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知识体系(复习)纲要
- 格式:docx
- 大小:139.14 KB
- 文档页数:7
《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概论)1、(理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是不系统、不自觉的,缺乏严密的逻辑和理论论证;而哲学则是把自发的、零散的朴素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具有严密的逻辑和完整的理论体系。
所以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即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2、(理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是:一方面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哲学又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区别是:4、(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或者说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或者说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认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5、(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三种基本历史形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三种基本历史形态: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6、(理解)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两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7、(了解)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划分标准是: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知识网络】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探索世界的本质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本的一切事物老师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物质定义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客观物质世界的体系社会历史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含义自觉遵循物质动力的规律利用规律,造福人类把握思维的奥妙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产生意识的厂房和机器——人脑产生意识的原材料——客观存在意识的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仗态度的统一既反对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又反对消极保守,无所作为的思想求索真理的历程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及其特点实践的含义、特点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真理是客观的真理的含义真理与谬误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有条件的真理是具体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主体和客体等条件的限制,需要多次反复才能获得正确认识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随认识对象、主体、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实践在发展真理在不断地发展和超越自身而发展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网络】思 想 方 法 与创 新 意识辩证法的联系观 辩证法的发展观 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制约和作用。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一、生活与哲学的关系•生活与哲学的本质区别•生活对哲学的影响•哲学对生活的影响•生活中哲学问题的体现二、人生观与价值观1. 人生观•人生观的概念和分类•人生观与生活态度的关系•不同人生观的比较分析2. 价值观•价值观的概念和种类•价值观对人生的指导作用•不同价值观的比较分析三、思维方法与生活1. 逻辑思维方法•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关系•逻辑思维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逻辑思维方法的训练与提高2. 辩证思维方法•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辩证思维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辩证思维方法的培养和发展四、生活与人生的意义•生活的意义及其反思•人生的意义及其追求•生活与人生意义的联系和辩证关系五、人与自然的哲学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地位•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古代与现代哲学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六、人与社会的哲学思考•人与社会的关系和地位•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社会问题背后的哲学思考七、人际关系与沟通的思考•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模式•沟通的重要性和方法•原因与解决方法八、伦理问题与道德选择•伦理问题的本质和分类•道德选择的依据和困境•道德决策的思考和判断九、人的自由与责任•自由的内涵和限度•责任的内涵和层次•自由与责任的统一与相互关系十、人的幸福与境界•幸福的定义和实现•境界的内涵和形成•幸福与境界的关联与互动以上提纲为《高二政治》课程中的《生活与哲学》主题复习提纲。
将以上各部分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理解和掌握,有助于提高对生活和哲学的理解,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生活与哲学》知识体系(复习)纲要
第一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
(一)辩证唯物论(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论
认识论
辩证法
社会历史观
人生观、价值观
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世界的物质性和意识的本质、作用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 实践的特点及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价值及人的价值的内涵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人生价值的实现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规律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联系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 矛盾的观点
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全书基本框架图
注:“哲学原理”,其实是指世界观;“哲学道理”、“哲学依据”,则指世界观和方法论;“哲
学启示”则是要求回答“方法论”及具体要求。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三)唯物辩证法
第二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一)社会历史观
(二)人生价值观
综合探究
1.求真务实、与时俱进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也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依据。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关系: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统一的。
②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③与
时俱进,就是我们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④因此,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目标和归宿。
2.内因与外因原理
【原理内容】①事物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②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③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④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3.坚持群众观点及其要求:
(1)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群众,服务群众,对人民负责,向人民学习。
群众观点的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
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2)群众路线及其地位: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路线的地位:它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它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