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下册古文二则 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2
四川省金堂县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庄子》故两则事导学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四川省金堂县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庄子》故两则事导学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四川省金堂县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庄子》故两则事导学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20《庄子》故事两则一、自学导航㈠学习目标1、结合注释,积累掌握文中“相、国、止、安、于、固”等文言词语的意思。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3.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4.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㈡学习方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圈点勾画法二、自主学习1、初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两则故事?2、慢慢地读课文,细细咀嚼,想一想你读懂两则故事了吗?3、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及文本,了解作者概况及相关作品并掌握注释中的重点词语。
4、再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圈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并认真思考“自主训练”中关于“文本理解”的练习题。
三、自主训练(一)基础达标1、文学常识1、《〈庄子〉故事两则》,均选自(《庄子秋水》)。
庄周,是( 战国 )(朝代)哲学家,是诸子百家中(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2、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鸱( chī)濠梁( háo )鞗( tiáo )鱼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惠子相梁(动词,做宰相)(2)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拟声词)(吓唬)(3)是鱼之乐也(这)(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怎么)4、翻译下列句子.(1)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2)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22 孙权劝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过程与方法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积累文言词汇;品味孙权、鲁肃、吕蒙对话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难点:联系生活,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一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你可知道,他斗大的字不识几个,你知道“吴下阿蒙”和“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两个成语的来历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孙权劝学》,共同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二、走进作者: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三、预习检测: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蒙辞()以军中多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自以为()大有所益及()鲁肃过寻阳即更()刮目相待蒙乃()始就学权谓()吕蒙曰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全文。
听完范读后,全班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2、对着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来理解课文,不明白的地方相互讨论研究,自读理清课文情节。
在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不要求字字句句直译,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来完成,即:翻译出文章的大意就可以了。
本文主要讲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后其才略突飞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20、《庄子》故事两则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能力目标1、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喻意。
2、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德育目标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二、学习重点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三、学习难点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导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以前庄子做梦变成蝴蝶,完全是一只欣然生动的蝴蝶,十分快活适意,全然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了。
一会儿醒来,才惊讶自己原来是庄周。
真不了解到底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庄周与蝴蝶一定有分别。
这就是所说的物化,也就是变化同为一体,不分彼此,消除物我差别的境界。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二、资料助读庄子与《庄子》介绍三、自学互动、适时点拨(一)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正确断句。
