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保藏技术
- 格式:pptx
- 大小:504.50 KB
- 文档页数:37
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原理和方法一、原理:1.休眠状态:微生物菌种在低温下可进入休眠状态,减缓代谢活动,延长存活时间。
2.冷冻保存:通过降低温度到零下或较低的温度,减慢微生物体内化学反应速率,延缓其代谢活动和死亡过程。
3.干燥保存:通过去除菌种周围的水分,降低微生物体内化学反应速率,延缓其代谢活动和死亡过程。
4.冻干保存:先冷冻再干燥保存,通过冷冻降低微生物体内的水分活性,再通过干燥去除冻结水,使菌种能在实验室条件下保存较长时间。
二、方法:1.冷冻保存:(1)使用离心管或培养管制备菌种的蛋白质保护液,可以是细胞培养基、缓冲液等。
(2)将培养物转移到保护液中,使其悬浮均匀。
(3)加入保护剂,如甘油或DMSO(二甲亚砜),提高菌种的冷冻抵抗力。
(4)将混合物分装到小容器或冻存管中。
(5)使用特定的冷冻方案,将菌种快速冷冻,并存储在低温下,通常为零下80℃或更低的温度。
2.干燥保存:(1)用无菌技术转移到无菌条件下的试管中。
(2)将菌种培养在无菌的固体培养基上。
(3)收集培养物,将其平均分布在无菌试管或培养皿中。
(4)将试管或培养皿放在无菌的通风柜中,使培养物在无菌环境下干燥。
(5)将干燥的培养物贮存在干燥无菌容器中。
3.冻干保存:(1)将培养物转移到无菌离心管或培养皿中。
(2)使用细菌培养基将菌种制备为细菌悬浮液。
(3)在细菌悬浮液中加入保护剂,如蔗糖或甘露醇。
(4)将混合物分装到冻干瓶中。
(5)使用低温冷冻机将菌种冷冻为固体,再将其放入冻结干燥机中进行冻干。
(6)将冻干的菌种贮存在密封的冻干瓶中。
4.长期保存:通常,冷冻保存和冻干保存可以实现长期保存,但仍需定期检测和维护保存条件。
在微生物菌种保藏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保存条件:根据菌种的特性和要求,选择适宜的保存方法和温度。
2.制备合适的保存液:保存液的配方和pH值应与菌种相适应,以保证菌种的存活和精确性。
3.保持无菌操作:在菌种保藏过程中,需保持无菌操作,以防止细菌污染。
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微生物菌种保藏是指将微生物菌种保存在适宜的条件下,使其保持活力和遗传稳定性的方法。
随着微生物资源的日益减少,菌种保藏对于微生物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现今常见的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主要包括冷冻保存、冷冻干燥和液氮保存等。
I.冷冻保存法冷冻保存法是将微生物菌种在低温下保存,通常是在-80℃或更低的温度下。
冷冻保存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保存效果较好。
其步骤如下:1.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条件进行培养,确保菌种处于活跃状态;2.菌种分装,常用的分装方式有管内冻存和板块冻存两种。
管内冻存是将菌种转移到小试管中,加入一定的保护剂,如甘油,然后在-80℃下冷冻。
板块冻存是在无菌平板上涂布菌种,用无菌的干胶涂布,然后在-80℃下冷冻;3.将分装好的菌种保存在冷冻机或液氮罐中。
II.冷冻干燥法冷冻干燥法是将微生物菌种先进行冷冻,然后在真空条件下除去水分,最后进行密封保存。
冷冻干燥法的优点是菌种保存稳定性较好,不易失去活力。
其步骤如下:1.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条件进行培养,确保菌种处于活跃状态;2.将菌种在低温下冷冻,例如在-80℃冷冻24小时;3.将冷冻的样品放入真空干燥机中,通过极低的压力和温度,使水分从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并在防止湿气生成的条件下除去水分;4.将干燥后的菌种用无菌胶瓶进行密封保存。
