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树》读后感500字
- 格式:docx
- 大小:20.38 KB
- 文档页数:9
爱心树读后感爱心树读后感(精选6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心树读后感(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心树读后感1今天,我读完了一篇文章,让我们深受感动,这是一篇讲述了一段耐人寻味的精彩故事,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这篇文章就是叫《爱心树》!《爱心树》讲的是一棵大树和一个孩子的故事。
小孩子和大树一起玩耍,荡秋千,吃树上的果子。
大树老了,小男孩也长大了。
大树把她所有的东西全给小男孩了,让他去造房子造船。
最后大树变成了一个树桩。
树儿会哄一个顽皮的小男孩,真不容易!爱心树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
在小男孩需要帮助的时候,它把自己所有的一切成果、树枝、树干都无私地贡献给了小男孩。
通过这个感人的故事知道了一个道理,只要让别人快乐,看到别人的微笑,自己的心里就觉得非常快乐。
也使我想到了爸爸妈妈对我的爱,他们总是对我精心地照顾,天天为我操劳,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总是想方设法满足我的要求。
父母这棵爱心树是多么伟大呀。
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听爸爸妈妈的话,做一个好孩子,好好孝敬父母。
爱心树读后感2在六年级这个学期里,我读了许多书,但给我感触最深的一本书就是《爱心树》这本书,他使我懂得了许多。
住本书主要讲述了一棵树非常爱一个孩子,每天陪孩子玩,大树非常开心,但是,有好长时间,孩子都没来,大树感到非常寂寞。
终于,有一天,那个男孩来了,但只顾索取,像大树索取各种东西。
我觉得,这棵大树不是别人,就是我们的爸爸妈妈,而我们就是那个男孩。
爸爸妈妈从小抚养我们,我们要什么,他们就给我们什么,爸爸妈妈这么辛苦的工作为了谁,不就是为了给我们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么?我们应该改变这,从现在开始,帮助父母,只是做一下家务也行,我们要做到最基础的好好学习,争取考一个好成绩,让父母不为我们担心,少操一份心,这样,我们就不白索取这么多。
让我们一起好好学习,回报父母对自己爱如潮水的养育之恩吧!爱心树读后感3在这个寒假里,我看了一本叫《爱心树》的书,每次我看到这本书,我都被它感动得热烈盈眶,问我为什么,我却说不出来。
【导语】读书不但可以滋润读者的⼼灵,充实读者的精神世界,还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读者⾯对⽣活的状态,多读⼀些好的书籍吧,它会让你受益终⾝。
相信不久的以后你也会爱上读书!欢迎阅读⽆忧考为⼤家精⼼整理的“爱⼼树读后感500字三篇”!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忧考! 【第1篇】 《爱⼼树》⼀书深深地打动了我。
孩⼦需要⾦钱,⼤树没有,⼤树给了孩⼦苹果;孩⼦需要房⼦,⼤树没有,⼤树给了他树枝;孩⼦需要⼀艘船,要远渡重洋,⼤树没有,⼤树给了他树⼲······虽然这样,可是,⼤树很快乐······⼤树能给予孩⼦的,他都给予了。
但时光流逝,⼤树只剩下⼀个树墩了,男孩也⽼了······· ⽼男孩坐在⼤树的树墩上休息,他低着头,仿佛在沉思着;⽼树墩也尽⼒地挺直⾝⼦,好让⽼男孩坐着舒服点。
⽼树⼀辈⼦都在付出,⼀辈⼦都在为男孩付出,⼤树给予了男孩苹果、树枝、树⼲、还有树墩。
⽼树给予了男孩⾃⼰的⽣命。
男孩得到了⾦钱、房⼦、船、与以前的美好、恬静与⽆忧⽆虑的⽣活。
可他却给予了⼤树什么?!除了那些已经过去的美好的回忆,还有,还有什么呢?他很少来看⼤树了,⼤树没有说什么,还像以前⼀样,给予他许多东西。
如今的⼤树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下树墩,可是,⽼树还希望为男孩付出⼀点什么。
男孩回忆着这些,流下了泪⽔,泪⽔模糊了他的双眼。
不知道这泪,是遗憾的,还是悔恨的? ⼣阳西下,风,吹起来了,⼀个⽼⼈坐在⼀个树墩上,⽤⼿托着下巴,流着泪,叹着⽓······也许,在风中会飘来这个⽼男孩与这棵⽼树的对话: “⽼树,下辈⼦我⼀定还会爬在你的枝头,吃你结的苹果,在你的树荫下乘凉,⽤你的枝条荡秋千,天天和你在⼀起,过着⽆忧⽆虑的⽇⼦,呵呵。
爱心树读书笔记500字(优秀10篇)爱心树读书笔记500字篇1今天我读了《爱心树》这篇故事,书中讲的是一棵有爱心的苹果树很疼爱一个小男孩,孩子想玩游戏的时候,苹果树让男孩在自己身上做一个秋千玩;孩子饿的时候,苹果树让他摘自己头上的苹果吃;孩子热的时候,苹果树让男孩靠在自己身上乘凉。
男孩很快乐,苹果树也很快乐。
直到这个小男孩渐渐长大,他的想法和要求也越来越多。
他不断地向苹果树要东西。
最后苹果树只剩下一个树桩,但是苹果树还是希望男孩能在上面休息。
苹果树给了男孩自己的一切,从不求回报,却依然很快乐。
我要学习苹果树的精神,做一棵小小爱心树。
爱心树读书笔记500字篇2今天,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中《爱心树》。