2、再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并翻译课文板书: (1)惠子相梁相:名词用作动词。
做宰相。
(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国都、京城。
(3)非梧桐不止止:栖息。
(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安:疑问代词,怎么。
(5)于是鸱得腐鼠于是: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表意不同。
(6)鱼出游从容从容:安闲自由;现在多指“在危险面前冷静不慌忙”。
(7)是鱼之乐也是:这。
3、说故事:梳理故事情节板书:情节出人意料(不喜却疑、不避自迎)第一则:相梁----往见----欲代----搜----往见第二则:是鱼之乐也----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四、课堂检测:同步练习册第二课时(二)适时点拨1、提问:(1)庄子讲鹓鶵故事中,鹓鶵、鸱、腐鼠分别比喻什么?故事的用意是什么?(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学生思考,明确:(1)故事里,鹓鶵比喻志向高洁之士,如庄子。
《曹刿论战》导学案【学习目标】1、 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句子2、 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丹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3、 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1、 理清行文思路。
2、 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学习难点】1、 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
2、 学习课文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
【课前预习】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意。
曹刿( ) 又何间焉( )鄙( 玉帛( ) 登轼( ) 靡( )2、 字词积累:A 、古今异义(画线词语):齐师伐我 又何间焉 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①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③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④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2016年贵港市中考题)⑤ 一鼓作气,再三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⑥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帮逐之。
4、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原因是什么?(2) 曹刿认为 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3) 为什么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 B 、词类活用(画线词语):神弗福也 C 、一词多义:公将鼓之请 曹刿请见 战则请从故 公问其故 故逐之从 民弗从 战则请从D 、 3通假字:小惠未徧:通 翻译下列句子。
遍”普遍,遍及徧()盈( )肉食者鄙必以信忠之属也辙( 再而衰(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5)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4、第一段中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作战的先决条件5、下列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6、曹刿的远谋”具体表现在哪里?7、中考考题再现(2016年贵港市中考题)A:解释词语:孚B、翻译:忠之属也。
21 古文二则面对着“金十斤”,他没有被诱惑,没有被金子的光芒灼伤眼睛,君子之风沐浴着他,君子爱道,小人爱财,他头脑清醒。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这便是君子的声音,坦坦荡荡,威震山川,响彻寰宇。
他是谁?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杨震。
1.了解范晔及其《后汉书》;理解并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重点)2.学习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重点、难点)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文官不爱钱”“官清民自安”,这是自有官吏以来,人民对官吏的期望和要求。
但是,历朝历代的官吏有几人做到了这一点呢?然而,杨震的为官生涯却完全符合人民的期望和要求。
千古流芳的“四知”精神,是杨震留传给民族的宝贵遗产,堪称古今中外官吏的楷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篇这样的古文。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1)《四知》①古今异义何谓无知..[古义:没有(人)知道。
今义:没有知识,不懂道理。
]②一词多义③词类活用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怀”,名词用作动词,“怀里揣着”的意思。
)子孙常蔬食..步行(“蔬食”,名词用作动词,吃粗粮。
)(2)《私心》①古今异义吏人奏记及便宜..者(古义:对国家有利的事。
今义:方便合适,便利。
)性质..悫,少文采(古义:本性。
今义: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
)每三公有所选举..(古义:选拔举用贤能。
今义:用投票或举手等表决方式选出代表或负责人。
)②词类活用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轻”,形容词用作动词,“看轻”的意思。
)范晔(398—445),字蔚宗。
南朝宋时顺阳(今河南淅川)人,南北朝时期著名史学家。
范晔一生对社会的最大贡献是撰写了被后人称之为“前四史”之一的《后汉书》。
范晔的文学主张是常谓情志所托,故当以意为主,以文传意。
以意为主,则其旨必见;以文传意,则其词不流。
然后抽其芬芳,振其金石耳。
”《四知》选自《后汉书•杨震列传》,题目是编者加的。
“四知”即文中的“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私心》选自《后汉书•第五钟离宋寒列传》,题目是编者加的。
