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消费者对牛奶质量安全的认知情况及购买行为调查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58.00 KB
- 文档页数:7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奶制品配送调研报告篇一:奶制品的调研报告大众对奶制品消费需求市场调查报告目录摘要2一、调查背景简要陈述2二、调查研究目标2三、调查研究方法扼要陈述2四、主要调研结果的简要陈述3五、结论与建议的简要陈述3正文4分析结果4一、样本4二、大众购买奶制品情况分析5三、奶制品对大众生活影响的分析8四、大众对奶制品品牌看法的分析9五、奶制品宣传途径的分析11六、大众对奶制品的了解程度分析12调查结论及建议14局限性15附录16调查方案16调查问卷18摘要一、调查背景简要陈述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
而奶制品作为大众最熟知的营养食品,奶制品需求量在不断增加。
随着中国乳业的迅速发展,产品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已成为技术装备先进、产品品种较为齐全、初具规模的现代化食品制造业,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乳制品消费市场会不断扩大并趋于成熟,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乳制品消费最大的潜在市场。
因此,我们在20XX年12月初对哈尔滨市香坊区市民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调查研究目标1、了解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职业的消费者对奶制品的消费状况。
2、了解奶制品对消费者的重要程度及消费者的需求量。
3、了解消费者对奶制品品牌的偏好及原因及获取奶制品信息的渠道。
4、调查消费者对奶制品种类的偏好及对各种包装的喜爱程度。
5、调查消费者对奶制品新品牌的态度。
三、调查研究方法扼要陈述本次调查数据的收集方式为问卷调查法,为保证随机性,采用街头拦截式以及通过互联网发放问卷等方式选定被调查者。
四、主要调研结果的简要陈述通过此次问卷调查,整理数据后发现,大多数人认为奶制品在日常生活中很重要,人们购买奶制品的主要目的是减压保健。
而在购买奶制品的过程中,人们主要注重的是质量,并且信任大型超市的信誉。
现在人们购买奶制品的种类和品牌在逐渐增加,证明现在奶制品产业在不断的增加和创新。
新品牌的数量越来越多,奶制品将逐渐步入多元化。
牛奶市场调查报告牛奶市场调查报告一、市场概况牛奶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食品之一,一直以来都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关注和喜爱。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当前牛奶市场的发展情况以及消费者对于牛奶的需求和偏好。
二、市场规模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牛奶市场在过去几年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态势。
据统计,2019年全球牛奶市场规模达到了约800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10000亿美元。
这一巨大的市场规模表明了牛奶在全球消费者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三、市场竞争格局牛奶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品牌包括伊利、蒙牛、光明等。
这些品牌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此外,一些国际品牌如荷兰皇家菲仕兰、新西兰安佳等也在中国市场占据一定份额。
虽然大品牌占据了市场的主要份额,但也有一些小型品牌通过差异化经营和精准定位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四、消费者需求与偏好1. 品牌认知度:消费者在购买牛奶时,品牌认知度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调查数据显示,消费者对于伊利、蒙牛、光明等大品牌的认知度较高,这些品牌在市场上的形象和口碑得到了广泛认可。
2. 产品质量:消费者对于牛奶的产品质量要求较高,特别是对于产品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
他们更愿意选择通过国家质量认证的产品,对于含有添加剂的产品持谨慎态度。
3. 产品种类: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市场上出现了更多种类的牛奶产品,如低脂牛奶、有机牛奶、成人奶粉等。
消费者在选择时会根据自身需求和偏好进行选择。
4. 包装设计:消费者对于牛奶的包装设计也有一定的关注度。
精美的包装设计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提升产品的购买欲望。
五、市场发展趋势1. 健康牛奶: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市场上对于健康牛奶的需求也在增加。
低脂、无糖、高蛋白等特点的健康牛奶产品将会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2. 个性化定制:消费者对于个性化定制的需求逐渐增加。
