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比大火电更节能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7
火力、水力、风力、潮汐、核能、太阳能、地热发电方式优缺点对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下一下什么是电力系统,各种发电方式的优缺点。
由各种电压的电力线路,将发电厂、变电所和电力用户,连接起来的一个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的整体,统称为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是由电源、电力网和电力用户组成。
电力系统的电源一般是发电厂,发电厂多数是建造在燃料或水力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
而电力用户则是比较分散的,往往远离发电厂,这样就必须通过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等中间环节,将发电厂发出的电能传输给用户。
由于电能目前还不能大量储存,即生产、输送、分配、使用的过程,实际上是在同一瞬间完成的。
这个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构成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
发电厂按其所利用的能源不同,可分为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核能发电厂、风力、潮汐、地热、太阳能等发电厂。
火力发电厂的燃料可以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甚至可以是城市的垃圾焚烧。
火力发电厂的优点是初投资比较少,建设周期比较短,并且靠近电力用户,但缺点就是能耗高、成本大,并且污染比较严重。
水力发电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江河水利推动水轮机发电。
它的优点是利用广泛可再生,某些大型的水电项目还具有防洪、灌溉、航运等综合效果。
但水电站往往远离电负荷密集的地方,且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生态破坏。
图上是三峡水利发电站,三峡大坝32台发电机组首次全面投入使用的壮观景象。
核能发电则是利用原子核分裂时产生的能量把反应器中的水加热产生蒸汽,然后及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产生电能。
核电发电的特点是核燃料体积小、运输量小、无灰渣,但缺点是一旦发生问题,很容易造成很大的事故。
比如说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那是历史上核泄漏最严重的核电站。
直到今天,切尔诺贝利还是一个无人区,一片荒芜。
风力发电站是直接利用风力推动发电机来发电。
其最大的特点就为标记风车,它的优点是干净、灵活、分散且可再生,适合偏远的地区。
它的缺点则是地域性极强,只能在特定的地方发电。
而且很不稳定,没有风也就没有电了。
对常用集中供热方式的火用效率和热效率比较1、常用的集中供热方式(1) 区域锅炉供热方式。
按照热源燃料的不同, 区域供热可分为:燃煤锅炉房集中供热系统、 燃气锅炉房集中供热系统、 燃油锅炉房集中供热系统和热泵集中供热系统。
它们的特点和使用范围不同, 因此也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 经济、 社会和节能效益及发展前景。
(2) 热电联产供热方式。
热电联产是以热电厂作为热源的供热方式, 即由热电厂产生的能源, 一部分提供电能, 而另一部分提供热能, 它是一项能源综合利用技术。
热电联产不仅可以节约能源, 而且在运行时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具有节能环保、 供热质量稳定及电力供应增强的综合效益, 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相一致。
就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考虑,热电联产是极好的供热方式, 国家的产业结构政策明确指出:热电联产为鼓励类。
2、火用、火无以及火用效率的引入火用又可称为有用能,是指当系统由一任意状态可逆地变化到与给定环境相平衡的状态时,理论上可以无限转换为任何其他能量形式的那部分能量,即理论上可转化为最大有用功的能。
而火无则是不能转化为有用功的能量,即无效能。
火用作为一种评价能量价值的参数,从“量”和“质”两个方面规定了能量的“价值”,解决了热力学中长期以来没有一个参数可以单独评价能量价值的问题,改变了人们对能的性质、能的损失和能的转换效率等问题的传统看法,提供了热工分析的科学基础。
对于不同供热方式热力学分析, 可以采用热效率, 这种分析方法是如今广泛应用的评价方法。
但是热效率只能在数量上反应能量的差异, 而在品质上的差异有所欠缺, 不能全面的反应能量利用的真实情况。
因此引入火用效率, 可以在能量平衡时既考虑数量, 也考虑到质量, 采用热效率和火用效率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供热方式进行热力学折算, 从而真实的反应出不同供热方式热力学的完善程度。
3、基于锅炉火用效率和热效率之间的联系火用效率是指在某 一过程(包括循环) 中,体系对外输出的有效火用与所获得的有效火用之比。
热电比即热电厂供热量和供电量(换算成热量)的比值。
也即有效利用热量中供热量与供电量(换算成热量)之比。
注意:供电量与发电量之间存在厂用电的差别,很多文献混淆了概念。
对应每发电1MW.H,所供出的热量。
根据《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要求供热式汽轮发电机组的蒸汽流既发电又供热的常规热电联产,应符合下列指标:
A、所有热电联产机组总热效率年平均大于45%.