23《孟子》二则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汇,疏通文意,朗读背诵。
(重点)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论证方法。
(难点)3.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进步性及现实意义。
建议本课分两课时,依据学情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中的一种。
方式一:第一课时自学互研知识板块一、二并交流展示;第二课时自学互研知识板块三并交流展示且完成当堂演练。
方式二:第一课时进行自学互研;第二课时进行交流展示、当堂演练。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新课导入一:生与死、利与义的问题历来为世人关注,那么几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请走进《鱼我所欲也》寻找答案。
新课导入二:《孟子》一书中语言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
《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一)鱼我所欲也知识板块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及作品。
作者简介: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有“亚圣”之称。
他在孔子“仁”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孟子》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
气势充沛,逻辑严密,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掌握词意。
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再请两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评点(从读音准确、节奏分明、重音清晰、流畅自然等方面评价);最后教师点评。
(1)给加点字注音:一箪.(dān )豆羹.(ɡēnɡ )蹴.尔(cù )与.(yú ) 不为.(wéi )苟.(ɡǒu )得也为.(wèi )宫室之美为.(wéi )之使人之所恶.(wù )莫甚于死者(2)划分节奏: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今/为宫室之美/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乡/为身死而不受(3)通假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4)多义词:为:乡为.身死而不受(宁愿。
《庄子》二则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庄子其人及其作品。
2、积累文言常识,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3、体会课文想象奇幻、构思巧妙的特点。
学习重点积累文言常识,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学习难点:体会课文想象奇幻、构思巧妙的特点。
一、课前预习:1、庄子及《庄子》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
《庄子》共33 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内篇7 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 篇和杂篇11 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2、解释下列词语:时:德:已:方:恃:犹:应:响:影:疾视:无变:德:异:应:反走:3、翻译句子:(1)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
(2)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
二、背记知识随堂笔记1、《浑沌之死》选自《》。
古人把的状态也称作浑沌。
文中用“倏”“忽”作为神的名字,意在讽刺。
2、《呆若木鸡》选自《》,现已成为成语,意思是。
三、阅读课文,自行疏通课文,积累重点字词,整体感悟。
《浑沌之死》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第1 句):第二层(第2、3 句):第三层(第4 句):《呆若木鸡》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 句):故事的开端第二部分(第2~5 句):故事的进一步发展第三部分(第6 句):故事的高潮和结局2、“倏”和“忽”为报“浑沌之德”而给他凿七窍,结果好心坏事,浑沌也因此丢了性命。
21.古文二则第一课时四知【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2.把握课文中重点字词的意义。
(重点)3.品析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曾子还说:“吾日三省吾身。
”古人是多么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古人的故事,以期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
二、预习展示1.介绍作者。
范晔(398-445),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人)。
南朝宋著名史学家。
2.读准字音。
邓骘(zhì) 谒见(yè) 以遗震(wèi)涿郡(zhuō) 称为(chēng)3.理解文题。
明确:“四知”即“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三、合作探究(一)朗读课文,积累词汇。
小组合作,整理本课的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一词多义。
知君不知故人(了解)何谓无知(知道)之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代词,你)子孙常蔬食步行(名词,子女)为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介词,替)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动词,担任)2.词类活用。
至夜怀十斤以遗震(名词用作动词,译为“怀里揣着”)(二)朗读课文,疏通大意。
同桌之间合作,老师指导,疏通文章大意。
注意以下重点句的翻译。
1.(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明确:(杨震)多次升迁,从荆州刺史转任东莱太守。
2.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
明确:在他赴任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