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可以根据消费者的身体状况和口味习惯进行定制的牛奶产品,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3. 渠道拓展:随着电商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网上购买牛奶产品。
关于消费者对于牛奶品牌偏好的调查报告【摘要】近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人们对于健康、营养的需求也呈日益上升的趋势,含有丰富营养的牛奶饮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牛奶的需求逐年上升。
通过对这次网络投票调查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体现出了消费者对于牛奶的品牌的满意度、忠诚度以及对牛奶的口味、安全卫生程度的重视程度。
并且对购买牛奶的消费者的年龄阶段以及文化程度也有一定意义上的调查分析。
并针对这些调查结果,对那些品牌知名度与满意度以及销售量都不是很尽如人意的牛奶品牌提出了一些合理性的建议,在提高厂家效益的同时,能够使我国牛奶消费市场能够可持续的、平衡的发展。
三聚氰胺事件后,国内消费者对进口品牌奶粉的偏好上升,明治奶粉受到国内众多消费者的青睐。
因为中国市场上销售的明治奶粉全部从澳洲进口,此次召回不涉及中国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代购已成不少消费者购买奶粉的重要渠道。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0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去年中国海外代购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20亿元,其中奶粉代购量位居前三。
明治公司对此表示,不承接退货或更换工作,并建议通过正规经销渠道购买明治奶粉。
【调查背景】牛奶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饮品,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的提高牛奶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而且牛奶的营养含量也成为了人们购买时所考虑上的最重要的因素。
于是中国这个人口大国来说,牛奶市场无疑也是一块兵家必争之地。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家庭的膳食结构得到普遍改善。
据市场的数据52%的人认为一日三餐中早餐必须选择牛奶来摄取营养物质。
对牛奶的消费量呈明显上升趋势。
于是牛奶的生产和销售也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并且液体奶生产大幅度增长,整个行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根据《2007-2008年中国乳制品市场调查与投资咨询研究报告》显示,未来的5-10年内行业收入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但区域性品牌面临的竞争压力将增大。
一、前言牛奶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之一,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为了深入了解牛奶市场,提高自身的消费意识,我决定进行一次关于买牛奶的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这次实践,我对牛奶的种类、品牌、价格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对这次实践活动的总结报告。
二、实践目的1. 了解牛奶市场现状,包括各类牛奶的种类、品牌、价格等。
2. 分析消费者购买牛奶时的主要考虑因素,如价格、口感、品牌、营养成分等。
3. 培养自身的消费意识,提高购买牛奶时的判断能力。
三、实践方法1. 实地考察:走访当地超市、便利店,了解各类牛奶的销售情况。
2. 网络调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牛奶市场的发展趋势。
3. 访谈消费者:与消费者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购买牛奶时的考虑因素。
四、实践过程1. 实地考察在走访当地超市、便利店时,我发现牛奶的种类繁多,包括纯牛奶、酸奶、奶粉、乳饮料等。
品牌方面,既有国内知名品牌,如蒙牛、伊利、光明等,也有国外品牌,如雀巢、达能、欧德堡等。
价格方面,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牛奶价格差异较大,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
2. 网络调查通过网络调查,我发现国内外牛奶市场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有机牛奶、功能性牛奶等新型牛奶逐渐成为市场主流;(2)消费者对牛奶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品牌、产地等方面的关注程度增加;(3)电商渠道对牛奶市场的冲击逐渐加大,线上线下融合趋势明显。
3. 访谈消费者在与消费者的访谈中,我发现以下因素是他们购买牛奶时的主要考虑因素:(1)价格:消费者普遍认为价格是购买牛奶时最关注的因素之一,尤其是家庭主妇和年轻人;(2)口感:口感好的牛奶更受消费者喜爱,尤其是酸奶和乳饮料;(3)品牌:消费者对知名品牌的信任度较高,愿意为其支付更高的价格;(4)营养成分:消费者越来越关注牛奶的营养成分,尤其是钙、蛋白质等;(5)产地:部分消费者对国产牛奶的信任度较高,认为国产牛奶的品质更有保障。