主要内容是:一棵树喜欢上了一个可爱的小男孩,这个小男孩也很喜欢这棵树,经常到大树下玩,饿了,爬上树摘个苹果吃,累了,在树下打个盹儿。
但随着时光流逝,孩子渐渐长大了,经常对大树进行索取,大树每一次都欣然地答应了,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男孩。
读完书,我想:“妈妈不就像书中的那棵伟大的树了吗?而我们不就正像书中那个只索取不回报的小男孩吗?再想想平时,妈妈出于关心唠叨我们几句,我们就发火,难道妈妈不唠叨,不受这个气不可以吗?可以,当然可以,妈妈只是关心我们,如果妈妈不关心我们,那我们可能会受到欺负等等。
今后,我一定要做个好孩子,尽量不让妈妈操心!爱心树读书笔记500字篇3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它叫《爱心树》,它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谢尔。
希尔弗斯坦。
这本书主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棵大树它爱上了一个小男孩,这个小男孩每天会跑到树下采集树叶做王冠,在树上荡秋千,吃树上的苹果,和大树捉迷藏,累了就在树阴里睡觉。
小男孩很爱大树,大树很快乐。
但是时光流逝,孩子逐渐长大,大树很寂寞。
一天,孩子来问大树要钱,大树让孩子把苹果卖了,这样可以拿到钱;后来有一天孩子又来看大树,他想要一栋房子,大树让孩子把树枝砍下做房子;几年后,孩子向大树要一条船,大树让孩子把树干砍下做船;几年后,孩子又来了,他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坐坐,好好休息,大树让孩子坐在自己身上。
《爱心树》读后感[精品15篇]《爱心树》读后感1今天,我读了《爱心树》这本书。
这本书主要写了一个小男孩和一棵大树的故事。
在小男孩小的时候,他会爬到树上荡秋千,还会和大树捉迷藏,,累了他会在大树下睡觉,他很爱大树,只是要一些苹果吃,要一些树叶做王冠,这时的'他很快乐,大树也很快乐。
但是小男孩慢慢长大了,他不想再跟大树玩了,他要一点钱买好玩的,大树把苹果给了他,大树很快乐。
他后来又想要盖房子,娶媳妇,生孩子,大树把树枝给了他,大树很快乐。
再后来他又要一条船,大树把树干都给了他,只剩下了一个树墩,大树还是很快乐。
最后他累了,大树又让他坐在了自己的树墩上。
大树依然很快乐。
为什么在小男孩小的时候他很快乐,大了反而不快乐呢?大树却一直能够快乐呢?原来,小男孩在小的时候自己快乐的同时也带给了大树快乐,后来他却一直索取,所以他慢慢地不快乐了,大树却是一直给,所以我认为给比拿快乐!《爱心树》读后感2星期五老师给我们大家讲了一个绘本故事,名字叫《爱心树》,同学们都感触很深的流下眼泪。
绘本中男孩不停地向大树索取,却从未向大树付出过,就是这样大树还依然快乐的把自身能给的都奉献了!我惭愧的想我的爸爸妈妈,就是那棵不知疲倦不停给予的'爱心树。
从我呱呱落地之日起,爸爸妈妈就无私的给予。
爸爸起早贪黑的在外忙碌挣钱给于我房屋。
食物。
教育。
妈妈天天既要上班还要照料我。
又是要接送,又是要洗衣做饭,还要晚上给我辅导功课,等我上床睡觉了,妈妈还要忙着整理家务。
爸爸妈妈从不抱怨的奉献着。
而我还总是抱怨不给我买这个玩具,买那个垃圾食品。
听了《爱心树》绘本故事,让我的身心得到了一次深深的洗礼!我不要再做那个只知吃果子。
建房子······的小男孩。
我要尽我所能付出我的一切给于爸爸妈妈。
生活中帮助家里做家务关心父母,学习中好好学习不让父母再操心,长大挣钱后我照料父母的饮食起居。
爱心树读后感(精选29篇)爱心树篇1读了《爱心树》后,我很感动,从这个故事中,我看到了大树的无私奉献。
小男孩无止境的索取和不劳而获的行为。
对于我们来说:大树难道不像我们的父母和老师吗?他们为了培育我们,大公无私的奉献着,默默无闻,从没一句怨言,就像大树一样,到老了,还不舍得放弃,还给小男孩提供休息场所。
我很感动,所以我要学习大树的无私奉献精神,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父母和老师。
而小男孩太可恶了,他不断地索取,不劳而获,真是太自私了。
所以我希望同学们都不要像小男孩那样自私、懒惰、不求上进。
最后,我希望每个同学,都应该像大树一样,无私奉献。
要孝敬父母和长辈,要尊敬老师,关心同学和集体。
爱心树读后感篇2我读了一篇故事《爱心树》故事中有一棵大树和一个男孩,小的时候男孩很喜欢那棵大树,大树也很爱男孩。
男孩在树枝上荡秋千,吃大树的果子,玩累了就在大树下睡觉。
慢慢的,男孩长大了,他依靠着大树,摘下大树的果子,还砍下了大叔的树枝和树干。
最后大树只剩下一个树墩。
男孩自私的拿走了大树的一切。
男孩每次拿走大树的东西时,大树还是很高兴,很爱男孩。
故事中的男孩就像我们,而大树就像是爸爸妈妈。
把无私的爱奉献给了我们让我们健康的成长。
让我们对爸爸妈妈和爱我们的人说一声:我爱你们!爱心树读后感篇3这是一本绘本,是一个男孩儿与一棵树的故事,一个让人懂得爱与奉献的故事,是进入心灵深处那一片净土的一个简单的故事。
故事讲了一棵大树给了男孩儿所有,它不求回报,只希望自己能帮助男孩儿,它愿意献出一切,只为了这个男孩儿和它在一起,一起开心的笑。
后来,男孩儿树上的苹果去卖钱,拿树上的树枝盖房子,用大树的树干做了一艘船,最后大叔呀只剩下了树墩,可它也挺直身子让累了的男孩儿安静的休息。
