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执业医师讲义:口腔颌面部影像学诊断
- 格式:docx
- 大小:15.74 KB
- 文档页数:2
口腔执业(含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口腔颌面外科学第十一节口腔颌面影像学(一)一、口腔颌面X线投照技术X线片为目前口腔医学临床应用最为普遍的检查方法.包括口内片和口外片两大类.口腔颌面部常用普通造影检查包括唾液腺造影、颞下颌关节造影以及血管瘤瘤腔造影等.(一)口内片临床常用的口内片有根尖片、翼片、片三种.1.根尖片适用于检查牙、牙周及根尖周病变.2. 翼片适用于显示上、下颌多个牙的牙冠部影像.3. 片: 片投照技术原则与根尖片基本相同.适用于检查根尖片不能包括的范围较大的病变.(二)口外片口外片的分类:1华特位片.2颧弓位片.3下颌骨侧斜位片.4下颌骨后前位片.5下颌骨开口后前位.6下颌骨升支切线位片.7颞下颌关节侧斜位片.8髁突经咽侧位片.9曲面体层摄影片.(三)唾液腺造影技术目前唾液腺造影术只限于腮腺及下颌下腺.(1)唾液腺造影术适应证1)唾液腺慢性炎症.2)舍格伦综合征.3)唾液腺良性肥大.4)唾液腺肿瘤.5)涎瘘.6)导管阴性结石.7)确定唾液腺周围组织病变是否累及腺体与导管等.(2)唾液腺造影术禁忌证1)对碘化合物过敏.2)唾液腺急性炎症期间.3)唾液腺导管阳性结石.以避免注射造影剂时将结石向后推移.二、正常X线影像(一)牙牙由钙化的硬组织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及软组织牙髓构成.(二)牙周组织1.上牙槽骨X线片呈颗粒状影像.2.下牙槽骨X线片骨小梁结构呈网状.3.骨硬板X线片上显示为包绕牙根之连续的致密的线条状影像.4.牙周膜X线片上显示为包绕牙根之连续低密度影像.(三)牙的发育及萌出牙胚早期显示在颌骨内为一边缘清晰的圆形密度低的影像.外围有一致密线条影.为其周围的骨密质边缘.(四)颌面骨解剖结构1.根尖片(1)上颌根尖片:有切牙孔、腭中缝、鼻腔、鼻中隔、上颌窦底、颧骨、喙突、上颌结节及翼钩等.(2)下颌根尖片:所见颌骨正常解剖结构有颏棘、颏嵴、营养管、颏孔、下颌骨外斜线、下颌管及下颌骨下缘等结构.2.下颌骨区:乙状切迹正中向下方可见一小的密度高的影像.为下颌小舌.下颌小舌后方密度低的影像是下颌孔.3.上颌骨区.上颌骨主要被上颌窦占据.(五)颞下颌关节许勒位片可显示关节外1 / 3的影像.髁突上部影像清晰且受投照角度影响较小.下部因有颞骨岩部重叠显示欠佳.(六)唾液腺造影(助理不考)1.腮腺造影侧位片可显示腮腺导管系统及腺实质的侧位影像.2.腮腺造影后前位片可显示腮腺后前位影像.3.下腺造影侧位片可显示下颌下腺的侧位影像.下颌下腺导管口位于舌下区前部.4.唾液腺分泌功能片在拍摄唾液腺造影片后5分钟.拍摄唾液腺分泌功能片.正常时可完全排空.。
口腔颌面部影像学诊断(牙合)片下颌横断(牙合)片可显示下颌骨体及下牙弓的横断面影像①下颌骨体部颊、舌侧密质骨有无膨胀、增生及破坏;②异物及阻生牙定位;③下颌骨骨折时颊舌向移位情况;④下颌下腺导管阳性结石。
口外片华特位片:鼻颏位片用于观察上颌窦、上颌骨、颧骨。
怀疑牙源性上颌窦炎时,可用此片协助诊断颧弓位片显示投照侧颧骨、颧弓的影像,主要用于检查颧骨及颧弓骨折。
下颌骨侧斜位片:下颌骨侧位片;检查下颌骨体部、升支及髁突。
颞下颌关节经颅侧斜位片:许勒位片;检查关节间隙及髁突、关节结节、关节窝、颞下颌关节脱位、肿瘤。
髁突经咽侧位片:骨质的微细结构显示好,髁突器质性改变、髁突高位骨折及髁突肿瘤的诊断有较大价值,但不能用于检查关节间隙。
曲面体层摄影片:以全口牙位最为常用。
颌面骨解剖结构根尖片所见颌骨正常解剖结构上颌根尖片:切牙孔、腭中缝、鼻腔、鼻中隔、上颌窦底、颧骨、冠突、上颌结节及翼钩等。
下颌根尖片所见颌骨正常解剖结构:颏棘、颏嵴、营养管、颏孔、下颌骨外斜线、下颌管及下颌骨下缘等结构。
三种根尖周病变X线鉴别慢性根尖周肉芽肿:患牙根尖部的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的透射区。
慢性根尖周脓肿:根尖部透射区不规则边界模糊,透射区周围的骨质也较疏松。
根尖周囊肿:根尖周圆形透射区有阻射的白线围绕。
牙周病X线表现牙槽骨吸收,牙槽嵴顶及骨硬板模糊、消失,牙槽嵴高度降低。