五、实践结果1. 牛奶市场现状:我国牛奶市场发展迅速,各类牛奶种类繁多,品牌众多,价格差异较大。
牛奶调研报告调研背景:牛奶作为一种常见的饮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于牛奶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本调研旨在了解消费者对于牛奶的购买习惯、品牌偏好以及对于牛奶的质量要求等方面的信息。
调研方法:本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
调查对象为城市居民,调查范围包括多个城市的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居民。
调研结果:1. 牛奶的购买频率: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每周购买牛奶的频率为2-5次,其中以每周3-4次购买的居民比例最高。
2. 牛奶的购买渠道:调查结果显示,超市是消费者购买牛奶的主要渠道,约占受访者的75%。
其他常见渠道包括便利店和电商平台。
3. 牛奶的包装形式:多数受访者表示更倾向于购买纸盒包装的牛奶,约占受访者的60%。
理由主要是纸盒包装更为方便易携带,且易于保存。
4. 牛奶的品牌偏好: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于牛奶品牌的选择相对较为均衡,没有明显的主流品牌。
然而,大部分受访者表示更愿意选择知名品牌。
5. 牛奶的质量要求: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牛奶的质量要求包括新鲜度、无添加物、高营养价值等。
其中,对于新鲜度要求最为严格的受访者占比超过80%。
结论:综合以上调查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城市居民对于牛奶的需求量较大,且购买频率普遍较高。
- 超市是消费者购买牛奶的首选渠道。
- 纸盒包装的牛奶更受消费者青睐。
- 消费者对于牛奶的品牌偏好没有明显的主流品牌。
- 产品质量方面,消费者对于新鲜度和无添加物要求较高。
建议:根据以上结论,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增加牛奶产品在超市的陈列面积,提升消费者的购买体验。
- 在产品包装方面,应注重纸盒包装的设计和质量,以满足消费者对于方便携带和易于保存的需求。
- 加强品牌宣传和营销,提高品牌曝光度,增加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度和信任感。
- 提高产品质量,注重新鲜度和无添加物的保证,以满足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的要求。
牛奶销售调研报告牛奶销售调研报告一、引言牛奶是一种常见的乳制品,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需求越来越高,牛奶的销售也逐渐增长。
本报告对当前牛奶销售市场进行了调研,旨在了解消费者对不同牛奶品牌的需求和看法,为牛奶生产企业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500份问卷。
问卷内容涵盖了消费者对牛奶品牌的了解程度、购买频率、选择标准等方面。
三、调研结果1.消费者对牛奶品牌的了解程度结果显示,有60%的消费者对牛奶品牌了解不多,只知道一两个品牌;25%的消费者对牛奶品牌有一定了解,能够说出多个品牌;15%的消费者非常了解牛奶品牌,能够说出市面上几乎所有的品牌。
2.消费者的购买频率结果显示,大约有40%的消费者每天都购买牛奶;30%的消费者每周购买一次;20%的消费者每月购买一次;10%的消费者很少购买牛奶。
3.消费者的选择标准结果显示,消费者选择牛奶的主要标准包括:口感(35%)、价格(25%)、品牌知名度(20%)、营养价值(15%)和包装外观(5%)。
四、分析与讨论1.牛奶品牌的推广和宣传是非常重要的。
结果显示,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对牛奶品牌了解不多,只知道一两个品牌。
这意味着牛奶生产企业需要加大对品牌的推广力度,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
2.消费者对牛奶的购买频率普遍较高。
这说明牛奶是一种日常需求品,消费者对其有较高的依赖性。
牛奶生产企业可以通过保持产品质量和品种新颖来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3.消费者选择牛奶的主要标准包括口感、价格、品牌知名度、营养价值和包装外观。
这些标准反映了消费者对牛奶品质的要求。
牛奶企业应该关注产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提供适合消费者口味和需求的产品,并且在宣传中突出产品的优点。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大部分消费者对牛奶品牌了解不多,牛奶生产企业需要加大品牌推广力度。
2.消费者的牛奶购买频率普遍较高,需求稳定。
牛奶消费者调查分析报告1 宏观市场特征2 产品分析3 消费者分析4 数据资料汇总1宏观市场特征市场供求平衡,我国奶产量800多万吨,人均不到7公斤,近20年来的年递增长率在10%以上,牛奶消费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这表明目前市场供求平衡我国人均奶消费量比较低。
原因主要是人们受传统饮食结构的影响,不习惯喝牛奶,虽然也认同牛奶是富有营养的饮品,但更多认为是小孩发育和病人康复补充营养所需不过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传统饮食的影响有所减少。
2产品分析(1)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其中有8种是人体本身不能合成的,这些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
