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
- 格式:ppt
- 大小:6.56 MB
- 文档页数:66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性别决定和伴性遗
传
1.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每个个体都拥有两个基因副本,一个来自母亲,一个来自父亲。
这些基因可以组合成不同的方式,从而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这意味着,即使父母具有相同的基因,他们的后代也可能具有不同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2. 性别决定:人类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
女性有两个X染色体,男性则有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
如果一个精子带有X染色体和一个卵子结合,就会产生女婴;如果一个精子带有Y染色体和一个卵子结合,就会产生男婴。
3. 伴性遗传: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遗传方式,在这种遗传方式中,一个基因的表达会受到另一个基因的干扰。
这种干扰通常发生在性染色体上,其中一个基因的表达受到另一个性染色体上的遗传因素的影响。
一个例子是红绿色盲,这是一种常见的遗传病,它通常只影响男性,因为这个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如果女性是携带该基因的异型体,则可能不会表现出疾病的症状。
1.分离定律—产生配子,后代性状分离及比例(选择);判断显隐性,实验材料的选择,纯合子杂合子的判定,孟德尔的实验方法等(非选择题)2.自由组合定律—配子致死,特殊基因型致死,基因互作,表型模拟等导致比例变式,或结合育种考查.3.伴性遗传—遗传方式的判断,概率计算,XY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基因的遗传.4.人类遗传病与孟德尔遗传定律,伴性遗传,三种可遗传的变异紧密联系,形成学科内综合.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伴性遗传专题1.理解基因分离及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发生的时期、研究对象、实验结果)2.验证方法:测交法;自交法;观察法(观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3.孟德尔遗传现象的特殊情况:如表现型为2/1,1/2/1,9/6/1,9/7,15/1,9/3/4,13/3,12/3/1,1/4/6/4/1(根据显性基因在基因型中的个数影响性状表现)●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这种致死情况与性别无关,后代雌雄个体数为1:1,一般常见的是显性纯合致死。
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2:1;两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若其中一对基因存在显性纯合致死,则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6:3:2:1。
例题、鹰类的下列性状分别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有一对基因具有显性纯合致死效应(显性纯合子在胚胎期死亡)。
已知绿色无纹鹰与黄色无纹鹰交配,F1为绿色无纹和黄色无纹,比例为1:1.当F1的绿色无纹鹰彼此交配时,其后代(F2)表现型及比例均为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条纹:黄色条纹=6:3:2:1,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A.F1中的黄色无纹个体测交后代比例为1:1:1:1B.F1中的绿色无纹个体都是双合子C.显性性状分别是绿色、无纹D.F2中致死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4●思考:完全致死和不完全致死例题:见邯郸市一模31题●思考:在由两对基因控制的遗传题中一对基因的显性纯合致死和两对基因显性纯合均致死的后代比例情况●某基因使配子致死:某些致死基因可使雄配子死亡,从而使后代只出现某一性别的子代,所以若后代出现单一性别的问题,考虑是“雄配子致死”的问题。
基因的⾃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细胞质遗传基因的⾃由组合定律—⾮同源染⾊体上的⾮等位基因的随机重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豌⾖粒形与⼦叶颜⾊) 1.F1全部为黄圆 2.F2有4种表型:黄圆和绿皱为亲本型;绿圆和黄皱为重组型 3.F2性状分离⽐例: ⾃由组合遗传现象是指⾃由组合遗传现象是指F2性状分离⽐例符合(3:1)n的遗传表现理论解释—⾮等位基因的随机重组 1.两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黄绿(Y-y)、圆皱(R-r); 2.⾮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体上: 黄绿(Y-y) 位于Ⅰ染⾊体;圆皱(R-r)位于Ⅱ染⾊体 3.减数分裂时同源染⾊体分离,⾮同源染⾊体上的⾮等位基因⾃由组合 4.F2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例测交验证⽅式正交反交亲本组合F1黄圆(母本)×绿皱F1黄圆(⽗本)×绿皱F t表型(粒数)黄圆 黄皱 绿圆 绿皱31 27 26 26黄圆 黄皱 绿圆 绿皱24 22 25 26论证依据F1产⽣4种等数的雌配⼦F1产⽣4种等数的雄配⼦实验结论F1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之间的分离或重组互不⼲扰⾃由组合规律及其实质 1.基本论点:揭⽰F1的基因动态 ⑴⾮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体上 ⑵减数分裂时每对等位基因分离 ⑶⾮同源染⾊体上的⾮等位基因之间随机组合 2.实质:⾮等位基因之间分离或重组的互不⼲扰性⾮等位基因之间分离或重组的互不⼲扰性 F1⾮同源染⾊体上的⾮等位基因重组(因)→F2性状重组(果)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胆创新—“颗粒遗传”理论 2.选材—豌⾖ ⑴豌⾖是严格的⾃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然状态下为纯种 ⑵⽣殖器官⼤,进⾏杂交操作很简便 ⑶品系丰富,具多个可区分的性状,且杂交后代可育,易追踪后代的分离情况,总结遗传规律 3.由单因⼦到多因⼦的科学思路(即先研究1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 4.严密的数理统计分析⽅法 5.科学的实验程序和⽅法 6.浓厚的兴趣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提⽰】【提⽰】涉及基因⾃由组合定律的题⽬,最好采⽤相对性状“隔离”法。