总热效率=(供热量+供电量X 3600千焦/千瓦时)/(燃料总消耗量X燃料单位低位热值)X 100%.
B、单机容量在5万千瓦以下的热电机组,其热电比年平均应大于100%;单机容量在5万千瓦至20万千瓦以下的热电机组,其热电比年平均应大于50%;单机容量20万千瓦及以上抽汽凝汽两用供热机组,采暖期热电比应大于50%.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机组热电比应大于30%。
计算公式表达:
热电比=供热量/(供电量*3600)/1000*100%;[1]
注:供热量单位采用吉焦,供电量单位采用兆瓦时,燃料总消耗量单位采用千克,燃料单位低位热值千焦/千克,这两个条件是衡量热电机组是否达标的必备条件。
一、热电厂主要能耗指标计算绍兴热电专委会陈耀东一、热电厂能耗计算公式符号说明二、能耗热值单位换算1、吉焦、千卡、千瓦时(GJ、kcal、kwh)1kcal==×10-3MJ=×10-6GJ1kwh=3600KJ==×10-3GJ2、标准煤、原煤与低位热值:1kg原煤完全燃烧产生热量扣去生成水份带走热量,即为原煤低位热值。
Q y=5000kcal/kg=20934KJ/kg1kg标准煤热值Q y=7000kcal/kg=×103KJ=kg当原煤热值为5000大卡时,1T原煤=吨标煤,则1T标煤=原煤3、每GJ蒸汽需要多少标煤:b r=B/Q=1/Q yη=1/η=η其中:η=ηW×ηg=锅炉效率×管道效率当ηW=,ηg=时,供热蒸汽标煤耗率b r=×=40kg/GJ当ηW=,ηg=时,供热蒸汽标煤耗率b r=×=GJ二、热电厂热电比和总热效率计算绍兴热电专委会骆稽坤一、热电比(R):1、根据DB33《热电联产能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定义:热电比为“统计期内供热量与供电量所表征的热量之比”。
R=供热量/供电量×100%2、根据热、能单位换算表:1kwh=3600KJ(千焦)1万kwh=3600×104KJ=36GJ(吉焦)3、统一计量单位后的热电比计算公式为:R=(Q r/E g×36)×100%式中:Q r——供热量GJ E g——供电量万kwh4、示例:某热电厂当月供电量634万kwh,供热量16万GJ,其热电比为:R=(16×104/634×36)×100%=701%二、综合热效率(η0)1、根据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定义,综合热效率为“统计期内供热量与供电量所表征的热量之和与总标准煤耗量的热量之比”η0=(供热量+供电量)/(供热标煤量+供电标煤量)2、根据热、能单位换算表1万kwh=36GJ1kcal=1kg标煤热值=7000kcal1kg标煤热值=7×103×=×103KJ=3、统一计量单位后的综合热效率计算公式为η0=[(Q r+36E g)/(B×)]×100%式中:Q r——供热量GJE g——供电量万kwhB——总标煤耗量t4、示例:某热电厂当月供电量634万kwh,供热量16万GJ,供热耗标煤6442吨,供电耗标煤2596吨,该厂总热效率为:η0=[(16×104+36×634)/(6442+2596)×]×100%=69%热电厂经济指标释义与计算1.发电量电能生产数量的指针。
热电厂与火电厂优势
热电厂与火电厂各有其优势,具体分析如下:
热电厂的优势:
热电联产:热电厂可以同时生产电能和热能,满足城市供热和用电的需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节约能源:热电厂在发电的同时可以回收利用废热,因此能够节约能源,减少能源的浪费。
环保性:热电厂可以减少燃煤和燃气发电对环境的影响,如减少废气和废水的排放,对环境保护更为友好。
可靠性:热电厂的发电和供热都相对稳定,能够提供可靠的电力和热能供应。
火电厂的优势:
成熟技术:火电厂采用的是成熟的技术,其发电过程相对简单,能够提供大量的电力。
适用性:火电厂适用于不同的燃料,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燃料。
灵活性:火电厂的发电量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建设周期短:火电厂的建设周期相对较短,可以在短时间内建设并投入使用。
综上所述,热电厂在热电联产、节约能源、环保性和可靠性方面具有优势,而火电厂在技术成熟、适用性、灵活性和建设周期方面具
有优势。
