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神奇的毛细管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毛细管幼儿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奇妙的物质世界》中的第三节《神奇的毛细管》。
详细内容包括:毛细管的定义、毛细现象的观察与实验、毛细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毛细管的定义,知道毛细现象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 使幼儿了解毛细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幼儿学以致用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毛细现象的基本原理。
重点:观察毛细现象,了解毛细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毛细管实验装置、多媒体课件、生活用品(如纸巾、毛巾等)。
学具:彩色笔、画纸、实验材料(如玻璃棒、棉花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块湿润的毛巾,让幼儿观察毛巾是如何将水传递到干燥部分的。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水会沿着毛巾向上爬?2. 教学内容讲解(15分钟)(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毛细管的定义,让幼儿了解毛细管是什么。
(2)教师演示毛细现象实验,让幼儿观察毛细现象的特点。
(3)教师讲解毛细现象的基本原理,让幼儿理解水分子是如何沿着毛细管内壁向上运动的。
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5分钟)(1)教师出示一道关于毛细现象的例题,引导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幼儿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互动环节(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利用毛细现象的例子?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毛细管2. 内容:(1)毛细管的定义(2)毛细现象的观察与实验(3)毛细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毛细现象,记录下来并简单描述其原理。
答案示例:当我们把纸巾放入水中,纸巾会吸收水分并沿着纸巾向上爬。
这是因为纸巾内部的毛细管作用,使得水分子沿着纸巾内壁向上运动。
2. 作业要求:字迹清晰,描述准确,不少于100字。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毛细管幼儿园精品教案课程内容:我将围绕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神奇毛细管”展开教学。
本课程选自《幼儿科学探索》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主要涉及毛细现象基本概念、生活中毛细现象以及简单毛细管实验。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毛细现象基本概念,知道毛细管作用。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兴趣,提高幼儿科学素养。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毛细现象基本概念、实验操作。
教学重点:观察毛细现象,理解毛细管作用。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毛细管实验装置、彩色笔、玻璃片、毛巾、水、墨水等。
学具:放大镜、白纸、画笔、水杯等。
四、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向孩子们展示一个装有水玻璃杯,放入一根带有颜色吸管,让孩子们观察吸管中水位慢慢上升现象,引发他们对毛细现象好奇心。
2. 例题讲解:结合实践情景,详细讲解毛细现象基本概念,让孩子们理解毛细管作用。
1) 毛细现象:液体在细管中上升或下降现象。
2) 毛细管作用:液体在细管内由于表面张力作用,使液体上升或下降。
3. 随堂练习:1) 分组讨论:让孩子们分组讨论生活中遇到毛细现象。
2) 实验操作:指导孩子们进行毛细管实验,观察毛细现象。
五、板书设计:1. 课程神奇毛细管2. 重点内容:毛细现象:液体在细管中上升或下降现象。
毛细管作用:液体在细管内由于表面张力作用,使液体上升或下降。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或幼儿园里植物,解它们是如何通过毛细现象吸收水分和养分。
2. 答案:植物根部有许多细小导管,这些导管具有毛细管作用,能够吸收地下水分和养分,输送到植物各个部位。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反思本次教学中孩子们参与度、实验操作是否顺利以及他们对毛细现象理解程度。
2. 拓展延伸:带领孩子们到户外观察大自然中毛细现象,如植物蒸腾作用,提高他们对科学兴趣。
同时,鼓励孩子们在家中进行简单毛细管实验,培养他们科学探索精神。
2024年大班科学神奇的小细管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三章“有趣的物理现象”,详细内容为“神奇的小细管”。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探索和实验,让他们了解小细管中液体上升的现象,理解毛细现象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毛细现象,知道小细管中液体上升的原因。
2.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毛细现象的原理。
教学重点:观察小细管中液体上升的现象,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细管、水、颜料、毛巾、实验操作台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小细管、水、颜料、毛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张画有不同颜色液体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颜色是怎么来的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毛细现象,解释小细管中液体上升的原因。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套实验器材,进行小细管实验,观察液体上升的现象。
4. 互动讨论(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分享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发现,讨论毛细现象的原理。
5.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次实验进行小结,强调毛细现象的重要性。
6. 游戏环节(10分钟)教师组织一个关于毛细现象的小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小细管2. 板书内容:毛细现象:液体在小细管中上升的现象原因:毛细作用实验过程:观察、探索、操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毛细现象,记录下来并解释原因。