III.液氮保存法液氮保存法是将微生物菌种保存在液氮中,保证其温度处于极低的状态。
液氮保存法的优点是保存时间长,保存效果好。
其步骤如下:1.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条件进行培养;2.将菌种在低温下冷冻,例如在-80℃冷冻24小时;3.将冷冻的菌种转移到液氮罐中,确保菌种完全浸泡在液氮中;4.密封液氮罐保持其内部温度稳定。
总结起来,微生物菌种保存方法包括冷冻保存、冷冻干燥和液氮保存等多种方法。
科学选用适合的保存方法以及正确操作步骤,可以有效地保护微生物菌种的活力和遗传稳定性,为微生物研究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主要包括冷冻保存、冷冻干燥保存和鉴定保存等多种方式。
以下将逐一介绍这些方法。
冷冻保存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它的原理是通过将菌种置于低温环境中,减缓细胞新陈代谢和繁殖,使菌株处于休眠状态,从而达到长期保藏的目的。
冷冻保存的步骤包括:培养优良菌株、制备菌种冻存液、冻存及复苏。
制备冻存液时,通常使用亲水性保护剂如甘油、乳糖等,以及抗冻剂如酪蛋白、卵黄等,混合菌株培养物与冻存液,并移液到冻存管中,放置于低温冷冻器中迅速冷冻。
复苏时,将冻存液迅速复苏并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上,培养条件要注意逐步恢复菌株的新陈代谢活力,以避免菌株死亡。
冷冻干燥保存是一种将菌种置于低温和低压条件下脱水处理的保存方法。
冷冻干燥保存的原理是通过脱水将菌株处于休眠状态,并使用适当的干燥保护剂,如蛋白质、糖类等,保护菌株的细胞结构和功能。
制备冷冻干燥菌种的步骤包括:菌株预处理、菌株悬浮液制备、脱水处理、真空干燥、密封保存等。
制备菌株悬浮液时,通常使用含有保护剂的培养基,将菌株培养到对数期,制备含有菌株的悬浮液。
脱水处理时,将菌株悬浮液置于脱水试剂中,使其渐渐减少,最终减至约1%的含水量。
真空干燥时,将脱水后的菌株置于真空干燥器中,利用低温低压的条件下,使菌株中的水分转化为气态水分,实现菌株的干燥。
最后,将干燥的菌株装入密封容器中保存。
鉴定保存是一种将微生物菌株保藏在鉴定标本库中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那些已经得到准确鉴定和分类的菌株。
鉴定保存的步骤包括:菌株鉴定、鉴定数据记录、鉴定标本制备及识别、存储方法选择和管理等。
菌株鉴定时,通常使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以及16S rRNA序列分析等方法,确保菌株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鉴定数据记录时,要详细记录菌株的相关数据,如菌株来源、鉴定结果、鉴定依据等。
鉴定标本制备及识别时,可以通过制备菌株培养物、制备冻存液等方式保存菌株,并制备鉴定标本。
存储方法选择和管理时,要根据菌株类型和特性选择适当的保存方法,同时要做好菌株信息的管理和查询。
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1、传代保存法:有些微生物当遇到冷冻或干燥等处理时,会很快死亡,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求助于传代培养保存法。
传代培养就是要定期地进行菌种转接、培养后再保存,它是最基本的微生物保存法,例如酸奶等常用生产菌种的保存。
传代保存时,培养基的浓度不宜过高,营养成分不宜过于丰富,尤其是碳水化合物的浓度应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降低。
培养温度通常以稍低于最适生长温度为好。
若为产酸菌种,则应在培养基中添加少量碳酸钙。
一般地,大多数菌种的保藏温度以5℃为好,像厌氧菌、霍乱弧菌及部分病原真菌等微生物菌种则可以使用37℃进行保存,而蕈类等大型食用菌的菌种则可以室温直接保存。
