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陋室铭》复习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3
《陋室铭》、《爱莲说》复习研讨课教案桦南四中初三语文组执教者:王晓红教材分析:两篇短文是古今传颂的名篇,内容都具有典型意义,所反映的思想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陋室铭》轻松活泼,清新别致,表现了作者高雅的情趣;《爱莲说》描绘莲花形神兼备,作者借莲花自况,表现了高洁的情操。
学情分析:初三的学生对文言文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通过对短文两篇的复习,加深对托物言志写法的理解,形成良好的文言文的语感。
教学目标:1、体会《爱莲说》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2、学习一些文言词语的使用;3、体会《陋室铭》借助描写陋室抒发感情的写法,了解铭文的特点。
理解作品中表达的一种高尚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学重点:1、体会《爱莲说》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2、体会《陋室铭》借助描写陋室抒发感情的写法,了解铭文的特点。
教学难点:1、《爱莲说》的主题是什么? 2、《爱莲说》的写作特点是什么?3、《陋室铭》的结构是怎样的? 4、《陋室铭》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学法:目标导学法课型:复习研讨课教学过程:导学目标:1、了解文体知识;2、掌握重点词句;3、把握文章内容;4、背诵两文;5、巩固练习。
复习《陋室铭》:一、文体介绍:复习文体“铭”及作者刘禹锡;二、1、掌握重点字词(香气、鸿儒、调素琴、案牍、带形等);2、掌握重点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何陋之有”等);三、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1、《陋室铭》从几个方面来展现陋室主人品德高尚的?2、短文为什么从山水写起?3文中写到哪三位古人?为什么要写这三位古人?4、本文运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四、背诵《陋室铭》。
复习《爱莲说》:一、文体介绍:复习文体“说”及作者周敦颐;二、1、掌握重点字词(蕃、濯、娇、亵、鲜、宜等);2、掌握重点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三、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1、文中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菊和牡丹呢?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莲花的高尚品质;3文中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说明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4、有关“莲”的古诗句有哪些呢?5、这篇文章运用了什么写法?四、背诵《爱莲说》。
《爱莲说》《陋室铭》复习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爱莲说》《陋室铭》复习教案2015.4.13复习目标:1、背诵默写课文2、掌握作者及作品3、掌握本课重点文言实词、虚词,重点句子的翻译。
4、把握文章主题思想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复习提纲一、背诵并默写课文二、文学常识1、《陋室铭》选自《全唐文》,作者是唐朝诗人刘禹锡。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2、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道州 (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宋代著名的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等。
世称“濂溪先生”。
“说”在这里表示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复习《陋室铭》1、重点字词解释①有仙则名.(著名、出名)②惟吾德馨..(博学的..(品德高尚)③谈笑有鸿儒人)④往来无白丁..(没有什么学问的人)⑤可以调.素琴(弹)⑥无丝竹之乱.耳(使------扰乱)⑦无案牍..之劳.形(官府的公文)(使-----劳累)2、重点句子翻译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④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⑤孔子云:“何陋之有”3、一词多义名:有仙则名()名之者谁()并自为其名()不能名其一处也()之:何陋之有( ) 无丝竹之乱耳()4、词类活用①有仙则名.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5、理解性默写①《陋室铭》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陋室铭》中写居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③《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④《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高雅生活的句子:调素琴,阅金经⑤《陋室铭》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烦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爱莲说》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学生自主梳理重点文言词汇,准确翻译句子。
