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临床影象诊断学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11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主要课程基本要求: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一门主要研究牙及牙周组织病变、颌面骨炎症,颌骨囊肿,肿瘤与瘤样病变,外伤,涎腺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系统疾病在口腔颅颌的影像学表现的学科。
它是口腔医学专业必修课之一,是口腔临床医学与口腔基础医学之间一门桥梁课程。
本课程通过讲授、实习、讨论、总结,是学生掌握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熟悉口腔颌面医学影像检查的基本技术、口腔放射防护;了解口腔颌面放射生物学、口腔颌面部介入放射学以及各种新技术新方法。
基本教学内容包括:(1)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内容与发展史,X射线的防护,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2)牙及牙周组织正常影像学表现,牙及牙周疾病的影像学表现;(3)口腔颌面部结构在X线平片上正常表现,颌骨炎症及颌骨外伤的影像学表现;(4)颞下颌关节疾病的影像学表现,涎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5)口腔颌面部囊肿、肿瘤、瘤样疾病的影像学表现;(6)口腔种植放射学简介。
参考学时: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讲课:32学时;见习:16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基本要求: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学分学时:建议最低学分1分,最低学时10个学时基本要求:掌握:根尖片牙及牙周组织正常X线表现,根尖片所见有关颌骨正常解剖X线表现,龋齿、根尖周病变及牙周炎的X线诊断,阻生牙、牙及牙槽突损伤的X线诊断,根尖片法进行埋伏牙定位;下颌骨侧位片、曲面体层片、华氏位、后前位片正常X线表现,各种颌骨骨髓炎X线诊断;上下颌骨骨折的X线诊断,颧骨、颧弓、鼻骨骨折的X线诊断牙源性囊肿的X线诊断,成釉细胞瘤、角化囊性瘤的X线诊断及各自的鉴别诊断,原发性骨内癌、骨肉瘤的X线诊断。
熟悉:根尖片儿童牙及颌骨的X线表现,牙内陷、畸形中央尖、牙髓病变、致密性骨炎、牙骨质增生、牙根折裂的X线诊断;颧弓位、开口后前位、鼻骨侧位片X线表现;颞下颌关节薛氏位片、关节造影片的正常X线表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颞下颌关节强直、颞下颌关节脱位的X线诊断;涎石症、各种涎腺炎、涎腺肿瘤、舍格伦综合征的X线诊断与鉴别诊断;颌骨各种囊性病损之间的鉴别要点;颌骨其它恶性肿瘤与骨肉瘤的鉴别要点;颌面部软组织恶性肿瘤的X线诊断。
2023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CATALOGUE 目录•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概述•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的技术与方法•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的疾病分类与诊断流程•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的临床应用与价值CATALOGUE 目录•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的相关专业书籍与学习资源推荐01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概述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一门以影像学方法(如X线、CT、MRI等)研究口腔颌面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学科。
定义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具有直观性、无创性、可重复性的特点,对于口腔颌面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特点定义与特点1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的重要性23通过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口腔颌面部的结构,发现病变,明确诊断,为治疗提供依据。
