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景与造景:森林变迁与尧山圣母信仰关系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39 MB
- 文档页数:7
河南尧山风景区旅游资源单体调查报告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格式表B.1 (单体序号单体名称)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基本类型:山丘型旅游地(山岳景观)单体调查表填写要点a.基本类型、代号;b.单体名称、行政位置、地理位置;c.性质与特征;d.旅游区域与进出条件、保护与开发现状。
D、填写项目:基本类型、代号“基本类型”依照标准“表1 旅游资源分类表”的名称和代号填写。
“单体代号”调查区如果是省级行政区,则旅游资源单体代号按“国家标准行政代码(地区级区域代号-县级区域代号-景区代号)-旅游资源基本类型代号-旅游资源单体序号”的方式设置,共13位数。
调查区如果是地区级的行政区,则旅游资源单体代号按“国家标准行政代码(县级区域代号-景区代号旅游资源基本类型代号-旅游资源单体序号-”的方式设置,共11位数。
旅游资源单体代号:表示单体在区域中的位置,其表达范围可分为四个层次,从高到低分为一层、二层、三层、四层区域。
“单体名称”填写单体的实际名称。
名称与所属基本类型相符;一般使用当地沿用名称,必要时加注地域名称或类型名称以避免重复。
“行政位置”填写到单体所在的最小行政区名称,区(县、市)、乡(镇)、村(从高到低)。
“地理位置”填写旅游资源单体主体部分的经纬度(精度到秒)。
GPS与地形图结合定位;面状单体的GPS定位应以单体中央部位。
性质与特征第一段:旅游资源单体性质、形态、结构、组成成分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因素。
第二段:成因、演化过程(历史)。
第三段:人事与事件、周围环境。
旅游区域与进出条件、单体所在地区的具体部位进出交通与周边旅游集散地和主要旅游区(点)之间的关系“保护与开发现状”保存现状保护措施开发情况。
鲁山尧山景区调研报告鲁山尧山景区是位于河南省鲁山县的一个著名旅游景点,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底蕴。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和实地考察,我对鲁山尧山景区做出以下报告。
第一,景区交通便利。
鲁山尧山景区位于鲁山县城东南部,距离县城仅有数公里的距离,交通十分便利。
前往景区的道路都是宽阔平整的,且有公交车和出租车的服务,游客可以方便快捷地到达。
第二,景区环境优美。
鲁山尧山景区周边环境相当清幽,四周被山脉环绕,空气清新宜人。
景区内有茂密的树林和翠绿的草坪,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第三,景区景点丰富。
鲁山尧山景区内有许多自然景点和人文景点,给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体验。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是尧山风景区,山峦叠翠,峰回路转,登上山巅可以俯瞰整个鲁山县城和周边的风景。
此外,还有尧山庙、尧山古树群等历史文化景点,让游客领略到尧山的历史和人文魅力。
第四,景区服务完善。
鲁山尧山景区对游客提供了一系列周到的服务。
景区内设有停车场和观光车,游客可以方便地在景区内移动。
同时,景区内还有休息区和餐饮区,游客可以在此处休息和享受美食。
此外,景区还有导游小组,可以为游客提供专业的讲解服务。
第五,景区开发有待完善。
尽管鲁山尧山景区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底蕴,但与其他一些著名景区相比,目前的开发还不够充分。
景区内的设施和景点宣传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提高游客的参观体验。
同时,景区也需要与周边景点和旅游资源进行更好地整合,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旅游线路。
总之,鲁山尧山景区作为一个具有潜力的旅游景点,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通过进一步加大开发和宣传力度,提升景区的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相信鲁山尧山景区将成为一个备受游客青睐的旅游目的地。
第48卷第1期2023年1月㊀林㊀业㊀调㊀查㊀规㊀划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Vol.48㊀No.1Jan.2023doi:10.3969/j.issn.1671-3168.2023.01.017尧山野生草本植物资源调查及分析黄宾芯1,石伟2,化晨肖1,王鹏飞1(1.林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林州456500;2.中建八局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上海200000)摘要:实地调查尧山野生草本植物种质资源,对其科㊁属的组成和分布区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区内野生草本植物有85科㊁476属㊁1291种,科的组成以寡种科最多,占总科数的41.17%㊂属的组成以单种属和寡种属为主,分别占总属数的46.22%㊁42.65%㊂从科㊁属的分布来看,共有10个分布区类型,世界广泛分布㊁热带分布㊁温带分布分别占研究区总科数的45.88%㊁37.65%㊁16.47%,占总属数的62.39%㊁21.85%㊁15.76%㊂尧山野生草本植物种类组成丰富,应用价值多样,本研究结果可为尧山野生草本植物的科研调查㊁开发利用㊁有效保护提供参考㊂关键词:草本植物;多样性;植物区系;分布类型;应用价值;尧山中图分类号:S757.2;S682.36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671-3168(2023)01-0087-05引文格式:黄宾芯,石伟,化晨肖,等.尧山野生草本植物资源调查及分析[J].林业调查规划,2023,48(1):87-91.doi:10.3969/j.issn.1671-3168.2023.01.017Huang Binxin,SHI Wei,HUA Chenxiao,et al.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Wild Herb Resources in Yaoshan[J].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2023,48(1):87-91.doi:10.3969/j.issn.1671-3168.2023.01.017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Wild Herb Resources in YaoshanHuang Binxin1,SHI Wei2,HUA Chenxiao1,WANG Pengfei1(1.Linzhou College of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Linzhou,Henan456500,China;2.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Ltd.,Shanghai200000,China) Abstract:The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area types of families and genera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by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wild herbs in Yaosha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1291species of wild herbs in476genera and85families within the scope of this study,and the family composition was the most,accounting for41.17%of the total families.The composition of genera was dominated by single species and few species,accounting for46.22%and42.65%of the total genera respectively.In term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families and genera,there were10distribution area types.The world wide distribu-tion,tropical distribution and temperate distribution accounted for45.88%,37.65%and16.47%of the total families,62.39%,21.85%and15.76%of the total genera.The wild herbs in Yaoshan were rich in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diverse in application value.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investigation,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and effective protection of wild herbs in Yaoshan.Key words:herb;diversity;flora;distribution area type;application value;Yaoshan收稿日期:2021-10-12.