2. 答案:例如:植物吸收水分、毛巾吸汗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课程,幼儿对毛细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幼儿对实验步骤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加强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寻找毛细现象的例子,与家长分享所学知识,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毛细管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毛细管幼儿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奇妙的物质世界》第三节“毛细现象”。
详细内容包括:1. 认识毛细管及毛细现象。
2. 探究不同材质的毛细现象。
3. 了解毛细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毛细管和毛细现象的定义,理解毛细现象的原理。
2. 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材质的毛细现象。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毛细现象的原理。
重点:观察和描述不同材质的毛细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毛细管、水、红墨水、玻璃片、纸巾、棉花、塑料片等。
2. 学具:记录表、画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装有红墨水的玻璃片,让幼儿观察红墨水在玻璃片上的变化,引发幼儿对毛细现象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教师演示毛细现象,让幼儿观察并讲述现象。
(2)教师解释毛细现象的原理,引导幼儿理解。
3. 随堂练习(1)幼儿分组,每组发一张记录表,观察不同材质的毛细现象,并记录在表格上。
(2)幼儿用画笔和放大镜观察毛细管内的液面变化,并在记录表上做好记录。
4. 小结与讨论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毛细管2. 内容:(1)毛细现象定义(2)毛细现象原理(3)不同材质的毛细现象(4)毛细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毛细现象要求:用画笔和文字描述至少3个生活中的毛细现象,并说明原因。
答案示例:(1)植物吸收水分:植物的根毛通过毛细现象吸收土壤中的水分。
(2)毛巾吸水:毛巾的纤维通过毛细现象吸收水分,使毛巾变湿。
(3)水银温度计:水银在毛细管内通过毛细现象上升或下降,显示温度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幼儿对毛细现象的观察和描述较为准确,但对原理的理解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一次户外活动,寻找生活中的毛细现象,并做好记录,增强幼儿对毛细现象的认识。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毛细管》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毛细管的定义和特点,知道毛细管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操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毛细管的定义:毛细管是一种很细的管子,它的内径很小,通常在几微米到几十微米之间。
2. 毛细管的特点:毛细管的内壁很光滑,可以使液体在管内上升或下降。
3. 毛细管的应用:在生活中,毛细管被广泛应用于吸管、注射器、水笔等物品中。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毛细管、吸管、注射器、水笔等物品。
2. 材料:水、彩纸、彩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让幼儿观察毛细管、吸管、注射器、水笔等物品,引导他们发现这些物品的共同特点。
2. 讲解:向幼儿讲解毛细管的定义、特点和应用,让他们了解毛细管的相关知识。
3. 操作:让幼儿用水、彩纸、彩笔等材料进行操作,亲身体验毛细管的原理。
4. 实验:让幼儿观察实验现象,引导他们思考毛细管的工作原理。
5. 总结:让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他们对毛细管的认识。
五、作业:1. 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含有毛细管的物品,并拍照记录。
2. 让幼儿在下节课上分享他们找到的含有毛细管的物品。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毛细管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2. 评估幼儿在实验操作中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3. 收集幼儿在作业中的成果,分析他们对生活中毛细管应用的认知。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人士(如科学家、工程师等)来园进行讲座,让幼儿更深入了解毛细管的原理和应用。
2. 组织幼儿参观实验室或相关企业,实地了解毛细管的制作和应用过程。
3. 开展科学主题活动,如科学知识竞赛、科学小制作等,激发幼儿对科学的热爱。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操作安全,避免幼儿受伤。
2. 在讲解和实验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毛细管》一、课程背景这节课是大班科学课程中的一节。
该课程主要探讨了毛细管现象,旨在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发现毛细管的神奇现象,探究物理现象的本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实验方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1.了解毛细管现象的概念,能够叙述毛细管现象的发生过程。
2.掌握毛细管现象的实验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毛细管实验。
3.了解毛细管现象在自然界中的应用,如水升级现象和植物的导水。
2.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思维。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3.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实验能力。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3.1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能够理解毛细管现象的概念,了解毛细管现象在自然界中的应用。
2.学生能够掌握毛细管实验的方法,较为熟练地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进行分析。
3.2 教学难点1.学生能否较为深入地理解毛细管现象的本质和发生原理。