“大树很快乐”,这句话不知道在文中出现了多少次,每次都是大树在帮助了男孩儿后得到的满足,大树的奉献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只要男孩儿快乐,它便满足,它愿意为男孩儿倾尽所有。
《爱心树》读后感《爱心树》读后感(通用28篇)《爱心树》读后感篇1《爱心树》这本书讲的是一棵大树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书中讲到,大树能够实现别人的愿望,于是这个小男孩就不断地向大树提出要求,索要各种各样的东西。
大树为了满足小男孩的欲望,连自己的树干都砍下来,送给了小男孩做木船。
就这样,小男孩还不满足,还要大树给他提供一个能够休息的地方。
最后,大树只好将自己剩下的树墩都拿出来给小男孩当凳子用。
如果说这个故事里的小男孩代表了一个贪得无厌的小朋友,那么那棵大树代表的就是过分溺爱孩子的大人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作为小朋友,一定要体谅家长的辛苦,向大人提出各种要求之前,一定要想一想这个要求过不过分。
千万不能像书中的小男孩一样,只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看到什么、想要什么就要求大人买下来,或者只顾着和别的小朋友去攀比,而从来都不考虑家庭的承受能力。
《爱心树》读后感篇2今天,老师给我们讲《爱心树》这个故事,讲的是一颗大树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大树很爱这个孩子,孩子想做游戏时就用大树荡秋千;饿了就摘大树身上的苹果吃;累了就在大树下乘凉、睡觉。
小男孩很快乐,大树也很快乐。
小男孩渐渐得长大了,大树也老了,大树把所有的东西全给小男孩了,让他去造房子造船。
最后大树变成了一个树桩。
我觉得妈妈就像一颗爱心树,每天精心的照顾我,在我遇到困难时,妈妈都会想方设法的帮助我。
看到我开心的样子,妈妈也会很快乐。
这本书的开头的一句话“看来这本书后,孩子会更爱妈妈。
”我认为这句话说得对极了,因为妈妈是这本书中的大树的化身,而我们就是那个孩子。
从这个故事中,我感受到大树那无私奉献的精神,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给了小男孩,它还觉得很快乐。
我要向大树学习,做一个孝顺的爱心树。
《爱心树》读后感篇3这故事讲了一个男孩喜欢上了一棵大树,男孩啃苹果,爬上去玩和荡秋千,大树很快乐。
男孩渐渐长大,男孩对大树说:“我要点钱,你有钱吗”。
大树给他苹果叫他拿去城里去卖掉,大树很快乐。
爱心树观后感500字优秀作文你读过《爱心树》这本书吗?这是一本关于树对一个小男孩的爱心的故事。
你是否看过这部作品?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爱心树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爱心树观后感1今天作文课上,我有幸读到了《爱心树》这本书,他是美国天才作家谢尔﹒希尔弗斯坦的得意之作。
读完后,我的心被深深感动了。
这是一个温馨又略带哀伤的一个故事。
苹果树非常爱这个男孩,这个男孩也很爱苹果树,他们两个一起度过了一个快乐的时光。
男孩慢慢地长大了,却变得非常自私,他向苹果树索取东西,使自己快乐。
以此满足自己的愿望。
他向苹果树要钱,苹果树给他苹果,让他去换钱;他想有幢房子,苹果树让它把树枝砍去盖房子,又给他树干让他做船;它只剩下树桩时,又让他坐下来休息。
苹果树为了他,把一切都给了他,让他感到快乐。
这怎么不让我感动呢?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想了很多,觉得小男孩与苹果树之间的故事,不就是孩子与父母的化身吗?我不由得想到了我的妈妈,她为了我的成长,无私奉献着。
记得有一次,爸爸回来了,因为被子太小,所以妈妈为了让我暖和,却自己盖的特别少。
像这样的事还有许多,如果一一列举出来,恐怕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而我们呢?有的时候却不听话,惹父母生气。
有一次,我正在看动画片,妈妈叫我吃饭,我没有去,过了一会儿,妈妈端着饭来了,一下子把电视给关了,我却对妈妈大吼:“凭什么给我关了。
”唉!现在想一想,真是不应该啊!这本书,真是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也希望大家多去看看这本书,细细去品味这本书。
爱心树观后感2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爱心树》这本书,我们听完后,许多同学都禁不住地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这本书讲的是:一棵大树和一个小男孩,他们每天在一起玩耍,有时小男孩玩累了就在树下睡觉。
随着时光流逝,这个小男孩渐渐地长大了,他很长时间都不来看大树了,大树很孤寂。
有一天那个小男孩来了,他说他需要钱买些小东西,大树就让他把树的苹果卖掉换钱,小男孩把苹果带走了,大树很快活。
《爱心树》读后感《爱心树》读后感(精选30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心树》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心树》读后感篇1今天我读了爱心树,它是一本图文并茂的书,很容易懂,可蕴含的道理又很深刻。
