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骨折治疗的临床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653.01 KB
- 文档页数:2
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出科个人小结作为一名口腔颌面外科门诊的实习医生,我在这段时间里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
通过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我深刻认识到口腔颌面外科对于患者的重要性,同时也体会到了医生的责任和使命。
在此,我将对我在这段时间里的收获和感悟进行总结。
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和同事们对我的悉心指导和帮助。
在门诊工作中,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和技能,如口腔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操作等。
通过与导师和同事们的交流和学习,我逐渐熟悉了门诊的工作流程和常见疾病的诊治方法。
我在门诊工作中学到了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作为一名口腔颌面外科医生,与患者的良好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我学会了倾听患者的需求和痛苦,耐心解答他们的问题,积极安抚他们的恐惧和焦虑。
在与患者的交流中,我体会到了医者的使命和责任,更加明确了自己作为医生的职责。
通过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我深刻认识到口腔颌面外科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口腔疾病不仅会给患者的口腔健康带来严重影响,还会对患者的咀嚼功能、语言表达能力和面部外貌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因此,及早发现和治疗口腔疾病对于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在实习期间,我还参与了一些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操作。
通过亲自参与手术,我不仅加深了对手术操作的理解,还提高了自己的手术技能。
同时,在手术中我也深刻认识到手术风险的存在,学会了如何预防和处理手术中的并发症。
手术操作的成功离不开团队的协作和配合,这也让我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我对口腔颌面外科的兴趣和热爱更加坚定了。
我深知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
因此,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口腔颌面外科医疗服务。
这段时间的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实习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与导师和同事们的交流和学习,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提高了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和手术操作技巧。
在未来的医学生涯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为患者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饱满OR塌陷骨折的感受是啥?是疼,是骨折部位或突出或塌陷,尤其是面部的骨折,更是关系到个人的颜面,研究表明颌骨骨折的病因主要为交通事故,所以提醒小伙伴们“交规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今天就到各位小伙伴来了解下颌骨骨折的表现和带来的影响。
牙槽突骨折特点:外力所致,好发上颌前部危害:唇、牙龈撕裂、肿胀、牙松动、牙折或脱落、骨折片移位、咬合错乱。
正中联合部骨折特点:单侧:骨折线常无明显移位。
有时可见骨折线两侧的牙高低不一。
两侧:骨折段向下后方退缩。
粉碎性骨折(骨质缺损):两侧骨折段向中线移位,下颌牙弓变窄。
危害:舌后坠,呼吸困难,窒息。
颏孔区骨折特点:一侧骨折:前骨折段向下方移位,稍偏向外侧;后骨折段向上前方移位,稍偏向内侧。
双侧颏骨折:两侧骨折段向上前方移位。
危害:颏部后缩及舌后坠,引起窒息。
下颌角部骨折特点:骨折线位于下颌角,骨折段可不发生移位;骨折线位于肌附着前,前部骨折段向下内移位,后部骨折段向上前移位。
危害:损伤神经,口唇麻木。
髁突骨折特点:多发髁突颈部。
位于关节窝内:折断向前、内移位。
位于关节窝外:向内、向前、向后或向外移位。
危害:关节囊撕裂,髁突进入颅中窝。
单侧髁突颈部骨折特点:患侧下颌向外后方移位,不能作对侧向运动。
危害:后牙早接触,前牙开(牙合)。
双侧髁颈部骨折者特点:下颌不能前伸;下颌支向后上移位;后牙早接触,前牙开(牙合),侧向运动受限。
危害:单侧受损严重可引起脑震荡。
Le Fort Ⅰ型骨折特点:骨折线从梨状孔水平、牙槽突上方向两侧水平延伸至上颌翼突缝。
危害:咬合错乱。
Le Fort Ⅱ型骨折特点:骨折线自鼻额缝向两侧横过鼻梁、眶内侧壁、眶底、额上颌缝,再沿上颌骨侧壁至翼突。
危害:脑脊液鼻漏,复视。
Le Fort Ⅲ型骨折特点:骨折线自鼻额缝向两侧横过鼻梁、眶部,经额缝向后达翼突,形成颅面分离。
危害:面中部凹陷、变长,颅底骨折,颅脑损伤,耳、鼻出血或脑脊液漏,复视。