2.指导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完善自己的梳理方案。
3.通过比较阅读,引导加深课文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复习重点:积累重点文言词汇,能翻译重点句子,深入理解内容和主旨。
复习难点:通过比较阅读,引导加深课文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复习过程:一、导人新课:古代名士文人常爱以物咏情言志,我们今天要复习的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就是托物言志中的名篇。
作者借陋室、莲花抒发自己怎样的心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品读吧。
二、小组活动:活动一:检测课前自主学习情况1、小组交流、展示汇报:具体分工:第1小组推荐通假字,2--3小组推荐《伤仲永》重点词,4-5组推荐《孙权劝学》重点词,6-7组推荐一词多义,8组推荐重点句子2、各个学习小组开火车展示,师生互评。
活动二:当堂检测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抢答)①有仙则名.( 出名) ②惟吾德馨..( .品德高尚) .③可以调.素琴( 弹奏)④宜.乎众矣( 应当) ⑤可爱者甚蕃.(.多) ⑥陶后鲜.有闻(.说)2、重点句子翻译。
(学生抢答)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
】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译文:我唯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可以贴近去玩弄啊。
】活动三:再读文本,理解内容1、朗读课文,结合课题关键词来理解课文内容和主旨。
1)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陋室铭》通过对陋室周围的环境的描写,室主人交往的人和平时生活情趣的叙述,来表达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八上第22课《陋室铭爱莲说》复习课学案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及常用文言词语。
2、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托物言志的写法)重点:1、掌握重点实词的意义。
2、会背诵、翻译、默写全文难点:能运用文中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一、前测诊断1.文学常识积累(1)《爱莲说》选自《》作者,字,谥号,(朝代)哲学家。
(2)《陋室铭》作者,字,(朝代)诗人。
我们曾学过他答谢白居易的诗《》.“陋室”的意思是。
“铭'指的是 ,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的特征是:。
2.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德馨.( ) 鸿儒.()案牍.()可爱着甚蕃.()淤.泥() 濯.()清涟.()亵.玩()污秽.( )二、探求新知1。
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解释⑴有仙则名⑵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⑶不蔓不枝⑷香远益清2.一词多义⑴之:①无丝竹之乱耳②何陋之有③水陆草木之花④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⑵远:①香远益清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三、巩固拓展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2、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3、作批注是学习古诗文的一种好方法。
请仿照①句的批注,任选一个角度为②句作批注.①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以名人高雅居室衬托自己居室的高雅).②孔子云:何陋之有?4、“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功颂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
古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陋室铭》和《爱莲说》;(2)理解两篇古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3)分析比较两篇古文的写作特点和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2)学会通过朗读、感悟来体会古文的韵味和美感;(3)学会运用古文的表达方式,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篇古文;(2)理解两篇古文的主要内容,把握重点词汇和句子;(3)分析比较两篇古文的写作特点和风格。
2. 教学难点:(1)古文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式的理解;(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古文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陋室铭》和《爱莲说》的作者及背景;(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古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篇古文,注意停顿、语气和节奏;(2)学生自主翻译和理解古文内容,遇到问题可以组内讨论。
3. 合作探讨:(1)组内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对古文的理解和感悟;(2)组间讨论两篇古文的写作特点和风格,进行比较分析。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2)重点讲解古文中的生僻词汇、句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5. 课堂实践:(1)学生进行古文朗读和背诵;(2)学生进行创意写作,运用古文的表达方式。