疾病诊断通过定期进行口腔颌面医学影像检查,可以评估疾病的治疗效果,预测疾病的预后,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疾病预后通过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可以发现潜在的口腔颌面部疾病,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
疾病预防历史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起源于20世纪初,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发展近年来,随着CT、MRI等高级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为口腔颌面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历史与发展02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的技术与方法用于检查牙齿、牙周组织、颌骨等部位的结构和病变。
X线平片通过在X线下使用造影剂,以显示牙齿和牙周组织的病变和结构。
牙科造影利用X线断层扫描技术获取三维图像,以更好地显示病变和结构。
X线断层扫描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获取头部和颈部的横断面图像。
CT平扫在CT平扫的基础上,注射造影剂以更好地显示病变和结构。
CT增强扫描利用CT技术进行血管造影,以评估头颈部血管的情况。
CT血管造影MRI增强扫描在MRI平扫的基础上,注射造影剂以更好地显示病变和结构。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试题一、选择题1.口腔颌面部X线摄影法通常采用的是:A.直线扫描B.全景X线C.锥形束CT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答案:B.全景X线2.以下哪种影像技术在口腔颌面医学中主要用于观察牙槽突颞关节疾病:A.核磁共振成像B.超声造影C.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D.口腔数字化X线成像答案:A.核磁共振成像3.对于颌骨囊肿的诊断过程中,最常用的辅助影像检查是:A.颌骨正侧位X线片B.颌面部CTC.牵拉法口腔内X线照片D.颌骨磁共振答案:B.颌面部CT4.下列哪种影像学检查对于观察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具有较好的解剖和诊断价值:A.腭窦透视检查B.颌骨正位片C.超声成像D.正侧位片答案:C.超声成像5.牙周组织病变在影像学上表现为:A.密度欠均B.骨质增生C.骨髓坏死D.骨质疏松答案:A.密度欠均二、填空题6. 造成牙龈间隙增宽的最常见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龈下缘溢血7. 接受牙齿移植后,为了观察牙槽骨愈合情况,可采用____________检查。
答案:口腔数字化X线成像8. X线影像上出现齿槽骨分隔影是____________性肿物的特征性表现。
答案:髓母细胞瘤9. 颞下颌关节紊乱症患者颞关节综合征在X线上表现为____________。
答案:髌骨后移10. 口腔颌面部CT增强扫描应用于颌骨囊肿诊断时,可出现对比剂效应增强并呈____________信号。
答案:低密度三、问答题11. 解释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在临床诊疗中的重要性。
答案: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口腔颌面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判断口腔颌面部疾病的病变程度和范围,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诊断依据。
12. 请简要介绍口腔颌面部X线摄影法的作用及使用范围。
答案:口腔颌面部X线摄影法是口腔颌面医学领域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用于观察牙齿、骨骼结构及周围软组织的情况,适用于检测口腔颌面部各类疾病,如骨折、牙槽突颞关节疾病、颌骨囊肿等。
第十章口腔颌面部影像诊断学1成釉细胞瘤:表现为早期呈蜂窝状,晚期牙根吸收呈锯齿状,肿瘤边缘可有增生硬化,肿瘤侵入牙槽侧,造成牙根之间的牙槽骨浸润及骨硬板消失,瘤内罕见钙化,瘤内可含牙。
2.牙源性腺样瘤:表现为单囊低密度影,边缘光滑。
病变内有未萌出牙,以单尖牙多见,痛内可见数量不等的粟粒状钙化点。
3.牙源性钙化囊性瘤: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单房透射影,肿瘤内可见大小不等的钙化点或钙化团块。
4.牙源性黏液瘤:表现为多房密度减低区,分房形态各异,以网络状多见,房隔细而不规则。
5.骨化纤维瘤:以高低密度混合表现为主,部分病变以低密度变化为主,病变中有不同程度钙化或骨化影,表现为点状或斑片状。
