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概论第十二章
- 格式:doc
- 大小:112.50 KB
- 文档页数:9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考试地球科学概论考试大纲绪论名词解释:历史比较法(将今论古)以古论今论述分析:“将今论古”的含义及其辩证分析根据实例分析,论述地球科学概论的研究意义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名词解释:大地水准面大陆边缘大洋中脊大洋盆地第二章地球的外部圈层名词解释:地转偏向力波浪潮汐引潮力海流(洋流)浊流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冰川黄道面大气的主要组成大气圈的结构论述分析:简述冰川的形成过程第三章地球的内部圈层名词解释:地震波纵波横波莫霍面古登堡面低速带岩石圈地磁要素磁偏角磁倾角磁场强度大小地温梯度磁异常克拉克值丰度值地壳主要元素矿物摩氏硬度解理断口岩石的结构岩石的构造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大陆地壳大洋地壳重力异常重力均衡论述分析:简述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划分依据第四章地质年代与地质作用名词解释:地质年代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律同位素地质年龄生物和植物的演化时期地质年代表论述分析:说明并分析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第五章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名词解释:风化作用温差风化冰劈作用残积物风化壳差异风化作用球形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下蚀作用侧蚀作用岩溶作用石林冰蚀谷风蚀谷河谷波切台波筑台论述分析:简述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概述河流的侵蚀作用及冲积物的主要特征简述岩溶作用发育的基本条件及常见的岩溶地形对比V型谷,U型谷,风蚀谷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第六章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名词解释:搬运作用机械搬运推移跃移悬移载移化学搬运作用粒度分选性磨圆度球度冲积物的二元结构洪积物浅海洪积扇坡积物黄土三角洲成岩作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论述分析:简述机械搬运的方式及特点简述湖泊化学沉积作用(潮湿&干旱)简述浅海的沉积作用(碎屑&化学&生物)对比分析河流上游与下游流水地质作用的特点请举例说明,野外地质工作的一般程序、工作内容和注意事项第七章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名词解释:岩浆岩浆作用裂隙式喷发中心式喷发侵入作用变质作用裂隙式火山中心式火山岩基岩株岩床岩墙岩盆岩盖区域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变质的)重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交代作用泥质岩类脱水论述分析:试述火山作用(喷出作用)及其主要产物简述岩溶侵入作用及其产物(深成&浅成)简述变质作用及其基本类型(区域&动力&接触&混合岩化)第八章构造运动名词解释:构造运动河流阶地夷平面准平原整合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褶皱枢纽轴面背斜向斜地质构造地震震级烈度论述分析:简述地层的接触关系的类型、其代表的构造意义及野外研究方法试述判断古构造运动的主要标志(岩相变化&接触关系)试述断层的识别标志及其野外研究方法水平构造运动的表现形式(四种以上),并描述其变形特点第九章地球动力系统名词解释:威尔逊旋回论述分析:论述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思想及板块边界类型简述节理分期与配套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第十章地球的资源名词解释:自然资源矿产矿床第十一章地球的环境名词解释: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地质环境地质灾害论述分析:分析不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引起的环境问题,并论证其治理方法分析常见的自然地质灾害类型及其预防方法第十二章地球的起源于。