基金项目:河南省林木种质资源调查(30601796).第一作者:黄宾芯(1996-),女,河南林州人,硕士.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Email:1392671110@责任作者:王鹏飞(1964-),男,河南信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工作.Email:188792041@林业调查规划㊀㊀草本植物是指茎内木质部不发达,含木质化细胞少,支持力弱,体形矮小,寿命较短,具有草质茎的一二年生或多年生植物[1]㊂草本植物具有食用㊁药用㊁经济㊁生态保护等多种价值,是十分重要的植物资源[2-3]㊂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要求,观赏价值高㊁营养丰富的野生草本植物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㊂由于草本植物植株矮小㊁种类繁多,在辨别认识和调查统计中困难较大,故调查研究多集中在木本植物方面,对草本植物的调查研究关注度不足[4-6]㊂目前,李伟等[7]对尧山自然保护区野生木本植物进行调查与分析,有关尧山野生草本植物的调查研究尚未见报道㊂通过对尧山野生草本植物进行调查,并对其植物多样性及区系进行分析,总结尧山野生草本植物种类的特点,为尧山地区野生草本植物资源的管理㊁保护㊁开发利用提供参考㊂1研究区概况尧山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西部(33ʎ41ᶄN,112ʎ11ᶄE),地处秦岭余脉,伏牛山东段北坡㊂南邻南召县,西㊁西北与嵩县相连,东㊁北与鲁山县的二郎庙乡接壤㊂最高海拔2153m,最低海拔1090m,区内相对高度1063m㊂尧山属淮河流域,地处白龟山㊁昭平台两大水库上游,是淮河支流沙河的发源地㊂年均温9.4ħ,极端最高温35.4ħ,最低温-18ħ㊂年均降水量1180mm,比周围地区多300mm㊂雨热同期的气候特征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㊂无霜期205d,年均日照时数为1724h㊂研究区内土壤主要有棕壤土㊁黄棕壤土㊁粗骨土㊁突骨土4类㊂该研究区域内植物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高达97%,主要植被类型有针叶林㊁针阔叶混交林㊁落叶阔叶林㊁灌丛[8-12]㊂2研究方法2020年6 8月对尧山野生草本植物资源进行调查,根据尧山的地形地貌以及当地林业相关部门人员的建议,采用线路调查法,线路选点遵循代表性㊁全面性的原则㊂调查过程中采用拍照㊁记录㊁采集标本等方法对草本植物进行识别鉴定,对不能确定种类的草本植物参考‘中国植物志“‘河南植物志“等书籍和网站,或向相关植物专家请教等方法进行鉴定[13]㊂3结果与分析3.1尧山野生草本植物多样性分析3.1.1尧山野生草本植物组成根据实地调查结果,结合相关参考书籍,统计整理出尧山野生草本种子植物有85科㊁476属㊁1291种,其中双子叶植物66科㊁307属㊁820种,单子叶植物19科㊁169属㊁471种(表1)㊂按照植物的生长环境进行分析,陆生草本植物有63科㊁444属㊁1232种(分别占研究范围内科属种的74.12%㊁93.28%㊁95.43%),水生草本植物有22科㊁32属㊁59种(分别占研究范围内科属种的25.88%㊁6.72%㊁4.57%)㊂表1㊀尧山野生草本植物组成Tab.1㊀Composition of wild herbs in Yaoshan双子叶植物6677.6530764.50单子叶植物1922.3516935.5047136.48合计㊀㊀㊀85100.00476100.001291100.003.1.2尧山野生草本植物科的多样性分析尧山野生草本植物科的组成按照属的数量进行统计,单属科有35科,占调查总科数的41.18%;含2~9属的科有38科,占44.71%;含10个属以上的科有12个,占14.12%㊂科的组成按照种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尧山野生草本植物各科所含种的数量,将其划分为5个等级,单种科(1种)㊁寡种科(2~9种)㊁小型科(10~19种)㊁中型科(20~29种)㊁大型科(ȡ30种),见表2㊂表2㊀尧山野生草本植物科的多样性统计Tab.2㊀Families diversity of wild herbs in Yaoshan大型科(ȡ30种)1315.3031265.5589068.94中型科(20~29种)2 2.3516 3.3642 3.25小型科(10~19种)1720.006613.8620415.80寡种科(2~9种)3541.176413.4513710.61单种科1821.18183.78181.40合计㊀85100.00476100.001291100.00㊃88㊃第48卷黄宾芯等:尧山野生草本植物资源调查及分析㊀㊀尧山野生草本植物经统计分析可知,含30种以上的大型科共有13个,即禾本科㊁菊科㊁莎草科㊁唇形科㊁十字花科㊁豆科㊁兰科㊁百合科㊁毛茛科㊁石竹科㊁玄参科㊁伞形科㊁廖科,占调查范围内野生草本植物总科数的15.3%,总种数的68.94%㊂这13个科的植物是研究范围内草本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以禾本科㊁菊科植物所占比例最高;含20~29种的中型科有2个,即紫草科和蔷薇科,占总科数的2.35%,总种数的3.25%;包含10~19种的小型科共有17个,分别是茜草科㊁荨麻科㊁景天科㊁罂粟科㊁虎耳草科㊁大戟科㊁堇菜科㊁报春花科㊁龙胆科㊁旋花科㊁败酱科㊁川断续科㊁葫芦科㊁桔梗科㊁天南星科㊁灯心草科,占总科数的20%,总种数的10%;包含2~9种的寡种科共有35个,如千屈菜科㊁凤仙花科㊁檀香科㊁睡莲科㊁苋科㊁茄科㊁苦苣菜科㊁车前科等,占总科数的41.17%,总种数的10.61%;含有1个种的单种科共有18个,分别是商陆科㊁三白草科㊁芸香科㊁桑科㊁金栗兰科㊁马齿苋科㊁金鱼草科㊁防己科㊁亚麻科㊁蒺藜科㊁杉叶藻科㊁五加科㊁花荵科㊁胡麻科㊁透骨草科㊁黑三棱科㊁花蔺科㊁葡萄科,占总科数的21.18%,总种数的1.4%㊂从科的分布来看,尧山野生草本植物寡种科数量最多,其次是单种科和小型科,分别占总科数的41.17%㊁21.18%㊁20%㊂从种的分布来看,ȡ30种的大型科数量最多,为优势科,占研究总种类的68.94%,是研究范围内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㊂3.1.3尧山野生草本植物属的多样性分析属的组成按照种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尧山野生草本植物各属所含种的数量,将其划分为5个等级,单种属(1种)㊁寡种属(2~5种)㊁小型属(6~9种)㊁中型属(10~19种)㊁大型属(ȡ20种),见表3㊂表3㊀尧山野生草本植物属的多样性统计Tab.3㊀Genera diversity of wild herbs in Yaoshan大型属(ȡ20种)4中型属(10~19种)7 1.4785 6.58小型属(6~9种)428.8230123.32寡种属(2~5种)20342.6555843.22单种属22046.2222017.04合计476100.001291100.00㊀㊀经统计分析可知,含有20种以上的大型属有4个,即苔草属㊁蓼属㊁风毛菊属㊁蒿属,占调查范围内野生草本植物总属数的0.84%,总种数的9.84%;含有10~19种的中型属有7个,即葱属㊁天南星属㊁委陵菜属㊁堇菜属㊁莎草属㊁百合属㊁沙参属,占总属数的1.47%,总种数的6.58%;含有6~9种的小型属共有42个,如鸢尾属㊁灯心草属㊁早熟禾属㊁酸模属等,占总属数的8.82%,总种数的23.32%;含有2~5种的寡种属共有203个,如石竹属㊁诸葛菜属㊁菖蒲属㊁萱草属等,占总属数的42.65%,总种数的43.22%;含有1个种的单种属共有220个,如葎草属㊁菅属㊁绶草属㊁瓦松属等,占调查范围内野生草本植物总属数的46.22%,总种数的17.04%㊂从属的分布来看,尧山野生草本植物单种属最多,其次是寡种属,分别占总属数的46.22%㊁42.65%㊂从种的分布来看寡种属数量最多,占研究总属数的43.22%㊂3.2尧山野生草本植物区系分析3.2.1尧山野生草本植物科的区系分析根据吴征镒等的划分方法[14-16],将尧山野生草本植物85科划分为10个分布区类型(表4)㊂表4㊀尧山野生草本植物科㊁属的分布类型Tab.4㊀Distribution area types of families andgenera of wild herbs in Yaoshan2泛热带分布2225.88387.983热带亚洲及热带南美洲间断分布2 2.355 1.054旧世界热带分布1 1.1830.635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1 1.1840.846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1 1.1810.217热带亚洲分布5 5.885311.138北温带分布89.414810.089东亚及北美间断分布3 3.5322 4.6210旧世界温带分布3 3.535 