6.骨纤维异常增殖症:①透射性改变,又称囊样型;X线表现为单囊或多囊性密度减低病变,边界不很清楚,可有或无硬化边缘;②阻射性改变,包括“橘皮”样型、毛玻璃型及硬化型;病变密度高于正常且均匀一致,逐渐移行至正常骨。
③透射及阻射混合性改变。
7.骨肉瘤表现为斑片状和日光放射状。
8.慢性复发性腮腺炎:末梢导管呈点状、球状、腔状扩张。
9.慢性阻塞性唾液腺炎:主导管呈腊肠状,病变晚期也可有末梢导管点状扩张征象。
10.舍格伦综合征:主导管变粗呈腊肠状,有的边缘不整齐,呈羽毛状、花边样、葱皮状。
1翼片的优点是能清晰显示A.牙槽崎顶B.下颌管位置C.根折部位D.根尖病变类型E.上颌窦分隔2.上颌骨骨折首选的主要X线投照位置是A.颅底位(须顶位)B.华特位(鼻须位)C.柯氏位(鼻额位)D.上颌正中咬合片E.曲面体层3.如怀疑有颌下腺导管结石,以下哪种X线片检查为首选A.颌下腺造影B.下颌体腔片C.下颌曲面断层片D.颌下腺侧位片加下颌横断片E.下颌骨侧位片加下颌横断片4.X线片上正常牙槽崎高度为A.牙颈下0.5mmB.牙颈下1mmC.牙预下2mmD.牙颈下3mmE.牙颈下4mm5.能够真实地反映牙槽喳顶骨吸收程度,适用于早期牙周炎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A.根尖片B.翼片C.曲面体层片D.片E.根尖片数字减影技术6.不适合用作牙周病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是A.根尖片B.翼片C.下颌骨侧位片D.曲面体层片E.根尖片数字减影技术7.关于涎腺造影,下列描述不正确的为A.一般只适用于腮腺及颌下腺8.适用于涎腺急、慢性炎症C.应作碘过敏试验,碘过敏试验阳性者禁忌D.造影剂选用60%泛影葡胺E.造影剂选用40%碘化油8.右侧上颌第二磨牙根尖片显示,在X线片右下角一圆钝三角形高密度影,有可能是以下哪一种正常颌骨解剖结构A.上颌窦8.翼钩C额骨D.下颌骨喙突E.下颌骨外斜线9.能够真实地反映牙根根尖病变程度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A.根尖片B.翼片C.曲面体层片D.片E.根尖片数字减影技术10.以下哪种征象不属于慢性根尖周脓肿影像表现A.牙冠可见大面积密度减低影,与髓腔影重叠B.根尖周骨质密度减低,无明确边界C.根尖周骨质密度减低,边界清楚D.根尖周骨密度减低影周围骨质增生硬化E.根尖周骨密度减低影范围较小,边缘不光滑11.以下描述与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不相符的一项是A.起源于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B.X线平片检查可选择下颌升支侧位片或曲面体层片,可见弥漫性骨破坏和局限性骨密度增高C.下颌升支切线位片可见骨密质外骨膜成骨D.可以选择CT检查E.可以选择下颌体横断片12.在涎腺造影中造影剂外溢呈片状,可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慢性复发性腮腺炎B.慢性阻塞性涎腺炎C.涎腺良性肿瘤D.涎腺良性肥大E.涎腺恶性肿瘤13.涎腺造影显示,主导管边缘呈“羽毛状”,可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涎腺良性肿瘤B.舍格伦综合征C.涎瘦D.慢性阻塞性涎腺炎E慢性阻塞性腮腺炎14.超声检查在口腔颌面部适用于A.确定有无占位性病变B.确定囊性或实性肿物C.为评价肿瘤性质提供信息D.确定深部肿物与邻近重要血管的关系E.以上均适用15.磁共振成像检查在口腔颌面外科检查中的适应证不包括A.口腔颌面部深区肿块的检查B.腮腺肿瘤怀疑累及面神经时C.活检困难的口咽及舌根部肿瘤患者D.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放疗的疗效观察E.头颈部软组织肿瘤CT影像显示清楚者16.成年人进行全口牙齿检查时,一般需用牙片数目为配套名师精讲课程A.14张B.8张C.10张D.6张E.9张17.许勒位片可显示颛下颌关节A.顶部影像B.后前位影像C内侧1/3影像D.中部1/3影像E.外侧1/3影像18.颠下颌关节双重造影是指用A.生理盐水和碘化油作为造影剂B.碘化油和泛影葡胺作为造影剂C.无菌空气和30%泛影葡胺作为造影剂D.生理盐水和60%泛影葡胺作为造影剂E.利多卡因和60%泛影葡胺作为造影剂19.采用根尖片分角线投照技术显示被检查牙齿邻面影像重叠的原因A.投照垂直角度过大B.投照垂直角度过小C.X线与被检查牙齿的邻面不平行D.X线与被检查牙齿的邻面不垂直E.X线中心线位置不正确20.关于根尖片所示正常影像,不正确的A.牙骨质与牙本质有明显区别B.年轻人牙髓腔宽大C.髓腔为低密度影像D.密度最高的组织是釉质E.牙槽突高度应达到牙颈部21.患者,男,31岁。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口腔影像) 章节重点梳理+必背重点试题口腔影像学是口腔颌面医学中的重要分支,它通过使用各种成像技术,如X光、CT、MRI等,来对口腔颌面部进行影像学分析和诊断。
本文将介绍口腔影像学的主要内容和必须记住的重点试题。
一、口腔颌面部影像学的基础知识1. 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医学影像学主要是通过采集人体组织的成像数据,将其转化为数字化的图像,并利用计算机对这些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
