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测采样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1
临床微生物样本采集规范临床微生物样本采集规范1. 范围和目的本规范适用于临床微生物样本的采集、处理和管理,旨在保证样本采集的质量和规范性,确保临床微生物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术语和定义(1)微生物:指包括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等在内的微小生物体。
(2)临床样本:指从患者体内采集的各种生物标本,如血液、口腔、鼻咽部、骨髓、尿液、痰液、脑脊液等。
(3)采集容器:指用于采集临床样本的容器,如血液采集管、尿样瓶、培养皿等。
(4)采集套装:指一次完整的样本采集过程中所需的所有采集工具和材料。
3. 采集前准备(1)确定采集部位、时间和采集方式,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2)准备好所需的采集套装和采集容器,在样本采集前做好标签,并核对患者信息。
(3)认真阅读所有相关规范和实验室要求,确保样本采集符合要求。
4. 采集操作步骤(1)根据采集部位和样本类型选择合适的采集套装。
(2)采集前应让患者了解采集的目的和过程,并获得其同意。
(3)采集前要检查采集部位,患者的身体状态和生命体征,确保采集过程安全和无痛苦。
(4)采血时应注意采血量、采血速率、采血部位、采血方式等。
(5)尿样采集时应注意尿样的采集量、采集时间、采集方式、保护好样本的完整性和纯度。
(6)痰液采集时应注意痰液的颜色、黏度、量和纯度,选择合适的采集器具和采集方式。
(7)脑脊液采集时应注意采集部位、采集方式、采集量、采血顺序和样本处理标准等。
(8)其他临床样本采集时,应根据具体要求和操作规范,选择合适的采集方法和器具。
5. 样本运输和储存(1)在采集后,立即将样本放入相应的采集容器中,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处理。
(2)若无法立即处理样本,应按要求在采集容器中注明采集时间和采集者信息,并存储在规定温度下,以便后续处理。
(3)运输过程中应遵循规范,确保样本不泄漏、不污染,并尽快送至目的地。
(4)储存过程中应保持样本的纯度和完整性,控制储存温度,在保质期内使用。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正确的标本采集和及时送检是保证细菌学检验质量的关键!其目的是要捕捉到与感染相关的病原菌并保持其活性,同时尽可能的减少其它与感染无关细菌的干扰。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的知识,欢迎阅读。
采样时机抗生素使用前(停用抗生素3至5天或下次用药前)采样采样方法采集无菌部位的标本应严格无菌操作,非无菌部位尽量减少正常菌群的污染,采样量足。
采样容器专用的无菌,防渗漏,有盖,无酸、碱、防腐剂及消毒剂污染。
送检尽快送检,一般不超过2小时。
若不能及时送检可于4-8℃保存,但对可疑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对外界环境敏感的苛养菌感染的患者标本应室温保存。
当标本量小于1ml时应于15~30分钟内送检,防止挥发和干燥。
微生物检查的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1.发现感染应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
2.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前,或停药3至5天后采集标本,如不能停用抗菌药物,应于下次抗菌药物应用前采集。
应在感染的急性期或伤口局部治疗前采集标本。
3.选择正确的解剖部位,并以适当的技术、方法与容器收集足量的标本。
4.采样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将污染可能降至最低。
5.收集真正感染的病灶处的标本,且避免邻近区域常居菌群的污染。
6.采用专用无菌容器收集标本。
容器须灭菌处理,防止渗漏,但不得使用消毒剂。
标本中不可添加防腐剂。
7.采样后应立即送检,最好在2h内。
如不能及时送检,应将标本置于适当的储存环境待送,但不超过24小时。
对可疑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对外界环境敏感的苛养菌感染的患者标本应室温保存。
当标本量小于1ml时应于15~30分钟内送检,防止挥发和干燥。
8.尽量不要以一般棉花拭子收集标本,应使用专用的纤维拭子。
9.每份标本都应贴上标签并标明必要信息,在检验申请单上填写足够的有关临床资料。
