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一学期品德与社会期末试卷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3
五年级上册品社期末试卷分析一、试题整体情况分析:本套试题涉及面广,对课本的知识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考查,可以说面面俱到。
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充分体现了品德与社会在生活的应用。
本试题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密切联系生活,充分体现了品社学科的特点,另外,从试卷本身来看,题量适中,灵活多样,紧紧围绕本册的教学目标,面向全体学生。
二、答题整体情况分析从整体上看,多数同学基础知识部分答得较好,失分较少,正确率在80%以上。
分析判断能力还有待提高,回答问题缺乏完整,有关实际生活部分的问题较多,是今后的教学目标和重点。
三、逐题分析:(一)、填空共5个小题,每空1分,总计10分。
此题正确率达80%以上,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所学的知识,个别学生失分主要在第3题,还有第5小题(二)、判断共10个小题,每题0.5分,计5分。
此题考查学生的判断能力,从试卷答题情况来看,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正确率达80%左右,错的较多的是第6、7小题。
(三)、选择正确率80%以上,多数学生错在第5小题和第8小题。
错误的原因是由于学生缺乏对生活的理解,平时接触的少(四)、我会连这个题学生做得较好(五)、我会答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做的也不错(六)辩论家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情况回答四、改进措施:1、加强和重视差生的辅导,并与家长取得联系,请求家长配合,对差生适量加强练习,使之不断巩固。
2、重视学习习惯培养,尤其是学习品社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加强综合社会实践活动,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多观察、动脑,积累生活经验,充分认识到品社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一学期期末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卷面考查试题及试卷分析一、试题分析(一)试题质量分析:(1)试题的难易程度分析:本套试题内容丰富,充分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和利用课本知识指导生活的能力,试题层次性较好,能真实反应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难度适中。
(2)知识点涵盖与课程标准的对应分析:单元名称第一单元:成长中的苦与乐第二单元:家庭和睦我有责第三单元:我们携手向前第四单元:生我养我的土地比值21% 13% 21% 45%本套试题的知识点能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出题,涵盖了五年级上册一到四单元的主要考查点,对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考查,既全面又有侧重,试题既重视了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考查,也注重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考查,而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则渗透在整个试题中。
(3)试题与新课改的对应分析本套试题注重了基本知识的积累,培养学生运用课本知识理解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与品德养成,培养学生对生活事件正确的处理能力。
考查知识侧重对“生我养我的土地”的了解,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重视高尚品德的培养,指引学生今后的生活,让其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二)试题质量评价:本试题为2010—2011学年度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考查试题,由县教研室统一命题,时值为30分钟,分值100分,该试题由知识再现、智能ABC、火眼金睛判对错、智慧大冲浪(即填空、选择、判断、分析)四大部分组成。
试题以学生现实生活为出发点出题,难度适中,侧重对学生是否能将课本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考查,同时也充分考查了学生感悟生活、观察生活、了解社会的能力,以及品德习惯的养成,试题中还处处渗透着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
对今后的教学有很强的指导性意义。
(三)试题自身的特点:(1)从形式上与《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规定》相吻合,继续设定题目为“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考查题”,遵从了“品德与社会”不是考试科目而是考查科目的相关规定。
2018秋季学期期末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卷面质量分析一、试题分析(一)试题质量分析:(1)试题的难易程度分析:本套试题内容丰富,充分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和利用课本知识指导生活的能力,试题层次性较好,能真实反应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难度适中。
(2)知识点涵盖与课程标准的对应分析:本套试题的知识点能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出题,涵盖了五年级上册的考查点,对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考查,既全面又有侧重,试题既重视了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考查,也注重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考查,而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则渗透在整个试题中。
(3)试题与新课改的对应分析本套试题注重了基本知识的积累,培养学生运用课本知识理解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与品德养成,培养学生对生活事件正确的处理能力。
考查知识侧重对学生行为习惯的了解,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重视高尚品德的培养,指引学生今后的生活,让其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二)试题质量评价:本试题为2018—2019学年度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考查试题,由县教研室统一命题,时值为60分钟,分值100分,该试题由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活动题、探究与实践五大部分组成。
试题以学生现实生活为出发点出题,难度适中,侧重对学生是否能将课本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考查,同时也充分考查了学生感悟生活、观察生活、了解社会的能力,以及品德习惯的养成,试题中还处处渗透着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
对今后的教学有很强的指导性意义。
(三)试题自身的特点:(1)从形式上遵从了“品德与社会”不是考试科目而是考查科目的相关规定。
(2)题干用语新颖,能激发学生发挥最大限度挖掘潜力解决问题的欲望。
(3)考查试题基础知识源于课本,紧密联系生活,不拘泥于课本知识,通过生活具体问题剖析反映所学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生活去检验知识,反作用于生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对生活产生指导意义。
(4)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体验和创造能力。