2.学生能否熟练地进行实验,观察并发现实验现象中的规律。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4.1 教学内容1.什么是毛细管现象?2.毛细管现象的发生过程。
3.毛细管现象在自然界中的应用,如水升级现象和植物的导水。
4.毛细管实验的方法及实验结果,学生通过实验发现毛细管的神奇现象。
4.2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通过一些图片或者故事来引发学生们对毛细管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意识。
步骤二:讲解毛细管现象讲解毛细管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发生原理,使学生初步了解毛细管现象的本质,并为后续的实验操作打下基础。
步骤三:体验毛细管现象通过毛细管的实验,引导学生进一步地探究毛细管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进行讨论和探究。
步骤四:总结通过实验讲解和学生的讨论,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回顾。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毛细管》现象教学内容:《神奇的毛细管》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现象》第三节《毛细管的力量》。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毛细管的定义、特点以及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详细内容包括:1. 毛细管的定义和结构;2. 毛细管现象的观察和描述;3. 毛细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毛细管的定义和结构,认识到毛细管现象在生活中的普遍性;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毛细管现象的理解和实验操作;教学重点:毛细管定义、特点的认识,以及实验操作和观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毛细管实验装置、彩色笔、纸巾、玻璃瓶等;2. 学具:记录表、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毛细管现象(如水杯中的水沿着纸巾上升),引发幼儿兴趣,导入新课;2. 新知识讲解:介绍毛细管的定义、结构,讲解毛细管现象的原理;3. 例题讲解:演示毛细管实验,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4.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毛细管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6. 情景再现:讨论毛细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植物吸水、毛巾吸汗等;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毛细管》2. 内容:(1)毛细管的定义和结构;(2)毛细管现象的观察和描述;(3)毛细管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毛细管现象,记录下来并简单描述;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幼儿对毛细管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事项的讲解;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毛细管现象,与家长分享所学知识,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毛细管现象的理解和实验操作;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3. 作业设计中的观察和描述生活毛细管现象;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神奇毛细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详细内容为第2节“神奇毛细管”。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毛细管的定义和作用,观察毛细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毛细管的定义,知道毛细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毛细现象的理解和观察。
教学重点:毛细管的定义,毛细现象的观察和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毛细管实验装置,彩色笔,吸管,纸张,水,颜料等。
2. 学具:每组一套毛细管实验装置,白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讲述一个关于毛细现象的故事,引发幼儿兴趣。
提问:故事中发生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吗?2. 教学新课(10分钟)讲解毛细管的定义和作用。
演示毛细现象实验,引导幼儿观察。
3. 例题讲解(5分钟)出示一道关于毛细现象的例题,引导幼儿思考和解答。
讲解解题思路和答案。
4.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进行毛细管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邀请幼儿分享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发现。
讨论毛细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神奇毛细管2. 内容:毛细管的定义和作用毛细现象的观察和解释例题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植物,看看它们是如何通过毛细现象吸收水分的。
收集生活中的毛细现象例子,与家人分享。
2. 答案:植物通过根部的毛细管吸收水分。
例如:毛巾吸水、纸巾吸油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幼儿了解了毛细现象,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科学小制作活动,让幼儿动手制作毛细管实验装置。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探索生活中的毛细现象,增强家园共育。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毛细管》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毛细管的定义和特点,知道毛细管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毛细管的定义和特点2. 毛细管在生活中的应用3. 毛细管实验三、教学准备:1. 教具:毛细管、液体、试管、显微镜等。
2. 材料:纸巾、棉花、吸管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神奇的毛细管》引起幼儿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介绍毛细管的定义和特点,讲解毛细管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实验:让幼儿观察毛细管实验,了解毛细管的作用。