(要标明病区、病人姓名、感染状况、近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标本来源、检验目的、采集部位、采集及送检时间等)10.同一天同一检测目的、相同标本(血液标本除外)一般只需送检一次(份)。
实验动物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标本采集技术实验动物的病原菌和寄生虫多定植于身体的特定部位,检测时需从相应部位采样以提高检出率,因此实验动物的细菌学、真菌学和寄生虫学检测涉及的标本种类众多,且采样方法和样品的制备各不相同。
一、细菌和真菌检测时的标本采集(一)皮毛、鳞屑标本将动物进行吸入麻醉(乙醚等)后适当保定,待检部位用75%乙醇消毒,直接用灭菌接种刀、镊刮取皮毛、鳞屑少许。
(二)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将动物麻醉后仰卧保定,并使四肢舒展固定。
用75%乙醇从腹股沟到颈部进行逆毛涂刷消毒,沿腹正中线从腹部以下至下颌剪开皮肤,使腹部、胸部以及颈部肌肉全部暴露,无菌分离颈部肌肉暴露气管,于咽部以下5mm左右气管上剪一“V”形口,插入无菌接种针由下至上直达咽部轻轻转动数下,沾取气管分泌物。
如分泌物过少,可将咽部及部分气管剪下增菌培养。
(三)回盲部内容物标本将动物麻醉后仰卧保定,并使四肢舒展固定。
用75%乙醇从腹股沟到颈部进行逆毛涂刷消毒,沿腹正中线从腹部以下至下颌剪开皮肤,使腹部、胸部以及颈部肌肉全部暴露,无菌剪开腹部肌肉暴露回盲部,在回盲部剪一小口,用接种环伸入直接挑取适量内容物。
如内容物过少,可剪下包括回盲部在内的一段肠组织适当剪碎后作增菌培养。
(四)粪便标本将粪便前段弃去,取中段粪便,加适量PBS或培养液匀浆后接种,如为稀软便可直接接种。
(五)肛拭标本将灭菌棉签用生理盐水或培养液浸润后,轻轻插入动物肛门深处3~4cm,缓缓转动后取出。
(六)病灶组织分泌物及浓汁标本标本用于直接接种时,保定动物并对病灶周围用75%乙醇消毒,用接种环直接沾取分泌物或脓汁进行接种,或取下少量病变组织(对已死亡动物)于培养基表面接触后再划线接种;标本用于制备涂片时,可于载玻片上滴加适量灭菌生理盐水,挑取少量脓汁与之混匀且风干,火焰上固定,或取适量病灶分泌物与生理盐水混匀涂抹成相对较浓的涂片。
二、检测体内寄生虫的标本采集和制备体内寄生虫寄生于肠道、血液和组织内,检测时须根据不同的寄生部位采集相应标本。
微生物采样方案和限量要求一、引言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微生物的采样是研究微生物学、环境科学、医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工作。
为了保证采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需要制定合适的微生物采样方案,并对采样限量进行要求。
二、微生物采样方案1. 采样目的:明确采样目的,如研究微生物多样性、环境污染程度等。
2. 采样地点:选择代表性和典型性的采样点,确保采样结果具有代表性。
3. 采样工具:根据采样目的和环境特点,选择合适的采样工具,如采样棉签、培养皿等。
4. 采样方法:根据采样目的和样品类型,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如刷拭法、吸附法、过滤法等。
5. 采样时间:根据微生物的生活特性,选择合适的采样时间,如白天、夜晚、季节等。
6. 采样频率:根据采样目的和研究需要,确定合适的采样频率,如每天、每周、每月等。
三、限量要求微生物采样过程中,为了保证采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需要对采样限量进行要求。
限量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采样体积:根据采样目的和分析方法的要求,确定采样体积,如100 ml、500 ml等。
2. 采样面积:根据采样目的和样品类型,确定采样面积,如10 cm²、100 cm²等。
3. 采样时间:根据微生物的生活特性和采样目的,确定采样时间,如15分钟、30分钟等。
4. 采样剂量:根据样品类型和分析方法的要求,确定采样剂量,如10 mg、50 mg等。
5. 采样次数:根据采样目的和研究需求,确定采样次数,如3次、5次等。
四、采样方案与限量要求的重要性合理的微生物采样方案和限量要求对于保证采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至关重要。
只有在明确的采样方案指导下,采样人员才能准确选择采样点、采样工具和采样方法,从而获得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同时,严格的限量要求可以避免采样过程中的人为误差,确保采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采样方案和限量要求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采样目的、样品类型、采样环境等因素。
