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动静脉穿刺
- 格式:ppt
- 大小:601.50 KB
- 文档页数:11
小儿静脉穿刺术的护理措施小儿静脉穿刺术是儿科疾病治疗和抢救中一项具有一定难度的基本操作,在儿科抢救中静脉穿刺做到一针见血,不仅能保证顺利建立静脉通路,为抢救和治疗赢得宝贵时间,而且可以减少小儿的痛苦程度,以缓解家长的紧张焦虑情绪。
因此,如何做到小儿静脉注射一针见血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对此进行总结介绍,旨在进一步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1 穿刺血管的选择不管是头皮静脉还是四肢静脉,都应选择直而浅且充盈的静脉。
小儿从出生至3岁这一时期,头部皮下脂肪少,静脉清晰表浅,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循环回流,因此,这个时期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穿刺。
3~12岁的患儿头皮皮下脂肪增厚,头发厚密,血管不清晰,不利于头皮静脉的穿刺,宜选择四肢手足背静脉穿刺[1]。
从解剖位置方面讲,额正中静脉固定表浅,血管稍粗,易穿刺,但输液过程容易渗漏,主要用于药物刺激性小,短时间内输液的患儿;眶上静脉表浅、清晰,输液时不易渗透漏;颞前静脉及颞静脉粗大、位置深,适用于大量输液及注射刺激性大的药物时使用。
2 针头的选择根据静脉的精细及深浅,作者将2~12岁年龄段的患儿选择5号半~6号针头,将新生儿~2岁及血管充盈差或心功能差的患儿选用4 号半~5号半针头。
但需注意使用以上针头尽量做到一针见血,避免来回穿刺而引起针头堵塞造成穿刺失败。
3 穿刺前的注意事项①结扎止血带松紧要适度。
过松,起不到止血作用;过紧,会阻断动脉血流,可造成局部短时间缺血、缺氧,皮肤青紫,不利于局部穿刺较细的静脉;②对于较大患儿因严重腹泻脱水或天气寒冷致使肢端血液循环差,静脉不显露时,可帮助患儿热敷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待静脉充盈后再行穿刺;③轮流交替,合理使用血管。
避免在同一静脉重复穿刺,以减少血管损伤;④对于不合作的患儿应尽量避开关节作静脉输液,防止肢体躁动造成滚针或脱针。
4 穿刺方法[2]4.1 直刺法指在欲穿刺的静脉上,针头与皮肤成10°~15°角,针头斜面向上,通过皮肤将针头直接刺入皮下血管处,见回血后再沿着血管方向进针少许即可。
小儿动静脉采血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首先,小儿动静脉采血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动脉穿刺法:在皮肤上找到需要穿刺的动脉,通常选择桡动脉或足背动脉,然后用穿刺针将穿刺点穿破,插入导管引入血样。
2.静脉穿刺法:麻醉儿童后,选择适当的静脉,通常是手背静脉、桡静脉或足背静脉,然后用穿刺针将穿刺点穿破,插入导管引入血样。
3.儿童造痛法:用刺激法,如摩擦头皮、敲打部位等,在儿童体表逐渐增加刺激感觉,并在合适的刺激强度产生刺激痛时,采集静脉血样。
接下来,需要注意一些方法和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儿童的动脉和静脉血管较小,需要选择合适的部位进行穿刺。
通常选择手背、足背等部位较好,而避免选择关节部位。
2.保持儿童的安全和舒适:在采血过程中,保持儿童的舒适和安全非常重要。
医护人员需要给予充分的关心和安慰,保持儿童稳定的情绪。
3.麻醉和镇静:对于年龄较小或特殊情况下的儿童,可以考虑使用麻醉或镇静方法,以减少疼痛和不适感。
4.适当的穿刺和导管选择:选择合适的穿刺针和导管对于成功采血非常重要。
穿刺针需要锋利,以减少伤口大小和出血量。
导管要适合血管大小,并且能稳固地插入血管。
5.专业的操作和技术:医护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操作技巧和知识,确保采血过程安全有效。
他们应该熟悉解剖学结构,熟练掌握动静脉的位置,并能够正确选择和插入导管。
6.控制出血和预防感染:采血后,医护人员应该及时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包扎,以控制出血。
此外,还应采取一些预防感染的措施,如穿戴手套、消毒皮肤等。
7.后续处理和观察:采血结束后,应保持对儿童的观察,观察是否有出血、感染或其他不适症状出现。
如果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和报告。
总结起来,小儿动静脉采血是一项需要专业技术和细心操作的医疗行为。
正确选择合适的穿刺方法、关注儿童安全舒适、掌握专业技巧、预防并发症等都是保证采血过程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