这本书是说:有一棵大树喜欢上一个男孩,男孩每天会跑到树下才树叶,给自己做皇冠;也常常爬上树干荡秋千吃树上结的苹果。
随着时光流逝,小男孩大一些了,需要钱,大树把苹果树叶给了他。
男孩又长大了,需要房子,大叔把树枝给了他;后来,男孩需要船,大叔又把树干给了他;最后,大树只剩下一个树状了,男孩坐在树装上,很快乐,大叔也很快乐。
虽然内容这样简单,可给我的感触很大:爸爸妈妈就像那棵树,我们就是那个男孩,我们无休止的向他们索取,却不知回报。
我今后一定要好好的孝顺我爸爸妈妈,不会学那个男孩不知回报,我会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这就是我读了这本书的感悟,希望大家也不要学这个男孩。
《爱心树》读后感篇2《爱心树》这本书讲的是一棵大树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书中讲到,大树能够实现别人的愿望,于是,小男孩不断地向大树提出要求,索要各种各样的东西。
大树为了满足小男孩的欲望,连自己的树干都砍下来,送给小男孩做木船。
就这样,小男孩还不满足,还要求大树给他提供一个能够休息的地方。
最后,大树只好将自己剩下的树墩都拿来给小男孩做凳子。
但大树十分开心。
读完这个故事,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我觉得,我的全家就是我的爱心树,爷爷每天都为我做饭;奶奶总是对我说与爱有关的事情;妈妈非常爱我,为我付出很多;爸爸每天晚上睡前,都会和我做游戏,让我放松。
那都是为了让我健康快乐地成长。
谢谢你们,要是没有你们,我就不能快乐的成长,我真的好爱好爱你们!《爱心树》读后感篇3读过希尔弗斯坦所写的绘本《爱心树》的人,肯定都很喜欢这本书里德苹果树。
这颗苹果树为小男孩付出了很多,虽然没有回报,但她很快乐。
《爱心树》读后感《爱心树》读后感(通用22篇)《爱心树》读后感篇1今天,我在家里读了一本书,名字叫《爱心树》。
它主要讲了一颗大树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小男孩从小一直长到大,都在向大树索取东西。
它的主要内容是一颗大树爱上了一个小男孩,所以男孩要什么,大树就给小男孩什么。
他也常常爬上树干,在树枝上荡秋千,吃树上结的苹果。
累了的时候,就在树荫里睡觉。
小男孩很喜欢这棵树。
大树很快乐。
但是孩子慢慢长大,大树常常感到孤寂。
有一天孩子来看大树,大树说:“来吧,孩子,爬到我身上来,在我身上荡秋千,吃几个苹果吧。
”他说他已经长大,不爱爬树了,他想买一些好玩的,他要一点点钱。
大树说:“把我的苹果拿到城里去卖掉,就会有钱买好玩的了。
”我觉得那棵大树很有爱心,小男孩想要什么,大树就给他什么。
大树尽量把自己拥有的都给小男孩。
我们要像大树学习。
大树就好像男孩的爸爸。
我觉得小男孩一直在索取大树的东西,我觉得这样很不好,因为他已经长大,不用靠大树的东西了,可以自己管自己了。
我们要自食其力,不要贪得无厌。
要学会感恩,用自己的行动回报父母。
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做人不能贪得无厌,要自食其力,用自己的行动回报自己的父母,回报社会。
共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爱心树》读后感篇2有这样一个绘本故事,名子叫《爱心树》,当阮老师声情并茂地讲完时,许多同学都流下了眼泪。
故事主要讲大树的无私奉献和男孩的无限索取。
大树依次奉献了果实、树枝和树干。
男孩用果实换取金钱、用树枝造房、用树干造船。
当他到了髦耋之年时,来到老树桩下,老树桩说:“孩子,坐在我身上休息吧。
”感动让我想了很多很多,思绪漫游于苍穹中,仿佛看到宇宙中那个微小的天体——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大树何尝不像我们的地球母亲?小男孩何尝不像人类呢?小男孩摘下果实,对于果树毫无伤害,就像我们人类利用土地春耕秋收,养活自己。
小男孩用树枝造房子,就像我们人类开采石油、煤矿这种不可再生的资源。
《爱心树》读后感《爱心树》读后感(精选48篇)《爱心树》读后感篇1从前,有一棵树,她非常喜欢一个男孩。
那个男孩小时候和树在一起玩得很快乐。
时间一点点过去了,小男孩长大了。
五年后的一天,男孩来到了树下。
他向树索要钱,他要娱乐,要钱买东西。
树让男孩摘下果子到城里去卖,就会有钱。
于是男孩摘下了果子,她感到很幸福。
十年后的一天,男孩又到了树下。
他向树要一间屋子取暖。
树说让他砍下树枝背去,造一间房子。
再三十年后,男孩再次来到树下,向树要一条船,远远地离开这儿。
树让他砍下自己的树干,做成船,这样就能远行了。
又过了二十年,男孩来到树下,他已经老了,他想要坐下来休息。
树尽力直起最后一截身体,男孩坐下来,休息着。
大树给了男孩所需要的一切,她无私奉献着,自己却不图回报。
我感受最深的地方就是,最后她尽力直起最后一截身体让男孩坐下,她尽力说明依然想让男孩休息,自己没有觉得一点点不公平,并且为自己的付出而感到很快乐。
生活中,我的奶奶也像大树这样。
她呀,在吃饭的时候,总是自己先尝尝菜好不好吃,把一些好吃的又营养的菜往我的碗里夹,让我的饭碗堆得满满的,而且奶奶给我夹菜时,总是夹最好吃的菜心给我吃,而她自己却说喜欢吃菜梗。