浅谈微生物样品的采集及送检微生物是指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微小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虫等。
随着微生物学的发展,微生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医学、农业、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对于微生物样品的采集和送检,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采样现场微生物样品的采集现场有很多,如空气、土壤、水体、植物、动物等。
在采集微生物样品前,需要了解该样品所处环境的特点和微生物的种类分布情况,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和工具,在采样时要注意不污染样品,避免环境变化对样品的影响,确保采样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2. 采样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样品,采样方法也有所不同。
比如,采集空气样品可以使用活性贴膜法、空气捕集器等;采集土壤样品可以使用土样钻、土样铲等;采集水体样品可以使用自动水质监测仪、自流水采样器等。
在采样前需要了解采样方法和采集工具的使用方法,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导致样品污染或采集不到样品等问题。
3. 保存和运输采集好的微生物样品需要及时保存和运输,以免样品失活或受到污染。
一般情况下,常用的保存方式有低温冷冻、冰冻干燥、稀释液保存等。
在运输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样品的稳定性和完整性,避免外部环境对样品的影响。
同时,还需要标注样品的采集时间、采集地点、采集人员和采集方法等详细信息,以便后续分析的参考。
4. 检测方法检测微生物样品的方法也有很多,如细胞计数法、PCR法、ELISA法、肉眼观察等。
在选择检测方法时,需要考虑样品类型、检测目的和检测灵敏度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合理确定检测指标和参考值,以便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
总之,采集和检测微生物样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采样方法和检测技术,保证采样过程的规范和标准,避免样品污染和假阳性结果的出现,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微生物取样流程详细步骤微生物取样可是个挺有趣又很讲究的事儿呢。
咱先说取样前的准备哈。
得把要用的工具都准备好,像无菌的采样棉签、采样管、镊子这些。
而且这些工具一定要保证是干净无菌的哦,要是工具不干净,那取的样可就不准啦。
就好像要给微生物一个纯净的小房子,不能让其他杂七杂八的东西混进去。
然后就开始取样啦。
如果是取固体表面的微生物,比如说一块面包上的。
就用无菌的棉签轻轻在面包表面擦拭,这个擦拭也是有技巧的呢,不能太用力把面包都弄坏了,也不能太轻,不然可能微生物都没沾到棉签上。
就像给面包挠痒痒一样,轻轻的、稳稳的。
要是取液体里的微生物,那就用无菌的采样管直接取一些液体就行啦,就像用吸管喝饮料一样,把液体吸到采样管里。
取完样之后呢,要赶紧把样品保存好。
如果是用棉签取的样,要把棉签放到采样管里,然后把采样管密封好。
这就好比把微生物关到了一个小盒子里,不让它们跑出来,也不让外面的东西进去打扰它们。
密封好之后,还要在采样管上做好标记,写清楚是从哪儿取的样,什么时候取的样,可不能搞混了,不然等分析的时候就乱套了。
再说说特殊环境下的取样。
要是在比较脏或者有很多灰尘的地方取样,那更得小心了。
得先把周围的灰尘啥的清理一下,再进行取样。
就像要在一个乱糟糟的房间里找东西,得先把周围的杂物收拾一下才能更好地找到目标。
最后就是把取好的样品送到实验室去啦。
在送的过程中也要小心,不能让样品受到震动或者温度变化太大。
就像护送一个小宝贝一样,小心翼翼地把它送到目的地。
微生物取样虽然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只要按照这些步骤来,就不会有大问题啦。
土壤微生物测定取样方法
确定土壤微生物的测定取样方法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取样点:根据研究目的和土壤类型选择取样点。