医护人员应该具备相关知识和技术,并始终以儿童的健康和安全为首要考虑。
儿童静脉穿刺护理的技巧和操作方法610041儿童静脉穿刺护理是在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对于确诊、治疗和监测儿童患者的疾病状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儿童静脉穿刺的技巧和操作方法,旨在帮助护士提高操作效率,减少儿童的痛苦和不适感。
在对儿童进行静脉穿刺之前,需要仔细观察和摸索儿童的手臂或其他可能的穿刺部位,选择一条表浅而且较为粗大的静脉,便于操作和固定。
在进行穿刺之前,需要对穿刺部位进行彻底的消毒,使用无菌棉球或消毒纱布涂抹消毒液,并等待一段时间使其干燥。
一、采用正确的技巧进行穿刺在进行儿童静脉穿刺时,采用正确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技巧:1.选择适当的静脉:在选择穿刺部位时,应该尽量选择粗大、直径较大的静脉,如前臂的桡动脉、尺动脉、头部的额静脉等。
避免选择细小的血管,以减少操作难度和疼痛感。
使用止血带扩展静脉将止血带绑在患儿的上臂上,调整至适当的松紧度。
松紧度要足够使静脉充盈,但又不能太紧压迫周围组织。
通常在束带下方会出现充血、静脉明显突出的现象,此时是静脉扩展的最佳时机进行穿刺。
热敷扩展静脉在选择穿刺部位之前,可以用温水浸湿一块干净的纱布或热毛巾敷于穿刺部位数分钟,以增加局部血流量,促进静脉扩张,使静脉突出。
这样可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并减少疼痛感。
这两种方法可以扩展静脉进行穿刺,分别是使用止血带和热敷。
2.分准备:在穿刺前,需要充分准备所需的器械,如穿刺针、消毒液、敷料等。
同时,还要为儿童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并与他们进行简单的交流,以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
将需要穿刺的皮肤区域进行清洁消毒。
首先,用温水和肥皂洗手,然后使用消毒液(如75%酒精)对穿刺点周围进行彻底擦拭和消毒。
确保消毒过程符合规范,并注意消毒物品的有效期。
3.注重消毒和无菌操作:在进行穿刺前,必须对穿刺部位进行彻底的消毒,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同时,操作人员需要佩戴无菌手套,并注意保持穿刺区域的无菌状态,避免交叉感染。
小儿静脉穿刺成功技巧小儿静脉穿刺是指在婴儿的静脉内注入液体的一种护理技术,这种技术是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能够帮助婴儿得到及时的药物治疗、营养支持或血液检查。
小儿静脉穿刺成功技巧是护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护士以最小的痛苦给婴儿进行正确的治疗。
一、穿刺前的准备穿刺前的准备非常重要,因为这将会影响穿刺的成功率。
首先,应该选择一个专业的护士来完成穿刺,因为护士有经验和技能,能够有效地帮助穿刺。
其次,应该确保穿刺环境的清洁,并准备好穿刺所需的所有设备,以便穿刺过程中无需等待。
二、正确的评估正确的评估是小儿静脉穿刺成功技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这需要护士正确地评估婴儿的情况,以便选择最合适的穿刺部位。
此外,护士还要根据婴儿的体重和年龄,选择合适的穿刺针,以确保它能够安全地进入静脉。
三、正确的技巧当护士准备好了所有的设备和评估信息后,就可以开始穿刺了。
穿刺时,护士需要把针头轻轻地放在静脉上,然后用均匀的力度慢慢插入,以免给婴儿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另外,护士还要注意,当针尖进入静脉时,要立即停止插入,以免损伤静脉。
四、抓住穿刺机会护士在穿刺之前,一定要抓住穿刺机会,因为婴儿的静脉容易突然出现收缩,如果护士不能及时地抓住机会,就可能导致穿刺失败。
因此,护士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当看到静脉出现时,要立即进行穿刺,以确保穿刺成功。
五、使用正确的治疗在穿刺完成后,护士还要确保使用正确的治疗方式,以确保静脉不会受到损伤。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温和的肥皂水对穿刺部位进行清洗,然后涂上抗菌药膏,最后用绷带紧固穿刺部位,以防止感染。
总结以上就是小儿静脉穿刺成功技巧的介绍,它包括了正确的准备、评估、技巧、抓住穿刺机会和使用正确的治疗等几个方面。