1.05合计85100.00476100.00㊀㊀世界广泛分布的有39科,如禾本科㊁廖科㊁景天科㊁苋科㊁十字花科等,世界广泛分布类型占研究范围内总科数的45.88%㊂从科的区系分布整体来看,热带性分布科(包括类型2~7)有32科,占研究㊃98㊃第1期林业调查规划范围内总科数的83.53%㊂其中,泛热带分布的有22科,如菊科㊁锦葵科㊁檀香科㊁天南星科㊁葡萄科等,占总科数的25.88%;热带亚洲及热带南美洲间断分布的有5科,如豆科㊁五加科㊁胡麻科㊁苦苣苔科㊁鸢尾科,占总科数的2.35%㊂温带性分布科(包括类型8~10)共有14科,占研究范围内总科数的16.47%㊂其中,北温带分布的有8科,如亚麻科㊁罂粟科㊁杉叶藻科㊁鹿蹄草科等,占总科数的9.41%;东亚及北美间断分布的有3科,如三白草科㊁透骨草科㊁百合科,占总科数的3.53%;旧世界温带分布的有3科,如桑科㊁菱科㊁川断续科,占总科数的3.53%㊂3.2.2尧山野生草本植物属的区系分析尧山野生草本植物476属,世界广泛分布的有297属,如睡莲属㊁翠雀花属㊁诸葛菜属㊁瓦松属㊁委陵菜属等,世界广泛分布类型占研究范围内总属数的62.39%㊂热带性分布属有104属,占研究范围内总属数的21.85%㊂其中,泛热带分布的有38属,如金粟兰属㊁冷水花属㊁马兜铃属㊁商陆属㊁蝙蝠葛属等,占总属数的7.98%;温带性分布属有75属,占总属数的15.76%㊂其中,北温带分布的有48属,如白屈菜属㊁亚麻属㊁松下兰属㊁牡丹草属等,占总属数的10.08%;东亚及北美间断分布的有22属,如透骨草㊁沿阶草属㊁山麦冬属㊁葱属等,占总属数的4.62%;旧世界温带分布有5个属,如葎草属㊁菱属㊁兰盆花属㊁黄金茅属,占总属数的1.05%㊂3.3尧山野生草本植物的应用价值3.3.1草本植物的药用价值部分草本植物的提取物具有药用价值,有治疗疾病㊁保健的作用㊂草药作为中药主要组成部分在中医治疗过程中应用广泛,而在现代药品中有74%含有至少一个植物学分子,草本植物在药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7]㊂本研究范围内72.45%的草本植物具有药用价值,如葛根㊁薄荷㊁菊花等具有疏肌解表㊁促使发汗的药效;三七㊁艾叶㊁地榆㊁小蓟㊁茜草可使局部血管收缩㊁祛瘀止血;半夏㊁天南星㊁旋覆花㊁紫苏子具有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黄芩㊁夏枯草㊁青葙子㊁甘菊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㊂野生草本植物调查可详细了解本地区具有药用价值的草本植物分布,有利于药用植物的培育和开发㊂3.3.2草本植物的食用价值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天然㊁无污染㊁无公害㊁营养价值丰富的野菜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㊂野菜也是现代栽培蔬菜的前身,由于野菜独特的口感㊁味道,现已有不少野菜开始列入栽培蔬菜的行列㊂研究区14.29%的草本植物具有食用价值,如苋菜㊁藜㊁酸模㊁麦瓶草㊁地肤子㊁荠菜㊁薄荷㊁荆芥㊁小蓟草等均可以炒㊁蒸和凉拌方式食用㊂3.3.3草本植物的园林应用价值草本植物在园林中应用广泛,是园林绿化的主要植物类型之一,不仅具有水土保持,防尘固沙的生态作用,还具有美化环境㊁增加园林意境㊁体现文化氛围的功能㊂草本植物植株低矮㊁易成活㊁维护成本低㊁观赏价值高,是林下植被和花坛花镜造景的主要植物材料㊂草本植物成片栽植易形成连绵壮阔的花海场景,且四季皆有不同品种或观赏部位可作为景观焦点㊂研究区26.08%的草本植物可用于园林绿化,如园林中已广泛应用的射干㊁萱草㊁四季海棠㊁金盏菊㊁黄菖蒲㊁鸢尾㊁石竹等,还有如火焰草㊁地肤子㊁风车草㊁雨久花㊁倒提壶㊁瓦松等未大范围开发利用的野生草本植物也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有待利用㊂3.3.4草本植物的其他价值草本植物除具有药用㊁食用㊁园林应用等价值外,部分植物还可用于制作工艺品㊁提取香精㊁加工饲料㊁酿酒等㊂如可用菊花㊁石竹㊁鸢尾等植物的根㊁茎㊁叶㊁花㊁果等作为压花材料,用来制作压花作品;牛筋草㊁麦秸秆㊁茅草等柔韧性强,可用来编制草蟋蟀㊁草帽㊁花篮等工艺品;地肤子制作扫帚;田菁㊁苜蓿等可做饲料或绿肥使用㊂4结论1)尧山野生草本种子植物有85科㊁476属㊁1291种㊂大型科有13个,中型科2个,小型科17个,寡种科35个,单种科18个㊂在尧山野生草本种子植物中禾本科㊁菊科为优势科,分布数种类最多㊂2)本研究区内野生草本种子植物有476属,其中:大型属4个,中型属7个,小型属42个,寡种属203个,单种属220个㊂寡种属和单种属共占研究范围内总属数的88.87%,这体现了在属级水平上的植物多样性㊂3)尧山野生草本植物的区系分析,从科㊁属的分布来看共有10个分布区类型,世界广泛分布㊁热带分布㊁温带分布分别占研究范围内总科数的45.88%㊁37.65%㊁16.47%,占总属数的62.39%㊁21.85%㊁15.76%,这表现出本研究范围内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多样性㊂根据统计数据得出研究区域内野生草本植物主要属于世界广泛分布㊁北温带分布㊁泛热带分布和东亚分布类型,这和本地所处的地理环境特点密切相关㊂㊃09㊃第48卷黄宾芯等:尧山野生草本植物资源调查及分析4)野生草本植物应用价值多样,可广泛开发利用,但要在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基础上适度开发,不可过分乱采滥挖㊂同时应加强种质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增强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维护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㊂参考文献:[1]李晓花,卢洁,梁同军,等.江西省庐山野生草本植物种类资源及其保护利用分析[J].西部林业科学,2015,44 (4):84-90.[2]张玉兰.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8):1948-1950. [3]马跃灵,张娇,杨欣平,等.鄂西地区药用植物食用价值调查[J].湖北农业科学,2018,57(21):80-82. [4]逄世良,杨舒涵,左玉昊,等.扎龙自然保护区草本植物资源调查及其保护利用分析[J].中国林副特产,2019(4):66-68.[5]马良杰,陈本建.兰州南北两山草本植物种质资源调查与区系分析[J].青海草业,2011,20(2):45-53,56. [6]杜蓉,宗浩,张杰,等.成都市城市野生草本植物的多样性及区系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42(6):562-567.[7]李伟,毕会涛,王鹏飞,等.尧山自然保护区野生木本植物调查与分析[J].河南科学,2018,36(4):533-537. [8]丁圣彦,王磐基,尚富德.河南省石人山自然保护区的自然地理特征[J].河南科学,1996(1):61-65.[9]李天煜,古红梅.河南省鲁山县石人山自然保护区植被概况[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 64-70.[10]尚富德,王磐基,郑合勋,等.河南省石人山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2):71-75.[11]尚富德,王磐基,丁圣彦,等.河南省石人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和植被类型的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3):85-87.[12]于宝章,王遂义.河南植物志,第1~4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1998.[13]吴征镒,孙航,周浙昆,等.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地理[J].生物多样性,2011,19(1):148.[14]吴征镒.‘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的修订[J].云南植物研究,2003(5):535-538. [15]吴征镒,孙航,周浙昆,等.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地理[J].生物多样性,2011,19(1):148.[16]李发丽,陆文艺,梁笑桐,等.西天目山主要草本药用植物调查与应用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2019,46(1):16-21.[17]姚新治,王鑫宇,胡永歌,等.郑州沿黄湿地草本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21,49(1):186-191.责任编辑:陈旭㊀㊀㊀㊀校㊀㊀对:张林艳㊀陈旭㊃19㊃第1期。
一、实习背景尧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是国家重点风景区、国家AAAAA级旅游区。
此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尧山的地形地貌、植被分布、水文特征以及土壤类型等自然地理要素,提升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研究能力。
二、实习目的1. 认识尧山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特征;2. 掌握地形地貌、植被、水文、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3. 提高野外调查和实习报告撰写能力;4. 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2023年10月15日-10月19日实习地点: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尧山风景名胜区四、实习内容1. 地形地貌考察尧山地处伏牛山东麓,属山岳型自然风景区。
主峰玉皇顶海拔2153.1米,山势险峻,峰峦叠嶂。
实习期间,我们通过实地观察和地形图分析,了解到尧山的地形地貌特征:山地、丘陵、峡谷相间,地形起伏较大。
2. 植被考察尧山植被覆盖率高,森林茂密。
实习期间,我们观察到尧山植被垂直分布明显,主要分为以下几层:(1)山脚及缓坡地带:以落叶阔叶林为主,树种有栎树、杨树、柳树等;(2)中山地带:以针阔叶混交林为主,树种有松树、杉树、柏树等;(3)山顶及悬崖峭壁:以高山草甸和灌木丛为主。
3. 水文考察尧山溪流众多,瀑布飞流直下,形成独特的山水景观。
实习期间,我们考察了尧山的主要溪流和瀑布,了解其水文特征:(1)溪流:溪水清澈,流量稳定,流速较快,部分溪流在峡谷中形成瀑布;(2)瀑布:尧山瀑布众多,形态各异,如九曲瀑、银线瀑等。
4. 土壤考察尧山土壤类型多样,主要有山地黄棕壤、山地黄壤、山地棕壤等。
实习期间,我们通过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土壤的理化性质,了解尧山土壤的特征。