四、课后作业1. 完成古文两篇的朗读和背诵;2. 选择一篇古文进行深入解读,写一篇读后感;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运用古文的表达方式,写一篇短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古文的朗读和背诵情况;2. 学生对古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3. 学生创意写作的表现,运用古文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选取与课文相关的古代文化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展示古代陋室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生活环境。
《陋室铭》《爱莲说》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了解“铭”、“说”的文体特点2、积累课文中出现的常见的文言词语3、能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4、能背诵两篇课文5、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特点6、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道德品质和保持坚贞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陋室铭刘禹锡一、作者及相关简介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
字梦得。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是作者在和州刺史任上写的。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通常用韵文写成。
二、文章思想内容本文起首四句,以正衬发端,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自然引出正题:颂扬陋室。
点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惟吾德馨”。
再通过对陋室环境的描写,交友及室主人所做之事的叙述,表现了作者的情怀,后又以诸荀、扬雄自比,充分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试题链接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
有仙则名:出名。
/有龙则灵:灵异。
/斯是陋室:这。
/惟吾德馨:只;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长上。
/草色入帘青:映入。
/谈笑有鸿儒:大儒,学识渊博的人。
/往来无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可以调素琴:弹奏。
/阅金经:这里指佛经。
/无丝竹之乱耳:琴瑟,箫管等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无案牍之劳形:官府的公文;形体,身体。
2、翻译下面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由于)主人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④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3、用课文原名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文的主旨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描写陋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③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④写室中事的情趣之雅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导语】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 它对写莲有何作⽤呢?刘禹锡把⼭⽔⽐作什么,仙龙⼜⽐作什么?⼩编整理了⼋年级上册语⽂《短⽂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设想】 ⼀:教学⽬标 知识⽬标:1、掌握作者刘禹锡等背景资料和⽂体等⽂学常识; 2、在疏通⽂意的基础上识记重点的⽂⾔字词(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法),了解特殊⽂⾔句式的翻译。
能⼒⽬标:1、能够当堂成诵; 2、理解⽂章的主旨,领会作者托物⾔志的写法; 3、学习并了解⽂中对偶等修辞。
德育⽬标: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了解⽂章主旨,学习作者安贫乐道、伟岸傲物的志趣情操,培养学⽣⾼洁的情操。
⼆:教学重点 1、朗读与背诵; 2、⽂章的主旨; 3、托物⾔志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调素琴”和“丝⽵乱⽿”之间不⽭盾的关系。
四:教学⽅法:多媒体录⾳、课件的使⽤和重点内容的⼿写板书相互配合,以多媒体调节课堂⽓氛、加⼤课堂容量,以板书提醒学⽣重点知识。
多有感情地诵读,在客堂上⼒求可以背诵。
把课前的预习带⼊课堂的学习中,提⾼课堂效率。
”⼀课时教学。
【课前预习】 1、⽣字注⾳; 2、《评价⼿册》第⼀题找出本课的韵脚; 3、搜集作者的相关背景知识。
【教学过程】 ⼀:导⼊ 同学们有没有⾃⼰的座右铭?(请学⽣说说⾃⼰的座右铭。
)⼤家写这些座右铭是有什么⽤的呢?(⽤来激励⾃⼰的。
)那可以看出“铭”⾥⾯的内容应该是激励警戒⾃⼰。
(ppt课件展⽰“座右铭”的含义,提醒学⽣注意“铭”) 其实“铭”最早是我们古代的⼀种⽂体。
除了有我们今天的“激励警戒”之意外还可以称述功德。