在选择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选择。
热电比和总效率在热电厂节能分析中的应用热电厂是电力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供电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于热源是有限的,因此热电厂的节能至关重要。
本文重点讨论热电比和总效率在热电厂节能分析中的应用,旨在为热电厂的节能建设提供支持与建议。
热电比是热电厂节能分析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反映了热电厂余热利用率。
热电比可以通过观察热电厂的运行状况而直接计算。
具体来说,当热电厂的蒸汽出口温度调节在恒定,电力输出恒定的情况下,热电比的值为热电厂的输出功率与热电厂投入的热功率的比值。
热电比可以反映出热电厂的运行状况,可以更好地分析热电厂的节能状况,从而准确地调整热电厂的运行状况,实现热电厂的节能。
另一方面,总效率也是热电厂节能分析中重要的参数,它反映了热电厂能源利用率。
总效率可以定义为热电厂出口蒸汽的功率、小时产量和设定功率的比值。
总效率受热电厂设置、配置、负荷和蒸汽温度等参数的影响,是提高热电厂能源利用率的有效指标。
同时,总效率还可以反映热电厂的节能状况,为节能改造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针对热电比和总效率在节能分析中的重要作用,热电厂对热电比和总效率的监测分析至关重要。
由于总效率是一个相对概念,所以它的测量需要采用一系列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首先,可以采用温度补偿和恒压补偿的方法,进行热电厂的燃烧效率测量和热效率测量;其次,可以配置合适的仪器,进行流量计测量和功率计测量;再次,可以通过对热电厂输出成果分析,获取总效率的准确值。
此外,热电厂改造也是热电厂节能的重要措施。
热电厂节能改造的主要内容是热电比和总效率的提高,也就是将热功率与机械功率的比值提高,从而提高热电厂的输出率和节能率。
在改造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热电厂的设计参数、改善热源供应和改善负荷分布等方式提高热电比和总效率,实现热电厂的节能目标。
综上所述,热电比和总效率是热电厂节能分析中的重要参数,它们的监测和分析可以为今后的节能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
同时,还要注意热电厂节能改造的重要性,通过改变热电厂的设计参数、改善热源供应和改善负荷分布等方式,提高热电比和总效率,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环保节能与物理在当今社会,环保节能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话题。
作为一门基础科学,物理学在节能减排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通过分析物理学中的几个重要原理,探讨节能减排中的物理原理。
能源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
它表明在一个封闭系统内,能量的总量是守恒的,能量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而不能被创造或毁灭。
在节能减排中,我们要想实现节能,就需要最大程度地利用和转化能量,而不是浪费。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了自然界中热能的转化方向。
它告诉我们在能量转化的过程中,总是会伴随着能量的逐渐失去和转化为无用的热能。
因此,在实践节能减排中,我们需要尽可能地减少能量转化中的热能损失,以提高能量转化的效率。
光伏效应光伏效应是光能电能直接转化的现象。
通过光伏效应,我们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从而实现清洁能源的利用。
这在环保节能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太阳能是一种充分且不会枯竭的能源。
磁致发电磁致发电是一种利用磁场能量转化为电能的原理。
