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白鲜皮性状显微色谱法鉴别
- 格式:doc
- 大小:11.23 MB
- 文档页数:4
识别真假白鲜皮(有温度的中药宝典)白鲜皮又名北鲜皮,为多年生草本芸香科植物白鲜的根皮,用于治疗风热疮毒、疥癣、皮肤痒疹、风湿痹痛、黄疸等症,为治风痹、清热毒、胜湿之要药。
市场上有以萝藦科植物鹅绒藤干燥的根皮冒充白鲜皮,使用时注意鉴别。
白鲜皮又名北鲜皮,为多年生草本芸香科植物白鲜的根皮,全株有股特异的刺激味,产于冀、辽、川、江、浙、皖等省。
北方于春、秋两季采收,南方于夏季采收。
挖出根后,洗净泥土,除去须根及粗皮,趁鲜时纵向剖开,抽去木心,晒干即可入药。
其性寒,味苦咸,入脾、胃经,具有祛风、燥湿、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风热疮毒、疥癣、皮肤痒疹、风湿痹痛、黄疸等症,为治风痹、清热毒、胜湿之要药。
市场上有以萝藦科植物鹅绒藤干燥的根皮冒充白鲜皮,使用时注意鉴别。
真品白鲜皮:外观呈卷筒状或双卷筒状,长7~12厘米,直径1~2厘米,厚2~5毫米,表面黄白色至淡棕色,稍光滑,有的有纵皱和侧根痕,内表面淡黄色,光滑而具侧根形成的圆孔;质松脆,易折断,断面乳白色,呈层状。
在日光或灯光照耀下,可见闪烁的白色细小结晶;闻之有股膻味,口尝味微苦。
伪品鹅绒藤:外观亦呈卷筒状或半卷筒状,但多比正品短,最长也就5厘米,且较薄,皮厚仅1~2毫米,外表面呈浅黄棕色,表面粗糙,有的可见细纵纹,常有纵向和横向裂纹。
内表面类白色,有小的突起;质地虽亦脆,易折断,但断面不平坦,可见三层,内外两层白色,较薄,中间那层为橙黄色,较厚,光照下看不到结晶;闻之气微无膻味,口尝味淡,嚼之有渣感。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白鲜皮的水浸剂对多种致病真菌,如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所含的白鲜碱小量对心脏有兴奋作用,可使心肌张力增加,分钟输出量及搏出量均增多;对子宫平滑肌有强力的收缩作用,而伪品鹅绒藤不具备这些功效,且与真品白鲜皮不属于同科植物,故不可代替白鲜皮使用。
借用古人孙思邈先生的话结语:何谓三部?寸关尺也。
上部为天,肺也;中部为人,脾也;下部为地,肾也。
白鲜皮(北鲜皮,山牡丹)【来源】: 为芸香科植物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的根皮。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全株具香气。
根数条丛生。
茎直立,高50-65cm。
羽状复叶互生,小叶9―13片,卵形至椭圆形,长3―9cm,宽1.5―4cm,先端短尖,边缘具细锯齿,基部宽楔形,两面密布腺点;叶柄及叶轴两侧有狭翼。
总状花序顶生,密被柔毛及腺点;花白色或淡红色,萼片5;花瓣5,雄蕊10;子房上位。
蒴果5裂,表面散布棕黑色油腺和白色细柔毛。
种子近球形,先端短尖,黑色,有光泽。
花期4―5月,果期6月。
生于山坡丛林中。
主产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亦产。
【采制】: 春、秋季采挖,去掉须根,抽出木心,晒干。
【性状】: 根皮呈卷筒或双卷筒状,长5―15cm,直径1―2cm,厚O.2-O.5mm。
外表面灰白色或淡灰黄色,具纵纹及根痕;内表面类白色,平滑。
质松脆,易折断,断面乳白色,有白色亮点。
气膻,味微苦。
【化学成分】: 含白鲜碱(dictamine)、茵芋碱(skimmianine)、崖椒碱(γ-fagarine)、前茵芋碱(preskimmianine)、柠檬苦素(limonin)、黄柏酮(obakunone)、岑酮(fraxinellone)。
【性味】: 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用于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疥癣疮癞、风湿热痹、黄疸尿赤。
用量4.5―9g。
英文名: Sandalwood学名: Densefruit Pittany Root-bark。
白鲜皮Bai XianPi别名白薛皮、八股牛、山牡丹、羊鲜草、北鲜皮、薛皮、野花椒根皮、臭根皮功效作用祛风,燥湿,清热,解毒。
治风热疮毒,疥癣,皮肤痒疹,风湿痹痛,黄疸。
英文名Densefnjit Pittany Root-bark, Root-bark ofDensefruit Pittany始载于《药性论》毒性无毒归经胃经、脾经药性箕窃味苦基本信息【中文名】白鲜皮【药材别名】北鲜皮、薛皮、野花椒根皮、臭根皮【药用植物名】白鲜(《本经》),又名:白薛(《本草经集注》),白膻、白羊鲜(陶弘景),金雀儿椒(《曰华子本草》).地羊膻(《本草图经》),八圭牛、野花椒、八股牛、山牡丹、羊鲜草。
