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涌综合治理方案研究—以中山市某河涌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432.96 KB
- 文档页数:3
城市河涌综合治理方案研究—以中山市某河涌为例
发布时间:2021-09-13T05:30:16.830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7期 作者: 韩卫强1 汪聪1 沙桐1 田亚军1 韩宝平1 薛艳平1 任学焘2刘青松2[导读] 摘要:现城市河涌水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导致河涌水质变差,失去河涌的水体功能。
1.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2;2.中山市工程建设技术事务中心 广东中山 528400
摘要:现城市河涌水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导致河涌水质变差,失去河涌的水体功能。开展水体污染防治措施已成为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本文以中山市某河涌为例,研究城市河涌综合治理方案。
关键词:城市河涌;综合治理;方案
1河涌污染产生的原因
1.1河涌污染物的源头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大量地产生,而污水主要由污水管网收集后输送至相关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在相对完善的区域,且对雨污分流等排污管网设施完善的区域,城镇的污水不外排到河涌,不会对河涌产生污染物。但是较多城市都尚未完善管网的铺设,对雨污分流设置不完善,因此城市的污水收集根本达不到要求,导致大量的污水通过沟渠等管网直排到河涌,导致河涌的水质受到污染,造成河涌水体功能丧失。
1.2河涌配套的管网建设及污水厂运行管理不规范
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不规范,如污水厂处理的停留时间,沉淀时间不够等问题,以及纳污管网建设的滞后,对河涌污水收集率低,特别是城市边缘地区、农村集中生活区等,生活污水管网完全没有建设,导致大量的污水直排到河涌,对河涌造成一定的污染。
2案例河涌流域概况
2.1河涌概况
二破浪涌起点为公安分局对面,终点至中心幼儿园,河涌长度约0.98km,河涌平均宽度为12m。二破浪涌两岸均为分流区,基本实现雨污分流,但是存在雨污混接和雨污分流不彻底情况。底泥淤积严重,水体流动性差。河岸两边部分为挡墙,部分河岸为自然护岸。河涌流域范围示意图见下图:
二破浪涌位置示意图
2.2现状问题
经检测,河涌水质均为劣五类,主要超标项为:氨氮、总磷、溶解氧。流域内底泥以砂质为主,有机物浓度较高,重金属浓度较低,可以满足卫生填埋标准。河涌现状驳岸情况为人工驳岸,河道生物生境少,植物种类不够丰富,河道自然生态功能缺失。
二破浪涌两岸均为分流区,基本实现雨污分流,但是存在雨污混接和雨污分流不彻底情况,主要污染源为丽雅花园居民小区的合流污水、港口镇中心幼儿园的合流污水、港口镇文化中心的合流污水、富元港景峰居民小区的合流污水以及河涌南端的包外二破浪涌污水流入。但是根据溯源报告显示,目前的排口大多都是合流管,说明雨污分流的小区内部还存在错接漏接情况。
2.3河涌污染源调查分析
通过对二破浪涌进行现场摸查,发现沿岸有较多现状排污口,临河居民楼的污水往往直排入河,是造成河涌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经现场调研,二破浪涌主要存在6处点源污染,情况如下:
①丽雅花园居民小区,有3处d400合流排口,1处d500合流排口,此4处排口均为小区雨污合流排口;
②港口镇中心幼儿园,共有3处d300合流排口;
③港口镇文化中心,共有1处d600合流排口和1处污水排口;
④富元港景峰居民小区,存在1处d400污水管混接至市政雨水管;
⑤港口镇环保分局,有1处d300合流排口;
⑥包外二破浪涌,与工程范围内二破浪涌相通,存在劣V类水流入。
3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二破浪涌治理主要为河涌两岸涌边埋管,收集沿线污水至现状市政污水管道决点源污染,清淤解决内源污染,统一岸线,河涌北岸人工湿地加海绵绿化解决部分面源污染,同时与大破浪连通增加水体流动性。
3.1截污工程
对二破浪涌沿岸排污口采取以下方式进行截污:
1)口径小于DN400小型排口集中收集后接入市政污水管网。
2)口径大于等于DN400,在大排口上游设置截污井进行截污。
污水截流后接入设计截污干管。根据河涌两岸排污口的位置,沿河两侧设置DN300截污干管,其中丽雅花园居民小区的合流污水、港口镇中心幼儿园的合流污水和港口镇文化中心的合流污水经截留汇入一体化提升泵站,提升至港福路DN300市政污水管;富元港景峰居民小区的合流污水截留至世纪西路DN300市政污水管;港口镇文化中心错接雨水排口,新建管道截留至港福路DN400雨水管道。对于排口管径大于DN800的雨水排口,设置旋流沉砂器。
3.2清淤工程
本次方案拟对河涌内淤泥进行全部清除,即清淤至现况河底高程或规划河底高程,计算得出二破浪涌需清淤量为6219.40m³。二破浪涌清淤方式采用生态智能绞吸设备与人工清淤相结合的方式。淤泥经临时沉淀沥出清水,然后输送至一体化设备进行现场脱水后集中运往临时底泥处理厂处理或临时堆放,最终填埋或其他处置。
3.3岸线修复及海绵城市设计
(1)岸线及景观:
治理后的效果图
二破浪主要以硬质驳岸,规划涉及驳岸线较长,根据河岸的不同性质及所处的位置,对驳岸两侧进行了分类设计:一侧作为景观绿化背景处理,另一侧则布置了一条休闲步道,局部结合休息平台,给人们提供休闲、纳凉的空间;适当场地增设混凝土结构的小桥,加强景观的联系性,尽量满足周边居民的活动、休息需求。
在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本及可持续发展原则,尽量保留原有现状大树,局部补种乔木及地被;两岸增设矮墙及栏杆为保证安全性并配备完善的标识系统,起到提示指引、警示注意的作用;突出功能性的同时也更加注重从整体上提升景观的效果。
(2)海绵城市
为实现河涌周边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本工程充分发挥原始地形地貌对降雨的寄存作用,充分发挥自然下垫面和生态本底对雨水的渗透作用,充分发挥植被、土壤、湿地等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使河涌两岸像“海绵”一样,对雨水具有吸收和释放的功能,能够弹性地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实现雨水在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城市水环境保护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应做好城市河涌治理顶层设计,提出整治具体措施和方案,并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和配合,共同推动城市河涌整治工作,为城市发展营造良好自然环境。
参考文献:
[1]朱月琪,石云峰.珠三角某河涌综合整治实例[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8):37-38.
[2]陈福林.浅析河涌污染的原因及整治方案[J].中国高新区,2019(11):195,208.
[3]张茜.基于河涌综合整治问题的探索[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3):5274-5274.
参考文献:
[1]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陶岔渠首至沙河南段方城段设计单元工程通水验收设计报告
[2]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主要建筑物部分设计条件及加载响应安全监测参考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