牙槽骨水平型吸收:表现为牙槽突从嵴顶呈水平方向向根尖方向高度减低。
牙槽骨垂直型吸收:表现为局部牙槽骨或牙槽间隔的一侧,沿牙长轴方向向根端吸收;随病变加重,牙槽骨吸收呈楔形;牙槽骨混合型吸收:颌骨骨髓炎牙源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X线表现为以病原牙为中心的单发或多发密度减低区,大小不等,边界模糊不清。
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主要表现为骨密度增高,其中可见局限性骨质破坏灶。
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病变早期骨质呈弥漫性疏松,进而有不规则破坏,呈斑点状、虫蚀状、病变边界多不清楚,死骨,且不易分离。
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三单元牙及口腔颌面部典型病变X线影像[单选题]1.骨性愈合X线征象出现于A.1~3个月B.2~4个月C.3~6个月D.4~(江南博哥)8个月E.12个月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骨折的愈合:颌面骨骨折1~2个月后,临床上已有明显愈合;一般在3~6个月后可见骨性愈合X线征象。
掌握“颌面部骨骨折”知识点。
[单选题]4.颌骨成釉细胞瘤X线特征A.瘤内可含牙B.牙根吸收呈锯齿状C.颌骨膨隆,以向唇颊侧为主D.牙根之间的牙槽骨浸润及骨硬板消失E.以上说法均正确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颌骨成釉细胞瘤的X线表现除上述四型外,还有一些共同特征:①颌骨膨隆,以向唇颊侧为主;②牙根吸收呈锯齿状;③肿瘤侵入牙槽侧,造成牙根之间的牙槽骨浸润及骨硬板消失;④肿瘤边缘可有增生硬化;⑤瘤内罕见钙化;⑥瘤内可含牙。
掌握“口腔颌面部囊肿、肿瘤及瘤样病变”知识点。
[单选题]5.占据整个上颌窦窦壁有膨胀性改变的是A.牙瘤B.骨化纤维瘤C.成釉细胞瘤D.根尖周囊肿E.中央性骨髓炎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骨化纤维瘤:X线片多以高低密度混合表现为主,部分病变以低密度变化为主;病变中有不同程度钙化或骨化影,表现为点状或斑片状。
肿瘤和周围正常组织之间分界清晰。
下颌骨下缘密质骨可有膨胀,但完整性存在;上颌骨者可占据整个上颌窦,窦壁有膨胀性改变。
掌握“口腔颌面部囊肿、肿瘤及瘤样病变”知识点。
[单选题]6.成釉细胞瘤分为四型A.多房型、单房型、蜂窝型、局部恶性征型B.分叶型、多房型、卵圆型、局部恶性征型C.分叶型、多房型、蜂窝型、局部恶性征型D.多房型、单房型、卵圆型、局部恶性征型E.以上说法均错误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X线表现:下颌多于上颌,下颌者多见于磨牙和升支区。
X线表现可分为四型:①多房型;②单房型;③蜂窝型;④局部恶性征型。
掌握“口腔颌面部囊肿、肿瘤及瘤样病变”知识点。
[单选题]7.成釉细胞瘤多房型错误的是A.分房大小相等B.唇颊侧为主C.分隔清晰锐利D.椭圆形密度减低影E.被侵蚀呈锯齿状或截断状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成釉细胞瘤多房型:分房大小相差悬殊,房呈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减低影,分隔清晰锐利。
口腔颌面部影像学诊断口腔颌面X线投照技术口内片根尖片(牙片)、(牙合)翼片、(牙合)片。
1.根尖片最常用,检查牙、牙周及根尖周病变。
投照技术:分角线技术(最普遍)及平行技术(最准确)2.(牙合)翼片显示上、下颌多个牙的牙冠部影像,常用于检查邻面龋、髓石、牙髓腔的大小、邻面龋与髓室是否穿通和穿通程度,以及充填体边缘密合情况。
牙槽嵴顶有无骨质破坏。
3.(牙合)片(范围较大的病变)上颌前部(牙合)片上颌前牙及牙槽突、切牙孔、鼻腔底、腭中缝、上颌窦、鼻泪管等。
上颌前部炎症、外伤、肿瘤等病变引起的骨质改变及乳、恒牙情况。
上颌后部(牙合)片第一前磨牙至第二磨牙及其牙槽突和该侧上颌窦底部。
观察一侧上颌后部骨质改变。