有利于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降水量小的地区出现干旱气候,物理风化作用显著;以降雪为主的寒冷区以物理风化作用为主。
地形的影响:朝阳面温差大,风化强,而背阳面则相反;地形高的地段,一般来说水位低,生物稀少,以机械风化为主;地形低的地段水分充足,生物繁盛,以化学风化和生物化学风化为主。
岩性的影响:岩石的成分不同,风化速度不同,比如石英的抗风化能力最强,而基性的橄榄石最易风化;岩浆岩比变质岩、沉积岩易风化;非晶质、等粒结构的岩石易化学风化,难物理风化;不等粒或粗粒的晶质岩石易物理风化,而难于化学风化;节理或裂隙发育的岩石比块状的岩石更容易风化。
4、简述河漫滩形成过程。
答:在弯曲河段,流水由于惯性力的作用首先直接冲向凹岸,凹岸受到流水的冲刷和磨蚀,下部岩石被掏空,上部岩石因失去支撑而跨塌,于是凹岸便逐渐向下游方向后退;表层河水受到的摩擦力小、运动速度快,不断涌向凹岸,使凹岸水位升高,底部水流因受到摩擦力作用,流速低于表层,与此同时凸岸水位相对较低;在重力作用下,凹岸底部的水便携带着凹岸破坏的物质向凸岸运动,在凸岸的下游侧积起来,使凸岸不断前伸,从而形成边滩沉积。
边滩上在平水期无水,洪水期河水越过天然堤,在边滩上形成沉积,沉积物以细粒的粉沙、泥质物质为主。
由于其下部为粗粒的边滩沉积,因而纵向剖面上具有下粗上细的二元结构。
5、简述河流的侵蚀作用。
答:河流的侵蚀作用包括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
下蚀作用又分为地壳稳定期的地质作用和地壳抬升期的地质作用两种情况。
地壳稳定期河流的下蚀作用形成V字形峡谷、瀑布,向源侵蚀作用造成河流的袭夺,形成断头河和袭夺湾;地壳活动期河流的下蚀作用重新增强,形成河流阶地、深切河谷、夷平面。
侧蚀作用使河流变得弯曲,河谷加宽,曲流河高度发展形成蛇曲河,并最终导致河流截湾取直现象的发生,形成牛轭湖。
第十一、十四、十五章地下水、冰川和风的地质作用一、名词解释岩溶作用:指地下水对岩石、矿物的溶解所产生的破坏作用。
《地球科学概论》各章重点掌握的内容各章重点掌握的内容第一章地质学、地球科学的概念第二章1、大气圈的结构;2、地壳均衡的含义;3、地球内部圈层及特征;4、地震波不连续面;5、重力异常(布格校正)、地温梯度、磁场三要素第三章1、地壳表面的形态特征(大陆的地形特征、海底地形)2、克拉克值;3、三大类岩石及其特点第四章一、相对和绝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二、熟记地质年代表三、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种类、含义和特征、标准化石的概念四、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的概念五、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形成的内在联系六、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的关系第五章1、构造运动的概论及类型2、岩层的接触关系及表示方法3、岩层的产状要素(含义及表示方法)4、褶皱概念、类型、褶皱要素、褶皱形成时间的确定5、断层的概念、类型、要素、识别标志、断层时间的确定第七章1、岩浆的类型(依据SiO2的相对含量)2、火山作用的类型和产物3、侵入体的概念和类型4、各类岩浆的侵入岩和喷出岩代表岩石第八章1、变质作用的因素;2、变质作用的方式;3、变质作用的类型第九章1、风化作用的概念及其常见类型;2、风化壳、古风化壳的概念、组成及其研究意义;3、岩石和矿物的抗风化能力第十章1、流水运动状态分类2、侵蚀基准面、向源侵蚀作用、河流的袭夺3、河流的侵蚀作用(下蚀作用、侧蚀作用)形成条件及结果4、三角洲在纵剖面上具有三层构造研究其对油气的意义5、河流地质作用与构造运动的关系(河流阶地)第十一章1、孔隙度、渗透率、透水层、含水层、隔水层、包气带、饱水带、自由水面、潜水、承压水等概念2、发育于地表和包气带中的岩溶地形类型 T3、溶洞沉积物主要类型4、古岩溶的研究意义第十二章1、冰川类型;2、冰蚀作用方式;3、冰蚀作用的产物T;4、冰碛物的特征第十三章1.风蚀作用;2.风的沉积作用第十四章1、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的要素2、海洋的环境分区3、滨海区沉积物的一般特点、滨海带进一步分区及划分依据(要求绘图说明)4、基岩海岸的海蚀地貌及特征5、海洋沉积物的来源6、潮坪沉积物特点第十五章1、湖泊、沼泽的概念及湖泊的成因分类2、潮湿气候区湖泊的机械沉积作用及干旱气候区湖泊的沉积作用特点3、沼泽的沉积作用及其产物第十六章1、负荷地质作用的概念及类型2、滑坡形成的要素及其发育过程3、泥石流的特征及泥石流的形成条件第十七章1大陆漂移的证据2板块边界的类型及全球岩石圈划分的六大板块3板块构造与地质作用。
重力)的重力观测值减去正常重力值所得的差。