通常应选择代表性地带土壤、若干个深度(如0-10厘米,10-20厘米,20-30厘米等)的土壤样品。
2. 准备工具:取样时需要准备洁净的工具和容器,如无菌铲子、无菌采样袋或无菌容器等,以避免样品受到外界微生物的污染。
3. 取样方法:将土壤取样器或无菌铲子插入土壤中,以尽量保持样品的代表性。
每次采样之前都应彻底清洗工具,以防止交叉污染。
4. 样品处理:将采样的土壤样品放入无菌容器中,并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
如果不能立即送达实验室,样品应存储在低温环境中,以减缓微生物代谢。
在实验室中,测定土壤微生物的方法可以包括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多样性和功能等方面的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土壤微生物所需的取样方法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具体的步骤和要求应根据具体研究的需求和方法的要求进行调整。
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采集和保存的注意事项及其检验技术食品微生物检验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可以帮助人们检测食品中是否存在病菌或其他有害微生物。
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样品的采集和保存非常关键。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采集和保存的注意事项以及常用的检验技术。
一、样品采集的注意事项1. 采样容器的选择在进行食品微生物检验时,应选择干净、无菌的采样容器。
最好使用玻璃瓶或者塑料瓶,避免使用金属容器,因为金属容器可能会与采样样品产生化学反应,导致检验结果的不准确。
2. 采样工具的消毒使用消毒酒精或其他消毒液对采样工具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确保采样工具的表面无菌,并避免交叉污染。
在采集食品样品时,应选择代表性强、干净卫生的地点进行采样。
尽量避免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采样,以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 采样方法在采集食品样品时,应遵循专业的采样方法,避免样品的二次污染。
有些食品样品可能需要在不同时间点进行采集,以确保获得全面的检测结果。
5. 样品标识对每个采集的样品进行清晰的标识,包括采样时间、采样位置、采样者等信息,以便后续的检验工作。
6. 保持样品的温度在采集完样品后,应根据不同的食品类型,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保存。
有些样品需要在低温下保存,以避免微生物的繁殖。
不同类型的食品样品需要在不同的温度下保存,一般来说,冷藏保存是常见的方式。
保持样品的新鲜度可以减缓微生物的繁殖速度,有利于后续检验的准确性。
2. 样品保存的时长不同的食品样品在保存的时长上也有所不同,有些样品需要尽快送至检测机构进行检验,以避免样品品质的变化影响检测结果。
3. 防止交叉污染在保存食品样品的过程中,要避免不同样品之间的交叉污染,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应保持样品容器的密封性,避免样品之间相互接触。
4. 监测保存条件在保存食品样品的过程中,要定期监测保存条件,确保样品的质量不受影响。
有条件的话,可以使用食品保存指示剂或其他工具来监测保存环境。
微生物的取样方法
常见的微生物取样方法包括:
1. 表面取样法:使用无菌棉签或无菌采样布,在被检测表面擦拭或拍取,将生物样品收集到无菌管中。
2. 空气取样法:通过空气采样器或空气压力采样器,收集空气中的微生物到无菌培养基上。
3. 液体取样法:对液体样品进行取样,包括悬浮液、沉淀液、过滤液等。
4. 直接取样法:直接从生物体内取样,包括血液、尿液、粪便等。
5. 环境土壤取样法:将土壤样品取样到无菌容器中,进行分离和培养。
6. 水体取样法:将水体样品收集到无菌容器中,进行分离和培养。
注:以上方法均需注意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污染。
如果需要进行纯培养,可以进行单个微生物的分离,采用接种环、压板等方法。