五、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尧山自然地理实习,我们收获颇丰:1. 深入了解了尧山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特征,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基础;2. 掌握了地形地貌、植被、水文、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3. 增强了野外调查和实习报告撰写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积累了经验;4.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我国自然景观型景区发展策略研究——以尧山风景区为例丁荣庆
【期刊名称】《美与时代(城市)》
【年(卷),期】2024()4
【摘要】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富有成效,老百姓对精神生活也有了新的需求。
旅游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渐被人们喜欢并成为很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中国境内旅游资源繁多,旅游景区间的竞争亦日趋白热化。
对于以自然风光为主要特色的景区而言,如何制定有效的发展策略以提高知名度、吸引游客,成为当务之急。
选取河南平顶山尧山风景区作为研究对象,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深入探讨如何促进该景区的生态旅游发展,以期为其他同类景区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启示,为尧山风景区早日进入省内最具传播影响力旅游景区前三名,实现景区的影响力、效益双增长贡献一份力量。
【总页数】3页(P72-74)
【作者】丁荣庆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
【相关文献】
1.论城市型风景区周边产业的发展对策——以紫金山风景区为例
2.城市型风景区交通发展对策研究——以南京市中山陵园风景区为例
3.探索湖泊型风景区的人水
和谐发展策略——以千岛湖风景区为例4.语义差别法(SD)在风景区自然景观评价中的应用——以安徽省凤阳县禅窟寺景区为例5.城市型风景区的风景区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尧山自然保护区野生木本植物调查与分析李伟;毕会涛;王鹏飞;刘银萍;李凯【摘要】为掌握尧山自然保护区内种质资源现状,对尧山自然保护区野生木本植物进行了实地调查,共调查植物65科,165属,535种,11变种.其中,蔷薇科Rosaceae、豆科Leguminosae等6个科是含有20种以上的大科,另有较大科12个,中型科32个,单种科15个;优势科有忍冬科Caprifoliaceae、槭树科Aceraceae等12个,共343种;较大属10个,中型属26个,寡种属61个,单种属68个;165个属分成13个分布类型,7个变型,其中较多的为北温带分布(24.85%)、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12.73%)以及泛热带分布(12.12%),尧山野生木本植物区系以温带成分为主,又有亚热带和热带成分,过渡特征明显.保护区内植物生活型丰富,以落叶树种为主.%In order to grasp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germplasm resources in Yaoshan Nature Reserve,field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on wild woody plants in Yaoshan Nature Reserve.A total of 65 families,165 genera,535 species and 11 varietas of plants were investigated.We found Rosaceae,Leguminosae and other 6 families were more than 20 species of large families,the other 12 larger families,32 middle-sized families and 15 families with only one species. Twelve families such as Caprifoliaceae and Aceraceae were dominant families and a total of 343 species.There were 10 bigger genus,26 middle genus,61 little genus and 68 genus with only one species. 165 genera could be classified into 13 distribution types and 7 subtypes of north temperate(24.85%)mainly,East Asian and North America disjuncted (12.73%)and pantropic(12.12%)distribution type. The flora of wild woody plants in Yaoshan had the higher percentage of temp distributionelements and the subtropical and tropical elements which showed the obvious character transition.The life type of the plants in the reserve was rich which were mainly deciduous tree species.【期刊名称】《河南科学》【年(卷),期】2018(036)004【总页数】5页(P533-537)【关键词】尧山;树种;植物区系;生活型【作者】李伟;毕会涛;王鹏飞;刘银萍;李凯【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郑州450002;平顶山市林业局种苗站,河南平顶山467002;鲁山县林业局,河南鲁山467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48.2目前,我国已有17个省(区、市)完成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林木种质资源作为林木遗传多样性的载体,负载着森林植物高度的遗传多样性及基因资源,关系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1].尧山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处在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地区,地理位置和气候的特殊性,使得尧山自然保护区野生种质资源丰富.通过对尧山野生木本植物进行调查与分析,可以全面系统掌握保护区内林木种质资源状况,有助于开展林木种质资源管理、保护、监测评价和利用,促进林业生态和林业产业建设可持续发展.1 研究区概况尧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西部,距鲁山县城78 km,地处东经112°14′~112°17′,北纬33°42′~33°45′之间,南邻南召县,西部和北部连嵩县,保护区面积达1333 hm2[2]. 尧山又称石人山,处伏牛山东段,为伏牛山山脉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自然区位于海拔1090 m以上,其主峰玉皇顶(蛤蟆石)海拔2 153.1 m,最低处在自然保护区的东部、沙河上游沟谷谷底处,海拔1090 m,区内相对高度1063 m.自然保护区内成土母质主要是花岗岩风化、半风化物,也有片麻岩、安山玢岩、石英岩等其他岩石风化物,土壤类型多为山地棕壤.保护区的气候属南暖温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0℃左右,7月份平均温度14℃,1月份平均温度-6℃,夏季有昼热夜寒的特点,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都比较大,极端高温35.4℃,最低可达-18℃[3].年平均降水量1180 mm,其中60%以上集中在夏季,在高山作用下,常形成地形雨,冬季受冷高压影响,盛行偏北风、降水量较小.春秋两季降水量较冬季降水量稍多,各占年降水量的15%~20%.雨热同期的气候特征有利于保护区内植物的生长发育.该区内年平均日照时间为1724 h,无霜期205 d,年平均湿度系数1~1.4,在垂直高度上气候变化较为明显.2 研究方法首先对尧山自然保护区进行踏查,结合现有资料和了解的情况,利用森林资源分布图和行政区划图,确定调查线路,了解资源分布内树种种类、林分起源、结构、林龄、生长情况、地形地势和立地条件等,然后结合林业相关部门人员的建议以及踏查情况,采用线路调查与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尧山自然保护区内的木本植物进行普查.调查时对每种植物进行实地调查、记录、拍照,对于不能现地辨别的植物通过拍照、采集标本的方法带回室内经查阅相关书籍或请教专家老师确认,主要参考书籍有《河南植物志》[4]《河南树木志》[5]《中国植物志》[6].3 结果与分析通过外业实地调查,拍照、记录树种,内业参考书籍、咨询专家确定未识别树种,阅读相关文献[7-11],整理出尧山自然保护区野生木本植物名录,统计出野生木本植物65科,165属,535种,11变种.3.1 尧山野生木本植物科的分析3.1.1 尧山野生木本植物科的组成经统计,尧山野生木本植物共计65科,根据所属科下种的多少分为4种类型(表1)[12-13],含20种以上的大科6个,分别是蔷薇科(Rosaceae)、豆科(Leguminosae)、忍冬科(Caprifoliaceae)、杨柳科(Salicaceae)、木樨科(Oleaceae)和葡萄科(Vitaceae),占总科数的9.23%;大科下含有48个属,种及种下单位数共有227个,占总种数的41.57%.较大科12个,占总比例的18.46%,共含有175种,占总种数的32.05%.