最后很重要的是当颌面部发生损伤时,应紧急就医,尤其是发生骨折,不可自行处置,及时的就医会带来较好的治疗效果。
口腔颌面部多发性骨折临床表现及其治疗目的研究口腔颌面部多发性骨折临床特点及其治疗。
方法选取本院52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处理方法不同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进行治疗,而治疗组采用同时期骨折复位与软组织清创相对进行治疗。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2%)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为证实患者骨折的严重程度及骨折段位的一般情况以及牙与骨折处贴合的关系,患者入院后应严密观察意识、脉搏、血压、呼吸、瞳孔变化等,同时禁止外耳道填塞与冲洗。
经抗感染、止血降颅压等根据患者病情酌情处理待病情稳定后执行手术[4]。
对照组进行普通手术后加以固定。
治疗组在保证生命体征安全的同时采用骨折复位与软组织清创相对进行,为确保咬■关系和外在面部恢复采用内固定颌面骨,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加强护理后再采用相对应的手术方式来复位颌骨。
对照组则给予短时期内护理之后,指定相应的手术方案,待清创后进行颌骨复位。
1.3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咬■关系恢复,骨折处愈合良好,患者张口度、面容基本恢复正常。
有效:正常经轻微训练张口基本恢复正常,咬■关系经调整后基本正常。
无效:咬■困难,张口度受限,面部外形均有重度伤害[5-6]。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组无效率(3.8%)明显低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组总有效率(96.2%)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1)。
3 讨论颌面部骨折的患者均有不同情况的外形损伤和咀嚼功能创伤,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7]。
除了检查颌面部的外伤外,还应检查重要脏器,注意伤者全身情况。
要谨慎检查患者的呼吸,防止呼吸道的堵塞和休克等症状。
颌面部骨折的临床处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颌面部骨折的临床治疗体会。
方法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我院诊治的100例颌面部骨折患者,给予开放复位,骨折端进行坚强内固定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经过相应治疗后,所有患者切口均达到一期愈合标准,术后随访2个月,其咬合关系、面部形态和功能均达到满意效果,没有出现钛板排斥反应,以及螺钉脱落现象。
结论对于颌面部骨折患者,坚强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显著,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的恢复和预后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坚强内固定;颌面部骨折;手术入路;临床疗效作者单位:455000 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口腔科近年来,随着交通意外的发生率的增高,颌面部外伤,尤其是颌面部骨折的发生率成逐年增高趋势,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1]。
目前,坚强内固定治疗作为颌骨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在临床中得到了普遍认可。
本研究中,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我院诊治的100例颌面部骨折患者,给予开放复位,骨折端进行坚强内固定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我院诊治的100例颌面部骨折患者,其中男80例,女20例,年龄13.0~65.5岁。
100例颌面部骨折患者中,48例下颌骨骨折、14例颧弓骨折、12例颧骨颧弓联合骨折、9例颧、上颌骨骨折骨折、6例单纯上颌骨骨折,以及11例全面部骨折。
术前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结合曲面断层x线片、颧弓位x线片,以及ct扫描等辅助检查,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颌面部骨折。
1.2 治疗方法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在全身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一般情况下,不会超过伤后的2周。
患者在全麻状态下,根据术前设计的手术入路方式,切开并松解骨折端,进行解剖复位,恢复咬合关系,根据骨折端的情况,选取合适的钛板(一般情况下,面中部、髁突骨折多选用微型钛板,而下颌骨骨折多选用小型钛板),并与骨面紧密贴合,螺钉固定,术后给予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5~7 d,告知患者进半流质饮食。
颌面部外伤160例临床分析及治疗体会【中图分类号】r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345-01口腔颌面部是人体中易受外力损伤的部位。