向上游方向移动的现象。
纵剖面逐渐演变成为平滑的曲线,称为河流的平衡剖面。
如果灰岩的层理水平,又发育垂直裂隙,在地面流水和地下水沿裂隙溶蚀作用下,使溶沟加深、石牙增长,就可形成巨型石牙,称石林。
指颜色为灰白、肉红色,具块状构造花岗结构其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和云母的岩石。
岩套。
坏其结晶格架的现象,称为类质同象。
的晶体,构成晶体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称同质多象。
绪论地球为地球科学研究对象有以下特点:空间的广泛性与微观性、整体性与差异性、时间的漫长性与瞬间性、自然过程的复杂性与有序性研究方法:野外调查、仪器观测、大地测量、航空航天和遥感技术、实验室分析测试与科学实验、历史比较法、综合分析、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将今论古”的含义及其辩证分析。
含义: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辩证分析:历史比较法是一种研究地球发展历史的分析推理方法,它的提出,对现代地质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这一原理的理论基础是“均变论”。
均变论认为,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地球的演变总是以渐进的方式持续地进行,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其方式和结果都是一致的。
但是,现代地质学的研究证明,均变论的观点是片面和机械的。
地球演变的过程是不可逆的,现在并不是过去的简单重复,而是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前进性。
在地球演变过程中,发生的地质作用的方式与过程具有一系列与今天不同的特点。
地球演变的过程也并不总是以渐进、均变的形式进行,而是在均变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短暂的、剧烈的激变过程。
讨论地球科学研究的意义理论意义:地球科学承担着揭示整个地球的形成、演变规律的科学使命。
它的研究对人类正确地认识自然界、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起着重要作用,对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
当代自然科学的一些重大基本理论问题,如天体的起源、生命的起源等问题的最后解决也都离不开地球科学的研究。
地球科学概论(长安大学)长安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第一章测试1.构成恒星的主要气体为氢、其次为氦,其他元素较少。
A:对 B:错答案:A2.陨石分为石陨石、铁陨石和石铁陨石三类,大部分陨石在通过地球大气圈时都会发生燃烧。
A:错 B:对答案:B3.对流层上部存在含臭氧的层,能吸收紫外线,因而是生物的保护伞。
A:对 B:错答案:B4.上地幔上部的固态与地壳组成岩石圈,为刚性,有强度。
A:对 B:错答案:A5.地球最主要的热源是( )。
A:太阳能B: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能 C:构造作用能 D:重力分异能答案:B第二章测试1.Quartz exhibits conchoidal fracture.A:错 B:对答案:B2.The hardness of mica is ().A:4-5B:2-3C:1-2 D:3-4答案:B3.Galena exhibits perfect cleavage.A:对 B:错答案:A4.Olivine crystals normally form granular habit.A:错 B:对答案:B5.Cleavage angle of pyroxenes is about 78°/93°.A:对 B:错答案:B第三章测试1.风化作用包括哪些类型?A:化学风化 B:物理风化 C: 太阳风化 D:生物风化答案:ABD2.成岩作用包括以下哪些作用?A:胶结作用 B:重结晶作用C:压实作用 D:沉积作用答案:ABC3.风化作用的影响因素有哪些?A:构造 B:地形 C:气候D:地质答案:ABCD4.下列哪些岩石属于陆源碎屑岩A:硅质岩B:砾岩 C: 粘土岩 D:砂岩答案:ACD5.下列哪些岩石属于化学沉积岩?A: 硫酸盐岩B:硅质 C:石灰岩 D:砂岩答案:ABC第四章测试1.河流的侧蚀作用,可使河谷的横剖面逐渐发展成 "U" 形谷。
地球科学概论(东华理工大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东华理工大学东华理工大学第一章测试1.地球的真实形状,略呈倒置的梨形答案:对2.地球的形状是指地球最外表所圈闭的形状。