中型科所占比例较大,共有32科,含56属,129种,比例分别为49.2%,33.94%,23.63%.单种科有15个,占总科数的23.08%.尧山野生木本植物科的组成中,中型科最多,占总科数一半左右,占较大比例.大科下所含种数最多,较大科次之,单种科所含数量最少,大科和较大科构成了保护区内野生木本植物组成的主体部分.表1 尧山野生木本植物科的组成Tab.1 Family composition of wild woody plants in Yaoshan类型大科(20种以上)较大科中型科单种科合计科数6 12 32 15 65所占比例/%9.23 18.46 49.23 23.08 100属数48 46 56 15 165所占比例/%29.09 27.88 33.94 9.09 100种及种下单位数227 175 129 15 546所占比例/%41.57 32.05 23.63 2.75 1003.1.2 尧山野生木本植物优势科组成统计尧山野生木本植物优势科(表2),根据科下种数的多少进行排列,据各科下统计的种数,将科下种数大于或等于15种的科定为优势科.尧山野生木本植物优势科有蔷薇科(Rosaceae)、豆科(Leguminosae)、忍冬科(Caprifoliaceae)、杨柳科(Salicaceae)、木樨科(Oleaceae)、葡萄科(Vitaceae)、桦木科(Betulaceae)、卫矛科(Celastraceae)、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鼠李科(Rhamnaceae)、槭树科(Aceraceae)和壳斗科(Fagaceae),这12个优势科下共有71属、343种,占总种数的一半以上,是尧山野生木本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表2 尧山野生木本植物优势科Tab.2 Superiority family of wild woody plantsin Yaoshan序号科属种序号科种属蔷薇科豆科忍冬科杨柳科木樨科葡萄科桦木科1 2 3 4 5 6 7 17 13 5 2 7 4 5 96 37 30 33 21 20 19 8 9 1 0 11 12卫矛科虎耳草科鼠李科槭树科壳斗科19 18 18 17 15合计2 4 7 2 3 7 1 3433.2 尧山野生木本植物属的分析3.2.1 属的组成分析尧山野生木本植物属的组成丰富,共有165属,对尧山野生木本植物进行分类(表3),较大属(10~19种)有10种,占总属数的6.06%,属下共142种植物,占总数的26.01%;中型属(含5~9种)有26种,占总属数的15.76%,属下共有174种,占总种数的31.87%;寡种属(含2~4种)49种,占总属数的39.52%;单种属68个,占总属数的41.21%,种数占比12.45%.整体上看,尧山野生木本植物属的分类中,单种属最多,寡种属次之,较大属比例最小,各类型下,中型属所含种数最多,寡种属次之,单种属含有种数最少.表3 尧山野生木本植物属的组成Tab.3 Genus composition of wild woody plants in Yaoshan类型较大属中型属寡种属单种属合计种数10 26 61 68 165占总属数/%6.06 15.76 36.97 41.21 100种及种下单位数142 174 162 68 546占总种数/%26.01 31.87 29.67 12.45 1003.2.2 属的区系组成分析早在1952年我国就开展了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研究,吴征镒教授全面整理分析了已有记载的中国种子植物属2980个的分布区,将它们大体概括为15个类型和31个变型,并详细地讨论了存在于各类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14].根据吴征镒教授的植物区系分类系统[15-16],对尧山自然保护区分布的野生木本植物属的区系分布类型进行统计(表4),由属的分布类型表可知,在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中,尧山野生木本植物属的区系分布占有13个分布区类型和7个变型.其中北温带分布类型最多,包括松属(Pinus)、杨属(Populus)、柳属(Salix)、胡桃属(Juglans)、桦木属(Betula)、榛属(Corylus)、栎属(Quercus)、桑属(Morus)、白蜡树属(Fraxinus)和忍冬属(Lonicera)等41个属,占总属数的24.85%;泛热带分布的有朴属(Celtis)、木蓝属(Indigofera)、马兜铃属(Aristolochia)、雀儿舌头属(Andrachne)和南蛇藤属(Celastrus)等20个属,占总属数的12.12%;旧世界热带分布的有5个属,占总属数的3.03%.整体看来,尧山野生木本植物区系以温带性质的成分为主,同时也具有热带和亚热带分布区的植物成分,与尧山保护区处在南暖温带向北亚热带过渡气候区息息相关.保护区内分布着中国特有的属,如青檀属(Pteroceltis)、山白树属(Sinowilsonia)、杜仲属(Eucommia)和金钱槭属(Dipteronia)等.从地理分布来看,尧山也是南北树种共存的保护区,物种呈多样性.表4 尧山野生木本植物属分布类型Tab.4 The distribution-type of xylophyta’s genera in Yaoshan分布类型属数占总属数比例/%1.世界分布2.泛热带分布3.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4.旧世界热带分布5.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6.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7.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8.北温带分布8-1.北温带和南温带(全温带)间断分布8-2.地中海区、东亚、新西兰和墨西哥到智利间断分布9.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9-1.东亚和墨西哥间断分布10.旧世界温带分布10-1.地中海区、西亚和东亚间断分布11.温带亚洲分布12-1.地中海区至温带、热带亚洲,大洋洲和南美洲间断13.东亚(东喜马拉雅-日本)分布13-1.中国-喜马拉雅(SH)分布13-2.中国-日本(SJ)分布14.中国特有分布合计4 204 5 5 3 4 4 1 2 1 2 1 1 6 5 3 1 1 3 3 1 3 10 165 2.42 12.12 2.42 3.03 3.031.822.42 24.85 1.21 0.61 12.73 0.613.63 3.03 1.82 0.61 7.88 1.82 7.88 6.06 1003.3 尧山野生木本植物生活型分析尧山野生木本植物资源丰富,裸子植物4科,7属,9种;被子植物61科,158属,537种.该自然保护区野生木本植物生活型多样,乔木类186种,灌木类299种,藤本类58种,竹类3种.乔木类中,常绿乔木11种,占调查乔木类植物的5.91%,占调查木本植物总数的2.02%;落叶乔木175种,占调查乔木类植物的94.09%,占调查木本植物总数的32.05%.灌木类中,常绿灌木10种,落叶灌木289种,分别占调查灌木的3.34%和96.66%,占调查木本植物总数的1.83%和52.93%.藤本类中,常绿藤本6种,落叶藤本52种,分别占调查藤本类植物数量的10.34%和89.66%,占调查树种总数的1.1%和9.52%(表5).表5 尧山野生木本植物生活型Tab.5 Life type of wild woody plants in Yaoshan项目灌木常绿灌木10 3.34 1.83乔木常绿乔木11 5.91 2.02竹类合计种数百分比/%占木本植物总数/%落叶乔木175 94.09 32.05落叶灌木289 96.66 52.93藤本常绿藤本6 10.34 1.1落叶藤本52 89.66 9.52 3546 100 0.551004 结果与讨论1)尧山自然保护区有野生木本植物65科,165属,535种,11变种.含20种以上的大科6个,中型科较多有32个,占总科数的49.29%,优势科有蔷薇科、豆科和忍冬科等12个科,共343种植物.2)保护区内有野生木本植物165属,较大属10种,中型属26种,寡种属61种,单种属68种,分别占总属数的6.06%、15.76%、36.97、41.21%.3)保护区内野生木本植物所有属占有13个分布区类型,7个变型,植物分布区类型以温带分布为主,同时具有亚热带、热带植物成分,整体呈现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状态,南北树种兼容.4)尧山自然保护区野生木本植物生活型多样,以落叶植物为主,其中落叶乔木175种,落叶灌木289种,落叶藤本52种.常绿植物较少,有乔木11种,灌木10种,藤本6种.经过调查,了解了尧山野生木本植物的基本情况,掌握了连香树、水曲柳、榉树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金钱槭、华榛、杜仲、青檀等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省级重点保护植物领春木、杜仲、玉铃花、金钱槭、杈叶槭等的分布情况,为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保护、利用的相关决策提供依据,有助于对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制定合理的、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相关文献】[1]顾万春,李文英.我国林木种质资源共享现状及建议[J].世界林业研究,2007,20(1):66-69.[2]胡楠,许会才,丁圣彦.河南省石人山自然保护区针阔叶混交林群落生态特征(Ⅱ)[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7(5):501-504.[3]胡楠,谷艳芳,许会才,等.河南省石人山自然保护区落叶阔叶林群落生态特征[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7(1):61-66.[4]于宝章,王遂义.河南植物志[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王遂义.