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数学配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239.50 KB
- 文档页数:13
第二讲 配方法一、 方法与技巧1、配方法:把代数式通过直接变形或分拆重组、添补重组、组合重组等手段,得到完全平方式,再利用完全平方式是非负数这一性质达到增加问题条件的目的,从而求解出问题的结果,这重解题方法称之为配方法。
2、配方法的作用:配方法的作用在于改变代数式的原有结构形式,是代数变形的重要方式之一。
配方法的实质在于挖掘题设的隐含条件来创建非负数性质。
3、配方法的用途:①解一元二次方程;②二次函数;③因式分解;④二次根式化简求值;⑤有关最大或最小值。
4、常用的配方法:①直接配方;②分拆、填补、重组配方。
二、题型题型一 用配方法求值1、已知251,251+=-=b a ,则722++b a 的值为( )A 、6B 、5C 、4D 、32、已知21,19,20+=+=+=y c y b y a ,则代数式ac bc ab c b a ---++222的值是( )A 、4B 、3C 、2D 、13、已知实数a 、b 、c 满足,142,238,176222=+-=+-=+a c c b b a 则c b a ++的值为( )A 、-8B 、-7C 、-6D 、-54、已知21,212222-=-+=-c b b a ,则222222444a c c b b a c b a ---++的值为( )A 、5B 、6C 、7D 、85、已知实数a 、b 、x 、y 满足5,3=-=+bx ay by ax ,则代数式()()2222y x b a ++的值为( )A 、33B 、34C 、35D 、-35 题型二 用配方法解方程1、若062322322323=-+++++-b ab a ba b ab a ,则a= . 2、关于x 的方程()0112=+--x k kx 有有理根,则整数k 的值为 。
题型三 用配方法求最值1、已知1214522+---+=y x xy y x z ,则z 的最小值为 。
初中数学配方法公式及其应用一、常规配方法公式常规配方法是指将一个数平方根分解成两个数的平方根,即: a2 = b2 + c2其中,a、b、c 分别为不等式两侧的数值。
常规配方法的公式如下:若 a > b > c,则 a2 = b2 + c2 = (b + c)2 - 2bc若 a < b < c,则 a2 = b2 + c2 = (b - c)2 + 2bc若 a = b = c,则 a2 = b2 + c2 = 2bc二、逆配方法公式逆配方法是指将一个数开方分解成两个数的开方,即:x = √c2 + √d2其中,x 为不等式两侧的数值,c、d 分别为不等式两侧的数值。
逆配方法的公式如下:若 c > d,则 x = √(c2 + d2) = √cd + √cd = 2√cd若 c < d,则 x = √(c2 + d2) = √cd - √cd = -2√cd若 c = d,则 x = √(c2 + d2) = √cd = 0三、配方法的应用配方法在初中数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用于解决求平方根和开方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配方法的应用案例:1. 求解方程√x2 + √y2 = 2。
解:将方程两边同时平方,得到 x2 + y2 = 4。
此时,可以将 x、y 的值代入方程,解出 x、y 的值。
2. 求解方程 (√x + √y)2 = 4x + 4y。
解:将方程两边同时平方,得到 (x + y)2 = 16x + 16y。
此时,可以将 x、y 的值代入方程,解出 x、y 的值。
3. 求解方程 (√x - √y)2 = 4x - 4y。
解:将方程两边同时平方,得到 (x - y)2 = 16x - 16y。
此时,可以将 x、y 的值代入方程,解出 x、y 的值。
配方法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可以用于解决很多数学问题。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常规配方法和逆配方法两种公式,以及它们的应用。
21.2.1配方法(第一课时)配方法是基本形式———直接开平方法(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降次的转化思想,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2)会利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 2=p (p ≥0)的一元二次方程,然后迁移到解(mx+n )2=p (p ≥0)型的一元二次方程.2.过程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根据实际问题,向学生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获得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直接开平方法”.3.情感态度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运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mx+n )2=p (p ≥0)的方程,领会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2.难点:通过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形如x 2=p (p ≥0)的方程,将知识迁移到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mx+n )2=p (p ≥0)的方程.(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旧知:1.平方根的意义:2.说下列各数的平方根:9、81、0、8、1.5、916、34.3.判断下列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1)a 2−b 2=3; (2)1x +x 2=3;(3)2x 2+3=x −5; (4)3(x 2+2)=3x 2−2x +5.设计意图:课前准备二、探究新知1.探究一:出示问题1:一桶油漆可刷的面积为1500dm2,李林用这桶油漆恰好刷完了10同样的正方体形状的盒子的全部外表面,你能算出盒子的棱长吗?设计意图:以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展开讨论,突出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让学生独立完成列方程的过程,对于部分学生可以给予一定帮助,鼓励同学互相帮助.解题过程:(1)审题;(2)设未知数正方体的棱长为x;(3)找等量关系,列方程:10×6×x2=1500;(4)解方程:10×6×x2=1500化简得x2=25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得x=±5既x1=5,x2=−5.检验5和-5是方程的两个根,因为棱长不能说负值,所以盒子的棱长为5cm.小结:(1)将方程转化为x2=p形式;(2)直接开平方将一元二次方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3)分别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得出方程的两个解.2.探索二:(1)一元二次方程(x+3)2=5、4x2=9与x2=25的形式有何联系;(2)对比x2=25的解题过程,求解(x+3)2=5、4x2=9;(3)分析上述方程在形式和解法上的异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