(2)牛奶中的无机盐也称矿物质。
这些元素绝大部分都对人体发育生长和代谢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3)钙是人体中含量最高的无机盐,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
人体中90%的钙集中在牙齿和骨骼上。
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钙,同样孕妇及成人、中老年人,也需要补充钙质,缺乏钙会影响牙齿和骨骼的正常发育,导致佝偻病。
大自然中的钙是以化合态存在的,只有被动、植物吸收后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钙,才能更好地被人体所吸收利用。
消化率可高达98%,是其他食物无法比拟的。
(4)牛奶做为食物,属于日需品,在卫生,营养,保质期方面主要选购点。
3 消费者分析一消费者群体特征(1)人文特征多以青少年,青年为购买主体;且购买力女性比男性大,并且女性购买者受包装的影响性较大(性格特征为细腻热情,喜爱与众不同)所以产品的美观对对购买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已婚人士买的牛奶量会更多(强调经济,实用);职业所取得收入与牛奶单价成正比,受教育水平和和选择一品牌牛奶的的持久度成正比(习惯心理导向)(2)心理特征—注重价格,看成价格高=好:多于攀比心理,和求众心理—追求个性,时髦,潮流:多于追求新奇的心理—注重身体健康(3)消费行为特征—重视产品质量—理性购买—愿意尝试新产品二考虑购买产品动机根据调查表明由于行业竞争的激烈性,牛奶的产品的味道日趋同一性,主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是质量其次是价格,品牌,包装。
伊利牛奶调研报告伊利牛奶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方法伊利牛奶是中国最大的乳制品企业之一,产品品质和品牌影响力较大。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消费者对伊利牛奶的认知和购买行为,希望为伊利牛奶提供营销策略和产品改进方向的建议。
调研方法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共调查了500名消费者。
二、调研结果分析1.消费者对伊利牛奶的品牌认知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消费者对伊利牛奶有较高的品牌认知度,72%的受访者表示会选择伊利牛奶作为首选品牌。
2.消费者对伊利牛奶的产品质量的评价大部分受访者认为伊利牛奶的产品质量较好,57%的消费者对伊利牛奶的品质评价为非常好或好。
其中,消费者对伊利牛奶的口感和新鲜度的评价较高。
3.消费者对伊利牛奶的购买渠道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消费者选择了超市和便利店作为购买伊利牛奶的主要渠道,分别占比为48%和23%。
线上渠道的使用率较低,仅占10%。
4.消费者对伊利牛奶的产品种类需求调研结果显示,消费者对伊利牛奶的产品种类有较高的需求。
受访者认为,伊利牛奶应增加更多的口味和品种选择,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5.消费者对伊利牛奶的价格敏感度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消费者认为伊利牛奶的价格偏高,超过53%的受访者表示会考虑其他品牌的选择。
三、调研结论和建议1.加强品牌宣传和市场推广,提高品牌认知度。
虽然大部分消费者对伊利牛奶有较高的品牌认知度,但仍有一部分消费者对其品牌知晓程度不高。
伊利牛奶可以通过加强品牌宣传和市场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消费者。
2.继续提升产品质量和口感。
虽然大部分消费者对伊利牛奶的产品质量和口感评价较高,但也有一部分消费者对其产品质量有疑虑。
伊利牛奶可以继续加强产品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的优质和新鲜度,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3.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和增加产品种类选择。
线上渠道在消费者的购买渠道中占比较低,伊利牛奶可以加大在线销售渠道的拓展力度,提供更多的线上购买渠道,提高产品的便利性。
成都市消费者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消费水平也逐步提升。
而在众多消费热门城市中,成都市凭借其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和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成为了高端消费的重要据点。
在这样的消费环境下,消费者的心态、行为和偏好也面临着不断变化和调整的挑战。
因此,进行一次针对成都市消费者的调查,对于企业了解市场需求、优化产品和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本文旨在通过对成都市消费者调查报告的概括和分析,揭示目前成都市消费者的消费特征以及市场需求趋势等方面的信息,旨在为企业跟进市场变化、制定更为科学的营销策略提供参考。
一、消费者群体特征分析1. 年龄结构:本次调查中,成都市消费者年龄结构主要集中在25-35岁区间,占比64.2%。
紧随其后的是36-45岁年龄段,占比22.8%。
由此可见,成都市消费者的年龄结构呈现出中青年化趋势。
2. 职业分布:在本次调查中,家庭主妇的消费者占比较高,为28.7%。