微生物取样方法、微生物检测标准举例一:一、空气采样及检验方法1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按GB4789.28中3.7条配制2采样(空气沉降法)2.1布点:面积小于30平方米的车间,设一对角线,在线上取3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在距墙1米处各取一点;面积大于30平方米的车间,设东、西、南、北、中5个点,其中东、西、南、北点均距墙1米。
2.2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厘米。
2.3采样方法;用直径为9厘米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上暴露20分钟盖上送检培养。
3培养:于37°C培养24小时。
4检测频率:每周空气质量标准:生车间、熟车间、成品车间:低于100个半成品库、成品库:低于10个二、设备的采样与检验方法根据生产过程所要求的重点卫生部位,实验室对其进行涂抹采样,进行细菌总数检验。
1采样方法1.1涂抹法(适用于表面平坦的设备和工器具产品接触面)取经过灭菌的铝片框(框内面积为50平方厘米)放在需检查的部位上,用无菌棉球蘸上无菌生理盐水擦拭铝片中间方框部分,擦完后立即将棉球投入盛有10毫升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此液每毫升代表5平方厘米。
1.2贴纸法(适用于表面不平坦的设备和工器具接处面)将无菌规格纸(5X5厘米,纸质要薄而软)用无菌生理盐水泡湿后,于需测部分分别贴上两张,两张纸面积共50平方厘米,然后取下放入盛有10毫升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此液每毫升代表5平方厘米。
2检验方法2.1细菌总数的检验将上述样液充分振摇,根据卫生情况,相应地做10倍递增稀释,选择其中2-3个合适的稀释度作平皿倾注培养,培养基用普通营养琼脂,每个稀释度作2个平皿,每个平皿注入1毫升样液,于37C培养24小时后计菌落数。
结果计算表面细菌总数(cfu/cm2)=平皿上菌落的平均数X样液稀释倍数/30X22.2致病菌的检验沙门氏菌,参照GB4789.4进行金黄色葡球菌,参照GB7918.5进行4.检验合格标准:细菌总数10—100个/cm2,5.关键点:细菌总数W10个/cm2一般区域:细菌总数W100个/cm2三、人员手表面细菌污染情况的检验1.采样方法:用一支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涂擦被检对象手的全部,反复两次,涂擦的时候棉拭子要相应地转动,擦完后,将手接触部分剪去,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毫升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内送检培养。
浅谈微生物样品的采集及送检一、微生物样品的采集微生物样品的采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正确的采集方法能够有效避免外界环境的污染,并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微生物样品的采集方法。
1. 采集的时间微生物样品的采集时间要根据不同的样品类型来确定。
如果是空气中的微生物样品,最好在早晨采集。
因为在这个时候,空气中的微生物最为活跃,所以采集到的样品将更具有代表性。
而对于液体样品和固体样品,一般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采集。
但是要注意的是,在采集样品之前,要先确认样品的来源及是否受过污染。
2. 采集工具采集微生物样品时,需要使用无菌的工具,如无菌采样瓶、无菌吸管等。
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外部环境的污染,确保采集的样品是干净的。
3. 采集方法在采集微生物样品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样品与外界环境的接触。
使用无菌采样工具进行采样,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特别是在采样过程中,一定要小心,不可将外部的细菌或者其它微生物污染到样品中。
4. 保存方法采集到微生物样品后,需要立即将其置于适当的温度下保存。
一般情况下,液体样品需要保存在4℃的冰箱中,而固体样品则应保存在干燥且温度恒定的环境中。
1. 选择合适的送检机构在送检微生物样品时,首先需要选择正规的、有资质的送检机构。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选择送检机构时,一定要仔细查看其资质证书,以及检测设备和技术水平。
2. 填写送检单在送检微生物样品时,一定要认真填写送检单上的信息,包括样品的来源、采集时间、保存条件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送检机构更好地了解样品的特性,从而更好地进行检测。