【英文名】Densefruit Pittany Root-bark, Root-bark of Densefruit Pittany【拉丁植物名】l.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 2.Dictamnus angustifolius G.Don ex Sweet.【拉丁药材名】Cortex Dictamni【科属分类】芸香科植物形态1•白鲜多年生草本,基部木质,高达Im。
全株有特异的香味。
根肉质,多侧根,外皮黄白至黄褐色。
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有狭翼,无叶柄;小叶9-13,叶片卵形至椭圆形,长3.5-9cm,宽2-4cm,先端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深绿色,密布腺点,下面白绿色,腺点较稀。
总状花序顶生,长达30cm, 花轴及花柄混生白色柔毛及黑色腺毛:花柄长1-2.5cm,基部有线形苞片1枚;萼片5,卵状披针形,长约5mm,宽约2mm,基部愈合;花瓣5,色淡红而有紫红色线条,倒披针形或长圆形,长约25mm,宽5-7mm.某部渐细呈柄状:雄蕊10;子房上位,5室。
萌果,密被腺毛,成熟时5裂,每瓣片先端有一针尖。
种子2-3颗,近球形,直径约3mm,先端短尖,黑色,有光泽。
花期4-5月,果期6月。
2023年执业药师之中药学专业一高分题库附精品答案单选题(共40题)1、不规则类圆形片或斜切片,切面木部有放射状纹理或皮部有多数黄棕色绵状纤维的饮片是A.石菖蒲B.百部C.郁金D.地榆E.天冬【答案】 D2、《中国药典》规定检查千里光药材毒性成分限量的方法是A.高效液相-质谱法B.气-质联用法C.薄层色谱法D.高效液相色谱法E.气相色谱法【答案】 A3、石菖蒲A.表面有大量金黄色茸毛B.主根茎呈不规则卵圆形或纺锤形,表面深黄色,有明显环节C.表面棕褐色,有左右交互排列的三角形叶痕D.表面灰黄色或黄棕色,或有四行纵列的皮孔样突起E.表面淡黄色,具细纵纹【答案】 C4、《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规定:根、根茎、藤木类、叶类、花类、菌藻类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A.10%B.5%C.3%D.2%E.1%【答案】 D5、某女,49岁。
自述胸膈痞闷1月有余,不思饮食,医生处以中成药木香顺气丸(水丸),3剂后收效。
该药处方有木香、醋香附、甘草、厚朴、苍术(炒)、砂仁、槟榔、陈皮、枳壳(炒)、青皮(炒)、生姜等,功能行气化湿,健脾和胃。
A.木脂素类B.三萜皂苷类C.生物碱类D.甾体皂苷类E.香豆素类【答案】 B6、天然麝香的香气成分是A.麝香酮B.麝香吡啶C.降麝香酮D.羟基麝香吡啶E.雄甾烷类衍生物【答案】 A7、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为A.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分配比(或称分配系数K)不同B.根据物质的熔点不同C.根据物质的沸点不同D.根据物质的类型不同E.根据物质的颜色不同【答案】 A8、宜用明煅法的是A.蛤蚧B.血余炭C.石膏D.赭石E.山楂炭【答案】 C9、复方熊胆滴眼液【制法】取熊胆粉,用10倍量水溶解,加乙醇使含醇量达50%,加热回流1h后,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滤过,滤液备用;硼砂、硼酸、氯化钠、羟苯乙酯0.25g搅拌溶于水中,滤过,滤液备用;将天然冰片溶于乙醇中,再加入等量的水,待微晶析出后,滤过,用水冲洗微晶至无醇味,天然冰片微晶备用;将羧甲基纤维素钠2g加入适量水中,静置24h,滤过,滤液备用。
五加皮、香加皮、白鲜皮、地骨皮鉴别和丹参、续断、川牛膝、牛膝鉴别五加皮、香加皮、白鲜皮、地骨皮鉴别五加皮【来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干燥根皮。
夏、秋二季采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
【性状鉴别】本品呈不规则卷筒状。
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有稍扭曲的纵皱纹和横长皮孔样斑痕;内表面淡黄色或灰黄色,有细纵纹。
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灰白色。
气微香,味微辣而苦。
【商品规格】一般以肉厚、气象、断面灰白色者为佳。
【性味功能及主治病症】【习用品及伪品】习用品:五加科无梗五加(吉林、辽宁、河北籍北京等地多用)伪品:萝藦科杠柳根皮(香加皮、北五加)、五加科植物刺五加根皮香加皮【来源】本品为萝摩科植物杠柳的干燥根皮。
春、秋二季采挖,剥取根皮,晒干。
【性状鉴别】本品呈卷筒状或槽状,少数呈不规则的块片状。
外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栓皮松软常呈鱗片状,易剥落。