答案:错3.上地壳物质的密度比下地壳的小。
答案:对4.地球重力在赤道最小。
答案:对5.金属矿床区常出现布格重力正异常。
答案:对6.布格重力异常与地壳厚度存在很好的正相关关系。
答案:错7.地球有磁场,所以地球内部没有真实的磁体。
答案:对8.磁赤道的磁场强度最大答案:错9.下面()属于地磁场三要素。
答案:磁倾角10.磁轴与地球旋转轴之间有大约()°的交角。
答案:11第二章测试1.地球是由不同物质和不同状态的圈层组成的球体答案:对2.地球深部上来的物质可以帮助科学家获得地球内部信息。
答案:对3.地震波波速不连续面是内圈层分层的重要依据。
答案:对4.岩石圈包括地壳和部分地幔。
答案:对5.大气圈包括暖层。
答案:对6.人属于生物圈答案:对7.下面()岩石是组成洋壳的岩石。
答案:橄榄岩8.大陆地壳上部岩石成分相当于()。
答案:花岗岩9.()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
答案:古登堡面10.地球的外圈层是以()为共同中心的。
答案:地球的地心第三章测试1.地层层序律是指原始产出的地层所具有的下老上新的规律答案:对2.目前针对含K矿物常用的同位素测年方法为Ar-Ar法答案:对3.界是年代地层单位答案:错4.地质年代表反映的仅仅只是是地质年代信息答案:错5.埃迪卡拉生物群比蓝田生物群原始答案:错6.确定岩层与侵入体之间新老关系的方法是答案:切割率7.根据宏观地层的岩石特征及其在地层中的相对位置划分出来的一类地层单位答案:岩石地层单位8.古生代可以分为几个纪答案:六9.下面哪种测年方可以用来研究盆地、造山带和地貌的演化史答案:(U-Th)/He法10.地球上早期生物的演化不包括答案:脊椎动物的出现第五章测试1.按力学性质将节理分为原生节理和次生节理答案:错2.根据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将断层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断层答案:对3.在地壳演化的地质历史中,全球构造运动并不是均匀的,而是表现为时而激烈、时而平静的周期性变化答案:对4.角度不整合可作为发生构造运动的标志答案:对5.整合接触是上下两套岩层的产状彼此平行,时代不连续答案:错6.不属于岩层产状要素的是答案:层面7.某地区有过显著的升降运动和褶皱运动,古地理环境发生过极大的变化,说明该区存在什么现象答案:角度不整合8.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倾向相反,但倾角不等的褶皱称答案:倾斜褶皱9.岩石所受应力超过其自身强度的极限而发生破裂,导致岩层丧失其连续性的现象,称为答案:断裂10.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水平构造的特征答案:层面倾斜第六章测试1.地下50km处发生的地震可称为浅源地震答案:对2.地震波中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慢答案:错3.地震成因类型中占地震总数最多的是答案:构造地质4.地震发生时下列哪项不应采取答案:乘坐电梯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地震特点的是答案:延时性6.震源深度为100km的地震属于答案:中源地震7.同一地震在地面引起相等破坏程度的各点的连线答案:等震线8.一个地震只有一个地震烈度答案:错9.大地震是指震级大于7级的地震答案:对10.全球约80%的浅源地震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答案:对第七章测试1.火山作用形成的岩石叫火山岩,包括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种类型。
第一章绪论1、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地球科学研究的对象:地球科学是系统研究地球物质的组成、运动、时空演化、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机制的科学。
地球科学研究的任务:1、研究地球系统的基本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2、研究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3、研究地理环境、人为环境的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问题,寻求合理利用和改造的途径和方法。
2、地球科学的特点:(1)空间的广泛性与微观性(2)整体性与分异性((或差异性)(3)时间的漫长性与瞬间性(4)自然过程的复杂性与有序性(5)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6)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的多学科性3、地球科学的发展趋势:(1)应用各种高科技向纵深、交叉、系统型发展。