3.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明确:让后代被称作廉洁守正的官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三)分析人物形象。
本文人物形象鲜明,语言刻画形象传神,请从下面语言中分析杨震的人物形象。
1.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这句话表现了杨震怎样的品质?明确: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杨震拒绝贿赂的坚定态度,表现了他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
2.“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这句话表现了杨震怎样的品质?明确:杨震拒绝利用手中的权力去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在他看来让后代做清官的子孙是对他们最大的馈赠。
1
初三年级 YW-13-7A-06—23
《古文二则》 导学案
雁江六中 编写人: 江枫 审核:初三语文组 编写时间:2014.2
班级: 组别: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
1、体会《后汉书》思想的深刻含义及现实意义,领悟文中“四知”、“私心”的寓意。
2、结合文中注释,通过查阅有关工具书加以翻译,培养和提高阅读及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为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教学难点为文章的写法。
【学法指导】
1、先读准字音,读熟课文。
再借助注释、工具书采用直译法逐字通译全文。
2、多读多说。
小组接龙、竞技翻译课文。
【知识链接】(读资料,记忆划线部分内容)
1、范晔(398—445)字蔚宗,小字搏。
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
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官场多磨,后因事被杀。
《宋书》本传称他:“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
”任宣城太守时,曾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史实的著作,删繁补略,撰成《后汉书》纪传九十卷(十志未及完成),为我国史学名著。
名篇有《班超传》、《张衡传》等。
《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东汉一代的历史。
今通行本共一百二十卷。
本纪、列传部分为范晔撰,志未作完,范被杀。
南朝梁刘昭取司马彪《续汉书》中的“八志”与之配合,北宋时将两书合刻为一书。
文章风格趋向骈体,写人叙事,简明周详,生动感人。
且收录了大量的东汉的散文、辞赋、诗歌。
学者们誉为兼有一代文章总集的性质。
2、 杨震(?一124),东汉大臣,弘农华阴(属今陕西)人,字伯起。
少好学,博览群经,当世誉“关西孔子”。
历任荆州刺史、涿郡太守、司徒、大尉等职。
安帝乳母及中常侍樊丰等贪侈骄横,他多次上疏劝谏,樊丰诬之罢官,自杀。
3、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
他的祖先是战国时齐国的田氏。
田氏在西汉初迁徙至皇帝陵园的很多,所以以迁徙的次序作为姓氏。
4、关于清廉正直的名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宋.包拯
【学习过程】
一、 自主学习,基础达标。
1、 按【知识链接】后括号里的要求自行达标。
2、给下列字读音
评骘 复辟 谒见 遗 涿郡 辄 便宜 质悫 3、朗读课文,读准、读出节奏、读熟、读快。
4、出示卡片检查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翻译。
(1)(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2)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
(3)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5、 小组接龙翻译全文
二.合作探究,整体感知,理解课文。
1. (杨震)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2. 你知道“清官”还称什么吗?你能举出两个古代的“清白吏”吗?
3. 你认为杨震拒金的故事,今天对我们有教育意义吗?请简要分析,不少于50个字。
4. 本文题目是《私心》,而文章意在表现第五伦的公正无私心,你认为题目恰当吗?请简析理由,不少于20个字。
2
5. 你有私心吗?请你用一段一百字左右的文字把它表述出来。
三.拓展延伸,语言表达训练。
阅读《后汉书》之传世名篇
乐羊子妻
【题解】《乐羊子妻》出自《后汉书·列女传》。
《列女传》为范晔新创体例,主要记载历史上杰出女子的生平事迹。
本文主要颂扬乐羊子妻品行高洁、具有毅力和远见的事迹。
【原文】河南乐羊子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
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
【归纳小结】 四知
拒收下属贿赂————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拒绝为子孙开产业——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
私心 无私 辄叱诸子
正面描写 奏记便宜一并封上 有私 不能忘故人
反面衬托
子有病,不省视竟夕不眠
【当堂检测】 就文言词语现象口头竞赛。
【学后反思】
1、今后我学习一定要: (哲理性语言回答)
2、本课还需请教的问题:
3、今天我主动展示质疑对抗了多少次?
译文
四知
杨震到东莱郡上任时,路过昌邑县,原先他所推荐的秀才王密,这时做昌邑县的县令,王密夜里怀中揣着十斤金子拜见,来赠送给杨震。
杨震说:“老朋友了解你,你却不了解老朋友,这是为什么呀?” 王密说:“夜里不会有人知道这事。
”
杨震说:“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王密惭愧地走了。
他为人奉公廉洁,不收别人的钱,子孙常常吃素菜,出门步行。
老朋友中有人想让他为子孙置办产业,杨震不肯,说:“让后代人说他们是清官的子孙,把这个‘荣誉’留给他们,不也是很丰厚的吗?”
私心
第五伦奉公守法竭尽忠诚,说话办事没有违背法规的。
儿子们有人常劝止他,他就呵斥他们并赶走他们,官吏陈述的书面意见有利于国家的,他都封好上报,他就像这样毫无私心。
他生性诚实,缺少文采,做官时以清廉著称,当时人们把他比作西汉时贡禹(那样明经洁行的人)。
但是他缺少宽容,又不整饬自己的威严,也因此被有些人看轻。
有人问第五伦说:“您有私心吗?”他回答说:“老朋友中有送给我千里马的,我虽然没有接受,但每到朝廷选拔官吏时,我心里总不能忘了他,可始终也没有任用他。
我哥哥的儿子常常生病,我一夜里十次去探望,回来却安安稳稳地睡下;我的儿子有了病,我虽然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
像这样,难道可以说没有私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