内表面淡黄色或淡黄棕色,较平滑,有细纵纹。
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黄白色。
有特异香气,味苦。
【商品规格】一般以快大、皮厚、香气浓者为佳。
白鲜皮【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白鲜的干燥根皮。
春、秋二季采挖根部,除去泥沙和粗皮,剥取根皮,干燥。
【性状鉴别】本品呈卷筒状。
外表面灰白色或淡灰黄色,具细纵皱纹和细根痕,常有突起的颗粒状小点;内表面类白色,有细纵纹。
质脆,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断面不平坦,略呈层片状,剥去外层,迎光可见闪烁的小亮点。
有羊膻气,味微苦。
【商品规格】一般以身干、条大、皮厚、色灰白、断面分层、无木心者为佳。
【习用品及伪品】习用品:豆科锦鸡儿的根皮(湖北、四川、贵州、江西等省多用。
表面黄白色,有棕色横长的皮孔,稀疏而明显;内表面浅棕色。
质坚硬,香气微弱,味淡)伪品:萝藦科鹅绒藤的根皮(河南曾误用。
呈卷筒状,外皮灰棕色,质松脆,易折断,断面分两层,气微弱)地骨皮【来源】本品为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干燥根皮。
舂初或秋后采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
天然药物集——⽩鲜⽪:药材鉴别(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
根⽪(厚3mm)横切⾯:残留的⽊栓层为3~10余列切向扁平的长⽅形考试,⼤收集整理或长圆状⽊栓细胞。
⽊栓形成层不明显。
⽪层狭窄,为10余列切向排列的长圆形薄壁细胞,常可见有的薄壁细胞含有油滴,有横长的⼤形裂隙散在。
韧⽪部宽⼴,占横切⾯的⼤部分,细胞扁圆形或类圆形,排列疏松,也有⼤形裂隙。
韧⽪射线稍弯曲,宽1~3列细胞。
⽪层和韧⽪部均分布有纤维,多单个散在,呈长多⾓形或类⽅形,壁极厚,⽯细胞状,⽊化,具强折光性。
薄壁细胞含⼩形淀粉粒和草酸钙簇晶。
粉末:灰⽩⾊。
主要特征:纤维较多,常单个散在,罕⼆个成束,多碎断,完整者多呈梭形,稀呈狭长纺缍形,长325~870µm,直径20~145µm,壁极厚,⽊化,层纹细密明显,孔沟疏密不等,胞腔常为狭缝状;有的纤维壁上嵌有草酸钙簇晶。
草酸钙簇晶多含于薄壁细胞中,直径10~32µm.淀粉粒多为单粒,类球形,直径2.5~10µm,脐点及层纹不明显,稀为2⾄数个分粒组成的复粒。
⽊栓层碎⽚较少见,⽊栓细胞表⾯观呈⽅形或多⾓形。
白鲜皮及其伪品的显微及薄层鉴别目的研究白鲜皮及其伪品鹅绒藤、金雀花皮的显微特征,并建立薄层鉴别方法,以便更好的区分白鲜皮及其伪品。
方法采用光学显微镜对白鲜皮及伪品的药材粉末进行观察;建立薄层鉴别方法。
结果白鲜皮和鹅绒藤及金雀花皮粉末显微特征区别明显;薄层鉴别中,白鲜皮检出黄柏酮和梣酮;鹅绒藤和金雀花皮均未检出黄柏酮和梣酮。
结论白鲜皮及其伪品的粉末鉴别特征区别明显;薄层方法分离效果良好,可行。
标签:白鲜皮;鹅绒藤;金雀花皮;显微;薄层白鲜皮为常用中药,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风疹,疥癣疮癞,风湿热痹,黄疸尿赤等。
近年来又发现该药在治疗癌症和慢性支气管炎方面有一定的疗效,而引起人们的不断深入研究,应用日趋广泛[1]。
其常见混淆品主要有鹅绒藤、金雀花皮等。
为了更好的区分白鲜皮正品和伪品,有必要对白鲜皮及其伪品加以区分,并建立相应的显微及薄层鉴别方法。
1性状鉴别1.1 白鲜皮本品呈卷筒状,长5~15cm,直径1~2cm,厚0.2~0.5cm。
外表面灰白色或淡灰黄色,具细纵皱纹及细根痕,常有突起的颗粒状小点;内表面类白色,有细纵纹。
质脆,断面不平坦,略呈层片状。
有羊膻气,味微苦。
1.2 鹅绒藤本品呈半卷筒状或卷筒状,长约0.5-5cm,厚1-2mm。
外表面呈浅黄棕色,常有纵向或横向裂纹,稀见细纵纹;内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光滑或有小突起。
质脆,断面不平坦,分三层,内外层白色,较薄,中间层较厚,橙黄色。
味微弱,无羊膻气。
1.3 金雀花皮本品呈卷筒状,长6~20 cm,直径1~2 cm,厚3~6 mm。
外表面栓皮多已除去,呈黄棕色,未去皮者呈棕褐色,平滑。
内表面浅棕色,有细纹。
质坚硬,折断面淡黄白色,带粉性,呈纤维状。
气味微弱,无羊膻气。
2 显微鉴别2.1 材料与试剂水合氯醛试液,甘油乙醇试液2.2 方法粉末制片:取干燥品,粉碎,过60目筛,水合氯醛试液和甘油乙醇试液装片,数码显微镜下观察。
原药材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建立一个中药饮片原药材检验标准操作程序,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适用范围:中药原药材。
责任人:质量保证部主任、质量控制部主任、化验员。