这种现象常用于发电机和变压器中。
在节能减排中,磁致发电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生成电能,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超导技术超导技术是利用超导材料在极低温下表现出的特殊电性质,达到零电阻和完全磁通排斥的现象。
这种技术在输电方面有很大潜力,可以降低电输送的损耗,实现更高效的能源利用。
通过以上物理原理的浅析,我们可以看到物理学在环保节能方面的重要性。
只有深入理解并利用这些物理学原理,我们才能更有效地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做出贡献。
中小热电机组节能优势远大于大型供热机组-------9点座谈会议题的综合说明首先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大型机组应该是单机容量600MW及以下机组,这里不包含百万机组。
同时热电厂基本以工业用汽为主,不包含民用供暖机组。
一、通过实际运行可以证明中小热电机组节能效益远大于大型供热机组:我公司自2009年#2机组由抽凝式改为背压式机组,在2010年年供热量53.5万吨供热的情况下,机组平均负荷只达到设计值的66.67%,全厂综合发电标煤耗率为291g/kwh,供电标煤耗率为306g/kwh。
全年热效率为75%,热电比为1036%,和技改前相比年节约标煤量3.48万吨。
如果机组平均负荷进一步上升,则发供电标煤耗率会持续下将,因此中小热电机组的节能效益远高于大型供热机组。
二、中小型热电企业基本都是建立在一定区域的工业园区内,为园区的工业生产提供热源,每一个热电企业的投建都是以周围企业的特点与总量进行分析核算,最后选择配型的机组,这样就不存在投资过剩的问题,如果在一个园区筹建大型机组进行供热,势必造成电能的过剩。
如果以热定电则机组的利用率下降,造成投资的浪费。
有了清洁的热源点,则小区域的热用户企业无需在热力设备上投入资金,可把这部分资金应用于企业的技术革新和节能改造中,区域内的企业健康发展了,则势必对地区的国民经济发展做更大的贡献,因此中小型热电企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如果没有中小型热电企业,在目前的环保要求下,地方部分企业所面临的环保压力会更大,热力费用增加,企业负担增加,则地区内的企业将进入生存的困境,面临倒闭或者转型等。
三、严格的讲中小型热电企业完全可以满足国家的环保排放标准,甚至有的企业已经做到超净排放的水平,而且同比大机组单位投资成本要低,相比运行费用也低,可以通过市场灵活采购脱硫脱硝的消耗性材料。
同时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中小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可以在自身设计中就能做到氮氧化物和硫化物的低排放标准,就目前国家对于氮氧化物小于400mg/m³、二氧化硫小于200mg/m³,都无需投入资金进行脱硫脱硝设备的建设。
热电比和总效率在热电厂节能分析中的应用热电厂是目前电力工业中最为重要的发电技术之一,在电厂发电过程中,热能是电能的最大损失来源。
因此,在热电厂节能方面应给予重视。
节能分析主要是基于热电比和总效率的,两者是热电厂发电过程中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简要介绍热电比和总效率在热电厂节能分析中的应用。
热电比是热电厂发电过程中常用的量化指标,它表示热电厂发电的最终电能与入口热能的比值,反映的是热电厂发电质量。
一般来说,热电厂热电比越高,发电性能越佳,节能能力越强。
热电比也可以用来评价热电厂发电设备的节能程度和节能效果。
总效率是热电厂发电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度量指标,它表示热电厂发电过程中所有热能流动的总效率,反映的是热电厂发电过程中的整体效率。
一般来说,热电厂总效率越高,发电过程中的节能能力越强。
总效率也可以用来衡量热电厂发电系统的节能性能,以便准确判断热电厂节能程度。
在热电厂节能分析中,两者也可以结合起来使用。
热电比可以用来发现热电厂中发电过程中存在的热量损失,而总效率可以用来指导热电厂整体节能设计方案,促进热电厂整体节能水平的提升。
