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关于公示2019年社会工作专业学位(非全)硕士研究生统考生拟录取名单的通知
- 格式:xlsx
- 大小:11.59 KB
- 文档页数:3
历年华南理工大学各专业考研分数线——华南理工大学考研需要多少分才能上2019考研在即,许多考生在决定报考华南理工大学时,总在烦恼需要考多少分才能够进入该专业的复试环节?每年又有多少人进入华南理工大学的复试?华工近几年的分数是升了还是有所下降?致远华工考研网(www. )将为即将参加2019华南理工大学考研的各位同学,整理华南理工大学考研各学院各专业往年进入复试的人数及最低分数线,希望考生能够根据往年数据。
欲知更多华南理工大学考研详情,请点击进入华工考研真题答案。
2018年华南理工大学考研复试分数线2017年华南理工大学考研复试分数线2016年华南理工大学考研复试分数线2015年华南理工大学考研复试分数线2014年华南理工大学考研复试分数线历年华南理工大学考研分数线请登入致远华工考研网查看,以下是2018年华南理工各学院专业进入复试最低分数与复试人数:2018年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硕士生复试分数线一、化学一级学科(070301无机化学、070302分析化学、070303有机化学、070304物理化学)总分360,单科执行学校线;本一级学科剩余计划数33人,上线人数55人;二、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081701化学工程、081702化学工艺、081703生物化工、081704应用化学、081705工业催化、0817Z1能源化学工程)总分310,单科执行学校线;本一级学科剩余计划数67人,上线人数92人;三、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085216化学工程)总分330,单科执行学校线;本专业剩余计划数81人,上线人数113人。
2018华工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复试分数线1.社会工作(专业学位)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总分和单科均执行学校线。
2.社会工作(全日制)剩余计划数31名(包含基地计划2人,基地计划录取者必须到基地实习)。
拟参加复试人数64人,复试比例1:2.06。
3.社会工作(非全日制)剩余计划数30名。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复试方案复试分数线
专业名称学院自划线自划线说明(030506)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
研究335
单科、总分均执行学校线。
剩余计划数3名,拟参加复试人数2人;拟接受校内外调剂。
(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35
单科、总分均执行学校线。
剩余计划数11名,拟参加复
试人数9人。
拟接受校内外调剂。
(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335
单科、总分均执行学校线。
剩余计划数6名,拟参加复
试人数4人。
拟接受院内、校内外调剂。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335
单科、总分均执行学校线。
剩余计划数4名,拟参
加复试人数7人。
复试流程
一、报到
所有可参加复试考生须按时报到,复试名单按以下方式确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单科、总分均执行学校线。
详见学院自划线。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社会工作研究中心(2018)复试方案
复试分数线
1.社会工作(专业学位)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总分和单科均执行学校线。
2.社会工作(全日制)剩余计划数31名(包含基地计划2人,基地计划录取者必须到基地实习)。
拟参加复试人数64人,复试比例1:2.06。
3.社会工作(非全日制)剩余计划数30名。
拟参加复试人数44人,复试比例为1:1.47。
4.上述招生计划数均不含少干计划和士兵计划。
复试流程
凡第一志愿报考或调剂至我校且单科和总分均达到或超过学校划定分数线(详见附2)的考生,均可参加复试。
未参加复试者,不予录取。
具体流程如下:
(一)报到
1.报到时间
1)第一志愿报考我校非全日制考生:2018年3月17日下午15:00-16:30。
2)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全日制考生:2018年3月18日下午15:00-16:30。
3)调剂至我校非全日制考生:待第一志愿报考我校考生复试结束后进行,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2.报到地点
第一志愿报考我校非全日制考生: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5号楼103室。
2019华南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复试细则复试分数线经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社会工作专业学院复试分数线为:单科执行学校线,总分360。
其中全日制可用计划为25,可参加复试考生77人;非全日制可用计划为50,可参加复试考生18人。
复试流程一、复试流程(一)报到1.时间1)全日制考生:2019年3月20日上午08:00-09:00。
2)非全日制考生:2019年3月23日上午08:00-09:00。
2.地点1)全日制考生:华南理工大学34号楼340204课室。
2)非全日制考生:华南理工大学34号楼340502课室。
3.须带材料1)应届生:初试准考证、复试通知书、学生证、二代身份证、大学成绩单的原件(加盖学校教务部门公章)及全部复印件。
2)往届生:初试准考证、复试通知书、毕业证、学位证、二代身份证、大学成绩单的原件(或加盖档案单位红章的成绩单复印件)及全部复印件。
3)原件供审查,复印件供学院留存。
审查符合条件者,方能参加复试;如发现考生有弄虚作假的,一律取消复试、录取资格。
4.特别说明1)审查符合条件者,方能参加复试;如发现考生有弄虚作假的,一律取消复试、录取资格。
2)考生在报到时,务必在现场抽取专属自身的、带编号的胸牌,并在复试期间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胸牌,不得交换或外借。
如有遗失,务必尽快联系联系人,补领胸牌。
未佩戴胸牌者,不得参加面试。
3)复试期间,考生务必牢记胸牌编号。
面试分组以及候考、考试时间等信息,均只公布编号,不涉及考生姓名等其它内容。
(二)专业课笔试1.时间1)全日制考生:2019年3月20日上午09:40-11:40。
2)非全日制考生:2019年3月23日上午09:40-11:40。
2.地点与报到地点相同。