或许这就是无私奉献吧!虽然奶奶头发已经花白,满脸皱纹,但我依然很喜欢她!等我长大后,我也要为奶奶做些什么。
《爱心树》读后感篇2爱心树给我们展示的并不仅限于对爱的深刻体会,也是这个世界的小小缩影,谢尔大叔肯定也是要告诉我们这一点,人不能一味地索取,也要懂得奉献,更要懂得报恩。
如果人人都像文中的那个男孩,知恩不图报,一直向自然、向他人索取,那么这个世界将没有“爱心”可谈!爱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因为它,我们的世界才更美好。
如果没有它,就算有温暖的阳光照耀,人们的心也都是冰冷的。
所以,让我们向“爱心树”学习吧!只有那样,世界才能更美好!人与人之间才能多一种信任。
《爱心树》读后感篇3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看到树,但是,你见过拥有爱心的树吗?不用说,你们肯定没见过。
爱心树(通用15篇)爱心树(通用15篇)爱心树1 今天我读了《爱心树》这篇故事,书中讲的是一棵有爱心的苹果树很疼爱一个小男孩,孩子想玩游戏的时候,苹果树让男孩在自己身上做一个秋千玩;孩子饿的时候,苹果树让他摘自己头上的苹果吃;孩子热的时候,苹果树让男孩靠在自己身上乘凉。
男孩很快乐,苹果树也很快乐。
直到这个小男孩渐渐长大,他的想法和要求也越来越多。
他不断地向苹果树要东西。
最后苹果树只剩下一个树桩,但是苹果树还是希望男孩能在上面休息。
苹果树给了男孩自己的一切,从不求回报,却仍然很快乐。
我要学习苹果树的精神,做一棵小小爱心树。
爱心树2 美德,是种甜甜的蜜,让人心灵甜美,让人的心灵融化。
那是一本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书——《爱心树》。
每天,那个孩子都是那么的快乐,大树也从来不会寂寞,但终于有一天孩子长大了,不再与大树作伴了。
分开了大树,想去白手起家,但他没有才能,便去找大树,大树又一次看见了,他心中很快乐,以为又可以与孩子回到以前,一起嬉戏顽皮,永远幸福,但回不去了,孩子长大了,需要钱去养活自己,来向大树要钱,但大树没有钱,只好把自己身上的果子给他,让他去卖钱,孩子摘走了所有的果子,大树很快乐,接着孩子又把它身上的一切带走了,大树什么也没有了。
大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孩子,没有一句不愿意,只是希望孩子能过得好,就如同父母一样希望孩子可以永生永世无忧无虑,安然度过一生。
但是因为溺爱使孩子只知索取不知回报,大树的美德用自己的一生来换孩子的平安,快乐,满足。
爱心树3 有一颗树,它非常喜欢一个小男孩。
小男孩渐渐长大了,要求也越来越高了。
只要小男孩有要求,大树就尽力的去满足他。
大树为男孩做的事情,让我联想到了我的父母为我做的一切,让我非常感动。
记得幼儿园时,爸爸妈妈为了给我准备一个舒适的房间,就把房间里的壁纸换成了我喜欢的颜色,还买了一套实木家具送给我,我非常喜欢,非常幸福。
爸爸妈妈为了我,尽可能的把最好的东西都给了我。
《爱心树》读后感(通用56篇)《爱心树》读后感篇1今天,是星期五,是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
下午,阮老师给我们全班同学讲了一个绘本故事,名字叫——《爱心树》。
这个故事把妈妈比喻一棵大树,为了自己心爱的孩子付出了她的一切。
我深切地体会到妈妈是多么爱自己的孩子啊!故事中,令我最感动的一句话是:“我真希望我能给你什么……可是我什么也没了。
我只剩下一块老树根。
我很抱歉……”直到最后,男孩感觉好累好累的时候,大树却依然努力挺直自己的身体对男孩说:“正好啊,老树根是最适合坐下来休息的`。
来啊!孩子,坐下来,坐下来休息。
”听着这个故事,我的眼泪在不知不觉中夺眶而出。
它让我感到很惭愧,在我的生活中,爸爸妈妈就像是那棵“爱心树”,而我就是那个“小男孩”。
为了让我无忧无虑健康地成长,他们约定由爸爸去工作,妈妈全心全意地照顾我。
平时只要我想要什么就向爸爸妈妈张口,而我却理所当然地接受。
从没想过给爸爸妈妈什么,一个不顺心就会冲他们大喊大叫,发脾气。
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一边给妈妈讲这个故事,一边心想:我以后再也不能像故事中的小男孩一样,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报。
长大了,我要做爸爸妈妈的“爱心树”,给他们带去温暖,带去欢乐。
《爱心树》读后感篇2我重读了《爱心树》这本书,随然是第二次读,但它给我的感受是很深刻的。
这是一个温馨又略带哀伤的故事。
一个小男孩常和树玩耍。
日子一天天过去随着男孩的长大,他变得越来越贪婪,要求也越来越多,但大树一次也没拒绝过,把它的一切给了男孩,可男孩呢?给大树浇水施肥都没有。
当我重读完《爱心树》后,我感觉这棵树太伟大了,把它的苹果、树枝、树干和它仅有树桩都给了男孩。
其实《爱心树》中的大树和男孩不就是生活中的'父母和孩子么?母亲给我们真是太多太多!我生病时,母亲总是背着我,第一时间把我送到医院。
我们吃饭时,您总是把我喜欢的菜放在离我最近的地方。
但我又给父母做了什么呢?我出了惹父母生气,伤心没做什么。
记得那次,我打电话让母亲给我买文具,谁知她忘了,我和妈妈顶嘴惹妈妈伤心。
《爱心树》读后感500字作文5篇人与人之间才能多一份信任。
心有多重,人生就有多重,爱有多深,人生就有多沉。