⼀般是铭刻在器物之上。
铭的⼀⼤特点是要⽤韵。
(ppt课件展⽰“铭”的⽂体知识,“⽤韵”⼆字加⾊标注,引起学⽣注意。
) ⼆:指导朗读 1、铭是⽤韵的,韵脚是哪⼏个字?(学⽣说。
)韵脚读的时候要清晰响亮。
2、放配图录⾳,学⽣跟读。
3、请⼀名学⽣朗读,其他学⽣加以评论,教师点评。
课题《短文两篇复习》年级9 课型复习课时 1 授课时间总共第()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检测《陋室铭》《爱莲说》文学常识内容夯实《陋室铭》《爱莲说》实词基础过程与方法通过资料查找、合作探究等方式完成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同学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针对两篇文章的重点语段,分别进行探索研究教学难点比较阅读与拓展延伸对托物言志写作手法的理解与运用教具课件黑板、课件、影音资料学生出席全体学生板书设计短文两篇复习《陋室铭》《爱莲说》陋室陋吗?爱莲的什么?环境清幽交往儒雅生活高雅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整体风度预习设计背诵上节课所讲授的本课文学常识,以及实词积累德馨君子教学过程设计(含时间分配)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一、复习目标展示1、检测《陋室铭》《爱莲说》文学常识内容2、夯实《陋室铭》《爱莲说》实词基础3、针对两篇文章的重点语段,分别进行探索研究4、比较阅读与拓展延伸二、复习导入:(夯实基础关)1、文学常识提问2、实词积累3、句子通关三、新课讲授:(能力提升关)(一)《陋室铭》陋室是否简陋的探讨?提示:不陋。
因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居住环境清幽雅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交往人物儒雅博学)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乱耳,无案牍劳形。
(日常生活高雅脱俗)结论:惟吾德馨。
德馨二字统领全文。
1、作者从几个方面描写陋室?人、事、物,概括为“物”。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个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表明作者不与官场黑暗势力同流合污,表达了作者对官僚们寻欢作乐为功名忙碌的世俗生活的批判态度。
目标明确,做到有的放矢。
此环节考察学生预习成果。
以点名方式提问个别同学。
此环节用一个问题来梳理全篇。
引导学生讨论陋室是否简陋,从课文原文入手。
分析出中心句惟吾德馨。
从上题引申出本题,引导学生理解托物中的“物”。
本题意在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高洁志向。
舒兰市中小学教师“两修三课”教案用纸(副页)教学过程设计(含时间分配)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3、作者在本文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表现了怎样的情趣和节操?“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二)《爱莲说》1、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莲?莲具有怎样的特点?出淤泥濯清涟生长环境洁身自好高洁质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体态行为正直通达事理香远益清香气美名远扬亭亭净植亭亭净植举止端庄志洁行廉总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清高)2、“菊”和牡丹分别有什么特征,作者在这里为什么先写它们?菊:秋季开花,迎寒斗霜,清高避世。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优秀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2.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3.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方式,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品味文中优美深刻、脍炙人口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欣赏两文的语言之美,手法之美。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1课时学习《陋室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陋室,是刘禹锡的居室名,意思就是简陋的房子。
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
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
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走进他的陋室,你一定会被刘禹锡的高风亮节所深深打动。
二、资料助读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
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
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
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写作背景: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
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陋室铭》《爱莲说》的教案《陋室铭》《爱莲说》的教案教学设想通文意,把握难词难句和关键词浯,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诵读、背诵课文,是短文两篇的教学重点。