(三)面试1.时间1)全日制考生:第1、2组:2019年3月20日下午13:00-18:10;第3、4组:2019年3月21日上午7:30-12:40;第5、6组:2019年3月21日下午13:00-18:10;第7组:2019年3月21日晚上18:00-21:20。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申请学位工作管理办法(2019年修订)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申请学位工作管理办法(2019年修订)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研究生申请学位工作,根据《华南理工大学学位授予与管理工作细则(2019年修订)》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一)硕士学位论文应体现一定的工作量,学位论文撰写工作一般不少于1年。
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新的见解,其论点、实验方法、成果或提出的意见对社会发展或在学术上应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表明作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专业学位申请人的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工作实践,并具有明确的专业背景和应用价值。
(二)学位论文须符合《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
第三条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一)学校对硕士学位论文评审采取事前送审与事后抽查相结合的评审方式。
事前送审主要由学院组织进行(博士转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和跟踪培养的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由学位办公室组织评审),评审的具体办法和评审结果的处理按照《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评审办法(2019年修订)》执行。
(二)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应为与本学科(专业)或类别(领域)相同或相近的学科专家,目前仍从事科研工作,学术作风正派,办事公正。
学位论文评阅人应具有高级职称或是以中级职称担任硕士生导师者,人数不少于2名(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者评阅人为3名),且至少应有1名校外专家。
第四条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一)按申请人所在学科(专业)或类别(领域)成立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至少由3名同行专家组成,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者答辩委员至少5人,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应由相同学科(专业)或类别(领域)的专家担任。
答辩委员会委员应具有高级职称或是以中级职称担任硕士生导师者,其中应当有外单位专家〔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答辩,可不必聘请外单位专家〕,专业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中应有1名校外相关行业领域专家,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中至少有1人为本校及申请人所在单位以外的专家。
华南理工大学关于在职人员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国务院学位办公室有关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文件精神,为规范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专业学位是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
本细则适用于本校在职人员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
第三条各学院根据培养方案制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并负责落实。
相应学院还应指定一名研究生工作秘书负责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管理。
研究生院专业学位办公室负责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宣传、招生、培养与管理等工作。
涉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单位,应严格履行职责、协调合作,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质量。
第二章招生与录取第四条专业学位研究生录取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确保质量,宁缺毋滥。
第五条招生和录取方法以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当年的规定为准,学校根据规定制定相应的招生和录取办法。
招收对象、报名条件和时间等以当年的招生简章为准。
第六条各学院应切实加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与录取工作的领导,认真执行教育部的各项有关规定,坚决抵制徇私舞弊等不正之风,对违反录取规定,弄虚作假和严重失职者,报上级有关部门,追究其责任。
第三章入学与注册第七条取得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的新生必须持《华南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按照所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新生报到须知的规定办理入学报到手续。
新生因故不能按时报到者,应事先以书面形式(并附有关证明)向研究生院请假,经批准后方可缓期报到。
请假时间不得超过两周。
未请假或者请假逾期者,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第八条新生办理完报到须知规定的手续后,到所在学院注册,取得学籍。
第九条新生入学后,学校在三个月内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对其进行资格复查。