常见的医学影像学技术包括X光、CT、MRI、超声波等。
2. 口腔颌面部影像技术的特点口腔颌面部影像技术主要是采用X光成像技术。
X光技术可以对口腔颌面部进行测量和分析,而且辐射剂量较小,具有相对较低的成本。
此外,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口腔颌面部影像学技术的应用范围。
3. 常见的口腔颌面部影像检查常见的口腔颌面部影像检查包括口腔摄影、口内全景片、颅面X线照片、颅颌影像、CT、MRI等。
二、口腔颌面部影像的解剖学结构1. 颌骨及颞骨解剖结构颌骨是口腔颌面部很重要的骨骼之一,它支撑着口腔牙齿的牙根和颌骨中的牙槽部。
额骨、上颌骨和下颌骨也是口腔颌面部的主要骨骼。
2. 牙齿解剖结构牙齿是咀嚼和咀嚼的关键,是口腔颌面部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3. 口腔黏膜解剖结构口腔黏膜是口腔颌面部非常重要的组织之一,它隔离了口腔颌面部其他部位,并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常见的口腔颌面部影像学疾病与诊断1. 牙齿表面的变异牙齿表面的变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疾病之一,可以通过口腔摄影和颅颌片来检测到。
2. 牙根病牙根病是一种严重的口腔颌面部疾病,可导致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等不适症状。
它通常可以通过口腔X线片或颅颌片来检测。
3. 常见的骨折口腔颌面部骨折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外伤之一,可通过颅面X线照片、CT等来检测。
4. 鼻窦疾病鼻窦疾病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由于鼻腔和鼻窦囊实验室发生感染导致的。
它通常可以通过X光和CT扫描来诊断。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临床牙科学的重要分支,它主要是指利用影像技术进行口腔颌面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逐渐成为临床牙科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详细介绍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一、口腔颌面部疾病的检查和诊断口腔颌面部疾病是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常见的包括颌面部肿胀、颞下颌关节疾病、颞颌骨炎、颞颌关节紊乱等疾病。
在临床上,医生需要通过检查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触诊、听诊、血常规、影像检查等等。
口腔颌面部的影像检查主要是采用X线、CT等来进行疾病诊断。
X线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通过辐射线的摄影技术来获得影像信息。
CT则是一种更先进且更灵敏的检查方法,它通过对身体进行多次横断面扫描来得到更为精细的影像信息。
同时,口腔颌面部的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和超声成像技术(US)也在近年来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二、口腔颌面医学影像的分类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可以根据其所使用的成像技术进行分类。
1、X线影像X线影像是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
它可以通过放射线的摄影技术来获得颌骨和牙齿的影像信息。
在临床上,X线影像通常用于检查齿周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颌骨骨折、根尖周病变等口腔颌面部疾病。
2、CT影像CT影像是一种先进的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它可以通过多次横断面扫描来获得精细的影像信息。
在临床上,CT影像可以用于检查颌部肿瘤、颞下颌关节疾病、颅骨折等疾病。
相对于X线影像,CT影像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好的三维空间分辨能力。
3、MRI影像MRI影像是一种无创的口腔颌面医学影像检查方法,它利用磁场和脉冲磁场来产生影像信息。
由于MRI具有与人体组织相同的信号强度,因此可以显示组织的解剖变化和功能活动情况。