传代培养保存法虽然简便,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如:①菌种管棉塞经常容易发霉;②菌株的遗传性状容易发生变异;③反复传代时,菌株的病原性、形成生理活性物质的能力以及形成孢子的能力等均有降低;④需要定期转种,工作量大;⑤杂菌的污染机会较多。
2、液体石蜡覆盖保存法:该法较前一种方法保存菌种的时间更长,适用于霉菌、酵母菌、放线菌及需氧细菌等的保存。
此法可防止干燥,并通过限制氧的供给而达到削弱微生物代谢作用的目的。
其具有方法简便的优点,同时也适用于不宜冷冻干燥的微生物(如产孢能力低的丝状菌)的保存,而某些细菌如固氮菌、乳酸杆菌、明串珠菌、分枝杆菌、红螺菌及沙门氏菌等和一些真菌如卷霉菌、小克银汉霉、毛霉、根霉等不宜采用此法进行保存。
3、载体保存法:即将微生物吸附在适当载体上进行干燥保存的方法。
常用的有方法包括以下几种,如:①土壤保存法:主要用于能形成孢子或孢囊的微生物菌种的保藏。
方法是在灭菌的土壤中加入菌液,立即在室温下进行干燥或使菌体繁殖后再干燥,然后冷藏或在室温下密封保存。
保存用的土壤原则上以肥沃的耕土为宜,土壤需风干、粉碎、过筛和灭菌。
使微生物在土壤中繁殖后进行干燥保存的方法是:取适量土壤(5克)置于塞有棉塞的试管中,加水或加入充分稀释的液体培养基(以含水量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为宜),然后高压灭菌。
微生物菌种常规保藏技术规程一、前言微生物菌种的保藏是微生物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对于保障菌种的长期保存和研究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技术规程旨在规范微生物菌种的常规保藏技术,确保其安全、稳定和可持续使用。
二、常规保藏技术1. 冻干法(Lyophilization):将培养的微生物菌株悬液在前冷冻过程中给予低温、高真空条件,使其中的水分直接从冰态升华为气态,从而避免了常规冻存法中由于结冰时水晶体的生成对菌体的危害,从而达到保存微生物菌株的目的。
操作步骤:a. 微生物培养物经适当稀释后应当倒入试管中,滴入约1ml 20%乳糖溶液在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待乳糖凝固后,在加入4ml 0.5-0.7%匀浆的2%干燥乳铁粉液,将试管摇匀,再灌入16ml混合液保持无气泡,放置于冰浴上。
b. 待培养物温度达到0摄氏度,再清洗喷雾器,灌入76%露醇20ml,培养物放入冷板上,适当时间后将试管封口放入冷板上经杀菌后真空泵连接,把真空泵打开,通过真空泵提供的条件慢慢降低压强,一般12小时后真空泵关闭。
c. 提供适当温度下作干燥处理,通常使用倍耐安减压干燥器空干40-80小时,干燥后的干燥灸试管,将试管放入吸气瓶中后置入-40—-50摄氏度低温冷冻管内低温保存(一般保存温度为—40摄氏度或更低),备用空干矿温度—20摄氏度或更低。
2. 酶解冻存法(Enzymatic freezing):在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结合酶解冻存方法,经冻干后的菌种耐冻性和储存时间明显提高。
操作步骤:a. 将微生物分别接种于琼脂平板上,预培养24小时,取2-3份储备品。
菌液于冻干菊花瓶中进行前冷冻,真空抽气消耗20分钟。
b. 平均地用EP管管接受,采用3次“起冻—冷冻”的方法完全冻干,最后0.1至0.3ml真菌液在5摄氏下冷冻6小时,然后在5摄氏下还原18小时。
c. 移除冻存,延长试验保存时间。
必须在-80摄氏下保存。
3. 液氮冻存法(Liquid nitrogen freezing):液氮冷冻法是现在应用最广泛的冷冻保存方法,在液氮的作用下,微生物菌种在-196摄氏度下冷冻,保持良好的生物活性。
常见微生物的菌种保藏及原理微生物指的是在显微镜下可见的微小生物(如细菌、真菌等)。