4. 操作:让幼儿自己动手进行毛细管实验,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五、作业:1. 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毛细管现象,并拍照记录。
2. 第二天分享自己的发现,加深对毛细管的理解。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使用直观演示法,让幼儿清晰地观察毛细管实验过程。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4. 运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幼儿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评价其动手能力的发展。
2. 评估幼儿对毛细管原理的理解程度,评价其科学知识的掌握。
3. 搜集幼儿在小组讨论中的发言,评价其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分析幼儿在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其对课堂学习的延伸与运用。
八、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毛细管的原理和应用。
2. 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毛细管实验,增进亲子关系。
3. 开展校园科学节,让幼儿展示自己的科学作品,提高科学素养。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幼儿在实验过程中,是否能积极参与并动手操作?幼儿对毛细管原理的理解程度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十、教学计划:第一周:了解毛细管的定义和特点第二周:探究毛细管在生活中的应用第三周:进行毛细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第五周:作业完成与展示,深入理解毛细管知识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重点关注幼儿对毛细管定义和特点的理解,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教案《神奇毛细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奇妙物理现象》,详细内容为“神奇毛细管”。
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孩子们解毛细管定义,观察毛细现象,探索毛细现象在生活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孩子们掌握毛细管定义,解毛细现象及其在生活中应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孩子们观察、思考、探索、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现象兴趣,培养他们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毛细现象及其在生活中应用。
2. 教学重点:掌握毛细管定义,观察毛细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材料(玻璃棒、纸巾、水、食用色素)、PPT、实物展示。
2.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材料,每组一张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展示玻璃棒吸水现象,引导孩子们观察并思考。
(2)讨论:为什玻璃棒能吸水?这种现象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2.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毛细管定义,让孩子们解毛细管特点。
3. 随堂练习(5分钟)(1)分组实验:让孩子们用实验材料进行实验,观察毛细现象。
(2)记录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现象。
(2)拓展讨论:毛细现象还能用于哪些领域?六、板书设计1. 神奇毛细管2. 内容:(1)毛细管定义(2)毛细现象特点(3)毛细现象在生活中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毛细现象,记录下来并简要说明原理。
2. 答案示例:植物吸收水分、毛巾吸汗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孩子们参与度较高,实验操作能力有所提高,但对毛细现象理解还有待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毛细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
组织一次“生活中毛细现象”分享会,让孩子们互相交流、学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关注1. 对毛细现象理解与应用。
2. 孩子们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观察、思考、表达能力培养。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神
奇的毛细管
1.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直观地感知到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毛巾、海绵、布、餐巾纸、香烟、粉笔、砖头、马粪纸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大小不同)若干。
2.塑料、铁钉、玻璃等不吸水的材料若干
3.吸了红墨水的萝卜、生菜、花菜、莴笋等蔬菜。
活动过程:
一、设置游戏环境
教师无意中打翻一杯水,问:
1、“谁能帮老师把水弄干净?”(小朋友帮忙拖地、用抹布抹)
2、“说一说刚才的水都到哪儿去了?”
3、“想一想还有哪些东西能吸水?”
(棉花、纸、植物等。
)
二、幼儿探索实验
1、请你把桌上的东西慢慢地放进水里,你发现了什么?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2、教师提问:“抹布为什么会吸水?”(幼儿讨论)
3、蔬菜会吸水吗?鼓励幼儿找一找白菜、萝卜吸水的原因
教师总结:像抹布之间细小的缝或者是蔬菜中的细小的管子就叫毛细管。
三、迁移经验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发现什么地方存在着毛细现象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附:
知识背景:
毛细管:指很细很细的管子,人们通常还把物体的细微缝隙也认为是毛细管,如棉花、海绵、纱布、毛巾、吸水纸纤维间的缝隙。
毛细现象:酒精灯里的酒精由棉纱灯带吸上来供点燃;桌上茶杯打翻了,放上一块抹布,水很快就被吸干,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毛细现象。
而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再通过许多极细的管道向上输送水分到叶和花朵中,这也是毛细现象,土壤深处的水分则靠土壤的毛细作用升到土壤表面,使泥土表面保持湿润的。
把直径很细的管子插到液体里,当液体的内聚力大于附着力时,管内液面下降,表面凸起;当液体的内聚力小于附着力时,管内液面上升,表面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