下颌前部(牙合)片下颌颏部下颌颏部有无骨折及炎症、肿瘤。
下颌横断(牙合)片下颌骨体及下牙弓的横断面。
①下颌骨体部颊、舌侧密质骨有无膨胀、增生及破坏;②异物及阻生牙定位;③下颌骨骨折时颊舌向移位情况;④下颌下腺导管阳性结石。
口外片包括:1.华特位片2.颧弓位片3.下颌骨侧斜位片4.下颌骨后前位片5.下颌骨开口后前位6.下颌骨升支切线位片7.颞下颌关节经颅侧斜位片8.髁突经咽侧位片9.曲面体层摄影片华特位片(鼻颏位片)观察上颌窦、额窦、筛窦、上颌骨、颧骨、眼眶、鼻腔的病变,以及颌间间隙的情况。
常用:上颌骨肿瘤、炎症及颌面部外伤时。
怀疑牙源性上颌窦炎时,协助诊断。
颧弓位片可清楚地显示投照侧颧骨、颧弓的影像,位于颞骨及下颌骨的外方,主要用于检查颧骨及颧弓骨折。
下颌骨侧斜位片临床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
检查下颌骨体部、升支及髁突的病变。
下颌骨后前位片双侧上下颌骨的后前位影像双侧对比观察升支骨质改变下颌骨开口后前位对比观察两侧髁突内外径向的影像。
髁突骨折的移位方向、髁突两侧发育不对称、髁突骨瘤有诊断价值。
下颌骨升支切线位片检查下颌升支外侧密质骨膨出、增生及破坏情况。
常用:下颌骨边缘性骨髓炎。
颞下颌关节经颅侧斜位片(许勒位片)检查关节间隙及髁突、关节结节、关节窝的骨质改变。
口腔颌面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引言:口腔颌面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在临床诊断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不同的影像学技术,如X光摄影、计算机断层扫描以及磁共振成像等,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诊断口腔颌面部疾病,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口腔颌面部疾病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一、X光摄影X光摄影是口腔颌面部疾病影像学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口腔颌面部常用的X光摄影技术包括口内X线摄影、颌骨X线摄影以及口腔颌面部全景摄影等。
通过X光摄影技术,医生可以观察牙齿、牙槽骨、颌骨等结构的形态和密度,为齿科、口腔颌面部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二、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影像学诊断领域的重要进展,对于口腔颌面部疾病的诊断有着广泛的应用。
CT技术利用X光和计算机图像重建技术,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三维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颌骨结构、牙齿位置以及颌面部软组织病变等。
CT扫描对于牙槽骨缺损、颌面部骨折以及颌面部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三、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无辐射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对于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疾病的诊断有着独特的优势。
MRI技术通过利用磁共振原理,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逆时针与冠状位图像,能够显示肌肉、韧带、软组织肿块以及髓腔的情况。
在颌面部肿瘤、颞下颌关节疾病等方面,MRI是一种重要的影像学诊断手段。
四、超声波超声波在口腔颌面部疾病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相对较少,但在一些特定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
