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下科学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点
- 格式:docx
- 大小:15.51 KB
- 文档页数:2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点归纳1.1-1《运动和位置》2.1、和另一物体相比,(位置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运动)的。
(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静止)的。
3.2、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4.1-2《各种各样的运动》5.1、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6.2、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同的)。
7.3、同一物体的不同部位的运动形式(不一定相同)。
8.1-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9.1、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方式。
10.2、一个物体不一定保持一种运动路线不变,对于复杂的运动,我们应该采取(分段描述)的方式。
11.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12.1、物体在斜面上会有(静止、滑动、滚动)三种情况。
13.2、(物体的形状)、(斜面的高度)、(物体在斜面上的放置方法)会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14.3、物体与斜面接触面(越小),越容易(滚动)。
物体在发生滚动时接触面(不断改变)。
15.1-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16.1、运动相同的(距离):用时(短),运动(快)17.用时(长),运动(慢)18.2、实验做3次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或让实验结果更准确)19.1-6《比较相同时间运动的快慢》20.1、运动相同的(时间):距离(长),运动(快)。
21.距离(短),运动(慢)。
22.2、(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常用单位:米/秒、千米/时23.1-7《我们的“过山车”》24.1、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先设计后制作),并可在拼搭过程中对设计进行(微调)。
25.2、在测量我们的制作的“过山车”轨道长度时,我们可以直接用(软尺)来测量,也可以先用(棉线搭配尺子)来测量。
26.3、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时,考虑小球要自行滚动需要设计成有(坡度)。
第一单元知识要点第1课时运动和位置1.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通常需要与周围的物体比校,看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2.要准确描述同学的位置,需要从方向和距离两个方面描述。
判断方向需要用到方向盘,测量距离需要用到软尺。
第2课时各种各样的运动1.要准确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形式,需要在这个物体上贴上圆点。
2.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平动和转动。
3.很多时候,一个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上下运动,又有旋转运动。
4.在溜溜球的中心点和旁边贴上小圆点,观察到溜溜球中心的圆点在做上下运动,溜溜球旁边的圆点在做旋转运动。
第3课时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1.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形式。
2.把蓝色球摆放在桌子中央,用手推出去,发现如果推的力大些,蓝色球先在桌面上做直线运动,然后再做曲线运动落到地上;如果轻轻地推动小球,蓝色球在掉落过程中,运动路线几乎接近直线。
3.生活中的物体运动路线属于曲线运动的有空中飞车、老鹰飞翔等;属于直线运动的有直升的电梯、斜升的电梯、苹果落地、击中的台球等第4课时物体在斜面上运动1.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可以分为滑动和滚动两种形式。
2.物体的形状与运动情况是有密切关系的。
在斜面上,球形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滚动,平面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滑动。
3.同一个物体,放在坡度大小不同的斜面上,斜面坡度越大时运动越快;斜而坡度越小时运动越慢。
4.一个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像坐滑梯那样的称为滑动。
5.像这样将同一个物体放在坡度大小不同的斜面上进行实验,在科学上称为对比实验。
第5课时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1.在相同距离内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主要看物体从起点到终点运动所需要的时间长短。
2.在测量不同小球在同一条轨道上运动所需时间时,如果测量3次获得的数据不同,应该取中间的数据作为结果。
3.要能准确地知道不同小球在同一轨道上运动的快慢,需要借助秒表。
4.在实验操作中,为了准确测得小球运动所需要的时间,大家要合作分工,学生可分别担任操作员、计时员、发令员、记录员等角色。
【精选】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3课时《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探究目标
(1)用图示记录物体的运动路线。
(2)观察、描述并判断物体的运动形式。
二、知识梳理
1.运动的物体会有不同的路线。
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苹果从树上下落,运动路线是直线,我们把它的运动叫作直线运动。
3.过山车的运动路线是曲线,我们把它的运动叫作曲线运动。
三、实验解析
1.实验重现
(1)实验名称:小球在桌面上滚动时和冲出桌面后的运动路线。
(2)探究问题:小球在桌面上滚动时和冲出桌面后的运动路线分别是怎样的?(3)提出猜想:小球在桌面上滚动时和冲出桌面后可能都是沿直线运动。
(4)实验材料:小球、桌子、桶或筐等。
(5)实验步骤:
①根据猜测在地面上摆好桶,以便接住掉落的小球。
1/ 2。
2023学年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清单第一单元 物体的运动第一课时 运动和位置1. 物体有运动和静止两种状态。
2. 一个物体和另一个物体相比,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静止的。
3.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和“谁”相比,“造”就是參照物》例如:①天上飞的飞机和地面相比(参照物:地面)②山川和蒙古包相比(参照物:蒙古包)4.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例如:在行驶的火车中,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是运动的。
5.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测量方向工具:方向盘;测量距离工具:软尺)①一般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来描述方向。
②在地图中的方向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
第二课时 各种各样的运动1.物体的运动有以下的运动形式:平动、转动、振动、滚动、摆动等。
2.各种运动形式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互相联系的。
同一物体可能有多种运动形式,汽车行驶时有平动、转动、滚动三种运动形式。
汽车车身的运动方式叫做平动;钟表指针的运动方式叫做转动;钟摆的运动、秋千的运动是摆动;圆球的运动方式是滚动;拨动尺子,尺子的运动方式是振动。
3.在物体不同的位置上贴上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观察与描述物体的运动。
第三课时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1.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观察、描述并判断物体的运动形式时,可能会发现同一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形式。
3.直线运动包括:苹果落地、电梯升隆。
曲线运动包括:过山车运动、老鹰飞行。
小球在桌面上滚动,最后冲出桌面,运动路线既有直线也有曲线,是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相结合。
第四课时 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1.像滑滑梯、山坡这样的一端高、一端低的斜坡,在科学上被称为斜面。
2. 一个物体放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有静止、滑动、滚动三种可能。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一、运动和位置1、位置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运动的。
2、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静止的。
3、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需要先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4、参照物选择不同,运动状态也不同,因此,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注意:宇宙中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例如:相对于路面,汽车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汽车是运动的。
