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艺学第一章资料讲解
- 格式:pptx
- 大小:5.61 MB
- 文档页数:49
制药工艺学重点整理第一章绪论一、化学合成药物生产的特点;1)品种多,更新快,生产工艺复杂;2)需要原辅材料繁多,而产量一般不太大;3)产品质量要求严格;4)基本采用间歇生产方式;5)其原辅材料和中间体不少是易燃、易爆、有毒;6)三废多,且成分复杂.二、GLP、GCP、GMP、GSP;◆GMP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生产◆GLP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实验室试验规范——研究◆GCP (Good Clinical Practice ):临床试用规范-—临床◆GSP (Good Supply Practice):医药商品质量管理规范——流通◆GAP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中药材种植管理规范三、药物传递系统(DDS)分类;◆缓释给药系统(sustained release drug deliverysystem,SR-DDS)◆控释给药系统(controlled release drug delivery system, CR-DDS )、◆靶向药物传递系统(tageting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粘膜给药系统(mucosa drug delivery system)◆植入给药系统(implantable drug delivery system)第二章药物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四、药物工艺路线设计的主要方法;类型反应法、分子对称法、追溯求源法、模拟类推法、光学异构体拆分法;(名词解释)◆类型反应法—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的合成设计。
主要包括各类有机化合物的通用合成方法,功能基的形成、转换,保护的合成反应单元.对于有明显类型结构特点以及功能基特点的化合物,可采用此种方法进行设计.◆分子对称法—有许多具有分子对称性的药物可用分子中相同两个部分进行合成。
制药工艺学第一章绪论制药工艺学是研究药的工业生产过程的共性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摆阔制备原理、工艺路线和质量控制。
制药工艺的研究可分为小试、中试及工业化生产三个步骤,分别在实验室、中试车间和生产车间进行。
1小试研究在实验室规模的条件下,研究化学或生物合成反应步骤及其规律、工艺参数与原料,并估算成本。
对于工艺路线研究,可选择的策略有天然原料的直接分离提取、全化学合成、半合成、微生物发酵、动植物细胞培养,甚至是动植物的养殖与种植,很大程度上基于经济可行性的考虑。
工艺研究还包括各反应步骤相关的分离纯化技术及其单元组合对收率的影响。
同时,研究建立成品、半成品、中间品、中间品、原料的检验分析与质量控制方法。
最终设计出合理的工艺路线,确定出收率稳定、质量可靠的操作条件,为中试放大的研究提供技术资料。
2中试研究在中试车间的条件下,进行工艺试验与工业化生产的考查和优化。
研究放大方法及其影响因素,确定最佳操作条件。
进行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对工艺进行经济性评价。
取得工业生产所需的资料和数据,为工程设计和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3工业化生产工艺研究基于中试研究的结果,制定出生产工艺规程,在生产车间进行试生产。
对工艺进行验证,在各项指标达到预期要求后进行正式生产。
按照制造技术可分化学合成药物、生物合成药物、和中药三大类。
把制药工艺过程分为4类:化学制药工艺、生物技术制药工艺、中药制药工艺和制剂工艺。
第二章一种化学药物可通过若干种不同的途径获得,通常将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途径称为该药物的生产工艺路线。
化学药物的设计方法与有机合成设计方法有许多类似之处,诸如类型反应法、分子对称法、追溯求源法和模拟类推法等。
类型反应法是指利用常见的典型的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合成工艺路线设计的方法。
【抗真菌药物克霉唑的拆分】具有分子对称性的药物往往可由两个相同的分子片段经化学合成反应制得,或在同一步反应中将分子的相同部分同时构建起来,这就是分子对称法。
第一章生物药物概述1、我国药物的三大药源指的是化学药物、生物药物、中草药。
2、现代生物药物已形成四大类型,包括基因工程药物、基因药物、天然生物药物、医学生物制品。
一、药物、生物药物、生物制品、药物:用于预防、治疗或诊断疾病或调节机体生理功能、促进机体康复保健的物质,有4大类:预防药、治疗药、诊断药和康复保健药。
生物药物:是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或其成分,综合应用生物与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物理化学与工程学和药学的原理与方法进行加工、制造而成的一大类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保健的制品。
