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蓝色的树叶课文
- 格式:docx
- 大小:19.84 KB
- 文档页数:5
二年级上册《蓝色的树叶》课文蓝色的树叶作者:[前苏联] 瓦·奥谢叶娃美术课上,老师教同学们画风景,要画上树、房子与小山。
李丽画好了近处的房子,远处的小山。
她刚要画树,然而绿铅笔找不到了。
李丽看看旁边的林园园,她差不多把树画好了。
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
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不?”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
”李丽只好趴在桌子上看林园园画,等她都画完了,李丽说:“现在能够把您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林园园说:“我怕您把笔尖弄断了。
”李丽说:“我小心一点儿。
"林园园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说:“您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李丽赶忙说:“我只画树叶与小草。
"林园园皱着眉头,说:“还要画小草?”李丽看了看林园园,没有接她的绿铅笔、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
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9个生字,会写18个生字,会用“不、吧"造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3、接着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正确、端正、整洁的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1。
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会用“不、吧”语气词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明白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培养责任感、2。
细心体会“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1、挂图2、学生朗读课文,准备画笔。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认识生字,学习课文,朗读感悟体会互相帮助的可贵。
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明白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培养责任感。
2。
细心体会“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这句话的意思、教学过程:一、悬念导入:1、课前板书:19 蓝色的树叶2。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蓝色的树叶》课文及知识点小学二年级语文《蓝色的树叶》原文美术课上,老师教同学们画风景,要画上树、房子和小山。
李丽画好了近处的房子,远处的小山。
她正要画树,可是绿铅笔找不到了。
李丽看看旁边的林园园,她已经把树画好了。
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
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
”李丽只好趴在桌子上看林园园画,等她都画完了,李丽说:“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
”林园园说:“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
”李丽说:“我小心一点儿。
”林园园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说:“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
”李丽连忙说:“我只画树叶和小草。
”林园园皱着眉头,说:“还要画小草?”李丽看了看林园园,没有接她的绿铅笔。
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
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
小学二年级语文《蓝色的树叶》教案教材分析:本课包括一篇课文,9个会认的字,10个会写的字,两道课后题。
本课使我们懂得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
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
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装着“自己”和“他人”这两样东西。
在许多情况下,这两样东西都在进行着斗争。
斗争的结果,要么是自私,要么是无私。
经过不断的自我修养,人应该逐步达到无我的境界。
雷锋心中装着他人,唯独没有自己,成为世人效仿的典范。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
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切忌把她当作批判的对象。
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
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18个生字,会用“吗、吧”造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二年级语文《蓝树叶》原文及教材《蓝树叶》,主要讲述了李丽和林园园在学习中产生的小摩擦,然后教育大家对同学要大方慷慨的故事。
以下是整理的二年级语文《蓝树叶》原文及教材有关资料,期望帮到您。
二年级语文《蓝树叶》原文美术课上,老师教同学们画风景画,要画上树、房子和小山。
李丽画好了近处的房子、远处的小山。
她正要画树,可是绿色铅笔找不到了。
李丽看看旁边的林园园已经把树画好了,树叶那样绿,真惹人爱。
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
”李丽只好坐在那里看林园园画。
等她画完了,李丽说:“目前可以把绿铅笔借给我了吧?”林园园说:“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
”李丽说:“我小心一点儿。
”林园园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说:“你应该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李丽连忙说:“我只画树叶和小草。
”林园园皱着眉头,说:“还要画小草?”李丽看了看林园园,没接她的铅笔。
李丽拿起我们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
林园园看见这部分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