(2)多学科跨部门的综合研究、国际性研究计划(3)由“资源型”转向“社会服务型”、“环境型”(4)从数值模拟向预测发展4、世界地球日: 4月22 日。
第二章地球的宇宙环境5、太阳系的组成和特征-: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
太阳系共吸引八大行星,2000多颗小行星,600多颗彗星。
太阳系共有50颗卫星。
太阳系的特征:太阳系(携带地球)以220千米/秒的速度绕,银河系中心运动,旋转一周需2.8亿年。
地球以30千米/秒的速度绕太阳公转。
6、太阳系中行星的总体特征:体积密度卫星表面主要元素类地行星:小、大、少、固,Fe,Mg,Si,K,Ca,Al,Ti,Ni类木行星:大、小、多、非固,H,He,CH4,氨冰,水冰7、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岩石组成类木行星:木/土/天/海,气体组成第三章地球的物理性质及其应用8、陆地表面地形的类型及特征:山地:是海拔高度在 500m 以上的低山、1000m 以上的中山3500m以上的高山分布地区的总称。
线状延伸的山体称山脉,成因上相联系的若干相邻山脉称山系。
丘陵:是指海拔小于 500m 、顶部浑圆、坡度较缓、坡脚不明显的低矮山丘群平原:海拔低于 200m 、宽广平坦或略有起伏的地区,如我国的华北平原。
地球科学概论作业(完整版)绪论一、名词解释地球系统:地球由固体地圈(地核、地幔、岩石圈)、流体地圈(大气圈、水圈)和土壤圈、生物圈(含人类圈)组成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称为地球系统。
地球表层:1910年苏联地理学家勃罗乌诺夫提出地球表层,指的是和人最直接有关系的那部分地球环境(即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交替、渗透的部分)。
二、论述题1、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地球是人类在宇宙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家园,人口、资源、环境是人类21世纪面临的三大基本问题,地球科学与人类生存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世纪的建设者和领导者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以地球系统科学的新地球观从整体上来认识地球并关注当前资源、环境热点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将地球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为政府实现人类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宏观决策中(发展规划与法规建设)提供科学理论基础。
2、地球科学的特点?全球性;全球监测与国际合作;调查研究的时间尺度的极大异差性;调查研究的空间尺度的极大差异性。
第1章宇宙中的行星地球一、名词解释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受太阳引力支配、并围绕它作旋转运动的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主要包括太阳和围绕太阳旋转运动的八大行星、66颗卫星,一些小行星,彗星,星际物质等。
彗星:是围绕太阳旋转的天体。
不过它们质量很小,是一种云雾状小天体,围绕太阳旋转的轨道是十分扁长的椭圆。
距离太阳近的时候,从彗核蒸发出大量物质抛洒在远离太阳的方向,形成光带,称为彗尾。
小行星带:在火星和木星之间还有数量众多的、用肉眼看不见的小天体,也和八大行星一样绕太阳运行,科学家称之为小行星带。
估计其中有50万颗小行星,谷神星、智神星、婚神星和灶神星是其中最大的四颗。
太阳黑子:名为黑子其实不黑,仅温度比周围光球低1000oC±, 在明亮光球反衬下呈暗黑色。
黑子是太阳表面剧烈活动所激起的气旋涡。
黑子数量和分布范围出现较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称为黑子周期。