其次是白领人群,占比22.6%。
从职业分布来看,成都市消费者主要以中高收入阶层为主。
3. 消费频率:相比于其他城市,成都市消费者消费频率偏高。
本次调查中,超过60%的消费者选择了“周末或假期频繁消费,平时较少消费”的答案。
而平时经常消费的占比较低,仅为17.6%。
4. 消费金额:总体来看,成都市消费者的平均消费水平处于中等水平。
调查显示,消费者的平均单笔消费为500-1000元,在不同场合的消费金额也显示出较大的差异性。
二、消费者偏好分析1. 消费场所:在消费场所的选择上,成都市消费者喜欢选择超市、商场等传统购物场所进行消费,其中超市占比最高,达到了74.5%。
而线上购物的消费者占比相对较少。
这可能与成都市消费者较为注重实物体验有关。
2. 消费方式:在消费方式上,成都市消费者最青睐的是线下支付。
调查显示,超过80%的消费者采用现金或银行卡等传统支付方式进行消费。
然而,随着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方式的发展,逐渐得到了增长。
第37卷第1期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for Nationalities⋅Natural Science EditionJan. 20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稿日期:2010-12-18作者简介:吴维成(1952-), 男, 讲师.文章编号: 1003-2843(2011)01-0098-05成都市消费者对牛奶质量安全的认知情况及购买行为调查分析吴维成, 黄博(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四川成都610041)摘要:牛乳制品作为我国人均消费量增长最快的食品之一, 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为了从源头上探索消除生鲜乳质量不安全因素的对策和措施,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 以《食品安全法》中的相关规定为切入口, 从成都市消费者在牛乳制品购买过程中的风险认知和信息搜寻行为角度, 对牛奶制品质量安全需求做初步的探讨和调查分析.关键词:消费者; 牛奶; 质量安全; 认知; 购买行为中图分类号: R155.5 文献标志码: Adoi:10.3969/j.issn.1003-2483.2011.01.024牛奶及其加工产品是重要的蛋白质营养成分的来源[1].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 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 消费者的饮食结构、饮食习惯也悄然发生变化, 饮食方式愈加简便快捷, 牛奶制品已成为一种新的消费趋势.三聚氰胺奶粉亊件被新闻媒体披露后, 人人谈奶色变, 对牛奶制品的质量安全产生恐惧心理, 毫无疑问, 中国奶品行业正面临着史无前例的信任危机. 通过1000名消费者对牛奶制品质量安全、购买行为及《食品安全法》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开展问卷调查, 有利于为企业和农户提升乳品质量安全, 特别是为获得更为丰厚的盈利提供策略选择, 有益于为政府加强牛奶制品质量监管提供参考, 有助于建设一个健康有序的乳品市场, 使消费者放心地购买质量安全的牛奶制品.1 调查过程1. 1 调查时间及地点本次调查从2010年2月1日到2010年4月1日, 在为期两个月的调查过程中选取家乐福、欧尚、好又多等三大超市以购买乳品的目标消费群体为主体.1. 2 调查问卷设计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 进行了共计11项问卷的调查, 其中包括消费者的购买意向, 消费者在购买牛奶时所关注的问题以及食品安全法方面的相关知识.表1 消费者年龄结构调查对象分类人次比例(%)18-30岁216 21. 631-49岁423 42. 350岁及其以上361 36. 12 调查结果分析2. 1 消费者对牛奶质量安全的认知情况分析99 第1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吴维成, 等: 成都市消费者对牛奶质量安全的认知情况及购买行为调查分析2.1.1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的认知程度表2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的认知程度18-30岁31-49岁50岁及其以上食品安全法认知情况人次比例(%) 人次例(%) 人次比例(%)A 知道46 21. 30 13 3. 07 14 3. 88B 有点印象, 听媒体报道过152 70. 37 378 89. 36 258 71. 47C 不知道, 没有听说过18 8. 33 32 7. 57 89 24. 65从表2提供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被调查者年龄结构指标分析, 认为对《食品安全法》有印象的在70%以上, 而认为知道的均在30%以下, 可看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法》并不了解, 仅停留在听说过的层面.2.1.2 消费者对规范食品添加剂使用的认知度表3 消费者对规范食品添加剂使用的认知度18-30岁31-49岁50岁及其以上添加剂认知情况人次比例(%) 人次比例(%) 人次比例(%)A了解食品添加剂的标准和作用10 4. 63 48 11. 35 35 9. 70B规范食品添加剂使用187 86. 57 277 65. 48 280 77. 56C 根本没用, 不懂食品添加剂19 8. 80 98 23. 17 46 12. 