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胶体分散系统与粗分散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310.50 KB
- 文档页数:27
物理化学分散系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分散系统无处不在。
从清晨的雾气到牛奶中的脂肪颗粒,从土壤中的微小颗粒到空气中的尘埃,这些都是分散系统的实例。
物理化学中的分散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趣味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物质的微观结构、物理性质以及相互作用等多个方面。
要理解分散系统,首先得清楚什么是分散相和分散介质。
简单来说,分散相就是被分散的物质,而分散介质则是容纳分散相的连续介质。
比如,在牛奶中,脂肪颗粒是分散相,而牛奶中的水、蛋白质等就是分散介质。
分散系统可以根据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分为三类:分子分散系统、胶体分散系统和粗分散系统。
分子分散系统中,分散相粒子的直径通常小于 1 纳米。
在这个尺度下,粒子能够均匀地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真溶液。
例如,蔗糖溶解在水中形成的糖水就是典型的分子分散系统。
由于粒子非常小,它们与分散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强,表现出均一、稳定的性质。
胶体分散系统就稍微复杂一些了,其分散相粒子的直径在 1 到 100纳米之间。
胶体粒子在分散介质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不如真溶液那么稳定。
常见的胶体有血液、豆浆、墨水等。
胶体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比如丁达尔效应。
当一束光线通过胶体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因为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作用。
此外,胶体还具有电泳现象。
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会向某一电极移动,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
粗分散系统中,分散相粒子的直径大于 100 纳米。
这类系统包括悬浊液和乳浊液。
比如,泥水就是悬浊液,其中的泥土颗粒较大,容易沉淀下来;而油和水混合形成的乳浊液,油滴的大小也在粗分散的范畴。
分散系统的稳定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对于胶体分散系统来说,其稳定性主要取决于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粒子表面通常会吸附一层离子或分子,形成双电层结构。
这种双电层结构会产生静电斥力,阻止粒子相互靠近而聚沉。
此外,粒子表面的溶剂化层也能够增加胶体的稳定性。
然而,胶体分散系统也并非永远稳定。