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表格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51.00 KB
- 文档页数:31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10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4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的人生态度,从而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文中和现实生活中的含义。
【教学难点】链接生活中发生的“遇到困难,如何选择其他方式克服困难”的事例,深刻理解题目的含义,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俗话说:“条条大道通罗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罗马。
你知道罗马在哪里吗?你还了解到罗马的哪些知识?(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罗马的资料)2、课件出示图片:瞧,这就是罗马的城市广场,是个美丽而古老的地方。
这是通往广场前面的一条大道,这是广场的侧面风景,这是华灯初上的城市广场。
这是登塔远眺时看到的整个罗马城市的风景。
看到这幅图,你感受到了什么?是的,这正是课题所告诉我们的──(板书课题: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学生齐读课题。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它所告诉我们的人生哲理。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自学提示1,学生自学。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出示课件)3、学生根据提示概括主要内容。
(板书:登塔远眺、克服困难、受用不尽)三、研读课文,感悟情感(一)结合父亲的话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1、师:当父亲带女儿伊尔莎登上广场中央的高塔,目睹脚下的一切,他们看到了──(出示:脚底下,星罗棋布的村庄环抱着罗马,如蛛网般交叉的街道,一条条通往城市广场。
)利用画面直观理解“星罗棋布”“如蛛网般交叉”等词,也就是──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目录18.《慈母情深》教学设计及反思《慈母情深》课堂练习及答案19.《父爱之舟》教学设计及反思《父爱之舟》课堂练习及答案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及反思《“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堂练习及答案《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设计及反思《习作:我想对你说》教学设计及反思《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及反思《慈母情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
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母亲的善良、慈祥和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
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课文先讲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
想得整天失魂落魄,可见渴望之极。
但一元多的书价,贫困的家境,我的愿望难以实现。
接着,写母亲给钱让我买书。
最后,讲我终于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2.介绍作者。
梁晓声(1949──)《慈母情深》的作者,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父亲》;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长篇小说《雪城》、《年轮》等。
小说集《天若有情》、《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间烟火》、《白桦树皮灯罩》、《黑纽扣》。
3.采用分组、分角色、分段等多种方式朗读全文。
二、默读课文,勾画表现母亲深情的词句1.理解我家境的贫寒。
2.体会母亲挣钱的辛苦。
3.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崇敬之情。
三、小组交流读懂什么,体会到什么,到全班来说说(1)理解我家境的贫寒。
连破收音机都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了。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2)体会母亲挣钱的艰辛。
工作在噪声震耳欲聋的角落,争分夺秒,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以上这些,与妈妈慷慨地给我钱买书形成了强烈对比。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打造高效学习策略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高效学习的含义,并掌握一些高效学习策略。
2.帮助学生打造属于自己的高效学习策略,提升学习效率。
教学重点:1.高效学习的含义。
2.高效学习策略的掌握。
3.打造属于自己的高效学习策略。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高效学习的重要性。
2.帮助学生掌握多种高效学习策略,并且能够灵活使用。
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互动答疑、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
2.以实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学生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高效学习的概念。
比如:小明做作业非常快,而小华则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这是因为小明有高效学习的策略,而小华没有。
引导学生思考高效学习的含义以及思考高效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1.高效学习的含义高效学习是指在保证学习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提高学习效率的学习方式。
高效学习在学习中非常重要,不仅可以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还可以节约我们的时间,使我们更加高效地完成任务。
2.高效学习策略的掌握(1)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学习开始之前,我们应该先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这样可以让我们更有目的地学习,也更容易完成任务。
(2)让学习过程活跃有趣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习更加活跃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制定学习计划在开始学习之前,我们应该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的时间、地点以及任务,这样可以让学习更加有计划性。
(4)及时总结复习学习结束后,我们应该及时总结复习所学的知识,这样可以巩固学习成果,避免遗忘。
3.打造属于自己的高效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从自己的学习经验中总结归纳,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策略。
比如:一些学生在学习时需要安静的环境,而另一些学生可以在嘈杂的环境中学习。
这需要我们自己摸索,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策略。
三、学习实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策略。
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些实用的学习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舐犊之情”这个主题编排了《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三篇课文。
这三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母爱、父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让人感动,引人思考。
学习本单元课文时,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文中的细节描写、场景描写来体会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和宽广。
《慈母情深》讲述了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我”钱让“我”买书的事,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慈爱,也表达了“我”对母亲深深的敬爱之情。
《父爱之舟》记叙了“我”和父亲的诸多往事,表现了父亲对“我”的浓浓的爱以及“我”对父亲的感激和怀念。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记叙了父母亲对一个七八岁孩子写的第一首诗作出了不同评价,从而影响孩子成长的故事。
“口语交际”的主题是“父母之爱”,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正确认识父母的爱。
“习作”的主题是“我想对您说”,旨在让学生在表达真情上下功夫,通过习作加强和父母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