理解学习类比手法的运用是《陋室铭》的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映衬手法是《爱莲说》的教学难点。
短文两篇应以诵读(包括背诵)为主,以讲为辅.达到当堂成诵。
用抓文脉的方法快速记诵,背诵课文。
对文章的思想内容,不必多作发挥。
点到为止。
教学安排两课时。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人新课。
古代名士文人常爱以物咏情言志,我们今天要学的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就是托物言志中的名篇。
作者借陋室、莲花抒发自己怎样的心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品读吧。
彩屏显示:彩图及课题《陋室铭》。
二、检查预习。
彩屏显示:正确朗读下列句子并解释加点的字。
惟吾德馨谈笑有鸿儒无案牍之劳形西蜀子云亭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不蔓不枝不可亵玩焉花之隐逸者陶后鲜有闻宜乎众矣三、录音范读课文《陋室铭》。
要求:在听的过程中,划出疑难之处,并结合课文注释,理解文意。
四、学生质疑,教师答题(基本扫除文字障碍)五、指导朗读。
骈文的节奏按意义划分。
骈句要读出节奏(四字句的节奏一般是二二,五字句的节奏多为二一二),上下句节奏一致,韵脚要读出延长音,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须有较长的停顿。
排比句要注意节奏鲜明,重点突出。
齐读《陋室铭》。
六、引导学生讨论下列问题,教师只作点拨。
1.释题。
课题中的陋室是所托之物,铭指的什么?引导学生看注释①。
2.文中哪句话能提挈全篇大意?为什么?讨论后,明确:惟吾德馨这句话能提挈全篇大意。
因为第四句是比喻;也是类比,是以虚衬实。
作者所要说明的意思是惟吾德馨。
中间八句写室中生活情状,是室主人德的外在表现。
最后一层隐含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
3.作者是怎样描写陋室环境和居室主人生活情景的?明确: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描写了陋室幽雅动人的景色,以景色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
《陋室铭》、《爱莲说》复习教学案设计复习目标:1.能正确背诵、默写课文重点句子。
2.掌握重要文学常识。
3.理解实词意义、虚词用法、翻译重点的句子。
4. 把握课文内容、作者情感及课文写法。
复习重、难点:1.理解实词意义、虚词用法、翻译重点句子。
2. 理解课文内容、作者情感及课文写法。
考点要求:两篇短文会以阅读题的形式出现,可能会是对比阅读。
题目一般有四个,均为选择题。
题型有:句子翻译是否正确辨析、朗读节奏划分是否正确辨析、文段内容理解把握、对语言、写法的赏析是否正确辨析等题目。
知识梳理:(一)重要文体常识: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议论说道理;也可以发表作者的感想。
(二)整理重要文学常识:(主要是作者及相应朝代)《陋室铭》《爱莲说》(三)背诵《陋室铭》、《爱莲说》,对其中的文字能够进行理解性默写。
方式:自己识记、同桌互查。
(四)识记《陋室铭》、《爱莲说》重要课下注释、句子翻译。
方式:自己识记、同桌互查。
能力提升:1、通假字:可爱者甚蕃2、词类活用: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③香远益清3、古汉语句式:①倒装句:何陋之有?②判断句: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4、课文要点点拨:《陋室铭》紧紧扣住“陋室不陋”立意。
开篇,隐喻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
接着以一句统领全文。
用写室外环境之幽雅,用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用写室中事的情趣之雅。
结尾再用予以强调,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爱莲说》文中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三个方面写出莲的可爱之处。
用正面衬托、反面衬托莲,用揭示了莲的高贵品质。
表现了作者、的生活态度。
5、《陋室铭》和《爱莲说》对比理解:层次结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结构上,两文开头都不是开门见山,而是从别的事物着笔,引出主旨,转入正题。
《陋室铭》《爱莲说》复习课学案
复习目标:1.学生自主梳理重点文言词汇,准确翻译句子。
2.指导学生通过小组交流,积累重点文言词汇,能翻译重点句子,深入理解内容和主旨。
3.通过比较阅读,引导加深课文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复习重点:积累重点文言词汇,能翻译重点句子,深入理解内容和主旨。
复习难点:通过比较阅读,引导加深课文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注音:
馨()牍()蕃()濯()鲜()
二、字词解释
斯:馨:劳:
蕃:染:鲜:
三、翻译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何陋之有?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同予者何人?
四、走进文本
”的语段,概括所写之“物”的特点。
2、请大家揣摩文章中具体描写“物
人生的选择无处不在,它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人这一辈子,很多时候会遇到突如其来的意想不到的艰难挫折,甚至是困顿潦倒,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甚至是选择。
是选择问心无愧,还是选择妥协服从,这在于我们的内心,当刘禹锡、周敦颐面对生活逆境的时候,他们选择了从容不迫,选择了不改初心,选择了秉持本色,作为一个不慕名利、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君子,结合他们的经历,谈谈你心中的人生吧!