生物制品:是应用普通的或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获得的微生物、细胞与各种动物和人源的组织和液体等生物材料制备的,用于人类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
生化药物:指从生物体(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获得的天然存在的生化活性物质(或者合成、半合成的天然物质类似物)。
基因重组药物与基因药物有什么区别?基因重组药物:应用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技术制造的重组活性多肽、蛋白质与其修饰物。
基因药物:以基因物质(RNA或DNA与其衍生物)作为治疗的物质基础,包括基因治疗用的重组目的DNA片段、重组疫苗、反义药物和核酶等。
生物药物有那些作用特点?药理学特性:1、活性强: 体内存在的天然活性物质。
2、治疗针对性强,基于生理生化机制。
3、毒副作用一般较少,营养价值高。
第二章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1、生化活性物质浓缩可采用的方法有盐析浓缩、有机溶剂沉淀浓缩、葡聚糖凝聚浓缩、聚乙二醇浓缩、超滤浓缩2、生化活性物质常用的干燥方法有喷雾干燥、冷冻干燥、、减压干燥等3、冷冻干燥是在低温、低压条件下,利用水的化学性能而进行的一种干燥方法。
4、固定化酶常采用的方法可分为吸附法、包埋法、共价结合法和交联法四大类1、由于目的蛋白质和杂蛋白分子量差别较大,拟根据分子量大小分离纯化并获得目的蛋白质,可采用( C )A、SDS凝胶电泳 B、盐析法 C、凝胶过滤 D、吸附层析2、分离纯化早期,由于提取液中成分复杂,目的物浓度稀,因而易采用( A ) A、分离量大分辨率低的方法 B、分离量小分辨率低的方法C、分离量小分辨率高的方法D、各种方法都试验一下,根据试验结果确定(重点)简述生物活性物质分离纯化的主要原理。
制药工艺学第一章绪论一.制药工艺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制药工艺学的基础:☆研究内容:研究、设计和选择安全、经济、先进的药物工业化生产途径和方法解决药物在生产和工业化过程中的工程技术问题和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根据原料药物的理化性质、产品的质量要求和设备的特点,确定高产、节能、环境友好的工艺路线和工业化的生产过程,实现制药生产过程的最优化。
☆依据研究对象不同:中药制药工艺、化学制药工艺、生物制药工艺(一)化学制药工艺学研究对象:化学类药物研究内容:化学药物的合成原理;工艺路线设计、选择、评价与中试放大;生产过程的技术和管理;“三废”的防治制药工艺的一般研究程序:实验室研究→中试放大研究→工业生产研究1)仿制药物与创新药物:仿制国外过专利保护期的药物;首先要进行系统研究,分析其临床疗效、药理作用、剂型用量和工业化生产的合成工艺路线及关键技术;创新药物的开发研究,应对研制药物的临床应用、疗效和市场前景等做出详细评估分析,经反复论证后方可进行化学制药工艺路线的设计以及对工业条件的研究☆2)实验工艺研究:合成药物的工艺原理和方法;影响合成工艺的因素分析;药品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小试药物合成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工艺条件的优化;生产设备的初步选型;“三废”治理、综合利用;劳保、安全生产技术;原料、辅料消耗等☆3)中试放大研究:以小试参数为基础;是对小试工艺路线和工艺条件的进一步优化和工业化生产的考察;制订各步反应产物、中间体产品的质量标准和岗位工艺操作规程等质量监控指标;提出生产车间的工艺管道的施工、设备安装方案;工业“三废”防治的规划☆4)工业化生产:批量生产(二)中药制药工艺学研究对象:中药、天然药物研究内容:前处理、提取、分离纯化、浓缩、干燥理论基础是传统的中医药理论评价标准:三个前提:主治病症、处方组成、选择剂型三个结果:药品质量检验标准、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疗效(三)生物制药工艺学研究对象:生物技术药物(多肽、蛋白质、酶、核酸、生物活性代谢产物、天然活性化合物及类似物)研究内容:发酵、前处理、提取、分离纯化、浓缩、干燥工艺分为:上游、下游和制剂工艺上游:基因操作、细胞调控、细胞固定化等;下游:细胞培养、分离纯化、精制、质检等;制剂:制成合适的剂型☆二.现代制药工业的特点1.高度的科学性、技术性现代化的仪器设备(精密、连续、自动);先进的生产技术;高效的管理手段2.分工细致明确、质量标准规范不同工序具有相对固定的人员配置;从药品的生产到临床试验、流通都有严格的质量管理规范3.生产过程复杂、品种繁多原辅料种类繁多,仅辅料就有60多种;产品种类繁多;制造过程多反应单元、多反应步骤,且经常几个反应单元串联;具有副反应,且反应复杂;溶剂种类多,其中部分是危险品4.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不同工序间必须协调,符合一定的生产比例;不同工序间在时间上必须统筹安排5.高投入、高产出研发资金投入量大,一些国家仅次于国防科研的资金投入,居其他民用工业之首;高产出和高效益三.我国现代制药工业的发展方向我国医药工业发展特点:解放初我国缺医少药,没有医药工业体系;现在我们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且能满足全国13.2亿百姓医疗保障需要的各种药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