下面是店铺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爱心树》读后感上周在一堂读书课上,老师给我们介绍了《爱心树》这本书,据说看了这本书能让我们懂得感恩。
老师还说,只要你一翻开这本书,你就会被它深深的吸引。
我在想,这本书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一放学,我便催促妈妈带着我去了博文书店,迫不及待的买走了这本书,生怕被别人给抢走了。
一翻开书本,看到的是并不逼真的图画和了了无几的几个字,我心想,这也算是书?可是,当我认真翻开书,仔细看时,我却惊奇的发现这本书中简单的话语和很少的几个字,却在诉说着一种爱,无私的爱……这本书,主要讲了一棵大树和一个孩子的故事,故事里的孩子在向大树的不断索取中长大,男孩离开大树后也一直没有来看望大树。
在这中间,大树从没有想过要男孩回报给自己什么,相反,大树还觉得很开心。
文中“大树都很快乐”这句话出现了N 多次,我反复了看了几遍,终于我读懂了,我懂得这句话的含义了。
我懂得了大树就像我们的母亲一样,她会尽自己所能满足我们,她很快乐;我懂得了这种不求回报又无私奉献的高尚只有妈妈才会有;我懂得了我们的妈妈就像这棵爱心树一样,心里结满了爱心果。
妈妈把所有的爱都给予了我们,而我们却只顾着不断的向妈妈要这要那,哪里想到要关心一下辛劳了一天的父母,我们真是不应该啊!当我轻轻的合上这本书的时候,我总觉的除了这些,作者一定还要说明点什么。
书中的小孩在向大树索取的过程中,从没有给过大树什么,哪怕是一口水。
在得到许多东西后,他似乎也不快乐。
想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了,原来我们在索取的时候也要懂得回报。
懂得去帮助别人,才会感到快乐,难道不是吗?不觉我抬头看一眼陪我一起读书的妈妈,我轻轻的站起来,在妈妈的额头上送上一个甜甜的吻。
妈妈,请您不要疑惑,这是儿子发自内心的。
因为我想到了在寒风中您抱着我的温暖怀抱;我想到了在我生病时您对我的悉心呵护;我想到了……我分明看到了,您一定是感动了,眼睛里含满了泪花,妈妈一定知道儿子读懂了这本书。
《爱心树》读后感 15篇《爱心树》读后感 1《爱心树》这本书写的真好,让人很感动。
读了这本书,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爱心树就是一位慈祥的母亲,她很爱自己的孩子,为了孩子她付出了自己的一生。
孩子需要什么,她都能满足。
可那个孩子很不懂事,自己不努力,只知道向妈妈索取,不知道感恩,不知道用自己的劳动孝顺自己的妈妈。
小时候就不说了,他长大了、老了还向母亲要这要那,我觉得他这点很不好。
从这个故事,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我们要学会感恩、回报,也就是受滴水之恩要以涌泉相报!《爱心树》读后感 2读了《爱心树》这个故事,对我的启发很大,感受很深,看完后,有点想哭。
这是一个温馨、又略带感伤的动人故事。
男孩不停地向树索取,树为男孩献出了自己的一切,无怨无悔,非常快乐。
看着看着,我就不禁惭愧地想到爸爸、妈妈。
他们都是我生命中的那棵“爱心树”,在我需要他们的任何时候,都会毫无怨言地帮助我,支持我。
而我却理所当然的接受,从不去感激他们,更不懂得回报他们,甚至还百般挑剔。
我从来没有关心过爸爸、妈妈的生活和工作,只有遇到困难、挫折,才会想起他们。
通过这个故事我也努力的想成为那棵“爱心树”,让爱永不停息的流淌下去。
当一颗枝繁叶茂的大树最后只剩下一个树墩时,她还是感到很快乐,她奉献了一切啊!如果对别人的爱是想得到什么的话,这个爱就不是真爱,而是一种欲望。
我要时刻提醒自己: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这份无私的爱。
不要光从别人身上索取,更要学会给予别人更多,这样我才能得到更多的快乐!《爱心树》读后感 3我每次看《爱心树》这本书都特别感动。
《爱心树》这本书说的是,一个小男孩和一棵大树的事。
小男孩在小的时候非常喜欢和大树玩耍,大树很快乐。
慢慢地小男孩长大了,和大树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小男孩却给大树提了很要求——要钱、要房子、要船等等等。
大树每次都满足了他,大树看到小男孩开心,自己也很开心,最后大树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小男孩了。
我感觉大树很伟大,只要是能帮助到别人,它都无私奉献地去帮助别人,就像爸爸、妈妈、老师那样。
写《爱心树》的读后感5篇写《爱心树》的读后感篇1从前,有一棵大树,她是一棵苹果树,她非常喜欢一个小男孩,因为小男孩每天都到她身边玩:他有时抓着树枝荡秋千,有时在树荫下打盹,树很快乐。
有一天,男孩来了,树高兴的让他玩,但他摇了摇头,说要钱买玩具,树让他摘走了她身上所有的苹果,男孩带着苹果高兴的走了,树很高兴。
过了很长时间,男孩又来了,树高兴极了,还是让男孩上来玩,男孩说他要成家立业,需要房子。
树让他砍断树枝去盖房。
男孩抱着她所有的树枝开心的走了,树很欣慰。
一个盛夏,男孩又回来了,树雀跃万分,依然让他玩,男孩还是摇头:“我老了,想造船离开这里。
”树让男孩砍断她的树干去造船,男孩完成了心愿,离开了这里,看着男孩远去的背影,树很高兴,可是多年后,男孩又回来了,树很抱歉的说“抱歉,孩子,我现在没有苹果,没有树干,也没有树枝了。