标准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内容:1、性状取本品适量,放入白瓷盘中,用眼观察,可见以下性状特征:本品呈卷筒状,长5~15cm,直径1~2cm,厚0.2~0.5cm。
外表面灰白色或淡灰黄色,具细纵皱纹和细根痕,常有突起的颗粒状小点;内表面类白色,有细纵纹。
质脆,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断面不平坦,略呈层片状,剥去外层,迎光可见闪烁的小亮点。
有羊膻气,味微苦。
2、鉴别主要使用仪器:电子分析天平、电子显微镜、紫外光灯等。
2.1显微鉴别:2.1.1 试液配制2.1.1.1水合氯醛试液:取水合氯醛50克,加水15毫升与甘油10毫升使溶解,即得。
2.1.1.2 甘油醋酸试液:取甘油、50%醋酸及水各等份混匀,即得。
2.1.1.3 稀甘油:取甘油33毫升,加水稀释至100毫升,再加樟脑一小块或液化苯酚1滴,即得。
2.1.2 供试品制备2.1.2.1 取本品10g,研细后取少量粉末,置载玻片上,滴加水合氯醛搅拌均匀,置酒精灯上加热透化;加稀甘油数滴,搅拌均匀,分装2~3片,加盖玻片,即得。
2.1.2.2 取研细的粉末少量置载玻片上,加甘油醋酸试液,搅拌均匀,加盖玻片,即得。
2.1.2.3取研细后取少量粉末,置载玻片上,滴加水搅拌均匀,同时滴加少许稀甘油,加盖玻片,即得。
2.1.2.4横切面制备:取供试品欲观察部位,经软化处理后,用徒手切片法切成10~20μm的薄片,选取平整的薄片置载玻片上,滴加水合氯醛试液后,在酒精灯上加热透化,并滴加稀甘油,盖上盖玻片。
2.1.3 置显微镜下观察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10余列细胞。
栓内层狭窄,纤维多单个散在,黄色,直径25~lOOlum,壁厚,层纹明显。
韧皮部宽广,射线宽1~3列细胞;纤维单个散在。
中药学白鲜皮-回复中药学白鲜皮:探索中医药中的宝贵良方中药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深植于中华民族的骨髓,历经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
其中,白鲜皮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自古以来便备受医药界的重视。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关于白鲜皮的相关问题,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这一中医药中的宝贵良方。
一、白鲜皮是什么?白鲜皮,又称为白升鲜、白贝皮,其学名为Poria cocos。
它是一种菌类,属于纲担子菌门、科蘑菇科。
白鲜皮通常采自蘑菇科的真菌“茯苓”,在中医药学中被广泛应用。
二、白鲜皮的药理作用有哪些?白鲜皮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主要包括:1. 利尿消肿作用:白鲜皮富含多糖类物质,具有促使尿液排泄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人体排除多余的水分,减轻水肿症状。
2. 抗炎镇痛作用:白鲜皮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疼痛感。
3. 调节免疫功能:研究表明,白鲜皮中的多糖类物质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能够提高人体的抵抗力。
4. 改善神经功能:白鲜皮中的有效成分对神经系统具有保护作用,能够改善神经损伤和神经功能障碍等问题。
5. 抗氧化作用:白鲜皮含有丰富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延缓细胞老化过程。
三、白鲜皮的临床应用有哪些?基于其药理作用,白鲜皮在中医药学中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尿路感染:白鲜皮具有利尿消肿作用,可用于辅助治疗尿路感染等疾病。
2. 水肿症状:由于其利尿作用,白鲜皮常被用于缓解水肿症状,如浮肿、四肢肿胀等。
3. 高血压:白鲜皮具有降压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高血压病。
4. 糖尿病:白鲜皮具有调节血糖的作用,可以作为辅助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5. 神经功能障碍:白鲜皮对神经系统有保护作用,可用于改善神经功能障碍。
四、如何正确使用白鲜皮?使用白鲜皮需要根据医嘱或专业人士的指导。
一般情况下,有以下几种使用方式:1. 口服:白鲜皮可以煎煮成汤剂或制成颗粒、丸剂等口服剂型。
2. 外用:白鲜皮可用于外敷,如煎煮成药膏等。
