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颌面骨折
- 格式:ppt
- 大小:7.84 MB
- 文档页数:55
《口腔颌面外科学》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使用)Ⅰ前言口腔颌面外科学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研究口腔器官(牙、牙槽骨、唇、颊、舌、腭、咽等)、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上颌骨、下颌骨、颧骨等),颞下颌关节、涎腺以及颈部某些疾病的预防和外科治疗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通过口腔颌面外科的教学(包括理论讲授、临床示教、临床实习和生产实习),要求学生能全面了解口腔颌面外科的业务范围、发展趋向及今后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熟悉有关口腔颌面外科疾病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原则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临床思维方法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以及良好的医德医风,以便将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在口腔颌面外科教学中,教授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正确阐明局部与整体、功能与形态对立统一的规律;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加强基础理论的教学和基本操作的训练,避免理论脱离实际或重实践轻理论的倾向,为了增加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了解,教学中还应介绍和讲授一些国内外有关的最新成就,反映现代口腔颌面外科的新水平,为学生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教学方法上应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学方法也应当多样化。
讲授内容重点应突出,介绍常见病名的中英文对照,对自学内容给予指导和辅导,最后通过实习以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第八章口腔颌面外科学考试重点总结涉及科目---龋病、硬组织非龋性疾病、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牙周、儿牙、---黏膜、预防、修复---口外---临床检查和基本操作---麻醉---牙及牙槽外科---感染、损伤、肿瘤考查特点---与执业医师考试类似,简单记忆及中等病例一、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检查与基本操作----重点概况1.口腔颌面外科检查1》一般检查口腔检查、颌面部检查、颈部检查、唾液腺检查、关节检查颌面部检查颌面部检查诊断特点脑脊液鼻漏---前颅底骨折脑脊液耳漏---中颅底腭裂语音----腭裂含橄榄语音---舌根部肿块吹风样杂音---动静脉畸形关节区弹响----颞下颌关节紊乱捻发音---卢希维德咽峡炎波动感---脓肿乒乓感---颌骨囊肿体位试验阳性---静脉畸形透光试验阳性---囊性水瘤唾液腺检查颞下颌关节检查面形及关节动度检查---髁突动度检查咀嚼肌检查---疼痛感--颞肌前份/翼外肌下头/翼内肌下部下颌运动检查---声音--疼痛--偏斜--受限(牙合)关系检查---(牙合)曲线/覆(牙合)覆盖/牙磨耗颈部检查---淋巴结检查体位检查者---位于患者右后方或右前患者---头稍低,略偏向检查侧,检查顺序水平---枕-耳后-耳前-腮-颊-下颌下-颏下垂直---顺胸锁乳突肌前后缘--颈前后三角--锁骨上窝颈淋巴结分组颏下/下颌下(I)---颏下、下颌下三角颈深上(II)---颅底-颈动脉分叉颈深中(III)---颈动脉分叉-肩胛与颈内静脉交叉颈深下(IV)---肩胛舌骨肌-锁骨颈后三角(V)---颈后三角区颈前间隙(VI)---气管前、旁及甲状腺周围1颏2动3肩4锁5后6前2》辅助检查--穿刺检查适用于有波动感或非实质性含液体的肿块细6血789脓适应症--脓肿,血肿,囊肿、脉管畸形、肿瘤禁忌症--颈动脉体瘤或动脉瘤--结核性病变、--恶性黑色素瘤细针吸取活检--唾液腺或某些深部肿瘤(只能定性)活组织检查影像学检查MRI----肿瘤、颞下颌关节--无创、软组织显影优于CTDSA----颌面颈部血管,动静脉瘘及血运丰富的良、恶性肿瘤放射性核素检查---唾液腺、骨组织疾病ECT---口腔颌面部肿瘤的骨转移和颈淋巴结转移超声----唾液腺、下颌下和颈部肿块---占位性病变,囊性或实性X线----牙体、牙髓、牙周及颌骨病变CT----颌面部肿瘤,特别是面深部肿瘤的早期诊断二、消毒与灭菌1.