二年级语文《蓝树叶》教材教学需要: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部分生字组成的词汇。
2、理解课文内容。
教育学生培养乐于助人的美德。
3、训练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内容,学会生字新词。
教学难题:第五段,理解“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何脸红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
齐读后问“读了课题你有疑问吗?你想了解什么?”(学生问,教师对问题做出评价并按排解决时间)二、初读课文。
需要:1、借用拼音读准每一个字音,努力把句子读通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
2、标出每一个自然段的序号。
3、考虑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检查成效。
1、出示生字词(生字加拼音),指名读,齐读。
强调:“术”、“桌”是翘舌音。
“经”是后鼻音。
“拿”的声母是N,不是L。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其他同学认真听,考虑:每一个自然段怎么说。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蓝色的树叶》课文原文及赏析《蓝色的树叶》课文原文:
李丽拿起自己的绿铅笔,轻轻地在图画本上画着。
林园园看见了,问:“李丽,你干什么呢?”李丽说:“我忘带蓝铅笔了,向你借一下。
”林园园皱着眉头,说:“我还没画完呢。
”李丽只好趴在桌子上,看着同学们画画。
老师走过来,看了看李丽的图画本,说:“李丽,你怎么不画画呢?”李丽小声地说:“我忘带蓝铅皮了。
”林园园听见了,连忙说:“老师,我有蓝铅笔。
”说着,她从书包里拿出一支蓝铅笔,但是又舍不得给李丽用。
李丽接过来,认真地画着。
林园园看着李丽的画,不由得脸红了。
赏析: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以小学生的生活为背景,通过描绘李丽和林园园两位同学之间的互动,展现了孩子们的真实情感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课文通过李丽忘记带蓝铅笔这一情节,展示了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小疏忽和困难。
李丽向林园园借蓝铅笔,但林园园起初并不愿意借出,这反映出孩子们自我保护和占有欲的心理特点。
其次,当老师询问李丽为什么不画画时,林园园虽然有蓝铅笔,却舍不得给李丽用,这进一步揭示了孩子的自私心理。
然而,当她看到李丽认真画画的样子,内心产生了愧疚和反思,最终脸红了。
这个转变体现了孩子在道德冲突中的成长和自我教育的过程。
最后,课文通过这个简单的故事,引导孩子们理解和尊重他人,学会分享和互助。
这也呼应了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品德教育目标。
总的来说,《蓝色的树叶》是一篇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课文,它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传达了重要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二年级语文上册蓝色的树叶课文
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
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
店铺在此整理了二年级语文上册《蓝色的树叶》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二年级语文上册《蓝色的树叶》课文-原文
美术课上,老师教同学们画风景,要画上树、房子和小山。
李丽画好了远处的房子,远处的小山。
她正要画树,可是绿铅笔找不到了。
李丽看看旁边的林园园,她已经把树画好了。
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
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
”
李丽只好爬在桌子上看林园园画,等她画完了,李丽说:“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
”“林园园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
”李丽说:“我小心一点。
”
林园园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说:“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
”李丽连忙说:“我只画树叶和小草。
”林园园皱着眉头,说:“还要画小草?”李丽看了看林园园,没有接她的绿铅笔。
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
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
二年级语文上册《蓝色的树叶》课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
会写“由、术”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会仿照课文中的例句说句子。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
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
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切忌把她当作批判的对象。
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
课后学习伙伴提示“我想对林园园说……”,对这一扩展性活动,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批评或说理上,最好结合一些具体实例进行沟通和交流。
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要注意李丽从头到尾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表现得比较自私,不肯借绿铅笔又不好明说,找了一个又一个借口推托。
在朗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恰当的语气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可将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风景图:远处有小山,近处有美丽的房子,房子周围有小树,但树叶是蓝色的。
这是二⑴班李丽同学的作品,好看吗?
2、看看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吗?
3、总结学生感想导入课题:这幅图画是有点怪,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呢?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并把课文读给同桌听。
2、交流:课文写了谁和谁的一件什么事?