因此,热电比和总效率是热电厂发电过程中重要的节能分析指标,在热电厂节能分析中应给予重视。
研究人员应该综合考虑以上两项指标,以此促进热电厂的整体节能水平。
以上就是《热电比和总效率在热电厂节能分析中的应用》的文章。
电比和总效率在热电厂节能分析中广泛应用,它们可以有效地发现热电厂发电过程中存在的热量损失和热电厂发电系统的节能性能,促进热电厂整体节能水平的提升,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热电比和总效率在热电厂节能分析中的应用随着能源的消耗,热电厂的节能迫在眉睫,因而,如何提高热电厂的热电比和总效率就成了热电厂节能分析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以热电比和总效率在热电厂节能分析中的应用为话题,分析其在热电厂节能分析中的重要性及应用。
热电比是衡量热电厂效率的重要指标。
热电比是一种用于描述能源利用效率的度量标准,它指的是机械功率和总热功率之比,它表示出热电厂的总能量效率,其值的高低表明了热电厂的效率情况。
通常情况下,较高的热电比代表着有效的热能利用,更高的热电厂效率。
另外,热电厂总效率也是热电厂节能分析中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热电厂效率的重要指标。
总效率是指热电厂将流经发电机的总能量转化为电能所取得的百分比,它反映了热电厂整体效率。
热电厂总效率极其重要,它决定了热电厂发电机的输出功率。
因此,热电比和总效率在热电厂节能分析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应用这两个指标的分析可以有效地提高热电厂的效率和节省能源。
热电比是衡量热电厂效率的重要指标,而总效率可以反映热电厂的整体效率。
此外,热电厂的能源消耗也是衡量热电厂效率的重要指标。
针对上述指标,分析热电厂的效率情况,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热电厂的效率,提高热电比和总效率,从而减少能源消耗。
例如,可采取改进发电机的工作状态,提高发电机的效率,降低发电机的机械损耗;可以修改冷却系统,减少冷却系统的损耗;此外,可采取热电厂排放标准和能源利用率标准,来更好地利用热电厂产生的能量,减少能源的损耗。
总之,热电比和总效率在热电厂节能分析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用于衡量热电厂效率情况、减少能源消耗、提高热电厂效率。
通过综合利用这两个指标以及改进发电机、冷却系统和排放标准等措施,热电厂的节能效果可得到显著的改善。
热电比大火电更节能——谢百军在热电联产行业生存现状与前景情况通报会发言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嘉宾:我叫谢百军,是浙江省嵊州新中港热电有限公司负责人,从事电力热电行业已经41年了,其中担任热电厂厂长也已经整整20年,我就从一个长期从事热电行业老职工的角度提几点看法:一、热电厂比大火电不节能?长期以来,社会上流传着这样的所谓“共识”:热电厂由于装机容量小,机组参数低,供电煤耗高达400多克、500多克,与大火电的300多克相比明显的不节能。
真是这样吗?不,这其实是一个误区。
根据目前通行的热电厂热、电能耗分摊公式,计算供电煤耗时,将热电厂大幅度减少冷源损失的节能作用,大部分摊到了供热煤耗上,所以供电煤耗仍然较高。
如果将供热煤耗固定起来计算,结果就会发生惊人的变化。
根据国家发改委近期下发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区域热电联产工程。
热电联产与热、电分产相比,热效率提高30%,集中供热比分散小锅炉供热,效率提高50%。
”如果将热电联产企业的供电煤耗按大火电的标准固定起来,计算得出的供热煤耗就可以与小锅炉产汽煤耗比较;反之,如果将热电联产企业的供汽煤耗按小锅炉产汽煤耗固定起来,计算得出的供电煤耗就可以与大火电比较。
同样依据国家发改委上述文件:“我国在用中小燃煤锅炉………,实际运行效率65%左右”,而热电厂替代的锅炉(多数热电厂本身也只是中型锅炉)以小锅炉为主,平均运行效率只能在60%左右。
以一个装机25MW的小型热电厂为例,年运行6000小时,综合厂用电率10%,根据国家四部委【2000】220号文的规定,最低标准热电比100%,热效率45%。
