400多万人伤残。
至几十年内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一、新时代的曙光1、二月革命背景: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1)、1861年改革→资本主义有所发展→改革不彻底→落后地位(2)、社会矛盾尖锐(3)、为了摆脱困境而参加一战,激化了社会矛盾。
时间:1917年3月主力:工人、士兵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考……【为什么俄国在二月革命后,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呢?】说明工农群众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
二、十月革命的爆发(1)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爆发。
(2)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了进攻冬宫的信号。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为以后学习苏联历史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初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历史发展的进程,让学生懂得无产阶级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选择,掌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十月革命的胜利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
引导学生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的主题是俄国十月革命。
本课的重点是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
世界现代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而俄国十月革命是这一探索的开始。
因此,只有讲清楚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爆发的历史背景,才能从宏观上把握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是十月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
十月革命是用暴力夺取政权的成功尝试,它为无产阶级以武力夺取政权提供了光辉范例;它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首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对俄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理解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这是个既复杂又特殊的历史现象,要引导学生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认识其存在的暂时性。
二、教法建议1.在课前提问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学过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概况。
如提问“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结束的?”“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俄国起了什么作用?”让学生思考,概括归纳出:战争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战争引起了俄国十月革命,而十月革命的爆发也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战争。
由此导入新课。
2.俄国十月革命为什么能爆发,是本课的重点。
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①二月革命的时间、性质、结果。
②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