”“没关系,我现在只想坐在树根上休息。
”男孩坐了下来,树感动得热泪盈眶。
有一棵大树,春天我们倚着她幻想,夏天我们靠着她谈心,秋天我们绕着她收获,冬天我们依着她看雪,这棵树,就是我们的父母。
当我们长大的时候离开他们,只有当我们有求于他们或遇到麻烦时,我们才会回家。
亲情无价,从我们咿呀学语到入校求学,我们每个成长过程都紧紧揪住了他们的心,他们为之高兴,为之担忧,甚至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呵护心灵的庇护所,我们每个人都会这样说,可又有谁能这样惦记自己的父母呢?写《爱心树》的读后感篇2爱,无处不在,人世间的每一个角落都存在着爱这个东西,爱分有很多种,而这种爱不是爱情,也不是友情,而是在你需要的时候、在你紧急的时候给予的一种无私的爱和奉献,恰似亲情。
在小男孩需要之时给予自己全部的东西而快乐。
这就是爱心树。
爱,是那么无私,男孩经常向爱心树所求,而爱心树就像他的父母一样为他付出。
男孩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爱心树有什么就给他什么,这便让男孩养成了一个坏习惯。
茂盛的大树最后只剩下了一个树墩,大树几乎为男孩付出了她的一切,但依然很快乐,因为在她心里奉献就是快乐!这棵善良的大树为小男孩付出了无数,甚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她把小男孩看做她的孩子,她愿意为小男孩不惜一切做所有事情,我觉得她不值得,而且很累。
《爱心树》读后感500字
【第1篇】
在一个万里无云的星期天,我在家里看了一本书,是美国作家希尔弗斯坦所写的,书名为《The Giving Tree》,中文名是《爱心树》。
看了之后,令到我非常感动。
从前,有一个小男孩,他很喜欢和一棵大树玩耍,大树很高兴,小男孩也很开心。
他们都有很深厚的感情,每天小男孩都到那棵大树下玩,玩累了,就在大树底下乘凉并休息,那是多么开心!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年的那个笑男孩已经长大啦,他没有回来和大树玩耍,大树觉得很孤独。
有一天,"小男孩"回到了大树那里,大树看见"小男孩",便很高兴地邀请他一齐玩,但"小男孩"却说:"我现在已经长大了,需要金钱做点生意,但是可没有人肯把钱给我。
"大树听到了,说:"那你把我的果子摘下来,拿出去换点钱吧。
"说完,"小男孩"把大树的果子都摘下来,高高兴兴地走了。
大树帮助了"小男孩
",觉得很快乐。
过了好久,小男孩又回到了大树身边,说:"我现在长大了,需要房子来成家立室。
"大树听到后,连忙说:"那你就把我的树枝砍下来,搭成房子吧。
"说罢,"小男孩"把大树的树枝砍下来,高高兴兴地走了,大树觉得很开心。
又过了很久,"小男孩"又会来了,说:"我成家立室失败了,想要一条船出海流浪。
"大树听了,说:"那你把我的树干砍下来,做成船出海去吧。
"之后,"小男孩"把树干砍下后,做成小船,出海去了。
几年以后,当年的小男孩已经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回到大树身旁,而以前高大的大树,现在却只是一个老树墩了。
"小男孩"静静地坐在老树墩上……
这个感人的故事使我有很多体会,这棵大树是因为爱这个"小男孩",所以才帮助他、爱护他。
那不就像我们的父母吗?父母那无私的爱,把我们当成是"掌上明珠"那样对待,我们就在父母温暖的怀抱里面无忧无虑地成长着,而父母要负担那么多的责任啊!他们把我们带到这个美丽又缤纷多彩的世界上,但要把我养大成人,是多么难啊!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我们的父母,要好好地对待他们,要做他们
的好孩子。
【第2篇】
《爱心树》是美国绘本作家谢尔·希尔弗斯坦1964年写的一本图文并茂的小说,他的作品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全球畅销。
这部小说也许是你读的最快的一本小说,我和孩子一起读了有近十遍,可是每读一次就有更深的体会。
孩子也能从中得到启示。
故事说的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棵苹果树,它非常喜欢一个小男孩。
小男孩经常找树玩,吃树上的苹果,在树上荡秋千,或是在树下收集树叶,把他们做成皇冠,想象自己就是森林之王,累了,就在凉快的树荫里睡觉,大树快乐极了。
但是,男孩长大了,他不再找大树玩,大树经常感到寂寞,非常想念男孩。
男孩第一次回来了,大树十分高兴,可是,男孩没有心情陪大树玩,他想买很多东西,需要钱,大树就给他苹果,让他拿到集市上去卖钱,男孩不假思索地照做了。
很久很久,孩子没有再来看望大树。
大树很难过。
男孩第二次回来找树,大树很高兴,孩子说他有了妻子和孩子,需要一栋房子,大树又
让他把自己的树枝砍断,拿去造房子,男孩毫不犹豫地用树枝造了一栋房子,大树依然很快乐。
孩子又有很长时间没有来看望大树了,男孩当他终于又回来第三次来找树的时候,大树非常高兴,孩子说他需要一条船,驾着它到远方去,大树让孩子把的树干砍断做船,于是孩子把树干砍断,做了一条船,驶走了。
男孩第四次来找树说他老了,很累,需要一个地方休息,大树连忙让他坐在自己唯一剩下的树墩上,孩子马上坐下来了,大树仍然快乐。
就这样,大树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所有,而男孩却始终都没有想到给予大树一点快乐。