设年运行6000小时,综合厂用电率10%,则年供电量为:2.5×6000×0.9=13500万KWH.要达到100%热电比,年供热:13500(万KWH)×3600(KJ/KWH)×104×10-6÷2.841GJ/T=17.1066万吨。
小锅炉吨原煤产汽(热效率60%,原煤5500大卡/KG,22.99百万GJ,汽压0.75MPA,200℃,吨汽热值2.84吉焦/吨)22.99百万吉焦/吨煤×106×0.6÷2.841=4.855吨汽/吨原煤小锅炉吨标煤产汽(标煤热值7000大卡/KG,29.26百万GJ/吨标煤,吨汽热值2.841百万吉焦)29.26×0.6÷2.841=6.1795吨汽/吨标煤吨汽原煤耗:1000÷4.855=205.9732公斤原煤/吨汽吨汽标煤耗:1000÷6.1795=161.83公斤标煤/吨汽浙江省热电企业通常的供热标煤耗为36KG/KJ,供热原煤耗为46KG/KJ 左右。
吨汽标煤耗:36×2.841=102.276KG标煤/吨汽与小锅炉相比吨汽节标煤:161.83-102.276=59.554公斤/吨汽吨汽节原煤:29.26÷22.99×59.554=75.796公斤/吨汽共节原煤:17.1066×75.796×104×10-3=1.2966万吨共节标煤:17.1066×59.554×104×10-3=1.0187万吨将这些节煤量摊到供电量中:降低供电原煤耗1.2966(万吨)÷1.35(亿度)×103×10-4=0.096044公斤/KWH=96.044G/KWH降低供电标煤耗1.0187÷1.35×103×10-4=75.459G/KWH以刚刚勉强达到标准,最差的热电厂(热电比100%)计算,原来如果供电煤耗为450G/KWH(浙江省计算2004年煤电联动时,热电企业的计算标准为供电煤耗400G/KWH),即降为450-75.46=374.54G/KWH,而2004年全国大火电机组10~11万KW机组平均为399.7G/KWH,12~19.9万KW机组为374.36G/KWH!同样可以得出从100%--600%热电比的供电煤耗:我们浙江省2004年全省热电比高达411%,如果按小锅炉的能效固定供汽煤耗,2004年全省热电机组装机358万KW,2005年将超过400万KW,按此方法计算,供电煤耗仅一百多克,粗略估算,年节煤在400万吨左右(400万KW×6000小时×0.9×200G/KWH×104×10-6×10-4=432万吨标煤),节能效果是何等显著。
至于供热厂用电,热电联产与分产均为15KWH/GJ左右,可以不作比较。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资料,2004年全国大火电供电煤耗为:这样看来,热电机组只要热电比达到100%,它的供电煤耗就优于20万火电机组,只要热电比大于200%,它的供电煤耗就比现有任何运行中的大火电燃煤机组都低。
热电比大于400%,供电煤耗就不足现有进口顶尖机组的一半,热电比大于600%,机组的供电煤耗是零!二、真正的热电机组也可以竞价上网?我们热电厂对外供热不外乎三种形式:一是背压机组背压排汽供热;二是抽凝机组汽供热;三是锅炉主蒸汽减温减压供热。
对于背压机组供热,发电量全部由供汽量决定,没有任何调节余地。
如果强行减少发电量,只能关小进汽量,势必造成供热压力下降,只能用主蒸汽减温减压来补充。
而背压机组效率对于蒸汽流量非常敏感,满负荷超负荷的效率最高,蒸汽量下降到70%以下,效率就急剧下降,当流量降到50%以下时,甚至整套机组的发电量不足厂用电量,供电量为负数!同样,背压机组强行增加发电量,就只好强行加大进汽,这样会造成背压急剧上升,对机组安全和热力管网、热用户安全将是构成严重威胁,所以说背压机组不能调峰,也不能竞价上网。
对于抽凝机组。
在经冷凝状态运行时,小机组具有0~100%电负荷的调峰能力,但对真正的热电厂调节幅度非常有限的。
同样以上述25MW的热电厂为例,如果100%的热电比,年供热量即达到17.1066万吨,平均28.5T/H,最大60T/H,最小15T/H。
此时,因热负荷太小,不可能用背压机,如果该厂有两台12.5MW抽凝机组,一台可调,一台已不可调。
如果是一台25MW抽凝则理论上虽有少量的调节余地,但实际由于热负荷变化无定,是难以调节的。
当热电比达到200%,平均供热量将达到57.5T/H,最高110T/H,最低30T/H,供汽最大时,无论两台机、一台机均已超过额定供汽量,也就不能对电负荷作调节,因为此时调节档板或阀门已投入,减少电负荷就势必减少进汽量,从而降低供热压力,如果被迫用减温减压来补充就十分不经济。
如果热电比更高,就更没有调节余地了。