超声波技术通过声波在体内的传播反射来形成影像,对于颌面部软组织的病变检测有很高的灵敏度。
在颌面部脓肿、血管瘤以及唾液腺肿瘤等方面,超声波能够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结论:口腔颌面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在临床工作中起到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X光摄影、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以及超声波等不同的影像学技术都在不同程度上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帮助。
医生通过这些影像学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够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1.牙科X线数字影像技术的优点、特点。
()优点:可以避免影像重叠导致的干扰,利于诊断。
适应口腔颌面部的特殊解剖形态,具有较好的对比度、锐利度和细致度特点:不仅包括了牙齿、牙周组织和上下颌骨,还包括了颅、面、颈部其他组织结构的检查。
包括了口内片和口外片照射时往往需要特殊体位满足临床的诊断需要2.口腔颌面专用X线机有哪几种?牙科X线机、曲面体层X线机、X线头影测量机、口腔颌面锥形束3.常用的造影检查技术有哪几种?(??)P48普通造影:唾液腺造影:常用60%泛影葡胺和40%碘化油颞下颌关节造影:关节上腔单纯碘水造影、关节下腔单纯碘水造影、关节双重造影瘤腔造影:60%泛影葡胺,头低位或卧位鼻咽腔造影:钡剂造影窦道及瘘管造影:40%碘化油数字减影造影:4.放射防护的特点、原则?放射防护三原则:A实践的正当性B放射防护的最优化C个人剂量的限制特点:A减少照射时间B屏蔽防护C减少无效X线射线量D距离防护5.计算机成像技术(CT)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包括哪些?(??)主要用于颞下窝、翼腭窝、鼻窦、唾液腺、颌骨及颞下颌关节疾病的检查,具有图像清晰,定位准确,检查方法简单、迅速、患者无痛苦的优点6.龋齿,浅、中、深龋的概念?龋齿:是牙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牙硬组织脱钙和有机物分解,牙硬组织逐渐溶解逐渐溶解、消失而形成龋坏。
浅龋:只累及釉质或牙骨质,在平滑面表现为白垩状,窝沟处为小黑点(斑),患者无自觉症状。
X线表现为圆弧形的凹陷缺损区,边缘不光滑,范围一般较小。
中龋:龋坏已经进展至牙本质浅层,有较深的龋洞,对冷热酸甜等刺激较为敏感,刺激去除后症状消失。
X线可清楚显示病变,有的为圆弧形凹陷状牙硬组织缺损,有的为口小底大的倒凹状缺损。
由于牙髓组织受激惹而产生保护性反应,在龋洞底相应的髓室壁有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故洞底的边界清楚深龋:病变已经发展至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室甚至与牙髓室想通,有很深的龋洞,对各种刺激敏感或疼痛。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临床牙科学的重要分支,它主要是指利用影像技术进行口腔颌面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逐渐成为临床牙科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详细介绍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一、口腔颌面部疾病的检查和诊断口腔颌面部疾病是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常见的包括颌面部肿胀、颞下颌关节疾病、颞颌骨炎、颞颌关节紊乱等疾病。