在口腔颌面医学中,MRI影像可以用于检查颌部肿瘤、颞下颌关节疾病、颞颌关节紊乱等疾病。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ZX243114 适用专业:口腔医学培养层次:三年制大专课程类别:专业选修修课方式:限选教学时数:36总学分数:2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1.课程简介: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是口腔医学专业课程之一,是口腔临床医学与口腔基础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主要包括口腔颌面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和对牙及牙周组织病变、颌面骨炎症、颌骨囊肿、肿瘤、外伤、涎腺疾病频下颌关节疾病及系统病在口腔、颅、颌面骨的表现等方面的医学影像诊断内容。
本门课程的教学以口腔颌面放射学为基础,辅以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CT)、灰阶超声、核素显像(RI)及磁共振成像(MRl)等医学影像检查内容。
使学生掌握X线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B超、CT诊断的基本知识。
了解MRI、介入放射学和数字减影的应用价值、前景和国内外新进展。
2.课程性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重要的课程,以《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诊断学》等课程为基础,为后续毕业实习及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涉及的理论和技能是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各职业岗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本课程是口腔医学专业的限选课程之一。
4.课程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牙与牙周、颌骨、颌关节、涎腺正常X线表现和基本病变X线、CT、B超表现,掌握X线诊断的应用原理、检查方法、分析方法和诊断原则。
正确使用临床医学影像检查方法,熟悉其应用范围,学会观察分析影像学表现,并做出正确的诊断。
将为口腔临床的学习,以及毕业后继续学习英定坚实的基础,并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口腔医疗服务质量水平。
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共36学时。
(二)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与国家规定的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岗位要求相一致。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简答与大题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是一门研究口腔颌面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影像学的手段对口腔颌面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评估。
本文将对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介绍并列举一些与该领域相关的大题。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的分类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包括实体影像学和数字影像学两大类。
实体影像学实体影像学主要包括X线影像学和CT影像学。
X线影像学是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影像学方法,具有便捷、简单、经济的优点。
X线影像学又可分为常规X线影像学和数字化X线影像学,也就是数字X线影像学。
CT影像学可用于3D影像重建,能够比较清晰地观察颌面骨的形态和组织结构,对颞下颌关节疾病患者的诊疗也很有帮助。
数字影像学数字影像学可分为CR(数码处理成像)和DR(直接数字成像)两种。
CR是通过将X-ray线影像数字化处理的方式来获得高质量图像。
DR是将敏感器替换掉胶片的成像方式,将辐射能量直接转换为数字,不需要昂贵的化学液和洗涤设备,在成像质量和诊断效果上都表现出了优势。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诊断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诊断的核心在于正确解读影像学资料,并与病史及临床表现相结合,确诊病情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在进行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诊断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影像学表现:主要观察影像学所呈现出来的病理表现,但要避免过度解读和猜测病因;•病史:对患者病史的询问和病情的观察有助于补充影像学表现,帮助诊断和评估病情;•临床表现:通过对患者的口腔、颜面及相应牙齿、颌骨的体征和症状进行分析,有助于确定轻重缓急和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常见疾病牙槽突炎牙槽突炎是由于上颌窦炎症扩展至上颌窦腔内,由于牙槽嵴与上颌窦序、颧骨与顶骨之间的距离很近,扩散至牙槽突管道内时,可引起牙槽突炎。