河南树木志[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6]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7]郝日明.试论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的分布区类型[J].植物分类学报,1997,35(6):500-510.[8]刘保国,孔高杰,王从彦,等.河南野生常绿阔叶木本植物的区系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45(2):226-229.[9]王鹏飞,刘艺平,杨秋生.河南野生木本植物多样性保护及园林应用[J].中国园林,2008,24(7):16-20.[10]孙巧玲,苟光前,陈云飞,等.铜仁市万山特区木本植物区系研究[J].植物科学学报,2016,34(6):873-878.[11]陈潞,邓祖丽颖,叶永忠.河南中牟雁鸣湖风景旅游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46(5):571-576.[12]罗敏,闫双喜,郭凌.洛阳野生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6(4):544-549.[13]王萍兰,钟爱文,梁同军,等.庐山野生种子植物种质资源的调查及保护利用[J].贵州农业科学,2016,44(4):12-16.[14]吴征镒.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J].云南植物研究,1991(增刊Ⅳ):1-139. [15]吴征镒.论中国植物区系的分区问题[J].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1979,1(1):3-22. [16]吴征镒,周浙昆,李德铢,等.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J].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2003,25(3):245-257.。
【发现社会之旅六】:传统庙会组织的现代转型探讨- 陕西蒲城尧山庙会中国民间庙宇众多,俗语有"村村皆有庙,无庙不成村"之说。
而且一个村子往往不止一座庙,有的村多达几十座。
每座庙宇供奉不同的神灵,在村民的生活中担负不同的功能,有管生孩子的,有管治病的,有管水的,有保地方平安的。
围绕生产生活的现实功用性正是民间崇拜的本质特征。
以这些大大小小的庙宇为中心,形成了中国乡村独具特色的庙会文化。
形形色色的各类庙会组织,曾经在乡村文化传承、乡村社会秩序的维护、地方认同的建立、自然资源的管理与分配等多个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影响。
时至今日,随着国家权力深入基层以及现代性的冲击,庙会组织逐渐退出乡村的公共生活。
今天大多数地区的庙会,集体活动和文化活动已大幅度减少,而经济活动在增加,庙会变成了集市。
但是,不可否认,庙会组织仍然是乡村最有地域文化的自组织,仍具有相当的凝聚力与资源动员能力,而且庙会依然是单调贫乏的乡村生活中最为热闹的节日。
文化总是在时代的变迁中不断演进和变化。
那么,作为传统乡村最有地域文化的组织——庙会组织在乡村转型与发展的过程中,有着怎样的机会和可能性完成自身的转型,更好地适应新的时代,并在乡村的公共事务中找到新的角色?外部组织和政府又能够给予怎样的因势利导,使其在乡村的发展中发挥积极健康的力量?今年6月,我们赴陕西蒲城,考察了尧山圣母庙,走访了尧山神社的几位负责人,对尧山庙会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希望对我们思考传统庙会组织的现代转型与多元共治带来某些启发。
历史沿革尧山庙会是围绕尧山圣母崇拜而发展起来的跨乡镇的庙会活动。
这一民间崇拜的历史可一直追溯到唐代。
尧山圣母庙位于蒲城县北约十五公里处。
始建于唐咸通年间(860~874年),唐长庆二年(822年)由皇家敕封为灵应夫人,并大规模扩建。
文革期间,庙宇遭受毁灭性摧残。
上个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庙会活动的恢复,在各界力量的支持下,当地民众陆续重建了庙宇。
Village to avoid homogeniz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It aims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 culture.Key words traditional village; belief space; village temple; spatial layout1引言自2017年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中央已下发多个文件为开展乡村治理工作作出指示。
乡村振兴除要进行经济振兴,更重要的是探索乡村价值,寻求乡村文化重塑与发展的新方向[1]。
传统村落是自然和人文共同作用的产物,是村民生活居住、从事生产、进行民俗活动的物质空间,同时也承载着人们对乡土的共同记忆。
传统村落的公共空间是村民进行集体活动的重要场所,人们通过集体活动获得社会认同感,由此建立起村落秩序与精神内核。
村落中的信仰空间主要由村庙、戏台、祠堂、民居中的信仰空间构成,有时街巷也会成为信仰空间的一部分,本文以村庙研究为主。
村庙是一种独特的村落元素,维系着村落的整体性[2],维持着村民之间的黏性。
民间信仰是在民间自发形成的、具有原始崇拜性质的一种信仰方式,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体现了大众心理的认同[3]。
村庙是传统村落中最常见的信仰空间,是村民祭祀酬神、进行民俗活动的重要场所,同时作为公共空间,也承担着聚落公共交往、商品贸易的作用。
村落中的信仰空间承载了社区居民众多的日常生活,蕴含着丰厚的社区情感与集体记忆。
[4]2马山村概况马山村位于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西南部,属东回镇,摘要 传统村落信仰空间是村民春祈秋报、迎神赛社的地方,承载了当地风情民俗,体现了传统生产生活方式。
信仰建筑由全村合力建造,集中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建造技艺与艺术水平。
传统村落信仰空间在满足村民日常信仰活动的同时,也是村民制定乡规民约、进行公共交往的重要场所。
2018年06月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 u n .2018第38卷第3期(总第183期)J o u r n a l o f B a o j iU n i v e r s i t y ofA r t s a n dS c i e n c e s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V o l .38(S u m N o .183)ʌ环境史专题研究ɔD O I :10.13467/j .c n k i .jb u s s .2018.03.005应景与造景:森林变迁与尧山圣母信仰关系研究∗侯晓东(宝鸡文理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陕西宝鸡721013)[摘㊀要]历史时期黄土高原的森林变迁,不仅是自然植被的变化过程,也是区域景观的更新过程㊂从区域景观变迁的角度而言,这样的变迁不仅带来自然环境方面的变化,也在社会文化方面产生了相应的景观效应㊂通过对尧山地区森林植被变迁过程与尧山圣母信仰形成之间关系的讨论,可以发现,以森林为主的生态景观,从信仰形成期的应景到后期发展中的造景有一个变化过程㊂[关键词]森林变迁;景观效应;尧山圣母信仰[中图分类号]K 901.9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8-4193(2018)03-036-07㊀㊀本文所研究的尧山圣母信仰,地处关中东部地区,属于关中平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㊂历史时期,主要属于蒲城行政范围㊂①这一地区的森林植被及其相关生态环境要素经历了大规模的变迁,不仅对此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于此后这一地区综合性景观尧山圣母信仰景观的形成,也具有重要意义㊂此前,学界对尧山及周边区域环境变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环境变迁本身,特别是森林植被变迁方面㊂即通过对这一区域森林变迁过程的复原,讨论其历史时期的植被状况及其变迁过程,分析人类因素在此变迁过程中的影响程度,为此后的植被恢复提供有效指导等方面㊂[1](P 433-511)但是,森林植被作为最易遭受破坏的生态要素之一,不仅对于区域生态系统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是一个地区显性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㊂因此,森林植被的变迁不仅带来自然生态方面的多样性变化,而且对区域景观特点,人们对于相关景观价值的评估与认知,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㊂自然环境特别是森林植被的变化,是否也对地域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产生影响,其影响的机制何在?