三、认读生字
1、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
书铅惹吐桌盒注削皱
2、自由读生字,四人小组读,互相正音。
3、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4、集体交流:读句子识字。
出示下面的句子,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读一读:
⑴“李明把铅笔削好,放进铅笔盒,趴在桌上准备上美术课。
”(“术、铅、盒、削。
”等字,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认读、识记)
⑵林英皱起眉头,吞吞吐吐地说:“我怕你不注意把笔尖弄断了。
”(“皱、吐、注”可结合“皱纹、把书弄破、吐痰、注射”等生活用语帮助识记)
5、采用多种形式如:
小组读、比赛读等让学生认读。
巩固识字。
四、再读课文,结合课件,朗读感悟
1、揭示课题提问:树叶一般都是绿色,黄色和红色的,怎么会有蓝色的树叶呢?读读课文,说说“蓝色的树叶”是怎么回事。
2、课文中的林园园画的绿色的树叶可爱吗?读读有关的句子,同桌之间说说理由。
3、出示第一幅插图,仔细观察李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找出课文中的对话读一读,并说说从对话中体会到什么。
小组交流。
4、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幅插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她们可能在想什么?小组内互相谈一谈后集体交流。
5、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注意结合林园园“不由得脸红了”,要想到她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所以林园园会用行动改正错误的。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词语,复习生字:
美术惹事吐出课桌盒子注意削铅笔皱纹
2、采取多种方式复习生字,如自读、小组读、集体读,分组读、抢读等方式进一步巩固。
二、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要会写的字:
由术吐注铅桌笔景拿
3、自己把生字读一读,并进行扩词练习。
4、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每个字的偏旁、笔画、哪个笔画在横(竖)中线上、你认为应该注意的地方在哪里?
5、师生交流,交流过程中学生练写,互相评价:
教师要有重点地进行指导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吐、注、课、铅,前三个要写得左窄右宽,“铅”字应写得左右基本相等。
四个上下结构的字中,可以重点指导“笔”字的书写。
写竹字头时,应避免把短横写成点;“毛”字的撇要尽量写平,竖弯钩的起笔在竖中线上。
注意提醒学生,“铅”字的右上不是“几”字;“拿”字上面的“合”字中有一个短横,可以让学生采用会意的办法记忆:“合手”才能拿住。
三、读说练习
课件出示:
你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
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个我了吧。
1、读一读这两个句子。
2、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吗?
________________吧。
3、集体交流。
四、整体欣赏感悟
1、课件朗读全文。
然后小组内互相表演课文内容,进行对话练习。
2、结合林园园最后的表现(不由得脸红了),引导学生猜猜她为什么脸红?接下来她会怎样做,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五、作业
画一张有绿绿的叶子的树的图画送给李丽,并写上几句话。
【板书设计】
19、蓝色的树叶
林园园李丽
【教学后记】
结合句子让学生认字,学习效果较好。
指导学生朗读时,特别是对话中人物的语气,通过让学生自主体会,老师示范朗读,学生从中感悟。
教学中,结合插图让学生感悟课文语言,效果较好。
复习生字时,引导学生进行扩词练习,丰富了学生的词汇积累。
写字时,充分给学生练写的时间,争取做到当堂写会、写规范。
二年级语文上册《蓝色的树叶》课文-教学反思
今天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蓝色的树叶》,结束时,我问:大家学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呀?他们都扬起一张张笑脸,大声的说: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要团结友爱。
我又说:这节课学得开心吗?开心,他们这样回答我。
听到这样的话,我也觉得开心。
只是笑过后留给了我更多的思索。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得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就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
课文结尾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
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
当同学们读到这儿时,我问: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马上有同学说:因为她觉得不好意思,没有借给李丽绿铅笔……等等类似这样的话。
从这些话中我感受到了这篇文章的带给他们心灵的触动这也许就是文学的魅力。
语文课在我们小学课堂中该起怎样的一种作用呢?又该如何是教学呢?语文顾名思义:语言与文学的统一,语言是人类用来沟通交流的。
在和谐的气氛中引导学生对文学的欣赏,我想有学习《蓝色的树叶》,学生已经能感受到文字的含义了而今天的语文课堂教学更多是教师带着学生对课文的词句进行分析理解,这个与传统的语言教学相符吗?怎么看都像是在上思品课。
教学的研究永无止境,然而完全背弃传统的文学诗词教学是否不妥。
我还在思索,愿在今后的语文教学路上走得更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