由于颌面部组织对面部外形的维持起重要作用,因此在治疗上既要恢复面部形态,又要尽力恢复各种功能。
我科自2005年来,先后收治了160例颌面部不同部位的外伤,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129例(占80.6%),女31例(19.4%),年龄4~70岁,平均41 岁。
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05例,打击伤32例,摔伤20例,动物咬伤3例。
损伤类型:软组织损伤135例,其中唇部55例,颏部35例,颧部24例,眶部、额部各16例,上腭部3例,舌体2例,颌骨组织损伤25例,其中下颌骨骨折11例,上颌骨骨折6,颧骨、颧弓骨折3例,牙槽骨骨折5 例。
本组160例患者根据伤情分别进行清创、缝合、骨折复位、固定、控制感染等治疗,均恢复满意。
讨论:本组病例颌面部外伤多发生于成年男性,这与男性从事社会活动繁多有关;骨折病人以下颌骨骨折为多,由于下颌骨位于颜面前下方是颌面部骨骼中体积最大者,在遭遇外力伤害时,首先接触地面或物体,故占颌面外伤的首位;致伤原因多于交通事故有关,这与近几年经济发展较快,车辆增多而道路设施及交通管理落后有关。
治疗:口腔颌面部损伤的同时,还伴有其他部位的损伤,特别是上颌骨骨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其他部位的损伤,如颅脑损伤,因此,在急救中,一定要有整体观念,以免延误抢救工作,严密观察伤员的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呼吸状况监测,首先确保患者呼吸通畅,积极改善全身情况,及时包扎止血,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施行局部手术。
颌面部软组织的处理应早期进行清创缝合,力争在6-12h内实施清创缝合,缝合前要彻底清洗创口,在清理时,除坏死组织外,一般仅将破碎的创缘略加修正,不要轻易牺牲过多的组织。
眼睑、耳、鼻、唇、舌等组织的撕裂伤,即使大部分游离,也应尽量保留,就是完全离体,伤后时间不超过6h,在没有坏死、感染的情况下,也应尽力缝回原位,仍有可能愈合。
口腔颌面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201-01口腔颌面部骨折是头面部外伤常见病、多发病,多因交通事故、工伤事故、跌打及运动损伤所致。
其中交通事故引起的骨折比例逐年增高,或为颌面部骨折的主要原因[1]。
而该部位受伤骨折手术后的恢复效果将直接影响患者的面部外形,咬合关系、吞咽、开口度、视力等。
因此,如何正确及时的治疗和细心的护理尤为重要。
现将2010年6月—2011年5月我科收治的61例颌面部骨折患者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61例,其中男43例,女18例,年龄16-57岁,平均37岁。
面部单纯骨折41例,多处骨折20例,陈旧性骨折(伤后超过一月)6例,其余为新鲜骨折。
1.2 治疗方法 55例患者使用内固定生物材料行手术切开复位,6例患者因无手术指征,采用手法复位,55例行手术患者中7例在手术同时行颌间牵引。
1.3 结果 55例手术患者通过医护人员精心医治,口内外切口都达到工期愈合,无一例感染,术后半年复查,61例患者中,42例患者面部对称,无面瘫症状,咬颌关系及张口度恢复正常。
有14例患者面部轻度不对称,无面瘫症状,张口度轻度受限,咬颌关系ⅱ度。
2 术后护理2.1 生命体征的观察,全麻术后患者常规去枕平卧6h,并给予氧气吸入2-3升/分,心电监护,密切观察bp、p、r、spo2等,床旁备吸引器随时吸出口腔及呼吸道的积血和分泌物。
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2.2 创口的观察观察伤口敷料渗血情况,留置负压引流管者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并保持低位引流以确保引流的通畅。
防止患者体位变动时引流管打折、扭曲。
2.3 疼痛护理对于疼痛敏感患者,留置镇痛泵,并向家属讲解镇痛泵的正确使用。
对于疼痛轻者,可进行心理疏导或听音乐以分散患者注意力。
2.4 口腔护理颌面骨折常并发牙外伤和软组织损伤,创口与口腔相通,而口腔内滋生着大量病原微生物。
颌面外科实习总结不知不觉中,在颌面外科门诊实习的一个月就要结束了。
虽然自己有写实习日志的习惯,但是,像今天晚上这样,静下心来回想实习中的种种收获的时间确实不多。
颌面外科门诊,是我实习的第一个科室,这也意味着,在这个科室里,我第一次以一个医生的角色面对前来就诊的病人,所以,初进临床的我学到的第一课就是:如何去面对病人,如何与病人交流,如何取得病人的信任。
实习的这段时间,我所做的就是接诊到科室的病人,大概了解病人的主诉,在老师检查前报告给老师一些情况。
另外还有病人拔牙后注意事项的交代。
在这段时间里,我也认真观察聆听老师与病人的交流方式。
以上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事情,让我有很多的收获,从这些当中,我学到了如何与病人更好的交流,如何以更专业的语言去回答病人的问题。
记得有位老师曾说过:与病人良好的交流是顺利诊疗的第一步,所以我相信,门诊的这些收获,肯定会给我接下来的实习带来很大的益处。
我想只要在颌面外科的实习过,对外科所用的器械肯定会了如指掌,我也一样。
从第一天进科开始,我们就开始在每天下班的时候清点器械,每天一次,每天重复,对于这些器械从不认识到熟悉,再从熟悉器械到知道什么操作需要什么器械,甚至那个老师喜欢用几号挺都慢慢了解。
所以,现在想想,在门诊的每一个环节,都值得我们学习,都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
除了认识器械,接触病人,在实习期间,我完成了三次上牙槽后神经麻醉,数次浸润,数次下牙槽神经麻醉,这几次麻醉让我真正明白了老师们常说的“胆大心细”。
在操作时,一定要稳定自己的情绪,不能紧张,只有医生沉着冷静才能给病人充分的安全感,也才能得到病人的信任。