《地球科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地球科学概论适用专业:地质学总学时:48 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12编写人:肖传桃审订人:李建明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在地质学专业课程中,《地球科学概论》属于专业基础课,其作用与任务是:通过这门课程学习,使学生建立起地质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地球科学的一般基础知识,初步具备地质学分析、推断问题的思维能力(或地质思维)和资源环境意识;并初步了解地球科学的一般工作方法;为后续课程诸如构造地质学、沉积岩石学、普通岩石学、古生物与地史学等打下一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绪论2学时地球科学的研究内容、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本课程的任务和内容,地质学发展简史与趋势。
第一篇地球的物质组成与内部构造第一章地球 1.5学时地球的形态、大小、表面形态;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物理性质。
第二章地壳 1.5学时地壳的结构和类型;地壳均衡概念;地壳的物质组成。
第二篇地球的历史第三章地质年代与地层系统3学时地质年代确定方法;相对地质年代;同位素地质年代;地层系统。
第三篇地质作用第五章地质作用概述2学时地质作用的一般概念;外力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
第六章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4学时风化作用概念及类型和特征;包括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风化作用的速度及其影响因素。
剥蚀作用的类型和特征,包括地面流水、地下水、冰川、海洋及湖泊、风的剥蚀作用。
第七章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4学时包括地面流水、地下水、冰川、海洋及湖泊、风的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以及成岩作用、沉积岩的一般特征。
第八章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2学时岩浆作用及岩浆岩的概念;岩浆的喷出作用—火山活动;岩浆的侵入作用;岩浆的演化及岩浆活动基本规律;岩浆岩。
变质作用概念;变质作用的因素;变质作用的方式;变质作用的类型与强度;变质岩。
第九章构造运动和地质构造6学时构造运动和地质构造;现代及新构造运动表现;地史时期构造运动的表现;岩层产状及岩石变形;褶皱构造;断裂构造;构造运动的规律、地震作用(概念、成因类型、地震地质作用、地震带的分布)。
第一节我们周围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指人类可以利用的天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人口数量膨胀,已达60亿自然资源的类型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大气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Top第二节土地资源土地的概念:岩石圈上的陆地表面。
包括了土壤、岩石、地貌、气候、水文、植被以及人类活动等多方面的内涵。
地球上仍有一半以上的土地处于原始的天然状态。
中国的土地资源中国的土地利用和开发情况中国、美国和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世界的人口与粮食世界的人口以每日增加24万人的速度,不断增加,这些增加的人口多数集中在亚洲及非洲。
这两个区域产业发展较迟,多为发展中国家,需要得到发达国家的粮食援助。
耕地在减少,在退化人居、城市化土壤流失、荒漠化、盐碱化六、七千年前孕育过古老文明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平原,由于不合理的灌溉使地下水位升高,导致土壤盐碱化,公元前2400年就留有亩产粮食133kg记录的肥沃土地,变得贫瘠甚至寸草不生。
大自然同时也在创造新的土地。
保护耕地,任重道远开拓新的耕地,常以毁坏原有的森林为代价,近年来巴西热带雨林的破坏,最为明显。
著名的科普作家阿西莫夫(I.Asimov,1920~1992)曾描绘,人类如果按照20世纪增长的速度增长下去,到2600年,地球上所有的陆地,包括冰川雪原、沙漠沼泽,统统用来住人,才仅能住下,人均土地面积仅得0.23m2。
土地及整个资源问题的最终解决,关键还在人口的控制。
Top第三节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指岩石圈内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利用价值的这部分物质(元素、矿物、岩石)。
中国古代,“矿”被解释为“金玉未成器者”,即可以从中提炼出金属或雕琢出玉。
周代设置“矿人”,是主管金属矿和玉石生产的官职。