使用下面的句式:
假如我在生活中遇到了,我将。
陋室铭一、学习目标: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重点句子。
2、对韵文和韵脚有初步的认识。
3、学习课文托物言志和言简义丰的写法。
二、文学常识 1、文章的作者是唐朝诗人,字梦得。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或者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三、给下列字注音。
铭()德馨()鸿儒()调()素琴案牍()四、1、重点词语(1)斯是陋室:斯(2)惟吾德馨:馨(3)谈笑有鸿儒:鸿儒(4)往来无白丁:白丁(5)可以调素琴:调(6)无案牍之劳形:案牍(7)无丝竹之乱耳:丝竹(8)何陋之有:之2、词类活用:找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并解释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有仙则名有龙则灵苔痕上阶绿五、翻译下面句子。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孔子云:“何陋之有?”(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六、课文理解1、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作者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有什么作用?2、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3、名为陋室,实则不陋。
文中从哪些方面点明陋室不陋呢?4、身居陋室,却不以为陋,是因为室主人有着高尚的品德,作者想借陋室表达他的什么情操呢?这是什么写法?5、作者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比的目的是什么?6、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中考链接一、(2006河南非课改)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6—19题(共8分)(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2不堪:无法忍受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1)有仙则名名:(2)惟吾德馨德馨: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2分)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18.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1分)“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二句,极交友之妙境19.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爱莲说》——周敦颐[宋]一、精要笔记:(1)“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记叙、议论、抒情,但一般以议论为主,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
《爱莲说》《陋室铭》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背诵默写课文
2、掌握作者及作品
3、掌握本课重点文言实词、虚词,重点句子的翻译。
4、把握文章主题思想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复习提纲
一、背诵并默写课文
~
二、文学常识
1、《陋室铭》选自《全唐文》,作者是唐朝诗人刘禹锡。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2、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道州(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宋代著名的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等。
世称“濂溪先生”。
“说”在这里表示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复习《陋室铭》
1、重点字词解释
①有仙则名.(著名、出名)②惟吾德馨
..(博学的人)
..(品德高尚)③谈笑有鸿儒
④往来无白丁
..(没有什么学问的人)⑤可以调.素琴(弹)⑥无丝竹之乱.耳(使------扰乱)
⑦无案牍
..之劳.形(官府的公文)(使-----劳累)
2、重点句子翻译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④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⑤孔子云:“何陋之有”
3、一词多义
名:有仙则名()名之者谁()并自为其名()不能名其一处也()
之:何陋之有( ) 无丝竹之乱耳()
<
4、词类活用
①有仙则名.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理解性默写
①《陋室铭》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陋室铭》中写居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③《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④《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高雅生活的句子:调素琴,阅金经
⑤《陋室铭》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烦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⑥文章通过环境、交往、情趣三方面情景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情操和安贫乐道情趣。
⑦《陋室铭》一文中,作者在结尾提到古代贤士,并且引孔子的话,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
四、复习《爱莲说》
1、重点字词解释
①可爱者甚蕃.(多)②出淤泥而不染.(沾染)③、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玩弄)⑥陶后鲜.有闻(少)⑦宜.乎众矣(当然)
2、重点句子翻译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④莲,花之君子者也。
⑤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一词多义
①远:香远益清(远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在远处)
亲贤臣,远小人(疏远)
)
②鲜:陶后鲜有闻(少)芳草鲜美(鲜艳)
③益:香远益清(更加)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至于斟酌损益(增加)
④之: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
4、词类活用
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译为:生枝蔓;长枝节
5、文言句式
判断句式: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为: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6、理解性默写
①《爱莲说》中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是:
②《爱莲说》中比喻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是:;比喻志洁行廉,德声远播的句子是;比喻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的句子是:;比喻君子只可在远处恭敬的观赏,不可近前玩弄的句子是:
③陶渊明爱菊花的原因,世人爱牡丹的原因,我爱莲的原因是。
④作者写菊花和牡丹的目的是:
五、课文复习小结
1、《陋室铭》
①托物言志,借陋室不陋,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②类比手法的运用。
用“山”、“水”类比“陋室”,引出主旨句,惟吾德馨
(
③骈散结合,句式整齐,朗朗上口。
2、《爱莲说》
①借物喻人,以“莲花”自喻,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恶浊世风的批判。
②衬托手法的运用,用菊花正衬,用牡丹反衬。
③骈散结合,句式整齐,朗朗上口。
④荷花的别名:芙蓉;芙蕖;水花;君子花
与荷花有关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江南曲》
开放性试题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功颂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
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
请你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则有关学习方面的“座右铭”。
*示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