74从表3提供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从被调查者年龄结构指标分析, 消费者对规范食品添加剂使用的认知度较高, 均在65%以上, 可看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法》规范添加剂使用看好.2.1.3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法》废除国家免检制度的认知分析表4 消费者对废除国家免检制度的认知度18-30岁31-49岁50岁及其以上免检制度认知情况人次比例(%) 人次比例(%) 人次比例(%)A 知道, 这样很好145 67. 13 238 56. 26 173 47. 92B 听说过, 具体怎么回事不太清楚58 26. 85 132 31. 21 152 42. 11C 没听说过, 对生活没影响13 6. 02 53 12. 53 36 9. 97从表4提供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被调查者年龄结构指标分析, 认为知道废除国家免检制度的均在47%以上, 可看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废除国家免检制度持支持态度.2.1.4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家建立食品召回制度的认知分析表5 消费者对国家建立食品召回制度的认知度18-30岁31-49岁50岁及其以上召回制度认知人次比例(%) 人次比例(%) 人次比例(%)A 会, 迫于压力32 14. 82 84 19. 86 73 20. 22B 担心经过处理二次上市125 57. 87 278 65. 72 163 45. 15C 不会, 经营者没那么自觉59 27. 31 61 14. 42 125 34. 63从表5提供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被调查者年龄结构指标分析, 认为企业能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召回制度召回的在20%以下, 担心经过处理二次上市的占45%以上, 可看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法》食品召回制度给予肯定, 但若缺乏强有力的监督难以保障.2. 2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分析2. 2. 1 在购买牛奶时消费者通常最关注产品相关信息的分析从表6提供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被调查者年龄结构来看, 消费者在选购牛奶时把安全放在首位, 三个年龄段的被调查者认为安全的均高于60%以上, 其它两项均20%左右, 可看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非常重视.第37卷100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6 消费者最关注产品相关信息的认知度18-30岁31-49岁50岁及其以上消费者关注内容人次比例(%) 人次比例(%) 人次比例(%)A 安全性144 66. 67 287 67. 85 224 62. 05B 价格33 15. 25 43 10. 17 67 18. 56C 品牌39 18. 08 93 21. 98 70 19. 392.2.2 三氯氰胺奶粉事件后消费者在选购牛奶时最关注品牌的分析表7 三氯氰胺奶粉事件后消费者在选购牛奶时对品牌关注度18-30岁31-49岁50岁及其以上消费者关注的品牌人次比例(%) 人次比例(%) 人次比例(%)A 伊利98 45. 42 143 33. 81 168 46. 54B 蒙牛74 34. 16 215 50. 83 97 26. 87C 菊乐44 20. 42 65 15. 36 96 26. 59从表7提供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被调查者年龄结构指标分析, 被调查者关注伊利品牌的在33%以上, 关注蒙牛品牌的也在26%以上, 可见消费者对知名品牌乳制品企业还是比较信赖.2. 3 消费者遇到质量问题索赔分析2.3.1 消费者对购买了不符合安全标准的牛奶, 要求支付价款10倍的赔偿金意愿的分析表8 购买不符合安全标准的牛奶消费者对10倍的赔偿金了解的分析18-30岁31-49岁50岁及其以上10倍赔偿分析人次比例(%) 人次比例(%) 人次比例(%)A知道, 可要求10倍赔偿83 38. 43 248 58. 63 159 44. 00B 听说过, 但具体不太清楚78 36. 11 135 31. 91 67 18. 60C 完全不知道55 25. 46 40 9. 46 135 37. 40从表8提供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被调查者年龄结构分析, 消费者对10倍赔偿金的规定十分关注, 被调查者认为知道, 可要求10倍赔偿的均在38%以上.2. 3. 2 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关于索赔意愿的分析表9 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关于索赔意愿18-30岁31-49岁50岁及其以上索赔意愿分析人次比例(%) 人次比例(%) 人次比例(%)A 会提出索赔要求61 28. 24 117 27. 66 34 9. 42B 不一定, 小额不会, 大额会98 45. 37 253 59. 81 264 73. 13C 不会, 浪费时间57 26. 39 53 12. 53 63 17. 45从表9提供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被调查者年龄结构指标分析, 消费者对小金额索赔兴趣不高, 会提出索赔的比例不高, 因索赔费时费力; 但消费者对大金额索赔兴趣较高, 超过45%.2.4 三氯氰胺奶粉事件后为保障牛奶质量安全政府部门应采取措施2.4.1 造成牛奶安全问题的原因表10 三氯氰胺毒奶粉事件造成牛奶不安全的原因18-30岁31-49岁50岁及其以上牛奶事件原因分析人次比例(%) 人次比例(%) 人次比例(%)A 不法食品企业和个人利欲熏心47 21. 