因为供热流量大了,即使不减电负荷,也要投入调节装置,如果投入幅度太大,汽机尾部就会发生严重的鼓风损失,急剧升高排汽汽温,发生严重事故。
但是由于南方热电厂大多只带工业负荷,而工业负荷一般深夜较小,相应地也可以少发电。
因此,作为每天峰谷调峰,热电机组可以发挥很大作用,浙江省的热电厂,峰谷比一般为70%:30%。
对于减温减压供热。
由于这种运行方式,取消了能源梯级利用,将高参数的主蒸汽通过节流注水减温减压供热,热效率比热电分供更低。
根据国家发极委等四部委[2000]1268号文件第九条明确规定:“必须充分考虑供热负荷曲线变化和节能因素,不得以电量指标限制热电厂对外供热,更不得迫使热电厂减压减流供汽,否则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三条追究有关部门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并且赔偿经济损失。
”主蒸汽减压减温供热,只能在机组事故状态下,作为保证热用户用热的临时措施。
因此,对于热电比达到100%以上的真正热电机组,无论采用何种供热方式,都只能以热定电,不能用竞价的方式来决定上网电量,否则不但会造成宝贵的一次能源的白白浪费,而且会对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以热电厂的名义,违规建设的火电机组,既没有什么热负荷,装机容量也很大(5万、10万、13.5万甚至20万30万),基本在纯冷凝发电的企业,实在有条件有必要竞价上网,有必要整治。
对于以热定电的真正热电厂,在现在这样的煤价、电价、热价下,超过供热需要多发电,实际上是增加冷凝发电量,反而增加煤耗,降低效益。
在高煤价下,尽量做到按供热量发电,尽可能将抽凝机组减下来停下来,是热电企业的自觉行动,除非为解决缺电政府补贴才勉强多发电。
三、国有商业银行应该从热电(包括综合利用电厂)行业全线退出?为了贯彻党中央的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务院、国家发改委提出了一系列的规划和措施。
如《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提出,2005年启动节约替代石油、热电联产、余热利用、建筑节能、政府机构节能、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7项工程。
国家发改委《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提出“在工业热负荷为主的地区,因地制宜地建设以热力为主的背压机组”,把发展热电联产作为“节能重点领域、重点工程,要求在中小城市建设以循环流化床为主要技术的热电煤气三联供,以洁净能源作燃料的分布热电联产和热电冷联供,将现有分散式供热燃煤小锅炉改造为集中供热。
到2010年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由2002年的27%提高到40%,新增供暖热电联产机组4000万千瓦,年节约3500万吨标准煤”。
但是,今年有两家国有商业银行,以总行发文的形式,明文规定要从单机13.5万千瓦以下的热电联产行业(包括综合利用机组)中退出。
其中一家国有商业银行已经收回了浙江省所有单机13.5万千瓦以下热电企业的贷款,甚至对省分行打报告要求保留的优质热电企业,也明令收贷不予保留。
近日国家发改委官员(能源研究所的所长戴彦德)披露,我国每百万美元GDP的能耗,是世界年均水平的3.1倍,是OECD组织国家和地区的4.3倍,是日本的9倍。
一方面是资源短缺,能源短缺,中央着急,人民着急,可持续发展面临瓶颈,一方面是放着现成的节能环保产业,如热电联产行业,可以大规模发展,大量节能。
国家又提出了发展的目标(不含热力为主的机组,仅仅新增供暖热电联产机组,至2010年新增4000万千瓦)。
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却明文规定要退出,要“坚决”收贷。
在单位GDP能耗方面。
一方面是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与第三世界的某些国家(如印度)存在巨大的差距,一方面是某些地方、某些企业、某些部门官员却莫名其妙的决策。
作为一个长期从事基层生产经营的老职工深感忧虑和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