器械、敷料消毒(物理+化学)干热灭菌法---电热或红外线烤箱高热烘烤进行灭菌---玻璃、陶瓷、不宜用高压蒸汽灭菌的(明胶海绵、凡士林、各种粉剂)---160℃(120min)-180℃(60min)射线灭菌法---辐射法--不耐热但对光稳定---药品、包装材料、器具、机械等---紫外线法--空气、表面—即环境灭菌或器具灭菌---微波--利用微波产生的热杀灭微生物化学消毒法戊二醛--广谱,多种医疗器械的消毒—2%--无色/无刺激/腐蚀小--细2min,真10min,乙30min乙醇--不进入无菌组织的器械(70-80%-30min)碘伏(1-2mg/ml-1-2h)甲醛(10%-60-120min)-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2.手术区域消毒3.术区无菌巾、单铺放除门诊口腔内小手术外,消毒前带帽,消毒后无菌巾包头无菌巾包头---将头和面上包于无菌巾内手术野铺巾---孔巾---对准术区头部遮盖颈部---三角形--口腔、鼻、唇、及颊部手术---四边形--腮腺区、下颌下区、颈部及多部位大手术三、手术基本操作切开---解剖-部位(隐蔽/活检)-长度(充分显露)止血---压迫-结扎-药物---电凝(缩时/减结-瘢痕切除)---低温(体温<32℃)---降压(收缩压<80--30min,心血管疾病禁用)组织分离--锐分-精细的层次解剖或分离瘢痕,损伤小,直视下--钝分-层次不清且神经血管较多,损伤大,非直视打结---方结、外科结---常用的结形态---三重结口内常用---单手打结、持针器打结---常用打结手法---收紧结扣三点一线--线交叉或手交叉顺结---线结偏向一侧,牙龈黏膜尤其需要---组织内1mm---血管或肌肉结扎3~4mm--皮肤黏膜缝合5mm4.创口处理5.绷带包扎作用遮盖(保创/防染/避损)固定(防止错位/固定辅料)压迫(止血消肿)原则严密稳定舒适美观清洁压力均匀,富有弹性松紧适度,利于引流消灭死腔,防止出血经常检查,及时更换常用绷带四头带(四尾带)-包扎鼻部、下颌及颏部--压迫术后创口交叉十字绷带--耳前后、腮腺区、下颌下、颏下、上颈部包扎单眼绷带--上颌骨、面颊部包扎头部绷带--头皮部手术巴唐绷带--固定下颌骨二、口腔颌面外科麻醉、镇痛----重点概况1.局麻---麻醉药物局麻药的特点(普鲁/丁卡因---酯类)普鲁卡因:毒副小,穿透差,不被吸收--不适表麻利多卡因---口腔最常用(局麻、关节、神经)---毒性较大、穿透较强--适合表麻---抗室性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病人首选---阻滞浓度1%-2%,一次最大剂量4.4mg/Kg----常用1:100000的肾上腺素丁卡因---毒性最强穿透力强--主要用于表麻布比卡因----麻醉维持时间最长---用于费时较久手术阿替卡因(碧兰)---穿透扩散较强---适用于成人及4岁以上儿童肾上腺素---缩血管--缓吸/降毒/延时/术清---甲亢、妊娠期拔牙时,局麻药禁止加入肾上腺素---含量1:50000-200000---最大量--健康20ml(0.2mg)--心血管4ml(0.04mg)【总结】成分--酰胺---利多/布比/碧兰脂类----普鲁丁毒副↑--穿透扩散↑--表麻能力↑----普利得(plead)普利得,必胜不?(碧肾布)2.局麻---麻醉方法表麻--应用--表浅黏膜下脓肿切开--松动乳牙--气管插管--药物--2%-5%利多卡因或0.25%-0.5%丁卡因浸润骨膜上注射---注射点--前庭沟牙根尖部骨膜浅面,黏膜紧绷---应用---上颌及下颌前份牙及牙槽突手术牙周膜注射---注射点--牙齿近中和远中牙周膜--特点--比较痛,适用血友病及有出血倾向计算机控制局部麻醉--减少痛感和组织反应口内阻滞麻醉--神经干或其主要分支附近--阻止刺激传入--无痛上颌-----上颌神经,上牙槽后神经,眶下神经-----腭前神经,鼻腭神经下颌下颌神经/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方法上牙槽后神经进针点--上颌第二磨牙远中颊侧根部前庭沟,进针方向--头微仰,半张口,针与牙长轴40°,上后内,进针量-深15-16mm,量1.5-2.0ml麻醉效果--678(除上6近颊根)、牙槽突及颊侧软组织、上颌结节麻醉并发症--血肿眶下神经阻滞口内法---进针点--上2根尖部前庭沟进针方向--与上颌中线呈45°,上后外进针量--1ml口外法---进针点--同侧鼻翼旁1cm,进针方向--与皮肤呈45°,上后外进针量--1.5cm,1ml麻醉效果---12345、唇颊侧牙槽骨、骨膜,牙龈及黏膜---下眼睑、眶下区、上唇,鼻--唇腭裂手术麻醉并发症---损伤眼球、血肿腭前神经阻滞麻醉进针点--上颌第三磨牙腭侧龈缘至腭中线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上颌第三磨牙腭侧龈缘至腭中线弓形凹面连线中点进针方向--大张口60°--后上方进针量--0.3-0.5ml麻醉范围--45678、腭侧黏骨膜及牙槽骨,3处与鼻腭神经吻合麻醉并发症--恶心呕吐鼻腭神经阻滞麻醉进针点--切牙乳头侧缘(尖牙连线与腭中线连线交点)进针方向--摆向中线,与中切牙长轴平行--后上方进针量--深0.5cm--0.25-0.5ml麻醉范围--123、腭侧黏骨膜及牙槽骨麻醉注意事项--3腭侧远中组织不能完全麻醉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一针三麻醉)进针点---颊脂垫尖=翼下颌皱襞中点外侧3-4mm进针方向---对侧45之间,与中线呈45°角,注射针高于下颌牙(牙合)面1cm并与之平行。
颌面部骨折的护理体会目的:探讨颌面部骨折的围手术期的护理。