正确的护理技术可以帮助婴儿得到及时的治疗,也有助于减轻婴儿的痛苦,所以护士在穿刺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确保穿刺的成功。
儿科静脉穿刺技巧及护理体会(一月份)小儿静脉穿刺是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在治疗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因小儿易动易哭,给小儿静脉穿刺造成很大困难,而多次反复穿刺会给患儿带来痛苦,使家属不满,易产生护患纠纷现象。
因此熟练掌握小儿静脉穿刺技巧至关重要。
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小儿静脉穿刺成功与否与下列几点密切相关。
1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的有关因素1.1操作者的整体素质要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心存患者,对患儿表现出爱心。
对较大患儿进行安抚、夸奖和鼓励。
操作时精干利落,不拖泥带水。
药物配制时使用2ml或5ml注射器,避免注射器过大而造成抽取药物误差,让家属有安全感、信任感。
穿刺时要有信心,集中精力,沉着冷静。
第1次接触患儿时,要尽量选最好的血管,争取一次穿刺成功,可增强自己的信心,赢得家属的信任。
1.2家属的态度家属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患儿和护士的情绪。
护士在操作时要取得家属的支持,患儿的亲密关系取得患儿的配合,达到最佳穿刺状态,即主动配合,不反抗;有的家属对护士言行举止等外在条件不信任,对患儿由于治疗产生的痛苦过分心疼,表现为言行过激,会给护士的心理产生压力。
此时,护士应主动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通过树立良好的形象来赢得家属的信任,必要时可以请家属回避。
1.3病室的条件穿刺时尽量在光线充足而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进行。
因光线暗自身静脉条件又差就难以成功;光线太强,皮肤反光,会影响穿刺成功。
必要时可以在穿刺成功后再调整床位,护士要学会协调患者的关系,以利自己的工作。
1.4穿刺的其他条件头皮静脉穿刺前要做好皮肤准备,范围一般在5cm×5cm为宜,以利于固定。
穿刺前要检查针头是否通畅,以及针尖是否直,针头的斜面是否适宜。
斜面过长,穿刺时容易失败,造成穿破血管,或者是斜面一半在外,液体外漏;斜面过短,会增加穿刺的疼痛感。
注意穿刺失败时勿将针头插入输液器莫菲滴壶加药口上,会使针尖变凸,影响下一次的穿刺。
2穿刺的方法2.1静脉的选择给患儿穿刺前要仔细看清可穿刺的部位,选择明显的、不易渗漏、易于家属管理的血管进行穿刺。
小儿静脉穿刺技巧的探讨小儿静脉输液是一种最常见的治疗患儿疾病的方法,小儿静脉穿刺是儿科疾病治疗和抢救中的一项基本操作。
如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的痛苦,有利于治疗和抢救的顺利进行,作为资深护士,我们把积累下来的临床经验,从四个方面来谈。
1 选择适宜的穿刺血管,采取不同进针手法及选择合适的针头小儿静脉与成人静脉不同,血管较浅而且细小难显露,可选择性小,局限性大,90%都选头皮静脉。
1.1小儿头皮动静脉的识别方法:1.1.1动脉:触诊有搏动感,啼哭时无明显充血扩张,一般较粗,外观呈紫红色,管壁较厚,不易被压瘪,易滑动,液体流入时周围组织立即变白,滴入需较大压力,血液呈离心方向流动,如用外力推入液体,患儿因疼痛会产生尖叫。
1.1.2静脉:触诊无搏动,啼哭时充血明显,呈树枝状,一般较细小,管壁薄易被压瘪,但较固定,不易滑动,外观呈紫兰色,液体滴入顺畅,血液呈向心方向流动。
1.2先选择最有把握的血管穿刺一般首选粗、直、易固定的额正中静脉,也可选择额前毛细血管、眶上静脉、额浅静脉及颞浅静脉,颅骨缝间静脉、耳后静脉、手、足背静脉、甚至颈静脉等。
针对不同的血管,其穿刺手法也不同。
1.2.1额正中静脉:前额正中间,粗细适当,个体差异很大。
有的患儿显而易见,有的则看不清楚,用手指横向触摸时,只能摸到该处有一条沟痕,凭感觉摸清楚该血管的走向及深浅;在摸不清该血管走向时,可用双手的食指将血管两侧的皮肤向中间推挤,这时可以较清楚地看见血管走向以增加穿刺成功率,此血管很适宜使用留置针。
1.2.2额前毛细血管,额浅静脉及颞浅静脉:在工作中经常把这类血管称为毛细,只可隐约见到红色丝样的血管,用手按压血管充盈较好,触之弹性较好,穿刺时,应该选择四号半或五号的头皮静脉钢针,不太适宜用留置针,这类血管位置比较表浅,进针角度以5度~10度左右为宜,针头方向与血管平行,持针要稳,最好是食指与大拇指前后平行轻握针柄,进针有轻挑的感觉,避免碰伤血管壁,因为此类血管管腔细又回血慢的特型,所以进针一定要缓慢,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