矿产是在漫长的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对于人类而言,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
目前对矿产资源的利用,限于岩石圈表层的浅部,并主要在陆地上。
矿产资源类型按照所含可利用成分并参照其用途,常分为以下种类:金属类:黑色金属类、有色金属类、贵金属类、稀有金属类等;非金属类:建材类、宝玉石类等;能源类:煤、石油、天然气、泥炭和油页岩等。
黑色金属类能提炼铁、锰、镍、钒、钴、钼、钨等钢铁工业所需原料的矿产资源。
有色金属类能提炼铜、铅、锌、铝、锡、铋、镁、钛等金属的矿产资源。
贵金属类能提取金、银、铂等贵重金属的矿产资源。
稀有金属类能提取锂、铍、铌、钽、锑、汞、稀土元素等元素的矿产资源。
非金属类富含硫、磷、钾、碘、硼等元素,以及重晶石、石棉、萤石、石墨、金刚石、石膏、滑石、膨润土、高岭土、珍珠岩、硅灰石、蛭石、海泡石等矿产资源。
能源类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泥炭和油页岩等地球历史上的有机物堆积转化而成的“化石燃料”。
地热能:蕴藏在地下的热,从理论上讲,拥有的能量超过化石燃料。
为可再生资源一类。
美国是开发地热最多的国家,每年利用的地热能,也仅占全国能量消费的0.0036%(1995年)。
中国矿产资源据《中国矿产资源报告‘97‘98》统计,到1997年底,已找到矿产153种(含209个亚矿种),矿产地达20多万处。
在已开发的153种矿产中,有20多种的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占第一位的有钨、锡、铋、锑、稀土、石墨、滑石、重晶石、菱镁矿等;第二、三位的有钼、铅、锌、煤、钒、萤石、膨润土、芒硝等。
我国的矿产资源总量占世界第3位;人均拥有量仅及世界的58%,排名第53位。
但是,铬、铂、钴、钾盐、天然碱、金刚石等矿种严重短缺。
在我国进一步找寻矿产资源的前景还是光明的。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金属与非金属矿产的开采深度一般仅为 500m 左右,只有石油和天然气可达到4~5 km。
深部找矿与采矿的潜力还很大。
能源的前景1925年地质学家公认的世界石油储量为412.3亿桶,按当时一年消费10.9亿桶计算,到1965年世界就无石油可采了,但实际上全世界的石油储量到20世纪末比1923年更多。
在1932年前沙特阿拉伯的油田,只不过是一片荒凉的沙漠。
俄罗斯第二巴库油田,反复勘查,经过近百年的努力,才终于开发出来。
新能源的发现和利用。
能源前景光明。
FIGURE 22.3Percentages of various types of energyused in the United States from 1850 to1944. (U.S.Energy InformationAgency,1995.)· 一般指地球上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面及埋藏在地下不太深处的淡水。
·其中地面上的淡水按质量计,不及地球水圈总质量的0.01%,浅层地下水的量比较多一些,二者共计0.3% ,如把冰川和深层地下水算进去,则可占2.6%。
·全都来自大气圈中降水。
世界文明的发源地大河下游的土地,地壤肥沃、灌溉方便,有利于农业。
同时水源丰富,吸引了许多人聚居在河边,逐渐发展成人类的文明。
古代的四大文明,都是起源于大河流域,如尼罗河的埃及文明,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河的印度文明,黄河的黄河文明。
这些流域不但有土地以发展成都市,还可以利用河流,搬运木材,兴建大型建筑物。
人类的文明可以说是靠河流建立的。
世界水资源紧缺随着人口的增长,生活用水随之增加;进入20世纪,工农业大规模高速发展。
例如全球一年用水量,20世纪初约0.4~0.5万亿m3,至1987年达3.24万亿m3,预计到2000年将增至5~6万亿m3。
目前世界上有4.5亿人处于缺水状态。
因水国家之间常常发生纠纷,21世纪国家为水而战的可能性在增加。
中国的水资源中国水资源拥有量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拥有量仅及世界平均的1/4左右,属于贫水国家。
另外,我国水资源还存在下面三个问题:⑴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
⑵水资源利用率低下。
⑶部分水资源已被污染。
全国的河川中,有1/5被污染水力资源地球上水力可以推动的装机容量约有22.6亿千瓦,已开发约30%,一年生产的电力可达23亿度,约占全球年发电量的1/5。
中国的水力发电量1995年增长了106%,在世界排名第四,并尚有巨大潜力。
Top第五节大气资源是指大气圈中可以被人利用的物质及其产生的能量和占有的空间。
人不能离开大气生存。