在这一点上,我需要自我反省,可能由于心理素质欠佳,自己在操作时总是难免紧张,我自己现在尽量克服,我相信,经过一段时间,肯定能有所改善。
除了良好的心理素质,理论知识同样重要,在进行操作前,一定要想清楚每个操作的要点,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操作成功。
在操作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次乳牙残根拔除。
口腔外科出科小结一、概述口腔外科是口腔颌面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学科,主要负责处理口腔颌面部的疾病、畸形和外伤等。
本次出科小结将对我在口腔外科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总结和归纳。
二、患者状况在实习期间,我共接诊了多例患者,包括口腔颌面部的感染、肿瘤、颌面骨折、颞下颌关节疾病等多种疾病。
每位患者的情况各不相同,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三、诊断与治疗1. 感染性疾病感染性口腔疾病包括牙周炎、根尖周炎等。
在诊断过程中,我们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口腔情况,并结合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治疗方面,根据感染的程度和范围,可以选择局部处理、口腔冲洗、抗生素治疗等多种方法。
2. 肿瘤性疾病口腔颌面部的肿瘤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在诊断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口腔检查、组织活检和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手段。
治疗方面,对于良性肿瘤,可以选择手术切除或保守治疗;对于恶性肿瘤,通常需要综合运用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方法。
3. 颌面骨折颌面骨折是口腔外科常见的外伤性疾病。
在诊断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确定骨折的位置和类型。
治疗方面,对于简单的骨折,可以选择保守治疗或外固定;对于复杂的骨折,通常需要进行手术复位和内固定。
4. 颞下颌关节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包括关节紊乱、关节炎等。
在诊断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详细的口腔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治疗方面,可以选择保守治疗、物理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方法。
四、手术操作在口腔外科的实习中,我有机会亲自参与一些手术操作,如拔牙、植骨术、颌骨手术等。
通过实践操作,我学到了正确操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并深入了解了手术的步骤和风险。
五、团队合作在口腔外科实习中,我与其他科室的医生和护士进行了紧密的合作。
我们共同讨论病例、制定治疗方案,并共同完成手术操作。
通过团队合作,我深刻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和团队协作的力量。
六、经验与感悟通过口腔外科实习,我对口腔颌面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
口腔颌面部骨折治疗的临床体会
发表时间:2014-04-04T10:10:58.9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6期供稿作者:崔琳[导读] 下颌骨是颌面部骨折中最好发部位,这与下颌骨位置突出,易遭受损伤及存在结构上和力学上的薄弱区域有关[4]。
崔琳(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口腔科辽宁本溪 117000)【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口腔颌面部骨折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方法对我院2010—2012 年收治的共132 例口腔颌面部骨折病例,从年龄、性别、季节特点,致伤原因、骨折类型、合并伤情况和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口腔颌面部骨折多发于20—50岁男性;好发季节为夏季;交通事故为最常见的致伤原因;下颌骨为骨折好发部位,常伴有全身多个脏器的复合伤,治疗以坚固内固定为
佳。
结论口腔颌面部骨折以下颌骨骨折最好发,青壮年男性居多,主要为交通事故伤。