凡属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取得学籍者,一经查实,取消其学籍。
情节恶劣的,送交有关部门查究。
第十条每学期开学第一周,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当按学校规定时间到所在学院办理注册手续。
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硕士生复试分数线各位考生:经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现将我校2019年硕士研究生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学校线)予以公布(见附件)。
我校复试工作将于3月中下旬开始,具体时间由相关学院确定。
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我校复试工作由各学院组织进行,相关学院的复试录取细则、学院复试线、复试评分方案会陆续公布,请考生注意查看本网站公布的信息。
各学院确定复试名单后会在本网站发布复试通知,届时由考生本人在本网站下载打印复试通知,并根据复试通知的要求按时参加复试,我办不再寄发纸质版的复试通知。
二、符合教育部“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村官”及经教育部备案的西部计划项目加分政策的考生,需在3月15日前向我校招生工作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三、关于复试期间资格审查我校将在在复试阶段对考生的报考资格进行严格审查。
考生复试时须携带:1.第二代身份证件原件及复印件;2.一寸免冠近期正面证件照片一张(体检用);3.大学阶段成绩单原件(或加盖档案所在单位公章的复印件);4.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应届本科生提供学生证);同等学力考生的大专毕业证书、8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成绩单,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等招生简章上公布的报考条件(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还需加试2门专业课,加试科目成绩不及格不予录取);5.网上报名期间,学籍、学历提示异常的考生,应届生在复试时还需提供学信网打印的《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以及本科所在学校学籍管理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详细说明学籍异常的原因;往届生必须提交教育部学历认证中心出具的《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原件及复印件。
上述类型考生不能提供充足证明的,不予复试。
6.应届本科国防生须提交本科所在学校军选办提供的同意报考证明材料。
四、关于复试工作我校硕士生复试采取差额复试,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120%(剔除推免生后),具体由招生学院报学校招生领导小组审核后确定。
复试内容包括专业课笔试(2019年硕士招生专业目录上公布的笔试科目)、外语口语和听力测试、综合素质与专业知识面试三部分内容。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申请学位工作管理办法(2019年修订)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研究生申请学位工作,根据《华南理工大学学位授予与管理工作细则(2019年修订)》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一)硕士学位论文应体现一定的工作量,学位论文撰写工作一般不少于1年。
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新的见解,其论点、实验方法、成果或提出的意见对社会发展或在学术上应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表明作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专业学位申请人的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工作实践,并具有明确的专业背景和应用价值。
(二)学位论文须符合《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
第三条 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一)学校对硕士学位论文评审采取事前送审与事后抽查相结合的评审方式。
事前送审主要由学院组织进行(博士转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和跟踪培养的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由学位办公室组织评审),评审的具体办法和评审结果的处理按照《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评审办法(2019年修订)》执行。
(二)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应为与本学科(专业)或类别(领域)相同或相近的学科专家,目前仍从事科研工作,学术作风正派,办事公正。
学位论文评阅人应具有高级职称或是以中级职称担任硕士生导师者,人数不少于2名(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者评阅人为3名),且至少应有1名校外专家。
第四条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一)按申请人所在学科(专业)或类别(领域)成立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至少由3名同行专家组成,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者答辩委员至少5人,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应由相同学科(专业)或类别(领域)的专家担任。
答辩委员会委员应具有高级职称或是以中级职称担任硕士生导师者,其中应当有外单位专家〔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答辩,可不必聘请外单位专家〕,专业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中应有1名校外相关行业领域专家,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中至少有1人为本校及申请人所在单位以外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