*******学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五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与试题评价一、年级及科目、应考人数、参考人数五年级甲班道德与法治,应考*人,参考*人二、试题印刷、试题质量的评价与建议试题印制良好,字迹清晰准确,试题难易程度适中,布局设计合理规范。
整个试卷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训练。
三、考试情况、成绩分析及检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本次考试严格按照考试时间进行,考试顺利,此次考试为开卷考试,整体试题发挥良好。
这次考试试题,是从选择、判断、探究、材料分析四方面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了全面的检测。
本次试题符合本段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次考试命题以教材内容为依托,充分体现新课标中倡导的新理念。
试卷知识覆盖全面,教材重难点突出,考查内容难易适中。
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总的说来,这次考试难度适中,分数分布较为合理。
此次考试为开卷考试,判断和选择题个别学生不理解题意,导致失分。
实践探究部分学生回答不完整,字迹不清晰,导致失分。
四、对今后教学工作的意见与采取的措施- 1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教育元素和资源,让小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当中来,同时教师也要创新开展教学评价工作,让小学生知行统一,给小学生更多的有助于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智慧引领。
注重规则教育,培养法治精神。
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是一种体验性学习,学习效果如何,取决于学习者体验的深度与强度。
创设自主参与的活动情境,是加强体验的有效途径。
注重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态度,逐步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2024年1月- 2 -。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难度适中,重难点把握比例合理,考查内容全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试题注重了知识的基础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突出了学科特点,以能力立意命题,有利于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
也为教师平时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1)强化知识体系,突出主干内容。
(2)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检验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今后各方面能力水平的发展。
本次试题以基础知识为主,既注意全面更注意突出重点,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保证了较高的比例,并保持了必要的深度。
例如很多基础知识在试卷中通过填空、选择、连线中得到了广泛的考察。
(2)重视各种能力的考查。
作为当今信息社会的成员,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本次试题通过不同的知识载体,考查了学生平时知识积累的能力。
二、答题情况。
三、从整体上讲,学生对于一些基础知识掌握不好。
这次考试中学生的基础题完成的不太
理想,虽然命题不是很难,但有学生没有认真做题,哪怕是书中现成的答案也会出现填错的现象。
四、存在的问题:
1、学生大多对本学科不够重视。
2、本次考试学生对于考试的试题标准答案不够掌握或错字太多。
3、个别学生不能正确理解题意,学生不能仔细分析。
4、多数学生在连线题中,有些对于事件发生的年代混淆不清,也有些同学马虎、不认真,导致连错。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本次期末考试试卷在注重了学生基本社会知识的考查之外,还注重了对学生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等与实际生活相关问题的考查,让学生体验生活,并思考生活,理解生活。
通过本次考试,学生对本册品德与社会的学习、掌握、理解水平都有了明显的体现,对于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如何把握学生,如何处理重、难点,如何创新性地教学提供了重要依据,现对本次考试的情况分析如下:一、试题分析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难度适中,重难点把握比例合理,考查内容全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试题注重了知识的基础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突出了学科特点,以能力立意命题,有利于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
也为教师平时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1)、强化知识体系,突出主干内容。
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检验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今后各方面能力水平的发展。
本次试题以基础知识为主,既注意全面更注意突出重点,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保证了较高的比例,并保持了必要的深度。
(2)、重视各种能力的考查。
作为当今信息社会的成员,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本次试题通过不同的知识载体,考查了学生平时知识积累的能力。
二、具体情况分析(一)、填空题此题共有20空,每空1分。
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学生的背诵能力。
大部分同学能得到10分以上,高分较多,5分以下的较少。
错误较高的有三个题,第一题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第六题我国的四大群岛,第十题我国四大发明。
(二)、单项选择题此题大部分同学都正确。
主要也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学生的背诵能力。
大部分同学都在14分以上。
错误出现在第八题,有“聚宝盆”之称的是()c、柴达木。
这题同学没有记牢。
第十题人物的选择,部分同学写错。
本大题失分较少。
(三)、判断题该题满分占40%其它丢分原因:1.对李白诗句所描写的景色不了解。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期末检测质量分析周村小学崔霞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上学期的工作在紧张而忙碌中匆匆过去了。
蓦然回首,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如果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那就是忙碌而快乐。
因繁忙的工作觉得时间过得飞快。
因圆满完成工作而感到无比快乐。
针对上学期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考试情况分析如下:一、学情分析:五年级各个班级的学生好、中、差参差不齐、基础不一、智力因素和认知水平也有差异,考试成绩出现不均衡。
对于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家长、学生以及大部分教师都认为是小学科,学好学差无关紧要,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也不够重视,这是导致一部分学生成绩不够好的重要因素。
二、考情分析:(一)成绩情况。
整体上看,这次考试还不错。
高分50分,最低分28分。
品德与社会平均分为44.2分,及格率98%,优秀率89%。
总体来说,成绩较为理想。
不及格的人依然存在,30分的也有。
(二)答题情况。