在临床上,医生需要通过检查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触诊、听诊、血常规、影像检查等等。
口腔颌面部的影像检查主要是采用X线、CT等来进行疾病诊断。
X线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通过辐射线的摄影技术来获得影像信息。
CT则是一种更先进且更灵敏的检查方法,它通过对身体进行多次横断面扫描来得到更为精细的影像信息。
同时,口腔颌面部的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和超声成像技术(US)也在近年来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二、口腔颌面医学影像的分类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可以根据其所使用的成像技术进行分类。
1、X线影像X线影像是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
它可以通过放射线的摄影技术来获得颌骨和牙齿的影像信息。
在临床上,X线影像通常用于检查齿周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颌骨骨折、根尖周病变等口腔颌面部疾病。
2、CT影像CT影像是一种先进的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它可以通过多次横断面扫描来获得精细的影像信息。
在临床上,CT影像可以用于检查颌部肿瘤、颞下颌关节疾病、颅骨折等疾病。
相对于X线影像,CT影像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好的三维空间分辨能力。
3、MRI影像MRI影像是一种无创的口腔颌面医学影像检查方法,它利用磁场和脉冲磁场来产生影像信息。
由于MRI具有与人体组织相同的信号强度,因此可以显示组织的解剖变化和功能活动情况。
在口腔颌面医学中,MRI影像可以用于检查颌部肿瘤、颞下颌关节疾病、颞颌关节紊乱等疾病。
第十二单元口腔颌面部影像学诊断一、口腔颌面X线投照技术X线片为目前口腔医学临床应用最为普遍的检查方法,包括口内片和口外片两大类。
口腔颌面部常用普通造影检查包括唾液腺造影、颞下颌关节造影以及血管瘤瘤腔造影等。
(一)口内片临床常用的口内片有根尖片(牙片)、(牙合)翼片、(牙合)片三种。
1.根尖片为口腔科临床最常用的X线检查方法,用于检查牙、牙周及根尖周病变。
根尖片胶片尺寸为3cm×4cm;投照技术有两种:分角线技术及平行技术。
目前,分角线技术在国内应用最为普遍。
2.(牙合)翼片此片主要显示上、下颌多个牙的牙冠部影像,常用于邻面龋、髓石、牙髓腔的大小、邻面龋与髓室是否穿通和穿通程度,以及充填体边缘密合情况等,发生于充填体下方的继发龋、髓石、龋洞与髓室是否穿通。
此片还可较清晰地显示牙槽嵴顶,用于观察牙槽嵴顶有无骨质破坏。
在儿童尚可观察滞留乳牙牙根的部位及位置。
3.(牙合)片(牙合)片投照技术原则与根尖片基本相同,适用于检查根尖片不能包括的范同较大的病变。
(1)上颌前部(牙合)片可显示上颌前部的全貌.包括前牙及牙槽突、切牙孔、鼻腔底、腭中缝、上颌窦、鼻泪管等。
用于观察。
上颌前部牙齿及炎症、外伤、肿瘤等病变引起的骨质改变。
(2)上颌后部(牙合)片:可显示被检查侧上颌骨后部的影像,包括第一前磨牙至第二磨牙及其牙槽突和该侧上颌窦底部。
用于观察一侧上颌后部骨质改变。
(3)下颌前部(牙合)片:显示下颌颏部影像,用于观察下颌颏部有无骨折及炎症、肿瘤等病变引起的骨质变化。
(4)下颌横断(牙合)片:可显示下颌骨体及下牙弓的横断面影像,用于检查:①下颌骨体部颊、舌侧密质骨有无膨胀、增生及破坏;②异物及阻生牙定位;③下颌骨骨折时颊舌向移位情况;④下颌下腺导管阳性涎石。
(二)口外片1.华特位片又称为鼻颏位片。
用于观察上颌窦、额窦、筛窦、上颌骨、颧骨、眼眶、鼻腔的病变,也可显示下颌骨喙突在上颌与颧弓之间的位置以及颌间间隙的情况。
医学影像学专业知识:口腔颌面部疾病诊断(2)今天致力于为医疗卫生应聘考生提供最重点的考试信息及考试资料,其中医学影像学也为医疗卫生招聘考试常考内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医学影像学专业知识-口腔颌面部疾病诊断。