3. 包装样品在送检微生物样品之前,需要将样品进行适当的包装,以避免在运输过程中样品的污染。
一般情况下,液体样品需放置在密封的容器中,而固体样品则需放置在密封的袋子或容器中。
4. 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为了避免在运输过程中样品的损坏和污染,需要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
物体表面微生物污染检测标准操作规程一、采样方法
二、检测方法
充分震荡采样管后,取不同稀释倍数的洗脱液1.0 ml接种平皿,将冷却至40~45 ℃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20 ml,36±1 ℃恒温箱培养48小时,计数菌落数。
三、结果计算
物体表面菌落总数计算方法:
1、规则物体表面:
细菌菌落总数(CFU/ cm²):平均每皿菌落数×稀释倍数/
采样面积(cm²);
2、不规则物体表面的结果计算,用CFU/件表示。
四、判定标准
1、Ⅰ、Ⅱ类环境:洁净手术部、其他洁净场所、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
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等,物体表
面细菌菌落总数≤5 CFU/cm²。
2、Ⅲ、Ⅳ类环境: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工流产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检
查包装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10 CFU/cm²。
五、采样中的注意事项
1、采样时机:日常常规检测时可在消毒后采样,怀疑医院感
染暴发、进行医院感染暴发调查或工作中怀疑物体表面被污染时,应随机采样。
2、常规对环境物体表面消毒效果检测时可不进行致病性微生物检测,疑似医院感染暴发、进行医院感染暴发调查或工作中怀疑物体表面被微生物污染时,应进行目标微生物的检测。
3、采样、接种中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公共场所微生物采样注意事项
在进行公共场所微生物采样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牢记。
首先,确保在采样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准备好所需的采样
工具,如消毒棉签、采样瓶等,并且要保证这些工具的清洁和无菌。
其次,选择合适的采样位置也是非常重要的。
公共场所的不同区域
可能会有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采样点,如
厕所、食堂、办公室等。
另外,采样时要注意避免污染,避免手部
接触采样头部,以免带入外部微生物。
同时,要注意采样时的时间
和环境条件,尽量避开人员活动频繁的时段,避免采样受到干扰。
除此之外,在采样过程中要注意个人防护,佩戴口罩、手套等
防护用具,以防止可能存在的微生物对人体造成危害。
另外,在采
样完成后,要及时将采样工具密封,避免微生物的外部污染。
最后,在采样完成后要及时将采样工具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以便得出准
确的微生物分布情况。
总的来说,进行公共场所微生物采样时,需要注意采样工具的
准备、采样位置的选择、避免污染、个人防护和采样后的处理等多
个方面,以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些注意事项能够帮助我
们更好地了解公共场所微生物的分布情况,为公共卫生和环境监测提供重要参考。
环境微生物检测采样室内
空气微生物采样撞击法
面积(m2)布点数布点分布采样位置采样条件环境采样方法
<50 1
采样点按均匀
布点原则布置,
室内1个点的
设置在中央,2
个点的设在室
内对称点上,3
个点的设置对
角线四等分的
三个等分点上,
5个点按梅花
布点,其他按均
匀布点原则。
采样点距离地面高
度1.2--1.5米,离
墙不小于1米。
采点
应避开通风口、通风
道等
采样时关闭门窗
15-30min,记录室
内人员、湿度、天
气状况等。
无菌操作,使用撞击式微生物采样器,以28.3L/MIN流量采集5-15min.
50-200 2
>200 3-5
沉降法
<50 3
将营养琼脂置于采样点,打开皿盖,暴露5min.
>50 5
室内空气化学物质采样<50 1
采样点距离地面高
度1--1.5米,离墙
不小于0.5米。
采点
应避开通风口、通风
道等
/ / 50--200 2
>200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