方法:总结38例颌面骨折患者术前,术后护理、出院指导、治疗效果。
结果:本组患者均痊愈出院。
结论:认真做好术前疏导,用心观察病情,精心术后护理,预防感染的发生,对骨折的愈合效果有重要意义。
标签:颌面部;骨折;护理由于颌面部位于头颅前部,是人体最暴露的部位,在一些外伤因素的直接作用下常首当其冲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以颌骨骨折为最常见。
由于颌面部具有范围窄、组织器官拥挤等特点,损伤多为复合伤,并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1]。
因此,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尤为重要,若稍有不当或疏忽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颌面部骨折在全身骨折中约占3%-4%,是颌面外科的主要疾病之一。
在颌面部骨折致伤原因中,交通事故居首位,其次是斗殴伤、坠落伤和跌倒伤。
由于颌面部血液循环丰富,上接颅脑,下连颈部,为呼吸道和消化道的起端,病人受伤后可因局部血肿,舌、口底、咽、喉部组织的水肿,下颌骨骨折等引起局部硬、软组织的移位塌陷压迫,舌體后坠,异物阻塞,血液、分泌物、呕吐物误吸而导致窒息和呼吸的改变。
病人常出现面部的严重扭曲变形、咬合关系紊乱、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因此颌面部骨折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复尤其重要,⑴现收集了我科2009年7月至2012年8月38例颌面骨折患者,经过细致,周到的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8例颌面部骨折患者,男22例,女16例,年龄19~ 50岁,平均37. 5岁。
其中车祸伤18例,高处坠落伤11例,钝器打击伤9例;单纯下颌骨骨折9例,单纯上颌骨骨折7例,单纯颧骨颧弓骨折5例,复合骨折17例。
所有38例患者术前均进行了CT三维重建,插管全麻下进行手术切开复位,微型接骨板内固定手术,经过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
1.2方法:所有38例患者术前均进行了CT三维重建,插管全麻下进行手术切开复位,微型接骨板内固定手术,经过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
《口腔影像学》考试大纲二、考试要求《口腔颌面医为彩像诊断学》课程考试主要检查学住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 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学表现。
本考试大纲根据貝体专业的培养目标编写而成。
本门课 程考核要求由低到高共分三个层次即:掌握的内容、熟悉的内容和了解的内容。
掌握 部分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讲深讲透,使学生深刻理解、记忆并融会贯通;熟悉内容教师 要详细讲解,使学牛充分理解;了解内容教师可作一般介绍也可鼓励学生自学,以扩 大学生知识面。
课外辅导、课外作业内容皆与课堂讲授屮的掌握:内容密切相关,该 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思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最终达到提高认 识、了解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能力。
II 腔影像诊断学是一门桥梁学科,与II 腔其他学科均有交叉。
包括X 线的基础、 牙片的投照方法、牙体牙髓疾病、牙周疾病、止常颌骨的X 线解剖、颌骨炎症、颌面 部外伤、颗下颌关节疾病、涎腺疾病、颌血部良恶性肿瘤等。
要求学牛了解:和掌握: 相关的影像学知识。
二、考试内容第一章绪论(一) 了解口腔颌面部X 线的内容和发展简史。
(二) 了解医学影像学检杏与诊断第二章口腔放射生物学(一) 掌握平均骨僦效应剂最的概念。
(二) 熟悉电离电离辐射的种类及物理化学基础。
(三) 了解电离辐射的分子生物学及细胞效应,对正常口腔颌面组织的影响,M 腔诊断用X 线对机体组织的影响。
—、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五年制口腔学专业本科所属部系:医学彫像学系学分数:1.5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教研室名称:影像医淫诊断教研室 总学时数: 27 (其中含实验9学时) 执笔人:李丽新(副教授)第三章口腔X线检查的防护(一)了解口腔X线检杳的防护原则(二)熟悉口腔X线检查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章医学影像技术及正常图像(一)掌握正常图像的超声表现;超声在介质中传播的儿个特性。
(二)熟悉常川的普通造影检查;口腔颌面部常用的数字减影造影检查;口腔颌血部的常规CT检查方法及正常图像表现;超声的基本原理;放射性核素显像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