正确复位后坚固内固定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骨折治疗临床体会A treatment clinical experienceof maxillofacial fracturesCui Lin(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Benxi Central Hospital,Benxi,Liaoning,117000)【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auses clinical characters and treatments of maxillofacial fractures.Method A total of 132 maxillofacial fractures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0to 2012 were reviewed and analyzed with respet to age 、sex、 season 、cause of injury ,pattern of fractures 、combined injuries,treatments.Result The majority of fractures werefound between 20 and 50 years old males.Most fractures happened in summer,the most common causes were traffic accidents.Mandible was the most part of fractures and associatedcombined injuries were found.Rigid internal fixation was the best treatment.Conclusion Maxillofacial fractures mainly occurred in young adult males and traffic accidents were the main causes.Rigid internal fixation after exact replacement was the primary common treatment.【Key words】 maxillofacial fractures treatment clinical experience【中图分类号】R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6-0107-02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口腔颌面部外伤的发生率不断提高,故有学者将创伤称为“发达社会疾病”[1]。
口腔颌面部位于人体突出暴露部位,很容易受到损伤而发生骨折。
口腔颌面部骨折虽不如颅脑等重要脏器损伤危及生命那么严重,但口腔颌面部骨折影响患者面容、咀嚼功能,给患者生理、心理均造成极大的伤害。
本文对我院2010 年1 月到2012 年6 月收治的132 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0.1-2012.6 因口腔颌面部骨折住院的13
2 例患者,方法对每份病例从性别、年龄、病因、季节、类型、合并损伤、治疗方法等进行研究分析。
1.1 性别及年龄分布132 例患者中,男性114 例(86.23%),女性18 例(13.77%),男女比例为6.26:1,年龄7-65 岁,平均34 岁,好发年龄段20-50 岁,占85.16%。
表1 132 例口腔颌面部骨折年龄段分布
1.5 口腔颌面部骨折伴发的全身损伤口腔颌面部骨折常伴有全身多个脏器的复合伤,为34 例(25.5%)。
其中主要表现为颅脑12例(36.9%),四肢7例(19.5%),眼部6例(16.5%),鼻部4 例(10.5%)等。
1.6 口腔颌面部骨折的治疗方法口腔颌面部骨折的治疗原则是正确的骨折复位和稳定可靠的固定[2]。
132 例患者中,122 例行手术开放复位坚固内固定治疗,7 例单纯上颌骨骨折及3 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因对面容美观要求不高或经济原因采用颌间牵引固定治疗以矫正咬合关系。
2 结果132 例患者中,Ⅰ期愈合130 例(98.5%),术后延期愈合2 例(1.5%),1 例为下颌骨粉碎性骨折,术后感染延期愈合,1 例为术区创口复裂,二期清创缝合后愈合。
术后咬合关系恢复不良仅1 例(0.75%),为下颌骨粉碎性骨折致口内多个牙缺失,颌间牵引效果不佳。
3 讨论3.1 口腔颌面部骨折的发生特点本组患者好发年龄段为20-50 岁,占85.16%,男女比例为6.26:1。
在发展中国家,由于人们交通安全意识不强,对身体缺乏有效的保护,大量私家车及新手上路,在一些偏远地区或农村二轮摩托车,无牌、酒后驾驶,使得交通事故已成为口腔颌面部骨折的主要原因[3],约占51.7%。
从口腔颌面部骨折发生的季节特点来看,夏季占44.4%,分析原因可能为人们户外活动及夜生活增加导致受伤事件增加。
下颌骨是颌面部骨折中最好发部位,这与下颌骨位置突出,易遭受损伤及存在结构上和力学上的薄弱区域有关[4]。
3.2 口腔颌面部骨折的治疗在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治疗时要首先考虑有无颅脑损伤等合并伤。
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行骨折治疗。
口腔颌面部血运丰富,愈合快,所以骨折患者尽早行手术复位坚固内固定治疗,术前辅以颌间牵引与固定以维持与确认咬合关系,内固定后以短暂抵抗肌源性不良应力之用,对恢复正确的咬合关系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1] 陈辉,刘彦普,刘斌 1001 例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临床分析[ J ]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2,10(2):129-133。
[2] 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 M ],第5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3] 薄斌,顾晓明,周树下等1693 名颌面创伤患者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8:16(1):56。
[4] 张志愿,口腔颌面外科学[ M ],第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