对于这一方面的问题,此前学界缺乏应有的关注㊂而本文在梳理尧山山脉及其周边区域自然环境特别是森林植被变迁的基础上,讨论地处这一区域的尧山圣母信仰景观形成与区域植被变迁之间的关系,展示区域森林植被变迁所包含和可能产生的社会文化效应㊂㊀㊀一㊁区域环境变迁的基本过程 简公六年(前409),堑洛㊂城重泉㊂ [2](P 200)此处的重泉,就是现在的蒲城㊂能在这一时期设县,就证明当时蒲城县域已经开始了一定规模的农业开发㊂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蒲城县基本地理地形南北差异较大,县城南部属关中平原,地势平坦,有水利灌溉之便,基本农业生产条件优良㊂县城以北地区,开始进入黄土高原,也就是当地人俗称的 北山地区 ㊂长期以来,这一地区几乎没有水利设施,至今仍以旱作农业为主,靠天吃饭㊂因此,这一时期地域开发主要集中在南部的平原地区㊂北部尧山山脉及更北的山地,基本仍旧保持了其原有植被状态㊂现有相关研究也表明,一直到西汉时期,关中地域开发虽然有向东北方向63∗[收稿日期]2017-11-10[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民间佛教信仰及其东传研究(项目编号:16J J D 730005)㊂[作者简介]侯晓东(1983-),男,陕西蒲城人,历史学博士,宝鸡文理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区域历史地理及社会史㊂转移的趋势,但仍主要集中在具有水利之便的平原地区㊂[3](P16-17)魏晋南北朝时期,关中地区迭经战乱,森林植被的基本状况没有发生太大改变㊂此后的隋唐时期,中央王朝再次定都关中,关中及其周边地区才进入地域开发的另一个重要时期㊂[1](P392)具体到尧山及其南北地区而言,唐太宗于贞观十四年(640) 闰月乙未,幸同州㊂甲辰,狩于尧山㊂ [4](P52)这一地区能够满足皇帝巡行狩猎一类的大型活动,可见,直至唐初尧山及其周边地区,植被应该依然茂盛,野生动物数量也可能较多㊂ (员)半千事五君,有清白洁,年老不衰,乐山水自放㊂开元九年,游尧山㊁沮水间,爱其地,遂定居㊂卒,年九十四,即葬焉㊂吏民哭野中㊂ [5](P4162)开元九年(721),唐代名臣员半千也对尧山景致多有欣赏,十分喜爱㊂因此可以基本断定,这一地区至少在唐代前期仍然是植被繁茂,景色宜人㊂但是,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尧山南北地区的地域开发力度加大,植被发生较大变化㊂一般而言,地域开发的规模与程度,与人口的数量,特别是农业人口及农业用地的变化存在密切关系㊂区域人口的明显增加,必然会对地区植被产生重要影响㊂唐太宗贞观十年(636),唐朝兵制改革,关中地区设置的折冲府数量最多,也是地域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㊂而这些设置在关中地区的折冲府兵,仅紧接尧山南部地区,就设立五处折冲府㊂如 伏龙 温阳 等府名,仍旧作为地名使用㊂[5](P1327)按照当时兵制人数 凡府三等:兵(一)千二百人为上,千人为中,八百人为下㊂ [5](P1325)这一地区一次性就接纳人口五千人左右㊂应该注意的是,唐代的府兵制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安定时期,主要进行农业生产㊂这五千左右的士兵加上其家属等相关人员,对此地区而言,是一个很大的人口增量,必然促进地域农业开发的规模与深度㊂这一地区人口增加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唐代中后期,桥陵㊁泰陵㊁景陵㊁光陵和惠陵在这一地区的设置㊂ 天宝十三载二月制㊂献㊁昭㊁干㊁定㊁桥五署,改为台令㊂各升一阶,自后诸陵,例皆称台㊂ [6]每个陵邑设定以后,都相应地设置了管理和服务机构,也就是在台令之下有大量服务于帝陵管理的人员㊂此后不久 丙申,谒桥陵 制奉先县同赤县,以所管万三百户供陵寝,三府兵马供宿卫 [4](P207)加之唐玄宗将其父的桥陵所在的蒲城县改名奉先县,行政级别上升为赤县㊂当然,这些行政措施对于这一地区的人口增加,相对属于间接措施,而后更有直接采取 每陵取侧近六乡供陵寝㊂ [5](P209)这样就直接增加了陵寝设置区域的人口数量㊂大量人口拥入尧山附近区域,首先需要相应的粮食供应,这些人口的粮食需求基本依靠当地解决,因此使得这一地区的开发速度加快,而这一开发过程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地表植被㊂也就是说,唐代是这一区域环境变化的拐点时期,至少是地表植被剧烈变化的时期㊂史念海先生对黄土高原森林变迁的相关研究显示,关中平原地区的林木资源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得到大规模开发,隋唐时期,林木开发的重点已经转向周边山区,而尧山所在的关中东部地区也不例外,成为唐代地域开发的主要区域㊂[1](P299)此后,由于蒲城县域政治中心的东移和政治地位的下降,导致人口波动较大,但是,仍属于陕西的地域开发重点区域㊂[7](P85-120)首先从地域结构方面而言,蒲城作为关中地区的组成部分,是陕西较为适宜农业生产的区域,至今仍属于陕西人口均值较高的地区㊂此外,宋明以来随着农业新品种的引进㊁技术的改进等,唐以后关中地区的人口数量虽有波动,但是,地域开发的强度有增无减,而这一地区也不例外㊂其次,从尧山地区的地理地形角度而言,相较于县域的南部地区,这一属于山区的尧山地区,也正如中国其他山区一样,在宋以后,成为农业开发的重点区域㊂王元林的‘泾洛流域自然环境变迁研究“已经注意到: 明清民国,关中诸泉渠变化最为明显㊂其实,这种变化从唐代以后已经开始,宋元时‘太平寰宇记“和‘长安志“‘类编长安志“都未注意期间湖池陂泉的渐缩,而只是一味按前代的记载加以照搬㊂ [8](P203)因此,总体而言,尧山所在的关中区域环境变迁表现出了独特的节奏与特点,特别是在环境的人口承载力方面,并没有与其他区域一样,在明清时期才出现限值,而是早在唐宋时期,区域开发就已经基本完成㊂特别是灌溉水源,至清初,整个蒲城县域已经是地表径流稀少, 境内止漫泉一曲,可灌苇田数亩,余平路㊁晋王数泉,龠合水耳,故岁常苦旱㊂ [9]而且仅有的漫泉一曲,也在解放初干涸,现在仅作为行洪河道存在㊂[10](P61)由此可见,尧山圣母信仰所在区域,从行政区划方面而言,属于关中平原,但从基本地形构造的角度而言,属于关中平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73侯晓东㊀应景与造景:森林变迁与尧山圣母信仰关系研究因此,历史时期属于同黄土高原一样的缺水地区㊂因地理地形的原因,虽属同一县域,但却从来没有建立起相对有效的灌溉设施,靠天吃饭的旱作农业基本延续至今㊂此外,这一区域虽在汉唐时期属于政治核心区,除去皇家陵园和特定时期赤县的设置以外,更多的却是因区域人口增加所带来的地域开发强度的增加和生态环境的改变㊂地域开发的不平衡性㊁旱作农业,加之尧山的所处位置㊁地理地形和环境变迁特点,使得这一地区形成了自己较为独特的人地互动模式㊂从而在此区域形成的具有地域特点的尧山圣母信仰,就为我们探讨这种独特的地域人地关系提供了可能㊂㊀㊀二、自然景观效应与尧山圣母信仰之形成现有资料显示,在尧山的求雨活动至迟在唐代就已经出现㊂地域开发的不平衡性和基本环境的改变,为尧山圣母信仰的出现提供了可能,进而形成了地区环境变迁与具有一定神圣性的尧山圣母信仰区特有景观关系的构建,通过这种关系的进一步梳理,进而指出自然环境变迁中所造成的景观变迁在尧山圣母信仰形成中的可能意义㊂前文已经指出,唐代是这一地区森林植被变迁的一个关键时期㊂但是,其与尧山圣母与信仰景观之间的关系建立,则必然开始于尧山圣母形成时期,因此,对尧山圣母形成时间的界定,就成为探讨尧山圣母信仰这一特定景观与区域环境变迁的关键之一㊂关于尧山圣母的形成时间,先看下面相关的题刻:Ѳ日ѲѲ雨记之,贞元十四年秋七月廿㊂前太原府ѲѲ裴Ѳ,前国子监主簿崔務㊂②唐之碑碣,仅有存者,亦莫知其神之来矣㊂③尧山在邑北二十里,上有灵应夫人庙,不详其昉自何时也㊂考县志,唐咸通中碑云:自古灵应,未知肇兴何代㊂至宋崇宁二年,有司以祷雨辄应,奏其事于在所,遂敕封焉㊂④通过以上的三段材料可以发现,不论是从现存碑刻资料,还是从历史时期相关碑刻资料的追述都显示,尧山圣母信仰可能形成于唐代中期,至少在唐代中期,尧山已经成为关中地区人们祈求甘霖的场所之一㊂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地域信仰形成的过程中,正如碑刻中所述, 茂林丛竹之间,宛若画图,实一境之胜概也㊂ [14](P212) 尧峪仙坪 及周围森林的保存,可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景观点睛作用㊂其实,在尧山圣母形成的唐代,恰恰也是尧山及周边区域森林植被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㊂因而有理由相信,随着地域开发的加速,使得原来广泛分布的森林植被稀缺度日益凸显,而尧山圣母信仰所在的 尧峪仙坪 ,因其森林的保存为人们所注意,进而在 尧峪仙坪 这一特定地点形成森林景观效应㊂当然,仅有自然景观效应的凸显,并不能构成尧山圣母信仰与森林变迁的直接相关㊂下面将从更为重要的尧山圣母信仰地点的选择及其主要信仰功能方面,分析两者之间更为多样的内在联系㊂尧山又名 浮山 ,位于县城以北12公里,东北 西南走向,长约18公里,宽3~5公里,主峰海拔1091.6米㊂ [10](P58)在这一范围内,尧山圣母信仰仪式举行具体地点的选择,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㊂尧山圣母庙所在的 尧峪仙坪 位于尧山主峰南边接近山顶的一个山间平台之上㊂当然,这一地点的选定,首要原因可能就是其位置的特殊性㊂就蒲城县域而言,县北一带,虽然 冈峦重叠 ,但是,大多为海拔仅七八百米的小山峰㊂尧山海拔超过千米的主峰,其在地域的相对高度十分明显㊂当然,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仅有特别的高度,并不足以确保其在尧山圣母信仰构建中的特殊位置㊂除去其在海拔高度上的特别以外,尧山圣母神庙系统的中心能够确定在这一地点建立,可能还有更为重要的原因㊂从地域开发的角度而言,一个基本的规律或者现象,就是人们对地表形态的干涉或者开发一般都是由易向难,具体到这一地区就是从山脚向山顶的开发过程,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 尧峪仙坪 所在的尧山主峰森林植被只有在地域开发的后期才能被人们注意㊂山脉顶端区域森林植被开发相对较晚,从而使得尧山山脉主峰的景观价值得以凸显㊂此外,前文已经指出,尧山所在的蒲城以北地区,属于水资源缺乏地区㊂因此这一地域的民间信仰,一般多有求雨功能㊂ 灵应夫人祠旁有妆鉴泉,龙池泉,水清冷不竭,或愆阳酌其水,雩祭则雨,北一泉较大,若浴盘㊂水止盈坎不流㊂ [9]而尧山圣母祠近在咫尺的泉水资源,也是尧山圣母信仰地点确定在 尧峪仙坪 的重要原因㊂庙宇附近具有象征意义的泉水资源,作为人们求雨过程中的重要道具,显然在具有求雨功能的神庙周围就十分重要㊂ 蒲北群山纠纷,峰峦耸翠,环山之谷,灵泉涌出㊂世传曾有女仙,衣珠翠,83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㊀h t t p://w w w.b j w l x y.c n/z a z h i s h e/s