76 89 21. 04 58 16. 07B 对失信企业惩罚力度不够124 57. 41 197 46. 57 173 47. 92C 各主管部门职责不明18 8. 33 75 17. 73 67 18. 56D 各执法部门沟通不畅, 缺乏配合27 12. 50 62 14. 66 63 17. 45101 第1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吴维成, 等: 成都市消费者对牛奶质量安全的认知情况及购买行为调查分析从表10提供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被调查者年龄结构指标分析, 消费者对企业惩罚力度不够在46%以上,执法监督部门应明确职责, 密切配合, 加強对不法食品生产企业惩罚力度.2.4.2 三氯氰胺毒奶粉事件后为提高牛奶安全水平应釆取的措施表11 三氯氰胺毒奶粉事件后为提高牛奶安全水平应釆取的措施18-30岁31-49岁50岁及其以上提高安全措施人次比例(%) 人次比例(%) 人次比例(%)A 检验机构严格监督检验79 36. 57 158 37. 35 113 31. 30B 政府部门加大处罚力度85 39. 36 192 45. 39 205 56. 79C倡导生产经营者诚信、行业自律52 24. 07 73 17. 26 43 11. 91从表11提供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被调查者认为三氯氰胺毒奶粉事件后为提高牛奶安全水平应釆取的措施是严格检验的在31%以上, 加大处罚力度的均超过39%, 这可以看出消费者对严格检验、加大惩处力度持支持态度.3 讨论与建议3. 1 牛奶制品生产、销售者召回需销毁的产品, 应在质量监督部门监督下处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法》规定的国家建立食品召回制度[2]持支持态度, 但从这次调查统计数据来看:担心被召回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牛奶经过简单处理或更换包装后会重新流向市场的在45%以上. 消费者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 如2005年6月中旬光明牛奶浙江市场“早产奶”事件、2004年11月下旬伊利酸奶北京市场“生产日期造假”事件等等. 《乳品质量安全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第二款规定:“乳制品生产企业对召回的乳制品应当采取销毁、无害化处理等措施, 防止再次流入市场.[3]”《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三条规定, 对生产、流通、销售环节分别由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分环节按照各自职责实施监管.”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 国家质检总局在全国进行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专项监督检查, 在政府高压态势下被查出问题的22家乳品企业承诺对被检出三聚氰胺的牛奶制品全部实施召回, 并予以销毁. 对召回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牛奶制品, 特别是进行无害化处理、销毁的牛奶制品, 应在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监督下进行处理, 使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不法行为始终处于质量监督部门的监督之下, 才能真正保障牛奶制品的安全.3. 2 监督部门、企业应重视消费者投诉, 及时化解危机2008年3月以来三鹿集团先后接到消费者反映:婴幼儿食用三鹿婴幼儿奶粉后, 出现尿液变色或尿液中有颗粒现象. 三鹿集团在此之前就接到过投诉, 并做了检验, 一直对外宣称奶粉无问题. 由于牛奶制品企业对消费者投诉的不重视, 监督管理部门监管不到位导致事态越演越烈. 以此看来, 三鹿集团不是危机处理机制不到位,而是其根本就没有危机处理意识[4].2008 年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 使中国乳品企业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如何进行有效的危机管理是摆在每个生产企业, 特别是大型企业领导者面前一道急需化解的难题[5]. 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三条“县级以上卫生、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接到咨询、投诉、举报, 对属于本部门职责的, 应当受理, 并及时进行答复、核实、处理”的规定, 按照各自的职责, 认真处理消费者的投诉. 牛奶制品企业应重视消费者投诉和媒体正面报道, 建立危机处理应对机制, 通过各种危机公关, 使消费者的合法利益得到合理的保障, 牛奶制品企业才能走出危机的阴影, 化危机为机遇.3. 3 牛奶制品企业应建立奶源基地, 从源头杜绝不合格产品上市“三聚氰胺事件”不少牛奶制品生产加工企业卷入其中, 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放弃奶源基地建立, 与其说所生产的婴幼儿“问题奶粉”是不法分子在原奶收购过程中添加了三聚氰胺所致, 倒不如说是因为牛奶制品生产加工企业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奶源基地, 对购进有问题的原奶又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检测直接进入生产环节所致. 