从学生的得失分情况看,学生的判断题、选择题失分较少(三)学生失分的原因分析:导致考试中出现的一些不足,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一部分同学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忽视该学科的学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下没巩固;2.学生的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强,看问题还不够全面;3.对于这些同学课堂效率还有待提高。
三、试卷评价本张试卷能立足于《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紧扣教材,结合学科特点,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做到难易适中、题型多样。
从题型方面看:本次考试有四种题型,即填空、判断、选择、按要求回答问题,情景分析。
题型设计很好,具有代表性。
从考试内容方面看:试题既注重了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常识考查,同时注重了对学生品德行为习惯的认识状况,考查内容全面,体现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的本质特征和根本宗旨。
试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知识性。
本张试卷涉及的知识面广,较全面地评价了学生在自然、历史、地理、人文、时事、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认知水平。
2.时代性。
将体现社会重大热点、焦点和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编选入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卷面分析一、成绩分析此次五年级应考人数共54人,参考人数共54人,总分3756分,平均分69.56分,最高分88分,最低分24分,及格人数45人,优秀人数5人。
二、试题分析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考试采用开卷的形式,紧扣教材内容,不仅突出了思品教学的重点,也突出了本册教材的重点,同时兼顾了新课程的“让学习回归学生生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等理念。
1、第一题,填空,10个小题,共20分。
考察了10个知识点,这几个考题看起来似乎是社会政治题目,实际是体现了品德与社会学科整合的新课程思想,既是本册教材内容,又与过去教材相关,同时还得调动学生的平时积累,注重学生品德、社会综合素养的考查。
2、第二题,判断,10个小题,共20分。
该题主要考察了学生对一些政治、历史等常识的掌握情况,大部分学生的得分在14-18分左右。
3、第三题,选择,5个小题,共20分。
该题主要考察了学生对一些社会地理知识和时事的掌握情况,并结合实际生活考察了学生的道德评判能力,学生得分较少,主要丢在时事和道德评判上。
4、第四题,问答,3个小题,共20分。
该题相当于一个简答题,得分较低。
5、第五题,分析说明,20分。
该题考察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怎样把学过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联系实际生活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得分较高。
三、存在的问题1、学生之间成绩悬殊太大。
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学生相差较大。
2、优秀人数太少,待合格人数太多。
四、提高措施1、提高认识。
要进一步提高对品德与社会学科重要性的认识,把品德与社会学科和语文、数学学科同等看待和对待,加强对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的重视。
2、保证教学时间。
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时间不能上其他课程,做到严格按课表上课,同时要严格按教学计划和进行进度实施教学,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3、扎实上好每一节课。
要深入研究教材,探索教法,力争让学生学懂学透,在“落实”上下功夫。
2015-2016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二学期
品德与社会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本次综合试卷总体上来说题量适中,难易适度,知识涉及范围广,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基础知识,又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答一些社会生活问题。
试题以新教材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为依据,紧扣教材,以人为本,既考查了学生对社会基本常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学生处理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一定的意义。
试题内容紧扣课本,知识覆盖面较广,形式活泼多样,可以说是一份质量较高的试题,真正能够考查出学生在本学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成果。
二、成绩统计与分析:
1. 学生各题得分率与分析
第一大题:知识经验大比拼,共计25分,均为基础知识题,对学生而言,难度不大,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对已学过知识的掌握不牢固,得分率较低,在60%左右。
第二大题:智能ABC,共24分。
八个选择题均是围绕教材的基本知识而出,难度不大,失分较少,得分率为80%左右。
相对而言,第1、5、7题出错的比较多,反应出学生审题不清就答题、以及对课内一些小的知识点掌握不好,导致失分较重。
第三大题:火眼金睛判对错,共计15分。
这道题出错较少,得分率为90%左右。
其中6、7题出错较多,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灵活,学生不
会变相思维,灵活应对。
第四大题:实践大舞台,设有两个问题,共计36分。
第一小题,看图片读材料?大部分学生都答对了,得分率为90%以上,但第二小题,读材料做题,能充分体现品社课对学生的教育意义。
该题失分较多,大多数学生只能写出自己的一种见解,看到题目不会结合具体的社会活动、社会生活去理解和思考,答题较机械化。
每个班中都有几个学生两个问答题居然一个字也未回答,可见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将问题拓展开来的能力需要我们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及时加强和提高。
三、教学反思:(成效及经验、问题及原因)
本次期末考试的命题能够面向全体,题量适中,难易适度,能够对学生和老师半年的辛勤劳动作一公平合理的的评价,希望今后的题目也能像这次一样,不出偏题怪题,真正给学生减轻负担,让他们健康快乐地度过人生中最美好的童年时期。
四、质量管理和常规教学的改进措施及做法:
1.教师要不断研究新课程,把握新方向,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学习空间和生活空间,扎实基础,要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平日里的训练,从书写到审题、答题、检查一条龙要做到严谨认真,着力改变学生浮躁、自满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脚踏实地学好本门课程。
3.大胆创新,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品社的积极性,让他们喜欢上品社课,自觉主动地去求知,并能做到乐于与他人合作探究,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与掌握知识,确保高效课堂的实效性。
4.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提供可以促进不同学生共同进步的机
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对不同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提供多种可能,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要求和方式中学习,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