h e h u i/i n d e x.h t m乘白马,时或隐现于斯,士民祷雨祈嗣,每有感应㊂ ⑤形成信仰中心以后,在信仰者心中泉水已经不是普通的泉水,而是扮演着特殊功能的神泉㊁灵泉㊂因此在这个缺水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泉水加上高山,就已经初步具有了象征性景观的特点㊂上面主要从尧山圣母信仰具体祭祀地点与森林变迁之间的关系做了分析,可以发现, 尧峪仙坪 所在的尧山主峰的海拔可能是这一地点确定的直接原因㊂但从更为深层的意义上而言,森林植被变迁仍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㊂首先随着森林资源的开发,森林植被的稀缺性,成为尧山圣母信仰这一综合性人文景观形成的基础性要素㊂而且正是地域开发的内在规律,决定了森林景观在尧山主峰的无意性保存㊂当然作为具有点睛作用的泉水资源,更依赖于一定的森林植被的涵养水源作用㊂从区域生态的角度而言,相当数量植被的存在,除具有自然景观效应以外,对于维持区域的基本生态平衡也颇具意义㊂ 尧峪仙坪 及周边区域在历史时期植被较为密集,尧山地区,特别是尧山主峰的地理地形结构加上这些树林,有利于区域内湿热气流在特定地点的凝聚,进而形成较多的降水㊂在气候学上可能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气候岛 效应㊂[11](P80,P113)再加上森林植被的涵养水源作用,可以说保证了泉水资源的持续性,维持了自然景观的完整性㊂森林植被的作用也正如碑文中对这一地理空间的景观所描述的那样 奇泉混混,古柏苍苍㊂兴云降雨,物阜民康 ㊂⑥尧山为邑北屏障,相传圣母主立其上,乞嗣祷雨,有求辄应,唐宋来敕封灵应夫人 夫神而能锡胤以绵瓜瓞,作云以布甘霖,是大有造于吾民也,祀之宜矣㊂ ⑦最后,通过尧山圣母这一信仰的主要功能与地域开发之间的关系做一简单分析,讨论森林植被在尧山圣母信仰形成中更为丰富的意义㊂ 作云布甘霖 和 锡胤绵瓜瓞 两大功能,是尧山圣母得到地方民众祭祀和信奉的主要原因㊂相较于 锡胤绵瓜瓞 , 作云布甘霖 ,可以说,是一种社会性需求的表现㊂尧山所在的蒲城县南北地理地形差异较大㊂唐代以前,人口主要分布在南部拥有灌溉之利的平原地区㊂唐代以后,数座帝陵在北部尧山地区的设置,使得这一地区人口大量增加㊂这些大量增加的人口不仅带来森林植被的变迁,而且因为地形高亢,难以灌溉,人们为适应特定地域的自然环境,因此发展出一种旱作农业区特有的求雨仪式㊂而且现有资料表明,唐代后期,至少在关中东部地区,求雨活动已经与理政㊁爱民一起,成为一个官员政绩和得到民众认可的重要方面㊂ 贞元乙亥 振振崔公,聿来自东,字我邦人,如妪如翁㊂公与折衷,察见情伪,断适轻重㊂岁或愆阳,公心不遑㊂祷则雱霈,赐我丰穰㊂ [12](P469)这里的崔公当指于贞元十五年求雨尧山的崔务,也是现存到尧山求雨的最早记录㊂由此可见尧山圣母信仰在唐代中后期,可能在区域社会已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㊂因此可以说正是拥入这一地区的人群,不仅在社会需求上发展出尧山圣母信仰,也是他们为自己提供了尧山圣母信仰形成的基础性森林景观㊂从此意义上而言,地域开发㊁森林变迁与尧山圣母信仰形成之间有着十分微妙的互动关系㊂三、森林的变迁与尧山圣母信仰形成之间的关系尧山圣母所在区域的高山㊁清泉,特别是森林景观,其本身的延续性及此后人文景观的叠加,可以说,是一个长期互动发展的过程㊂前文已经指出,可能在唐以前,此类景观在这一地区并不具有明显的景观效应,但是,在尧山圣母信仰此后的发展过程中,伴随森林资源遭到破坏的区域背景,尧山地域景观㊁特别是森林景观有一个景观价值凸显的过程㊂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尧山保存下来的森林是构建尧山圣母这一信仰景观的要素之一㊂仅森林景观本身,因其稀缺性与独特性的价值,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风景㊂下面首先对这一方面展开相关探讨㊂作为地域景观,唐以后尧山圣母庙周围保存的少量森林植被,已经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特别是松柏等常青类树种更是具有景观象征意义㊂前文已经述及,卓尔不群的高度和山间的清泉,在尧山自然景观形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㊂甚至于尧山的常绿林木,特别是古柏因其独特的景观意象而为人们所乐道㊂而且在明清时期超越尧山圣母信仰本身而成为 蒲城八景 之一㊂ 尧山古柏 作为蒲城八景之一,据县志所载,八景作为地方志书的一个传统,可能也不过明代之事㊂但现有文献已经很难确知其具体成景的时间,现存最早的清康熙‘蒲城县志“,对 尧山古柏 的记载如下: 蒲地宜柏,而尧山柏异他植,以其根盘岩石,坚老特奇,即其时远而摧,几不如古㊂犹幸有一干举天,足备栋梁㊂其萌芽触石出者,疎叶嫩枝培养93侯晓东㊀应景与造景:森林变迁与尧山圣母信仰关系研究护持,俟之今日矣,犹古柏也㊂ [11]从颇具代表性的地方性文献 县志里面的表述就可以发现,尧山古柏 已经超越自然景观本身,具有一种精神象征的意义㊂具有特别意义的森林景观,除去其在尧山圣母信仰形成中的重要景观意义以外,也成为地域社会人们重要的休憩游览之地㊂ 及时(清明庙会时),城中诸士女,车马连翩,登临览胜,且散步青云寺,桃杏花㊁药王洞㊁古柏,恣一日之游观焉㊂ ⑧可以发现,这里的尧山已经因其丰富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遗存成为人们的游览登胜之地㊂其实,尧山的自然景观以其特有区域景观特点,直至今日仍是人们登临赏景的重要地点㊂ 尧山系三秦著名胜景,青山叠翠,古柏盘岩,清泉似镜,鸟语花香,并有唐宋刻石,古代遗迹㊂ ⑨上述自然景观方面的价值以外,森林植被的存在,也在信仰形成的过程中具有实际性的功能㊂求雨作为尧山圣母信仰的主要功能之一,在求雨仪式中的取湫是必需程序㊂在这一过程中,泉水资源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就成为必须性的资源㊂因此,保证泉水资源的连续性,就成为保证求雨仪式完整及信仰对象本身延续性的关键之一㊂此外,从生态景观学的角度而言,泉水的存在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㊂首先,就表象景观而言,虽有高山㊁古柏,但泉水资源作为区域紧缺性景观构成要素, 尧峪仙坪 的山泉作为景观构成的要件之一,在整个生态景观的构建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㊂其次,从生态学角度而言,泉水资源具有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是构成完整生态循环系统的关键环节㊂最后, 山有清泉古柏出焉,土人因经营殿宇 ⑩人们能够在难以取水的尧山之上建立庙宇,维持其基本运转,正是因为尧山泉水的存在,才能够保证庙会等相关活动的正常举行㊂通过前面的分析,从信仰景观,特别是尧山圣母的求雨功能而言,泉水资源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㊂而泉水的长期存在,则有赖于一定森林植被的涵养水源作用㊂但是,就现有资料而言,历史时期,尧山山脉绵延十多公里,不是尧山圣母庙所在的 尧峪仙坪 这一特定地点拥有泉水资源㊂ 浩泉:‘西安府志“在县西二十里㊂县志,桥陵前有浩泉,今涸㊂ [12]后出的光绪‘蒲城县新志“,记载得更为详细㊂ 浩泉,在县西二十里桥陵前,旁有莲子池,泉久涸,池亦荒迷㊂ [13]浩泉在历史时期已经干涸,而干涸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能就是缺乏水源涵养地㊂而尧山圣母庙附近的泉水资源却因森林植被涵养水源的作用,一直 清冷不竭 ,保证了尧山圣母信仰的求雨仪式及庙会相关活动的开展㊂由此可见,以森林为核心的自然资源,不论是单独作为显性景观,还是作为维持这一景观的要素,在尧山圣母信仰景观形成及维持其发展的过程中,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㊂当然,以上主要讨论了 尧山古柏 在尧山圣母信仰景观构建中的作用㊂与此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树木和森林资源是这三者之中最易受到破坏的要素,在漫长的历史时期,这一地区的森林资源何以得到保存?随着地域开发进程的展开,尧山圣母信仰区周边的森林资源应该是得到了特别的保护,那么,保护的原因和保护主体又是什么呢?可能尧山古柏与尧山圣母信仰之间,除去古柏的自然景观效应,可能在此后的历史时期,尧山圣母信仰的存在,尧山古柏也得到了相应的保护并维持了这一孑遗森林植被㊂秀水灵山,尧山古柏与清泉在圣母信仰形成及景观的构建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景观象征作用㊂相关文献资料显示,尧山古柏和清泉在人们每次述说相关灵应活动时必然提及㊂特别的自然景观,已成为人们感受尧山圣母之灵验的重要基础表象㊂那么,二者除去前面分析的关系之外,是否尧山圣母信仰本身也维持甚至保护了区域的森林植被呢?孟泽思在有关清代森林研究中已经指出,历史时期森林保护较好的地点之一就是寺庙,从根本上来说,寺庙和寺院森林是受保护的生态系统㊂ [14](P71)而尧山地区的森林资源也不例外㊂而且尧山森林资源的保护者正是庙宇的管理者和尧山圣母信仰者㊂关于信仰与森林之间的关系,在下面这段材料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㊂‘神树不可伐“: 尧山庙东角原有一棵大树,年深日久,树身中空㊂尧山庙主持把这棵树卖给县城一家木匠铺㊂掌柜交了钱,便带领木匠一帮人上山伐树㊂大伙收拾家具做准备工作,忽然一个人看见有个女人头戴凤冠骑马提刀,一下子又不见了㊂这个人把所见告诉掌柜㊂掌柜一听,知道是神显灵,就让匠工下山㊂树不伐了㊂有人问: 钱已出了,咋个不伐了?掌柜说: 权当给神送了香钱㊂ ◈1虽是传说故事,从森林景观与尧山圣母信仰的关系的角度而言,至少提供了三方面的信息:第一,尧山的林木拥有明确的产权,即归尧山圣母庙04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㊀h t t p://w w w.b j w l x y.c n/z a z h i s h e/s h e h u i/i n d e x.h t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