5、两人静止不动时,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
判断方向需要用到方向盘,测量距离需要用到软尺。
6、判断物体运动与静止:1.选定参照物。
2.判断物体相对参照物的距离是否发生变化。
3.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
7、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步骤:1.先选定参照物。
2.再明确相对于参照物的方向。
3.接着明确与参照物之间的距离。
4.最后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
例如:我在公园东南方向200米处。
二、各种各样的运动1、物体的运动(也叫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不同可以分成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按照运动形式不同又可以分成平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等,各种运动形式之间互相联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2、为了更加直观清晰地观察物体运动,我们在物体上贴上一个圆点。
3、常见运动方式及举例三、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1、直线运动:运动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
2、曲线运动:运动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3、复合运动:含有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叫做复合运动。
例如:上升的直升机。
4、运动轨迹运动轨迹四、物体在斜面上运动1、物体在斜面上有滑动和滚动两种基本运动方式。
(注意:当重力等于摩擦力时,物体会静止在斜面上)2、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会受到斜面坡度、光滑程度和放置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3、经过多次试验,接近立方体或长方体的物体容易产生滑动;接近球体或圆柱体的物体容易产生滚动。
(注意:有些物体可能同时有滑动和滚动,例如:六棱柱)五、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1、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来比较运动的快慢: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一、知识点1.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这另外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2.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例如:汽车的行驶,是以路旁的房屋、树木作为参照物的。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例如:在行驶的火车上,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就是运动的。
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意思是:人随着小竹排在江中前进,如果以小竹排为参照物,人是不动的,就会感觉巍巍青5.参照物不仅对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是必要的,对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也是不可缺少的。
例如:以地面为参照物,子弹的速度很快;但是以飞行员为参照物,子弹就几乎是静止不动的,顺手就可抓住。
6.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7.“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意思是:以地面为参照物,“坐地”的人是静止的;以地心为参照物,人随着地球自转一周,相对于地心行的路程是八万里;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也在“巡天”,“一千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
8.刘翔参加的是110米跨栏比赛,他的最好成绩是12秒88。
9.运动的快慢就是常说的运动速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来测量。
10.短跑运动员跑完60米用了10秒,他的速度是6米/秒。
11.龟兔赛跑的故事说明:在距离一定的条件下,所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如果兔子不睡觉,当它到达终点时,乌龟还在路上呢。
这就说明在相同时间内,所走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快。
12.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有的物体是滑动,有的物体是滚动。
改变斜面一端的高度,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会发生变化。
13.物体运动的方式主要有四种: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和摆动。
14.按运动的轨迹可将运动方式分为两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5.锯木头的动作属于直线运动。
16.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大小有关。
教科版三下科学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点
第一课《运动和位置》
1.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在描述物体是否运动时,观察者必须选择一个(参照物),然后根据所选定的参照物来确定物体是否运动。
2.宇宙中没有不动的物体,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3.静止与运动两者都是相对的概念,与选定的参照物有关。
小女孩在池塘边喂鱼,以地面为参照物,石块是(静止)的,鱼是(运动)的,被鱼搅动的水是(运动)的。
以道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公交站牌是(静止)的,公共汽车是(运动)的。
4.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可以测定某一物体的位置。
第二课《各种各样的运动》
1.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按照运动类型分有(平动、转动、振动、滚动、摆动)等。
2.指尖陀螺是(转动),弹拨后的钢尺是(振动)。
3.正在行驶的小汽车,车身是(平动),车轮是(滚动)
4.弹簧摇马的马身是(摆动),弹簧上下的弹跳是(振动)
5.溜溜球甩出去后绕轴进行(转动),顺着线往回收是(滚动)。
第三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线叫作物体的(运动轨迹)。
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掉落的苹果、垂直电梯、百米冲刺的运动路线是(直线),过山车、在盘山公路上行驶的汽车、盘旋的纸飞机的运动路线是(曲线)。
3.运动员在操场上跑800米,跑在直道上是 (直线运动),跑在弯道上是(曲线运动)
第四课《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1.物体在斜面上有(不动、滑动、滚动)三种情况。
2.物体的(形状)和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一定的关系。
3.一般情况下,把乒乓球放在斜面上,乒乓球会(滚动)下来。
4.把立方体木块放在斜面上,木块可能会(静止不动),可能会(滑动)。
第五课《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1.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
2.通过相同的距离,用时短说明运动(快);用时长说明运动(慢)。
3.100米赛跑,甲用了15秒,乙用了17秒,两人比较,(甲)跑得快。
4.奔跑100米,猎豹只需(5秒),是陆地上奔跑速度最快的动物。
第六课《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1.运动相同的时间,可以用比较 (运动距离)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
2.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距离长说明运动(快),运动距离短说明运动(慢)。
3.利用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离),可以比较运动的快慢,即(速度)的大小。
运动速度是指 (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第七课《我们的“过山车”》
1.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
2.过山车铺设了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小车在上面分别做(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3.我们制作的“过山车”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小球能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
第八课《测试“过山车”》
1.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路线、快慢)等来描述。
2.描述小球在轨道上的位置和路线,要以“过山车”轨道起点为中心,借助(方向盘)来判断方向,用(软尺)测量距离,用(秒表)测量小球的运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