“语文园地”的内容与单元主题密切相关。
“交流平台”紧紧围绕本单元课文的训练重点进行设计,让学生通过交流,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抒发感情的,体会这种写作方法的妙处,恰当运用于写作中。
“词句段运用”提供了三个小题,分别让学生体会本单元课文结尾的特点,掌握场景描写在文中的作用,联系生活实际写话。
“日积月累”提供了几则关于修身养德的名言,旨在让学生培养良好的品德。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单元要求掌握的会写的字和会认的字,掌握多音字,掌握本单元要求掌握的词语。
2.默读课文,掌握文中描绘的场景,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
3.想象每篇课文给我们展现了怎样的画面,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场景,把感触最深的地方画出来。
借助课后习题,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2.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小组内学习交流。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该单元的主题为“课堂文化”,旨在让学生了解课堂文化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讲述课堂文化,学生需要了解课堂文化的概念、特点、所包含的内容,以及课堂文化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教材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我的课堂”,由学生自己描述自己的课堂,包括教室环境、老师和同学的作为等。
第二部分为“好习惯养成”,介绍学生如何养成课堂上的好习惯。
第三部分为“礼仪美好”,介绍学生如何在课堂和生活中做到礼仪美好。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课堂文化,学习课堂文化的概念、特点和所包含的内容。
2、思维目标:培养学生的思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学生对课堂文化的认识和重视,提高学生的课堂文化素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了解什么是课堂文化,学习课堂文化的概念、特点和所包含的内容。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课堂文化的概念和特点,并形成对于好课堂的认识,增强学生的课堂文化素养。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图片、课件、视频等展示不同文化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知识学习做好铺垫。
2、讲授法:通过讲述课堂文化的概念、特点等,让学生了解课堂文化的内涵和影响,增强学生对课堂文化的认识。
3、互动式教学法:设置小组讨论、小组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4、总结归纳法:通过总结归纳,让学生理解好课堂的要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步骤1、导入形成情景(10分钟)通过图片、课件、视频等展示不同文化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感受不同文化的课堂氛围。
2、概念理解(20分钟)通过讲授,让学生了解课堂文化的概念、特点和所包含的内容。
3、小组讨论(30分钟)在分小组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课堂文化的理解,促进思想交流和知识分享。
第六单元备课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这一主题来编排。
主要由《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三篇文章组成。
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爱的不同表达方式,来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
2.本单元重点(1)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达情感。
本单元的3篇文章都运用了具体的事件来表达父母对孩子的爱。
如《慈母情深》中,通过介绍自己思想斗争、详细介绍母亲的工作环境以及母亲对别人的不理解的回答,体现出母亲对孩子的支持和爱;《父爱之舟》中,通过写父亲和“我”住店、带“我”逛庙会、背“我”上学、送“我”上学等事情,体现父亲对孩子的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通过介绍父亲在生活中用“糟糕透了”和母亲用“精彩极了”对孩子的不同评价方式,来体现来自父母的不同的爱。
(2)学习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慈母情深教学目标1.会认“魄、抑”等11个生字,会写“辞、抑”等15个生字。
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
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魄、抑”等11个生字,会写“辞、抑”等15个生字。
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铺垫的作用。
教学设计一、揭示课题,聚焦“情深”1.(板书:慈母情深)2.请同学们满怀深情地齐读课题。
师:看题目,大家不约而同地强调了“深”这个字。
慈母的情深在何处?让我们有怎样的感受?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吧。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出示课件2)1.自读课文,解决课后的生字词,会读,并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五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运用小说中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提高其对小说的阅读理解和审美能力。
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中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理解小说。
3.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其欣赏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小说中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
2.教学难点:如何通过语言描述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教学内容1.运用例句分析小说中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
2.通过举例让学生发掘小说中的人物心理活动。
3.写作练习: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自己的感受、经历或观点。
四、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说中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2.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就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讨论,并相互交流思想。
3.写作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写作提高对小说中人物心理活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步骤1.导入新知识。
老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话题,比如“假如你是小说中的某个角色,你会怎么做?”,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小说中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中。
2.学习重点内容。
老师通过案例教学法,将学习内容分为两部分:心理活动的描写方式和心理活动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提供些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学生操作。
让学生自己阅读小说,分析人物心理活动,并交流思想。
4.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老师可通过图片和语言分别给学生提供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编写有关人物心理活动的小故事。
可以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小故事。
5.作业布置。
老师可布置一篇与小说相关的作文,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创作出符合自己特点的文章。
六、教学评价1.直观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听讲情况、思维活跃度、讨论质量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笔头评价:通过看学生完成的测试、作业等书面材料,评判其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小组评价:通过小组讨论的情况和互相交流的情况,对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互动情况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