第十五讲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测试内容测试要求五年考情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B 2012、2014(选)伴性遗传伴性遗传及其特点常见几种遗传病及其特点BB2014、2016、2017(选)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生物体细胞中,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别位于________同源染色体上,彼此独立。
F1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配子时,________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________随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
F1因此产生雌雄配子各________种,YR∶Yr∶yR∶yr=________。
雌雄配子________结合,F2产生________种基因型,________种表现型。
2.测交:F1∶YyRr×隐性纯合子________→⎩⎪⎨⎪⎧种基因型:YyRr ∶ Yyrr ∶ yyRr ∶ yyrr=种表现型:黄圆∶黄皱∶绿圆∶绿皱=3.性别决定:指________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性别主要由________决定,决定性别的________在性染色体上。
4.由于男性个体产生________和________型精子的比例是1∶1;卵细胞与两种精子的结合机会________;而XY 发育为________,XX 发育为________,所以人类男女的比例是1∶1。
5. 由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性状在遗传时与________联系在一起,这类性状的遗传被称为伴性遗传。
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是:男性患者________女性,呈现隔代________遗传特点。
1. 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现象的解释P :YYRR ×yyrr →F 1:YyRr ――→自交F 2:(9种基因型)1/16YYRR1/16YYrr 1/16yyRR 1/16yyrr 4/16YyRr2/16Yyrr 2/16yyRr 2/16YYRr 2/16YyRR 双显:黄圆单显:黄皱单显:绿圆双隐:绿皱9∶3∶3∶12.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3. 利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问题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是两对(或以上)等位基因的传递规律,但就每对等位基因而言,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因此解决自由组合的问题可从一对相对性状的比例关系入手,再根据“乘法定律”得出结论。
高三生物复习自由组合和伴性遗传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复习自由组合和伴性遗传二. 学习过程:1. 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2.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1)每对相对性状的分析结果——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2)相对性状的分离是各自独立、互不干扰的,非相对性状的组合是随机的。
(3)假设豌豆的粒色和粒形分别由一对基因控制,进行分析3. 对“解释”正确与否的验证──测交(1)孟德尔的设计思路:测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和比例能真实反映出F1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
(2)用F1(YyRr)与隐性亲本(yyrr)杂交。
按照解释,F1产生YR、Yr、yR、yr四种数目相等的配子,yyrr个体产生一种yr配子。
受精作用时,雌雄配子可随机组合,形成YyRr(黄圆)、Yyrr(黄皱)、yyRr(绿圆)、yyrr(绿皱)四种基因型和表现型。
(3)孟德尔的测交实验结果:不论以F1作父本还是作母本,都与预测结果相同,验证了解释的正确性。
4.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1)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细胞学基础: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核心内容: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7. 伴性遗传(1)概念: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的遗传方式与性别相联系,这种遗传方式叫伴性遗传。
(2)特点:①群体中,雌雄个体的性状出现概率一般不等。
若为显性,则雄低雌高:若为隐性,则雄高雌低。
②有交叉遗传现象8. 伴性遗传与遗传基本规律的关系(1)与基因分离定律的关系①伴性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伴性遗传是由性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遗传,若就一对相对性状而言,则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②伴性遗传有其特殊性a. 雌雄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不同,有同型和异型两种形式b. 有些基因只存在X或Z染色体上,Y或W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从而有在杂合体内(X d Y或Z a W),单个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也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