为扩张单纯追求速度、忽视上游建设和产品质量的发展模式已到了彻底改变的时候, 奶源是未来乳业竞争的焦点.第37卷102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乳品质量安全管理条例》第八条规定:“加强奶源基地建设,”依据这条规定, 牛奶制品生产加工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和当地自然资源正在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 在资金、技术有限的情况下借助外部力量或地方政府扶持奶牛业发展政策的推动下来建立奶源基地, 如蒙牛乳业集团在牧场建设上投入了巨大的成本和心力, 斥资2亿,占地8848亩, 是蒙牛现代牧业的重点项目.3. 4 政府监管部门理顺关系, 履行职责, 监管到位“三鹿奶粉亊件”的问题出在源头上, 即在牛奶被奶站收购之前就添加了三聚氰胺. 被质量监督部门查出问题的22家乳品企业在实际运作中不再像过去一样严格监管奶站, 奶站逐步在奶农、奶站和企业的三角利益链中占据主动, 并成为游离于食品安全监管之外的灰色地带. 牛奶制品安全主要以环节监管为主, 品种监管为辅, 而奶牛养殖及牛奶收购站归畜牧兽医行政部门管理, 食品安全监管畜牧兽医行政部门又被排除在外, 因而奶源生产、收购环节监管中存在缺陷和空白, “三鹿奶粉事件”就凸显了当前食品安全监控体系存在明显的漏洞, 以致造假现象屡禁不绝. 为弥补食品(牛奶制品)安全监控体系存在的缺陷和空白, 《乳品质量安全管理条例》第四条第二款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负责奶畜饲养以及生鲜乳生产环节、收购环节的监督管理”[3].《乳品质量安全管理条例》明确地将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纳入监管范围. 改变过去食品(牛奶制品)安全重环节监管, 轻品种监管的弊端, 现既重环节监管, 又加強品种监管, 双管齐下.4 结论为提高原料奶的质量, 保证我国奶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要全面实施原料奶全程质量控制措施, 强化原料奶质量监控的追溯和监管能力. 2008年9月18日国家质检总局推行在所有的乳制品生产企业派驻监管员制度, 乳品企业应进一步完善检验检测手段, 建立原料奶监督检测制度, 将检验检测工作日常化、制度化. 本文通过对成都市1000位居民的调查问卷分析, 可以得出如下基本结论:(1) 消费者购买乳品的主要地点为超市, 购买的主要是国内知名品牌的乳品, 消费者选择现代市场和知名品牌的首要原因是乳品的质量安全.(2)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法的相关知识了解并不多, 政府机关应该给予足够的支持.(3) 消费者渴望能购买到优质安全的乳品, 消费者愿意为此而支付更高的价格.参考文献:[1] 林影, 石磊, 杜红丽. 食品与基因工程[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2] 中国法制出版社. 食品安全法. 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M]. 北京: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9.[3] 中国法制出版社. 乳品质量安全管理条例[M]. 北京: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8.[4] 刘洋. 浅析我国企业危机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集体经济, 2009, 12: 9-13.[5] 吕裔良. 中国乳业市场结构优化问题的研究[J]. 农场经济管理, 2004, 6: 12-15.[6] 刘卫, 姚亚楠, 梁超.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村适用问答手册[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Survey analysis on quality and safety consideration and purchasing behavior ofdairy products by consumers in ChengduWU Wei-cheng, HUANG Bo(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Chengdu 610041, P.R.C.)Abstract:Dairy product consumption is one of the fastest growing food industries. Therefore, much concentration must bepaid on its safety.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strategies to eliminate the factors that negative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fresh milk,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knowledge in safety and information observation for milk consumers in Chengdu in the field of FoodSafety Regulation.Key words: consumer; milk; quality and safety; consideration; purchasing behavi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