故事浅显易懂,是一个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
男孩不停地向树索取他想要的东西,从来没有想到过树的感受,树为男孩子献出了自己的所有一切,无怨无悔,却还非常快乐。
故事最感人的地方就是树的无私、无怨,最催人泪下的是树奉献出了一切,却很快乐。
树的唯一的快乐就是看到她所爱的孩子能来看他,无论孩子的什么要求,只要她能做到的他都会答应。
读着读着,就想到父母和孩子。
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不是
无牵无挂的,父母给予其生命,他们就是我们生命中的那棵爱心树,在我们需要他们的任何时候,都会毫无怨言地帮助我们,支持我们。
而我们,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多像那个男孩,有了快乐独自享受,一有困难,一有挫折,才会想起他们。
所以现在的孩子应该好好读读这本书,从中能深刻体会到爱心树是长在哪里的。
【第3篇】
读了这本绘本,终于明白为什么它能够引起众多人的感情共鸣。
本书讲述的是一棵大树与小男孩的一生的不同时期的对话和交流。
男孩从喜爱大树到一味索取,毫无感恩之心。
而大树多年来一直以一样的态度呵护男孩,倾其所有给男孩,这像极了生活中的母子关系,更让我想到了我和我的妹妹。
妹妹仅比我小一岁,在我出生那年的月子里,我的胳膊便被烧煤的火炕给烫伤了。
一直留着一道很长的伤疤。
从此,母亲便心有愧疚,事事偏袒我,告诫姐姐妹妹无论何事都让着我。
所以,我毫无悬念的成了家里的中心。
妈妈买的东西我先吃,买的衣服我先挑,做家务时
我先躲得远远的,妹妹没念什么书,她最先工作,挣得第一笔工资是给我买了礼物,听说我要继续深造又给我生活费,而我被宠着,被娇惯着,把家人对我的关爱,忍让变成了理所应当的。
直到后来我工作后听妈说妹妹已经还清我俩上学读书时借的债,让我别再有心理负担时,我醒悟了,要知道当时的我工作好久了却分文没给过妈妈,我勉强能养活自己。
爸爸妈妈不是妹妹一个人的,我理应有担当,有责任。
面对多年来我的所作所为,我只有深深的愧疚。
妹妹更像那棵爱心树,本该是我来照顾她,我俩好像角色互换了。
她对待每个家人都是如此,她自己开玩笑说,她属牛,就是一任劳任怨为他人的命,但是她依旧很开心,因为她把爱都给了家中的每位成员。
我也比较庆幸,没有完全像小男孩一样,一味索取,不懂感恩。
现如今,我们都有了自己的家庭,我会把妹妹和我的故事讲给孩子听,用行动证明我悟到了有付出才会心安理得的享受付出后的快乐。
【第4篇】
放假前,学校安排每个老师和学生一起共读《爱心树》,可整个
寒假我的时间一直排的很满,既要接送妈妈一周三次往返医院做透析,还要接送儿子上英语,根本不能静下心来读书,直到今天是上交读后感的最后一天,才坐下来,找到这本书品读一番。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段时间自己的爸爸妈妈一下子都被病魔打到,让我很害怕失去他们的原因,今天读了小男孩和大树的故事,我的心情特别激动,仿佛自己就是那个一直只知道索取的小男孩,而父母是那棵从不计回报无私的爱着我和哥哥的大树,这才让我意识到原来我是那么脆弱,那么的自私,常常忽视早已力不从心的父母,甚至有时候烦躁的对他们的关爱乱发脾气,往往这个时候,父母还在哄我着不懂事的我。
现在回想起来,满是愧疚,我想,为什么人往往要等到快要失去时才会珍惜,才会懂得?
庆幸此时读到这个故事,让我及时醒悟,懂得感恩,懂得回报,尤其是我们的年老多病的父母,他们从赋予我们生命的那一刻起,就不计回报的爱着我们,直到他们失去生命的那一刻,才会终止,而我
们呢?为他们做了些什么呢?既然不再是“幼稚的的小男孩,”那就
像大树一样爱我们的父母吧,老了的他们像个孩子似的,需要我们的宠爱,和大树一起感受“树的快乐”!
【第5篇】
这个假期里我读了一本书——《爱心树》,它的英文原名叫The Giving Tree ,意思就是:一棵不断给予的树。
这是一本绘本,图与文出自同一位作者之手,所以自然地保持了绘本浑然一体的艺术感觉。
简简单单的文字和画面,没有任何修饰与色彩,却讲述了一个令人动容的寓言,温馨中略带着哀伤。
它使我们重新思考自己与父母、与孩子、与朋友、与世界……的关系。
故事内容是有一棵大树,它喜欢上一个小男孩,小男孩每天跑到树旁玩,荡秋千、捉迷藏。
饿了吃苹果,累了在树阴下休息。
有一天孩子长大了,孩子需要一些钱,大树给了孩子一些苹果到城里卖。
过了一些时间,大树把树枝给了孩子造房子,又过了一些时间,大树又把树干给了孩子造船,大树变成了老树墩,大树有些伤心,孩子变老了,只能坐在树墩上休息。
我觉得这个故事中大树就像那个男孩子的妈妈,小男孩只知道索取,而父母只知道奉献。
但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写给孩子看的。
虽然它的文字非常浅白,但故事中的哲理也许只有饱尝索取与付出的成人才能深深地去思考。
我觉得我们是那有求必应的家长,孩子的要求我们想方设法的满足,一旦不能达成所愿孩子就会撒泼打滚,这是我们想要的吗?我觉得我们还是个贪得无厌的家长。
我们总是让孩子做这做那,完成我们大人的目标,这难道不是我们在向孩子索取吗?让孩子替我们完成梦想吗?
索取与付出是应该成正比的,我们对孩子的付出,就应该换回孩子对我们真诚的回报,这个回报不是金钱不是成就而是他们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