下颌缺损下颌缺损是指下颌骨的长度、宽度、高度的缺陷或整个骨架的不成形导致下颌功能不良。
根据不同的原因下颌缺陷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
口腔颌面临床影象诊断学(复习)医学影像诊断只仅仅是提供一种客观检查诊断方法,医学影像诊断资料不能作为临床诊断的最终和唯一的依据。
⏹放射线的二重性:既具有诊断、治疗的有益作用也有损伤正常组织导致癌变的不良作用⏹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电磁辐射——X射线1子21X、234123淋巴、胸腺、性腺、胚胎组织、腮腺(高度敏感)→角膜、晶状体、结膜、血管、皮肤上皮、下腺、舌下腺、肾、肝(中度敏感)→中枢N、内分泌、心脏(轻度敏感)→肌组织、软骨(不敏感)细胞核>胞浆DNA>蛋白质研究染色质的辐射效应对于阐明放射病、肿瘤、遗留病和衰老等病理生理学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辐射对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影响往往是抑制和激活并存的。
电离辐射对正常口腔颌面组织的影响(一)口腔粘膜放射线损伤轻度黏膜症→明显黏膜症→斑点状黏膜炎→融合性黏膜炎(二)皮肤损伤(三)、涎腺损伤(分割累计剂量10Gy开始有味觉损害)最早出现症状是口干(四)、味觉损伤放射直接作用于味觉细胞或由于涎腺功能受损继发味觉改变苦、咸味觉首先受损(五)、对牙颌系统的影响成人——口干,引起龋病发作:65GY大剂量射线可引发放射性骨坏死儿童——牙发育迟缓、颌骨短小全口牙片及曲面体层片(放射量较大)的危害<胸片(放射量较小)至癌的危险性几乎微乎其微⏹放射防护三个主要原则:1、实践的正当性2、放射防护的最优化3、个人剂量的限制⏹123–2–⏹⏹①节省时间;②宽容度好,图像质量稳定;③降低辐射量;④便于与患者交流;⑤易于进行贮存、查询、复制等管理;⑥为远程医学、图像处理及分析提供了技术基础。
⏹两种数字化X线成像技术:CR(ComputedRadiography)计算机X线摄影DR(Digitalradiography)数字X线摄影⏹X线平片检查:一、根尖片是目前口腔临床应用最普通的检查方法分角线投照技术:X线中心线⊥被检查牙长轴和胶片之分角线。
成人14张儿童10张2、投照时被检查者的位置:直立姿势坐椅位上,头部靠在头托上,矢状面⊥地面上颌后牙听鼻线∥地面上颌前牙上前牙唇侧面⊥地面,头稍低下颌后牙听口线∥地面下颌前牙下前牙唇侧面⊥地面,头稍后仰听口线:外耳道口上缘至口角之连线听鼻线:外耳道口上缘至鼻翼之连线3、胶片放置及固定:放入口内,胶片感光面与牙体舌、腭侧紧密接触,前牙竖放,后牙横放,胶片边缘应高出牙体切缘或合面7或10mm,患者手指固定(拇指食指)观察鼻窦情况(上颌窦、额窦、眼眶、鼻腔、颧骨等)上颌骨肿瘤、炎症及外伤–体层摄影检查––曲面体层摄影片全口牙位——常用胶片:15cm×30cm(5英寸×7英寸)全口牙位曲面体层片患者位置:–矢状面⊥地面–听眶线与听鼻线的分角线∥地面–颏部置于颏托中–前牙咬合板槽–头部固定显示双侧上、下颌骨、上颌窦、镊下颌关节及全口牙齿等,常用于观察上下颌骨肿瘤、外伤、炎症、畸形等病变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CT1972局限性:是超声波难以穿透含气器官及骨组织⏹临床应用价值1、软组织急慢性炎症2、软组织囊肿3、肿瘤4、骨组织病变5、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诊断价值6、介入性超声磁共振成像检查MRI⏹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检查技术⏹主要用于:累及范围广泛的肿瘤正常牙和牙周组织在X线平片上的影像2、上颌根尖片:切牙孔腭中缝鼻腔鼻中隔上颌窦底3、下颌根尖片:颏棘、颏嵴、颏孔、下颌管全口牙位曲面体层X线片上的影像♦双侧上、下颌骨♦♦♦形成深龋病理沉积,形成大小时偶而发现。
也可附着与髓壁,周围有线不等的沉积物,因髓石压迫神经引状低密度影像;弥散性可以髓石(圆形起放射形疼痛钙化病例,正常髓室和或条束状)或弥根管影像消失散性钙化(沙砾状)形式存在牙内吸收创伤或慢性炎症一般无自觉症状,髓腔扩大,见有圆形病例牙髓组织肉少数有疼痛症状(卵圆形)不规则低密芽性变,破骨细,严重者发生牙度透射影,髓室壁和根胞引起髓室内牙体病理性折断管壁粗细不均变薄本质吸收三、根尖周病病理临床表现X影像表现根尖周病牙髓感染造成根尖初始牙体伸长感用力急性早期X线无明显改变周感染,形成脓液咬合可缓解,以后咬,牙周膜间隙可稍微增最初局限在根尖孔合疼痛加重,有自发宽;继而以病牙为中心附近,继续发展则性持续性跳痛,叩痛骨质呈弥漫性破坏的透向牙槽骨扩散造成明显;慢性病例感患光区边缘不清;慢性期骨质破坏,若未经牙不适,咬物痛,瘘,根尖区出现边界清楚治疗可穿破骨膜排管出现低密度区。