白鲜皮目录“白鲜皮”在《中国药典》“白鲜皮”在《*辞典》“白鲜皮”在《中华本草》《中国药典》:白鲜皮【拼音名】 Bái Xiān Pí【英文名】 CORTEX DICTAMNI【别名】白藓皮、八股牛、山牡丹、羊鲜草【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的干燥根皮。
春、秋二季采挖根部,除去泥沙及粗皮,剥取根皮,干燥。
【性状】本品呈卷筒状,长5~15cm,直径1~2cm,厚0。
2~0。
5cm。
外表面灰白色或淡灰黄色,具细纵皱纹及细根痕,常有突起的颗粒状小点;内表面类白色,有细纵纹。
质脆,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断面不平坦,略呈层片状,剥去外层,迎光可见闪烁的小亮点。
有羊膻气,味微苦。
【鉴别】(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10余列细胞。
皮层狭窄,纤维多单个散在,黄色,直径25~ 100μm,壁厚,层纹明显。
韧皮部宽广,射线宽 1~3 列细胞;纤维单个散在。
薄壁组织中有多数草酸钙簇晶,直径 5~30μm。
(2)取本品1g,粉碎,加氯仿2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白鲜皮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已烷-醋酸乙酯(3: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碘蒸气中熏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厚片,干燥。
【性味】苦,寒。
【归经】归脾、胃、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用于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风疹,疥癣疮癞,风湿热痹,黄疸尿赤。
【用法用量】 4.5~9g;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粉敷。
【摘录】《中国药典》页首《*辞典》:白鲜皮【出处】《药性论》【拼音名】 Bái Xiān Pí【别名】北鲜皮(《药材资料汇编》)。
中药白鲜皮性状显微色谱法鉴别
【来源】中药白鲜皮为芸香科植物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的干燥根皮。
春、秋二季采挖根部,除去泥沙和粗皮,剥取根皮,干燥。
我院新购进一批中药白鲜皮,依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鉴别真伪优劣如下
【性状鉴别】本品呈卷筒状,长5〜15cm,直径1〜2cm,厚0.2〜0.5cm。
外表面灰白色或淡灰黄色,具细纵皱纹和细根痕,常有突起的颗粒状小点;内表面类白色,有细纵纹。
质脆,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断面不平坦,略呈层片状,剥去外层,迎光可见闪烁的小亮点。
有羊膻气,味微苦。
切制成中药饮片后,呈不规则的厚片,外表皮灰白色或淡灰黄色,具细纵皱纹及细根痕,常有突起的颗粒状小点;内表面类白色,有细纵纹。
切面类白色,略呈层片状。
有羊膻气,味微苦。
见下图:
、
【显微鉴别】
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簇晶
纤维单个散在,梭型,壁厚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6nm。
理论板数以梣酮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对照品梣酮、黄柏酮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分别制成每lml含梣酮70ug、黄柏酮113u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白鲜皮粗粉(过四号筛)约lg ,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人甲醇25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勻,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µ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梣酮不得少于0.050%,黄柏酮不得少于0.15%。
对照品色谱图,见下图:
供试品白鲜皮色谱图,见下图:
结论
性状鉴别符合规定
显微鉴别符合规定
含量测定含梣酮0.091%,黄柏酮0.38% 符合规定
本批中药白鲜皮为优质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