气候资源:光资源、热量资源和水份资源,气候资源是能够转化为财富的。
大气中电离层的存在,是我们传送无线电短波所必需的物质环境。
大气运动所产生的能量即风力,据估算,我国的风力资源如都开发出来,发出的电能将超过现在全国发电能力的总和。
太阳能的利用潜力比风力更为巨大。
大气资源对动植物的生长密切相关,从而可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总之,在科学技术愈来愈发达的今天,地球上任何物质都有用处,都是资源。
Top第六节生物资源习惯上将取之于自然的归为生物资源。
本课讨论天然的动植物资源。
但实际上在人工与天然之间并无不可逾越的界限。
动物资源:陆栖野生动物资源、内陆渔业资源、海洋动物资源。
植物资源:森林资源、草地资源、陆地野生植物资源。
动物资源陆栖野生动物曾是人类主要的食物,其毛皮是人类最早制作衣服的材料,不少野生动物已禁止捕猎。
生态环境。
内陆和海洋的渔业资源为人类提供优质的蛋白质,数量很可观。
我国近海与外海的渔业资源。
现在人工养殖已成为一条出路植物资源—森林是人类最早的栖息之所,当时地球上大部分陆地为森林所掩盖。
现在只剩下巴西亚马逊河流域的一大块雨林还保持原始的状态。
我国1998年森林面积12465.3万公顷,较1990年的13375.6万公顷减少了910.3万公顷;覆盖率为12.98%,远低于世界的平均覆盖率,人均拥有的森林面积仅及世界的18% 。
保护森林资源已成为一个全人类的问题。
植物资源—草地占陆地面积上仅次于森林的生物资源。
在草地中还生息着多种特有的珍奇动物。
草地更重要的作用还在于它和森林相似,能够固定流沙,涵养水分,防止风对地面的侵蚀,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
生物资源生物作为资源,还有一个重大的意义,就是供给人类需要的能源。
Top第七节海洋资源指从海水到构成海底的岩石,从海滨到大洋,具有经济价值的物质,包括海洋生物、海底矿产、海水、海洋能源、港口等资源。
开发海洋的能力提高,海洋作为资源的价值也日益显著,其远景大大超过陆地。
国际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相当土面积的1/3。
资源天然气。
海底石油的储量估计约占全球石油可能储量的1/3。
1996年我国海洋石油产量已达1300万吨,天然气的产量为28.6亿立方米。
虽属起步阶段,但前景宏伟。
·滨海砂矿:世界上约96%的金红石,80%的独居石,75%的锡石,30%的钛铁矿都产自滨海砂矿。
阿拉斯加海滩上的金和铂,南非的奥兰治河入海口沿岸浅滩的金刚石,印度尼西亚砂矿中的锡石都颇有名气。
我国长约18000km 海岸线的一半以上是砂质海岸,包括锆石、独居石、钛铁矿、磷钇矿、铬铁矿、铌钽铁矿、金红石、石英砂等13种。
普通的砂和砾石,用作建筑材料。
·磷钙土:在海岸附近,处于水深十几米至数百米的海底,为磷肥重要来源。
·多金属结核:分布在远洋海底,含有锰、铁、铜、钴、镍、钛、钼等多种金属元素。
我国从1976年开始在赤道附近的太平洋水域考察,已获得75000km2的优先开发权。
·金属硫化物:在大洋中脊海底扩张地带,由地幔的热液(黑烟囱)沉淀而成的,其含量一般已达到品位。
·天然气水合物(methane gas hydrate,或称甲烷水合物):呈白色结晶体,位于海底,其分布海域约占大洋面积的10%。
1m3这种水合物可放出150m3的甲烷,其远景资源总量相当于现在已知全球天然气资源总量的50倍,前景可观。
点击播放视频►海水资源·海盐:满足了全国近半数人口和80%的工业用盐的需求。
·从海水中可提取氯化镁、溴化钾、硫酸镁、硫酸钠、氯化钙、氯化钾,以及核能的重水。
·海水可用作工业用水。
日本有40%~50%的工业用水是海水,我国也在试验开发。
·海水转化成淡水。
海洋能源·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和温度、含盐度差异而引起海水运动所产生的能量。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估计,技术上有可能利用的海洋能源为64亿千瓦,约为目前世界发电装机总容量的1倍。
·我国海洋能源的理论蕴藏量约为6.3亿千瓦。
目前,开发这些能源的技术在实验室里都已成功,但生产成本过高。
港口资源·海洋作为一种运输通道,比陆路运输和航空运输更便宜。
·港口是一个国家对外交往的窗口,也常成为霸权国家对外扩张的基地。
·我国有长达5000km的港湾海岸,其中有众多的良港,现已建成年吞吐量在1000万吨以上的海港15个,在万吨以上的更多达218个Top第八节资源的未来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多种资源日见匮乏,会不会坐吃山空?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不是正在走向终结?资源的未来前景如何?悲观论点1968年成立的学术团体“罗马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