口腔颌面部疾病诊断(二)口腔癌【临床与病理】是颌面部常见肿瘤,其中舌癌最为常见。
临床表现为舌痛,肿瘤表面溃疡。
病变发展引起舌运动受限,涎液多,进食、言语困难。
【影像学表现】CT 检查:肿瘤呈低密度,境界不清,侵犯舌根时局部不规则膨突,不均匀强化,常见颈部淋巴结肿大。
MRI 检查:T1WI 呈均匀或不均匀低信号,境界不清,T2 WI 呈明显高信号。
Gd-DTPA 增强肿瘤呈不均匀强化。
同时伴颈淋巴结肿大。
(三)腮腺肿瘤【临床与病理】腮腺肿瘤90%来自腺上皮,良性者以混合瘤多见,多位于腮腺浅部;恶性者以粘液表皮样癌多见。
良性病史长,可达30 余年,无痛性包块,肿块质软,边界清楚。
恶性病史短,侵犯神经引起疼痛和面神经麻痹,侵犯咀嚼肌群发生开口困难。
【影像学表现】腮腺造影:良性者导管纤细、变直、撑开、聚拢、消失、移位。
恶性者导管受压移位、破坏、缺损、中断及对比剂外溢。
CT 检查:良性肿瘤呈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楚的等或稍高密度影,轻一中等强化。
恶性肿瘤呈境界不清稍高密度影,其内密度不均匀,呈不均匀强化,以及下颌骨骨质破坏,常合并颈部淋巴结肿大。
MRI 检查:T1WI 肿瘤呈低一中等信号,T2WI 呈高信号。
良性边界清,呈圆形或分叶状,恶性呈不规则状,伴淋巴结肿大。
良性肿瘤强化较均匀者居多,恶性肿瘤不均匀强化者居多,转移淋巴结呈均匀或环状强化。
【诊断与鉴别诊断】包括下颌骨升支肿瘤、咽旁间隙肿瘤、淋巴瘤、淋巴结核、腮腺转移瘤等。
口腔执业医师讲义:口腔颌面部影像学诊断
2017口腔执业医师讲义:口腔颌面部影像学诊断
导语:颌面损伤时常伴有牙齿损伤,折断的牙碎片还可向邻近组织内飞散,增加组织的损伤,并可将牙石和细菌等带入深层组织,引起创口感染。
我们一起来看看口腔颌面专用X线机的内容吧。
第1节口腔颌面专用X线机
口腔颌面部X线检查不仅包括牙齿、牙周组织及上、下颌骨的检查,还包括了颅、面、颈部其他组织结构的检查,如头颅、颅底、颞下颌关节、颜面软组织、涎腺及颈部等。
一、牙科X线机:结构主要由X线机头、支臂和控制部分组成。
X线机头内有X线管、变压器。
二、曲面体层X线机:曲面体层X线机的`构成包括X线管、头颅固定装置和持片架,X线管和持片架分别固定于头颅固位架两侧。
三、 X线头影测量机
四、口腔体腔X线机
五、牙科X线数字影像设备
六、锥形束CT
第2节 X线平片检查
口内片包括根尖片、合翼片、合片等;口外片包括上下颌第三磨牙口外片、下颌骨侧斜位片、下颌骨后前位片、下颌骨升支切线位片、华特位片、颧骨后前位片、颧弓位片、颏顶位片、颞下颌关节侧斜位片、髁突经咽侧位片、口腔体腔摄影片及X线头影测量片。
根尖片分角投照技术
根尖片分角线投照技术和平行投照技术的优缺点
牙及牙周组织正常图像概述
第3节普通造影检查
造影剂:油剂造影剂、水溶剂。
颞下颌关节造影禁忌症:凡有碘过敏反应史及关节局部皮肤有感染者,不宜进行关节造影检查。
患有出血性疾患及使用抗凝血药物治
疗的患者,一般亦不宜做关节造影检查。
例题:
1. In which of the following techniques may a patient be asked to hold the film packet during exposure?
A) bisection of the angle B) paralleling C) bitewing D) occlusal
2. Interproximal (bitewing) radiographs are most sensitive in detecting caries on which tooth surface?
A) occlusal B) proximal C) buccal D) lingual
3. Which one of the following may appear on a periapical radiograph of the upper third molar area?
A) external oblique ridge B) mylohyoid ridge C) coronoid process D) condyle
参考答案
1--- 3 A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