由于微生物在各种环境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如食品加工、制药、环境修复等,因此对微生物菌种的保藏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见的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主要包括冷冻保存、干燥保存、冷冻干燥保存和液氮保存等。
下面将介绍这些保存方法的原理及其在微生物保藏中的应用。
一、冷冻保存冷冻保存是最常见且简单的微生物保藏方法之一、其原理是通过降低菌种的生长和代谢速度来延缓细胞死亡,从而使菌种长时间保存。
常见的冷冻保存方式有两种:低温保存和液氮保存。
1.低温保存低温保存常用的温度为-80℃。
将微生物菌种培养物加入附加剂(如甘油、蔗糖)后,迅速冷冻至-80℃,然后保存在低温冰箱中。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并且不需要特殊仪器设备,适用于大多数微生物菌种的保存。
2.液氮保存液氮保存是一种极低温的保存方法,常用温度为-196℃。
液氮保存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微生物菌种的细胞完整性和代谢活性。
液氮保存通常需要配备专门的液氮保存设备,如液氮罐和液氮冷冻器。
虽然保存设备和条件较为复杂,但是液氮保存方法适用于保存需求较严格的微生物菌种。
二、干燥保存干燥保存是通过去除菌种的水分来实现菌种长时间保存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干燥保存方法主要有两种:常温干燥保存和真空冷冻干燥保存。
1.常温干燥保存常温干燥保存是将微生物菌种培养物均匀涂布于无菌玻璃片或滤纸上,然后在室温下进行干燥。
干燥后的微生物菌种可以直接保存,也可以以泡脱水的方式进行保存。
常温干燥保存适用于耐受干旱的微生物菌种。
2.真空冷冻干燥保存真空冷冻干燥保存是将微生物菌种培养物在真空条件下进行冷冻干燥。
首先,将菌种培养物在低温下冷冻,然后在低压下去除水分。
真空冷冻干燥保存可以保持菌种的细胞完整性和代谢活性。
这种方法适用于保存需求较严格的微生物菌种。
三、液氮保存液氮保存是将微生物菌种培养物冷冻在液氮温度下进行保存的方法。
如前所述,液氮保存要求采用极低温的液氮温度(-196℃)进行保存。
微生物的保藏原理微生物的保藏原理:微生物保藏是指将微生物保存在适当的环境下,以保持其活力和遗传特性的一种方法。
微生物保藏的目的是为了长期保存有用的微生物资源,以供科学研究、工业应用和教学实验等方面的需要。
一、低温冷冻保藏:低温冷冻保藏是常用的微生物保藏方法之一。
它的原理是通过将微生物培养物暂停在低温环境中,减缓其新陈代谢并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常见的低温保藏方法有甘油冻存和液氮冻存。
甘油冻存是将微生物培养物加入含有甘油溶液的冻存管中,然后经过特定的冷冻程序,将培养物保存在低温下。
液氮冻存是将微生物培养物直接置于液氮中进行保藏。
这些低温冷冻方法可以长期保存微生物,并保持其原有的功能和特性。
二、真菌与酵母菌的干燥保藏:真菌和酵母菌常常通过干燥来进行保藏。
干燥保藏的原理是利用干燥条件下的低水分环境,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
首先,将微生物培养物涂布在导电性载体上,然后置于无菌环境中进行干燥。
常见的干燥方法有热浸法和真空浸法。
热浸法是将微生物培养物置于高温环境中,利用蒸发的方式将水分去除。
真空浸法是将微生物培养物放置在真空环境中,通过降低压力使水分蒸发。
这些干燥方法可以在长时间内保存微生物,并保持其遗传特性和功能。
三、冷冻干燥保藏:冷冻干燥保藏是将微生物在冷冻状态下进行干燥,以提高微生物的保藏效果。
冷冻干燥的原理是先将微生物培养物冷冻,然后将其放置在真空环境中,通过升华的方式将水分去除。
这种方法可以在同时保持微生物活性的同时,减少微生物在干燥过程中受到的损伤。
冷冻干燥保藏方法适用于对微生物活性和遗传特性要求较高的保藏。
总结起来,微生物的保藏原理主要包括低温冷冻保藏、真菌与酵母菌的干燥保藏以及冷冻干燥保藏。
这些方法都能够有效地延长微生物的保存时间,并保持其活力和遗传特性,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