除,转为慢性炎症根尖肉芽肿:根尖或根反复发作分叉见有圆形或卵圆形观察X病理临床表现初期呈现牙龈炎症状,胶原破坏加上牙龈红肿、牙石结合上皮根向演变使牙周袋形成。
进附着,炎症存在一步发展。
牙周袋加深牙槽骨发生吸,牙周袋形成,收使纤维束破坏牙体发生松动及牙周牙周溢脓,牙体溢脓。
创伤合起了协动作用。
伸长,咬合紊乱牙槽骨吸收、牙松动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影像表现根尖片能满足临床需要,但对骨牙槽骨水平吸收或垂缺失量测量不够准确,不易作治直吸收,牙槽嵴顶及曲面体层片能观察上下颌牙体及牙槽嵴高度降低。
吸牙周组织的情况,了解牙槽骨吸收程度常以牙槽骨的收的类型和程度。
但其细微结构高度与牙根长度来比:显示较根尖片差,有时图象不清,1/3、1/2、2/3等不能替代根尖片的检查。
六、牙外伤(一)牙脱位影像学表现⏹轻度脱位牙周膜间隙增宽+切缘超出正常邻牙⏹重度脱位牙脱落,牙位空虚⏹嵌入性脱位牙周膜间隙消失+切缘低于正常邻牙(二)牙折影像学表现⏹⏹⏹⏹X⏹⏹⏹⏹⏹脓性渗出物骨膜下成骨密质骨及附近骨小梁破坏消失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感染途径边缘中央,多见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引起间隙感染导致⏹好发部位下颌升支部⏹临床表现青壮年颌周区的肿痛张口受限瘘孔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摄片下颌升支侧位升支切线位下颌横断牙合片⏹X线表现局部可见小范围的骨破坏灶,无死骨中央性与边缘性骨髓炎的鉴别中央性颌骨骨髓炎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病因根尖周炎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感染途径骨髓骨皮质骨膜软组织间隙骨膜骨皮质骨髓好发部位下颌>上颌,体部>升支下颌升支临床表现患牙根尖周炎、疼痛、肿胀等患区肿胀、张口受限、青壮年X线表现骨破坏以病源牙为中心,界不清升支外缘骨膜反应明显,骨膜,可见死骨及病理性骨折,后期下成骨,骨皮质毛糙,骨破坏少有新骨形成,偶有骨膜反应而局限,无死骨及病理性骨折颌骨放射性骨坏死⏹⏹⏹⏹⏹⏹骨折X⏹⏹骨折X⏹骨折的移位情况⏹牙与骨折线的关系⏹骨折线与正常骨缝及营养管的区别下颌骨骨折摄片的位置(下颌骨骨折占颌面部骨折的45%~79%)⏹下颌骨侧位⏹下颌骨后前位⏹下颌骨开口后前位⏹曲面体层⏹CT下颌骨骨折好发部位⏹体部(颏孔区)⏹角部⏹髁状突颈部上颌骨骨折摄片位置⏹华特氏位⏹腭骨骨折以上颌咬颌片为主⏹疑颅底骨折和颅脑损伤或出现生命体征时不要急于摄片⏹CT重要的意义含牙囊肿⏹好发下颌第三磨牙⏹男⏹⏹⏹⏹⏹⏹⏹⏹⏹⏹⏹⏹⏹⏹瘤内可含牙罕见钙化口腔合面部恶性肿瘤⏹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有源于颌骨和软组织两者⏹某些恶性肿瘤在两者内均可发生⏹CT和MRI检察至为重要,优于传统的X线检查,三者应合理选用涎石病(sialolithiasis)和颌下腺炎⏹导管或腺体内形成结石,阻塞唾液分泌,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和病理变化,称为涎石病⏹约85%发生于颌下腺,其次为腮腺好发因素:唾液成份—粘蛋白、钙含量电解质平衡失调临床表现⏹涎石可见于任何年龄,中青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最多见于颌下腺⏹阻塞症状⏹逆行性感染⏹急性期可见导管口溢脓,腺体区肿痛加剧,并伴有全身症状⏹慢性期,腺体可以因纤维化而呈肿块样表现,相应导管可呈索条状表现诊断要点⏹阻塞症状⏹触诊可感觉到导管结石的存在⏹X线摄片可发现导管及腺体结石的存在,但对阴性结石(钙化不全)则用造影术(水溶性造影剂)⏹⏹⏹⏹⏹⏹⏹⏹⏹⏹⏹⏹⏹⏹⏹⏹⏹⏹临床表现⏹中老年女性多见⏹有口干、眼干病史⏹唾液腺表现有多种:感染型、肿大型、肿块型、萎缩型⏹口腔粘膜干燥,舌表面乳头萎缩,舌质绛红,可出现裂纹。
部分患者可出现猛性龋,白念菌感染⏹严重时可出现进食、吞咽、语言困难⏹部分患者可伴有结缔组织疾病。
常见的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影像学表现⏹腺体形态正常,排空延迟⏹主导管呈羽毛状、花边状或葱皮状腊肠状改变,末梢导管有程度不等的扩张,⏹向心性萎缩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影像学表现关节间隙改变(髁状突在关节窝中位置后移、前移、上移、下移)髁状突运动度的变化两侧关节形态发育不对称骨质改变(髁状突硬化、前斜面模糊不清、髁状突小凹陷缺损、髁状突前斜面广泛破坏、囊样变、髁状突骨质增生、髁状突磨平变短)关节软组织改变颞下颌关节强直⏹影像学表现纤维性强直关节骨性结构破坏,形态不规则,间隙模糊不清密度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